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4分)为提高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学校广播室计划播报下面一段广播稿,请你帮助小语同学解决其中的字音字形问题。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我们翘首以盼,共同欢度;元宵节,夜晚灯火如白昼,璀_____(灿、璨)的烟花绽放云霄;清明节,我们扫墓祭祖,_____(湎、缅)怀先烈;端午节,我们把屈原的爱国热情镌刻心间;中秋节,我们把酒望月,祝福团圆……中国节不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还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如今,中国传统节日已风靡全球,受到许多国家民众的青睐。(1)语段中的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A.qiàoqiánmíB.qiáoqiǎnmǐC.qiàoqiǎnmíD.qiáoqiánmǐ(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两个字?请工整书写。2.(8分)春节前夕,学校通过公众号发布“有文化的春节”宣传推文,在“‘春’字飞花令”版块,小语整理了如下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补写完整。春在人世间,春在诗文中。白居易用“,”描绘出莺燕争春的美好景象(《钱塘湖春行》);陆游用“,衣冠简朴古风存”来展现古朴的民俗场景(《游山西村》);刘禹锡用“,”表达了枯木也能逢春的昂扬乐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甫笔下的春天却因战争而呈现出“,”的凄凉(《春望》);范仲淹则表明自己不会因“,波澜不惊”而违背先忧后乐的初衷(《岳阳楼记》)。3.(4分)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小语搜集许多资料并进行整理,请在其整理的语段中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衔接自然,表达流畅、严谨。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特征分明,区别明显。①。传统节日通常来源于古代神话、历史、民间故事等,现代节日通常来源于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等。二者的庆祝形式也有不同。传统节日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以地域为范围进行庆祝,②;现代节日通常以个人为主体或者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庆祝,具有较强的自由度和开放性。4.(4分)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美食面前,不可忘记健康。小语搜集了关于汤圆的一些知识卡片,请你能根据卡片内容,用通俗的语言给家人提出食用汤圆的具体建议。ㅤㅤ卡片一ㅤㅤ卡片二ㅤㅤ•常见的汤圆1个一般是20g左右,5个汤圆大约100g。ㅤㅤ•汤圆搭配蔬菜、肉类等食用。可以降低整体膳食的升糖指数。ㅤㅤ•糯米皮汤圆放凉后很容易形成不易消化的抗性淀粉,质地也更为紧密。难以消化。ㅤㅤ•运动消耗卡路里:散步1小时,消耗热量20Dkcal;慢跑1小时,消耗热量400kcal;跳健身操1小时消耗热量520kcal。5.(3分)为了解同学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喜欢的过节方式,活动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题,请你根据小语设计的调查问题,再设计出一个调查问题。(1)小语的问题:根据你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多选)A.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B.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发扬光大C.不应一味强调传统节日,与世界接轨也应重视西方节日(2)你的问题:。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6.(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三爷与鹰①三爷老了,不愿意种地了,于是守着河滩,窝在泥铺子里熬鹰。他熬鹰的时候狠歹歹的,对鹰没有一丝的感情。②三爷常常拿两根红布条子,分别将自己新增的两只雏鹰(一只灰鹰和一只白鹰)的脖子扎起来,不给鹰东西吃,等鹰饿得嗷嗷叫唤了,三爷才变戏法似的,从床铺底下端出一个盛满鲜鱼的盘子。③鹰扑过去,吞了鱼,喉咙处就鼓出一个疙瘩结。鹰叼了鱼吞不进肚里,又舍不得吐出,憋得咕咕叫着。少顷,三爷慢慢走过来,攥着鹰的脖子将它拎起来,另一只手紧捏鹰的双腿,鹰头朝下,一抖,用巴掌狠拍鹰的后背,鹰嘴里的鱼就吐出来了。④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熬着,三爷累得喘喘的,眼睛里充满莫名的兴奋,笑着说:“都是块儿逮鱼的好料子。”⑤可后来三爷熬鹰的时候,对待灰鹰和白鹰有很大不同,变化源于一场龙卷风。⑥龙卷风到来之前并没有一点儿先兆,记得傍晚时炊烟还是直直摇上去的,到后半夜龙卷风就凶猛地袭来了,还夹杂着大雨,风大到三爷想象不到的地步。⑦三爷住的泥铺子被龙卷风摇塌了,等三爷明白过来的时候,泥铺子已经哗啦一声倒塌了,他被重重地压在废墟里,好在没被砸坏筋骨。灰鹰和白鹰抖落掉身上的泥土,钻出废墟,惊惶地鸣叫着。⑧灰鹰如得了大赦似的,不顾老人就飞到一棵大树上躲避风雨。可白鹰没走,它知道主人还压在废墟里,围着废墟转了好几圈。⑨狂风里,白鹰的叫声是凄凉的,三爷被压在泥铺子里面,喉咙口塞着一块儿泥团子,喊不出话来,只能用身子拱。白鹰终于瞧见老人的动静了,一个俯冲飞落下来,立在破席片上,呼扇着湿漉漉的翅膀,刮着浮土。⑩天快亮了,三爷渐渐看到了外面铜钱大的光亮。他借由白鹰刮出的小洞,呼吸到了河滩上打鼻子的鲜气。⑪灰鹰还在树上待着。还是白鹰把起早种地的村人吸引过来,七手八脚地把三爷救了出来。三爷将白鹰拢在怀里,瘦脸上泛着明亮的泪光,感激地说:“白鹰,我的心肝宝贝儿哩!”⑫过了好半天,灰鹰见老人活了,才慢慢飞回来。⑬三爷的泥铺子重新搭了起来。三爷说,白鹰和灰鹰都还好,还得熬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三爷再次板起脸来熬鹰。⑭三爷本来还要依照过去的熬法,不知怎的他对白鹰就下不去手了。白鹰救过他的命啊。他看见白鹰饿得不行了,心就软了,心疼地抚摸着白鹰,故意让白鹰把喉咙里的小鱼咽进去。⑮白鹰不再挣扎,叫声也清亮悦耳了。三爷拍着白鹰亲昵地说:“宝贝儿,委屈你啦。”再看灰鹰,三爷依旧照着过去的熬法,有时比过去还狠。⑯灰鹰也想吞吃一条小鱼,被三爷看见了。三爷猛抓起灰鹰,一只手顺着它的脖子迅速朝下撸,灰鹰“哇”的一声,像吐出五脏六腑似的,把小鱼连同喉管里的黏液一股脑儿流了出来。⑰白鹰幸灾乐祸地看着灰鹰。⑱半年过去,鹰熬成了。⑲熬鹰千日,用鹰一时。⑳一天,三爷神气地划着一条旧船出征了。到了老河口,白鹰孤傲地跳到最高的木撑上,灰鹰有些懊恼,也跟着跳上去,却被白鹰挤了下来。白鹰还用嘴巴啄灰鹰的脑袋,灰鹰反抗,竟然被三爷打了一下。㉑可是到了真正逮鱼的时刻,白鹰蔫儿了,灰鹰却行了,不断逮上鱼来。后来,我见到三爷的时候,三爷嘴里开始夸奖灰鹰。㉒一次,灰鹰眼睛毒绿,它按照三爷呼的哨,勇敢地扎进水里,很快就叼上鱼来,喜得三爷扭歪了脸相。㉓白鹰却很难逮上鱼来,只是围绕三爷扑脸地抓挠,三爷很生气地挥手将白鹰拨到一边去。㉔灰鹰也开始嘲弄起白鹰来,三爷慢慢地对白鹰淡了,甚至是嫌弃。连白鹰自己的饭食也靠灰鹰挣得,灰鹰在三爷面前占据了原来白鹰的位置。㉕不久,白鹰实在受不住了,在三爷脸色十分难看的时候,独自飞离了泥铺子。白鹰要自己生存。三爷惊讶了,发动几个孩子帮助他寻找白鹰。㉖从黄昏到黑夜,大家寻找着白鹰,三爷招魂的口哨声起起伏伏,可是依然没有找到白鹰。㉗这时,三爷的胸膛里像是塞了一块儿东西堵得慌。他说:“白鹰,这个冤家,它不会打野食儿啊。”㉘一天黄昏,还是灰鹰帮助三爷找到了白鹰的尸体,白鹰饿死在一片苇帐子里,身上的羽毛几乎秃光了,肚里的东西被蚂蚁们掏空了。三爷捧起白鹰的骨架,默默地很伤感,抖抖地落下老泪。㉙此时,灰鹰正雄壮地飞在我们的头顶。(作者:关仁山。有删改)(1)在三爷与鹰的相处过程中,三爷对白鹰的感情不断发生变化,请根据示例补充完整。开始熬鹰,没有情感——龙卷风后,——————饿死苇帐,(2)文章的语言冷峻而细腻,极富表现力,请结合下面句子进行分析。三爷猛抓起灰鹰,一只手顺着它的脖子迅速朝下撸,灰鹰“哇”的一声,像吐出五脏六腑似的,把小鱼连同喉管里的黏液一股脑儿流了出来。(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在塑造人物、情节推进、表现主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请举出一例并至少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4)有人说,文章表面写三爷熬鹰,实际上揭示的是关于教育的道理。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7.(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与其内耗自己,不如适度“发疯”①“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与其委屈自己,不如为难别人。”不知从何时,年轻人中开始流行晒出自己的“发疯文学”:“我会用期末成绩证明,我这个学期玩的有多开心”“为什么不回我消息?回好别人了吗?轮也该轮到我了吧?”“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不想听,请你放下助人情节,不然你长结节。”②“发疯文学”并不是一种文学形式,而是部分当代年轻人在与他人交流时,剥去小心翼翼的外壳,主动选择用“狂放”的表达、“抽象”的表情包进行纯粹的情绪表达,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共鸣与支持,进而获得情绪的释放。③“发疯文学”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④“发疯文学”能成为精神内耗的解药吗?⑤这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年轻人在使用“发疯文学”时,并没有沉溺于悲观的负面情绪宣泄,而是把泪眼愁肠用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自我心理的调节。⑥这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情绪策略。正如在催发货情况下的“发疯文学”。“明天!又是明天!我这一辈子永远到不了的明天!”看似自贬悲观,但其实,一来以幽默的形式表达了内在情绪,二来在事实上达到了催促商家发货的现实目标,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情绪策略。⑦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幽默,是“发疯文学”的内核。“伤心”被比喻成“我的心像在大润发杀了十年鱼一样冰冷”;心酸和悲伤被书写为“眼泪如黄果树瀑布般飞流直下,打湿了我的拖鞋,脚丫子都变得酸涩。”⑧幽默可以节省情感能量,帮助年轻人重新看待当前的负面事件,打开认知评价的另一种视角。从这点上来看,“发疯文学”文学也许是年轻人用行动去反抗焦虑和压抑,并从中得到些许对生活的掌控感。⑨“发疯文学”的走红,其实是年轻人不再内耗自己,开始拿回话语权的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对单一的表达标准、统一的人生模板的反抗,本质仍然是年轻一代对情绪表达、情感交流的强烈需求。⑩“发疯文学”让年轻人把不敢发泄的不满,压抑心底的苦楚,借着半真半假的“发疯”全都倾泻而出。⑪现实中,经常有人教育年轻人要情绪稳定,却没人同他们说,情绪稳定的背后或许需要承受一些委屈甚至是做出一定的自我牺牲,也少有人告知该如何释放和对抗那些无助、失落的情绪。⑫真正的情绪稳定,并不是通过压抑情绪得来。换个角度来看,“发疯”何尝不是促成情绪稳定的方式。⑬像余华老师说的那样:“发疯”,只是负面情绪不受自我控制的放大,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你可能只是情绪走入死胡同,而不是人生。⑭所以,下次当你再看到还有什么看似奇怪的“文学”,不必质疑这届年轻人怎么这么离谱,也不要觉得这届年轻人为何如此有个性,这就是他们。⑮适度“发疯”,也能不失体面人生。不妨多一分理解和包容,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去表达自我。【文本二】①随着双十一预售开启,一些消费者催客服发货的言语迅速出圈、引发热议,被称之为“发疯文学”。所谓“发疯文学”,指的是一种极度夸张、无序、情绪饱满的文字句式,其效果令人发疯抓狂。②事实上,“发疯文学”此前也曾小范围流行,只是这一次有了更具体的应用场景,催发货:“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又是为什么要我等,为什么”……有商家甚至看到了商机,借助网络平台推出贴纸、手机壳等“发疯文学”周边产品,销量不俗。③“发疯文学”的出圈,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思。有人认为,这种情绪宣泄式的语言,终究偏娱乐性,也可能会污染我们的语言环境。不过,我对此倒没有过分担心。④盘点互联网曾经流行过的那些“文学表达”:凡尔赛文学是对“什么都要拿出来秀一下”的回应和嘲讽;废话文学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废话讽刺和回击另一种废话;而时下正热的“发疯文学”,则是对网购等现实场景无可奈何的不满和吐槽。“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它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也走不远的。⑤网络另类文学泛滥的背后,潜藏着网友隐秘的心理表达。尽管“发疯”的语言充斥着极度夸张、无厘头、歇斯底里等风格,似乎并不怎么理智,却并非全然无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人们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而以“发疯文学”为代表的网络用语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内心需求、调节大众的情绪和心态,不失为一种宣泄方式。⑥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职场环境,让许多人变得谨言慎行,总觉得“会说话”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修炼极高的情商。网络文学的流行,或许为人际交流的困境找到了某种破局之法。网络用语娱乐性、可复制性强,易于被大众接受和使用,并且对具体语境依赖程度较低,适用于各种语境下的人际交流,也利于传播。⑦更重要的是,“发疯”的语言有利于化解尴尬,还能让年轻人在交流中获得内容创作的体验与乐趣。在这种默契下,网友实现了调侃式、圈层化表达,既表明了态度,也收获了快乐,对于缓解社交恐惧症或有一定帮助。⑧不可否认,网络另类文学固定的框架风格,会影响人们对内容本身的重视,还可能对文学创作、观点表达产生副作用,不利于网络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但是我们依然要相信语言和文化的自净能力,要相信时间可以沉淀经典,也可以淘洗糟粕。⑨社交媒体时代,没有哪种所谓的网络文学能够持久流行,我们甚至可以预见,用于双十一催发货的“发疯文学”,也将很快成为明日黄花,被新的某种文学取代。所以,大可不必高估它的社会危害性。⑩“烟花易冷”,一场狂欢之后,只会遗留满地碎屑。对“发疯文学”,凑个热闹、过一过嘴瘾可以,但大可不必陷入其中,在网络亚文化的潮起潮落中迷失本心。(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第一段列举发疯文学的现象,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从文本一可知,发疯文学对情绪、人际交往、心理等有着积极的作用。C.文本二第四段把发疯文学和互联网流行过的其他文学形式放在一起,意在论证“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D.两个文本都摆事实讲道理,都表现出对“发疯文学”的接纳。(2)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在论述“发疯文学”,但论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3)小语最近迷恋上了“发疯文学”,张口必发疯,其母亲对此很担忧,作为小语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对小语的母亲进行劝慰。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8.(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②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④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⑤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⑥,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⑧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①进:进展,本文指换新曲。②数:拍节之数。指演奏技巧。③有间:一会儿,不久,过了一段时间。④志:心意,志向。本文指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⑤得其为人:乐曲所表现的人物形象。⑥望羊:同“望洋”,远望的样子。⑦如王四国:如同统有四方诸侯的帝王。⑧辟席:同“避席”,离开席位,表示尊敬。(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A媵人持汤沃灌词语推断法:赴汤蹈火B又患无硕师名人以游查阅词典法:①忧虑,担心。②祸害,灾难。③疾病。④弊病。⑤害(病)。⑥忌讳。(填序号)C可以益矣语境推测法: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甲】文中作者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有什么用意?(4)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的内容,概括宋濂和孔子为了求得高深的学问,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9.(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2)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转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四、名著阅读。(共5分)10.(5分)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总有时代背景,作品主人公的命运也往往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轨迹受到时代怎样的影响,请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五、作文。(共50分)11.(50分)作文。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习主席在演讲中说:“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真挚的话语,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双向奔赴”入选《咬文嚼字》“2023年十大流行语”并登榜2023年劳动热词。“双向奔赴”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可用于人与人之间,表达了人们相互爱慕、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在实际表达中,“双向奔赴”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个人与理想,企业与职工,人才与乡村,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均可双向奔赴。(1)请以“我与____的双向奔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你对“双向奔赴”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4分)为提高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学校广播室计划播报下面一段广播稿,请你帮助小语同学解决其中的字音字形问题。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我们翘首以盼,共同欢度;元宵节,夜晚灯火如白昼,璀_____(灿、璨)的烟花绽放云霄;清明节,我们扫墓祭祖,_____(湎、缅)怀先烈;端午节,我们把屈原的爱国热情镌刻心间;中秋节,我们把酒望月,祝福团圆……中国节不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还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如今,中国传统节日已风靡全球,受到许多国家民众的青睐。(1)语段中的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DA.qiàoqiánmíB.qiáoqiǎnmǐC.qiàoqiǎnmíD.qiáoqiánmǐ(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两个字?请工整书写。【解答】答案:(1)D(2)璨缅2.(8分)春节前夕,学校通过公众号发布“有文化的春节”宣传推文,在“‘春’字飞花令”版块,小语整理了如下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补写完整。春在人世间,春在诗文中。白居易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出莺燕争春的美好景象(《钱塘湖春行》);陆游用“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来展现古朴的民俗场景(《游山西村》);刘禹锡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枯木也能逢春的昂扬乐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甫笔下的春天却因战争而呈现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春望》);范仲淹则表明自己不会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而违背先忧后乐的初衷(《岳阳楼记》)。【解答】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箫鼓追随春社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至若春和景明(易错字:莺、暖、燕、啄、箫、畔、帆、国、深)3.(4分)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小语搜集许多资料并进行整理,请在其整理的语段中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衔接自然,表达流畅、严谨。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特征分明,区别明显。①二者的来源不同。传统节日通常来源于古代神话、历史、民间故事等,现代节日通常来源于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等。二者的庆祝形式也有不同。传统节日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以地域为范围进行庆祝,②具有较强的亲情感或者乡土情;现代节日通常以个人为主体或者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庆祝,具有较强的自由度和开放性。【解答】答案:示例:①二者的来源不同②具有较强的亲情感或者乡土情4.(4分)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美食面前,不可忘记健康。小语搜集了关于汤圆的一些知识卡片,请你能根据卡片内容,用通俗的语言给家人提出食用汤圆的具体建议。ㅤㅤ卡片一ㅤㅤ卡片二ㅤㅤ•常见的汤圆1个一般是20g左右,5个汤圆大约100g。ㅤㅤ•汤圆搭配蔬菜、肉类等食用。可以降低整体膳食的升糖指数。ㅤㅤ•糯米皮汤圆放凉后很容易形成不易消化的抗性淀粉,质地也更为紧密。难以消化。ㅤㅤ•运动消耗卡路里:散步1小时,消耗热量20Dkcal;慢跑1小时,消耗热量400kcal;跳健身操1小时消耗热量520kcal。【解答】答案:示例:汤圆是高热量食品,一次不要吃太多;最好把汤圆和蔬菜、肉类搭配食用;汤圆适合趁热吃;吃汤圆后要适量做运动,消耗掉汤圆的热量。5.(3分)为了解同学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喜欢的过节方式,活动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题,请你根据小语设计的调查问题,再设计出一个调查问题。(1)小语的问题:根据你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可多选)A.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B.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发扬光大C.不应一味强调传统节日,与世界接轨也应重视西方节日(2)你的问题:你是否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呢?。【解答】答案:(1)AB(2)示例:你是否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呢?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6.(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三爷与鹰①三爷老了,不愿意种地了,于是守着河滩,窝在泥铺子里熬鹰。他熬鹰的时候狠歹歹的,对鹰没有一丝的感情。②三爷常常拿两根红布条子,分别将自己新增的两只雏鹰(一只灰鹰和一只白鹰)的脖子扎起来,不给鹰东西吃,等鹰饿得嗷嗷叫唤了,三爷才变戏法似的,从床铺底下端出一个盛满鲜鱼的盘子。③鹰扑过去,吞了鱼,喉咙处就鼓出一个疙瘩结。鹰叼了鱼吞不进肚里,又舍不得吐出,憋得咕咕叫着。少顷,三爷慢慢走过来,攥着鹰的脖子将它拎起来,另一只手紧捏鹰的双腿,鹰头朝下,一抖,用巴掌狠拍鹰的后背,鹰嘴里的鱼就吐出来了。④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熬着,三爷累得喘喘的,眼睛里充满莫名的兴奋,笑着说:“都是块儿逮鱼的好料子。”⑤可后来三爷熬鹰的时候,对待灰鹰和白鹰有很大不同,变化源于一场龙卷风。⑥龙卷风到来之前并没有一点儿先兆,记得傍晚时炊烟还是直直摇上去的,到后半夜龙卷风就凶猛地袭来了,还夹杂着大雨,风大到三爷想象不到的地步。⑦三爷住的泥铺子被龙卷风摇塌了,等三爷明白过来的时候,泥铺子已经哗啦一声倒塌了,他被重重地压在废墟里,好在没被砸坏筋骨。灰鹰和白鹰抖落掉身上的泥土,钻出废墟,惊惶地鸣叫着。⑧灰鹰如得了大赦似的,不顾老人就飞到一棵大树上躲避风雨。可白鹰没走,它知道主人还压在废墟里,围着废墟转了好几圈。⑨狂风里,白鹰的叫声是凄凉的,三爷被压在泥铺子里面,喉咙口塞着一块儿泥团子,喊不出话来,只能用身子拱。白鹰终于瞧见老人的动静了,一个俯冲飞落下来,立在破席片上,呼扇着湿漉漉的翅膀,刮着浮土。⑩天快亮了,三爷渐渐看到了外面铜钱大的光亮。他借由白鹰刮出的小洞,呼吸到了河滩上打鼻子的鲜气。⑪灰鹰还在树上待着。还是白鹰把起早种地的村人吸引过来,七手八脚地把三爷救了出来。三爷将白鹰拢在怀里,瘦脸上泛着明亮的泪光,感激地说:“白鹰,我的心肝宝贝儿哩!”⑫过了好半天,灰鹰见老人活了,才慢慢飞回来。⑬三爷的泥铺子重新搭了起来。三爷说,白鹰和灰鹰都还好,还得熬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三爷再次板起脸来熬鹰。⑭三爷本来还要依照过去的熬法,不知怎的他对白鹰就下不去手了。白鹰救过他的命啊。他看见白鹰饿得不行了,心就软了,心疼地抚摸着白鹰,故意让白鹰把喉咙里的小鱼咽进去。⑮白鹰不再挣扎,叫声也清亮悦耳了。三爷拍着白鹰亲昵地说:“宝贝儿,委屈你啦。”再看灰鹰,三爷依旧照着过去的熬法,有时比过去还狠。⑯灰鹰也想吞吃一条小鱼,被三爷看见了。三爷猛抓起灰鹰,一只手顺着它的脖子迅速朝下撸,灰鹰“哇”的一声,像吐出五脏六腑似的,把小鱼连同喉管里的黏液一股脑儿流了出来。⑰白鹰幸灾乐祸地看着灰鹰。⑱半年过去,鹰熬成了。⑲熬鹰千日,用鹰一时。⑳一天,三爷神气地划着一条旧船出征了。到了老河口,白鹰孤傲地跳到最高的木撑上,灰鹰有些懊恼,也跟着跳上去,却被白鹰挤了下来。白鹰还用嘴巴啄灰鹰的脑袋,灰鹰反抗,竟然被三爷打了一下。㉑可是到了真正逮鱼的时刻,白鹰蔫儿了,灰鹰却行了,不断逮上鱼来。后来,我见到三爷的时候,三爷嘴里开始夸奖灰鹰。㉒一次,灰鹰眼睛毒绿,它按照三爷呼的哨,勇敢地扎进水里,很快就叼上鱼来,喜得三爷扭歪了脸相。㉓白鹰却很难逮上鱼来,只是围绕三爷扑脸地抓挠,三爷很生气地挥手将白鹰拨到一边去。㉔灰鹰也开始嘲弄起白鹰来,三爷慢慢地对白鹰淡了,甚至是嫌弃。连白鹰自己的饭食也靠灰鹰挣得,灰鹰在三爷面前占据了原来白鹰的位置。㉕不久,白鹰实在受不住了,在三爷脸色十分难看的时候,独自飞离了泥铺子。白鹰要自己生存。三爷惊讶了,发动几个孩子帮助他寻找白鹰。㉖从黄昏到黑夜,大家寻找着白鹰,三爷招魂的口哨声起起伏伏,可是依然没有找到白鹰。㉗这时,三爷的胸膛里像是塞了一块儿东西堵得慌。他说:“白鹰,这个冤家,它不会打野食儿啊。”㉘一天黄昏,还是灰鹰帮助三爷找到了白鹰的尸体,白鹰饿死在一片苇帐子里,身上的羽毛几乎秃光了,肚里的东西被蚂蚁们掏空了。三爷捧起白鹰的骨架,默默地很伤感,抖抖地落下老泪。㉙此时,灰鹰正雄壮地飞在我们的头顶。(作者:关仁山。有删改)(1)在三爷与鹰的相处过程中,三爷对白鹰的感情不断发生变化,请根据示例补充完整。开始熬鹰,没有情感——龙卷风后,心软心疼——划船出征,有意偏袒——逮不上鱼,脸色难看——饿死苇帐,伤感落泪(2)文章的语言冷峻而细腻,极富表现力,请结合下面句子进行分析。三爷猛抓起灰鹰,一只手顺着它的脖子迅速朝下撸,灰鹰“哇”的一声,像吐出五脏六腑似的,把小鱼连同喉管里的黏液一股脑儿流了出来。(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在塑造人物、情节推进、表现主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请举出一例并至少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4)有人说,文章表面写三爷熬鹰,实际上揭示的是关于教育的道理。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空,已知信息“龙卷风后”对应第⑤至⑰段,由第⑭段“白鹰救过他的命啊。他看见白鹰饿得不行了,心就软了,心疼地抚摸着白鹰,故意让白鹰把喉咙里的小鱼咽进去”可知,当龙卷风袭击,泥铺子倒塌,三爷被困废墟之下时,白鹰没有离开,而是留下来试图救出三爷。这一行为深深触动了三爷,使他对白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对它心软心疼;第二空,由第⑳段“一天,三爷神气地划着一条旧船出征了。到了老河口,白鹰孤傲地跳到最高的木撑上,灰鹰有些懊恼,也跟着跳上去,却被白鹰挤了下来。白鹰还用嘴巴啄灰鹰的脑袋,灰鹰反抗,竟然被三爷打了一下”可知,在后来的训练和使用中,三爷对白鹰的态度明显偏袒。尽管白鹰在捕鱼方面表现不佳,三爷仍然偏爱它,甚至在出征捕鱼时,对白鹰的特殊照顾引起了灰鹰的不满,据此可填:划船出征,有意偏袒;第三空,由第㉓段“白鹰却很难逮上鱼来,只是围绕三爷扑脸地抓挠,三爷很生气地挥手将白鹰拨到一边去”,第㉔段“灰鹰也开始嘲弄起白鹰来,三爷慢慢地对白鹰淡了,甚至是嫌弃”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鹰在捕鱼方面的表现依旧不佳,这让原本对白鹰有很高期望的三爷感到失望。三爷的脸色变得难看,对白鹰的失望逐渐转化为嫌弃,甚至开始依赖灰鹰来完成任务,据此填空:逮不上鱼,脸色难看;第四空,已知信息“饿死苇账”对应第㉘段,由第㉘段“一天黄昏,还是灰鹰帮助三爷找到了白鹰的尸体,白鹰饿死在一片苇帐子里,身上的羽毛几乎秃光了,肚里的东西被蚂蚁们掏空了。三爷捧起白鹰的骨架,默默地很伤感,抖抖地落下老泪”可知,白鹰因为无法适应野外生存而饿死在苇帐子里。当三爷找到白鹰的尸体时,他感到非常伤感和内疚,泪水涟涟,据此填空:伤感落泪。(2)本题考查文章语言赏析。作答时,紧扣“语言冷峻而细腻”,结合语境来分析。分析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精细的描述,将三爷与鹰之间的互动描绘得既冷酷又细腻。首先,“猛抓起”和“迅速”这些词语传达了三爷行动的果断和迅速,反映了他在熬鹰过程中的严厉和不留情面。这种描述方式没有带有任何情感色彩,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显示了三爷对待熬鹰工作的严肃态度。接着,“‘哇’的一声”具体描摹了灰鹰因被迫吐出鱼而发出的叫声,这个直接的声音描写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灰鹰的不适和无助,进一步增强了场景的紧迫感和戏剧性。最后,“连同喉管里的黏液”和“一股脑儿流”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吐出物的具体内容,也形象地表达了灰鹰吐出小鱼吐得多么彻底。这样的描述让人对灰鹰的遭遇感到同情,同时也突出了三爷在熬鹰过程中的无情和坚决。整体来看,这句话通过精确的动作描述和细节描写,有效地传达了三爷对灰鹰的严苛态度以及整个熬鹰过程的残酷性,语言的表现力非常强。(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运用及作用分析。本文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三爷对待白鹰和灰鹰的态度前后变化形成对比,白鹰和灰鹰在熬鹰过程中的表现形成对比,白鹰和灰鹰在捕鱼过程中的表现形成对比等等,作答时,至少从塑造人物、情节推进、表现主旨中任选两个角度加以分析。示例:在文章中,白鹰和灰鹰的命运对比。首先,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白鹰和灰鹰的命运对比突出了三爷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冲突。白鹰因为救了三爷一命而得到了三爷的偏爱,但这种偏爱最终导致了白鹰失去了捕鱼的本领,最终饿死。而灰鹰虽然在熬鹰过程中受到了更严厉的训练,但它因此成为了捕鱼的能手,得到了三爷的认可。这种对比展现了三爷在面对恩情和原则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在教育方法上的失误。其次,从情节推进的角度来看,白鹰和灰鹰的命运对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白鹰的死亡和三爷对灰鹰的认可,使得故事情节发生了转折,也引出了三爷对白鹰死亡的反思和愧疚。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也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认同。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由首段“他熬鹰的时候狠歹歹的,对鹰没有一丝的感情”可知,在故事初期,三爷对两只鹰都执行严格的训练,这可以比作教育中对孩子的初步严格要求和框架设定,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和生存技能。由第⑤段“可后来三爷熬鹰的时候,对待灰鹰和白鹰有很大不同,变化源于一场龙卷风”,第⑭段“白鹰救过他的命啊。他看见白鹰饿得不行了,心就软了,心疼地抚摸着白鹰,故意让白鹰把喉咙里的小鱼咽进去”可知,然而,当白鹰救了三爷后,三爷开始对白鹰偏心并逐渐放纵,这种情感上的偏爱导致了白鹰的依赖性和能力的退化,最终无法自立更生。这反映了在教育中,如果因为情感或其他非客观因素而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可能会削弱他们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再结合第㉒段“一次,灰鹰眼睛毒绿,它按照三爷呼的哨,勇敢地扎进水里,很快就叼上鱼来,喜得三爷扭歪了脸相”,第㉘段“一天黄昏,还是灰鹰帮助三爷找到了白鹰的尸体,白鹰饿死在一片苇帐子里,身上的羽毛几乎秃光了,肚里的东西被蚂蚁们掏空了。三爷捧起白鹰的骨架,默默地很伤感,抖抖地落下老泪”可知,白鹰的饿死和灰鹰的成功捕鱼形成了鲜明对比。灰鹰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三爷一直保持着对其的严格训练,没有因为个人情感而改变教育方式。这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严格性的重要性,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应对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可知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启示:在现实生活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实践中,父母和教师往往面临着如何在严格与宽容之间找到平衡的挑战。故事提醒我们,适度的严格和要求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独立的人格,而过度的宽容和溺爱则可能导致依赖性和其他负面后果。综上所述,认同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在通过三爷熬鹰的故事来揭示教育的道理。正确的教育方法应当是在爱与严格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既不溺爱放纵,也不苛刻无情,而是在确保基本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挑战和困难中学会独立和自我提升,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答案:(1)心软心疼划船出征,有意偏袒逮不上鱼,脸色难看伤感落泪(2)示例:句子用“猛抓起”“迅速”等词语,客观而冷静地描绘三爷熬鹰的动作,用“‘哇’的一声”描摹灰鹰的叫声,用语冷峻;“连同喉管里的黏液”“一股脑儿流”细致描绘了灰鹰吐出小鱼的情形;全句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三爷对待灰鹰的狠,语言极富表现力。(3)示例:文章中,三爷对待白鹰和灰鹰的态度前后变化形成对比,表现三爷是一个情感细腻但又感情用事、做事缺少原则的人。让人明白了要成才就一定要经历严格训练,放松要求,施以小仁可能会毁掉一个本可以成才的人,能创造价值才会有地位,才会被重视。(4)认同。三爷熬鹰时,一开始对白鹰和灰鹰都严格对待,但在白鹰救了三爷后,三爷越来越放纵白鹰,对灰鹰却更加严厉,最终灰鹰熬成而白鹰饿死。这就和教育孩子是一个道理,严是爱,宽是害,坚持教育原则,严格要求,孩子才能成材,而无原则的宽容和溺爱则会毁掉孩子。7.(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与其内耗自己,不如适度“发疯”①“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与其委屈自己,不如为难别人。”不知从何时,年轻人中开始流行晒出自己的“发疯文学”:“我会用期末成绩证明,我这个学期玩的有多开心”“为什么不回我消息?回好别人了吗?轮也该轮到我了吧?”“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不想听,请你放下助人情节,不然你长结节。”②“发疯文学”并不是一种文学形式,而是部分当代年轻人在与他人交流时,剥去小心翼翼的外壳,主动选择用“狂放”的表达、“抽象”的表情包进行纯粹的情绪表达,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共鸣与支持,进而获得情绪的释放。③“发疯文学”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④“发疯文学”能成为精神内耗的解药吗?⑤这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年轻人在使用“发疯文学”时,并没有沉溺于悲观的负面情绪宣泄,而是把泪眼愁肠用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自我心理的调节。⑥这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情绪策略。正如在催发货情况下的“发疯文学”。“明天!又是明天!我这一辈子永远到不了的明天!”看似自贬悲观,但其实,一来以幽默的形式表达了内在情绪,二来在事实上达到了催促商家发货的现实目标,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情绪策略。⑦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幽默,是“发疯文学”的内核。“伤心”被比喻成“我的心像在大润发杀了十年鱼一样冰冷”;心酸和悲伤被书写为“眼泪如黄果树瀑布般飞流直下,打湿了我的拖鞋,脚丫子都变得酸涩。”⑧幽默可以节省情感能量,帮助年轻人重新看待当前的负面事件,打开认知评价的另一种视角。从这点上来看,“发疯文学”文学也许是年轻人用行动去反抗焦虑和压抑,并从中得到些许对生活的掌控感。⑨“发疯文学”的走红,其实是年轻人不再内耗自己,开始拿回话语权的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对单一的表达标准、统一的人生模板的反抗,本质仍然是年轻一代对情绪表达、情感交流的强烈需求。⑩“发疯文学”让年轻人把不敢发泄的不满,压抑心底的苦楚,借着半真半假的“发疯”全都倾泻而出。⑪现实中,经常有人教育年轻人要情绪稳定,却没人同他们说,情绪稳定的背后或许需要承受一些委屈甚至是做出一定的自我牺牲,也少有人告知该如何释放和对抗那些无助、失落的情绪。⑫真正的情绪稳定,并不是通过压抑情绪得来。换个角度来看,“发疯”何尝不是促成情绪稳定的方式。⑬像余华老师说的那样:“发疯”,只是负面情绪不受自我控制的放大,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你可能只是情绪走入死胡同,而不是人生。⑭所以,下次当你再看到还有什么看似奇怪的“文学”,不必质疑这届年轻人怎么这么离谱,也不要觉得这届年轻人为何如此有个性,这就是他们。⑮适度“发疯”,也能不失体面人生。不妨多一分理解和包容,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去表达自我。【文本二】①随着双十一预售开启,一些消费者催客服发货的言语迅速出圈、引发热议,被称之为“发疯文学”。所谓“发疯文学”,指的是一种极度夸张、无序、情绪饱满的文字句式,其效果令人发疯抓狂。②事实上,“发疯文学”此前也曾小范围流行,只是这一次有了更具体的应用场景,催发货:“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又是为什么要我等,为什么”……有商家甚至看到了商机,借助网络平台推出贴纸、手机壳等“发疯文学”周边产品,销量不俗。③“发疯文学”的出圈,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思。有人认为,这种情绪宣泄式的语言,终究偏娱乐性,也可能会污染我们的语言环境。不过,我对此倒没有过分担心。④盘点互联网曾经流行过的那些“文学表达”:凡尔赛文学是对“什么都要拿出来秀一下”的回应和嘲讽;废话文学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废话讽刺和回击另一种废话;而时下正热的“发疯文学”,则是对网购等现实场景无可奈何的不满和吐槽。“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它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也走不远的。⑤网络另类文学泛滥的背后,潜藏着网友隐秘的心理表达。尽管“发疯”的语言充斥着极度夸张、无厘头、歇斯底里等风格,似乎并不怎么理智,却并非全然无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人们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而以“发疯文学”为代表的网络用语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内心需求、调节大众的情绪和心态,不失为一种宣泄方式。⑥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职场环境,让许多人变得谨言慎行,总觉得“会说话”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修炼极高的情商。网络文学的流行,或许为人际交流的困境找到了某种破局之法。网络用语娱乐性、可复制性强,易于被大众接受和使用,并且对具体语境依赖程度较低,适用于各种语境下的人际交流,也利于传播。⑦更重要的是,“发疯”的语言有利于化解尴尬,还能让年轻人在交流中获得内容创作的体验与乐趣。在这种默契下,网友实现了调侃式、圈层化表达,既表明了态度,也收获了快乐,对于缓解社交恐惧症或有一定帮助。⑧不可否认,网络另类文学固定的框架风格,会影响人们对内容本身的重视,还可能对文学创作、观点表达产生副作用,不利于网络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但是我们依然要相信语言和文化的自净能力,要相信时间可以沉淀经典,也可以淘洗糟粕。⑨社交媒体时代,没有哪种所谓的网络文学能够持久流行,我们甚至可以预见,用于双十一催发货的“发疯文学”,也将很快成为明日黄花,被新的某种文学取代。所以,大可不必高估它的社会危害性。⑩“烟花易冷”,一场狂欢之后,只会遗留满地碎屑。对“发疯文学”,凑个热闹、过一过嘴瘾可以,但大可不必陷入其中,在网络亚文化的潮起潮落中迷失本心。(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本一第一段列举发疯文学的现象,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从文本一可知,发疯文学对情绪、人际交往、心理等有着积极的作用。C.文本二第四段把发疯文学和互联网流行过的其他文学形式放在一起,意在论证“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D.两个文本都摆事实讲道理,都表现出对“发疯文学”的接纳。(2)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在论述“发疯文学”,但论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3)小语最近迷恋上了“发疯文学”,张口必发疯,其母亲对此很担忧,作为小语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对小语的母亲进行劝慰。【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文本一第一段首先直接表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与其委屈自己,不如为难别人。再列举发疯文学的现象。故选A。(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由文本一第④段“‘发疯文学’能成为精神内耗的解药吗”,⑤段“这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⑥段“这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情绪策略”,⑦段“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⑫段“真正的情绪稳定,并不是通过压抑情绪得来。换个角度来看,‘发疯’何尝不是促成情绪稳定的方式”可知,文本一侧重于论述“发疯文学”在情绪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认为它是年轻人应对精神内耗、人际沟通和心理防御的一种有效方式。由文本二第③段“‘发疯文学’的出圈,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思。有人认为,这种情绪宣泄式的语言,终究偏娱乐性,也可能会污染我们的语言环境。不过,我对此倒没有过分担心”,第④段“‘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它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也走不远的”可知,文本二则侧重于将“发疯文学”视为一种短暂且易逝的网络文学形式,强调其娱乐性和流行性,认为“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它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也走不远的。(3)本题考查内容立即与拓展运用。由本文一第④段“‘发疯文学’能成为精神内耗的解药吗”,⑤段“这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⑥段“这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情绪策略”,⑦段“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知,发疯文学是一种调节情绪有效方式,再结合文本二第④段“‘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它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也走不远的”可知,“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是易逝的,是走不远的。作答时,首先称呼,其次指出“发疯文学”的本质及易逝的特点,据此进行劝慰。示例:阿姨,您先别担心,小语最近迷恋的“发疯文学”其实并不是真的发疯,而是一种年轻人之间流行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以一种幽默和夸张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和情绪。这就像是一种心理调节的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况且,发疯文学终究只是一场易逝的狂欢,会很快过去,您不需要太过担心。答案:(1)A(2)文本一侧重论述发疯文学在情绪调节方面的作用,文本二侧重论述发疯文学作为一种网络文学形式,是易逝的,是走不远的。(3)阿姨,您不必担心,发疯文学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幽默表达方式,说明小语的心态是乐观积极的,况且,发疯文学的流行会很快过去,到时候小语自然就不再迷恋发疯文学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8.(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②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④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⑤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⑥,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⑧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①进:进展,本文指换新曲。②数:拍节之数。指演奏技巧。③有间:一会儿,不久,过了一段时间。④志:心意,志向。本文指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⑤得其为人:乐曲所表现的人物形象。⑥望羊:同“望洋”,远望的样子。⑦如王四国:如同统有四方诸侯的帝王。⑧辟席:同“避席”,离开席位,表示尊敬。(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A媵人持汤沃灌词语推断法:赴汤蹈火热水B又患无硕师名人以游查阅词典法:①忧虑,担心。②祸害,灾难。③疾病。④弊病。⑤害(病)。⑥忌讳。①(填序号)C可以益矣语境推测法: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进展,推进,指换新曲(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甲】文中作者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有什么用意?(4)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的内容,概括宋濂和孔子为了求得高深的学问,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A.“媵人持汤沃灌”句意: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根据词语推断法,赴汤蹈火:奔上煮沸的水,踏上火海。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汤:热水。B.“又患无硕师名人以游”句意: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根据查阅词典法,患:忧虑,担心。故选:①。C.“可以益矣”句意: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根据语境推测法,由“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可知,此文段是讲述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的故事,“进”本义是增长,此处应指孔子学琴有所进步,指换新曲。进:进展,推进,指换新曲。(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以,因为;足,足以。句意: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与作者“编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体现出作者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突出了作者不慕名利,认真求学的精神。(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甲】文“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宋濂家贫,无法购买书籍,但他通过借阅他人的藏书,亲手抄录,不畏严寒,坚持不懈地学习;由“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向德高望重的先达请教,即使受到斥责,也始终保持恭敬的态度,等待对方高兴时再次请教,可见其谦虚求教;由“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可知,宋濂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学,与同学相比,他的生活条件非常简陋,但他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不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人,以苦为乐,最终有所收获。由【乙】文“未得其数也”“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为人也”可知,孔子学习鼓琴时,不满足于仅仅学会曲子的表面技巧,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曲子的节奏、意境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等,他的学习方法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深入探究。答案:(1)A.热水;B.①;C.进展,推进,指换新曲。(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不慕名利,认真求学的精神,写出了读书带给作者内心的充实、快乐与强大。(4)【甲】文中的宋濂刻苦读书,谦虚求教,以苦为乐,最终有所收获。【乙】文中的孔子始终不学新曲的原因是还没有领悟曲子的主题,可以看出孔子的学习方法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深入探究。9.(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2)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转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留下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大丈夫自当取义成仁,问心无愧!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取”字,简单、直接;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取”和“照”二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感情基调的理解。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同意。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首联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事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颔联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答案:(1)“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体现了作者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围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四、名著阅读。(共5分)10.(5分)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总有时代背景,作品主人公的命运也往往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轨迹受到时代怎样的影响,请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及谈看法。A.《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反映旧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小说。主人公祥子是一位来自农村的人力车夫,他的命运轨迹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在旧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祥子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他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和挫折。首先,祥子在努力攒钱购买人力车的过程中,多次因为社会的不公和战乱而失去辛苦赚来的钱。他的第一次购车梦想破灭是因为被军队抓去当壮丁,车子也被没收。第二次虽然买到了车,但因为妻子虎妞的难产而死,他又不得不卖掉车子来办理丧事。这些情节展示了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无情打击。其次,祥子的个人品质和精神状态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在不断的打击下,祥子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斗志,最终走上了堕落的道路。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反映了旧中国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命运轨迹同样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小说描绘了保尔在苏联早期历史变革中的成长经历,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保尔的成长历程体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和革命精神。他在战争中受伤,经历了生死考验,但这些经历并没有打败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强和成熟。保尔的故事展示了在艰苦环境下,一个人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示例一:A.我选祥子。他生活在旧时代的中国,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来自农村的祥子最初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他能够吃苦耐劳。然而,他经历了三起三落,让他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特别是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再加上祥子去找小福子,得知她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习合同范本
- 2024年度设备采购合同的设备规格与付款方式3篇
- 二零二四年度高端制造设备出口销售合同3篇
- 基于2024年度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合同
- 2024年度企业信息化建设合同标的为云计算服务2篇
- 2024年度石油开采钻机租赁及施工合同3篇
- 2024年度智能家居产品研发与销售销售合同3篇
- 2024年度工程质量问题整改与维修合同3篇
- 2024年度工厂产品研发与设计合同2篇
- 空间设计合同范本版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改革开放简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工业大学
- 当幸福来敲门电影介绍PPT模板
- 军事理论考试卷
- 过敏性紫癜护理查房范本
- 历史教研活动总结美篇 历史教研活动小结(10篇)
- 小班安全《汤洒了怎么办》
- 银行保安服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餐饮原材料验收标准PPT幻灯片
- 网络安全教育ppt课件(图文)
- 第12课地球引力(课件)五年上册科学青岛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