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来看,秦汉时期“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涵盖了诏令、奏章、报告等多种形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官僚体制十分完备 B.国家治理较为规范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行政决策失误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文书行政”空前发达,涵盖了诏令、奏章、报告等多种形式,说明当时对国家的治理较为规范,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公文管理,而非官僚体制,排除A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决策失误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2.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下设州和县。但路并不设首长,而是由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等机构分别管理民政、司法、财税和军政等事务,这些机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统属关系,而是平行运作的。这一制度设计旨在()A.减少地方行政层级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贯彻崇文抑武国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通过在地方分割权力,各部门形成制约,削弱地方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减少地方行政层级,排除A项;由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等机构分别管理民政、司法、财税和军政等事务,权力的分割,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崇文抑武国策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在罗马共和国政治体系中,公民大会由于召集和决策过程较为烦琐,其权力往往受到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制约。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并在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监督下行使权力。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国()A.是古典民主政治的典范 B.践行了权力制衡思想C.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D.建立了贵族寡头政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共和国)。据材料“公民大会由于召集和决策过程较为烦琐,其权力往往受到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制约”“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并在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监督下行使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元老院在重要事务中局域核心地位,而元老院是贵族寡头政治的代表,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古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轮番而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代议制民主才具有权力制衡思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公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故选D项。4.下表所示为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款。由此可知,英国()法律文件条款内容《大宪章》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审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A.君主立宪制根植于历史传统 B.贵族割据势力威胁王权C.国王的好恶决定着政治走向 D.自由平等思想源远流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大宪章》在自由平等思想上,与《权利法案》具有相似之处,说明在英国自由平等思想源远流长,D项正确;“根植于”一词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贵族割据势力信息,排除B项;国王的好恶决定着政治走向,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先是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随后又以法定人数不足为借口停止召开国会,组织了一个御用机关“中央政治会议”,下令停止现有国会议员的职务。这意味着()A.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B.国民党退出历史舞台C.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D.“训政”时期由此开启【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先是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随后又以法定人数不足为借口停止召开国会”并结合所学可知,说明民国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名存实亡,A项正确;国民党退出历史舞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袁世凯上台后实行一党专制独裁,并非是政治格局混乱,排除C项;训政”时期从1928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是1951年新中国发行的宣传画《发地照》。该宣传画反映的事件()A.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B.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恢复C.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实现了农民的翻身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据本题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废除了自商鞅变法以来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实现了农民的翻身解放,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工业化开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从1949年到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1949-1956年新中国处于过渡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举贤良是汉代选拔高级人才的主要形式。所谓举贤良,一般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为察举名目,还另附一些条件,如“明政术”“文学士”“淳良有行”“可亲民者”等。这说明汉代举贤良()A.不看门第家世 B.以常科考试为主 C.强调德才兼备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贤良方正”(品德优良、行为正直)、“直言极谏”(敢于直言进谏,反映智慧和勇气)、“明政术”(懂得政治策略)、“文学士”(文化素养)、“淳良有行”(淳朴善良、行为端正)、“可亲民者”(能够贴近民众)等条件来看,这些标准既包括了品德(德)也包括了才能(才),因此可以推断出选拔强调德才兼备,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门第家世在选拔中的影响,但从“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标准来看,选拔更注重个人的品德和能力,而非出身背景,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方式,而是强调了察举(即推荐)这一形式,排除B项;虽然选拔高级人才有可能对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这一点,无法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8.宋代之前,御史和谏官各司其职,御史的主要职能是监察百官,谏官的主要职能是规谏君主。宋真宗天禧年间之后,朝廷赋予谏官监察百官的职能,御史与谏官职能逐渐合一,即“台谏合一”。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强化皇权专制的需要 B.监察机构地位的提高C.行政中枢体制的调整 D.冗官冗费现象的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宋代之前,御史的主要职能是监察百官”“宋真宗天禧年间之后,朝廷赋予谏官监察百官的职能”,这种变化有助于君主更有效地控制官员和听取意见,从而强化了皇权专制,故选A项;“台谏合一”确实提升了监察机构的地位和权力,但是这是该现象导致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台谏合一”主要涉及监察机构,与行政中枢体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冗官冗费现与“台谏合一”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9.1832年,纽约州某位参议员宣称:“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战争上一样公平,战利品属于胜利者所有。”此后,只要新总统上台政府高级官员就要大换血。如1841年,辉格党人哈利逊入主白宫后把民主党人都赶下台;1845年,民主党人波尔克当选总统后又把辉格党人尽数撤换。由此可知,当时美国()A.共和体制出现危机 B.盛行“政党分肥制”C.文官制度遭到破坏 D.践行两官分途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2年(美国)。据材料“只要新总统上台政府高级官员就要大换血。”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政党分肥制”,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讲述共和体制出现危机,排除A项;美国在1883年实行文官制度,1832年美国没有实行文官制度,排除C项;美国实行两党制,但是目的相同,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9年北洋政府举办的文官高等考试录取结果显示,被录取者以学校出身占优势,尤以北京大学及北洋大学两校的毕业生占多数,旧举贡生员中被录取的却寥寥可数。此次考试位列前三名者均为归国留学生。由此可见,当时的文官高等考试()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完善了孙中山的考试思想C.杜绝了任人唯亲的现象 D.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据题干“北洋政府举办的文官高等考试录取结果显示,被录取者以学校出身占优势,尤以北京大学及北洋大学两校的毕业生占多数”“此次考试位列前三名者均为归国留学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文官考试制度建立,通过考试选拔出受到新式教育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选拔官员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与本题时空不一致,B项错误;C项表述中“杜绝了”太绝对,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各界对文官高等考试的态度,D项错误。故选A项。11.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该规定指出,机关聘任公务员,主要面向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引入市场机制,机关对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主要依据公务员法和聘任合同进行。中国实行公务员聘任制主要是为了()A.健全用人机制 B.减轻财政压力C.提升行政效能 D.促进社会公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务员聘任制的实行对陈旧、死板、活力不足的传统公务员制度形成巨大冲击,所带来的竞争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公务员的整体责任感与危机感,从而促进公务员队伍水平的提高,说明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行政效能,C项正确;用人机制通常指企业招聘员工的要求,组织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一系列人事管理的相关制度。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公务员聘任制与减轻财政压力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实行公务员聘任制与促进社会公平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人物关于“礼”的言论。他们共同强调()人物言论荀子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左丘明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司马光有形可考,在天为品物,在地为礼法A.儒法思想具有高度共通性 B.礼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C.道德礼仪实现了民众教化 D.管理社会并不需要利用刑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荀子强调只有通过礼法结合才能治理好国家,左丘明强调“礼”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司马光主张礼法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他们共同强调礼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儒法思想的共通性特征,表述错误,排除A项;道德礼仪并不能完全实现民众教化,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礼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未涉及刑罚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3.清代的法典编纂一般采取律例合编的方式。其中,律是“一定之法”,不可更改,律文可用来确定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则;例是“无定之权”,统治者可运用条例“因时制宜”地调节“情伪无穷”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清代的法典()A.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 B.强调惩治与教化并举C.成为礼法结合的典范 D.主要体现君主的意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法典编纂继承了律例合编的方式。“律”具有不可更改的特征,“例”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具有灵活性的特征,由此可见,清代的法典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惩治与教化并举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君主意志对法律条文的具体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12世纪中期,意大利波伦那大学修道士格兰西主持编纂《教会法汇要》,编纂者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教会法原则,并在每一规则下引用《圣经》、教皇诏令和宗教大会决议加以注释。这一做法有助于()A.重构人与神的关系 B.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C.增强教会法权威 D.促进理性思维的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2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教会法汇要》的每一规则下引用了《圣经》、教皇诏令和宗教大会决议的相关内容加以注释,这有利于增强教会法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构人与神关系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教会法的权威,并不能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排除B项;启蒙运动促进了理性思维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50年代,英国高级法院大法官帕特里克·德弗林伯爵在《陪审团审判》一书中说道:“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司法的工具,也不仅是宪法之车的一轮,它是照耀着自由生命的灯塔。”该观点意在强调陪审团制度()A.实现了人类的完全自由 B.增强了民众的法治意识C.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D.促进了司法公正和透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据材料可知,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司法的工具,而且有利于保障自由平等,据此可知,陪审团制度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和透明,D项正确;人类的完全自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过于夸大其作用,排除B项;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所示是1981—1986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史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时间重大史实1981年6月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章程》明确指出,“领导人民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6年4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和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9月党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该决议是党的第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A.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工作中心 B.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1986年(中国)。据题干材料可知,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二大、十二届六中全会都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且还纳入国民经济和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说明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B项正确;该时期经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工作中心,A项错误;该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发生变化,C项错误; 2012年11月,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空与本题不一致,D项错误。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承元制,中书省作为宰相机构,权力极重。明太祖废中书省,权分六部,相权一度消失。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至明宣宗时期,始令内阁票拟,即草拟对章奏的批复意见,时人以为“今之内阁,无宰相之名而有其实”。与此同时,宦官机构司礼监也不断发展,并获得了批红之权,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然而,内阁与司礼监均非法定的宰相机构。宦官干政一度造成恶劣影响,但所谓宦官专权往往是皇帝为打击内阁而有意为之的,一旦皇帝态度改变,可对宦官任意逐杀。——摘编自刘宝石《明代司礼监对中枢决策之干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枢制度演变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枢制度演变的原因。【答案】(1)趋势:中枢权力被削弱,皇权不断强化。(2)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趋势:根据材料“明承元制,中书省作为宰相机构,权力极重。明太祖废中书省,权分六部,相权一度消失。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内阁与司礼监均非法定的宰相机构。宦官干政一度造成恶劣影响,但所谓宦官专权往往是皇帝为打击内阁而有意为之的,一旦皇帝态度改变,可对宦官任意逐杀。”可知,中枢权力被削弱,皇权不断强化。【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宦官干政一度造成恶劣影响,但所谓宦官专权往往是皇帝为打击内阁而有意为之的,一旦皇帝态度改变,可对宦官任意逐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皇权的需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罢科举之前,清政府认识到需要设立一种西式公立学校来培养人才。此前,除传教士建立的西式学堂外,张之洞、盛宣怀等在武昌、天津、上海等地亦建立过西式学堂,然而期望通过科举晋升官宦之途的学生几乎都不进这类学堂。1901年,清政府命令将各省书院中属省城者改为大学堂,属各府者改为中学堂,但教学内容几乎未变,仍然强调“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1902年,京师大学堂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各级学堂章程和管理体制。1905年,清政府专门设立学部,并将学部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自此,京师大学堂不再兼管行政。——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学堂选官制度成为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各地学堂和学生数量大为增加。学堂中能够适应新官制的法政学堂最受学生欢迎。大量新式人才进入政府,改变了官僚队伍的结构。宪政编查馆和官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实际上多由留学生担任。科举制废除后,知识分子或入新式学堂,或出国留学,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均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人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摘编自鞠万安《试论清末选官制度的改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科举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主要内容: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机构。背景:科举制的弊端日益凸显;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影响扩大;清末新政的开展。(2)影响: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选拔新式人才;推动了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1901年,清政府命令将各省书院中属省城者改为大学堂,属各府者改为中学堂,但教学内容几乎未变,仍然强调‘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可得出兴办新式学堂;由材料“1902年,京师大学堂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各级学堂章程和管理体制。1905年,清政府专门设立学部,并将学部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自此,京师大学堂不再兼管行政。”可得出改革教育行政机构。第二小问背景:由材料“在罢科举之前,清政府认识到需要设立一种西式公立学校来培养人才。”及所学可得出科举制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材料“除传教士建立的西式学堂外,张之洞、盛宣怀等在武昌、天津、上海等地亦建立过西式学堂,然而期望通过科举晋升官宦之途的学生几乎都不进这类学堂”可得出西学东渐的影响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的开展。【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由材料“学堂选官制度成为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各地学堂和学生数量大为增加。”可得出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由材料“大量新式人才进入政府,改变了官僚队伍的结构。”可得出有利于选拔新式人才;由材料“宪政编查馆和官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实际上多由留学生担任。”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由材料“科举制废除后,知识分子或入新式学堂,或出国留学,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均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人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及所学可得出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19.阅读下列,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法典的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材料二2020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并分析其颁布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答案】(1)特点:注重财产权;形成规范体系;革命原则和传统之间的妥协;注重实际运用。背景:罗马法的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2)意义: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3)认识:法制建设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法制建设要不断与时俱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制建设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解析】【小问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04年(法国)。根据材料一“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法典》的特点有,注重财产权;根据材料一“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可知,形成规范体系;根据材料一“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可知,革命原则和传统之间的妥协;根据材料一“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可知,注重实际运用。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04年(法国)。根据材料一“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法典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相关史实可知,法国《民法典》颁布的背景,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可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结合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影响的相关史实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小问2】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20年(中国)。根据材料二“民法典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有,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材料二“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可知,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史实可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小问3】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制建设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材料二“这部民法典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可知,法制建设要不断与时俱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制建设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事件1569年葡萄牙人克鲁兹出版了《中国游记》,较早地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18世纪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极力主张学习中国的科举制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英国政府官员的无能,英国遂于1855年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1870年英国颁布有关文官考试的枢密院令,正式确立起了文官考试制度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法案》,确立文官考试制度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建立起文官考试制度,同时也确立了择优录取、政治中立等原则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队伍不断膨胀,效率趋于低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进行文官制度改革,精减文官数量,实行政府服务的部分市场化,同时强化对文官的绩效评价——据黄守勇《论西方的文官制度》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文官制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论题: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对科举制精髓的现代转化与创新。阐述:西方文官制度在形成初期,明显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特别是在选拔机制上的公平性和择优原则。从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推崇,到19世纪英国和美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科举制的理性精神被西方所借鉴。然而,西方的文官制度并非停滞不前,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通过精减文官数量、市场化服务和强化绩效评价,体现了对传统科举制的现代转化。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政府效率,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展现了西方文官制度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动态过程。总之西方文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科举制的一种借鉴,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公共管理理念和实践的一次深刻创新与升华。【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欧洲。根据题干要求“围绕‘西方文官制度’这一主题,加以阐述。首先:分析观点西方文官制度在形成初期受到了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特别是在选拔机制上的公平性和择优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国家根据自身需求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以提高政府效率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以此拟出论题: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对科举制精髓的现代转化与创新。第二、梳理论证,概括材料信息,可得出如下论据选择:1569年葡萄牙人克鲁兹出版《中国游记》,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18世纪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主张学习中国的科举制。19世纪中期英国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并于1870年正式确立文官考试制度。1883年美国通过《文官制度法案》,确立文官考试制度。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建立起文官考试制度,确立了择优录取、政治中立等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进行文官制度改革,精减文官数量,实行部分市场化服务,强化绩效评价。第三、形成论证,1.早期影响阶段:16世纪末至18世纪,西方开始了解并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制度建立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官考试制度。2.制度调整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文官制度改革。第四、论证方式:历史背景:介绍西方对中国科举制的兴趣和推崇。制度建立:描述西方国家如何逐步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借鉴科举制的原则。制度完善: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措施,强调这些改革如何提高效率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最后总结整理成文即可。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来看,秦汉时期“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涵盖了诏令、奏章、报告等多种形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官僚体制十分完备 B.国家治理较为规范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行政决策失误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文书行政”空前发达,涵盖了诏令、奏章、报告等多种形式,说明当时对国家的治理较为规范,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公文管理,而非官僚体制,排除A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决策失误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2.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下设州和县。但路并不设首长,而是由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等机构分别管理民政、司法、财税和军政等事务,这些机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统属关系,而是平行运作的。这一制度设计旨在()A.减少地方行政层级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贯彻崇文抑武国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通过在地方分割权力,各部门形成制约,削弱地方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减少地方行政层级,排除A项;由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等机构分别管理民政、司法、财税和军政等事务,权力的分割,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崇文抑武国策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在罗马共和国政治体系中,公民大会由于召集和决策过程较为烦琐,其权力往往受到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制约。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并在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监督下行使权力。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国()A.是古典民主政治的典范 B.践行了权力制衡思想C.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D.建立了贵族寡头政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共和国)。据材料“公民大会由于召集和决策过程较为烦琐,其权力往往受到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制约”“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并在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监督下行使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元老院在重要事务中局域核心地位,而元老院是贵族寡头政治的代表,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古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轮番而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代议制民主才具有权力制衡思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公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故选D项。4.下表所示为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款。由此可知,英国()法律文件条款内容《大宪章》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审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A.君主立宪制根植于历史传统 B.贵族割据势力威胁王权C.国王的好恶决定着政治走向 D.自由平等思想源远流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大宪章》在自由平等思想上,与《权利法案》具有相似之处,说明在英国自由平等思想源远流长,D项正确;“根植于”一词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贵族割据势力信息,排除B项;国王的好恶决定着政治走向,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先是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随后又以法定人数不足为借口停止召开国会,组织了一个御用机关“中央政治会议”,下令停止现有国会议员的职务。这意味着()A.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B.国民党退出历史舞台C.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D.“训政”时期由此开启【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先是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随后又以法定人数不足为借口停止召开国会”并结合所学可知,说明民国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名存实亡,A项正确;国民党退出历史舞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袁世凯上台后实行一党专制独裁,并非是政治格局混乱,排除C项;训政”时期从1928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是1951年新中国发行的宣传画《发地照》。该宣传画反映的事件()A.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B.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恢复C.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实现了农民的翻身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据本题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废除了自商鞅变法以来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实现了农民的翻身解放,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工业化开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从1949年到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1949-1956年新中国处于过渡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举贤良是汉代选拔高级人才的主要形式。所谓举贤良,一般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为察举名目,还另附一些条件,如“明政术”“文学士”“淳良有行”“可亲民者”等。这说明汉代举贤良()A.不看门第家世 B.以常科考试为主 C.强调德才兼备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贤良方正”(品德优良、行为正直)、“直言极谏”(敢于直言进谏,反映智慧和勇气)、“明政术”(懂得政治策略)、“文学士”(文化素养)、“淳良有行”(淳朴善良、行为端正)、“可亲民者”(能够贴近民众)等条件来看,这些标准既包括了品德(德)也包括了才能(才),因此可以推断出选拔强调德才兼备,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门第家世在选拔中的影响,但从“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标准来看,选拔更注重个人的品德和能力,而非出身背景,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方式,而是强调了察举(即推荐)这一形式,排除B项;虽然选拔高级人才有可能对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这一点,无法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8.宋代之前,御史和谏官各司其职,御史的主要职能是监察百官,谏官的主要职能是规谏君主。宋真宗天禧年间之后,朝廷赋予谏官监察百官的职能,御史与谏官职能逐渐合一,即“台谏合一”。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强化皇权专制的需要 B.监察机构地位的提高C.行政中枢体制的调整 D.冗官冗费现象的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宋代之前,御史的主要职能是监察百官”“宋真宗天禧年间之后,朝廷赋予谏官监察百官的职能”,这种变化有助于君主更有效地控制官员和听取意见,从而强化了皇权专制,故选A项;“台谏合一”确实提升了监察机构的地位和权力,但是这是该现象导致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台谏合一”主要涉及监察机构,与行政中枢体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冗官冗费现与“台谏合一”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9.1832年,纽约州某位参议员宣称:“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战争上一样公平,战利品属于胜利者所有。”此后,只要新总统上台政府高级官员就要大换血。如1841年,辉格党人哈利逊入主白宫后把民主党人都赶下台;1845年,民主党人波尔克当选总统后又把辉格党人尽数撤换。由此可知,当时美国()A.共和体制出现危机 B.盛行“政党分肥制”C.文官制度遭到破坏 D.践行两官分途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2年(美国)。据材料“只要新总统上台政府高级官员就要大换血。”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政党分肥制”,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讲述共和体制出现危机,排除A项;美国在1883年实行文官制度,1832年美国没有实行文官制度,排除C项;美国实行两党制,但是目的相同,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9年北洋政府举办的文官高等考试录取结果显示,被录取者以学校出身占优势,尤以北京大学及北洋大学两校的毕业生占多数,旧举贡生员中被录取的却寥寥可数。此次考试位列前三名者均为归国留学生。由此可见,当时的文官高等考试()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完善了孙中山的考试思想C.杜绝了任人唯亲的现象 D.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据题干“北洋政府举办的文官高等考试录取结果显示,被录取者以学校出身占优势,尤以北京大学及北洋大学两校的毕业生占多数”“此次考试位列前三名者均为归国留学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文官考试制度建立,通过考试选拔出受到新式教育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选拔官员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与本题时空不一致,B项错误;C项表述中“杜绝了”太绝对,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各界对文官高等考试的态度,D项错误。故选A项。11.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该规定指出,机关聘任公务员,主要面向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引入市场机制,机关对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主要依据公务员法和聘任合同进行。中国实行公务员聘任制主要是为了()A.健全用人机制 B.减轻财政压力C.提升行政效能 D.促进社会公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务员聘任制的实行对陈旧、死板、活力不足的传统公务员制度形成巨大冲击,所带来的竞争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公务员的整体责任感与危机感,从而促进公务员队伍水平的提高,说明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行政效能,C项正确;用人机制通常指企业招聘员工的要求,组织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一系列人事管理的相关制度。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公务员聘任制与减轻财政压力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实行公务员聘任制与促进社会公平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人物关于“礼”的言论。他们共同强调()人物言论荀子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左丘明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司马光有形可考,在天为品物,在地为礼法A.儒法思想具有高度共通性 B.礼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C.道德礼仪实现了民众教化 D.管理社会并不需要利用刑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荀子强调只有通过礼法结合才能治理好国家,左丘明强调“礼”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司马光主张礼法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他们共同强调礼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儒法思想的共通性特征,表述错误,排除A项;道德礼仪并不能完全实现民众教化,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礼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未涉及刑罚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3.清代的法典编纂一般采取律例合编的方式。其中,律是“一定之法”,不可更改,律文可用来确定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则;例是“无定之权”,统治者可运用条例“因时制宜”地调节“情伪无穷”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清代的法典()A.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 B.强调惩治与教化并举C.成为礼法结合的典范 D.主要体现君主的意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法典编纂继承了律例合编的方式。“律”具有不可更改的特征,“例”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具有灵活性的特征,由此可见,清代的法典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惩治与教化并举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君主意志对法律条文的具体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12世纪中期,意大利波伦那大学修道士格兰西主持编纂《教会法汇要》,编纂者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教会法原则,并在每一规则下引用《圣经》、教皇诏令和宗教大会决议加以注释。这一做法有助于()A.重构人与神的关系 B.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C.增强教会法权威 D.促进理性思维的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2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教会法汇要》的每一规则下引用了《圣经》、教皇诏令和宗教大会决议的相关内容加以注释,这有利于增强教会法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构人与神关系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教会法的权威,并不能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排除B项;启蒙运动促进了理性思维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50年代,英国高级法院大法官帕特里克·德弗林伯爵在《陪审团审判》一书中说道:“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司法的工具,也不仅是宪法之车的一轮,它是照耀着自由生命的灯塔。”该观点意在强调陪审团制度()A.实现了人类的完全自由 B.增强了民众的法治意识C.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D.促进了司法公正和透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据材料可知,陪审团审判不仅是司法的工具,而且有利于保障自由平等,据此可知,陪审团制度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和透明,D项正确;人类的完全自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过于夸大其作用,排除B项;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所示是1981—1986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史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时间重大史实1981年6月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章程》明确指出,“领导人民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6年4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和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9月党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该决议是党的第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A.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工作中心 B.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1986年(中国)。据题干材料可知,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二大、十二届六中全会都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且还纳入国民经济和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说明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B项正确;该时期经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工作中心,A项错误;该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发生变化,C项错误; 2012年11月,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空与本题不一致,D项错误。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承元制,中书省作为宰相机构,权力极重。明太祖废中书省,权分六部,相权一度消失。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至明宣宗时期,始令内阁票拟,即草拟对章奏的批复意见,时人以为“今之内阁,无宰相之名而有其实”。与此同时,宦官机构司礼监也不断发展,并获得了批红之权,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然而,内阁与司礼监均非法定的宰相机构。宦官干政一度造成恶劣影响,但所谓宦官专权往往是皇帝为打击内阁而有意为之的,一旦皇帝态度改变,可对宦官任意逐杀。——摘编自刘宝石《明代司礼监对中枢决策之干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枢制度演变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枢制度演变的原因。【答案】(1)趋势:中枢权力被削弱,皇权不断强化。(2)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趋势:根据材料“明承元制,中书省作为宰相机构,权力极重。明太祖废中书省,权分六部,相权一度消失。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内阁与司礼监均非法定的宰相机构。宦官干政一度造成恶劣影响,但所谓宦官专权往往是皇帝为打击内阁而有意为之的,一旦皇帝态度改变,可对宦官任意逐杀。”可知,中枢权力被削弱,皇权不断强化。【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宦官干政一度造成恶劣影响,但所谓宦官专权往往是皇帝为打击内阁而有意为之的,一旦皇帝态度改变,可对宦官任意逐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皇权的需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罢科举之前,清政府认识到需要设立一种西式公立学校来培养人才。此前,除传教士建立的西式学堂外,张之洞、盛宣怀等在武昌、天津、上海等地亦建立过西式学堂,然而期望通过科举晋升官宦之途的学生几乎都不进这类学堂。1901年,清政府命令将各省书院中属省城者改为大学堂,属各府者改为中学堂,但教学内容几乎未变,仍然强调“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1902年,京师大学堂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各级学堂章程和管理体制。1905年,清政府专门设立学部,并将学部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自此,京师大学堂不再兼管行政。——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学堂选官制度成为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各地学堂和学生数量大为增加。学堂中能够适应新官制的法政学堂最受学生欢迎。大量新式人才进入政府,改变了官僚队伍的结构。宪政编查馆和官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实际上多由留学生担任。科举制废除后,知识分子或入新式学堂,或出国留学,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均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人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摘编自鞠万安《试论清末选官制度的改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科举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主要内容: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机构。背景:科举制的弊端日益凸显;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影响扩大;清末新政的开展。(2)影响: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选拔新式人才;推动了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1901年,清政府命令将各省书院中属省城者改为大学堂,属各府者改为中学堂,但教学内容几乎未变,仍然强调‘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可得出兴办新式学堂;由材料“1902年,京师大学堂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各级学堂章程和管理体制。1905年,清政府专门设立学部,并将学部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自此,京师大学堂不再兼管行政。”可得出改革教育行政机构。第二小问背景:由材料“在罢科举之前,清政府认识到需要设立一种西式公立学校来培养人才。”及所学可得出科举制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材料“除传教士建立的西式学堂外,张之洞、盛宣怀等在武昌、天津、上海等地亦建立过西式学堂,然而期望通过科举晋升官宦之途的学生几乎都不进这类学堂”可得出西学东渐的影响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的开展。【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由材料“学堂选官制度成为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各地学堂和学生数量大为增加。”可得出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由材料“大量新式人才进入政府,改变了官僚队伍的结构。”可得出有利于选拔新式人才;由材料“宪政编查馆和官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实际上多由留学生担任。”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由材料“科举制废除后,知识分子或入新式学堂,或出国留学,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均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人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及所学可得出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19.阅读下列,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法典的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材料二2020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并分析其颁布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答案】(1)特点:注重财产权;形成规范体系;革命原则和传统之间的妥协;注重实际运用。背景:罗马法的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2)意义: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