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沁园春·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沁园春·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沁园春·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沁园春·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学习目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导入新课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诗人介绍题目解说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夺取。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渐的形成沁园春这一词牌,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点明地点和写作内容。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沁园春长沙上阕下阕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景中寓情情中显志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设问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气的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美的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大志的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有大局的斗士。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藐视困难、敢于斗争、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朗读体验整体朗读字词、风格?“我的兴趣偏于豪放。”——毛泽东整体把握1.《沁园春·长沙》描写抒情主人公的活动,主要用了哪几个动词?看、问、忆2.所“看”之景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特点+中心语一幅色彩绚丽、极致纯粹、层次分明、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3.古今秋思,对比赏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瑟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景语皆情语”:秋景——情怀4.知人论世,把握情志1910年秋,他在离开家乡韶山冲到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的时候,面对新的环境,纵笔写就一首《蛙泳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910年告别父母外出求学时,他模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诗人西乡隆盛的诗作,写过一首《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从小胸怀大志,有必定成功的信念,有主宰天下的豪情,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5.眼前的秋景引发了他一种怎样的情怀?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谁来主沉浮?6.作者回忆了哪些不平凡的事?所“忆”之事是怎样的事?和同学们在橘子洲散步、畅论天下事、写文章抨击权贵、中流击水。正当青春年少的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忙碌积极的战斗生活。7.高超的用典技术1.“同学少年”出自杜甫:同学少年都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毛泽东化用于此,却无杜甫的失落感,而是希冀将来大家都能实现理想、抱负。2.“挥斥方遒”出自《庄子》。3.“粪土当年万户侯”借用西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4.“中流击水”化自“中流击楫”。革新中国复兴民族的远大志向,豪迈气概。8.因此,毛泽东认为谁才能主宰中国的命运?在峥嵘岁月里面的同学少年。学会鉴赏:《沁园春·长沙》的意象鉴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认识“意象”“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二)景物的选取1.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2.景物的状态“动静结合”: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3.观察角度丰富: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三)意象的表达1.色彩的绚烂:红遍、尽染、碧透(极致性程度副词的使用);2.动词的使用:“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击”字动作性强,指涉一种锐意进取精神;“翔”字将鱼拟物化,鱼像鹰一样在广袤无垠的长空中翱翔,体现一种拼搏。(四)意象的组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起到突出强调情感的作用。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构成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突出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意象的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上下阕写法和情感小结上阕以写景为主,同时又融抒情;下阕以叙述为主,同时又融抒情、用典。上阕描写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所看到的壮美风景。以“看”为领字,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极致纯粹、层次分明、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并引出发问。下阕转入追忆,畅想“同学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的生命状态。知识补充:关于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象与意境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人、物、事)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一般可以呈现为一定的画面。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