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四)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四)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四)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四)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四)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甲】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明意象】甲、乙两首诗分别选择了哪些意象?(2)【析情感】对比甲、乙两首诗,根据内容说说情感上的不同点。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诗ㅤㅤ万里赴我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ㅤ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ㅤㅤ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请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2)“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选出下列对《望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可见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本诗通篇写实,借景抒情,表现了泰山高峻磅礴、雄视一切的风姿和气势。(2)生活中,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划线句?说明理由。5.读下面古诗,想象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情景。120字左右。赠荷花唐代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注】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6.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使至塞上》的作者唐代“山水诗人”,《雁门太守行》作者是唐代的李贺。(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单车欲问边”写诗人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B.“角声满天秋色里”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与美丽的“秋色”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雄浑壮烈之美。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现了全体将士的忘身报国之情。D.这两首诗均为军旅边塞诗,《使至塞上》写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雁门太守行》描绘了悲壮的战争场面。(3)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加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8.古诗文阅读。采桑子•九日①[清]纳兰性德深秋绝塞②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③迢迢。六曲屏山④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②[绝塞]极远的边塞。③[乡路]这里指通往家乡的路。④[六曲屏山]代指家园。(1)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所展现的画面。(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南雁归时更寂寥”中的“更”。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观全诗,每联诗句都紧扣住“早行”的话题,语言明净,情景交融,结构严谨。B.这是一首羁旅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寂之情和浓浓思乡之情。C.“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景明丽可爱,有山野情趣,却无法抑止思乡愁绪。D.尾联写诗人到了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凫雁欢腾的美好情景,表现了欢乐气氛。(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画面。10.古代诗歌阅读。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②。唤渠③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④,照管鹅儿与雏鸭。”【注】①兜鉴: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胛:肩胛。③渠:他。④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诗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了紧张的劳动场面。B.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农人对插秧这场“战斗”的厌恶。C.雨中抢插秧苗的生活画面,既表现插秧的繁忙,又突出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D.诗歌内容朴实,语言通俗,平白如话,撷取农村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自然又逼真。(2)《唐宋诗》中评价本诗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题《云山图》二首沈周(一)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二)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2)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3)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12.阅读诗歌,完成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唐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注】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2)请结合全诗赏析“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表达效果。13.下面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这首元曲描写了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的景象。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C.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抒发行旅之悲创设了场景。D.全曲仅二十八字,全由名词构成,都是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14.诗歌阅读。长相思•雨①[宋]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2)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15.古诗阅读。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B.诗歌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C.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四句的画面和意境。

2023年04月20日试用的初中语文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甲】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明意象】甲、乙两首诗分别选择了哪些意象?(2)【析情感】对比甲、乙两首诗,根据内容说说情感上的不同点。【分析】【甲】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第二部分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乙】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甲】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乙】诗选用“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两首诗可知,都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首诗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作者无私奉献培养人才的精神;第二首诗通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作者希望朝廷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的愿望。答案:(1)【甲】诗选用“白日”“天涯”“落红”的客观自然意象;【乙】诗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的主观想象意象。(2)不同点:【甲】诗以“落花”自喻,甘愿化作春泥,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乙】诗借“万马齐喑”比喻黑暗的政治时局,借“风雷”比喻改革能开创新的局面,“劝天公”,表现诗人期待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改革形成新的局面,对未来充满希望。译文:【甲】己亥杂诗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乙】己亥杂诗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点评】诗歌赏析句子的切入点: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4、从表达的情感角度赏析句子;5、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句子。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诗ㅤㅤ万里赴我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ㅤ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ㅤㅤ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思想情感?【分析】本文是一首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她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答】(1)本题考查画面的描绘。这两句是描写边疆战场景象的。难点是“朔气”,是指北方的寒气。难点“金柝”,是古代军中夜间报更所用的器具。这里指打更的声音。“寒光”是指清冷的月光。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描绘了一幅悲凉凝重的边塞夜景图。(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本文是一首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她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和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答案:(1)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描绘了一幅悲凉凝重的边塞夜景图。(2)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参考译文: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点评】如何阅读诗歌:1.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2.然后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3.最后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请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2)“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分析】《约客》这首诗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加入合理形象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敲”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答案:(1)梅雨时节来临了,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被烟雨笼罩着,远看一片迷蒙之感。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远远地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更衬托得周围一片宁静。(2)一个“敲”字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表达了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情。译文:约客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4.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选出下列对《望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A.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可见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本诗通篇写实,借景抒情,表现了泰山高峻磅礴、雄视一切的风姿和气势。(2)生活中,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划线句?说明理由。【分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ABC.正确;D.有误,从“会当”两个字可看出诗人并未登上顶峰,只是表现出终将要登上顶峰,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本诗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故选:D。(2)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答案:(1)D(2)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当我们想表达自己决心很大、信心十足、势在必得时就可以引用此诗自勉。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5.读下面古诗,想象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情景。120字左右。赠荷花唐代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注】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分析】本题考查意境鉴赏。【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结合诗句“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意思“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舒是卷都随性自然”,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即可,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示例:明媚的阳光下,微风吹来,荷花轻轻点头,红色、粉色、白色,色彩鲜艳;荷叶有的舒展开来,平铺水面,有的挺拔直立,轻轻摇摆。红花绿叶相配,分外美丽。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随性、自由、完美、自然。【点评】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6.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分析】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并巧妙抒写了他的思乡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然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答案:(1)D(2)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参考译文: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使至塞上》的作者唐代“山水诗人”王维,《雁门太守行》作者是唐代的李贺。(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A.“单车欲问边”写诗人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B.“角声满天秋色里”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与美丽的“秋色”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雄浑壮烈之美。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现了全体将士的忘身报国之情。D.这两首诗均为军旅边塞诗,《使至塞上》写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雁门太守行》描绘了悲壮的战争场面。(3)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加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分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使至塞上》的作者唐代“山水诗人”王维,《雁门太守行》作者是唐代的李贺。(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角声满天秋色里”是通过声音,侧面写出了战争的惨烈,并不是正面写战争的惨烈。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在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据此理解,抓住“黑云”“城”“甲光”等事物,通过对照表现了两军对垒的形势危急及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来描写作答。【参考译文】《使至塞上》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雁门太守行》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点评】理解诗歌内容: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注意重点句子。8.古诗文阅读。采桑子•九日①[清]纳兰性德深秋绝塞②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③迢迢。六曲屏山④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②[绝塞]极远的边塞。③[乡路]这里指通往家乡的路。④[六曲屏山]代指家园。(1)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所展现的画面。(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南雁归时更寂寥”中的“更”。【分析】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上片的意思是: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上片中描绘的意象有:树叶、秋风、回乡之路。据此可以描述为: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2)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其句意为: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诗人身处塞外,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作者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适逢重阳佳节,看到大雁南飞,一个“更”字,更渲染出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参考译文】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深秋乡思图: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2)适逢重阳佳节,看到大雁南飞,一个“更”字,更渲染出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点评】诗歌炼字技巧:1.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纵观全诗,每联诗句都紧扣住“早行”的话题,语言明净,情景交融,结构严谨。B.这是一首羁旅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寂之情和浓浓思乡之情。C.“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景明丽可爱,有山野情趣,却无法抑止思乡愁绪。D.尾联写诗人到了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凫雁欢腾的美好情景,表现了欢乐气氛。(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画面。【分析】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时节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看见杜陵一带池沼凫雁欢腾的美好情景”表达错误,这是回想梦境,属于虚写;“表现了一种欢乐的气氛”理解有误,“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反而衬托出“悲”,并没有欢快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不能等同于翻译,要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答案:(1)D(2)清晨报晓的鸡叫声唤起了夜宿茅店的旅人,在明月当空,万籁俱寂时,他匆匆赶路,积满了晚霜的板桥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点评】诗歌画面的描述,不能等同于翻译,要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10.古代诗歌阅读。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②。唤渠③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④,照管鹅儿与雏鸭。”【注】①兜鉴: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胛:肩胛。③渠:他。④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第一、二句诗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了紧张的劳动场面。B.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农人对插秧这场“战斗”的厌恶。C.雨中抢插秧苗的生活画面,既表现插秧的繁忙,又突出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D.诗歌内容朴实,语言通俗,平白如话,撷取农村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自然又逼真。(2)《唐宋诗》中评价本诗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分析】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地奋斗拼搏。故选:B。(2)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把送饭的也拉上差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答案:(1)B(2)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趣味。译文: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插拆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好小鹅小鸭(不要让他们来破坏秧苗)。【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题《云山图》二首沈周(一)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二)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2)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B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3)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分析】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山图”。第一首描写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诗人赋予“云”以人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容”“云态”,也写“云情”。第一首描写画家兼诗人沈周眼中看出的“云”。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第三句的“云山”,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备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画出来,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与第一首不同的是,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己。石田到山里来,由“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另外此联中“空”与首联中的“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该选项的诗句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最接近;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故选:B。(3)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忙”和“闲”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与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静止与云移动时的画面,诗人误认为山在移动,事实上是云在移动,山作为云的陪衬,衬托出白云的变化的动态美,故而也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物我合一的情趣。答案:(1)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雾缭绕,朦朦胧胧,草堂在朦胧云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仿佛白云和草堂主人各占了草堂的一半。(2)B(3)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参考译文:(一)抬着看云,怀疑是青山在动,原来是白云忙碌,山自清闲。在我看看来,云山快要忘掉我了,我要抽空画一幅云山图。(二)早晨,溪山中间半是云,草堂也被白云覆盖。老朋友来看我,白云去迎接,走的时候还得白云去送行。【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2.阅读诗歌,完成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唐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注】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2)请结合全诗赏析“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表达效果。【分析】这组《从军行》共七首,每首描写一个场面。这是第五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句意是: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抓住“风沙大、天昏暗”“红旗半卷”来写,语言生动即可。(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字的赏析。“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已,是“已经”的意思,突出表现了诗人听到胜利后的喜悦之情。答案:(1)广袤的边塞沙漠上,阵阵狂风吹起,飞沙走印石,遮天蔽日,天色变得一片昏暗。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2)示例:已,是“已经”的意思,本句写了出征途中,听到前锋部队已经在夜战中大获全胜、坝生擒敌军首领的捷报,突出表达了诗人听闻胜利消息的喜悦之情。【参考译文】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点评】诗歌赏析句子的切入点: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4、从表达的情感角度赏析句子;5、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句子。13.下面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这首元曲描写了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的景象。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C.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抒发行旅之悲创设了场景。D.全曲仅二十八字,全由名词构成,都是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解答】本题考查诗歌意境鉴赏。结合全文及写作背景来分析。ABC.正确;D.有误,最后一句中的“断肠人“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故选:D。【点评】借景抒情,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14.诗歌阅读。长相思•雨①[宋]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2)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分析】该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触景生情,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孤灯照人难入梦,表达了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这是一首写景遣怀的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