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6课。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尧到启时期的政治体制示意图。当时政治体制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禅让制存在明显弊端 B.宗法制度完善的影响C.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D.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世袭制最终取代禅让制,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走向家天下,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禅让制的明显弊端,排除A项;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得以完善,排除B项;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全面推行,排除D项。故选C项。2.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爵位和奖励。这一制度()A.调整了秦国的社会结构 B.瓦解了秦朝的等级制度C.营造了重武轻文的氛围 D.激化了秦国的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爵位和奖励。”并结合所学可知,军功爵制淡化了门第观念,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促进了社会上下阶层的流动,调整了秦国的社会结构,A项正确;军功爵制并没有导致秦国等级制度废除,排除B项;商鞅变法并非“重武轻文”且其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军功爵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打击了贵族的势力,客观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3.《魏故轻车将军元府君墓志》载,元宁“其先唐尧之苗裔”;《北魏故侍中太傅领司徒公录尚书事北海王墓志铭》称,元祥“纂乾席圣(继承皇位,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展现圣明的治理),启源轩皇(追溯到黄帝轩辕氏)”。以上记载反映了北魏()A.上层对变法的支持 B.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C.制度中原化的特点 D.墓葬习俗发生了巨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本题材料中元宁“其先唐尧之苗裔”,元祥“纂乾席圣,启源轩皇”,都是在追溯自己的祖先起源,最终集中于华夏族尧、黄帝等,这体现了北魏少数民族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任何与变法相关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制度方面中原化的描述,主要强调的是对先祖的认同,排除C项;题干重点在于墓志铭中对先祖的追溯,而非墓葬习俗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接受请托,录取不公,引起不满,穆宗下令榜后“覆试”,使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负责贡举时,要求“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这些变动反映出()A.门阀士族势力垄断了政治权力 B.科举选官制度的改进C.礼部制定严格的官员考核标准 D.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接受请托,录取不公,引起不满,穆宗下令榜后‘覆试’,使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负责贡举时,要求‘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庆元年实行“覆试”、会昌三年限制公卿子弟参加科举,体现了唐代科举制度的不断改进和进步,B项正确;唐代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并且这种情况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唐朝时期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排除C项;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与主旨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如图是军机处运转示意图。据此可知,军机处()A.行政效率相对较低 B.工作运转流程十分繁琐C.主要履行军事职责 D.加强了最高统治者权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但因为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军机处的特点有“上传下达,跪受笔录”“简、密、速”,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皇权,加强了统治者的权力,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项正确;“保密性、独立性、机动性强”“四无机构”,都反映了军机处行政效率高的特点,排除A项;由运转示意图可知,军机处工作流程相对简洁高效,职责明确,排除B项;图中军机处主要履行行政职责,排除C项。故选D项。6.康有为曾经指出:“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学问,惟事八股,于是二千年之文学扫地无用,束阁不读矣。”这一论述旨在()A.批判隋唐以来科举腐朽 B.直击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C.推动维新变法的深入开展 D.解决落后教育制度的痼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学问,惟事八股,于是二千年之文学扫地无用,束阁不读矣。”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八股文的格式和要求非常死板,考生必须严格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经典解释来写作,这导致士人忽视了对实际学问的探求,只专注于应付科举考试。而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主张废除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其最终目的是为维新变法服务,推动其深入开展,实现变法图强,C项正确;科举制度在明清推行八股制之后,逐步走向腐朽,排除A项;直击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排除B项;康有为所述是为了变法服务,D项并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7.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是一个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国家,中华民国的领土不容侵犯。”这一规定()A.具有一定反帝色彩 B.已与国际法基本接轨C.借鉴了美国宪法精神 D.旨在限制袁世凯专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关于国家的性质、领土和主权的规定,目的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侵略,因此具有一定的反帝色彩,A项正确;这些规定未与国际法接轨,排除B项;这些规定是基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非直接借鉴美国宪法,排除C项;这一规定主要是关于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与限制袁世凯专权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8.毛泽东指出,抗日根据地推行的“三三制”政权,“其组织形式应该是民主集中制”,要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落实这一制度,关键在于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这一论述体现了“三三制”原则的目标是()A.开始建立民主集中制的方式 B.实现抗日政权运转的民主化C.逐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民主政权的关键在于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也就是实现抗日政权运转的民主化,B项正确;建立以来,基本推行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方式,实行“三三制”不是民主集中制方式建立的开始,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于1937年9月全面建立,排除C项;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而巩固抗日根据地,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D项。9.某学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据此可推知,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特点是()A.曲折性 B.继承性 C.前瞻性 D.创新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建设方面,构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构建的路径清晰明确,均前所未有,具有创新性,D项正确;曲折性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三大制度属于新中国独创的民主制度,未涉及继承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特点是创新性,而前瞻性指往远看、往前看的特性,与预见性的意思相近,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图是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决策场景复原图。这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具有()A.原始性 B.全民性 C.代议性 D.间接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从图片可以看出,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决策是在很简陋的场地举行的,这种决策形式是原始的民主,故选A项;古代雅典民主仅限本城邦的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都被排除在外,并不是全民性的,排除B项;公民大会不是代议制度,排除C项;公民大会采用的是直接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11.公元前18年至公元235年之间,古代罗马元老院中超过一半的元老在三代之内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继任自己的官职,为了弥补人员的缺失,元首只好把大量的平民封为贵族。这一变化导致元老院()A.职能严重削弱 B.机构名存实亡 C.丧失咨询作用 D.民主性质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罗马元首将大量平民封为贵族,平民进入元老院之后,会一定程度代表平民的利益,这使得元老院在表达各阶层意志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质,D项正确;元老院职能并未“严重”削弱,排除A项;“机构名存实亡”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元老院仍然是国家的咨询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以封建领主和其臣民的关系为基础,强调权力与责任的相互性,并且通过与之相关的各种仪式,如封君赐封、臣民效忠等,塑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秩序。这表明这一制度()A.带有严格的等级特征 B.是教会权力强化的结果C.具有一定的契约性质 D.是君权教权妥协的表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材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间权力与责任的相互性及规范的仪式,这具有一定的契约性质,C项正确;材料强调封建领主与臣民之间权力与责任的相互性,没有反映其等级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教会权力强化,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不能体现君权与教权之间的妥协,材料主要体现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的契约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13.1302年,腓力四世为了争取贵族、教士和城市市民的支持,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A.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B.民族国家初步形成C.开始确立封建君主制 D.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法国)。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由贵族、教士和城市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法国由早期的封建君主制过渡到了等级君主制阶段,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16至19世纪,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排除B项;材料中法国形成了等级制君主制,而非开始确立封建君主制,排除C项;15世纪法国才基本完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4.17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颁发诏令,须经一名大臣副署始属有效……担任王室职务和领取王室恤金者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这表明英国()A.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B.法治社会体系的形成C.民众自治能力的增强 D.君主立宪制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1701年的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进一步限制王室的权力,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继续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法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形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众自治,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排除D项。故选A项。15.19世纪20-30年代,美国社会中废除黑人奴隶的运动逐渐走向高潮。支持废奴运动的社会力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自由黑人,第二种是基督教教友派信徒,第三种是激进的白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废奴运动()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加强了宗教的社会地位C.凸显激进白人的作用 D.反映出利益多元化现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自由黑人、基督教教友派信徒、激进白人对废除黑奴都有要求,这是三种社会力量利益多元化的结果,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参加废奴运动的群体只有自由黑人、基督教教友派信徒、激进白人,未涉及其他社会阶层群体表明当时的废奴运动的社会基础比较有限,排除A项;基督教教友派信徒作用并不特别突出,排除B项;激进白人只占少数,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50年代,日本制定了《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对职位分类的定义和框架作出具体规定,但这部法律最终未能实施。主要原因是职位分类管理遭到了公务员工会的强烈抵制,许多人认为这项分类改革可能会形成新的身份等级制。这一现象表明()A.现代公务员制度不适合日本的国情 B.社会组织在选官制度改革中影响较大C.日本二战后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D.当时日本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法治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务员工会的强烈抵制下,《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最终未能实施,这反映了日本的社会组织影响较为强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选官制度改革,B项正确;材料现象表明社会组织在选官制度改革中影响较大,并不是现代公务员制度不适合日本的国情,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干预下,扫除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排除C项;《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最终未能实施,并不是因为日本法治体系不完善,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和汉朝初年的选官范围相对狭窄。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这一选官制度极大地拓宽了选官的范围,使得大批寒门才子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这种具有平民化色彩的官员选拔晋升制度和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为社会风气的改善、国家各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摘编自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材料二历史上可考的武进士,共计13165名。唐代制举考试选拔了不少“非常之才”,特别是中晚唐,还选拔了不少贤良将相。中国实行科举制的1300年间,共“(破格)拔擢十万进士”,其中“多栋梁之材,贡献卓著”。科举制的功名体系从唐朝到明清,经历了由“平行多元”到“一体多层”的变化,增强了其凝聚和稳定社会的作用。——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开创的“选官制度”具有“多元化的考核”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朝时期科举制“平行多元”与明清时期科举制“一体多层”的表现。【答案】(1)内涵:①从选拔阶层看:贵族化与平民化相结合;②从选拔方式看:推荐与破格提拔相结合;常科和特科相结合;③从选拔人才标准看: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孝廉、茂才(秀才)等;④从选拔的时间看:固定时间与非固定时期相结合。(任答三点即可)(2)表现:唐朝时期:有制举与常举方式;科目有秀才、明经和进士等;设有文举与武举考试类型;选拔出的有文臣和武将等高素质人才;参加考试的阶层多元。(任答两点即可)明清时期: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入选的人才分别是举人、贡士和进士三个层次;进士分一甲、二甲和三甲。(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由材料“这一选官制度极大地拓宽了选官的范围,使得大批寒门才子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这种具有平民化色彩的官员选拔晋升制度和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可得出,从选拔阶层看:贵族化与平民化相结合;由材料“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及所学可得出,从选拔方式看:推荐与破格提拔相结合;常科和特科相结合;从选拔人才标准看: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孝廉、茂才(秀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选拔的时间看:固定时间与非固定时期相结合。【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至明清时期。唐朝时期:由材料“唐代制举考试选拔了不少‘非常之才’,特别是中晚唐,还选拔了不少贤良将相。”及所学可得出科目有秀才、明经和进士等;选拔出的有文臣和武将等高素质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科举制有制举与常举方式;设有文举与武举考试类型;参加考试的阶层多元。明清时期:由材料“科举制的功名体系从唐朝到明清,经历了由‘平行多元’到‘一体多层’的变化,增强了其凝聚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及所学可得出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入选的人才分别是举人、贡士和进士三个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进士分一甲、二甲和三甲。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76年美国建国之后,在华盛顿总统到亚当斯总统时期,是文官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的第一阶段,任用官员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地位和品格,任用原则是“个人恩徇制”。从杰克逊总统至1883年,是文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第二阶段,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进行“肥缺分赃”,任用原则是“政党分赃制”。无论是“个人恩徇制”还是“政党分赃制”,都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第三卷材料二恩格斯对美国“政党分赃制”的评价是:“正是在美国……两个轮流执政的政党,都是由这样一些人操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收入丰厚的生意,拿合众国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而在本党胜利后取得相当职位作为报酬……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个大的政客集团,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三1883年,一项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新法律-《彭德尔顿法》获得了国会绝对多数通过,一个管理文官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终于诞生了。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制度改革,“从没有像1883年那样,在“政党分赃'的政治灾难中受益匪浅”。这是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三项原则:竞争考试、职务常任、政治中立。——摘编自楚树龙、唐娜《美国文官制度评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两个阶段美国文官制度缺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彭德尔顿法》成为“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的理解。【答案】(1)缺点:“个人恩徇制”以个人的地位和品格为标准,与总统的喜好密切相关;“政党分赃制”成为政党、政客集团为自己集团牟利的工具;是对资产阶级政党与国民的统治和掠夺;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任答三点即可)(2)理解:以法律为依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党分赃制”的弊端;确立了现代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原则;顺应了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是在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出来的;是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任答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一“任用官员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地位和品格,任用原则是‘个人恩徇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人恩徇制”以个人的地位和品格为标准,与总统的喜好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一“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进行‘肥缺分赃’,任用原则是‘政党分赃制’”可知,“政党分赃制”成为政党、政客集团为自己集团牟利的工具;根据材料一“无论是‘个人恩徇制’还是‘政党分赃制’,都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可知,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根据材料二“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个大的政客集团,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可知,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小问2】本题是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三“一项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新法律-《彭德尔顿法》获得了国会绝对多数通过,一个管理文官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终于诞生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法律为依据;根据材料三“从没有像1883年那样,在‘政党分赃’的政治灾难中受益匪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党分赃制”的弊端以及顺应了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根据材料三“ 这是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三项原则:竞争考试、职务常任、政治中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出来的以及是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时间重大事件中世纪时期11-13世纪中期英格兰王室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王的权力得到巩固,但是,也面临着与贵族、教会等势力的权力斗争议会崛起时期13世纪末期一17世纪中期13世纪末期,英国首次出现了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的议会。这个议会在14世纪逐渐发展为两院制,即上议院和下议院,君主制度开始与民主机构相结合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17世纪后半叶在17世纪英国内战和“光荣革命”期间,君主立宪制度得到确立。“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了《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会在立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政党政治兴起时期18世纪18世纪英国政党政治时期,两个主要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后来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相互竞争,政权力量逐渐向议会集中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的建立19世纪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选举改革,如:1832年的《大革命法案》和1867年的《第二次改革法案》,逐渐实现了一人一票制的普选制度。这些改革,扩大了参与政治的人口范围,加强了民主政治制度——根据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编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13-19世纪英国近代政治体制四个阶段的阶段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9世纪英国政治体制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答案】(1)特征:13世纪末期-17世纪中期,议会建立,两院制形成,君主制与民主机构相结合时期;17世纪后半叶,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议会权力上升时期;18世纪,政党政治时期,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19世纪,议会改革、普选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继续发展时期。(2)趋势:从君主专制到议会政治(代议制度、政党政治);从绝对君主制到虚君制;从君权神授到君权民授;从“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从国王恩荫制到考试选官制;从局部选举制到普选制。(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3-19世纪英国。特征:据材料“13世纪末期,英国首次出现了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的议会”“即上议院和下议院,君主制度开始与民主机构相结合”并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末期-17世纪中期,议会建立,两院制形成,君主制与民主机构相结合时期;据材料“君主立宪制度得到确立”“明确了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会在立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可知,17世纪后半叶,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议会权力上升时期;据材料“18世纪英国政党政治时期,两个主要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政党政治时期,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据材料“1832年的《大革命法案》和1867年的《第二次改革法案》,逐渐实现了一人一票制的普选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议会改革、普选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继续发展时期。【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1-19世纪的英国。趋势:据材料“英格兰王室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王的权力得到巩固”“明确了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会在立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可知,从君主专制到议会政治(代议制度、政党政治);从绝对君主制到虚君制;据材料“1832年的《大革命法案》和1867年的《第二次改革法案》,逐渐实现了一人一票制的普选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君权神授到君权民授;据材料“明确了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会在立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政权力量逐渐向议会集中”并结合所学可知,从“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据材料“英格兰王室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王的权力得到巩固”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国王恩荫制到考试选官制;据材料“这些改革,扩大了参与政治的人口范围,加强了民主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局部选举制到普选制。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庭主妇的针线活是最有标志性的。四十年后奶奶看到孙子穿漏洞的裤子。缝补成了她的条件反射。——摘编自王建群漫画集《岁月》根据以上图片,从中提取一个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一论题:从缝补岁月到时尚破洞见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的变迁。阐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曾经广为流传的俗语,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写照。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物资相对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主妇的针线活成了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她们通过缝缝补补,使得衣物能够反复使用,这不仅体现了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下物质条件有限的直接反映。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深刻的变迁,这些变迁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主妇的针线活到孙子的衣物选择,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物质条件发生了变化,但一些传统美德和价值观仍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得以保留和发扬。这表明,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体制的变革,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总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和机遇。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示例二论题:从缝破洞到穿破洞反映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阐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奶奶总是念叨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见证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然而,时光流转,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经济制度上,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市场活力被充分激发,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曾经为了一条裤子反复缝补,如今面对丰富的服装选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随时购买新的衣物。不再为衣物的短缺而发愁,而是追求时尚与品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综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制度的变化也推动了社会民众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示例三论题:从缝补旧裳到接纳破洞裤看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元。阐述:在奶奶的记忆深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物资匮乏,计划经济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每一件衣物都显得无比珍贵,破了洞、磨了边,奶奶都会仔细地缝补,让它们继续陪伴家人度过漫长的岁月。然而,时光流转,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市场经济的浪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当奶奶看到孙子穿着破洞裤走进家门时,她下意识地拿起了针线,想要将那些破洞缝补好。在奶奶的观念里,衣物就应该是完整的、整洁的,破洞是需要修补的瑕疵。如今的社会,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丰富,更追求精神的多元和个性的表达。破洞裤代表着一种不拘一格的态度,一种对传统审美的突破。总之,从曾经为了温饱而缝缝补补,到如今为了追求个性而穿着破洞裤,这不仅仅是衣物的变化,更是社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也见证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精神文化的多元演变。【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首先,仔细阅读材料,理解其主要内容。材料通过奶奶看到孙子穿漏洞裤子想要缝补的反应,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其次,确定主题。可以从“时代变迁与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个角度来确立主题。构思论文结构。开头提出主题,中间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情况进行论述,结尾总结升华。论题:从缝破洞到穿破洞反映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阐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奶奶总是念叨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见证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然而,时光流转,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经济制度上,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市场活力被充分激发,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曾经为了一条裤子反复缝补,如今面对丰富的服装选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随时购买新的衣物。不再为衣物的短缺而发愁,而是追求时尚与品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总之,从奶奶对缝补孙子漏洞裤子的条件反射,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巨大变迁以及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应传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价值观。综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制度的变化也推动了社会民众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广东省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6课。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尧到启时期的政治体制示意图。当时政治体制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禅让制存在明显弊端 B.宗法制度完善的影响C.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D.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世袭制最终取代禅让制,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走向家天下,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禅让制的明显弊端,排除A项;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得以完善,排除B项;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全面推行,排除D项。故选C项。2.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爵位和奖励。这一制度()A.调整了秦国的社会结构 B.瓦解了秦朝的等级制度C.营造了重武轻文的氛围 D.激化了秦国的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爵位和奖励。”并结合所学可知,军功爵制淡化了门第观念,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促进了社会上下阶层的流动,调整了秦国的社会结构,A项正确;军功爵制并没有导致秦国等级制度废除,排除B项;商鞅变法并非“重武轻文”且其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军功爵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打击了贵族的势力,客观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3.《魏故轻车将军元府君墓志》载,元宁“其先唐尧之苗裔”;《北魏故侍中太傅领司徒公录尚书事北海王墓志铭》称,元祥“纂乾席圣(继承皇位,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展现圣明的治理),启源轩皇(追溯到黄帝轩辕氏)”。以上记载反映了北魏()A.上层对变法的支持 B.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C.制度中原化的特点 D.墓葬习俗发生了巨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本题材料中元宁“其先唐尧之苗裔”,元祥“纂乾席圣,启源轩皇”,都是在追溯自己的祖先起源,最终集中于华夏族尧、黄帝等,这体现了北魏少数民族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任何与变法相关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制度方面中原化的描述,主要强调的是对先祖的认同,排除C项;题干重点在于墓志铭中对先祖的追溯,而非墓葬习俗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接受请托,录取不公,引起不满,穆宗下令榜后“覆试”,使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负责贡举时,要求“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这些变动反映出()A.门阀士族势力垄断了政治权力 B.科举选官制度的改进C.礼部制定严格的官员考核标准 D.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接受请托,录取不公,引起不满,穆宗下令榜后‘覆试’,使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负责贡举时,要求‘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庆元年实行“覆试”、会昌三年限制公卿子弟参加科举,体现了唐代科举制度的不断改进和进步,B项正确;唐代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并且这种情况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唐朝时期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排除C项;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与主旨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如图是军机处运转示意图。据此可知,军机处()A.行政效率相对较低 B.工作运转流程十分繁琐C.主要履行军事职责 D.加强了最高统治者权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但因为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军机处的特点有“上传下达,跪受笔录”“简、密、速”,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皇权,加强了统治者的权力,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项正确;“保密性、独立性、机动性强”“四无机构”,都反映了军机处行政效率高的特点,排除A项;由运转示意图可知,军机处工作流程相对简洁高效,职责明确,排除B项;图中军机处主要履行行政职责,排除C项。故选D项。6.康有为曾经指出:“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学问,惟事八股,于是二千年之文学扫地无用,束阁不读矣。”这一论述旨在()A.批判隋唐以来科举腐朽 B.直击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C.推动维新变法的深入开展 D.解决落后教育制度的痼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学问,惟事八股,于是二千年之文学扫地无用,束阁不读矣。”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八股文的格式和要求非常死板,考生必须严格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经典解释来写作,这导致士人忽视了对实际学问的探求,只专注于应付科举考试。而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主张废除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其最终目的是为维新变法服务,推动其深入开展,实现变法图强,C项正确;科举制度在明清推行八股制之后,逐步走向腐朽,排除A项;直击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排除B项;康有为所述是为了变法服务,D项并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7.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是一个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国家,中华民国的领土不容侵犯。”这一规定()A.具有一定反帝色彩 B.已与国际法基本接轨C.借鉴了美国宪法精神 D.旨在限制袁世凯专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关于国家的性质、领土和主权的规定,目的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侵略,因此具有一定的反帝色彩,A项正确;这些规定未与国际法接轨,排除B项;这些规定是基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非直接借鉴美国宪法,排除C项;这一规定主要是关于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与限制袁世凯专权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8.毛泽东指出,抗日根据地推行的“三三制”政权,“其组织形式应该是民主集中制”,要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落实这一制度,关键在于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这一论述体现了“三三制”原则的目标是()A.开始建立民主集中制的方式 B.实现抗日政权运转的民主化C.逐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民主政权的关键在于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也就是实现抗日政权运转的民主化,B项正确;建立以来,基本推行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方式,实行“三三制”不是民主集中制方式建立的开始,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于1937年9月全面建立,排除C项;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而巩固抗日根据地,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D项。9.某学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据此可推知,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特点是()A.曲折性 B.继承性 C.前瞻性 D.创新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建设方面,构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构建的路径清晰明确,均前所未有,具有创新性,D项正确;曲折性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三大制度属于新中国独创的民主制度,未涉及继承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特点是创新性,而前瞻性指往远看、往前看的特性,与预见性的意思相近,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图是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决策场景复原图。这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具有()A.原始性 B.全民性 C.代议性 D.间接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从图片可以看出,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决策是在很简陋的场地举行的,这种决策形式是原始的民主,故选A项;古代雅典民主仅限本城邦的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都被排除在外,并不是全民性的,排除B项;公民大会不是代议制度,排除C项;公民大会采用的是直接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11.公元前18年至公元235年之间,古代罗马元老院中超过一半的元老在三代之内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继任自己的官职,为了弥补人员的缺失,元首只好把大量的平民封为贵族。这一变化导致元老院()A.职能严重削弱 B.机构名存实亡 C.丧失咨询作用 D.民主性质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罗马元首将大量平民封为贵族,平民进入元老院之后,会一定程度代表平民的利益,这使得元老院在表达各阶层意志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质,D项正确;元老院职能并未“严重”削弱,排除A项;“机构名存实亡”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元老院仍然是国家的咨询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以封建领主和其臣民的关系为基础,强调权力与责任的相互性,并且通过与之相关的各种仪式,如封君赐封、臣民效忠等,塑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秩序。这表明这一制度()A.带有严格的等级特征 B.是教会权力强化的结果C.具有一定的契约性质 D.是君权教权妥协的表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材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间权力与责任的相互性及规范的仪式,这具有一定的契约性质,C项正确;材料强调封建领主与臣民之间权力与责任的相互性,没有反映其等级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教会权力强化,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不能体现君权与教权之间的妥协,材料主要体现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的契约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13.1302年,腓力四世为了争取贵族、教士和城市市民的支持,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A.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B.民族国家初步形成C.开始确立封建君主制 D.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法国)。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由贵族、教士和城市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法国由早期的封建君主制过渡到了等级君主制阶段,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16至19世纪,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排除B项;材料中法国形成了等级制君主制,而非开始确立封建君主制,排除C项;15世纪法国才基本完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4.17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颁发诏令,须经一名大臣副署始属有效……担任王室职务和领取王室恤金者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这表明英国()A.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B.法治社会体系的形成C.民众自治能力的增强 D.君主立宪制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1701年的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进一步限制王室的权力,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继续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法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形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众自治,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排除D项。故选A项。15.19世纪20-30年代,美国社会中废除黑人奴隶的运动逐渐走向高潮。支持废奴运动的社会力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自由黑人,第二种是基督教教友派信徒,第三种是激进的白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废奴运动()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加强了宗教的社会地位C.凸显激进白人的作用 D.反映出利益多元化现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自由黑人、基督教教友派信徒、激进白人对废除黑奴都有要求,这是三种社会力量利益多元化的结果,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参加废奴运动的群体只有自由黑人、基督教教友派信徒、激进白人,未涉及其他社会阶层群体表明当时的废奴运动的社会基础比较有限,排除A项;基督教教友派信徒作用并不特别突出,排除B项;激进白人只占少数,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50年代,日本制定了《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对职位分类的定义和框架作出具体规定,但这部法律最终未能实施。主要原因是职位分类管理遭到了公务员工会的强烈抵制,许多人认为这项分类改革可能会形成新的身份等级制。这一现象表明()A.现代公务员制度不适合日本的国情 B.社会组织在选官制度改革中影响较大C.日本二战后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D.当时日本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法治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务员工会的强烈抵制下,《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最终未能实施,这反映了日本的社会组织影响较为强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选官制度改革,B项正确;材料现象表明社会组织在选官制度改革中影响较大,并不是现代公务员制度不适合日本的国情,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干预下,扫除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排除C项;《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最终未能实施,并不是因为日本法治体系不完善,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和汉朝初年的选官范围相对狭窄。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这一选官制度极大地拓宽了选官的范围,使得大批寒门才子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这种具有平民化色彩的官员选拔晋升制度和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为社会风气的改善、国家各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摘编自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材料二历史上可考的武进士,共计13165名。唐代制举考试选拔了不少“非常之才”,特别是中晚唐,还选拔了不少贤良将相。中国实行科举制的1300年间,共“(破格)拔擢十万进士”,其中“多栋梁之材,贡献卓著”。科举制的功名体系从唐朝到明清,经历了由“平行多元”到“一体多层”的变化,增强了其凝聚和稳定社会的作用。——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开创的“选官制度”具有“多元化的考核”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朝时期科举制“平行多元”与明清时期科举制“一体多层”的表现。【答案】(1)内涵:①从选拔阶层看:贵族化与平民化相结合;②从选拔方式看:推荐与破格提拔相结合;常科和特科相结合;③从选拔人才标准看: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孝廉、茂才(秀才)等;④从选拔的时间看:固定时间与非固定时期相结合。(任答三点即可)(2)表现:唐朝时期:有制举与常举方式;科目有秀才、明经和进士等;设有文举与武举考试类型;选拔出的有文臣和武将等高素质人才;参加考试的阶层多元。(任答两点即可)明清时期: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入选的人才分别是举人、贡士和进士三个层次;进士分一甲、二甲和三甲。(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由材料“这一选官制度极大地拓宽了选官的范围,使得大批寒门才子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这种具有平民化色彩的官员选拔晋升制度和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可得出,从选拔阶层看:贵族化与平民化相结合;由材料“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及所学可得出,从选拔方式看:推荐与破格提拔相结合;常科和特科相结合;从选拔人才标准看: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孝廉、茂才(秀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选拔的时间看:固定时间与非固定时期相结合。【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至明清时期。唐朝时期:由材料“唐代制举考试选拔了不少‘非常之才’,特别是中晚唐,还选拔了不少贤良将相。”及所学可得出科目有秀才、明经和进士等;选拔出的有文臣和武将等高素质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科举制有制举与常举方式;设有文举与武举考试类型;参加考试的阶层多元。明清时期:由材料“科举制的功名体系从唐朝到明清,经历了由‘平行多元’到‘一体多层’的变化,增强了其凝聚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及所学可得出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入选的人才分别是举人、贡士和进士三个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进士分一甲、二甲和三甲。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76年美国建国之后,在华盛顿总统到亚当斯总统时期,是文官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的第一阶段,任用官员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地位和品格,任用原则是“个人恩徇制”。从杰克逊总统至1883年,是文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第二阶段,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进行“肥缺分赃”,任用原则是“政党分赃制”。无论是“个人恩徇制”还是“政党分赃制”,都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第三卷材料二恩格斯对美国“政党分赃制”的评价是:“正是在美国……两个轮流执政的政党,都是由这样一些人操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收入丰厚的生意,拿合众国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而在本党胜利后取得相当职位作为报酬……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个大的政客集团,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三1883年,一项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新法律-《彭德尔顿法》获得了国会绝对多数通过,一个管理文官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终于诞生了。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制度改革,“从没有像1883年那样,在“政党分赃'的政治灾难中受益匪浅”。这是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三项原则:竞争考试、职务常任、政治中立。——摘编自楚树龙、唐娜《美国文官制度评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两个阶段美国文官制度缺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彭德尔顿法》成为“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的理解。【答案】(1)缺点:“个人恩徇制”以个人的地位和品格为标准,与总统的喜好密切相关;“政党分赃制”成为政党、政客集团为自己集团牟利的工具;是对资产阶级政党与国民的统治和掠夺;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任答三点即可)(2)理解:以法律为依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党分赃制”的弊端;确立了现代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原则;顺应了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是在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出来的;是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任答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一“任用官员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地位和品格,任用原则是‘个人恩徇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人恩徇制”以个人的地位和品格为标准,与总统的喜好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一“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进行‘肥缺分赃’,任用原则是‘政党分赃制’”可知,“政党分赃制”成为政党、政客集团为自己集团牟利的工具;根据材料一“无论是‘个人恩徇制’还是‘政党分赃制’,都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可知,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根据材料二“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个大的政客集团,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可知,是非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小问2】本题是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三“一项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新法律-《彭德尔顿法》获得了国会绝对多数通过,一个管理文官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终于诞生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法律为依据;根据材料三“从没有像1883年那样,在‘政党分赃’的政治灾难中受益匪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党分赃制”的弊端以及顺应了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根据材料三“ 这是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三项原则:竞争考试、职务常任、政治中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出来的以及是理性的文官选拔制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时间重大事件中世纪时期11-13世纪中期英格兰王室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王的权力得到巩固,但是,也面临着与贵族、教会等势力的权力斗争议会崛起时期13世纪末期一17世纪中期13世纪末期,英国首次出现了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的议会。这个议会在14世纪逐渐发展为两院制,即上议院和下议院,君主制度开始与民主机构相结合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17世纪后半叶在17世纪英国内战和“光荣革命”期间,君主立宪制度得到确立。“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了《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会在立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政党政治兴起时期18世纪18世纪英国政党政治时期,两个主要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后来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相互竞争,政权力量逐渐向议会集中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的建立19世纪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选举改革,如:1832年的《大革命法案》和1867年的《第二次改革法案》,逐渐实现了一人一票制的普选制度。这些改革,扩大了参与政治的人口范围,加强了民主政治制度——根据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编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13-19世纪英国近代政治体制四个阶段的阶段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9世纪英国政治体制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答案】(1)特征:13世纪末期-17世纪中期,议会建立,两院制形成,君主制与民主机构相结合时期;17世纪后半叶,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议会权力上升时期;18世纪,政党政治时期,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19世纪,议会改革、普选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继续发展时期。(2)趋势:从君主专制到议会政治(代议制度、政党政治);从绝对君主制到虚君制;从君权神授到君权民授;从“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从国王恩荫制到考试选官制;从局部选举制到普选制。(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3-19世纪英国。特征:据材料“13世纪末期,英国首次出现了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的议会”“即上议院和下议院,君主制度开始与民主机构相结合”并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末期-17世纪中期,议会建立,两院制形成,君主制与民主机构相结合时期;据材料“君主立宪制度得到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合作社入股协议书 2篇
-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租赁合同模板2篇
- 制药工程师岗位职责
- 光纤传感器的位移测量与及数值误差分析实验
- 二零二四年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及物流服务合同2篇
- 基于2024年度销售目标的企业购销合同
- 2024年吊车租赁合同协议2篇
- 租房签合同流程
- 二零二四年度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纠纷解决3篇
- 2024年《宪法》知识竞赛必背100题题库带解析附答案(完整版)
- 2024年风电项目居间协议电子版
- 医药公司质量负责人变更专项内审
- 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语文答案
- 2024年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大全(新标准)
- 入职申请表(完整版)
-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样本
- 购物新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商行业的创新应用
- 国资公司招聘笔试试题汇总
- 神话故事劈山救母
- 设备管道拆除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