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约2公里的一处沙岗上,考古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26座,其中5座伴有随葬器物。以M092墓葬出土的遗物最为丰富。由此可见当时该地()A.阶级矛盾对立较为突出 B.殡葬文化已经形成体系C.已有一定程度社会分化 D.成为东北地区文明起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考古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26座,其中5座伴有随葬器物,以M092墓葬出土的遗物最为丰富”可知,墓葬26座,有陪葬品的有5座,其余没有陪葬品,当时该地已有一定程度社会分化,C项正确;仅从有部分墓葬有随葬器物,不能直接得出阶级矛盾对立突出的结论,因为这不足以表明存在明显的阶级划分和激烈的矛盾,排除A项;题中所给信息只是简单描述了部分墓葬有随葬器物,不能据此就说殡葬文化已经形成体系,体系的形成需要更全面、更系统的证据,排除B项;仅仅根据这些墓葬的情况,不能得出该遗址成为东北地区文明起源的结论,证据过于单薄,排除D项。故选C项。2.西周霸姬簋铭文记载,霸氏小宗庶子各立为宗群前需经宗族举荐、婚姻之国同意,再上呈周天子核准,由虫育别造异典,享为传达,在此之前,仅能由其母霸姬代理宗族事务。这()A.维护了统治秩序的稳定 B.加速了礼乐制度的瓦解C.开创了女性主政先例 D.完善了确立宗君的程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小宗庶子各立为宗群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体现了西周严格的礼乐制度,这维护了统治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礼乐制度,此时并未瓦解,排除B项;“女性主政”不符合材料主旨,也不符合西周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并不是确立宗君,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3.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故“亲亲而仁民”;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故“治民无常,惟治为法”。他们思考的出发点是()A.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 B.重构秩序的人性判断C.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D.治理国家的策略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亲亲而仁民”“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治民无常,惟治为法”可知,孟子和韩非子对人性有不同的思考,从而提出不同的社会治理方法,B项正确;孟子和韩非子思考的出发点是重构秩序的人性判断,并不是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排除A项;孟子和韩非子思考的出发点是基于现实的追求,排除C项;材料强调孟子和韩非子对人性有不同的思考,不属于治理国家的策略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4.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秦朝时期度量衡标准器,除陕西等秦国故地外,在山东邹城、江苏盱眙等六国故地都有所发现,基本上涵盖了秦朝当时所有的疆土。这可用于印证秦朝()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C.“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D.“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秦朝时期的度量衡标准器,除陕西等秦国故地外,在山东邹城、江苏盱眙等六国故地都有所发现,基本上涵盖了秦朝当时所有的疆土”描述的是秦朝统一度量衡在全国实行,B项正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的是皇权专制,排除A项;“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讲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排除C项;“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体现的是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5.据学者研究,汉代盐官讲究籍贯“回避”原则,即本县盐官不能任用本郡本县人,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可考的盐官莫不如此。连云港尹湾汉基出土的简牍所记载的盐官长、盐官丞,都不是东海本郡人。汉代此举主要是基于()A.王国势力恶性膨胀 B.盐官握有经济实权C.完善察举征辟制度 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盐官讲究籍贯“回避”原则,主要是因为盐官握有经济实权,不能让本地人掌握经济大权,进而加强地方割据势力,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已经解决,排除A项;察举征辟制度是一种选官制度,材料与察举征辟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据《南史·列传第十三》记载,刘宋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王)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这反映出当时()A.门第等级界限分明 B.君权受到相权威胁C.宗族成为政治附庸 D.阶层流动受到限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王球以“士庶区别”为由拒绝与徐爰交往说明当时社会对于士族和庶族的界限有着严格的区分,且这种区分被社会广泛接受和遵循,这反映了当时门第等级界限的分明,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相权与君权的关系,也没有信息显示君权受到相权的威胁,排除B项;材料讨论的是士庶之间的区别,并未涉及宗族与政治的关系,也未表明宗族成为政治附庸,排除C项;虽然材料提到了士庶之间的区别,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阶层流动的限制。阶层流动的限制通常涉及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如教育、职业选择、婚姻等,而这些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7.唐玄宗以后,“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建中元年(780年)推行两税法之后,“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由此可推测,唐朝中后期()A.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B.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C.大土地所有制受到抑制 D.税制变革制约社会流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中提到“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说明人口、土地和财富的流动性增加,户籍信息变得不再准确,反映出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而两税法的推行则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通过不依赖户籍的方式来征税,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人口的流动性问题,而非门阀士族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财富流转较快和户籍问题而非大土地受到抑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流动加快,而非受到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8.观察下图中北宋时期官员分布情况。图中现象可用于说明()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人才选拔制度调整 D.南方文化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宋时期官员分布从北方居多逐渐变为南方居多,因为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官,所以说明南方文化不断发展,D项正确;北宋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开封,没有发生转移,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B项;人才选拔制度是科举制,与官员分布变化也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清代()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 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 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皇清职贡图》描绘疆域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边疆的具体管理措施,故不能得出边疆治理提升,排除A项;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和闭关锁国,趋向封闭保守,排除C项;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华天下观”,但没有“最终形成”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0.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从外交的制度架构上开始向西方趋同。1868年,清廷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赴美修约,蒲安臣未咨请总理衙门核准即擅自越权签署续增条约,清廷予以承认并交换批准。这表明()A.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 B.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C.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的尝试与偏离 D.清朝外交活动中崇洋媚外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效仿近代西方的外交制度。但对于蒲安臣擅自越权签署条约的行为清政府却予以承认,这又体现了清政府在近代外交上的不成熟。由此表明了清政府对近代国家的尝试与偏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并不能说明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和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排除AB项;清政府尝试近代外交并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现,更不能说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11.1902年12月25日,《北洋官报》第1期“译报第一”栏目有一段相当于“编者按”的文字“五洋六洲广漫漫,我国其中如弹丸。苍鹰疾视长蛇蟠,日砺牙角刷羽翰。各各远害谋利安,腾口掉舌辞翻澜。吁嗟!我民可以观。”据此可知,该报刊载外国新闻的目的是()A.了解世界,挽救危机 B.开启民智,实业教国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 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2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官报》刊载外国新闻,通过描述世界局势“五洋六洲广漫漫,我国其中如弹丸。苍鹰疾视长蛇蟠”,让民众了解外部世界的情况,认识到中国面临的危机,希望借此唤起民众的危机意识,达到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A项正确;“实业救国”强调发展实业来拯救国家,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倡导革命的相关内容,此时清政府仍在统治,该报刊是官方报刊,主要目的不是倡导革命,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宣扬民主的内容,且在当时的背景下,官方报刊的主要目的不是宣扬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A.北洋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 B.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 D.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可知,国耻日这一转变,由之前日本人最后通牒时间作为国耻日到北洋政府接受条约时间作为国耻日,体现了国人认识到国家之所以受到列强侵略,根本问题在于自身的力量薄弱,导致政府外交软弱无力,所谓弱国无外交,因此,只有自强方能挽救危亡,B项正确;当时的北洋政府是袁世凯统治时期,政治上并没有分裂,排除A项;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说法绝对化,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并没有完全答应,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为开始标志,当时尚未开展,排除D项。故选B项。13.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二大期间,吴玉章强调不能用百年前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要强调充分发动群众,继续推进国民革命,D项正确;吴玉章强调发动群众,推进国民革命,并没有特指工农群众,更没有强调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排除A项;当时指导国民革命运动的理论是已经经过创新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主要对象并不是法国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14.1930年11月,中共湘鄂西根据地规定:“资本500元以下者不抽税,500元以上者抽5%,5000元以上者抽7.5%,1万元以上者抽10%,10万元以上者抽20%。”这一规定旨在()A.抵御日本经济侵略 B.保护民族资本家的利益C.强化粮食流通体制 D.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共湘鄂西根据地通过税收政策来保护小资本,限制大资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此举是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项正确;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共通过税收政策来保护小资本,限制大资本,不是保护民族资本家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资本与粮食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阶段,当时党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形成工农红军,这一时期“红色”和“工人”“农民”等词汇的使用频率确实会较高,反映出工农联盟的革命实践和对革命区域的标识,这一时期,通过报刊宣传强化阶级意识,推动土地革命,建立和巩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题干这些关键词与民主革命相呼应,但是它们更直接地指向了革命实践中的阶级动员和意识形态宣传,而不是纲领的确立本身,排除A项;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虽然“红色”依然可以体现党的性质,但在全面抗战时期,更多的报刊可能会强调“抗日”“统一战线”等词汇,直接关联到抗战的主题,排除C项;1949年在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开始筹备向城市管理和国家建设转变的战略调整。不过,提到的“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词更多关联于革命动员和社会变革的氛围,而非单纯的城市工作重心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典籍关于“礼”的记述春秋战国礼,经国家,定社稷;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左丘明《左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西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戴圣《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道者,所繇(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两宋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朱熹《朱子语类》明末清初仁、义、礼、智、乐,俱是虚名。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此之谓实,于是而始有仁义之名——黄宗羲《孟子师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的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礼”变化的因素。【答案】(1)内涵:祭祀鬼神的仪式;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规范行为准则的道德规范;国家治理、教化百姓的手段;天地万物的本原;现实的人伦感情。(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2)因素:政治经济变迁;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融合;儒学家的思想构建。(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可得出祭祀鬼神的仪式;据材料“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得出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据材料“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可得出规范行为准则的道德规范;据材料“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可得出国家治理、教化百姓的手段;据材料“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可得出天地万物的本原;据材料“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可得出现实的人伦感情。【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影响思想,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典籍关于“礼”的记述有所差异,可得出政治经济变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融合;据材料中的董仲舒、朱熹等可得出儒学家的思想构建。17.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时代风貌的宝贵资料。阅读材料(下表)。回答问题。奥型简介车马出行图有的出行图中辆辆马车,高撑华盖,前有导携,后有步卒,威风凛凛,再现了贵族阶层的拮场和成仪。另有出行图车辆多是战车,驾车之马昂首奋磅。向前直奔,驾车之人佩戴武器,面色威严。宴餘图显示的宴饮场面,一般都实行分餐,一人一案,设宴座序由尊到卑。主宾一律跪坐,身态端正。主宾们厅堂列坐,仆人手捧酒壶站立其后,靠上摆满美酒佳肴,宾主边饮美酒边赏舞乐,推杯换盏,耽筹交错。乐舞图数量众多,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乐舞风的。“乐舞百戏”里音乐、舞蹈与杂技、魔术表演相结合的场景,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摘编自王博灏《南阳汉代社会风貌在汉画像中的折射》(1)南阳汉画像反映出汉代怎样的时代风貌?(2)若要进一步探究汉代时代风貌,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风貌:社会经济繁荣;崇尚礼仪文化;尚武之风盛行;娱乐生活丰富;贵族奢侈享乐。(2)示例:需要补充与儒家思想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促使汉代形成崇尚儒学的时代风貌。(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有的出行图中辆辆马车,高撑华盖,前有导旗,后有步卒,威风凛凛,再现了贵族阶层的排场和威仪。”得出贵族奢侈享乐;社会经济繁荣;据材料“另有出行图车辆多是战车,驾车之马昂首奋蹄,向前直奔,驾车之人佩戴武器,面色威严。”得出尚武之风盛行;据材料“显示的宴饮场面,一般都实行分餐,一人一案,设宴座序由尊到卑”得出崇尚礼仪文化;据材料“数量众多,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乐舞风韵。”得出娱乐生活丰富。【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第一小问补充材料,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已有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材料,需要补充与儒家思想发展相关的材料。第二小问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汉朝尊崇儒学的角度分析得出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促使汉代形成崇尚儒学的时代风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不久,梁启超即撰写了《李鸿章传》。书中言道:“由此观之,则李鸿章固知今日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殊不知泰西诸国所以能化吟域(成见)除故习布新宪致富强者,其机(关键)恒发自下而非发自上,而求其此机之何以能发,则必有一二先觉有大力者,从而导其辕(喻指方向)而鼓其锋,风气既成,然后因而用之,未有不能济(成功)者也。李鸿章而不知此不忧此则亦已耳,亦既知之。亦既忧之。以彼之地位彼之声望,上之可以格君心以臂使百僚,下之可以造舆论以呼起全国,而惜乎李之不能也。”——据梁启超《李鸿章传》(1)据材料归纳梁启超关于社会变革路径的主要观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的观点。【答案】(1)主要观点:社会变革应该由杰出人物自下而上、营造舆论、发动民众。(2)梁启超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梁启超对中国国情有了新的认识,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他逐步认识到中国社会变革需要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提高民众觉悟,自下而上,破旧立新。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未能准确认识中国国情,仍然坚持走西方民主宪政道路。【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01年中国。主要观点:根据材料“机(关键)恒发自下而非发自上,而求其此机之何以能发,则必有一二先觉有大力者,从而导其辕(喻指方向)而鼓其锋,风气既成,然后因而用之,未有不能济(成功)者也”可知社会变革应该由杰出人物自下而上、营造舆论、发动民众。【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01年中国。简评:结合梁启超关于社会变革路径的观点和时代背景可知梁启超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梁启超对中国国情有了新的认识,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他逐步认识到中国社会变革需要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提高民众觉悟,自下而上,破旧立新。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未能准确认识中国国情,仍然坚持走西方民主宪政道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摘编如下:锦州撤防辽西尽陷;蒋汪昨晚在杭晤谈;溥仪竟作傀儡;日本大批军舰昨日到沪;蒋汪均决长住首都;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烬;日军自昨晨猛烈总攻,我军沉勇坚守击退之;十九路军奉令开闽;蒋介石又做鄂豫皖“剿赤”总司令;全国红军继续大获全胜;国民党军阀大调白军布置进攻苏区;日军果进犯热河;湘鄂赣红军二次大胜利;国民党进攻苏区;傀儡组织近状;全线出击,红军捷报频传。——摘编自陈益民、江沛主编《老新闻1931-1939》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答案】示例:主题: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抗日烽火的燎原评论: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占领东三省后日本又将侵略矛盾指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虽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国联迫使日本撤兵而幻想破灭,但是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东北人民革命军艰苦抗战。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面对日军制造的华北危机,1935年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宣传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中华民族新的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综上所述,1932年的中国是一个民族危机加剧的时代。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展现出了英勇无畏民族精神,掀起了局部抗日的烽火。【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1931-1939年(中国)。首先,阅读题干要求可知,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正确的,即需要符合史实。就主题写短评,即史实与评论相结合。例如,据材料“锦州撤防辽西尽陷;蒋汪昨晚在杭晤谈;溥仪竟作傀儡;日本大批军批昨日到沪”“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烬;日军自昨晨猛烈总攻,我军沉勇坚守击退之”“日军果进犯热河”可以拟定主题为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抗日烽火的燎原。然后,结合所选相关时事的主要内容来评价。如,结合所学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侵略华北的史实来凸显日军侵略下民族危机的加剧,结合所学从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抗日、十九路军的抵抗、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一二·九运动等来反映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做到史实正确且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归纳总结,如1932年的中国是一个民族危机加剧的时代。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展现出了英勇无畏民族精神,掀起了局部抗日的烽火。也可从其他角度论述,如红军长征等,史实准确,评论合理。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约2公里的一处沙岗上,考古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26座,其中5座伴有随葬器物。以M092墓葬出土的遗物最为丰富。由此可见当时该地()A.阶级矛盾对立较为突出 B.殡葬文化已经形成体系C.已有一定程度社会分化 D.成为东北地区文明起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考古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26座,其中5座伴有随葬器物,以M092墓葬出土的遗物最为丰富”可知,墓葬26座,有陪葬品的有5座,其余没有陪葬品,当时该地已有一定程度社会分化,C项正确;仅从有部分墓葬有随葬器物,不能直接得出阶级矛盾对立突出的结论,因为这不足以表明存在明显的阶级划分和激烈的矛盾,排除A项;题中所给信息只是简单描述了部分墓葬有随葬器物,不能据此就说殡葬文化已经形成体系,体系的形成需要更全面、更系统的证据,排除B项;仅仅根据这些墓葬的情况,不能得出该遗址成为东北地区文明起源的结论,证据过于单薄,排除D项。故选C项。2.西周霸姬簋铭文记载,霸氏小宗庶子各立为宗群前需经宗族举荐、婚姻之国同意,再上呈周天子核准,由虫育别造异典,享为传达,在此之前,仅能由其母霸姬代理宗族事务。这()A.维护了统治秩序的稳定 B.加速了礼乐制度的瓦解C.开创了女性主政先例 D.完善了确立宗君的程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小宗庶子各立为宗群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体现了西周严格的礼乐制度,这维护了统治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礼乐制度,此时并未瓦解,排除B项;“女性主政”不符合材料主旨,也不符合西周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并不是确立宗君,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3.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故“亲亲而仁民”;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故“治民无常,惟治为法”。他们思考的出发点是()A.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 B.重构秩序的人性判断C.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D.治理国家的策略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亲亲而仁民”“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治民无常,惟治为法”可知,孟子和韩非子对人性有不同的思考,从而提出不同的社会治理方法,B项正确;孟子和韩非子思考的出发点是重构秩序的人性判断,并不是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排除A项;孟子和韩非子思考的出发点是基于现实的追求,排除C项;材料强调孟子和韩非子对人性有不同的思考,不属于治理国家的策略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4.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秦朝时期度量衡标准器,除陕西等秦国故地外,在山东邹城、江苏盱眙等六国故地都有所发现,基本上涵盖了秦朝当时所有的疆土。这可用于印证秦朝()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C.“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D.“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秦朝时期的度量衡标准器,除陕西等秦国故地外,在山东邹城、江苏盱眙等六国故地都有所发现,基本上涵盖了秦朝当时所有的疆土”描述的是秦朝统一度量衡在全国实行,B项正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的是皇权专制,排除A项;“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讲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排除C项;“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体现的是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5.据学者研究,汉代盐官讲究籍贯“回避”原则,即本县盐官不能任用本郡本县人,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可考的盐官莫不如此。连云港尹湾汉基出土的简牍所记载的盐官长、盐官丞,都不是东海本郡人。汉代此举主要是基于()A.王国势力恶性膨胀 B.盐官握有经济实权C.完善察举征辟制度 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盐官讲究籍贯“回避”原则,主要是因为盐官握有经济实权,不能让本地人掌握经济大权,进而加强地方割据势力,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已经解决,排除A项;察举征辟制度是一种选官制度,材料与察举征辟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据《南史·列传第十三》记载,刘宋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王)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这反映出当时()A.门第等级界限分明 B.君权受到相权威胁C.宗族成为政治附庸 D.阶层流动受到限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王球以“士庶区别”为由拒绝与徐爰交往说明当时社会对于士族和庶族的界限有着严格的区分,且这种区分被社会广泛接受和遵循,这反映了当时门第等级界限的分明,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相权与君权的关系,也没有信息显示君权受到相权的威胁,排除B项;材料讨论的是士庶之间的区别,并未涉及宗族与政治的关系,也未表明宗族成为政治附庸,排除C项;虽然材料提到了士庶之间的区别,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阶层流动的限制。阶层流动的限制通常涉及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如教育、职业选择、婚姻等,而这些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7.唐玄宗以后,“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建中元年(780年)推行两税法之后,“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由此可推测,唐朝中后期()A.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B.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C.大土地所有制受到抑制 D.税制变革制约社会流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中提到“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说明人口、土地和财富的流动性增加,户籍信息变得不再准确,反映出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而两税法的推行则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通过不依赖户籍的方式来征税,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人口的流动性问题,而非门阀士族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财富流转较快和户籍问题而非大土地受到抑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流动加快,而非受到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8.观察下图中北宋时期官员分布情况。图中现象可用于说明()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人才选拔制度调整 D.南方文化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宋时期官员分布从北方居多逐渐变为南方居多,因为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官,所以说明南方文化不断发展,D项正确;北宋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开封,没有发生转移,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B项;人才选拔制度是科举制,与官员分布变化也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清代()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 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 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皇清职贡图》描绘疆域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边疆的具体管理措施,故不能得出边疆治理提升,排除A项;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和闭关锁国,趋向封闭保守,排除C项;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华天下观”,但没有“最终形成”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0.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从外交的制度架构上开始向西方趋同。1868年,清廷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赴美修约,蒲安臣未咨请总理衙门核准即擅自越权签署续增条约,清廷予以承认并交换批准。这表明()A.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 B.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C.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的尝试与偏离 D.清朝外交活动中崇洋媚外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效仿近代西方的外交制度。但对于蒲安臣擅自越权签署条约的行为清政府却予以承认,这又体现了清政府在近代外交上的不成熟。由此表明了清政府对近代国家的尝试与偏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并不能说明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和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排除AB项;清政府尝试近代外交并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现,更不能说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11.1902年12月25日,《北洋官报》第1期“译报第一”栏目有一段相当于“编者按”的文字“五洋六洲广漫漫,我国其中如弹丸。苍鹰疾视长蛇蟠,日砺牙角刷羽翰。各各远害谋利安,腾口掉舌辞翻澜。吁嗟!我民可以观。”据此可知,该报刊载外国新闻的目的是()A.了解世界,挽救危机 B.开启民智,实业教国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 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2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官报》刊载外国新闻,通过描述世界局势“五洋六洲广漫漫,我国其中如弹丸。苍鹰疾视长蛇蟠”,让民众了解外部世界的情况,认识到中国面临的危机,希望借此唤起民众的危机意识,达到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A项正确;“实业救国”强调发展实业来拯救国家,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倡导革命的相关内容,此时清政府仍在统治,该报刊是官方报刊,主要目的不是倡导革命,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宣扬民主的内容,且在当时的背景下,官方报刊的主要目的不是宣扬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A.北洋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 B.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 D.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可知,国耻日这一转变,由之前日本人最后通牒时间作为国耻日到北洋政府接受条约时间作为国耻日,体现了国人认识到国家之所以受到列强侵略,根本问题在于自身的力量薄弱,导致政府外交软弱无力,所谓弱国无外交,因此,只有自强方能挽救危亡,B项正确;当时的北洋政府是袁世凯统治时期,政治上并没有分裂,排除A项;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说法绝对化,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并没有完全答应,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为开始标志,当时尚未开展,排除D项。故选B项。13.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二大期间,吴玉章强调不能用百年前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要强调充分发动群众,继续推进国民革命,D项正确;吴玉章强调发动群众,推进国民革命,并没有特指工农群众,更没有强调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排除A项;当时指导国民革命运动的理论是已经经过创新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主要对象并不是法国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14.1930年11月,中共湘鄂西根据地规定:“资本500元以下者不抽税,500元以上者抽5%,5000元以上者抽7.5%,1万元以上者抽10%,10万元以上者抽20%。”这一规定旨在()A.抵御日本经济侵略 B.保护民族资本家的利益C.强化粮食流通体制 D.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共湘鄂西根据地通过税收政策来保护小资本,限制大资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此举是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项正确;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共通过税收政策来保护小资本,限制大资本,不是保护民族资本家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资本与粮食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阶段,当时党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形成工农红军,这一时期“红色”和“工人”“农民”等词汇的使用频率确实会较高,反映出工农联盟的革命实践和对革命区域的标识,这一时期,通过报刊宣传强化阶级意识,推动土地革命,建立和巩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题干这些关键词与民主革命相呼应,但是它们更直接地指向了革命实践中的阶级动员和意识形态宣传,而不是纲领的确立本身,排除A项;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虽然“红色”依然可以体现党的性质,但在全面抗战时期,更多的报刊可能会强调“抗日”“统一战线”等词汇,直接关联到抗战的主题,排除C项;1949年在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开始筹备向城市管理和国家建设转变的战略调整。不过,提到的“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词更多关联于革命动员和社会变革的氛围,而非单纯的城市工作重心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典籍关于“礼”的记述春秋战国礼,经国家,定社稷;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左丘明《左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西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戴圣《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道者,所繇(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两宋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朱熹《朱子语类》明末清初仁、义、礼、智、乐,俱是虚名。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此之谓实,于是而始有仁义之名——黄宗羲《孟子师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的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礼”变化的因素。【答案】(1)内涵:祭祀鬼神的仪式;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规范行为准则的道德规范;国家治理、教化百姓的手段;天地万物的本原;现实的人伦感情。(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2)因素:政治经济变迁;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融合;儒学家的思想构建。(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可得出祭祀鬼神的仪式;据材料“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得出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据材料“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可得出规范行为准则的道德规范;据材料“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可得出国家治理、教化百姓的手段;据材料“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可得出天地万物的本原;据材料“人生堕地,只有父母兄弟,此一段不可解之情,与生俱来”可得出现实的人伦感情。【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影响思想,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典籍关于“礼”的记述有所差异,可得出政治经济变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融合;据材料中的董仲舒、朱熹等可得出儒学家的思想构建。17.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时代风貌的宝贵资料。阅读材料(下表)。回答问题。奥型简介车马出行图有的出行图中辆辆马车,高撑华盖,前有导携,后有步卒,威风凛凛,再现了贵族阶层的拮场和成仪。另有出行图车辆多是战车,驾车之马昂首奋磅。向前直奔,驾车之人佩戴武器,面色威严。宴餘图显示的宴饮场面,一般都实行分餐,一人一案,设宴座序由尊到卑。主宾一律跪坐,身态端正。主宾们厅堂列坐,仆人手捧酒壶站立其后,靠上摆满美酒佳肴,宾主边饮美酒边赏舞乐,推杯换盏,耽筹交错。乐舞图数量众多,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乐舞风的。“乐舞百戏”里音乐、舞蹈与杂技、魔术表演相结合的场景,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摘编自王博灏《南阳汉代社会风貌在汉画像中的折射》(1)南阳汉画像反映出汉代怎样的时代风貌?(2)若要进一步探究汉代时代风貌,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风貌:社会经济繁荣;崇尚礼仪文化;尚武之风盛行;娱乐生活丰富;贵族奢侈享乐。(2)示例:需要补充与儒家思想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促使汉代形成崇尚儒学的时代风貌。(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有的出行图中辆辆马车,高撑华盖,前有导旗,后有步卒,威风凛凛,再现了贵族阶层的排场和威仪。”得出贵族奢侈享乐;社会经济繁荣;据材料“另有出行图车辆多是战车,驾车之马昂首奋蹄,向前直奔,驾车之人佩戴武器,面色威严。”得出尚武之风盛行;据材料“显示的宴饮场面,一般都实行分餐,一人一案,设宴座序由尊到卑”得出崇尚礼仪文化;据材料“数量众多,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乐舞风韵。”得出娱乐生活丰富。【小问2】本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设备动态
- 阅读明星颁奖
- 信息安全宣讲会
- 重庆三峡学院《秘书写作实践》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应用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素描人物》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高级程序语言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礼仪与沟通艺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保洁工作手册
- JB-T 7072-2023 水轮机调速器及油压装置 系列型谱
- 网络性能监控在云计算中的作用
- 国际运尸 木质棺柩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附件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综合报告(住宅参考实例 )
- 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语文答案
- (正式版)SHT 3078-2024 立式圆筒形料仓工程设计规范
- 工程总承包(EPC)施工组织设计
- 入职申请表(完整版)
- 人工智能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