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资源及其可持续运用
第01讲资源及其可持续运用(一)
第02讲资源及其可持续运用(二)
第二章资源安全保障战略
笫01讲资源安全保障战略《一)
第02讲资源安全保障战略(二》
第三章资源基本评价
第01讲资源基本评价(一)
第02讲资源基本评价(二)
第四章资源节约与综合运用评价
第01讲资源节约与综合运用评价(一)
笫02讲资源节约与综合运用评价(二)
第03讲资源节约与综合运用评价(三)
第五章资源价值分析评价
第01讲资源价值分析评价《一》
第02讲资源价值分析评价《二〉
第一章资源及其可持续运用
第01讲资源及其可持续运用(一)
征询工程师(投资)继续教诲公共课教材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运用分析评价办法
主讲人:李开孟
(供12学时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征询协会
二。一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资源及其可持续运用..................................1
一、资源特性及分类.........................................1
(-)资源重要特性.........................................1
自然资源分类........................................5
二、当代资源可持续运用史观..................................13
(-)生态环境及其与资源关系...............................14
(二)资源持续运用与资源承载力...............................17
(=)环境吸取能力与环境容量.................................18
(四)可持续发展资源观....................................20
三、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运用..............................24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5
(-)发展循环经济..........................................25
(三)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6
第二章资源安全保障战略....................................29
一、资源安全................................................29
(->资源安全定义与内涵..................................29
(-)资源安全类型划分......................................32
二、影响资源安全因素及评价指标............................35
(->影响资源安全重要因素................................35
(二)资源安全评价指标......................................37
三、国内资源安全特性与安全战略..............................43
(-)国内资源安全重要特性................................43
(二)国家资源安全战略......................................45
第三章资源基本评价........................................54
一、资源基本评价目及办法................................54
(-)资源基本评价目....................................54
(-)资源基本评价办法分类..................................54
二、资源基本评价内容及办法..................................58
(一)评价目..............................................59
(二)评价内容..............................................60
(=)评价原则..............................................64
(四)评价办法..............................................69
第四章资源节约与综合运用评价..............................74
一、评价目和根据.........................................74
(一)评价日...............................................74
(二)评价原则和根据........................................75
(=)重要内容...............................................78
二、评价思路和办法...........................................79
(-)评价思路..............................................79
(二)评价办法..............................................80
三、评价指标................................................84
(一)金属矿产资源综合运用评价指标..........................84
(二)油气资源综合运用评价指标..............................85
(=)水资源节约运用评价指标................................86
(四)土地节约运用评价指标..................................91
四、投资项目资源综合运用分析评价............................96
(一)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资源综合运用评价...................96
(二)油气资源开发项目资源综合运用评价.......................98
(H)工程项目水资源节约运用评价............................101
(四)工程项目土地资源节约运用评价..........................113
第五章资源价值分析评价....................................118
一、资源定价理论基本........................................118
(->资源最优运用定价理论....................................118
(-)共享资源与外部效果理论..................................120
(=)科斯定理与资源产权制度理论.............................121
二、资源价值和价格..........................................124
(-)资源价值及其构成......................................124
(-)资源价格...............................................126
三、资源价值核算...............................................133
(-)资源核算概述............................................133
(二)自然资源核算中定价办法选用...........................137
四、资源经济价格............................................143
(-)静态效益最大化..........................................143
(二)动态效益最大化..........................................144
(三)可将生资源定价........................................146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运用分析评价办法川
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基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相对于人类需求,资源数量总是
有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期间和空间范畴内也是有限,更不用说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并有效运用自然资源,
是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分析评价必然规定。
第一章资源及其可持续运用
一、资源特性及分类
(一)资源重要特性
不同自然资源,具备不同形态、功能、用途和价值,但具备有限性、整体性、地区性和多样性等共同特性。
1、有限性。相对于人类需求而言,在一定期间和空间范畴内,任何自然资源都是有限,这既体当前资源总量上有
限性,也体当前可代替资源品种有限性,而资源分布地区差别,进一步凸显了这种TT限性。在人类历史初期,人口数量
少,生产力水平低,自然资源有限性体现得不够明显。进入20世纪后来,随着人口剧增、生产水平提高以及生产、生
活物质消耗增长,自然资源有限性就日趋明显,自然资源供应紧张状况已经对经济繁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生存带来一
定威胁。自然资源不断地被人类所消耗,并且消耗速度急剧增长,使自然资源日益明显地体现出稀缺本质特性。就自然
资源自身数量而言,自然资源总是有限,这就使得每个时段所拥有自然资源量趋于无穷小,即自然资源体现出稀缺特性。
稀缺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最后限制因素,制约着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
但是,从发展眼光看,资源开发运用潜力又是无限。一方面资源可更新性、再生性和循环性是相对无限,只要保护
得当,可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永续运用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种类、品种,以及开发运用
深度和广度会不断增大。这样就可以扩大资照来源,发现新资源,提高既有资源运用率,使有限资源无限地发挥生产和
服务潜力。资源开发潜力无限性正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物质基本。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在生物圈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为因果,构成完整资源生态系统。不但构成生物圈
资源各要素自身形成一种自然综合体,并且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结识自然资源整体性,应从
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系统每个要素都承担着特殊作用,都是系统不可或缺构成某些.禹开某一要素,系统功能就要
受到影响,原TT系统就会浮现侦变化。另一方面,系统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是整体性形成唯•因素。系统各要索之间通
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维系在一起,形成曳杂统一整体。如果某一流通环节浮现故障,势必影响其她要素功能发挥,
甚至使系统发生变化。因而,人类在变化一种资源或资源生态系统中某些成分时,不也许使其周边环境完全保持不变;
任何一种生态系统内部某些要素变化,必然引起该资源生态系统内部构造变化,并且一种系统变化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
与之关于其她系统。因而,对自然资源开发N用,要充分结识自然资源系统整体性特性,便系统构造稔定地朝若有助了
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
3、地区性。自然资源地区性也称空间性或地区性,是指各种自然资源在地区上分布极不平衡,其组合形式千差万
别,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地区性资源。山于地球与太阳相对位置及其运动变化特点,以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地形、地
貌、地质条件不同,资源性质、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特性具备明显区域差别性。这种地区差别性最佳例证就是地球上五
个地带划分。各地带之间资源状况有着巨大差别。自然资源分布,有受地带性因素影响,有受非地带性因素制约。不但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会TH艮大差别,并且同•种自然资源因受不同属性地带性规律影响也体现出很大空间
差别。气候、水、土壤和生物地区分布重要受地带性因素影响,但同步也受非地带性因素制约,地质、矿产、地貌等重
要受非地带性因素控制。此外,自然资源开发运用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工艺水平也具备地区性差别。因而,对自然资源
研究和开发运用,必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择优运用。
4、多样性。资源多样性体当前资源种类、功能和用途多样。从种类上讲,按照不同分类原则,资源可有不同种类,
如可再生与不可更新资源、空间资源与物质资源、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等。同步,同一种资源又因其功能多样性可用于多
样用途。例如,土地资源既可用于农业,也可用于工业、交通等其她行业以及改进人们居住条件:水资源既可以用于农
业生产,也可直接用于人类生活。资源多用性重要是由于资源构成成分是多样,其功能具备多宜性。而由不同物质构成
资源,仍可具备相似理化、生物及经济特性・从而具备相似资源功能。有限资源多用性成为经济学这一学科存在基木前
提之一。正是存在着资源用途上多面性,才产生了如何将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进行最优分派问题。这样将有限资源进
行最优配备普通科学,就是经济分析或经济学。如果一种资源只有一种用途,每种资源只能投入到某一详细生产过程而
不能同步投入到其她生产过程,那么就不会存在资源配备问题。
资源功能和用途多样性,客观上决定了同一资源在不同运用方式之间配备竞争性和同一运用方式上不同资源之间可
代替性。资源配备竞争性和可代替性,•方面要把仃限资源配备到所能获得最大效益或社会福运用途上去:另方面应
在达到既定配备目的前提下,通过具备相似功能资源之间代替,使资源投入成本最小。此外,某些资源多用性具备同步
运用上兼容性,如水资源既可以用于养殖,司步也可以用于观光和一定限度水上运动。某些矿藏还可以进行多次加工,
提炼出不同工业产品等。这不但为人们发展各种产业提供了也许,也提示着人们可依照资源多用性限度和特点,对区域
内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运用,以获得资源配备综台效益。
(二)自然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可以按照其属性、用途、种类和产业运用进行分类.
1、自然资源按属性分类
(1)恒定性资源。恒定性资源指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资源,普通称为非耗竭性资源或无限资源,如太阳
能、风能、光能、空间资源等。当前人类不当活动导致环境污染,对此类资源运用也形成了不良影响,如大气污染膨响
太阳能直接运用效率:太空垃圾影响人类太空活动等。
(2)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乂称为可再生资源,是指具备自我更新史原特性,并可持续运用一类自然资源,如
土壤资源、各种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如果在人类不合理开发运用下,破坏了此类资源可更新再生机制,或破坏了它们
复原环境,它们只能在一次性运用后而枯竭,可更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物质基本之一,无论衣、食、住、行均不能
脱离对此类资源运用。此类资源给人类带来福利已持续了百万年,此后仍需为人类永续运用。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运用
和掠夺性经营,对此类资源永续运用形成了与日俱增威胁,如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耕地减少、处在濒危或灭绝生物物
种日趋增多等,如对这一趋势不加以有效遏制,终将危及全人类生存。
(3)可耗竭资源.可耗竭资源乂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运用过程中,其存量逐渐减
少以致枯竭那一类资源,这种资源属性是无法再生或更新。如矿产资源是通过漫长地质时期形成,形成过程极其缓慢,
多以万年、百万年计。矿产资源在地球上储量有限,对人类而言,其储量可以看作是固定,一旦被耗尽则无法再生、补
充。例如石油、煤等,当它们作为能源运用时,除其中一某些变成功能做功外,另一某些变化为热能耗散。虽然这种变
化未导致地球上碳、氢、氧数量变化,但被人类运用这某些石油与煤在自然界已不复存在。
2、自然资源按用途分类
(1)空间资源。空间资源指可供人类运用各种空间,涉及地面空间、地下空间、水面、水体、天空、海域、太空
空间等。人类在土地上种植各种作物,在地面、地下、水中修建各类建筑、工程,在水中城行,在水体中养殖,在空中
航运、传送无线电波,在太空中进行宇航探剜等都是对空间资源运用。空间资源不属于可耗竭资源或恒定性资源,大多
是有限(太空资源,即宇宙空间资源除外),多数形式空间资源受到国家领土、领空、领海等国家主权权属约束,对空
间资源占有使用品有国家主权强排她性。
(2)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指可供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物质性原材料,是人类劳动对象,如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
资源等。按资源属性分类,矿产资源属耗竭性资源,在人类开发运用中,其存量逐渐减少:生物资源为具备自我更新更
原能力、可持续运用可更新资源:水资源是具备循环特性可循环资源。物质资源占有使用品rr排她性。
(3)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指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为人类提供有用能自然资源。当前,人们已发现能源资源种类诸
多,按其来源可分为4类:一是来自太阳能量,除了直接来自太阳辐射能之外,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生物质能、水
能、风能、海洋能等都是间接来自太阳:二是以地热形式储藏在地球内部地热能,如温泉、蒸汽、干热岩体等:三是地
球上核能,涉及铀、锦等核燃料;四是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产生能量,如潮汐能。值得指出是,石油、天然气、煤
炭、生物质能是物质和能量豆合体,其作为能量资源标志是人类可将其用于能量转化用途。如按资源属性分类,则石油、
天然气、煤炭和核能属于耗竭性资源,其她属于非耗竭性资源。
(4)环境资源。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空间,环境资源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各种
可运用因素和条件总和。环境资源涉及天然x位地理条件、气候、生物多样性、游憩条件、吸纳人类废弃物进行生态自
净能力等。依照资源属性分类,环境资源属干非耗竭性或恒定性资源。然而,就人类与环境关系而言,人类是属于环境,
环境也是属于人类。环境以其固有方式不断控制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也以越来越强干扰力冲击者自然环境,导致自然
环境变化乃至破坏,从而使原有环境系统动态平衡失去恢复能力。
3、自然资源按种类分类
(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可觉得人类衽会提供可以运用气候要素中物质、能量和条件,重要涉及太阳能、热量、
降水、风能,以及大气某些成分等,各种气候要素数量、组合状况、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构成了不同类型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重要特点涉及:1)从长期看,它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就某一时间而言,又是
有限:2)在空间分布上,具备广泛分布和不均衡性,地球上处处均有可运用气候资源,但光、热、水、气流等在大范
畴内区域性差别和在同一区域内水平和垂直分布多样性普遍存在;3)在时间分布上,具备持续性和不稳定性,在历史
时间序列中,气候具备长周期国现性,也有短周期波动性,而一年内光、热、水、气流等季节变化很大:4》气候要素
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不可取代性,构成了气候资源整体性和功能性,气候要素中任何种要素变化,均会引起其她
要素变化,从而影响气候资源可运用限度及其功能发挥;5)在既有技术条件下,人类对于气候资源重要是适应性运用,
只是在有效能畸内,才干施加积极影响,例如人工增雨、合理生态改造与建设等。气候资源几乎可以被各种产业活动开
发运用,气候资源发掘和运用限度,受人类结识自然规律限度和生产技术水平限制.
(2)水资源。水资源指可供人类直接运用,能不断更新天然淡水。重要指陆地上地表水和地卜.水.普通以淡水体
一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定量指标,如用河川年径流量表达地表水资源量,用含水层补给量表达地下水资源量。陆地上各
种水都处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径流、蒸发而排泄,并长期保持水量收支平衡。水作为自
然环境构成要素,既是•切生物赖以生存基本条件和人类从事生产活动重要资源,又是自然环境重要要素,体现山水生
态功能、资源功能和环境功能。
水资源重要特点涉及:1)循环性和有阳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断得到大气降水补给,开发运用后可以恢豆和更新,
由于各种水体补给覆是不同和有限,这种有限性决定了水资源在一定数量限度内才是取之入尽、用之不竭:2〉时空分
布不均匀性,由于气候资源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和周期变化及降水和径流时空差别,导致水资源在地区别布上很不均匀,
年际年内变化大,给开发运用带来许多困难:3)用途广泛性,水资源用途十分广泛,各行各业和生态环境都离不开水:
4)经济上两重性,由于降水和径流时空分布不均,过多可形成洪、涝,过少则形成干旱、用水短缺,水可供运用及也
许引起灾害,决定了水资源在经济上利与害两重性。
<3)土地资源。作为资源土地是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为人类运用土地,土地资源与土地在概念上非常接近,
不同是土地资源强调土地对人类有用性。土地资源是比土壤更为广泛概念,它涉及了影响二地用途潜力所有自然环境,
诸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过去、当前活动成果。
土地是自然界产物,对于人类而言,其重要功能涉及:1)容载功能,土地是使一切劳动过程得以实现基本和必要
条件,它为劳动者提供立足处所,为整个劳动过程提供工作场合:2)栽培植物功能,在农业中人们运用土地栽培植物,
土地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劳动工具和对象作用;3)供应自然资源载体功能,•切自然资源或以土地为载体,或以土地为
下垫面,互相作用,构成自然联合体。
作为生产资料,土地具备如下重要特点:1)土地是自然界产物,人类不能像制造机器同样来制造土地,“烟海造
地”等只是土地改良办法而绝非创造土地:2)土地数量是布•限,人类只能在面积限定土地上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和也
许变化土地用途,但不能变化其总面积:3)土地位置固定,不能移动,任何土地都固定在一定区域之内,具备特定地
貌、基本地质、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特性和人口、生产力、区位等社会特性:4)土地具备永续运用也许性,
土地永续存在,其生产能力具备可塑性,人灯可通过科学技术运用提高其使用效率,也也许由于运用不当或滥用破坏而
使之减少,甚至消失:5)土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作用和地位不可取代,具备不可代替性,人类活动只能改良和完善十
地功能。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构成各种资源总称。它们是有生命、可繁殖、可遗传、
具备新陈代谢机能资源。它们均闻于可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此类资源是地球上对人类社会最重要且内容最为丰富一
类资源,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原料重要来源.特别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唯一不可代替资源,同步也是维持人类生存环
境,保证环境质量与生态平衡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区别于其她非生物资源基本特性,是其新陈代谢机能,具备可遗传、
可生殖和生态适应性、生态腌弱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特性。地球已知生物计有1300万〜1400万种。正是这种多样性,满
足了人类对开发运用生物资源需要;也正是由于其可新陈代谢、可繁殖、可遗传,才保证了此类资源可再生性:由于它
们具备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脆弱性,因此一旦环境变化或遭破坏,不再适合其生存和繁衍,它们就会从地球上消失,再
不复浮现。为了使生物资源得以持续运用,必要强调资源保护,使开发运用与生物种群恢勿增殖相协调,运用生物资源
强度与开发速度不超过生物资源生态耐受能力,不破坏生物资源恢复与再生特性,使之不致浮现衰退与灭绝。
<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和具备运用价值,呈固态、液态、气态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基
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重要物质基本。在当今世界,95%能源和80%工业原材料取自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具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双重属性,
作为一种重要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重要恃点涉及:1)难拟定性。矿产资源绝大某些隐伏在地面如下,控制成矿地
质条件极为复杂,其储存时间、空间,质量和数量都具备维以拟定性,需要人类不断努力才干获得相对精确探查成果:
2)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是亿万年地质历史产物,在短哲人类历史中不也许再生,在定技术条件下,它们总是有限,
迟早会被人类开发殆尽而锻后枯竭:3)分布不均匀性。由于地壳运动不均衡性及成矿地质作川曳杂性和特殊性,致使
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空间分布很不均匀:4)不可创造性。矿产资源是大自然免资赋予人类物质财富,矿产资源是地质作
用成果,人类不也许通过劳动去创造。
⑴本教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工程征询公司出版“工程征询专业分析评价办法及应用从书”第七本书《工程项
目资源节约及综合运用分析评价理论办法及应用》改编而成。原书48.6万字,308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出版社于
7月出版。主编:李开孟:副主编:张小利、叶丰。丛书主编:肖凤桐:执行主编:窦皓。
第02讲资源及其可持续运用(二)
二、当代资源可持续运用史观
20世纪是科技革命世纪。第.•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相继在20世纪上半叶实现以电力为主导笫.•次技术革命
后,又实现了以信息为主导第三次技术革命,全球生产力持续提高、全球经济进入前所未有高速用长期。随着经济发展
和科技水平提高,相对适合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土地,则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化日益加速而日显窄小。以20世纪70
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为契机,“资源有限论”思想逐渐被人类所接受。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类社会对人口、资源、环
境与发展问题日益觉醒,人类“只有一种地球”,必要面对“共同将来”,以资源可持续运用为核心全球可持续发展观
进一步人心.
(~)生态环境及其与资源关系
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群落及涉及人自身在内非生物自然因素构成具备生命支持能力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互相作用
和互相影响统一整体.生态环境破坏,最后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因而,要保护和改进生存环境,就必要保护和改
进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含义十分相近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地说,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
然环境.自然环境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备一定生态关系构成、有生命力支持
系统整体才干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构成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
自然环境构成某些,与资源开发运用关系密切。
1、资源是人类生态环境构成某些
依照人类生存与发展需求层次性,环境分为各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环境,只考虑关于自然方面人类环境,即人类自
然生态环境,涉及空气、水、声音、土地、森林等,构成这一环境要素是人类生活环境中最重要自然存在物。在这一层
次中,生态环境空间界限,可以涉及地球及地球外层空间,但普通界定为大气层如下及地壳以上生物圈之内。第二个层
次环境,涉及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受保护野生动物、土地及能源环境,以及与人类发展至关重要自然环境及历史上人
文活动导致当代人文化环境。笫二个层次环境增长了美学环境、卫生环境、住宅环境、交道运送环境及文化娱乐活动环
境,涉及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有需要人文设施.第四个层次环境,是人类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生活普通环境,涉及
世界经济发展状态、教诲状态、公共安全及我他福利状态等因素。无论从什么出发点来考虑环境问题,资源与环境总是
密不可分。改进或保护环境和有效地保护或运用资源具备同等重要意义。
2、资源开发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人类自然生态环境古往今来历经沧桑,究其变化因索可以归结为两大类:•是自然力作用:二是人类活动作用.人
类自身就是自然环境变迁产物,因而人类对进一步增进环境演变自然力作用甚微。自然变亿力量,有来自地球以外,如
太阳活动和行星卫星活动都会对地球产生膨响。人类迄今发现存在于地球各种能源,除核能以外,基本上都来源于太阳
能.地球环境许多变化,都与太阳活动关于.在地球内部及表面生物圈内,也不断发生起因于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环境变
迁。如喜马拉雅山隆起,变化了整个中华人沌共和国生态条件,引起国内西北地区干旱少禹和沙漠化。
引起环境变化人类活动,重要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资源开发活动。人类第一次产业革命就是大面积地开发耕
地,从狩猎生活走向农业文明。从那后来,大面积地垦荒使人类获得了比较稳定食物来源,同步也使各种植物病害咬延。
大量使用农药使食物和土地受到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常随着着水土流失以及大量废弃物堆积;森林采伐更是使生态失去
平衡重要因素:旅游资源开发,破坏了原始自然景观等等。资源开发对环境变化重要体当前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环境要
素自身变化而引起生态系统运动(如土地及森林开发):二是由于开发过程中副产物以废弃物形式加于某些环境要素,
从而变化环境要素原有状态。由于资源开发对环境这种直接影响,使得资源开发与环保直接有关。
3、资源开发是对人文环境建设
人类开发资源生产活动自身就是人文环境建设活动,使自身日益脱离自然状态简朴生存繁衍,开始更具备社会化、
逐渐走向自我实现过程。现今人类社会环境中一切一一住宅、道路、都市、文化教诲和卫生等当代人赖以生存条件,都
是对自然资源或对最基本环境要素开发运用成果。对土地资源开发运用成果,建立了当代农业环境:陨者农业生产发展,
水、阳光、土地等自然资源得到更充分运用,从而使更多人从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从事工副业生产。对矿产资源开发,
使人们获得了各类具备辽阔用途能源和原材料,从而使各种加工活动成为也许,使当代道将、住宅及城乡公用设搬建设
成为也许。对水资源开发,形成了当代水库、水电站等人造景观和环境。
(二)资源持续运用与资源承载力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资源持续运用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对后裔满足其需求能力不构成危害资源运用方式。
资源持续运用与资源持续能力密切有关,可更新资源自然潜力运用必要考虑时间上公平分派,即应留给后裔同等资源运
用机会。在资源开发使用中,应考虑持续能力或持续产量。持续能力是指可更新资源事实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股务
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运用能力。可用渔业资源例子来阐明这个概念。从理论上讲,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
使鱼产量长期维持在一定水平,这个能长期维持产量就是持续产量.在持续产量任一点上,鱼年产量可维持一定水平,
使得与可在将来年份生产同样产量鱼资源储存水平保持协调。当人类捕捞活动开始时,由于对食料竞争减少,持续产量
水平上升,鱼群数及其生物生产率都可以有一定增长率。这种情形在其她可再生资源中也很常用,如有限地割韭菜、伐
薪柴,可促使再生量上升。但是,一旦捕鱼活动超过了一定水平,持续产量将开始下降;当达到临界点时,鱼群就耗竭
到不能维持再生产地步。
资源承载力普通是指地球生物圈或某区域资源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支持能力,重要涉及可供开发运用自然资源数
量和环境对生产和生活过程所产生各种废弃物最大负荷后。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种国家或地区资源承载力,
是指在可预见时期内,运用本地能源和其她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条件等,在保证与其她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物质生活
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人口数量。自从资源承载力研究兴起以来,为统一量纲,人们把不同物质折算成统一能量或货币
质,以期采用更加综合单一指标体系,增强承载力研究纵向可比性。这是承载力研究进一步发展一项重要基本工作.对
的理解资源承载力和该项研究科学内涵非常翥要,它反映是自然资源及其支持能力对一定物质生活原则下人口增长与社
会发展限制目的与限制条件,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均有一定预警功能。
(=)环境吸取能力与环境容量
环境吸取能力或同化能力,是指环境媒介吸取废弃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能力。人类运用自然资源成果之一是产生
各种废弃物,为了排放人类活动自觉或不自觉产生废弃物,就要运用环境媒介,即大气、水、土地等。废弃物进入环境
后,都要经历自然界生物分解过程,整个环境系统兵符一定吸取废弃物而又不导致生态或美学变化能力。但是,如果排
放速率超过了分解能力,或者所排放是非生物降解物质或只有通过很长时间才干降解物质,那么环境变化就不可避免。
任何环境媒介吸取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它不但随气候等环境因素变化而发生天然变化,也可以被人类变化。例如,一
条河流降解污水、废水能力,可以由于增长了其流量或含氧量而提高:相反,若水被抽取而减少了流量,或河道被裁夸
取直、控深、混凝土化,从而减少了氧吸取量,河流吸取能力将会减少。如果发生极端状况,即氧缺少使细菌已不能维
持其分解功能,那么所有生物分解过程就会完全停止。把废物排放量控制在吸取能力限度内,应当是一种普遍原则。
环境容量则是一种描述环境系统构造和状态相对稳定性、体现环境同化能力重要概念,意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
不受危害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最大负荷量。也可定义为在污染物浓度不超过环境原则或基准前提下,某地
区所能容许最大排放量.环境容量是•种变后,因地区不同、时间变化、环境要素差别以及对环境质量规定高低而不同。
它由基本环境容量(或称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或称同化容量)所构成。前者是指环境原则值,普通以为,环境
容量大小重要取决于环境空间大小、污染物在环境中稳定性、传播条件、环境功能特性及区域环境背兔状况。
环境容量本质上是表达环境基本特性-•种概念,对同•种环境要素和同种污染物而冒,不同地区或不同步期,其
环境容量不尽相似,体现了环境地区性差别;而对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同一环境要索而言,环境容量存在同步就阐明
了环境系统自身调节功能存在及作用。
(四)可持续发展资源观
可持续发展资源观,体当前资源可持续发展所具备层次性和资源自身可持续发展两个万面。
1、资源可持续发展层次性
从资源与经济发展互有关系看,对资源结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发、运用、保护这样一种较低层次上,而更应当从发
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上结识资源,由此而产生资源观就是资源可持续发展观。也就是说,应从资源开发运用观、
保护观转变为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并由此通过资源经济制度创新增进资源可持续发展。
资源可持续发展内涵,应涉及四个层次:•是资源自身可再生和可持续开发运用,二是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
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以资源为基本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者共同构成一种关于资源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统一体。
由于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且具备不同使用周期,从物质技术和制度保障角度看,两者又体现为
不同发展特性。因而,资源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直接体现为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运用,或者
说,两者共同构成资源可持续发展第一层次内容。其她三个层次资源可持续发展都是在此基本上逐渐或依次派生出来更
高层次资源可持续发展,其中以资源为基本推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们经常谈论普通意义上可持续发展。
2、资源自身可持续发展
资源自身可持续发展,涉及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二是不可再三资源可持续开发运用。
(1)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存和发展一方面是建立在对可再生资源直接运用基本之上,即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直接消费保障了人类自身再
生产.但是,隐着人口扩大再生产进行,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直接运用转化为直接运用与开发运用相结合;在对资源开发
运用技术不断提高状况下,人类逐渐以开发N用为重要方式来提高可再生资源运用效率。在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带来对资
源消费需求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对资源消究需求构造不断变化和需求范畴不断扩大,而资源开发运用技术进步缓慢条件
下,经济发展给可再生资源带来了较大压力,体现为:•是可再生资源总属难以承受巨大人口规模对其需求压力:二是
可再生资源构造和范畴随着消费需求变化而不断变化,并扩大到所有可再生资源:三是消费总量扩大以及不合理消费方
式直接破坏了可再生资源再生能力,使许多可再生资源成为可耗尽资源甚至可灭绝资源,生态环境严面破坏直接导致物
种灭绝和消灭,且消灭物种仍在不断增长,生物多样性难以维持,其最后成果是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因而,资源
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必要是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要保护、维持并逐渐扩大或增长可再生资源再生能力。只有通过资源
制度重新安排和创新,加速资源开发运用技术创新,才干增强可再生资源再生能力,使可再生资源存量在不断增长同步,
其增信不断扩大,从而满足不断增长可再生贵源消费需求,通过可再生资源扩大再生产来买现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
(2)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运用
人类对资源消费不但体当前总量增长,并且体现为种类增多和范畴扩大,详细体现为由可再生资源消费扩大到不可
再生资源消费,且对不可再生资源开发运用深度不断加深、广度日趋扩大.由于不可再生资源存量(理论上总储存量)
是既定,且不也许再生而增长其存量(新探明矿藏资源依然属于理论上总储存量),因而,在不可再生资源开发技术迅
速提高条件下,经济发展就给不可再生资源带来巨大加速消耗,严重膨响了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运用。体现为:一
是不可再生资源消费流量不断增大,使其总存量急速卜降:二是“有水快流”或“竭泽而渔”式开发运用使有些品种不
可再生资源存量已经降至其展低保有量水平之下,使其成为不可开发运用资源,即如果继续对其开发运用,则缺少规模
经济,因开发成本过高而只能被迫停止开采:三是在短期内资源开采技术水平相对稳定,但资源需求量却在增长,从而
难以迅速提高不可再生资源踪合运用效率,导致不可再生资源技术性挥霍:四是由于资源使用制度安排不合理而导致对
不可再生资源开发运用影响,重要体现为影响那些可回收不可再生资源回收运用和多次回收重奥运用,这种制度性缺陷
加剧了不可再生资源挥霍和短缺;五是在不可再生资源开发运用和消费过程中,不但存在着要消耗大量可再生资源问题,
并且还存在着较为严重损害、破坏、污染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影响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因而,资源可持续发展不
但仅要实现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并且还是实现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运用,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开源
节流,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综合运用效率,同步注意协调这两类资源开发运用互有关系,从而实现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
发运用。
随着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海洋能等恒定资源开发及与此相伴当代流量技术发展和近代存量技术(非再生资源运用
技术)吸取与重组,人类社会将向资源可持续开发运用道路迈进:以新型流盘技术(生物工程、太阳能工程和海洋能工
程等)大规模地开发运用非耗翊性资源,以当代存量技术合理运用可更新土地和生物资源、保持生命系统可持续性和节
约使用不可更新矿产资源、特别是不能重复使用化石能源。只有这样,人类才有也许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物质消耗和自
然生产与供应之间资源赤字,使其不致威胁到自身生存与发展,谋求资源永续运用下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
相处、自然资源合理运用、生态环境有效保尹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以资源可持续运用为核心可持续发
展观已成为科学发展主流观念。
三、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运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规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主线办法是统筹兼顾,这些内容科学
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就资源开发运用而言,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定,应努力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运用,若力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组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办法,提高资源运用效率,
以至少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呆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
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是一种人【」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国家。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国内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
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国内过去经历是依托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挥寝
严重现象.从当前资源需求状况来看,国内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将迅速扩大。随着国内经济
迅速发屣,资源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H益突出。因而,要缓和资源约束矛盾,就必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
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种生态经济,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运营方式,遵循其特有运营规律,实现特定资源可持续运用和总体
资源永续运用,增进经济活动生态化。其重要特性是形成典型“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运用,其
发展途径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相对于老式经济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低运用,循环经济则体现为两
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运用率和高循环率,其本侦是生态经济.
依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必要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其核心是实现资源,涉及再生资源综合运用,以谋求一条与地球
资源储备相协调又能改进生态环境生产、消炭、生活方式以及废弃物有效运用途径。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模式战略选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规定。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深化
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资源运用和环保政货、法律、规划、原则中,努
力创造一套符合国情科学发展制度,擀进节约型社会建立。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要建立系统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源头保护制度、损言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夏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
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
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贯彻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
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行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
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资源环境承教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
制性办法。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摸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窕制。
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限度、
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渐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
种自然生态空间.积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收还草范畴,调节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
河湖休养生息。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
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履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
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市场化机制,履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4、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环保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建立陆海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
发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允许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后控制制度。对
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者严格实行补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资源安全保障战略
第01讲资源安全保障战略(一)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国内经济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既为国内合理运用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
更为有利契机和条件,也对国家资源安全提上了严峻挑战。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膨胀和经济增长导致对资源褥求持续
迅速增长,致使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大国间针对战略性资源争夺越来越激烈,自然资源基本地位和对国家安
全保障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注重。因而,研究资源合理开发运用问题,必要从长远、战略、全球乃至更辽阔角度,
全面考虑资源开发运用活动对国家安全重要性,并通过定量或定性方式,把这一重要性纳入项目决策过程。
一、资源安全
(-)资源安全定义与内涵
资源安全是指一种国家(或国家内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状态或能力。国
家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构成某些。对于一种国家来说,实现资源安全,就是要有足够资源供应来满足需求。可以从
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待资源安全问题。从供应方面看,在特定期间和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如果资源开发不能保障
国家或地区生存与发展需要,就会导致资源供应不安全;同样,从需求方面看,如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源使用与
消耗需求,浮现了不稔定状态或者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一定损害,就会导致资源病求不安全。总之,资源安全问题产
生,是资源供应与需求互相作用成果,更详细地说,是由于资源供应相对于需求局限性。
资源安全内涵涉及5个层面内容:(1)数量含义,即资源量要充裕,既要总量充裕,也要人均量充裕,但后者较
之前者更重要;(2)质量含义,即资源质量要有保证,于是产生了最低质量概念,例如最低生活用水质量:(3)构造
含义,即资源供应来源或渠道多样性,这是奘应稳定性基本。保证资源供应税定,要发展多样性资源贸易伙伴关系,特
别要注意建立资源共同体:(4)均衡含义,涉及地区均衡与人群均衡两方面。资源分布不均衡,亦即资源非遍及同质
性,增长了资源供应时间和成木,是导致资睨安全问题因素之一;人群收入差距存在,导致不同收入人群在获取资源经
济能力上差别,也是影响资源安全重要因素之一。资源安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供求地区均衡和人群均衡:(5)
经济或价格含义,指一种国家或地区可以从国际或国内市场上以较低经济代价持续获取所需资源能力或状态。这在非战
争状态下非常重要。由于普通而言,任何国家都可以从市场上获取其所需资源,只是所付出经济代价不同而已。资源安
全所要追求,是以最低经济代价持续获取所需资源。
资源安全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类社会迅速发展对费源承载能力产生巨大压力背母下提出来。资源
安全问题,本质上是由资源短缺而引起供需矛盾激化所形成。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储量是有限,在可以预见将来又难
以产生为人类所接受代替性资源,于是在一定期空范畴和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资源供应相对于资源需求而言总是有限;
另•方面,因资源不合理开发运用而带来对贵源系统和整体性破坏,进而导致资源质量和数量整体卜.降。随着人口急剧
增长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资源供应已不能满足增长资源需求,两者间缺益明显,从而在世界范畴内引起了一系列
与资源问题紧密联系重大事件,资源安全问迎也因而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严重任忧。
从世界发展历史看,西方发达国家曾经为了本国资源安全,大规模开拓海外殖民地,发动殖民地战争和掠夺殖民地
国家资源。第•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对世界资源不平等争夺:20世纪70年代和80代两次石油危机,也
阐明资源安全对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与国防安全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资源安全不但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且也往往是战争重要导火索。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获取和控制涉及土地、
水、能源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战争,始终是国际紧张和武装冲突根源。由于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重要性以及世界资源分
布不均和资源相对稀缺性,获得和控制足够贲源便成为国家安全战略重要目的之一。因而,世界范畴内资源之争,往往
是一系列战争直接导火索。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和亚齐特区闹分裂、俄罗斯车臣战争以及21世
纪初伊拉克战争等,都与控制石油资源关于,
世界上涉及资源争端不但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之间,并且也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华人
民共和国家之间。究其根源,重要在于对各种自然资源争夺,特别是对土地(领土)、水及油气等战略性资源控制和争
夺。因而,资源安全是国家外交斗争重要领域。国家政治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目的实现,都离不开有利外交政策来支掾,
但是对资源争夺,往往是国家之间外交斗争重要内容,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口、欧等,有时在某些重要区域
或敏感地区政治军事战略,都要服从于资源战略(如石油战略)。
(二)资源安全类型划分
资源安全类型各种各样,重要有按资源空间、按资源过程、按资源类别、资源重要性等四种划分办法。
1、按资源空间分类
按资源空间分类,资源安全可以划分为:全球性安全、区域性安全和地方性安全。
(1)全球性资源安全,是指因全球费源供应短缺而对地球人类生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威胁,如全球资源枯竭、
能源危机、土地退化、粮食短缺、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同题从本质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矛盾与冲
突,并由此影响到人与社会之间互有关系。
(2)区域性资源安全,是指那些产生于某些大陆、世界上大社会经济地区或独立区域社会体系中各种资源矛盾与
冲突,如非洲水资源短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冲突等。
(3)地方性资源安全,是指雌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所面临资源供应安全威胁,涉及一种国家内部资源分布与消费
错位所引起资源短缺矛盾,也涉及不同地方之间、不同部门之间资源利益对抗和冲突。国家资源安全是种地方性资源
安全.
2、按资源过程分类
按资源过程分类,资源安全可以划分为:资源系统自身安全、资源保障系统安全和资源生态环境安全。
(1)立足于资源系统自身资源安全,可称为资源系统安全,指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数量和质量性状保持及改
良.
(2)立足于资源保障能力资源安全,亦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或支撑能力。这是普通人们所理解资源安全,
属于狭义资源安全。
(3)立足于资源运用生态环境效果资源安全,是指资源开发运用生态环境后果与否安全,如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
境效果,水资源运用生态环境效果等,强调资源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联系在一起。
3、按资源类别分类
按资源类别分类,资源安全可以划分为土地、旷产、生物、海洋、环境等资源安全类型,可分为水资源安全、能源
资源安全(特别涉及石油安全)、土地资源安全(特别涉及耕地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特别涉及战略性矿产资源
安全)、生物资源安全(特别涉及基因资源安全)、海洋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等。
4、按资源重要性分类
按资源重要性分类,可将资源安全划分为战略性资源安全和非战略性资源安全。战略性资源是指关系国计民生、在
资源系统中居支配地位,具备常态下市场垄断性和非常态下供应瞬时中断性特点资源。从国际市场可贸易角度看,重要
矿产资源、石油资源、水资源和食物资源,是最为典型战略资源.
此外,准时间序列和资源生产与消费等,还可以将资源安全划分为短期资源安全、中期资源安全和长期资源安全,
以及资源净出口国资源安全和资源净进口国资源安全。
二、膨响资源安全因素及评价指标
(-)影响资源安全重要因素
影响资源安全因素诸多,归纳起来重要步及资源自身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运送因素、军事因素等。
1、资源因素。资源因素是影响资源安全最基本和最重要因素之一。普通来说,一种国家自身资源越丰富,对经济
发展保障限度越高,资源供应安全性就越高,如果不考虑其她因素,运用本国资源受外界K安全因素膨响也许性就小,
相对就比较安全。
资源因素对资源安全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固然,资源因素对资源安全影响巨大,但并不是说资源贫乏国家
资源安全问题就最严重。事实上,日本在经石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沉重打击后,通过建立庞大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和其她-
系列风险防范机制,其资源供应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2、政治因素。近几十年石油危机、石油供应中断、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等无不与政治因素关于。政治因素对资源
安全影响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源进口国与资源出口国之间政治关系恶化而导致对资源安全供应影响,如第一次石油
危机就是由于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国家政治关系紧张所导致成果:二是由于资源生产国国内政治因素对资源安全供应影
响,如第二次石油危机就是由于伊朗国内政治和宗教因素所导致。
3、运送因素。运送安全限度,与运送距离、运送线安全状况、运送方式以及运送国对资源运送线保卫能力强弱关
于.普通来说,距离越远,膨响资源安全因素越多,资源安全性越低;反之,距离越近,资源安全性就越高。也就是说,
资源安全性与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距离成反比关系。
运送安全还与诸如有无海盗侵扰,通过海峡多少和海峡受控制、封锁也许性大小,海峡运送事故多少等关于。美国
能源部拟定了世界上制约石油运送6个重要(W喉要塞,而这些石油运送咽喉,很容易遭到封锁。
4、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资源安全影响是一种间接影响。对资源进口国而言,最重要影响就是经济能否支持进口
资源所需要外汇。如果没有出口强有力支持,就很难保障有充分外汇用于资源产品进口。经济因素还涉及到价格变动。
对进口国而言,重要是价格上涨对进口能力和进出口平衡影响。在和平时期,价格激烈波动是影响资源安全重要因素。
5、军事因素。军事因素对资源安全作用是多方面,对运送安全而言,拥有强大、反映迅速海上军事力量,资源海
上运送线就会受到较好保护。对重要海峡控制能力,也是保障资源运送安全重要方面。军事因素对资源安全影响,还体
当前对重要资源生产地军事干预能力上,一田对资源产地军事干预能力越强,资源就越布•保障。海湾战争就是美国和西
方国家以强大军事干预能力,避免石油供应受制了・伊拉克,有效地保障了美国及其盟国石油安全供应。
6、其她因素。影响资源安全因素还应当考虑技术进步和资源代替方面因素。对国内而言,如果干净煤技术能有重
大突破,国内资源安全形势就会明显好转:比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也会变化各国资源安全态势。
(-)资源安全评价指标
资源安全评价指标选取,是在考虑影响贵源安全重要因素基本上,从各个方面选取一定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1、关于资源因素指标
关于资源自身因素评价指标,涉及资源保障度、资源对外依存度、资源储备率、资源进口集中度、资源进口份额等
5项指标。
(1)资源保障度(B),其计算公式为:
B-KxRs/Rc
式中K为资源综合回采率:”为资源剩余可采储量:咫为资源消费量。这个指标重要是衡量资源安全国内基本,即
当前剩余资源可供消费时间长短,表达在外界资源供应中断状况下,国内资源可支撑国内行求限度。
<2)资源对外依存度(Y),其计算公式为:
丫=
式中5为资源进口量:Q,为资源出口量;Q为资源消贽量。资源对外依存度,重要反映资源总需求中有多少是通过
贸易方式从国外获取。普通来说,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提高,意味着风险因素增多和不安全限度提高。
(3)资源储备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世界文化之旅-课件
- 《库存管理与控制》课件
- 2024年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总结
- 【课件】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元旦主题班会课件
- 《项目管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 第23课 内战爆发(解析版)
-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课件
- 《生活安全指南》课件
- 化妆品行业促销方案总结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有一套】
- 微型顶管施工方案
- 湘教文艺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期末测试题
- 老化箱点检表A4版本
-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 2022年110接警员业务测试题库及答案
- 中联16T吊车参数
- DB44∕T 115-2000 中央空调循环水及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 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
-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第3章储集层和盖层
-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 超星尔雅学习通《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章节测试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