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屈家岭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的稻谷壳印痕,经过鉴定,它们属于人工栽培的粳稻。另外,在这些地区还发现了猪、狗等家畜的骨骼。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像的考古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仰韶村遗址 D.北京人遗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屈家岭”“稻谷壳印痕”“猪、狗等家畜的骨骼”可知,材料中的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B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仰韶文化时期,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排除C项;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2.有史料载:西周中后期,周夷王“下堂而迎觐者”;周宣王“挟(倚仗)中兴复古之德,雄(显示)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继承人)”。这些反映出()A.内外服制下方国相对独立B.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C.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D.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周夷王“下堂而迎觐者”和周宣王利用“中兴复古之德”和“南征北伐之威”仍然不能决定鲁侯的继承人可知,体现了周天子权威的相对下降,实质的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内外服制是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秦朝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表明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排除C项;西周时期,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排除D项。故选B项。3.有学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秦朝的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经济政治资源的绝对控制,是对《诗经·小雅》中‘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理念具体化的实现。”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这一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利用血缘关系加强族群团结C.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注重伦理与政治的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行政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和控制,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经济政治资源的控制,A项正确。郡县制打破了以往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以地缘为基础来划分行政单位,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秦朝主要以法治国,“注重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的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4.如表是西汉时期的相关信息收集。这可用于说明当时()项目相关信息农业二牛拍杠:“代田法”;楼播技术;《氾胜之书》水利白果、龙首渠、六捕渠、成国渠;并果法手工业发明了淖火技术;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素妙禅农和大量漆器商业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十几个大的经济区,长安是关中地区的经济中心A.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均衡B.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C.尚俭崇廉风气逐渐盛行D.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西汉时期在农业、水利、手工业以及商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些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虽然表格中提到了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十几个大的经济区,但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缩小或达到平衡状态,排除A项;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无法直接得出关于政府管控力度变化的具体结论,且历史上西汉王朝对于经济活动仍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干预和管理,排除B项;尽管良好的道德风尚可能受到统治者推崇,但从题目给出的内容来看,更侧重于物质生产技术的进步而非精神层面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5.史载其时:“内难兴于戚属,外祸结于籓维。刘渊一唱,石勒继响,二帝沉沦,两都倾覆……氐羌袭梗,夷楚喧聒于江淮。”材料描述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难兴于戚属,外祸结于籓维”描述了王室亲属间的纷争和外部藩镇或边疆的祸乱,“刘渊”和“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而“二帝沉沦,两都倾覆”指的是西晋时期两位皇帝被俘,洛阳和长安失陷的历史事件,“氐羌袭梗,夷楚喧聒于江淮”描述了氐族和羌族在边疆的侵扰,以及江淮地区的动荡,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诸侯争霸和各国之间的纷争,没有出现材料中“刘渊一唱,石勒继响”这样的人物和局势,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主要是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多个政权更迭,没有刘渊、石勒这样的人物,排除C项;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多个政权(如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并立对峙的局面,但与材料中的描述特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北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孝文帝推进改革:包括重新确定北魏五德行次,宣布北魏承继西晋金德为水德,十六国及东晋南朝为僭伪;规定非皇室子弟而拥有王、公、侯爵者,各降等封授,孝文帝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转型B.完成了鲜卑民族旧俗的汉化C.弘扬了开放与包容时代风貌D.缓和了与西晋政权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孝文帝推进改革:包括重新确定北魏五德行次,宣布北魏承继西晋金德为水德,规定非皇室子弟而拥有王、公、侯爵者,各降等封授”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深化改革,重新确定北魏五德行次,宣布北魏的正统性,调整皇室子弟和非皇室子弟的封爵制度,促进官僚制度改革,削弱了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有助于推动北魏政权向更加封建化的方向发展,A项正确;虽然孝文帝的改革推动了鲜卑民族的汉化,但“完成”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的时代风貌是民族交融与矛盾冲突并存的复杂状态,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开放包容时代风貌的是唐朝,排除C项;西晋于316年被内迁匈奴所灭,北魏政权开始于386年,排除D项。故选A项。7.如表是关于隋炀帝大业元年至大业四年修建的部分工程情况记录。据此可推知,这些工程的修建()时间事件描述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前后征发河南、淮北百万余人,“自西花引谷、洛水达于河……引汴水入瓣,达于淮”,开通济渠征发淮面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遣费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造船役了死者什四五大业四年(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军五百馀万众穿永济渠;丁男不供,始役妇人A.加速隋统一全国的进程B.折射出隋朝民众热衷于水利建设C.加速了隋朝政权的更迭D.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现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修建这些工程时,征发徭役、死亡人数多,且“丁男不供,始役妇人”,反映出这些工程对民众造成沉重负担,这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加速隋朝的灭亡,C项正确;隋炀帝修建这些工程时,隋朝已经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因此这些工程不可能再加速统一进程,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隋炀帝征发大量人力修建水利工程,而非民众自发进行水利建设,排除B项;隋朝时期,南方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成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唐实行两税法后,“户无主客”。客户逐渐由专指佃户扩大至无固定籍贯的民户,又称“浮客”。各地政府允许“浮客”就地落籍完税,重新纳入编户齐民行列。这反映出()A.安史之乱后税收制度混乱B.唐末户籍管理日益松弛C.农民人身依附关系被削弱D.税制改革固化社会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无固定籍贯的民户”“就地落籍完税”可知,农民不再被严格束缚在特定的土地上,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C项正确;安史之乱发生于755至763年,两税法实行于780年,排除A项;政府允许“浮客”就地落籍完税,是加强了户籍管理的表现,而非“户籍管理日益松弛”,排除B项;两税法的实施和“浮客”政策的推行,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列是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的部分唐朝文物。这些文物可用于佐证唐朝()A.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对外贸易由海路转为陆路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材料中的文物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且都与唐朝有所交流,这些文物反映出中外经济文化之间交流的繁荣,D项正确;虽然唐朝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但材料没有涉及具体技术方面的对比,无法得出“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物虽然反映了唐朝与西方的交流,但并未涉及贸易路线是从海路还是陆路,且唐朝时期海路和陆路都是重要的对外交流通道,排除B项;材料中的文物主要反映了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开放,而不是民族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0.从公元10世纪开始,汉族建立的宋统治了从黄河中下游流域直至南海的地区,后被迫退缩到江淮以南。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等族也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西南地区还有吐蕃和大理。由此可知,当时()A.多民族政权并立 B.地方藩镇割据严重C.各民族和平共处 D.江南地区初步开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0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族的宋朝势力范围逐渐缩减。同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存在多个非汉族政权,这反映出当时多民族政权并存、分裂割据的局面,A项正确,当时是多民族政权并立,非藩镇割据,民族政权之间会处于战争状态,排除B、C项;魏晋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11.据史料记载:“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当时与“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相似的说法还有“东华门外唱名(皇帝亲自公布考试结果的一种方式)者方为好男儿”。这些现象()A.反映出宋朝冗官现象严重B.折射出北宋治国理念和方针C.表明了门阀士族专权日甚D.说明统治阶层缺乏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皇帝提到“更张法制”可能会让士大夫不悦,但百姓会受益。而文彦博认为治理天下主要是与士大夫合作,而非直接与百姓合作。“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士大夫(特别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士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尊重。这些现象表明,在当时的社会中,士人(或士大夫)阶层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北宋崇文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当时士大夫的重要地位,与“冗官”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宋朝,“门阀士族专权”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皇帝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士大夫的意见,以及百姓的反应,仅从材料不能得出“统治阶层缺乏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2.如表是王安石对其变法中某一措施施行结果的设想。由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举措()1可以救小农的一时之急,让农民免于高利货的负担,从而可以维系正常的生产生活2通过拉动需求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让小农们得以开展更多原本负担不起的活动3通过收取利息的方式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充裕国库A.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B.将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C.旨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D.以富国利民为主要的目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据材料可知,设想1体现了利民(减轻农民负担,维系生产生活);设想2通过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间接利民;设想3则直接体现了富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材料体现的福国利民的设想,D项正确;材料是关于政府财政收入和通过政府贷款给农民,避免他们陷入高利贷困境方面的措施,与“农业生产商业化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未涉及农民的劳役负担,排除B项;材料中虽然体现了对小农的保护,但其根本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维护统治,C项说法违背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3.金章宗时,他专设弘文院译写儒学经书,命学官讲解,1191年时,他又罢废契丹字,规定:今后将女真字直译为汉字。随着汉语的通用,女真贵族多已识读汉字,汉字书籍在女真族中广泛流行。金章宗的举措()A.摒弃了草原民族旧俗 B.客观上加强了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感C.消弭了南北文化差异 D.满足了巩固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专设弘文院译写儒学经书,命学官讲解”“将女真字直译为汉字”“随着汉语的通用”“汉字书籍在女真族中广泛流行”可知,金章宗弘扬儒家文化和宣扬汉字,这有利于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促进民族交融,客观上加强了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感,故选B项;虽然金章宗推广汉字和儒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摒弃了草原民族的旧俗,排除A项;金章宗的措施虽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并不能消除南北文化差异,排除C项;金朝并没有实现国家的大一统,排除D项。故选B项。14.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纸币正式作为法偿币,与白银等一起通行全国。元朝赋税政策也规定,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纸币和白银,这使得耕织之家普遍用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贸易白银,以供官赋”。由此可推知,元朝()A.纸币的价值高于白银 B.开始出现信用货币C.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 D.商品经济较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并使其成为法偿币,与白银等金属货币一起通行全国,为商品交易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统一的支付手段,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加速,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元朝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与白银等一起通行全国,并未体现其价值高于白银,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信用货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纸币、信用票据、国家信用货币以及其他信用形式如质库和钱铺等,唐朝的飞钱、宋朝的会子、交子都是信用货币,因此信用货币并非在元朝才开始出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未涉及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情况,且活字印刷术在明朝才被广泛使用,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表是部分学者关于明朝内阁的观点。由此可知()学者主要观点张显清、林金树以皇权对内阁的限制、宦官对阁权的侵夺以及内阁自身职权的缺陷为切入点,认为内阁制度并非传统宰相制度延续方志远内阁之权力、地位、声望在仁、室二朝之后已然凌驾于六部之上,并且起着上承天子,下达九卿之中枢作用,俨然成为真宰相,认为内阁制度为传统宰相制度之再调整与延续刘晓东关注明朝中央政治实际运行的特点,分析内阁票拟以及司礼监批红在明朝国家机制运行中的作用,以及在皇权倾斜下造成内阁、司礼监此消彼长之权力游移状态,提出了相权游移之监阁共理的体制,认为明代之宰相制度为内阁与司礼监的统一A.研究角度不同影响史实解读B.综合多种史料可以确认史实C.内阁实质上是中枢决策机构D.内阁的成立削弱了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不同学者对明朝内阁制度的认识存在差异。张显清和林金树强调内阁制度的非传统性,方志远则强调其与传统宰相制度的连续性,而刘晓东则提出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动态的“监阁共理”体制。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入手,得出不同的历史解读,A项正确;虽然综合多种史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但本题中的学者观点存在明显分歧,无法直接通过这些观点来确认史实,排除B项;“内阁实质上是中枢决策机构”与表格中不同学者的观点均不完全吻合,张显清、林金树认为内阁并非宰相制度的延续;方志远虽然认为内阁类似宰相,但没有直接称其为中枢决策机构;刘晓东则更侧重于内阁与司礼监的权力关系,且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并非中枢决策机构,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弱化,且内阁是君主的辅政机构,其官员大臣由皇帝指定,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16.巡洋会哨是明统治者探索出的一项重要的海防制度,其建制过程大致经历了洪武及永乐、正统、嘉靖三个阶段,与固海岸、严城守、守内河共同构成明朝多层次、有纵深的海疆防务体制,而巡哨尤为“紧关第一要义”。明朝巡哨制度的形成与发展()A.主要是防御西方殖民势力扩张B.根源于南方地区吏治的腐败C.侧面反映出东南海防形势严峻D.使明朝社会逐渐落后于西方【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和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巡洋会哨是明统治者探索出的一项重要的海防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巡哨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反映了明朝对海疆安全的重视,尤其是对东南沿海地区海防形势的重视,侧面反映出当时东南海防形势的严峻,如倭寇的侵扰等,C项正确;明朝时期,虽然欧洲殖民势力已经开始向东方扩张,但主要影响区域在东南亚及更远的地方,并未直接威胁到明朝本土的海疆。此外,明朝的海防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倭寇、海盗等,而非西方殖民势力,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吏治腐败与巡哨制度之间的关系,且吏治腐败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巡哨制度的形成主要缘于沿海地区倭患严重,威胁明朝统治,排除B项;巡哨制度的形成是为了加强海防,保护国家安全,而非导致社会落后的原因,其与明朝衰弱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的君权传承,早在上古时期已经被区分为两大体系:上古母系氏族时期,君权传承以传贤为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是君权神授;人类进入父系氏族时期之后,君权传承逐渐形成以传子为主的固定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血缘贵贱。传子与传贤的分界线,就在舜传禹、禹传启之间。自此之后,传子成为定制。其间又被区分为两类:夏商周“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和汉朝以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贤不以长”,这里的“适”即“嫡”,指正妻之子。“子”即嫔妃之子,指座子。——摘编自刘真伦《传子、传贤与立长、立贤:君权传承的机制与体制》(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相关的主要政治制度并分析“传子成为定制”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周和汉朝之后君权传承的异同。【答案】(1)主要政治制度:禅让制;世袭制(或嫡长子继承制)。历史影响:标志着政治制度从原始民主向世袭专制的转变(标志着“公天下”至“家天下”的转变);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加剧了社会阶级分化和社会结构固化,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文化观念,由注重贤能和品德转而更加看重血统和家族地位。(任答两点即可)(2)异:在“立子”方面,夏商周注重血缘关系和身份地位,汉朝之后则更加注重才能和品德。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高度重视家族血统的纯正性和继承权的合法性;注重血缘等级秩序。(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主要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上古母系氏族时期,君权传承以传贤为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是君权神授;人类进入父系氏族时期之后,君权传承逐渐形成以传子为主的固定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血缘贵贱。传子与传贤的分界线,就在舜传禹、禹传启之间。”得出禅让制;世袭制(或嫡长子继承制)。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传子与传贤的分界线,就在舜传禹、禹传启之间。”得出标志着政治制度从原始民主向世袭专制的转变(标志着“公天下”至“家天下”的转变);根据所学从对后世影响角度分析得出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根据所学从消极方面得出加剧了社会阶级分化和社会结构固化,易激化社会矛盾;根据材料“君权传承逐渐形成以传子为主的固定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血缘贵贱。”得出影响了社会文化观念,由注重贤能和品德转而更加看重血统和家族地位。【小问2详解】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夏商周和汉朝时期中国。异:根据材料“夏商周‘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和汉朝以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贤不以长’”得出在“立子”方面,夏商周注重血缘关系和身份地位,汉朝之后则更加注重才能和品德。同:根据材料“夏商周‘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和汉朝以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贤不以长’”得出结合所学,无论以长还是以贤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根据汉代以后历史可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根据封建社会贵族政治、等级政治等历史可知高度重视家族血统的纯正性和继承权的合法性;注重血缘等级秩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学史上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其学术形态先后发生过很大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四书”原初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从事民间讲学之“语”的记录,是他们“自六经以外立说”的请子之学。由于儒家诸子往往以三代先王的政典文献为思想依据,他们个人讲学离不开“六经”之学,因此到了两汉经学时代,《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转化为“六经”的传记之学。到了两宋时期,《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受到特别重视,发展成为与“六经”地位同等甚至更高的“四书”之学。——摘编自朱汉民《从《六经》到《四书》》材料二自唐中期韩愈重《孟子》,而其弟子李翱特重《中庸》以来,便预示着在“五经”系统之外,仍有重要经典有待发现。特别是经过了宋初疑经思潮的冲击,《中庸》《孟子》先后得到了孙复、石介、范仲淹、胡瑗、王安石等儒者的大力推崇。而《大学》除了司马光撰《大学广义》进行表彰以外,“二程”不仅分别删定《大学》文本,而且坚信《大学》乃“孔氏遗书”,“入德之门,无如《大学》”,强调儒家修身实践“当学《大学》之序”。至此,《大学》作为儒学“入德之门”的经典地位被初步确定,基于“二程”的经学新观念,朱熹为《大学》重建了一套经传系统,构建起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志的新“四书学”,而且,朱熹援引二程之说,强调学者须先从“四书”着手,“然后及乎《六经》”,从而为“四书”与“五经”的序列作出了重新安排,“四书”作为新经典逐渐越过“五经”而占据首要地位。(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春秋战国至两宋时期“四书”学术形态的变化历程并指出其反映的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朝“四书”地位提升的原因。【答案】(1)变化历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讲学语录,到两汉经学时代的传记之学,再到两宋时期的“新经典”体系。实质: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儒家学术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变化);统治思想在政治上的映射。(2)原因:程朱理学的发展和推动;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朱熹等理学家的学术贡献;与“六经”相比,“四书”更加易于理解和传播。【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至两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变化历程:据材料一“‘四书’原初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从事民间讲学之‘语’的记录”“两汉经学时代,《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转化为‘六经’的传记之学”“两宋时期,《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受到特别重视,发展成为与‘六经’地位同等甚至更高的‘四书’之学”可得出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讲学语录,到两汉经学时代的传记之学,再到两宋时期的“新经典”体系。第二小问实质: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历程反映出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或表述为儒家学术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变化;从思想服务于政治的角度分析可知,这是统治思想在政治上的映射。【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原因:据材料二“《中庸》《孟子》先后得到了孙复、石介、范仲淹、胡瑗、王安石等儒者大力推崇”“‘二程’不仅分别删定《大学》文本”“朱熹为《大学》重建了一套经传系统,构建起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志的新‘四书学’”可得出程朱理学的发展和推动以及朱熹等理学家的学术贡献;根据材料二“入德之门,无如《大学》”可得出与“六经”相比,“四书”更加易于理解和传播;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即离不开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包括会稽郡在内的原刘濞吴国地区,自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156年间,人口增长了0.88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新莽、东汉之际,不少中原移民避乱迁入会稽。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分置吴郡前,会稽郡大约有287254户,1181978人。吴会分治后,吴郡13县析出,会稽郡户口减少了一半以上,有123090户,481196人。经过汉末三国战乱,又因临海、建安、东阳三郡分出,西晋太康初年,会稽郡户数仅有三万。五胡乱华时,中原人口大量迁入吴越之地,会稽人口有所增加。刘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全郡有52228户,348014人。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有90279户,约529589人。——摘编自特蒂乌斯·钱德勒《四千年城市发展:历史普查》材料二东晋会稽郡与丹阳郡并属扬州,是财赋重地,同时又是拱卫京师的东南门户,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会稽都督区。东晋中后期,会稽内史所授军号皆在三品以上。《晋书·职官志》曰:“请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史籍可考的会稽内史,从诸葛恢起至刘怀敬止,前后共33人,多出身于当时的高门大谈,且以侨姓世族居多,职务调动往往在中枢令仆和扬、荆、徐、江等重要军州刺史之间进行。——摘编自余晓栋《东晋会稽内史政治地位之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至唐会稽郡人口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时期会稽郡政治地位提升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人口增长波动大;受政治因素影响显著;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人口迁移频繁;人口数量与户数密切相关。(任答三点即可)(2)主要原因:军事地位凸出;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迁入,社会活力增加;世家大族迁入;门阀政治的形成。(任答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汉至唐朝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包括会稽郡在内的原刘濞吴国地区,自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156 年间,人口增长了0.88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可得出人口增长波动大;据材料“经过汉末三国战乱,又因临海、建安、东阳三郡分出”可得出受政治因素影响显著;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得出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据材料“五胡乱华时,中原人口大量迁入吴越之地,会稽人口有所增加。”可得出人口迁移频繁;据材料“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分置吴郡前,会稽郡大约有287254户,1181978人。”可得出人口数量与户数密切相关。【小问2详解】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主要原因:据材料“同时又是拱卫京师的东南门户,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会稽都督区。”可得出军事地位凸出;据材料“东晋会稽郡与丹阳郡并属扬州,是财赋重地”可得出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中原人口大量迁入吴越之地,会稽人口有所增加。”可得出北方人口迁入,社会活力增加;据材料“史籍可考的会稽内史,从诸葛恢起至刘怀敬止,前后共33人,多出身于当时的高门大谈,且以侨姓世族居多”可得出世家大族迁入;据材料“职务调动往往在中枢令仆和扬、荆、徐、江等重要军州刺史之间进行”可得出门阀政治的形成。20.阅读材料,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