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将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参与田地争夺的人群非常普遍,各级贵族,上自周王,下至普通的官员,都加入到田地争夺的行列中。甚至还发生了晋国的大夫邻至与周简王争夺田地,因为不能决断,最后双方到晋厉公那里去评理的事件。上述史实反映了()①铁器和牛耕促进了荒地开垦②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受到破坏③诸侯国的卿大夫与公室争权④周王室地位和影响力的丧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上自周王,下至普通的官员,都加入到田地争夺的行列”、“甚至还发生了晋国的大夫邻至与周简王争夺田地,因为不能决断”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争夺土地的情况,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国有制,土地不允许买卖,春秋时期争夺土地的情况正是井田制受到破坏的表现,②符合题意,据材料“甚至还发生了晋国的大夫邻至与周简王争夺田地,因为不能决断,最后双方到晋厉公那里去评理的事件”可知,周王在与晋国大夫争夺土地过程中需要诸侯评理,体现了周王室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急剧下降,④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争夺田地的情况,没有涉及此时期耕地的增加及耕地增加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材料涉及春秋时期各级贵族争夺土地,没有涉及争夺权力,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如表所示是不同学者关于东晋与南朝政权的历史分析。据如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论述出处东晋、南朝虽立国江左,然其庙堂卿相,要皆以过江中州人士及其后裔任之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晋之皇室及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与顾荣等江南名宗“戮力同心……赤县神州免于全部陆沉,东晋南朝三百年的世局因此决定”陈寅恪《论东晋王导之功业》南渡将近百年,侨人势力渐巩固,桓温、刘裕又相继立功,威声大振,于是侨人乃不复以南人为意,宋齐梁三朝皇室俱侨人,宋齐有一贯之政策,侨人握政权,摒南人于政治势力之外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A.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初步开发 B.江南士族有意调和南北分歧C.人口迁徙影响南方政权建设 D.农牧文明交汇提升南方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晋与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庙堂卿相,要皆以过江中州人士及其后裔任之”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很多重要官员由南迁的北方人及其后裔担任。据材料“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与……江南名宗……戮力同心……东晋南朝三百年的世局因此决定”可知南迁的士大夫成为支撑东晋南朝统治的重要力量。据材料“侨人势力渐巩固……侨人握政权”可知南迁的北方人在东晋南朝政府中掌握重要权力。可见南迁的北方人对东晋南朝的统治发挥了重要影响,体现人口迁徙影响南方政权建设,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不能体现促进南方开发,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南迁的北方人,而非江南士族,排除B项;西晋末年南迁江南的北方人主要来自中原地区,从事农业而非畜牧业,不能体现“农牧文明交汇”,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天宝年间,高仙芝远征中亚将柘枝舞带入中原,舞女服饰是“香衫窄袖裁”,入唐的胡旋舞女穿窄口裤,脚着“小头鞋履”,这更促使贵族和士民“好为胡服和胡帽”。随着“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这反映了()A.社会生活映射盛唐风貌 B.汉民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C.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频繁 D.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将柘枝舞带入中原”、“香衫窄袖裁”“好为胡服和胡帽”、“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可知,唐代胡人服饰和舞蹈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这反映了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D项正确;结合材料中“天宝年间”可知,此时已经属于中唐,并非盛唐,排除A项;“十分严重”这一表达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指出的是中亚地区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强调的是单向影响,因此“中西文化互鉴”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4.北宋时期,政府允许将乡村的收税权授予以高价竞争的私人承包者,谓之买扑。买扑的承买者需向政府认纳一定数额的课利。下表为熙宁十年(1077年)城市商税和乡村地区商税(买扑收入)分布情况。据此可推知,买扑制度的实施()税收来源税场数量岁入(万贯)平均每处收入(贯)百分比(%)城市2060769373390乡村地区2760742015210A.扩大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 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C.使商税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 D.加重了农民的纳税负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买扑制度下,政府将乡村的收税权授予以高价竞争的私人承包者,政府只需收取承包费用,这有利于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乡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买扑制度实施前后商税在税收中的占比,无法得出“商税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的结论,排除C项;买扑制度下,政府只需收取承包费用,这不会加重农民的纳税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明朝海防体制变化 B.东南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禁政策强化 D.西方殖民势力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和所学可知,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如倭患、西方殖民者东来等,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海防图,B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海防体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海禁政策强化无关,排除C项;西方殖民势力扩张也是海防形势紧张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6.19世纪60年代以来,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体现了()A.军事体制实现现代化 B.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平衡C.军事建设与国际接轨 D.军事工业取得创新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一些军事企业并购买新式武器和用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有助于军事同国际接轨,C项正确;军事体制当时并未实现现代化,排除A项;当时中国军事力量和西方有差距,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军事工业,还有军事训练,排除D项。故选C项。7.在清代,县官选拔实行严格的本籍回避制度。但据1913年冬《职员录》的记载,在直隶等12省395名县知事的籍贯信息中,本省为官的比例最高达到92.3%,平均为42.5%。这一现象说明()A.革命对地方人事造成冲击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C.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然形成 D.地方治理难度不断加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中1913年冬《职员录》的记载,地方官员中本籍官员比例很高,这与传统的“本籍回避制度”严重不符,结合史实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地方权力出现真空,空出的官职多是由地方士绅、革命党人或会党填补,这些人多为本地人,故革命影响了地方官员的人事任免,A项正确;“本籍回避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本籍官员比例提高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削弱,排除B项;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了本籍官员比例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治理难度,排除D项。故选A项。8.1941年9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国民体育法》,并设置了全国性的体育节。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在延安盛行,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这主要缘于()A.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B.国共对峙军事的需要C.政府对体育教育重视 D.坚持抗日战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题干信息“1941年9月9日……”可知,抗战处于相持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颁布《国民体育法》和边区的体育运动都与提高军队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有关,D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此阶段,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不是对峙,排除B项;“政府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原因之一,但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9.“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军用飞机、民用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工业生产,均已建设起来。这表明,这一时期()A.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 B.工业体系构建渐趋合理C.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 D.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信息为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一五”期间,许多新兴的重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这推动了工业体系渐趋合理,有利于平衡轻重工业间的结构,B项正确;“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的说法与符合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一五”计划“并未是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与史实不符,况且当时我国仍然是农业国,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共中央发布的1985年“一号文件”规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和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以协议价格卖给国家。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自由贸易。农业税由过去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该措施()A.体现农业领域国家取消计划经济 B.旨在协调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 D.利于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据材料“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和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可知,改革开放后,在农村逐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据材料“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可知,计划经济并没有完全取消,排除A项;材料中1985年农业措施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材料不能体现与工业的协调发展,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包产到户,分户经营,材料内容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1.涅伽达文化Ⅰ(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遗址已发现有居住地和墓地,居住地筑有防御工事,墓穴已有充裕简陋之别。1546号墓出土了一块陶罐破片,罐标上是一间带有圆层顶的房子,顶上栖息着一只小鸟,小鸟是隼鹰神荷鲁斯的粗略形象,荷鲁斯是法老时代国王的保护神。据此可知,涅伽达文化Ⅰ时代埃及地区()A.初步实现统一 B.国王权威至高无上 C.国家权力萌芽 D.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小鸟是隼鹰神荷鲁斯的粗略形象,荷鲁斯是法老时代国王的保护神”可知,该墓葬中发现了象征王权符号的荷鲁斯鹰神形象,说明此时国家权力已萌芽,C项正确;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 罗马征服埃及,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埃及国王权威至高无上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阶级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1347—1348年,黑死病席卷了整个英国,下图反映了这一事件前后英国社会的变化。据此可知,该时期英国()A.农奴的生产积极牲提高 B.领主经济实力的增强C.庄园经济走向瓦解趋势 D.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快【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47—1348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地租形式的变化折射出,黑死病的肆虐使英国大量劳动人口流失(即死亡或逃亡),原有劳役地租形式难以维持,劳动者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意味着农奴制遭到破坏,而以农奴生产为基础的庄园经济走向瓦解,C项正确。农奴制不断瓦解,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农民,不再是农奴,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领主财富来源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其经济状况,排除B项;受黑死病的影响,当时“人口流动加快”,但这只是材料部分信息的反映,D项是材料表象,排除D项。故选C项。13.1501——1506年这六年中,从北非亚历山大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仅为1496—1498年这三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六年时间里从西亚贝鲁特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不及1496—1498年这三年的六分之一。这集中反映了()A.“大航海”的时代背景 B.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C.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 D.三角贸易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1—1506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501—1506年从北非亚历山大港和西亚贝鲁特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量大幅减少,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即商业革命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中侧重于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选项并非材料集中反映的内容,排除A项;此时中东地区并没有被殖民,排除C项;三角贸易主要是指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与题目中提到的北非和西亚到威尼斯的香料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16世纪初,欧洲约250个城市拥有印刷机构。但印刷书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欢迎,因为“人们十分注意书籍外观的美丽”。但不久,书籍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外观,普通阶级的市民也能购买到价格便宜的书籍,图书馆的藏书量飙升。该状况()A.助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B.根源于宗教改革的开展C.有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欧洲约250个城市拥有印刷机构”“书籍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外观,普通阶级的市民也能购买到价格便宜的书籍,图书馆的藏书量飙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当时欧洲文化氛围较浓厚,材料所述状况有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状况有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无法体现文艺复兴的转型,排除A项;宗教改革倡导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书籍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外观的变化和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现象并不是科学革命兴起的标志,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5.1908年,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引起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奥匈帝国不顾俄国反对,兼并了塞尔维亚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地区,并在德国的支持下,最终迫使俄、塞两国承认这一事实。这一事件()A.遏制了巴尔干半岛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B.扩大了同盟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优势地位C.加剧了国际局势紧张 D.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该事件发生在一战前,被称为“波斯尼亚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俄、塞和奥匈、德国的矛盾,使得巴尔干半岛局势更加紧张,不久就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波斯尼亚危机遏制了巴尔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相反,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不久就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排除A项;波斯尼亚危机并未使同盟国在巴尔干半岛确立优势地位,排除B项;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16.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动力在于消除不利于货物和资本流动的障碍。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不顾及国家边界,但国际政策努力调和各国相互冲突的目标,依然强调国家边界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当今世界()A.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B.多极化趋势阻碍了全球化进程C.国际法的发展与完善取得成效 D.政治利益与经济发展存在冲突【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不顾及国家边界,全球经济动力在于消除不利于货物和资本流动的障碍,国际政策努力调和各国相互冲突的目标,而依然强调国家边界的重要性,这说明政治利益与经济发展存在冲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冷战思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多极化趋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法的完善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朝时期,史无专官,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史书修完,史馆撤销,史官解散。比如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乾隆三十年(1765年)国史馆在东华门内开馆,蒋良骐入史馆编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是为《东华录》。尽管专制政权对史馆控制严格,但只要不触犯大忌,统治者一般都会“开明”处理。在编纂《明史》的过程中,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主张作史一定要“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学者们在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甚至诸如经世致用的私家史学理念在官修史书中得以体现。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摘编自王记录《在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从清代学者的活动看官、私史学的联系与冲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私史学的联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朝的史馆修史。【答案】(1)联系:民间史家参与到官方修史之中;私家史学受官方治史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官藏史料为私家史学开拓局面;秉笔直书、经世致用等精神深刻影响官方史学;均在封建皇权意志下发展。(任答三点即可)(2)评价:集中多方之力,易修撰成规模较大的史学著作;促进了各方学者间交流互鉴,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折射出思想文化专制的时代背景;彰显了清朝尤其是晚清时期经世致用的学风。(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联系:根据材料“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可分析出民间史家参与到官方修史之中;根据材料“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可分析出私家史学受官方治史思想与方法的影响;根据材料“蒋良骐入史馆端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可分析出官藏史料为私家史学开拓局面;根据材料“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可分析出秉笔直书、经世致用等精神深刻影响官方史学;根据材料“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可分析出均在封建皇权意志下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评价:根据材料“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可分析出集中多方之力,易修撰成规模较大的史学著作;根据材料“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可分析出促进了各方学者间交流互鉴,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根据材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可分析出折射出思想文化专制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可分析出彰显了清朝尤其是晚清时期经世致用的学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茅海建认为,致使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一,明清以来的商业资本的发展,国家赋税的货币化,全国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近代工商业与海外贸易的急速增长,表明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其二,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其三,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第四,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新政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第五,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物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其中最重要且最花钱的是军队与教育。……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茅海建《清朝是怎样灭亡的》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既独裁权。与此同时,孙中山写下了《建国大纲》: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以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根据搜狐新闻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摘抄原文不得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做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官场腐败,人民失去信心;派系斗争激烈;清政府新政加速了革命的到来;中央财政失去对地方的控制。(2)改组国民党,提出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极其强调领袖的决定作用;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宪政,需经过军政、训政时期;宪政开启条件苛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可知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根据材料一“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可知官场腐败,人民失去信心;根据材料一“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可知派系斗争激烈;根据材料一“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新政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的新政加速了革命的到来;根据材料一“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物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可知中央财政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并结合所学可知,改组国民党,提出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根据材料二“《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既独裁权。”可知极其强调领袖的决定作用;根据材料二“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可知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宪政,需经过军政、训政时期(提出了“革命程序论”);根据材料二“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可知宪政开启条件苛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期间,他几次询问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广东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构想。他指出:“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广东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正式制定了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即“追龙”战略,并于1993年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为广东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中对于“追龙”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世纪90年代,广东主要以经济追赶为主,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整顿社会治安等。在经济领域,“追龙”战略经历了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外源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困境,经济增长放缓。在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先后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等,强调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追龙”战略从经济追赶走向全面追赶。1991~2010年,广东GDP年均增速14.0%。但就人均GDP而言,至2020年,广东乃至珠三角与亚洲“四小龙”仍有一定差距。——摘编自臧艳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以“追龙”战略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广东提出“追龙”战略构想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追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谈谈其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启示。【答案】(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国内改革开放急需深入开展;广东改革开放初见成效;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及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特点:对于现代化认识不断深化;克服了西方现代化路径的局限性;体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启示:必须坚持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立足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实事求是与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期间,他几次询问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广东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构想。”可得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及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还可以从国内改革开放急需深入开展;广东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等方面回答。【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广东主要以经济追赶为主,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整顿社会治安等。在经济领域,“追龙”战略经历了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转变。”可得出对于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克服了西方现代化路径的局限性;结合所学可得出体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第二小问启示,根据广东实践,材料“在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先后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等,强调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追龙’战略从经济追赶走向全面追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立足国情、注重高质量、共同富裕等角度回答。可概括为,必须坚持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立足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实事求是与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51年,美国人列察克·梅里瑟·胜家发明了被誉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缝纫机。同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SewingCo.简称“胜家公司”)成立。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发展历程1867年胜家公司在英国设立分厂,并陆续在欧洲大陆建立了诸多分、子公司,是美国第一家在全球同时生产和大量销售同一种产品的跨国公司19世纪晚期胜家公司制成世界第一台电动缝纫机,销量达135万台,基本形成一个专门从事分销及业务推广的网络20世纪60年代胜家形成了遍布全球的3万多家专卖店和经销点的强大销售网络,并成功转向多元化经营。这其中包括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以后的航天飞机计划1994年胜家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中国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上海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2005年胜家最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由个人电脑控制操作的FUTURACE-200缝纫机,兼具多功能缝纫和电脑绣花,成为时装设计最理想的工具之一——摘编自任永菊《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等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化进程(或相互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催生了两次工业革命;随着大量技术发明的涌现,一批跨国公司应运而生;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科技革命方兴未艾;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化进程;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综上所述,全球化进程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科技创新和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根据材料“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发展历程”等信息,可拟定论题: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化进程(或相互推动);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或全球化的影响等方面论述;最后,概括总结即可,如全球化进程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科技创新和全球化的主导力量等等。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将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参与田地争夺的人群非常普遍,各级贵族,上自周王,下至普通的官员,都加入到田地争夺的行列中。甚至还发生了晋国的大夫邻至与周简王争夺田地,因为不能决断,最后双方到晋厉公那里去评理的事件。上述史实反映了()①铁器和牛耕促进了荒地开垦②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受到破坏③诸侯国的卿大夫与公室争权④周王室地位和影响力的丧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上自周王,下至普通的官员,都加入到田地争夺的行列”、“甚至还发生了晋国的大夫邻至与周简王争夺田地,因为不能决断”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争夺土地的情况,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国有制,土地不允许买卖,春秋时期争夺土地的情况正是井田制受到破坏的表现,②符合题意,据材料“甚至还发生了晋国的大夫邻至与周简王争夺田地,因为不能决断,最后双方到晋厉公那里去评理的事件”可知,周王在与晋国大夫争夺土地过程中需要诸侯评理,体现了周王室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急剧下降,④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争夺田地的情况,没有涉及此时期耕地的增加及耕地增加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材料涉及春秋时期各级贵族争夺土地,没有涉及争夺权力,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如表所示是不同学者关于东晋与南朝政权的历史分析。据如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论述出处东晋、南朝虽立国江左,然其庙堂卿相,要皆以过江中州人士及其后裔任之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晋之皇室及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与顾荣等江南名宗“戮力同心……赤县神州免于全部陆沉,东晋南朝三百年的世局因此决定”陈寅恪《论东晋王导之功业》南渡将近百年,侨人势力渐巩固,桓温、刘裕又相继立功,威声大振,于是侨人乃不复以南人为意,宋齐梁三朝皇室俱侨人,宋齐有一贯之政策,侨人握政权,摒南人于政治势力之外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A.北人南迁促进南方初步开发 B.江南士族有意调和南北分歧C.人口迁徙影响南方政权建设 D.农牧文明交汇提升南方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晋与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庙堂卿相,要皆以过江中州人士及其后裔任之”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很多重要官员由南迁的北方人及其后裔担任。据材料“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与……江南名宗……戮力同心……东晋南朝三百年的世局因此决定”可知南迁的士大夫成为支撑东晋南朝统治的重要力量。据材料“侨人势力渐巩固……侨人握政权”可知南迁的北方人在东晋南朝政府中掌握重要权力。可见南迁的北方人对东晋南朝的统治发挥了重要影响,体现人口迁徙影响南方政权建设,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不能体现促进南方开发,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南迁的北方人,而非江南士族,排除B项;西晋末年南迁江南的北方人主要来自中原地区,从事农业而非畜牧业,不能体现“农牧文明交汇”,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天宝年间,高仙芝远征中亚将柘枝舞带入中原,舞女服饰是“香衫窄袖裁”,入唐的胡旋舞女穿窄口裤,脚着“小头鞋履”,这更促使贵族和士民“好为胡服和胡帽”。随着“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这反映了()A.社会生活映射盛唐风貌 B.汉民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C.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频繁 D.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将柘枝舞带入中原”、“香衫窄袖裁”“好为胡服和胡帽”、“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可知,唐代胡人服饰和舞蹈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这反映了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D项正确;结合材料中“天宝年间”可知,此时已经属于中唐,并非盛唐,排除A项;“十分严重”这一表达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指出的是中亚地区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强调的是单向影响,因此“中西文化互鉴”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4.北宋时期,政府允许将乡村的收税权授予以高价竞争的私人承包者,谓之买扑。买扑的承买者需向政府认纳一定数额的课利。下表为熙宁十年(1077年)城市商税和乡村地区商税(买扑收入)分布情况。据此可推知,买扑制度的实施()税收来源税场数量岁入(万贯)平均每处收入(贯)百分比(%)城市2060769373390乡村地区2760742015210A.扩大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 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C.使商税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 D.加重了农民的纳税负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买扑制度下,政府将乡村的收税权授予以高价竞争的私人承包者,政府只需收取承包费用,这有利于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乡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买扑制度实施前后商税在税收中的占比,无法得出“商税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的结论,排除C项;买扑制度下,政府只需收取承包费用,这不会加重农民的纳税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明朝海防体制变化 B.东南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禁政策强化 D.西方殖民势力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和所学可知,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如倭患、西方殖民者东来等,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海防图,B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海防体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海禁政策强化无关,排除C项;西方殖民势力扩张也是海防形势紧张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6.19世纪60年代以来,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体现了()A.军事体制实现现代化 B.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平衡C.军事建设与国际接轨 D.军事工业取得创新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一些军事企业并购买新式武器和用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有助于军事同国际接轨,C项正确;军事体制当时并未实现现代化,排除A项;当时中国军事力量和西方有差距,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军事工业,还有军事训练,排除D项。故选C项。7.在清代,县官选拔实行严格的本籍回避制度。但据1913年冬《职员录》的记载,在直隶等12省395名县知事的籍贯信息中,本省为官的比例最高达到92.3%,平均为42.5%。这一现象说明()A.革命对地方人事造成冲击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C.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然形成 D.地方治理难度不断加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中1913年冬《职员录》的记载,地方官员中本籍官员比例很高,这与传统的“本籍回避制度”严重不符,结合史实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地方权力出现真空,空出的官职多是由地方士绅、革命党人或会党填补,这些人多为本地人,故革命影响了地方官员的人事任免,A项正确;“本籍回避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本籍官员比例提高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削弱,排除B项;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了本籍官员比例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治理难度,排除D项。故选A项。8.1941年9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国民体育法》,并设置了全国性的体育节。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在延安盛行,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这主要缘于()A.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B.国共对峙军事的需要C.政府对体育教育重视 D.坚持抗日战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题干信息“1941年9月9日……”可知,抗战处于相持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颁布《国民体育法》和边区的体育运动都与提高军队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有关,D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此阶段,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不是对峙,排除B项;“政府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原因之一,但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9.“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军用飞机、民用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工业生产,均已建设起来。这表明,这一时期()A.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 B.工业体系构建渐趋合理C.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 D.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信息为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一五”期间,许多新兴的重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这推动了工业体系渐趋合理,有利于平衡轻重工业间的结构,B项正确;“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的说法与符合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一五”计划“并未是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与史实不符,况且当时我国仍然是农业国,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共中央发布的1985年“一号文件”规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和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以协议价格卖给国家。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自由贸易。农业税由过去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该措施()A.体现农业领域国家取消计划经济 B.旨在协调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 D.利于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据材料“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和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可知,改革开放后,在农村逐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据材料“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可知,计划经济并没有完全取消,排除A项;材料中1985年农业措施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材料不能体现与工业的协调发展,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包产到户,分户经营,材料内容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1.涅伽达文化Ⅰ(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遗址已发现有居住地和墓地,居住地筑有防御工事,墓穴已有充裕简陋之别。1546号墓出土了一块陶罐破片,罐标上是一间带有圆层顶的房子,顶上栖息着一只小鸟,小鸟是隼鹰神荷鲁斯的粗略形象,荷鲁斯是法老时代国王的保护神。据此可知,涅伽达文化Ⅰ时代埃及地区()A.初步实现统一 B.国王权威至高无上 C.国家权力萌芽 D.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小鸟是隼鹰神荷鲁斯的粗略形象,荷鲁斯是法老时代国王的保护神”可知,该墓葬中发现了象征王权符号的荷鲁斯鹰神形象,说明此时国家权力已萌芽,C项正确;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 罗马征服埃及,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埃及国王权威至高无上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阶级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1347—1348年,黑死病席卷了整个英国,下图反映了这一事件前后英国社会的变化。据此可知,该时期英国()A.农奴的生产积极牲提高 B.领主经济实力的增强C.庄园经济走向瓦解趋势 D.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快【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47—1348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地租形式的变化折射出,黑死病的肆虐使英国大量劳动人口流失(即死亡或逃亡),原有劳役地租形式难以维持,劳动者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意味着农奴制遭到破坏,而以农奴生产为基础的庄园经济走向瓦解,C项正确。农奴制不断瓦解,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农民,不再是农奴,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领主财富来源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其经济状况,排除B项;受黑死病的影响,当时“人口流动加快”,但这只是材料部分信息的反映,D项是材料表象,排除D项。故选C项。13.1501——1506年这六年中,从北非亚历山大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仅为1496—1498年这三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六年时间里从西亚贝鲁特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不及1496—1498年这三年的六分之一。这集中反映了()A.“大航海”的时代背景 B.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C.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 D.三角贸易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1—1506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501—1506年从北非亚历山大港和西亚贝鲁特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量大幅减少,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即商业革命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中侧重于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选项并非材料集中反映的内容,排除A项;此时中东地区并没有被殖民,排除C项;三角贸易主要是指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与题目中提到的北非和西亚到威尼斯的香料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16世纪初,欧洲约250个城市拥有印刷机构。但印刷书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欢迎,因为“人们十分注意书籍外观的美丽”。但不久,书籍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外观,普通阶级的市民也能购买到价格便宜的书籍,图书馆的藏书量飙升。该状况()A.助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B.根源于宗教改革的开展C.有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欧洲约250个城市拥有印刷机构”“书籍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外观,普通阶级的市民也能购买到价格便宜的书籍,图书馆的藏书量飙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当时欧洲文化氛围较浓厚,材料所述状况有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状况有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无法体现文艺复兴的转型,排除A项;宗教改革倡导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书籍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外观的变化和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现象并不是科学革命兴起的标志,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5.1908年,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引起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奥匈帝国不顾俄国反对,兼并了塞尔维亚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地区,并在德国的支持下,最终迫使俄、塞两国承认这一事实。这一事件()A.遏制了巴尔干半岛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B.扩大了同盟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优势地位C.加剧了国际局势紧张 D.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该事件发生在一战前,被称为“波斯尼亚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俄、塞和奥匈、德国的矛盾,使得巴尔干半岛局势更加紧张,不久就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波斯尼亚危机遏制了巴尔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相反,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不久就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排除A项;波斯尼亚危机并未使同盟国在巴尔干半岛确立优势地位,排除B项;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16.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动力在于消除不利于货物和资本流动的障碍。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不顾及国家边界,但国际政策努力调和各国相互冲突的目标,依然强调国家边界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当今世界()A.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B.多极化趋势阻碍了全球化进程C.国际法的发展与完善取得成效 D.政治利益与经济发展存在冲突【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不顾及国家边界,全球经济动力在于消除不利于货物和资本流动的障碍,国际政策努力调和各国相互冲突的目标,而依然强调国家边界的重要性,这说明政治利益与经济发展存在冲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冷战思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多极化趋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法的完善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朝时期,史无专官,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史书修完,史馆撤销,史官解散。比如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乾隆三十年(1765年)国史馆在东华门内开馆,蒋良骐入史馆编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是为《东华录》。尽管专制政权对史馆控制严格,但只要不触犯大忌,统治者一般都会“开明”处理。在编纂《明史》的过程中,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主张作史一定要“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学者们在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甚至诸如经世致用的私家史学理念在官修史书中得以体现。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摘编自王记录《在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从清代学者的活动看官、私史学的联系与冲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私史学的联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朝的史馆修史。【答案】(1)联系:民间史家参与到官方修史之中;私家史学受官方治史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官藏史料为私家史学开拓局面;秉笔直书、经世致用等精神深刻影响官方史学;均在封建皇权意志下发展。(任答三点即可)(2)评价:集中多方之力,易修撰成规模较大的史学著作;促进了各方学者间交流互鉴,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折射出思想文化专制的时代背景;彰显了清朝尤其是晚清时期经世致用的学风。(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联系:根据材料“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可分析出民间史家参与到官方修史之中;根据材料“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可分析出私家史学受官方治史思想与方法的影响;根据材料“蒋良骐入史馆端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可分析出官藏史料为私家史学开拓局面;根据材料“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可分析出秉笔直书、经世致用等精神深刻影响官方史学;根据材料“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可分析出均在封建皇权意志下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评价:根据材料“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可分析出集中多方之力,易修撰成规模较大的史学著作;根据材料“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可分析出促进了各方学者间交流互鉴,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根据材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可分析出折射出思想文化专制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可分析出彰显了清朝尤其是晚清时期经世致用的学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茅海建认为,致使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一,明清以来的商业资本的发展,国家赋税的货币化,全国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近代工商业与海外贸易的急速增长,表明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其二,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其三,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第四,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新政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第五,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物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其中最重要且最花钱的是军队与教育。……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茅海建《清朝是怎样灭亡的》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既独裁权。与此同时,孙中山写下了《建国大纲》: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以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根据搜狐新闻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摘抄原文不得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做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官场腐败,人民失去信心;派系斗争激烈;清政府新政加速了革命的到来;中央财政失去对地方的控制。(2)改组国民党,提出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极其强调领袖的决定作用;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宪政,需经过军政、训政时期;宪政开启条件苛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可知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根据材料一“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可知官场腐败,人民失去信心;根据材料一“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可知派系斗争激烈;根据材料一“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新政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的新政加速了革命的到来;根据材料一“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物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可知中央财政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并结合所学可知,改组国民党,提出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根据材料二“《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既独裁权。”可知极其强调领袖的决定作用;根据材料二“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可知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宪政,需经过军政、训政时期(提出了“革命程序论”);根据材料二“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