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7/06/wKhkGWdCAT-AeD7HAAHhWR8iDCU736.jp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7/06/wKhkGWdCAT-AeD7HAAHhWR8iDCU7362.jp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7/06/wKhkGWdCAT-AeD7HAAHhWR8iDCU7363.jp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7/06/wKhkGWdCAT-AeD7HAAHhWR8iDCU7364.jp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7/06/wKhkGWdCAT-AeD7HAAHhWR8iDCU73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综合学习1.(6分)学校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与小强一起完成下列任务。根据语境完成题目。“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也应当勤勉不懈,奋发进取。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很多“自强”式人物:“人民诗人”艾青站在祖国破碎的山河上,含泪呐喊《我爱这土地》;欧阳修虽遭贬谪,却依然心无旁wù(▲)地造福一方百姓,获得无数赞yù(▲)……此外,无论是《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还是《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亦皆是箴(▲)言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体现。因此,___________。(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恪守心无旁wù赞yù箴言(2)请根据以上选段内容,在下面给横线处填写一句话,将该段落补充完整。(30字左右)2.(10分)请根据解析文字,默写相关诗句。(1)自强不息,是李白在人生困顿之际依旧以乐观豪迈的精神激励自身。,病树前头万木春。——《》(填诗题)(2)自强不息,是(填诗人)面对世事沧桑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自强不息,是韩愈即使年迈苍老依旧忠君报国之心不减。欲为圣明除弊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自强不息,是范仲淹虽遭贬谪依旧忧国忧民,心系天下。,。——《岳阳楼记》(5)自强不息,是汉乐府诗中由对宇宙的探寻而转入的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少壮不努力,。——《长歌行》(6)自强不息,是欧阳修身居贬所依旧积极豁达,与民同乐。,太守也。——《醉翁亭记》3.(8分)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自古至今,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液之中,并在新时代产生了新的内涵。(1)小强同学通过网络,查到“强”的甲骨文体(如图),他发现这个字左边部分和右上角合在一起,就是“弘”。“弘”,弓声也,特指声音洪大。而右下角则像“虫”。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强”的本义:。(2)随着字形演变,“强”的本义不再使用,引申出其他意义,以下成语中的加点字与“自强不息”“强”意思最接近的是A.强词夺理B.发愤图强C.富国强兵D.博闻强识(3)开学已一月有余,但小强同学因为不适应九年级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打起了退堂鼓,产生了厌倦的念头,作为他的好朋友,你将怎样运用所学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知识来规劝他?(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如何才能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呢?请参考以下知识卡片,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下联拟写出上联。知识卡片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极个别情况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知识卡片2: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互相衔接,但又不能单调重复。格式仄起平收。上联:/勤学恒怀兴邦愿下联:奋斗常存报国心二、阅读诗文4.(13分)阅读下面苏轼的诗文,完成各题。(一)与子由弟书①宋•苏轼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②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③,所食刍豢④,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选自《苏轼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版)(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⑤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⑥,粗识轩辕奏乐声⑦。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东坡全集》中华书局2021年4月版)注释:①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轼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属广东省)。②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③堂庖:指富贵大户的厨房。④刍豢:泛指家畜。⑤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苏轼遇赦北还,作于自海南岛返回时。⑥鲁叟:指孔子。孔子曾说,王道不实行,要乘小筏到海外。⑦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此说玄理。(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2)解释下列词语。①率数日辄一食②然犹日杀一羊(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折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4)苏辙称赞苏轼晚年的诗“精深华妙”,请结合颈联赏析。(5)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请结合以上诗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15分)名著阅读。【材料一】:当晚林冲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直如此命蹙时乖!”过了一夜,次日天明起来,讨些饭食吃了,打拴了那包裹,撇在房中,跨了腰刀,提了朴刀,又和小喽啰下山过渡,投东山路上来。林冲道:“我今日若还取不得投名状时,只得去别处安身立命。”两个来到山下东路林子里潜伏等候。看看日头中了,又没一个人来。时遇残雪初晴,日色明朗。林冲提着朴刀,对小喽啰道:“眼见得又不济事了,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别处去寻个所在。”小校用手指道:“好了,兀的不是一个人来!”林冲看时,叫声:“惭愧!”只见那个人远远在山坡下,望见行来。待他来得较近,林冲把朴刀杆剪了一下,蓦地跳将出来。那汉子见了林冲,叫声:“阿也!”撇了担子,转身便走。林冲赶将去,那里赶得上?那汉子闪过山坡去了。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小喽啰先把担儿挑上山去。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林冲见了,说道:“天赐其便!”只见那人挺着朴刀,大叫如雷,喝道:“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在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飞也似踊跃将来。林冲见他来得势猛,也使步迎他。【材料二】:且说杨志提着朴刀,闷闷不已,离黄泥冈望南行了半日。看看又走了半夜,去林子里歇了。寻思道:“盘缠又没了,举眼无个相识,却是怎地好!”……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那里来的?”杨志听了道:“原来也是关西和尚。俺和他是乡中,问他一声。”杨志叫道:“你是那里来的僧人?”那和尚也不回说,轮起手中禅杖,只顾打来。杨志道:“怎奈那秃厮无礼,且把他来出口气。”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和尚。两个就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当时杨志和那僧人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互通姓名,备诉细说一番,鲁智深道:“一言难尽,……洒家特地来奔他邓龙入伙,叵耐那厮不肯安着洒家在这山上,这座山生的险峻,又没别路上去,那撮鸟由你叫骂,只是不下来厮杀,气得洒家正苦,在这里没个委结。不想却是大哥来。”(《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有删改)(1)下列对人物遭遇或判断,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杨志失了花石纲丢官,在汴梁卖刀,杀死李小二被发配,因祸得福被梁中书赏识押送生辰纲,途中被劫走投无路,此时遇为投名状打劫的林冲而上梁山。B.林冲被陷害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途中在野猪林险遭毒手被柴进救出,发配沧州牢城营后,看守草料场被放火暗算,复仇后火并王伦,雪夜上梁山。C.鲁达为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落发文殊院,醉闹五台山,投奔途中,火烧瓦罐寺,大闹桃花村,来到大相国寺得法名智深,倒拔垂杨柳镇住泼皮。D.《水浒传》小人物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如帮闲富安多次献计一步步陷害林冲,再如宋江怒杀阎婆惜后幸得唐牛儿帮助逃脱。(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①喝道:“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在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②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请结合加点的词赏析)(3)《水浒传》故事发展前勾后连,请结合选文中的人物出场加以论述。(4)选文中的三位好汉武艺高强却都走投无路。请结合选文并勾连整本书的内容,试从性格、出身等角度探究他们的命运。6.(14分)议论文阅读。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习性,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科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摘自朱光潜《谈美•谈美书简》有删改)材料二: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引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选自朱良志《真水无香•生命的态度》)(1)小强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组文章后,想转给自己的家人看,以下谁最需要阅读本文A.疲于在外应酬而忽略孩子成长的爸爸。B.专注于各种养生知识和保健品的爷爷。C.想要割双眼皮怎么劝都劝不住的姐姐。D.沉迷于电子游戏有些讨厌学习的哥哥。(2)小强将此组文章转发至微信朋友圈,收到以下评论,其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画家朋友忽略了古松的实用价值,更专注于它的美。B.“真、善、美”分别是科学、实用、审美三种态度的最高目的,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C.“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于实用、科学、审美三种态度,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D.科学的态度是客观的,理论的。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昆虫学家看蝴蝶的态度便是如此。(3)揣摩材料一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4)请另举一例,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画线语句“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的理解。三、写作7.(9分)微写作。秋高气爽时节,初三年级部要组织为期一天的秋游活动,向同学们征集景点推荐的建议。请你根据树人学校初三年级的实际情况,推荐南京周边景点,写出你的建议并陈述理由,150字左右。8.(45分)根据要求写作。初三,跑起来!本学期,学校在大课间时间安排初三年级学生开展跑操活动。绝大部分同学们积极参与,跑出精气神;但是仍有少数同学认为初三学习时间紧张,与其出教室跑一身汗,还不如坐在教室里刷刷题。更有少数同学编造各种理由逃避跑操……请你以初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议论文,说服同学们一起“跑起来”。要求:(1)自拟题目,全文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作者真实的班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综合学习1.(6分)学校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与小强一起完成下列任务。根据语境完成题目。“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也应当勤勉不懈,奋发进取。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很多“自强”式人物:“人民诗人”艾青站在祖国破碎的山河上,含泪呐喊《我爱这土地》;欧阳修虽遭贬谪,却依然心无旁wù(▲)地造福一方百姓,获得无数赞yù(▲)……此外,无论是《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还是《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亦皆是箴(▲)言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体现。因此,___________。(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恪kè守心无旁wù骛赞yù誉箴zhēn言(2)请根据以上选段内容,在下面给横线处填写一句话,将该段落补充完整。(30字左右)【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恪守”的“恪”应读“kè”,“心无旁wù”的“wù”应写作“骛”,“赞yù”的“yù”应写作“誉”,“箴言”的“箴”应读“zhēn”。(2)根据情景补写。联系“艾青站在祖国破碎的山河上,含泪呐喊《我爱这土地》;欧阳修虽遭贬谪,却依然心无旁wù地造福一方百姓,获得无数赞yù……此外,无论是《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还是《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亦皆是箴言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体现”可知“自强不息”蕴含着力量,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实干笃行,与时偕行。【解答】答案:(1)kè骛誉zhēn(2)示例:我们应从自强不息的诸多精神内涵中汲取力量,努力做到奋发进取,实干笃行,与时偕行。2.(10分)请根据解析文字,默写相关诗句。(1)自强不息,是李白在人生困顿之际依旧以乐观豪迈的精神激励自身。直挂云帆济沧海,病树前头万木春。——《行路难》(填诗题)(2)自强不息,是刘禹锡(填诗人)面对世事沧桑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自强不息,是韩愈即使年迈苍老依旧忠君报国之心不减。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自强不息,是范仲淹虽遭贬谪依旧忧国忧民,心系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5)自强不息,是汉乐府诗中由对宇宙的探寻而转入的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6)自强不息,是欧阳修身居贬所依旧积极豁达,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注意“沧”的书写)(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注意“畔”的书写)(3)肯将衰朽惜残年(注意“衰”的书写)(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老大徒伤悲(注意“徒”的书写)(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3.(8分)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自古至今,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液之中,并在新时代产生了新的内涵。(1)小强同学通过网络,查到“强”的甲骨文体(如图),他发现这个字左边部分和右上角合在一起,就是“弘”。“弘”,弓声也,特指声音洪大。而右下角则像“虫”。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强”的本义:叫声大的虫子。(2)随着字形演变,“强”的本义不再使用,引申出其他意义,以下成语中的加点字与“自强不息”“强”意思最接近的是BA.强词夺理B.发愤图强C.富国强兵D.博闻强识(3)开学已一月有余,但小强同学因为不适应九年级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打起了退堂鼓,产生了厌倦的念头,作为他的好朋友,你将怎样运用所学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知识来规劝他?(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如何才能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呢?请参考以下知识卡片,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下联拟写出上联。知识卡片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极个别情况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知识卡片2: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互相衔接,但又不能单调重复。格式仄起平收。上联:发奋自有图强志/勤学恒怀兴邦愿下联:奋斗常存报国心【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结合“强”字由“弘”和“虫”组合,结合“强,蚯也”可推断,“强”的的本义就是气势弘大的蚯。(2)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理解。自强不息: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强:努力向上。A.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多用于形容无理辩解。强:硬要,迫使。B.发愤图强:有奋发向上的意思,并能通过努力有所成就。强:努力向上。C.富国强兵: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武装力量强盛。强:健壮,有力。D.博闻强识: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强:程度高。故选:B。(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作答时,结合“君子自强不息”的相关理解,劝说时要注意语言得体,以鼓励为主。如:小强,你好!进入九年级,学习的氛围自然严肃、紧张,但我们不能就此打退堂鼓,甚至产生厌学的念头。人生就是这样,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磨炼出自己坚强的意志,才能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相信你如你的名字一样,做自强的自己,你终会走向成功,加油!(4)本题考查对对子。根据对联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的特点来对。根据下联,可以对“发奋自有图强志”。【解答】答案:(1)叫声大的虫子。(2)B(C)(3)示例:小强,我知晓并理解你现在的困境,然而我们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时间逐步适应。面对困难,我们应如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我们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才能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相信你会如你的名字一般,做自强的自己,加油!(4)示例:发奋自有图强志二、阅读诗文4.(13分)阅读下面苏轼的诗文,完成各题。(一)与子由弟书①宋•苏轼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②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③,所食刍豢④,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选自《苏轼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版)(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⑤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⑥,粗识轩辕奏乐声⑦。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东坡全集》中华书局2021年4月版)注释:①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轼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属广东省)。②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③堂庖:指富贵大户的厨房。④刍豢:泛指家畜。⑤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苏轼遇赦北还,作于自海南岛返回时。⑥鲁叟:指孔子。孔子曾说,王道不实行,要乘小筏到海外。⑦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此说玄理。(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2)解释下列词语。①率数日辄一食就②然犹日杀一羊每天(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折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4)苏辙称赞苏轼晚年的诗“精深华妙”,请结合颈联赏析。(5)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请结合以上诗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一)译文:惠州街市萧条冷清,然而每天还是能杀一只羊,(要买羊肉的人太多),我不敢与为官者争买。买时,常叮嘱屠户(留下)羊脊骨让我买。羊骨头间也是有些许肉的,(买到之后)煮熟并趁热滤干捞出,不趁热捞出,就不好滤干。(然后)泡到酒里,稍稍加点儿盐,在火上烤到微焦时吃。(我)剔了一天的骨头,在筋骨结合之处剔得一点点肉,(就)特别开心,像吃蟹螯(螃蟹腿)一般。大概隔几天就这样吃一回,感觉很是滋补。子由你天天在官家厨房吃饭,所吃的肉,牙齿全咬进去都咬不到骨头,哪里又能了解到我这种美味呢?(我)开玩笑地写这封信给你,虽然是开玩笑,但是你也确实可以试一试。然而这种做法(说法)盛行了,那么众多(等着啃骨头的)狗就不高兴了。(二)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晴。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在筋骨结合之处剔得一点点肉,(就)特别开心,像吃蟹螯(螃蟹腿)一般。“得铢两于肯繁之间”和“意甚喜之”句意完整,“如食蟹螫”是状语。据此停顿为:得铢两于肯繁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①句意:大概隔几天就这样吃一回。辄:就。②句意:然而每天还是能杀一只羊。日:每天。(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然,然而。说,说法。行,盛行,通行。则,那么。悦,高兴。译文:然而按照这种说法去做,那么众多(等着啃骨头的)狗就不高兴了。(4)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空余鲁叟乘俘意,粗识轩辕奏乐声”这两句诗,借用典故及比喻,用寥寥数字就概括了苏东坡很长时间以来想要做的事和复杂的情。前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过的一句话:“道不行,乘浮浮于海”意思是:我的道在海内如果行不通,那么坐上木筏子飘洋过海,也许就能过实行吧!苏东坡他在没去海南之前,也曾提出过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却屡受打击,最终还落到了被一贬再贬,直到飘洋过海去了海南岛。苏东坡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也和孔子一样,同样在内地“道不行”,不同的是孔子没有去成海外行道,他却去了。不过苏东坡想到自己的身份,虽然在海南做了一些事,但谈不上行道,因此这时渡海北归,就发出了“空余鲁叟乘枰意”的感慨。后一个典故出自《庄子•天运》中:“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苏东坡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和上句中“乘樗”渡海的情境相交融,表达了赦免北上的百感交集。“空余”两字,以典写意,表达了自己空有一番抱负,却无处施展的失落,但是作者却在最后自我排遣,自我开解,表达他乐观豁达的心态。(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联系诗歌和文章理解苏轼“乐观”的性格特点即可。比如(一)文中,苏轼被贬惠州,当时的惠州市场冷落,生活艰苦。但他却不以为意,不改吃之本色。即使吃的是羊骨头间的少许肉,仍觉得美味。并且以开玩笑的口吻告诉弟弟羊骨头的美味,还调侃如果都这样去做,狗就会不高兴了。由此可见,他在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苏轼之“乐”是天性,是胸襟。(二)中,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可知,即使被贬到南荒之地,他心底还是没有恨意,而是觉得,这或许是自己一生中最奇绝的经历。由以上分析可知,他在人生的困境中,仍积极乐观,自我排遣。所以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答案:(1)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2)①就②每天(3)然而按照这种说法去做,那么众多(等着啃骨头的)狗就不高兴了。(4)用典、比喻;借孔子慨叹王道不行乘小舟飘到海外,感慨自己被贬的蹉跎已老的遭遇,以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乐曲声比作自己北上渡海的巨大涛声,表达了赦免北上的百感交集(被流放到海南乘小舟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的心情。(5)①苏轼被贬惠州地处僻远,把羊脊骨烹制成美味,自我解嘲与狗争食,苦中作乐,幽默风趣,旷达乐观,感悟琐细中的美,对生活有赤诚热爱之心;②诗人被流放到海南乘小舟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所以说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5.(15分)名著阅读。【材料一】:当晚林冲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直如此命蹙时乖!”过了一夜,次日天明起来,讨些饭食吃了,打拴了那包裹,撇在房中,跨了腰刀,提了朴刀,又和小喽啰下山过渡,投东山路上来。林冲道:“我今日若还取不得投名状时,只得去别处安身立命。”两个来到山下东路林子里潜伏等候。看看日头中了,又没一个人来。时遇残雪初晴,日色明朗。林冲提着朴刀,对小喽啰道:“眼见得又不济事了,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别处去寻个所在。”小校用手指道:“好了,兀的不是一个人来!”林冲看时,叫声:“惭愧!”只见那个人远远在山坡下,望见行来。待他来得较近,林冲把朴刀杆剪了一下,蓦地跳将出来。那汉子见了林冲,叫声:“阿也!”撇了担子,转身便走。林冲赶将去,那里赶得上?那汉子闪过山坡去了。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小喽啰先把担儿挑上山去。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林冲见了,说道:“天赐其便!”只见那人挺着朴刀,大叫如雷,喝道:“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在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飞也似踊跃将来。林冲见他来得势猛,也使步迎他。【材料二】:且说杨志提着朴刀,闷闷不已,离黄泥冈望南行了半日。看看又走了半夜,去林子里歇了。寻思道:“盘缠又没了,举眼无个相识,却是怎地好!”……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那里来的?”杨志听了道:“原来也是关西和尚。俺和他是乡中,问他一声。”杨志叫道:“你是那里来的僧人?”那和尚也不回说,轮起手中禅杖,只顾打来。杨志道:“怎奈那秃厮无礼,且把他来出口气。”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和尚。两个就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当时杨志和那僧人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互通姓名,备诉细说一番,鲁智深道:“一言难尽,……洒家特地来奔他邓龙入伙,叵耐那厮不肯安着洒家在这山上,这座山生的险峻,又没别路上去,那撮鸟由你叫骂,只是不下来厮杀,气得洒家正苦,在这里没个委结。不想却是大哥来。”(《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有删改)(1)下列对人物遭遇或判断,概述正确的一项是DA.杨志失了花石纲丢官,在汴梁卖刀,杀死李小二被发配,因祸得福被梁中书赏识押送生辰纲,途中被劫走投无路,此时遇为投名状打劫的林冲而上梁山。B.林冲被陷害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途中在野猪林险遭毒手被柴进救出,发配沧州牢城营后,看守草料场被放火暗算,复仇后火并王伦,雪夜上梁山。C.鲁达为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落发文殊院,醉闹五台山,投奔途中,火烧瓦罐寺,大闹桃花村,来到大相国寺得法名智深,倒拔垂杨柳镇住泼皮。D.《水浒传》小人物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如帮闲富安多次献计一步步陷害林冲,再如宋江怒杀阎婆惜后幸得唐牛儿帮助逃脱。(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①喝道:“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在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②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请结合加点的词赏析)(3)《水浒传》故事发展前勾后连,请结合选文中的人物出场加以论述。(4)选文中的三位好汉武艺高强却都走投无路。请结合选文并勾连整本书的内容,试从性格、出身等角度探究他们的命运。【分析】本文是以“《水浒传》”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识记,第二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第三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理解,第四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1)A.有误,“杀死李小二被发配'错误,应是“杀死破皮牛二”;B.有误,“被柴进救出”错误,应是“被鲁智深救出”;C.有误,应先“大闹桃花村’然后“火烧瓦罐寺”;D.正确。故选:D。(2)①结合“喝道:‘泼贼,杀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在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可知,这句话为杨志所说,为语言描写。“泼贼,鈈尽的强徒”表明杨志痛失生辰纲和行李被劫后内心的愤怒,“倒来拔虎须'表明杨志对自己对自己武艺的自信和高傲。②结合“赤条条”“乘凉”可知,这句话运用外貌和动作描写,“赤条条”写出鲁智深不拘小节、豪放坦荡的性格;“乘凉”一词表现出鲁智深面对上山时坦然豁达的性情。(3)结合《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内容可知,林冲被捆至柴进庄暂住。官司追捕甚急,柴进周济他去梁山。在酒店吃酒时乘酒兴赋诗一首。发抒对高俅的不满,表现对未来的向往。与朱贵相识,被船接去梁山泊。王伦出于嫉妒人心,先不肯收留。后要林冲拿“报名状”来,林冲下山等了两天,第三日等得一人,却是杨志。杨志在曹正的建议下去落草,又偶遇同样到二龙山落草的鲁智深。名著在叙写人物见面时首先都以打斗开始,大战多个回合均胜负难分,进而交代人物身份,由相识到相互仰慕赞赏,最终结为兄弟。小说运用这种前勾后连的写法,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又能引申出更多支线故事情节。(4)示例一: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示例二:杨志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精明能干但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示例三: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他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热忱率直,粗犷刚烈,兼有粗野。他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答案:(1)D(2)①语言描写,失生辰纲后行李又被抢劫,“杀不尽的强徒”突出杨志对强盗的愤恨;“拔虎须”突出他高强武艺的自信。②外貌和动作描写,“赤条条”写出鲁智深的放诞不羁的个性;“乘凉”写出他面对上山的困难的豁达态度。(3)林冲要上梁山必须有“投名状”,只好去下山抢劫杀人,最后一天遇到过路的杨志;杨志在曹正的建议下去落草,又偶遇同样到二龙山落草的鲁智深;都是先写他们打斗不分胜负,再点出人物间的倾慕、相识,设置悬念,补叙人物过往经历并用巧合从而引出人物新的故事。(4)①林冲,出身教师世家,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安分守己,循规蹈距,被高衙内多次陷害,误入白虎堂被发配沧州劳城营,被设计导致火烧草料场,发现真相,忍无可忍之下,手刃仇人,夜雪上梁山,却被要求立投名状只好去打劫,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作为教头这个阶层人物,固守已有的地位身份,谨小慎微的个性决定了他做事的瞻前顾后的优柔寡断只能被逼造反。②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出身名门,志向是封妻荫子,他虽然武艺高强、谨慎精明,但又急功近利,个性粗暴蛮横,又志大才疏。奉命押送花石纲失利入狱,仍追求功名,贿赂无果卖刀,误杀了泼皮牛二再次入狱,被梁中书赏识押送生辰纲,却失陷被劫,落草为寇,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将门出身决定了他追求功名,急功近利,志大才疏,时运不济落草为寇。③鲁智深,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种谔)麾下从军,积功至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做了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避缉捕出家。桃花村救刘太公女儿,打抱不平火烧瓦罐寺,倒把垂杨柳镇住泼皮。因搭救林冲大闹野猪林,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他出身底层,无牵无挂,靠积累军功有所成就,这样的出身决定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的处事原则和个性追求,他有勇有谋、胆大心细,豁达明理。6.(14分)议论文阅读。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习性,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科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摘自朱光潜《谈美•谈美书简》有删改)材料二: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引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选自朱良志《真水无香•生命的态度》)(1)小强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组文章后,想转给自己的家人看,以下谁最需要阅读本文CA.疲于在外应酬而忽略孩子成长的爸爸。B.专注于各种养生知识和保健品的爷爷。C.想要割双眼皮怎么劝都劝不住的姐姐。D.沉迷于电子游戏有些讨厌学习的哥哥。(2)小强将此组文章转发至微信朋友圈,收到以下评论,其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A.画家朋友忽略了古松的实用价值,更专注于它的美。B.“真、善、美”分别是科学、实用、审美三种态度的最高目的,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C.“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于实用、科学、审美三种态度,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D.科学的态度是客观的,理论的。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昆虫学家看蝴蝶的态度便是如此。(3)揣摩材料一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4)请另举一例,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画线语句“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的理解。【分析】本文是以“审美”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第二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第三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第四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内涵并举例阐明的能力。【解答】(1)ABD.正确;C.有误,根据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可知,事物的看法很多,所以想割掉双眼皮的姐姐割了双眼皮也有人说丑,故应该让她看看这篇文章。故选:C。(2)ABD.正确;C.有误,根据材料二“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弓|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材料二“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可知,“生命态度”是与前面几种态度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是对前几种态度的否定。故选:C。(3)根据画线句子中的“比如”一词可知,本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再根据句子“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可知,举出了三个不同职业的人看待松树这件事,根据画线句子中的“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可知,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要证明第①段提出的论点“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4)首先理解“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的内涵。根据材料一“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可知,对于真善美的认知每个人都不同,因为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个人认知不同,所以会呈现很多种情况。观者从多种不同的角度,使得客观东西的形象带有主观色彩。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可以举出对于某件物品的认知,每一类人的看法不同,从而阐明对这句话的理解。如对于古桥来说,实用主义者研究的是古桥还能不能渡人过河,因为实用主义者偏重于事物对人的利害;而考古专家在于研究古桥的艺术价值,因为考古专家偏重于古桥在历史传承中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兼职工作合同协议
- 消防系统检测合同
-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管理软件系统购买合同范文格式7篇
-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小学三年级数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水平练习习题
- 简易家用活动平台施工方案
- Unit 1 Lesson 3 The Sun Is Rising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中国商贸文化》3.1古代商人
- 南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课件
- 重庆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8-建筑工程
-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苏教版)
- 不吃路边摊精品课件
- 《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管理-Linux(RHEL8、CentOS8)(微课版)(第4版)》全册电子教案
- 心理评估与诊断简介
- 无痛病房管理课件
- 让孩子变成学习的天使——由《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分享
- 球泡检验标准
- 振动分析基础讲义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