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安徽省皖东县中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CAADBB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ABCCC1.【答案】B【解析】据材料“公共墓地,但规模不如前一时期那么大”“大量单人葬出现”“乱葬坑”“奠基坑”可知,龙山时代公共墓地规模减小,且出现大量单人葬,乱葬坑,可以推测当时社会成员之间的身份和地位可能已经出现了差异,这反映了社会分化的初步迹象,此外,奠基坑的存在也可能与某种社会仪式或地位象征有关,进一步支持了社会分化的观点,故选B项;从墓葬规模和形式的变化可反映龙山时期较前期进步,排除A项;题干中信息主要集中在墓葬形式的变化上,与部落战争无直接关系,且部落战争并不就必然会导致阶级社会的形成,排除C项;单人葬替代夫妻合葬可视作家庭结构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的反映,但并不一定直接反映家庭观念的根本性变革,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实其腹”“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可知,先秦诸子百家对于“圣人”的描述,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他们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构想,这些描述共同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重构秩序的深切关注和多元探索,故选C项;据材料“虚其(指人民)心,实其腹”可知,《道德经》中的描述并未直接表达建立中央集权的愿望,而是强调了一种圣人的治理哲学,排除A项;虽然《孟子》强调道德规范,但《道德经》和《韩非子》的描述并非主要以道德规范为重点,排除B项;据材料“实其腹”“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可知,虽然三者都是关于“圣人”的描述,但要求和表述各不相同,说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各有特色,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通过对偷盗治罪的律令内容分析,展现了秦朝法律的特点。如第一、二、四条,综合犯罪者的行为、知情者的态度等因素,量刑轻重不同,显示出法律的细致和合理性,故选D项;材料中的律令虽然涉及到了盗窃行为,但并未特别强调被盗物品是否为国家财物,因此A项的理解过于片面,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犯法情形不同,量刑轻重不同,并未提及民众对秦朝法律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律令仅涉及根据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进行差异处罚,而男女在法律地位上平等,是指享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两者不相关,排除C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可知,汉武帝时期,虽然在西南地区设置了郡县,但郡县长官依照西南地区的风俗实行世袭,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故选C项;汉武帝因地制宜的做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A项;郡国制度是当时汉初全国推行的制度,而材料中的做法主要针对的是西南地区,针对部分地区采取的措施无法解决全国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针对西南地区的行政设置和管理,不可能激化各民族的矛盾,说法牵强,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据图表可知,秦朝的九卿中,宗正负责管理皇族事务,反映了在秦朝皇帝家事就是国事,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但在唐朝六部之中,并没有负责管理皇帝家事的专门的机构,这反映了从秦朝到唐朝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淡化,故选A项;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虽然负有不同的职责,但也反映了行政权与决策权没能彻底分离,排除B项;唐朝三省六部都是外朝官,无法反映外朝官向中朝官转化的趋势,排除C项;唐代中枢机构分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并未体现中枢机构的一体化,排除D项。6.【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开元十七年……献马二匹”可知,唐朝前期对马匹并无需求,结合材料“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可知,中后期以后,唐朝对马匹的需求量巨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证据动荡,战乱频繁,所以唐朝对马匹的需求量增大,故选A项;材料中体现了唐朝增加了对马匹的需求,但没有体现其贸易政策是否有变化,放宽对边疆贸易的限制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唐朝购买少数民族的马匹,没有少数民族购买唐朝的货物,无法体现“互补”,排除C项;马匹贸易属于边境贸易的一个部分,对马匹需求量的上升无法佐证整个边疆贸易的发展,有可能其他货物种类的需求量在下降,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凡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足者为狭乡…受田先课行后不课役,先贫后富,先无后少"可解释为:在一个州县范围内,如果所有居民都能按照田令规定获得足够的土地,这个地方被称为"宽乡";如果土地不足,居民无法获得足够的土地,则这个地方被称为"狭乡",在分配土地时,优先分配给需要服劳役的人,然后是不需要服劳役的人;优先分配给贫穷的人,然后是富裕的人;优先分配给没有土地的少地的人,然后是有较多土地的人。从这段话可知唐初政府对小农经济的重视,故选D项;材料说的是保护小农经济,不是租庸调制的严酷,排除A项;唐初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均田制在北魏时就开始推行,排除C项。8.【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科举考试录取进士的籍贯分布较为广泛,涵盖了北方和南方多个地区,且北方地区的进士数量并非极少,说明这一时期北方仍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结合所学,北宋时期,虽然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但北方仍然是政治中心,且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仍然相对发达,能够培养出一定数量的进士,故选B项;唐朝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北方,科举录取以北方为主,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进士籍贯分布更加集中于南方,且北方进士数量会显著减少,排除C项;元朝科举考试并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和普遍性,难以形成广泛的进士籍贯分布图,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张居正认为擅长管理财务的人,会削减不必要的支出,而不是单纯追求增加收入,他们会节约成本,而不是寻找新的赚钱途径,结合所学裁减政府开支有利于削减财政支出,节约成本,符合张居正的理念,故选B项;结合所学张居正在位时期改革税收制度,强调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征收的程序,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材料强调张居正改革中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两者主旨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考成法”强调严肃官员考核、强化官员监督、提高行政效率,材料强调张居正改革中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两者主旨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开放远洋贸易有利于发展海外贸易,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材料强调张居正改革中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两者主旨不符,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中后期乡约的法律效力在基层越来越大,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的史实可知,明朝时期乡约与法律在基层合流,故选B项;德治与法治的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用乡约教化乡里,乡约与法律合流,并不属于儒学法律化,无法得出,排除C项;宋代乡约开始在基层流传,当时皇权并未影响乡约,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据材料“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百分之百的争执”“最好都能在乡村中,由人民自己来调解解决”可知,在民事纠纷中,注重让民众参与自己来调解,有利于增强民众民主意识,故选C项;司法程序是法律规定的解决案件争讼的步骤和方法,而材料强调的是民事纠纷中注重民众参与调解,对调解的方法进行创新,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创新民事纠纷调解方式,狭义上的社会结构多指社会阶层结构,材料中没有提及农村社会阶层的变化,排除B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据示意图可知箭头的原点来自于美洲和东亚地区的日本,箭头的指示方向主要是在西欧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区、南亚和中国地区,况且箭头的指示路线是沿着新航路开辟的航线进行,这说明该史实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据所学可知近代世界白银的主要来源地是美洲和日本,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从美洲大量开采白银并运输白银到欧洲和亚洲的国家,况且中国的白银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和菲律宾等地转运而来,部分也来自于日本,由此推知该示意图反映的是白银的世界性流动,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玉米传播也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玉米原产于美洲,所以其传播原点应该从美洲向外传播,但通过示意图的指示箭头可知日本也成为了箭头的原点,不符史实,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点是在西欧,而示意图的箭头原点是在美洲和日本,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西方殖民扩张也是从西欧开始并向外在亚非拉地区殖民,尤其要凸现欧非美之间的“三角贸易”,而示意图的箭头从美洲和日本出发,也没有凸现三角贸易,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文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并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有利于政府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文官改革与政党制度无关,排除A项;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因此,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与选拔专业的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文官制度的确立对民主化起积极作用,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据材料“1845年……济贫院院长对该院实行监狱式管理”并结合所学可知,1834年,英国修订了《济贫法》,当时济贫院的想法不是为了拯救,而是为了惩罚穷人,于是出现了材料中哄抢残剩物的现象,因此,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社会保障的演变,故选C项;该绘画反映的是英国济贫院发生的事件,并不能研究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A项;绘画中的人们是在济贫院哄抢残剩物,而不是在工厂工作,不能用于研究工厂制度的弊端,排除B项;工人运动主要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绘画中的穷人哄抢食物并不属于工人运动,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黄金储备变动”结合图中70年代美国黄金储备大量缩减可知,为了避免黄金外流,美国不再承担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美国用黄金兑换其他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美元,以维持美元同黄金固定比值的义务,使美元与黄金脱钩,故选C项;1973年结束侵越战争,这不是美国应对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的首要措施,排除A项;大幅缩减福利开支应对的是政府财政支出较大的困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增加货币发行量不会迅速解决黄金储备减少和外流问题,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2分)(1)特点:礼法结合的典范;法律宽简公平。(2分)影响:唐律经多次删繁就简,成为后世立法的楷模;促成中华法系的形成;对周边国家立法产生重要影响。(4分,每点1分,任意4点即可)(2)因素:封君封臣制度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受英国法律思想的影响;受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2分,任答2点得2分)认识:受国家传统影响,具有历史性;法律的制定有利于保护政治成果,稳定社会秩序;法律的制定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4分,每点1分,任意4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实际上是将礼的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律的特点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据材料一“唐律有‘得古今之平’的美誉”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律宽简公平。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唐律被后世奉为立法的楷模。宋朝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可知,唐律经多次删繁就简,成为后世立法的楷模;据材料一“日本颁行的《大宝律令》的篇目、顺序与唐律一样;……越南的《刑法》《国朝刑律》大体‘遵用唐宋之制’。”可知,对周边国家立法产生重要影响。据所学可知,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封君封臣制度的影响和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根据材料二“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可知,受英国法律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可知,受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可得出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第二小问认识: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法律的制定、作用和法律的阶级属性分析,如:受国家传统影响,具有历史性;法律的制定有利于保护政治成果,稳定社会秩序;法律的制定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18.【答案】(12分)示例主题:德法相依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论述: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德法相依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核心理念,德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法治即法家思想。儒学注重人伦教化,倡导仁政,讲究道德规范。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两者相依,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战国向秦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法家思想占据绝对上风。战国时期,秦采取法家治理思想,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逐渐发展壮大,先后灭掉六国,进而完成统一。然而,在秦统一后依旧沿用法家思想治国,百姓在秦严刑峻法的高压统治下苦不堪言,秦统治走向极端,二世而亡。这一历史剧变引起了汉初统治集团的反思,汉初虽然“汉承秦制”,继承了秦的许多法律制度,但是为政的指导思想已有了重大调整。从汉初遵循的“黄老无为”思想到董仲舒提出的“尊崇儒术”,德法相依的治理理念登上历史舞台,共同构成服务于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结论:综上所述,儒学给封建统治者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法家则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坚强的后盾。德法相依的国家治理理念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提取图中单一信息展开论述或者组合信息展开论述皆可,如据材料“德法相依的治理理念”得出论题:德法相依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其次,展开论述,结合所学“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论述时可围绕德法相依出现的背景、发展过程等展开。一方面对德法相依进行简要说明,如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德法相依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核心理念,德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法治即法家思想;儒学注重人伦教化,倡导仁政,讲究道德规范。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两者相依,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治理理念。另一方面结合所学对其背景、发展过程等展开论述,如在战国向秦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法家思想占据绝对上风;战国时期,秦采取法家治理思想,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逐渐发展壮大,先后灭掉六国,进而完成统一;然而,在秦统一后依旧沿用法家思想治国,百姓在秦严刑峻法的高压统治下苦不堪言,秦统治走向极端,二世而亡;这一历史剧变引起了汉初统治集团的反思,汉初虽然“汉承秦制”,继承了秦的许多法律制度,但是为政的指导思想已有了重大调整。从汉初道循的“黄老无为"思想到董仲舒提出的“尊崇儒术”,德法相依的治理理念登上历史舞台,共同构成服务于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最后总结,儒学给封建统治者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法家则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坚强的后盾。德法相依的国家治理理念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答案】(14分)(1)中央设有最高水利管理机构;实行分段管理;建立漕运官吏考核制度;严格管理运输过程。(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有助于“一五”计划的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江河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国家治理有助于江河治理。(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1)特点:据材料一“元代中央设有都水监作为最高水利管理机构”可得出:中央设有最高水利管理机构;据材料一“河段之间通过相互“交割”,实现责任的转换”可得出:实行分段管理;据材料一“户部每年十二月还会对漕运官吏进行考核”可得出:建立漕运官吏考核制度;据材料一“政府还派遣专人催督运船,监管运输过程”可得出:严格管理运输过程。(2)第一小问意义:据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初”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治理大运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经济恢复进而推出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这一时期新中国刚刚建立,经济恢复也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经济恢复为即将进行的“一五”计划奠定经济基础,可概括答案为:有助于“一五”计划的开展;我国在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江河治理体现国家治理,国家治理影响江河治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结合新中国史实可得出:江河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且国家治理有助于江河治理。20.【答案】(14分)(1)困难:政府放弃重农传统(以农养工);三农问题严重;知识分子力量单薄;社会各方意见不一。(3分)积极影响:推动了农村现代化;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推动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有利于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思想解放;为后来深化现代化提供借鉴(任答3点3分)(2)①方式不同:中国自下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羽毛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1年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网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全技术交底基本要求内容
- 重庆三峡学院《大学物理学上》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模拟实训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茶叶仓库建设方案
- 策划施工方案
- 【正版授权】 ISO 6583:2024 EN Methanol as a fuel for marine applications -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s
- MOOC 3D工程图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专项练习题有答案
- 新能源汽车电机与驱动系统教案系列项目四驱动电机管理系统任务
- 项目请款单模板样板
- 雪铁龙世嘉用户使用手册
- 四分钟倒计时
- 反激变压器的准谐振模式= QR计算
- 《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 初一上学期期中家长会课件PPT
- 彼得德鲁克的主要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