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2021.7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5小题,每小题2分)。1.高粱酿酒过程中的部分流程如下,其中能说明转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BCD“蒸粮”时加热“拌曲”前摊晾“堆酵”时升温“馏酒”时控温2.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工业合成氨B.分离液态空气制N2C.闪电时N2转化为NO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N2转化为氨3.常温下,下列溶液可用铁质容器盛装的是A.稀硝酸B.浓硝酸C.稀硫酸D.稀盐酸4.右图为酸雨形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酸雨的pH小于5.6B.酸雨会加速建筑物的腐蚀C.含硫煤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D.酸雨形成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5.下列金属中,通常用加热分解法冶炼的是A.铁B.银C.铜D.铝6.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B.丁烷的结构式:CH3(CH2)2CH3C.甲烷的电子式: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食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纤维素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D.二氧化硫常用于漂白纸浆8.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C.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9.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B.煤的干馏C.煤的气化D.乙烯聚合10.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A.用冰箱冷藏以保鲜食物B.食盐中添加碘酸钾预防缺碘C.用煤粉代替煤块使炉火更旺D.食品包装内放置除氧剂延长保质期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糖类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C.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蛋白质遇到浓硫酸会显黄色石墨烯硅二氧化硅石墨烯硅二氧化硅背电极A.石墨烯属于烯烃B.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C.二氧化硅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D.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13.取一支试管,收集半试管CH4和半试管Cl2,在光照下得到的取代产物是=1\*GB3①CH3Cl=2\*GB3②CH2Cl2=3\*GB3③CHCl3=4\*GB3④CCl4A.只有=1\*GB3①B.只有=4\*GB3④C.=1\*GB3①=2\*GB3②=3\*GB3③的混合物D.=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的混合物14.实验室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右侧试管中盛放的是饱和Na2CO3溶液B.右侧试管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C.加入过量乙醇,可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D.实验结束,右侧试管内液体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15.下列物质或方法中,不能用来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A.扇闻气味B.蒸馏水C.碳酸钠溶液D.石蕊溶液16.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酸蓄电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PbO2+Pb+2H2SO4=2PbSO4+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b作电池的负极B.PbO2作电池的负极C.PbO2得电子,被氧化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17.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它的化学性质稳定,硬度大,还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由此推断,它与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有相似的结构A.金刚石B.干冰C.石墨D.纯碱1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H)CH2CH3,不能与该有机物发生反应的物质有A.NaB.H2C.NaOH溶液D.酸性KMnO4溶液19.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D.烧瓶充满二氧化硫,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也可形成喷泉20.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稀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②⑤③B.②④⑤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⑤②④①③21.下列关于甲烷和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二者均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B.二者均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甲烷属于饱和烃,乙烯属于不饱和烃D.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分子具有平面结构22.N2转化为NH3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速率B.催化剂表面只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C.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氮氢键时,有电子转移D.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23.HI常用作有机反应中的还原剂,受热发生反应:2HI(g)H2(g)+I2(g)。一定温度时,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I,体系中c(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I的还原性与-1价碘元素有关B.20min时,n(HI)=0.91molC.40min时,有85%的HI发生分解D.min24.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向外拉铜丝可终止反应B.B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石蕊溶液变红C.D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生成CuSO4,向试管A中加水,观察颜色25.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不对应的一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某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含有Fe3+B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含有NH4+C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完全水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26.(3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1)右图所示装置中,锌片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能证明产生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点燃(2)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填序号)。点燃a.2H2+O2H2Ob.NaOH+HCl=NaCl+H2O27.(4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装置(实验前U形管中液面左右相平),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1)若在甲试管中加入适量CaO固体与水,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若甲试管中发生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该反应属于_____ABAB28.(4分)A、B、C、D四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OO2O2H2OCBAD(1)若A是黄色固体单质,则B为______,D的浓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若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C是红棕色气体,则A的电子式为______,D的浓溶液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9.(5分)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NH3。(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3)在右图方框内画出用试管收集NH3的示意图。(4)若将A中固体换成NH4Cl固体,_____(填“能”或“不能”)制取NH3,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0.(8分)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CO2和N2,化学方程式:2NO+2CO催化剂2CO2+N2。催化剂(1)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NO,测得不同时间CO的浓度如下表:时间/s0123……c(CO)/×103mol·L13.603.052.852.75……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0~2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L1·s1。(2)下列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a.CO的浓度不再改变b.容器中的气体质量保持不变c.NO、CO、CO2、N2的浓度之比为d.相同时间内,反应消耗2molNO同时消耗1molN2(3)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时,实验温度为280℃和360℃,进行以下实验:实验编号实验目的T/℃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sⅠ对照实验28080t1Ⅱa280120t2Ⅲ研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bct3【实验分析与结论】=1\*GB3①补全表格a.______,b.______,c.______。=2\*GB3②测得t3<t1,对比实验=1\*ROMANI、=3\*ROMANIII,可得结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时,______。=3\*GB3③通过实验可得到“温度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的结论,证据是对比实验=1\*ROMANI、Ⅱ,t2t1(填“>”、“<”或“=”)。31.(8分)餐厨垃圾在酶的作用下可获得乙醇,进一步反应可制备有机物C和高分子材料G,转化关系如下:(1)乙醇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2)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D、E、F均属于烃b.E和一氯甲烷互为同系物c.反应②为取代反应(6)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32.(5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气密性已检查),对比NO通入浓、稀硝酸的现象,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3)滴加浓硝酸前需先通入N2,目的是______。(4)滴加浓硝酸后,当③中为稀硝酸时,其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当③中为浓硝酸时,其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3.(6分)溴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以下两种方法均可从海水中提取溴。(1)吹出法(主要流程如下):=1\*GB3①海水中的Br-被Cl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2\*GB3②补全吸收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r2+___+___=___+HBr=3\*GB3③蒸馏塔中控制温度不超过100℃,原因是______。=4\*GB3④经该方法处理后,1m3海水最终得到38.4gBr2,若总提取率为60%,则原海水中溴的浓度是______mg·L-1。(2)聚四氟乙烯气态膜法(基本原理如图所示):=1\*GB3①经处理后的含Br2海水透过膜孔与NaOH吸收液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得到富集液后再加酸、精馏可得Br2。=2\*GB3②聚四氟乙烯气态膜法与吹出法相比,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4.(7分)某同学为研究浓硝酸与KSCN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取1支试管,加入2mL浓硝酸,滴加5滴1mol·L1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Ⅱ.将试管静置一段时间突然剧烈反应,红色迅速褪去,放出大量红棕色气体=3\*ROMANIII.将Ⅱ中的气体通入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资料:SCN能被氧化为(SCN)2,(SCN)2迅速聚合为红色的(SCN)x。(1)KSCN中,C、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价和价,则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2)=1\*ROMANI中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3)研究SCN的最终转化产物=1\*GB3①取少量Ⅱ中试管内的溶液,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SCN中S元素的转化产物是SO42。②经检验Ⅱ中“红棕色气体”含有NO2,但不能说明NO2一定是SCN中N元素的转化产物,原因是______。③=3\*ROMANIII中,NO2转化为NO2、NO3,离子方程式是______。=4\*GB3④将=3\*ROMANIII中沉淀过滤、洗涤,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不褪色。证明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SO2。综合上述实验,SCN的最终转化产物中一定有______。(4)Ⅱ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突然剧烈反应”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l2345678910111213答案CABDBBCDABCA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BAACCDBBCD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个小题,共50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26.(3分)(1)Zn-2e-Zn2+电流表指针偏转(2)a27.(4分)(1)左管液面降低,右管液面升高CaO+H2O=Ca(OH)2(2)吸热B△28.(4分)△△或光照(1)SO2Cu+2H2SO4(浓)=CuSO4+SO2↑+2H△或光照(2)4HNO3(浓)4NO2↑+O2↑+2H2O△29.(5分)△(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干燥NH3(3)(4)不能NH3+HCl=NH4Cl30.(8分)(1)3.75×10-4(2)a、d(3)①a.研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汽车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b.360c.80②升高温度,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