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柑橘病害_第1页
农学柑橘病害_第2页
农学柑橘病害_第3页
农学柑橘病害_第4页
农学柑橘病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柑橘病害柑橘生长环境温度较高、多雨水,且柑橘无落叶期,有利于病原菌的越冬和发展,因此柑橘病虫害发生普遍较重;由于柑橘不同种植地区气候差异较大,且品种丰富,对病害的抗

性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柑橘病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但整体判断,各根据种植区发生比较稳定、危害较大的病害有疮痂病、溃疡病(细

菌性)、炭疽病、树脂病(又名砂皮、蒂腐病)、黄斑病(脂点病)、黑斑病(黑星病、黑点病)。树脂病柑橘树脂病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发生在树干上的称树脂病,发生在叶片上的称砂皮病,发生在果实上的称蒂腐病。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发生严重,导致枝条枯死,树势衰弱。病株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全株枯死,染病果实贮运期间会大量腐烂。病害症状因发病位置的不同,差异较大,同时由于柑橘品种对该病的抗病能力和树势强弱的不同,具体发病症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树脂病典型症状果树对病菌抵抗能力较强,病情发展缓慢,树皮上先出现暗褐色油浸状病斑,逐渐变褐坏死,流出半透明黄褐色树胶,有臭味。干燥时病皮干枯下陷,开裂脱落。树势衰弱或果树品种抗病力差,病情快速发展,不经流胶过程,直接坏死。病皮红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缝。果树高抗病水平下,病菌侵染后不能扩展,被限制在侵染点,呈现一个一个隆起的细砂粒,手感似砂纸,故名“砂皮病”幼果期受害,果实症状与叶片相似呈“砂皮”状。成熟果实染病,多从果蒂部位开始(果实与果柄连接处),向果脐发展。病皮手感似皮革。一半果皮发病时,果肉已完全腐烂(显著区别炭疽病病果)。有时果蒂部位出现白色霉层。药剂方法:树脂病病菌侵染能力弱,当树势严重衰弱时,病菌方可侵染并快速发展。不良的天气及树体伤口会促使该病爆发,如发生冻害、热害、旱涝、虫害,需加强该病的防治。20摄氏度左右最适宜病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春、秋两季是树脂病的防治关键期。春季可结合防治疮痂病,与春芽萌动前、花落三分之二、幼果期各喷施一遍5%己唑醇1000~1200倍液或43%戊唑醇3000~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2500倍~3000倍液,可高效防治树脂病病原菌侵染枝条、果实,并可特效防治疮痂病、脂点黄斑病。秋季气温降低以后,全园喷施65%代森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或结合防治夏、秋梢期溃疡病,喷施38.5%氢氧化铜500~600倍;或结合防治炭疽病,喷施10%苯醚甲环唑1500倍,即可高效控制秋季树脂病的发作。放置相应产品标签柑橘落叶新原因——黄斑病柑橘黄斑病又名脂点黄斑病、脂点病和褐色小圆星病。发生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和产量。病菌侵染春梢后,叶背出现黄褐色小斑块,后变成黑褐色。相应的叶片正面形成不规则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脂点黄斑型秋梢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赤褐色稍凸起的近圆形小病斑,后扩大为灰褐色病斑,边缘色深且隆起,中间色淡且凹陷,后期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果实被侵染后,果皮出现红褐色小点,,病菌不侵入果肉。褐色小圆星型病害防治: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和落地病叶内越冬。由于落地病叶上可较长时间内释放出病菌进行侵染,引起侵染,因而春、夏、秋梢叶片均可受害。清除落地病叶,是防治该病的关键。4~5月病菌释放的数量量最大。该病4月中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以后环境温湿度较高,开始进入发病盛期。此期为用药关键期。由于该病多危害春梢,春梢期针对疮痂病及树脂病的两到三次用药,即可高效防治黄斑病。药剂可选择5%己唑醇1000~1200倍液或43%戊唑醇3000~4000倍液或10%龙生牌苯醚甲环唑2500倍~3000倍液。6月份视发病情况决定是否用药,如黄斑病有所发生,则再用一到两次以上药剂。疮痂病柑橘疮痂病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常引起幼果大量脱落,对产量、品质有很大影响。新叶、新梢、花瓣、花萼、幼果等幼嫩组织易受疮痂病危害,但新梢受害,病斑不明显,表现为枝梢变短、扭曲。花瓣受害很快凋落。病症在叶片及果实上表现明显。病斑多发生在叶背,一面凹下,另一面呈圆锥状突起。病斑多时叶片扭曲畸形。幼果发病病斑为圆锥形突起,受害严重时病斑连片,果实小而畸形、皮厚味酸,易脱落。防治方案:病菌在发病组织上越冬,春季气温上升到15摄氏度以后,病菌开始扩散、侵染。当气温超过24摄氏度是很少发生,大部分地区多是春梢期发病严重。防治疮痂病的关键在于保护幼嫩组织免受病菌侵入。但新梢期植物生长迅速,无法通过使用保护剂在植物体表形成完整的药膜,以避免病菌侵染。对疮痂病的防治,基本上定位于病菌侵染后的铲除。于春芽萌动前、花落三分之二、幼果期各喷施一遍5%己唑醇1000~1200倍液或43%戊唑醇3000~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2500倍~3000倍液,不但可高效避免疮痂病发生,更可高效防治脂点黄斑病和树脂病。如秋梢期疮痂病仍有发生,再喷施一次杀菌剂即可。柑橘黑斑病柑橘黑斑病又名黑星病、黑点病,各橘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果实,亦为害枝叶,果实受害严重时,容易引起脱落,未落果实的品质降低且不耐贮藏,在贮运时病斑继续扩大,使整个果实发黑、腐烂,造成很大损失。该病主要为害果实,枝叶受害轻,春梢病叶率仅占3%左右。枝叶上症状与果实上相似,分黑星型和黑斑型两类。黑斑型病果:初期斑点为淡黄色或橙黄色,以后扩大形成不规则的黑色大病斑,中央部分有许多黑色小粒点。病害严重的果实,表面大部分可以被许多互相联合的病斑所覆盖黑星型病果:病斑圆形,红褐色。后期病斑边缘略隆起,呈红褐色至黑色,中部略凹陷,为灰褐色。病害防治:该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落叶上的病菌开始释放,在谢花后至落花后一个半月内集中侵染刚成形的幼果,后长期潜伏,待果实开始着色或近成熟时,开始表现出症状。由于该病属于典型的幼果期侵染,果实近成熟发病。故落花后一个半月内,属于用药关键期。防治疮痂病的用药安排和药剂选择完全可以满足防治黑斑病的需要。药剂可选择5%己唑醇1000~1200倍液或43%戊唑醇3000~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2500倍~3000倍液。炭疽病柑橘炭疽病在各柑橘产区普遍发生,植株被害后叶上产生斑枯、枝条枯死、果实干疤和腐烂,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死苗及暴皮死树。此病可为害柑橘树的地上部各个部位,叶片、小枝、大枝、主干、花、果均可表现症状。叶斑型:病斑一般发生在叶片边缘或近叶缘处,半圆形或近圆形,稍下陷,中间灰白色,病斑边缘褐色,病健分布明显。叶枯型:春季较常见,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处,病斑成型时呈黄褐色,枯死后多呈V型。多导致大量落叶甚至死树。炭疽病侵染枝条,病斑褐色,略凹陷,呈椭圆形,后呈长梭形。病斑环绕枝条扩展,当病斑围枝条发展一圈后,病梢自病斑处自上而下枯死。由于树皮颜色较深,病斑难以发现,但剥开树皮后可看见枯死部分。柑橘树大枝的突然性死亡,多是因此发生。炭疽病病果,病斑褐色,略凹陷,但仅限于果皮表层,不深入皮下。果实生长中后期,近果蒂处果柄发生干枯,引起落果。病害防治:本病属潜伏型病害,柑橘整个生长季节中如条件合适均可发生,一般春季发生少,夏、秋梢发病较多。由于本病病原菌为弱寄生菌,普遍大量存在于植株组织表面,对各种常见的杀菌剂有很强的抵抗力。但由于病菌侵染能力较弱,只有当树势衰弱的时候,柑橘树对炭疽病抗病能力降低,病菌趁机侵染。炭疽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果树遇不良生长环境,如旱涝、或因施肥不当、冻害、热害、病虫害等因素造成损伤时,病菌实现侵染,进行发病。因此对炭疽病的防治无关键期,早发现早用药是防治的关键。夏季防治溃疡病的时期,广泛的使用无杀菌选择性的铜制剂,大量杀灭植物体表的病菌,可相应降低炭疽病发病程度。在发病初期选择使用对炭疽病活性很高的25%咪鲜胺2000倍或25%多菌灵·咪鲜胺800~1000倍,可控制病情发展。病害显著发生后,需换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柑橘溃疡病柑橘溃疡病是严重为害柑橘的细菌性病害。可造成落叶、枯枝和采前落果以及幼树死亡,染病果实带有病斑,降低品质。叶片正背面病斑隆起,表面粗糙,后期、病部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开裂,周围有黄色或黄缘色晕环。受害严重时,可使病叶脱落果实受害初期病斑为黄色半透明病斑油胞状突起,顶端略皱缩,病健交界处常有一圈深褐色的釉光边缘枝梢受害以夏梢为重。病斑特征与叶片上基本相似,但病斑隆起更显著,中央火山口状开裂更加明显。病斑环绕全枝时,枝梢干枯病害防治:溃疡病病原菌属细菌,侵染能力有限,只能通过植株体表自然存在的孔道,如气孔、皮孔,或伤口侵染。且只有在植物体表有水膜存在的时候细菌方能实现侵染。刚萌发的幼嫩植物组织,发育不健全,皮孔或气孔多处于封闭状态,细菌无法侵入。发育完全成熟的植物组织,体表多有蜡质层保护,病菌不易侵入。因此,当植物组织刚发育成熟,但体表蜡质层尚未形成的时候,是细菌的侵染关键期。体现在植株生长上,新梢停止生长(组织已发育成熟,皮孔或水孔已张开),但尚未完全转绿(蜡质层尚未形成),此期是用药的最关键时期。夏季台风或大暴雨后,往往会在植株表面造成大量伤口,也有利于病菌的侵染。柑橘木虱、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害虫如发生严重,也会造成溃疡病大流行。在新梢停止生长但叶片尚完全转绿之前,及夏季台风、暴雨之后,全园喷施38.5%氢氧化铜500~600倍液,可高效控制溃疡病的发生。且大量使用铜制剂,可杀灭果园中的各类病原菌,尤其是植物体表广泛存在的炭疽病病菌,进而降低其它病害发生程度。综述:柑橘病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