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9分)1.(6分)请阅读下面有关介绍诗歌的文字。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漫长的岁月中,使古诗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唐诗是中国古诗的diān峰,其艺术成就和影响无可替代。唐诗在内容上涵盖了山水、田园、边塞等多种题材,既有豪放huò达的胸怀,又有婉约细腻的情感。唐诗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密不可分,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对应汉字。①追溯②diān峰③huò达④氛围(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10分)听了老师的介绍,小宿同学对诗歌产生了兴趣,请你帮他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名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情因景起,景以情合。从秦观《行香子》“偶然乘兴,步入东冈。①,②,③”的美丽画卷,到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④”的旷达心境;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⑤”的壮美景象,到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⑥”的无私奉献。诗词早以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⑦?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长沟流月去无声,⑧,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追忆了昔日的繁华欢乐,“⑨,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读出了人生的困境,“了却君王天下事,⑩”(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传达了建功立业的壮志。今天我们追寻这些民族的文化基因,去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3.(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常用“婵娟”代指月亮,用“桑梓”代指故乡,用“庙堂”代指朝廷,用“青鸟”代指信使。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则是国别体史书。 C.中国文化中注重对人的称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普通百姓则是“布衣”“白丁”“匹夫”。 D.“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告失败。”这是一个承接复句。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注重田野调查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②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5.(17分)学校开展“文学伴我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1)多读多写是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请归纳整理平时搜集的关于读书的资料,完成下列表格。(补充空白A、B、C、D)名言警句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态度B中国古人勤奋读书典故CD(2)请你为学校阅览室选一副对联,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实验精研求真理科技兴国展宏图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书海泛舟寻智慧墨香润心悟人生D.笔墨生辉映丹青创意无限绘未来(3)为参加这次活动,班级办了一期专题手抄报,请根据示例设计二个栏目。示例:为报道班级新事件,设计一个栏目为“新事新闻”A.为发表同学原创作品,可设计一个栏目为B.为增强可读性趣味性,可设计一个栏目为(4)小迁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学活动。他创作的对联获得校一等奖,同时他被评为学校“2023年文学之星”。你将作为校报记者对他进行采访,请你设计两个问题。问题一:问题二:(5)以“文学”为题,仿写句子。例:文学是妈妈的摇篮曲,是温暖的怀抱和甜美的梦境。二、古诗鉴赏(6分)6.(6分)古诗鉴赏,阅读下面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完成下面小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B.“晚”字暗引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C.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远及近。D.末句所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三、文言文(19分)7.(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③公孙仪相鲁而嗜鱼④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2)翻译句子。①此之谓失其本心。②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公孙仪有怎样的品质?(5)请概括【甲】【乙】两文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四、现代文阅读(17分)8.(10分)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一寸都不能少阎秀丽①爹拄着镐头,背靠着地头上的一棵杨树,磕了磕鞋里的土,然后眯着眼睛,看着面前一排排笔直的垄沟,延伸到炊烟的最深处。②他的眉头忽然皱了一下,用手在眼前上下比量一番,又在地头来回走了几遍,越走眉头皱得越紧。③我纳闷儿地看着爹,低声问娘:“我爹怎么了?”④“谁知道抽的哪门子风。”娘说。⑤“这都快中午了,我饿了,喊我爹回家吧。”我咽了口唾沫,看了看爹的背影,对娘说。⑥爹性子急躁,还保留着在部队的作风,做什么事都极认真、讲原则,差一点儿也不行,他不发话,我可不敢擅自“离队”。⑦娘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又看了看我,回头喊了一嗓子,爹没应,又喊了声,爹还是没理,自顾自地在地头上走来走去。娘生气了,拉着我的手就往家走。我回头,发现爹正猫着腰,似乎在一条垄沟里寻找着什么东西。⑧我和娘回到家,吃了午饭,便又去了地里。还没等到地方,就发现我家的地里站着一群人,有很大的吵架声从人群里传出来。⑨吵架的,竟然是爹和老瓦叔!爹和老瓦叔怎么能吵吵起来?他们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⑩听说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就放心去部队吧,家里有我呢。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爹也很感激,每次回来都会和老瓦叔喝两盅,唠上好一阵子。⑪我和娘钻进人群,看到爹拎着镐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指着离他不远的老瓦叔,高一声低一声地吼着。⑫“弟妹你来评评理,你说说你家人,非得说我占了你家的地,这怎么可能?你家的地这些年都是怎么种的?还不是每年开春我帮你们家种?他说地不对劲儿,这不是埋汰我吗?”老瓦叔涨红着脸,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⑬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狠狠瞪了爹一眼。老瓦叔虽然爱占点儿小便宜,可平时没少帮我家忙。他家的日子比较紧巴,但也不会干占地这样的事啊!⑭娘赶紧笑着说:“别听他胡说,你怎么能占我家的地呢?”爹几步跨到要离去的老瓦叔面前,两手一张吼道,“把地的事儿整明白再走!”⑮“哎,我看你是没完没了啊,谁稀罕占你家地咋的?当初分地的时候是有文书的,你这块地有多少条垄沟,你数数,看少没少!”⑯“垄沟是一条没少,界石也在那儿埋着,看哪儿都没毛病,但是垄台儿变窄了!当初分地的时候,界石正对着这棵小树。”父亲指着地头儿的杨树说,“当时我是不是还开玩笑说不用埋界石,用这棵树当界石得了。你说树要是死了咋办,还得以界石为准。这你都忘了?要不咱们拿上尺,按照文书重新量一下?”⑰“我……我……”爹的话让老瓦叔忽然结巴起来,他看了看爹的眼睛,又看了看地头的那棵树,赤红着脸说不出话来。⑱“行了,不就是半条垄的事吗?至于吗!”娘赶紧拽着爹的袖子,低声说道,“他家地少人多,算了。”⑲“绝对不行!”爹转身离开,声音很大。⑳打那以后,老瓦叔看到爹和娘的身影,都会讪讪地躲开,满脸的不自在。爹在县里工作,忙起来根本没空回家。家里有什么农活儿,娘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老瓦叔帮忙,只能自己干。我心里不由得对爹多了一丝怨气,就因为那半条垄,好好的两家人倒变了仇人一样。㉑燥热的夏天,一个跟斗跳进了秋天的谷香里。爹弯着腰,身子前倾,飞快地挥舞着镰刀,随着有节奏的刷刷声响,他用脚一勾,镰一挟,谷子便成一抱……爹把收割下来的粮食装了满满两大袋子。他望着我说:“走,去你老瓦叔家一趟。”我虽然纳闷儿,但还是跟着爹去了老瓦叔家。㉒“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㉓爹“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我蹦跳着跟在爹的身后,看着阳光被树叶剪碎,落在心里成了点点滴滴的疑惑。忍不住问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给他送去干什么啊?”爹说:“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要不能占咱们家地吗?”㉔“既然你这么想,那他占就占了呗,还急赤白脸地要回来干吗?咱们挨着累收了粮食又给人送去,图啥呢?”㉕“两码事。我当兵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有一句话,每个人一定要牢记在心。”爹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不仅成为渗进骨子里的习惯,也成了每名军人一生的誓言。”㉖“啥话?”㉗爹放下手里的独轮车,身体站得笔直,看着眼前广袤的土地,声音铿锵有力。“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爹的话在蓝天下轰然作响。(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1)请补充下列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爹和老瓦叔”之间发生的事情。①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着送爹爹。②各自成家后,老瓦叔经常帮助我家,爹爹每次回来都要和老瓦叔喝上几盅。③④(2)选文第⑩段补充交代爹与老瓦叔交往的事,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㉒段中老瓦叔的脸,为什么红得像猪肝?请结合选文,以“老瓦叔”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4)选文结尾画线句子别具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9.(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奋斗自强天地宽①央视播出的《朗读者》里,有一位身体瘦弱、坐着轮椅的嘉宾火了。他是清华大学研二的学生矣晓沅。6岁时,他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又并发双侧股骨头坏死,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②身体的残缺,让矣晓沅的世界一下子变小了。寝室、教室、食堂,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扶轮而行,他磨炼心智,全力投入学业,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加辩论赛等。因成绩优异、全面发展,他获得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③与矣晓沅类似,半岁时就失聪的清华大学博士江梦南,也从没放弃过奋斗。她靠学习唇语、看老师板书和课下自学追赶同龄人,高考考入吉林大学药学院,又通过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的选拔。④奋斗自强弥补了自身的身体缺陷,探索出了和健全人一样宽广的世界。当奋斗的目标从改变自己延伸到帮助他人和改变社会,他们的世界就变得更大了。大学期间,江梦南多次到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鼓励和帮助身体有残障的儿童;矣晓沅现在主攻人工智能方向,想通过科学技术帮助更多身体不便的人,传递爱的火炬。⑤与他们类似,这样的榜样还有很多。⑥霍金21岁时患上“渐冻症”,后来全身瘫痪,不能说话,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他同样通过奋斗自强,深耕科研,为我们揭开浩瀚宇宙的奥秘,拓展了物理学的知识边界。史铁生20多岁时因病坐上轮椅,但他用文字的奋斗反抗命运的安排,自己彷徨在苦痛边缘,却带着乐观的态度看待命运与现实,用文学启迪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心灵。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他们通过奋斗,突破的是身体缺陷带来的限制。而对于广大身体健全的青年来说,奋斗的过程中也需要突破来自外界和自我的各种限制。⑦奋斗的第一层境界可称作“忘物”,即摆脱来自外界的限制。史铁生曾把生命分为“有限的身在”和“无限的行魂”两种,想活成后一种样子,就不能把生活中种种不便和困难当做放弃努力、不再奋斗的借口,而是用心享受奋斗过程中的趣味和快乐,不在意外界的限制和阻碍。前阵子走红网络的“最美搬运工”朱芊佩,让人最为感动的,正是那种卖力干活、自立自强的奋斗之美。⑧奋斗的第二层境界是“忘我”,即摆脱自我设限,立鸿鹄志、长真智识、有恒一心。忘我的奋斗者在逆境中不断战胜自我,在专注中忘记自我,用奋斗这块敲门砖叩响梦想的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黄泓翔,毕业后放弃在美国的高薪职位,选择了在非洲大地上从事动物保护工作。他曾化身买家,参与调查机构的“卧底”,用自己的奋斗,捍卫生命的尊严。⑨奋斗自强,天宽地广。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守梦想、努力拼搏、全力奉献,就是奋斗者最美的青春誓言。愿每个青年都能怀揣一颗奋斗的心、一股不服输的劲、一个要实现的梦想,跨过高山大海,踏过满途荆棘,昂首阔步走向人生高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3)第⑦段史铁生曾把生命分为“有限的身在”和“无限的行魂”两种,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活成“无限的行魂”的样子?五、名著阅读(9分)10.(3分)下列对作品的表述,不正确一项()A.《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也是他以艾青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B.艾青的诗中经常出现土地、太阳、火把、黎明、光等事物,诗人赋予它们特定的象征意义,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 C.《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 D.《儒林外史》将科举制度作为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书中的周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11.(3分)阅读选段,回答问题。杜少卿道:“非也。但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你看这夫妇两个,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这个前人也不曾说过。”蘧駪夫道:“这一说果然妙了!”(选自人教版《儒林外史》)你从杜少卿的这番言论,看出了他什么样的处世观点?12.(3分)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六、作文(60分,含书写5分)1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唐雎心中的那座山是他的使命和责任,范进心中的那座山是他的理想和追求,辛弃疾心中的那座山是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秋瑾心中的那座山是她的革命理想和民族复兴的期线望,艾青心中的那座山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余光中心中的那座山是他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你心中的那座山是什么呢?请以“心中的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工整。④不少于600字。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9分)1.(6分)请阅读下面有关介绍诗歌的文字。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漫长的岁月中,使古诗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唐诗是中国古诗的diān峰,其艺术成就和影响无可替代。唐诗在内容上涵盖了山水、田园、边塞等多种题材,既有豪放huò达的胸怀,又有婉约细腻的情感。唐诗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密不可分,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对应汉字。①追溯sù②diān巅峰③huò豁达④氛fēn围(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写出你的修改意见。【解答】答案:(1)①sù②巅③豁④fēn(2)去掉“使”。2.(10分)听了老师的介绍,小宿同学对诗歌产生了兴趣,请你帮他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名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情因景起,景以情合。从秦观《行香子》“偶然乘兴,步入东冈。①正莺儿啼,②燕儿舞,③蝶儿忙”的美丽画卷,到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心境;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⑤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壮美景象,到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诗词早以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⑦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长沟流月去无声,⑧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追忆了昔日的繁华欢乐,“⑨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读出了人生的困境,“了却君王天下事,⑩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传达了建功立业的壮志。今天我们追寻这些民族的文化基因,去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解答】答案:①正莺儿啼(注意“啼”的书写)②燕儿舞(注意“舞”的书写)③蝶儿忙(注意“蝶”的书写)④也无风雨也无晴⑤长烟落日孤城闭(注意“孤”的书写)⑥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炬”的书写)⑦云横秦岭家何在⑧杏花疏影里(注意“疏”的书写)⑨四面歌残终破楚(注意“残”的书写)⑩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3.(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常用“婵娟”代指月亮,用“桑梓”代指故乡,用“庙堂”代指朝廷,用“青鸟”代指信使。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则是国别体史书。 C.中国文化中注重对人的称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普通百姓则是“布衣”“白丁”“匹夫”。 D.“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告失败。”这是一个承接复句。【解答】ACD.正确。B.有误,《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故选:B。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注重田野调查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②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解答】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通读文段及所给的五个句子,与上文衔接最自然的句子应该是④句;②句在语义上与④句构成选择关系,所以②句放在④句之后;③句紧承②句说明具体做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①句紧承③句具体落实“行万里路”;⑤句进行总结。综合以上分析,句子的正确排序应该是④②③①⑤,对照选项,C与之一致。故选:C。5.(17分)学校开展“文学伴我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1)多读多写是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请归纳整理平时搜集的关于读书的资料,完成下列表格。(补充空白A、B、C、D)名言警句A读书的意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态度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国古人勤奋读书典故C闻鸡起舞D凿壁偷光(2)请你为学校阅览室选一副对联,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CA.实验精研求真理科技兴国展宏图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书海泛舟寻智慧墨香润心悟人生D.笔墨生辉映丹青创意无限绘未来(3)为参加这次活动,班级办了一期专题手抄报,请根据示例设计二个栏目。示例:为报道班级新事件,设计一个栏目为“新事新闻”A.为发表同学原创作品,可设计一个栏目为原滋原味B.为增强可读性趣味性,可设计一个栏目为趣人趣事(4)小迁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学活动。他创作的对联获得校一等奖,同时他被评为学校“2023年文学之星”。你将作为校报记者对他进行采访,请你设计两个问题。问题一:小迁同学,创作对联你有什么方法?问题二:小迁同学,创作对联你有什么技巧分享给同学们?(5)以“文学”为题,仿写句子。例:文学是妈妈的摇篮曲,是温暖的怀抱和甜美的梦境。【解答】答案:(1)A读书的意义B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C闻鸡起舞D凿壁偷光(2)C(3)示例:原滋原味趣人趣事(4)示例:小迁同学,创作对联你有什么方法?小迁同学,创作对联你有什么技巧分享给同学们?(5)示例:文学是心中的灯塔,是迷茫时的指引和安慰。文学是灵魂的食粮,是生活的调料和精神的寄托。二、古诗鉴赏(6分)6.(6分)古诗鉴赏,阅读下面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完成下面小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A.“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B.“晚”字暗引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C.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远及近。D.末句所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前两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川山水的点染。先写“茅亭”再写“汀沙云树”,景色描写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表述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川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蕴含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答案:(1)C(2)在初夏的五月,一个幽静的茅亭坐落在松树之下,微风轻拂,给人带来了一丝清凉。汀沙宁静,晚霞映照着云树,形成了一片深邃而神秘的苍苍之色。译文: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三、文言文(19分)7.(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优厚的俸禄。同“辨”,辨别。③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钟爱、喜爱。④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整个。(2)翻译句子。①此之谓失其本心。②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公孙仪有怎样的品质?(5)请概括【甲】【乙】两文内容上的相同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句意: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②句意:(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③句意: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嗜:钟爱、喜爱。④句意: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一:整个。(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此之谓,这就叫作。失,丧失。其,代词,他的。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句意: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②重点词:此,这。明,明白。夫,语气词,不译。恃,依靠。自恃,依靠自己。句意:这就是明白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道理啊!(3)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对象。代词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结合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此”指代的是前面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的意思是: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这是公孙仪解释自己不接受别人赠送的鱼之后的总结,它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结合乙文“‘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公孙仪的观点是“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由此可以看出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5)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阐述了对利与义该如何选择,乙文“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阐述了个人爱好与枉法的问题,两篇文章都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答案:(1)①同“向”,先前、从前。②优厚的俸禄。同“辨”,辨别。③钟爱、喜爱。④整个。(2)①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②这就是明白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道理啊!(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观点: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公孙仪“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就会被罢免相位,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由此可以看出公孙仪是个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5)两篇文章都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四、现代文阅读(17分)8.(10分)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一寸都不能少阎秀丽①爹拄着镐头,背靠着地头上的一棵杨树,磕了磕鞋里的土,然后眯着眼睛,看着面前一排排笔直的垄沟,延伸到炊烟的最深处。②他的眉头忽然皱了一下,用手在眼前上下比量一番,又在地头来回走了几遍,越走眉头皱得越紧。③我纳闷儿地看着爹,低声问娘:“我爹怎么了?”④“谁知道抽的哪门子风。”娘说。⑤“这都快中午了,我饿了,喊我爹回家吧。”我咽了口唾沫,看了看爹的背影,对娘说。⑥爹性子急躁,还保留着在部队的作风,做什么事都极认真、讲原则,差一点儿也不行,他不发话,我可不敢擅自“离队”。⑦娘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又看了看我,回头喊了一嗓子,爹没应,又喊了声,爹还是没理,自顾自地在地头上走来走去。娘生气了,拉着我的手就往家走。我回头,发现爹正猫着腰,似乎在一条垄沟里寻找着什么东西。⑧我和娘回到家,吃了午饭,便又去了地里。还没等到地方,就发现我家的地里站着一群人,有很大的吵架声从人群里传出来。⑨吵架的,竟然是爹和老瓦叔!爹和老瓦叔怎么能吵吵起来?他们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⑩听说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就放心去部队吧,家里有我呢。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爹也很感激,每次回来都会和老瓦叔喝两盅,唠上好一阵子。⑪我和娘钻进人群,看到爹拎着镐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指着离他不远的老瓦叔,高一声低一声地吼着。⑫“弟妹你来评评理,你说说你家人,非得说我占了你家的地,这怎么可能?你家的地这些年都是怎么种的?还不是每年开春我帮你们家种?他说地不对劲儿,这不是埋汰我吗?”老瓦叔涨红着脸,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⑬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狠狠瞪了爹一眼。老瓦叔虽然爱占点儿小便宜,可平时没少帮我家忙。他家的日子比较紧巴,但也不会干占地这样的事啊!⑭娘赶紧笑着说:“别听他胡说,你怎么能占我家的地呢?”爹几步跨到要离去的老瓦叔面前,两手一张吼道,“把地的事儿整明白再走!”⑮“哎,我看你是没完没了啊,谁稀罕占你家地咋的?当初分地的时候是有文书的,你这块地有多少条垄沟,你数数,看少没少!”⑯“垄沟是一条没少,界石也在那儿埋着,看哪儿都没毛病,但是垄台儿变窄了!当初分地的时候,界石正对着这棵小树。”父亲指着地头儿的杨树说,“当时我是不是还开玩笑说不用埋界石,用这棵树当界石得了。你说树要是死了咋办,还得以界石为准。这你都忘了?要不咱们拿上尺,按照文书重新量一下?”⑰“我……我……”爹的话让老瓦叔忽然结巴起来,他看了看爹的眼睛,又看了看地头的那棵树,赤红着脸说不出话来。⑱“行了,不就是半条垄的事吗?至于吗!”娘赶紧拽着爹的袖子,低声说道,“他家地少人多,算了。”⑲“绝对不行!”爹转身离开,声音很大。⑳打那以后,老瓦叔看到爹和娘的身影,都会讪讪地躲开,满脸的不自在。爹在县里工作,忙起来根本没空回家。家里有什么农活儿,娘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老瓦叔帮忙,只能自己干。我心里不由得对爹多了一丝怨气,就因为那半条垄,好好的两家人倒变了仇人一样。㉑燥热的夏天,一个跟斗跳进了秋天的谷香里。爹弯着腰,身子前倾,飞快地挥舞着镰刀,随着有节奏的刷刷声响,他用脚一勾,镰一挟,谷子便成一抱……爹把收割下来的粮食装了满满两大袋子。他望着我说:“走,去你老瓦叔家一趟。”我虽然纳闷儿,但还是跟着爹去了老瓦叔家。㉒“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㉓爹“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我蹦跳着跟在爹的身后,看着阳光被树叶剪碎,落在心里成了点点滴滴的疑惑。忍不住问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给他送去干什么啊?”爹说:“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要不能占咱们家地吗?”㉔“既然你这么想,那他占就占了呗,还急赤白脸地要回来干吗?咱们挨着累收了粮食又给人送去,图啥呢?”㉕“两码事。我当兵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有一句话,每个人一定要牢记在心。”爹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不仅成为渗进骨子里的习惯,也成了每名军人一生的誓言。”㉖“啥话?”㉗爹放下手里的独轮车,身体站得笔直,看着眼前广袤的土地,声音铿锵有力。“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爹的话在蓝天下轰然作响。(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1)请补充下列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爹和老瓦叔”之间发生的事情。①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着送爹爹。②各自成家后,老瓦叔经常帮助我家,爹爹每次回来都要和老瓦叔喝上几盅。③爹因老瓦多占半垄地而据理力争,致使两人产生隔阂。④秋收时爹把打好的粮食送给老瓦,两人化解矛盾。(2)选文第⑩段补充交代爹与老瓦叔交往的事,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㉒段中老瓦叔的脸,为什么红得像猪肝?请结合选文,以“老瓦叔”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4)选文结尾画线句子别具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第⑩段“听说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就放心去部队吧,家里有我呢”可知,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着送爹;结合第⑩段“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爹也很感激,每次回来都会和老瓦叔喝两盅,唠上好一阵子”可知,各自成家后,老瓦叔经常帮助我家,爹每次回来都要和老瓦叔喝上几盅;结合第⑳段“打那以后,老瓦叔看到爹和娘的身影,都会讪讪地躲开……就因为那半条垄,好好的两家人倒变了仇人一样”可知,爹因老瓦多占半垄地而据理力争,致使两人产生隔阂;结合第㉒段“‘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可知,秋收时爹把打好的两袋粮食送给老瓦,两人矛盾化解。(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作用分析。结合第⑨段“吵架的,竟然是爹和老瓦叔!爹和老瓦叔怎么能吵吵起来?他们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第⑩段回忆的往事“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可知,这里体现了老瓦叔重情重义,解释上文“我”对爹与老瓦叔吵架感到不解的原因;结合第⑱段“‘行了,不就是半条垄的事吗?至于吗!’娘赶紧拽着爹的袖子,低声说道,‘他家地少人多,算了”第⑲段“‘绝对不行!’爹转身离开,声音很大”可知,这写出了爹不让老瓦叔多占半垄地的薄情,与第⑩段“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中老瓦叔重情重义形成对比;结合第⑬段“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狠狠瞪了爹一眼。老瓦叔虽然爱占点儿小便宜,可平时没少帮我家忙。他家的日子比较紧巴,但也不会干占地这样的事啊”,第⑭段“娘赶紧笑着说:‘别听他胡说,你怎么能占我家的地呢?’”可知,“我”和母亲不相信老瓦叔占“我”家地,第⑩段的插叙就是为这一情节作铺垫;结合第㉒段“‘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第㉕段“两码事。我当兵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有一句话,每个人一定要牢记在心”可知,第⑩段的插叙也为爹给老瓦叔送粮作铺垫,突出了父亲讲原则的品质,从而更好地突出爹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信念的中心。(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注意题目要求以“老瓦叔”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回答。结合第㉒段“‘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可知,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的原因是他挤占了“我”家的土地,父亲没有以怨报怨,而是在秋收后送粮食给他,他因父亲的体谅而感到惭愧。示例:唉!看着这两袋粮食,我的老脸都没地方搁了!我真不应该因为那半条垄而把友情切断,不和他来往!老朋友不计较,还体谅我家人多地少,送我两袋粮食,我真是太不该了,我真是太对不起我的老朋友了!(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从题干“别具深意”可知,结尾画线句不能只从父亲对“我”家土地寸土必争的事情上来理解,而是要生活现实分析“一寸都不能少”的深层意义;根据“爹的话在蓝天下轰然作响”体会父亲的话对于“我”的影响和教育意义,感受“我”对父亲的感情。结合第㉕段‘“两码事。我当兵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有一句话,每个人一定要牢记在心。‘爹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不仅成为渗进骨子里的习惯,也成了每名军人一生的誓言’”可知,父亲曾经是军人,他还保留着在部队的作风,做什么事都极认真、讲原则。爹的话“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寓意着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正是这种捍卫领土的坚定的态度深深地震撼了“我”,突出了父亲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信念、决心,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答案:(1)③爹因老瓦多占半垄地而据理力争,致使两人产生隔阂。④秋收时爹把打好的粮食送给老瓦,两人化解矛盾。(2)①解释了上文我“对与老瓦叔吵架”感到不解的原因。②与下文爹不让老瓦叔多占半垄地的薄情形成对比,从而更好地突出爹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信念的中心。③为下文我不理解父亲的做法,爹给老瓦叔送粮等情节作铺垫。(3)示例:他对我真是太体谅(宽容)了,不但不计较我占了他的半垄地,还把自家收好的粮食送给少粮的我。我真不该做那样对不起他的错事啊,我有负他的深情和信任啊!(4)理解:①寓意着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②突出了父亲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信念、决心。③父亲这种捍卫领土的坚定的态度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赞美之情。9.(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奋斗自强天地宽①央视播出的《朗读者》里,有一位身体瘦弱、坐着轮椅的嘉宾火了。他是清华大学研二的学生矣晓沅。6岁时,他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又并发双侧股骨头坏死,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②身体的残缺,让矣晓沅的世界一下子变小了。寝室、教室、食堂,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扶轮而行,他磨炼心智,全力投入学业,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加辩论赛等。因成绩优异、全面发展,他获得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③与矣晓沅类似,半岁时就失聪的清华大学博士江梦南,也从没放弃过奋斗。她靠学习唇语、看老师板书和课下自学追赶同龄人,高考考入吉林大学药学院,又通过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的选拔。④奋斗自强弥补了自身的身体缺陷,探索出了和健全人一样宽广的世界。当奋斗的目标从改变自己延伸到帮助他人和改变社会,他们的世界就变得更大了。大学期间,江梦南多次到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鼓励和帮助身体有残障的儿童;矣晓沅现在主攻人工智能方向,想通过科学技术帮助更多身体不便的人,传递爱的火炬。⑤与他们类似,这样的榜样还有很多。⑥霍金21岁时患上“渐冻症”,后来全身瘫痪,不能说话,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他同样通过奋斗自强,深耕科研,为我们揭开浩瀚宇宙的奥秘,拓展了物理学的知识边界。史铁生20多岁时因病坐上轮椅,但他用文字的奋斗反抗命运的安排,自己彷徨在苦痛边缘,却带着乐观的态度看待命运与现实,用文学启迪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心灵。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他们通过奋斗,突破的是身体缺陷带来的限制。而对于广大身体健全的青年来说,奋斗的过程中也需要突破来自外界和自我的各种限制。⑦奋斗的第一层境界可称作“忘物”,即摆脱来自外界的限制。史铁生曾把生命分为“有限的身在”和“无限的行魂”两种,想活成后一种样子,就不能把生活中种种不便和困难当做放弃努力、不再奋斗的借口,而是用心享受奋斗过程中的趣味和快乐,不在意外界的限制和阻碍。前阵子走红网络的“最美搬运工”朱芊佩,让人最为感动的,正是那种卖力干活、自立自强的奋斗之美。⑧奋斗的第二层境界是“忘我”,即摆脱自我设限,立鸿鹄志、长真智识、有恒一心。忘我的奋斗者在逆境中不断战胜自我,在专注中忘记自我,用奋斗这块敲门砖叩响梦想的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黄泓翔,毕业后放弃在美国的高薪职位,选择了在非洲大地上从事动物保护工作。他曾化身买家,参与调查机构的“卧底”,用自己的奋斗,捍卫生命的尊严。⑨奋斗自强,天宽地广。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守梦想、努力拼搏、全力奉献,就是奋斗者最美的青春誓言。愿每个青年都能怀揣一颗奋斗的心、一股不服输的劲、一个要实现的梦想,跨过高山大海,踏过满途荆棘,昂首阔步走向人生高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3)第⑦段史铁生曾把生命分为“有限的身在”和“无限的行魂”两种,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活成“无限的行魂”的样子?【解答】(1)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文章题目是“奋斗自强天地宽”,文章首先列举了矣晓沅、江梦南等人的事迹,引出了“奋斗自强”的话题,然后又列举了霍金、史铁生的事迹进行举例论证,接着论证了“奋斗”的两层境界。最后归纳中心论点“奋斗自强,天宽地广”,总结全文。所以题目“奋斗自强天地宽”就是本文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结合第④段“大学期间,江梦南多次到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鼓励和帮助身体有残障的儿童;矣晓沅现在主攻人工智能方向,想通过科学技术帮助更多身体不便的人,传递爱的火炬”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江梦南和矣晓沅帮助身体不便的人的例子,再结合第④段“奋斗自强弥补了自身的身体缺陷,探索出了和健全人一样宽广的世界。当奋斗的目标从改变自己延伸到帮助他人和改变社会,他们的世界就变得更大了”可知,这里举的例子证明了他们通过奋斗自强弥补了自身的身体缺陷,探索出了和健全人一样宽广的世界;他们奋斗的目标延伸到帮助他人和改变社会,世界变得更大了。(3)本题考查拓展运用。本题时开放型题目,答案不唯一。作答时要紧扣“奋斗自强”的主题。围绕“不把生活中种种不便和困难当做放弃努力、不再奋斗的借口,而是用心享受奋斗过程中的趣味和快乐,不在意外界的限制和阻碍”,联系生活实际回答。答案:(1)奋斗自强天地宽(或:奋斗自强的人天地宽广)。(2)举例论证他们通过奋斗自强弥补了自身的身体缺陷,探索出了和健全人一样宽广的世界;他们奋斗的目标延伸到帮助他人和改变社会,世界变得更大了。(3)示例: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放弃,不把生活中种种不便和困难当做放弃努力、不再奋斗的借口,要怀揣一颗奋斗的心、一股不服输的劲、一个要实现的梦想,跨过高山大海,踏过满途荆棘,昂首阔步走向人生高处,才能活成“无限的行魂”的样子。五、名著阅读(9分)10.(3分)下列对作品的表述,不正确一项()A.《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也是他以艾青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B.艾青的诗中经常出现土地、太阳、火把、黎明、光等事物,诗人赋予它们特定的象征意义,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 C.《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 D.《儒林外史》将科举制度作为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书中的周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预算管理培训
- 2021年药士职称资格考试统考题库(含答案)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院通选课传统文化艺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程序设计与实践实验》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智慧城市》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安全质量标准化图牌板管理制度
- 重庆三峡学院《工程制图》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电脑三维渲染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近世代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1医师定期考核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合理应用培训考试试题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农村户改厕施工协议书
- 药事管理实训报告
- 品管圈PDCA持续质量改进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
- 2023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九年级全册简答题专题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屋顶光伏发电应急预案
- 保护性约束课件
-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