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关礼仪》课件第3章_第1页
《现代公关礼仪》课件第3章_第2页
《现代公关礼仪》课件第3章_第3页
《现代公关礼仪》课件第3章_第4页
《现代公关礼仪》课件第3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情境3见面应酬3.1见面的礼仪 3.2馈赠的礼仪 3.3拜访接待的礼仪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

一个人在社会中如欲生存、发展,就必须以各种形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因为没有交往就难以合作;没有合作就难以生存、发展。对于交际,不但要积极参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要重视基本的日常交际礼仪的学习,并在实践中正确地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倍体验交际成功带来的欢乐。

见面是交际的开始,了解与掌握见面时的礼仪,可以帮助公关人员顺利地通往交际的殿堂。这里所介绍的称呼、打招呼、握手、介绍、名片等都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仪。3.1见 面 的 礼 仪3.1.1称呼

在社会交往中,交际双方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这直接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亲疏、了解程度、尊重与否及个人修养等。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为以后交往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可能会令对方心里不悦,影响到彼此的关系乃至交际的成功。

如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在着手写陈伯达传记时,约定采访陈伯达,采访时究竟怎样称呼陈伯达,叶永烈颇费了一番心思。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叶永烈辗转反侧,明天见到了陈伯达到底该叫他什么呢?叫他陈伯达同志,不合适,因为陈伯达是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叫他老陈,也不行,因为陈伯达已经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而自己才四十八岁,究竟应怎样称呼他呢,突然叶永烈灵机一动,称呼他“陈老”,这是再恰当不过的称呼了。果然,第二天采访时,叶永烈一声“陈老”的亲切得体的称呼,令陈伯达听了感动万分,眼里充满了泪花。

由此可见,一个得体的称呼真可谓交际的“敲门砖”啊!

1.称呼姓名

一般的同事、同学关系,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彼此之间以姓名相称。例如,“王小平”、“赵大亮”、“刘军”等。长辈对晚辈也可以如此称呼,但晚辈对长辈却不可这样做。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名前分别加上“老”、“大”、“小”字相称,而免称其名。例如,对年长于己者,可称“老张”、“大李”;对年幼于己者,可称“小吴”、“小周”。但这种称呼多在职业人士间常见,不适合在校学生。对同性的朋友、熟人,若关系极为亲密,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如“春光”、“俊杰”。对于异性一般则不可这样做,因为若如此,那不是其家人,就是其配偶了。

2.称呼职务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具体做法上可以仅称呼职务,如“局长”、“经理”、“主任”,等等;可以在职务前加上姓氏,例如:“王总经理”、“李市长”、“张主任”,等等;还可以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例如:“×××主席”、“×××省长”、“×××书记”等等。

3.称呼职称

对于有职称者,尤其是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可以只称职称,例如“教授”、“研究员”、“工程师”等等;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张教授”、“王研究员”、“刘工程师”,当然有时可以简化,如将“刘工程师”简化为“刘工”,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王久川教授”、“周平主任医师”、“孙小刚主任编辑”,等等。

4.称呼学衔

在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氛围。可以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张博士”;可以在学衔前加上姓名,如“张明博士”。一般对学士、硕士不称呼学衔。

5.称呼职业

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或“指导”,将专业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财务人员称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大夫”或“医生”,等等。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

6.称呼亲属

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具有血缘关系者。在家族内,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而面对外人,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以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叔”;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称自己的子女,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如“小儿”、“小女”、“小婿”。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其长辈,宜在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爱”、“令郎”。

在公关实践中称呼还要注意以下技巧:一是初次见面更要注意称呼。初次与人见面或谈业务时,要称呼姓

+

职务,要一字一字地说得特别清楚,比如:“王总经理,你说得真对……”如果对方是个副总经理,可删去那个“副”字;但若对方是总经理,不要为了方便把“总”字去掉,而变为经理。二是称呼对方时不要一带而过。在交谈过程中,称呼对方时,要加重语气,称呼完了停顿一会儿,然后再谈要说的事,这样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他会认真地听下去。如果你称呼的很轻又很快,有种一带而过的感觉,对方听着不会太顺耳,有时也听不清楚,就引不起听话的兴趣。相比之下,如果不太注意对方的姓名,而过分强调了要谈的事情,那就会适得其反,对方便不会对你的事情感兴趣了。所以一定要把对对方完整的称呼,很认真、很清楚、很缓慢地讲出来,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三是关系越熟越要注意称呼。与对方十分熟悉之后,千万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对对方的称呼,一定要坚持称呼对方的姓+职务(职称),尤其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更要如此。人人都需要被人尊重,越是朋友,越是要彼此尊重,如果熟了就变得随随便便,“老王”、“老李”甚至用一声“唉”、“喂”来称呼了,就显得极不礼貌,会令对方难以接受。3.1.2打招呼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互相见面或被他人介绍时,应起身站立,热情认真地向对方打个招呼,这是最普通的礼节。

1.打招呼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男士尊重女士。如果你在途中遇见相识的女士,倘若她不打招呼,你就不要去打扰她。她是不是主动向你打招呼,应全由她决定。你只可向她答礼,除非你和她非常熟悉。男士主动先向女士打招呼,有时会给女士带来不便或尴尬。

(2)不用莽撞的问候方式。如果你在公共场所遇见了久违的好朋友,请不要太激动。在街上,突然冲向对方,甚至冲撞了行人;在会场上,猛然从座位上跳起来并穿过整个大厅;在人群里,冷不丁高呼朋友的名字,都会让旁人吓一跳,并使之侧目,这是很失礼的。

(3)不苛求“熟视无睹”的相识者。有时会碰见相识者对你“熟视无睹”,而感到不高兴,其实这大可不必。请不要把不经心的视而不见与故意的轻蔑混为一谈。这很可能是对方正在沉思,或者眼睛近视,也可能因为你的外貌有了改变。例如,有位女士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很有研究和造诣,是行业中公认的专家。但她的同事对她一直很有意见,认为她骄傲,不理人、摆架子。其实她的“视而不见”,是因为她习惯在行走和空闲时,独自一人沉思。

(4)适时、适地打招呼。如果参加一个国际性的,或者是跨省市、跨行业的会议,在一天内几次遇见同一个熟人,每次都说“您好”,似乎太单调了。可以根据时间、场合,适地、适时地用不同的方式打招呼。

(5)与相遇的人打招呼。有时因出差、开会、旅游等,在旅馆居住或在商店购物等,都应该同遇见的服务员或售货员打招呼。只要是经常同自己打交道的,不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都要注意见面打招呼。

2.正式场合打招呼的方式——招手致意

招手致意是公关正式交往中打招呼时常用的礼节方式。招手致意的功能因招手高度与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右手高举过顶,并用目光示意是表示招呼对方,受这种礼时必须答礼。手高举过头项、掌心向前、左右不停摆动,是告别礼,其答礼式也是向对方施以这种摇手礼。右手举起过肩但不过头,掌心向侧面,可作为与客人中距相望或行进中的礼节,亦须面带笑容,用目光示意对方,一般表示再会的意思。3.1.3介绍

介绍是社交活动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它是初次见面的陌生的双方开始交往的起点。介绍在人与人之间起桥梁与沟通作用,几句话就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交往开个好头。

1.介绍的基本规则

为他人做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在为他人做介绍前,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尊者。具体如下:

(1)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例如,介绍王先生与李小姐认识,介绍人应当引导王先生到李小姐面前,然后说:“李小姐,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先生。”注意在介绍的过程中,被介绍者的名字总是后提。

(2)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把年轻者引见给年长者,以示对前辈、长者的尊敬。如“王教授,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同学张明。”“张阿姨,这是我的表妹王丽。”“刘伯伯,我请您认识一下我的表弟李强。”在介绍中应注意有时虽然男士年龄较大,但仍然是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3)先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如“张太太,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小姐。”注意当无法辨别被介绍者是已婚还是未婚时,则不存在先介绍谁的问题,可随意介绍,如“张女士,我可以把我的女朋友李小姐介绍给你吗?”

(4)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在实业界或公司中,在商务场合要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如“王总,这位是××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刘女士。”注意这里我们先提到的是王总经理,这是因为我们把王总经理的职位看做高于刘女士,尽管王总经理是一位男士,仍不先介绍他。

(5)先将家庭成员介绍给对方。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应谦虚地说出对方的名字。这不仅是出于礼貌,而且对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也比较方便。如“张先生,我想请你认识一下我的女儿晓芳。”“张先生,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的妻子张蔓莉。”

(6)集体介绍时的顺序。在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应当使人数较少的一方礼让人数较多的一方,一个人礼让多数人,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或个人,后介绍人数较多的一方或多数人。若被介绍者在地位、身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当这些差异表现为年龄、性别、婚否、师生以及职务有别时,则地位、身份为尊的一方即使人数较少,甚至仅为一人,仍然应被置于尊贵的位置,最后加以介绍,而先介绍另一方人员。

若需要介绍的一方人数不止一人,可采取笼统的方法进行介绍,例如可以说:“这是我的家人”,“他们都是我的同事”,等等。但最好还是要对其一一进行介绍。进行此种介绍时,可比照他人介绍加位次尊卑顺序进行介绍。

若被介绍双方皆不止一人,则可依照礼规,先介绍位卑的一方,后介绍位尊的一方。在介绍各方人员时,均需由尊到卑,依次进行。

2.自我介绍

在不同场合,若遇见对方不认识自己,而自己又有意与其认识,当场没有他人从中介绍,往往需要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的方式。

根据不同场合、环境的需要,自我介绍的方式有以下五种:

①应酬式。这种自我介绍方式最简单,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如“您好!我叫王敏。”应酬式的自我介绍适合于一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如途中邂逅、宴会现场、舞会、通电话时等。它的对象,主要是一般接触的交往人士。②工作式。工作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本人姓名、供职的单位及部门、担任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三项,又称工作式自我介绍内容的三要素,通常缺一不可。姓名

——应当一口报出,不可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单位——供职的单位及部门,如可能最好全部报出,具体工作部门有时也可以暂不报出。职务——担任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有职务的最好报出职务,职务较低或者无职务的,则可报出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③交流式。交流式的自我介绍,也叫社交式自我介绍或沟通式自我介绍,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联系的自我介绍,适用于社交活动中。介绍的内容大体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等。如“我的名字叫王红,是××公司副总裁。6年前,我和您先生是同事。”

④礼仪式。礼仪式的自我介绍是一种表示对交往对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正规的场合。内容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自我介绍时,还应多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语,以示自己尊敬交往对象。如“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任仿,是××公司的总经理。值此之际,谨代表本公司热烈欢迎各位来宾莅临指导,谢谢大家的支持。”

⑤问答式。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这种方式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在普通性交际应酬场合,它也时有所见。如对方问:“这位小姐贵姓?”“免贵姓周,周恩来的周。”

(2)

自我介绍的时机。

因业务关系需要相互认识,进行接洽时可自我介绍。当遇到一位你知晓或久仰的人士,他不认识你,你可自我介绍:“×××(称呼),您好!我是×××(单位)的×××(姓名),久仰大名,很荣幸与您相识。”

第一次登门造访,事先打电话约见,在电话里应自我介绍。

参加一个较多人的聚会,主人不可能一一介绍,与会者可以与同席或身边的人互相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前应有一句引言,以使对方不感到突然,或使对方及身边的人互相自我介绍。如“我们认识一下吧。我叫×××,在××公司公关部工作。”在出差、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可适当自我介绍。

初次前往他人住所、办公室,进行登门拜访时要自我介绍。

应聘求职时需首先做自我介绍,等等。

(3)

自我介绍的要求。自我介绍时,要及时、清楚地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大方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可以先面带微笑,温和地看着对方说声:“您好!”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报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并简要表明结识对方的愿望或缘由。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力求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总的介绍时间以半分钟为佳。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自然、友善、亲切、随和。要充满信心和勇气,敢于正视对方的双眼,显得胸有成竹。介绍时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这对自我介绍的成功十分有好处

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没有必要过份谦虚,一味贬低自己去讨好别人,但也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辞,在自我介绍时掺水分,会得不偿失。

他人进行自我介绍时也要注意:一是引发对方做自我介绍时应避免直话相问,缺乏礼貌,如“你叫什么名字”,而应该尽量客气一些,用词更敬重些:“请问尊姓大名”、“您贵姓”、“不知怎么称呼您”、“您是……”等;二是他人做自我介绍时要仔细聆听,记住对方的姓名、职业等。如果没有听清楚,不妨在个别问题上再仔细问一遍,这比他人作过自我介绍,而你还是不明情况的好;三是等一个人作了自我介绍后,另一个人也作相应的回报,作自我介绍,这才是礼貌的。

3.他人介绍

(1)为他人作介绍的方法。在公关交往中,在为他人作介绍时,由于实际需要的不同,介绍时所采取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介绍方法有:

①一般式,也称标准式,以介绍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为主。这种介绍方式适合于正式场合。如“请允许我来为两位引见一下。这位是××公司主任王刚先生,这位是××集团副总裁贺宏先生。”

②引见式。介绍者所要做的是将被介绍者双方引到一起即可,适用于普通场合。如“两位互相认识一下。大家其实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只是平时没机会认识。那我先失陪了。”③简单式。只介绍双方姓名一项,甚至只提到双方姓氏,适用一般的社交场合。如

“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贺总,这位是许总。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④附加式,也可以叫强调式,用于强调其中一位被介绍者与介绍者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其引起另一位被介绍者的重视。如“大家好!这位是××公司的营销部主任汪洋先生。这是小儿王伟,请各位多多关照。”⑤推荐式。介绍者经过精心准备再将某人举荐给某人,介绍时通常会对前者的优点加以重点介绍。通常,适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如“这位是李峰先生,这位是某公司的刘朋董事长。李峰刚从国外留学回来,他是经济学博士,管理学专家。刘总,我想您一定有兴趣和他聊一聊。”

⑥礼仪式。这是一种最为正规的他人介绍,适用于正式场合。介绍语气、表达称呼上都更为规范和谦恭。如“王女士,您好!请允许我把××公司的总经理王小东先生介绍给您。王先生,这位是就××集团的生产部经理王玲女士。”

(2)他人介绍的时机。他人介绍即社交中的第三者介绍。在他人介绍中,为他人做介绍的人一般是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社交场合中的长者、家庭中聚会的女主人、公务交往活动中的公关人员,如礼宾人员、文秘人员、接待人员等。他人介绍的时机包括:

在家中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

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

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陪同亲友,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

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交际圈。

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3)他人介绍的注意事项。在为他人做介绍时,介绍者对介绍的内容应当字斟句酌,慎之又慎。

在正式场合,内容以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为主。如“我来给两位介绍一下。这位是A公司的公关部主任李芳女士,这位是B公司的总经理汪洋先生。”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其内容往往只有双方姓名一项,甚至可以只提到双方姓氏为止。接下来,则由被介绍者见机行事。如“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老张,这位是小王,你们认识一下吧。”

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介绍者有备而来,有意将某人举荐给某人,因此在内容方面,通常会对前者的优点加以重点介绍。如“这位是李明先生,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林楠总经理。李先生是一位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他还是北大的MBA。林总我想您一定很想认识他吧!”在进行他人介绍时,介绍者与被介绍者都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态度与反应。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介绍之前,不仅要尽量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而且在开始介绍时还应再打一下招呼,切勿上去一开口就介绍,显得突如其来,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

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加以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原由。

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被介绍的双方应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注视介绍者或者对方,神态庄重、专注。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此时的常用语有:“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久仰大名”、“认识你非常荣幸”、“幸会,幸会”,等等。必要时还可作进一步的自我介绍。

介绍时要注意实事求是,掌握分寸,不能胡吹乱捧。

介绍姓名时,一定要口齿清楚,发音准确。把易混的字咬准,如“王”和“黄”、“刘”和“牛”等等;对同音字、近音字必要时要加以解释,如“邹”和“周”。“张”和“章”、“徐”和“许”等等。3.1.4握手

相传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人们经常持有石头或棍棒等武器,陌生者相遇,双方为了表示没有敌意,便放下手中的武器,并伸出手掌,让对方抚摩掌心。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便逐渐演变为今日的握手礼节。如今,握手已成为世界上最为普遍的一种礼节,其应用的范围远远超过了鞠躬、拥抱、接吻等。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必须注意握手的基本礼节。

1.握手的次序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一般应当遵守“尊者先伸手”的原则,应由尊者首先伸出手来,位卑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而绝不可贸然抢先伸手,不然就是违反礼仪的举动。其基本规则如下:

(1)男女之间握手。男女之间握手,男士要等女士先伸出手后才握手。如果女士不伸手或无握手之意,男士向对方点头致意或微微鞠躬致意。男女初次见面,女方可以不和男士握手,只是点头致意即可。男女握手时,男士要脱帽和脱右手手套,如果偶遇匆匆忙忙来不及脱,则要表示道歉。女士除非对长辈,一般可不必脱手套。

(2)宾客之间握手。宾客之间握手,主人有向客人先伸出手的义务。在宴会、宾馆或机场接待宾客,当客人抵达时,不论对方是男士还是女士,女主人都应该主动先伸出手。男士因是主人,尽管对方是女宾,也可先伸出手,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在此表示的是“再见”之意。

(3)长幼之间握手。长幼之间握手,年幼的一般要等年长的先伸手。和长辈及年长的人握手,不论男女,都要起立趋前握手,并要脱下手套,以示尊敬。

(4)上下级之间握手。上下级之间握手,下级要等上级先伸出手。但涉及主宾关系时,可不考虑上下级关系,做主人的应先伸手。

(5)一个人与多人握手。若是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则握手时亦应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而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先职位、身份高者后职位、身份低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则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

2.握手的方式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恢复原状。具体应注意如下几点:

(1)神态。与人握手时神态应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与人握手时,应面含微笑,目视对方双眼,并且口道问候。在握手时切勿显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傲慢冷淡。如果在此时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目中无人,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极不礼貌的。

(2)力度。握手时用力应适度,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如果手指轻轻一碰,刚刚触及就离开,或是懒懒地慢慢地相握,缺少应有的力度,会给人勉强应付、不得已而为之之感。一般来说,手握得紧是表示热情,男人之间可以握得较紧,甚至另一只手也可加上,或者握住对方的手大幅度上下摆动,或者在手相握时,左手又握住对方胳膊肘、小臂甚至肩膀,以表示热烈。但是注意既不能握得太使劲,使人感到疼痛,也不能显得过于柔弱,不像个男子汉。对女性或陌生人,轻握是很不礼貌的,尤其是男性与女性握手应热情、大方、用力适度。

(3)时间。通常是握紧后打过招呼即松开。但如亲密朋友意外相遇,敬慕已久而初次见面,至爱亲朋依依惜别,衷心感谢难以表达等场合,握手时间就长一点,甚至紧握不放,话语不休。在公共场合,如列队迎接外宾,握手的时间一般较短。握手的时间应根据与对方的亲密程度而定。

3.握手的禁忌

在人际交往中,握手虽然司空见惯,看似寻常,但是由于它可被用来传递多种信息,因此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作到合乎规范,并且注意下述几点:

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此点,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而应当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别要记住,与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是很不吉利的。不要戴着手套握手,在社交场合女士的晚礼服手套除外。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才能例外。

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东西而不肯放下。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似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而纯粹是为了应付。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滥用热情,显得过分客套,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好像与对方握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感染似的。

4.握手的技巧

在公关交际场合,握手应注意掌握如下技巧:

(1)主动与每个人握手。在公关交际场合,如谈判开始之前,双方都要互相介绍认识一下。这时候,你最好表现得积极一些,主动一些,表示你很高兴与他们认识。为了表示你这种善意,你可以主动地与他们每一个人握手,因为你主动就表明你对对方尊重,只有在你尊重别人时,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2)有话想让对方出来讲,握手时不要松开。有时你找对方谈一些事,不巧的是里边还有其他人在,你想与对方单独谈,耐心等了很久以后仍没有机会,那你只好想办法让对方出来说了。但你不能明白告诉对方:“我有点事,咱们到外边说”,这显然是不礼貌的。你得想办法让对方起身相送。在你起身告辞时,对方站起来,你就边与对方交谈,边向外走。如果对方无意起身,你就走近他,很礼貌地与他握手,出于礼貌对方会站起身走出自己的座位,然后你边说边往外走。因为当你还有话要说时,对方是很不好意思不送的。说话时,眼睛也要看着对方,不要只顾走。走到门口对方要与你告辞,你主动伸手与他握手,握手之后不要马上松开,要多握一会儿,并告诉对方,“你看我还有件事……”你说得缓慢些,对方也就意识到了,他也就会主动走出来了。

(3)

握手时赞扬对方。握手时的寒暄话是非常重要的,在你与对方握手的时候,可以对对方表示一下关心和问候,或赞扬对方两句。握手时双方的距离很近,对方的衣着服饰可以尽收眼底,如果你用心观察,肯定会有某一方面值得你赞扬。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特别注重修饰的地方,有人特别爱惜自己的发式,每天修理头发,使自己神采奕奕;有人特别注意领带,不惜高价买一条,或用一枚精制的领带夹子点缀一下,使自己容光焕发;有的穿了一件新西装,质地优良、做工讲究;有的穿一件衬衣色彩和谐明快,使人显得年轻帅气。见面握手时不能对这些熟视无睹,要加以赞美。双方会因此而显得亲近,你则显得格外大方、热情而细心,常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5.常见的其他见面礼

在国内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见面礼也颇为常见。

(1)点头礼。点头礼适用于路遇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与人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又无法一一问候之时。行礼的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宜反复点头不止,点头的幅度也不必过大。

(2)

举手礼。行举手礼的场合与行点头礼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其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分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不要将手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

(3)脱帽礼。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见面礼时,以及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一些情况下,应自觉主动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并置于适当之处,这就是所谓脱帽礼。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

(4)注目礼。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双目正视于被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一般在升国旗时、游行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使用注目礼。

(5)拱手礼。拱手礼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会面礼,今天在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等情况下,仍然适用。行礼时应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向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

(6)

鞠躬礼。在日本、韩国、朝鲜等国,鞠躬礼十分普遍。目前在我国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行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则应下垂搭放于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

(7)

合十礼。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最为普遍。行合十礼时双掌十指在胸前相对合,五个手指并拢向上,掌尖和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上身微欠低头,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亦可面带微笑,但不准手舞足蹈,反复点头。一般而论,行此礼时,合十的双手举的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

(8)

拥抱礼。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十分常用。正规的拥抱礼,讲究两人相向而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一共拥抱三次。在普通场合行礼,不必如此讲究,次数也不必要求如此严格。

(9)

亲吻礼。亲吻礼,也是西方国家常用的见面礼。有时它会与拥抱礼同时使用。行礼时,通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而且不应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之间,通行应当贴面颊,异性应当吻面颊。接吻,即吻嘴唇,仅限于夫妻与恋人之间,而不宜滥用,且不宜当众进行。

(10)吻手礼。吻手礼,主要流行于欧美国家。它的做法是,男士行至已婚妇女面前,首先垂手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行吻手礼的地点,应在室内为佳。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妇女,而且应是已婚妇女。3.1.5名片

名片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两人初次见面,先互通姓名。再奉上名片,单位、姓名、职务、电话等历历在目,既回答了一些对方心中想问而有时又不便贸然出口的问题,又使相互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接近了许多,在交往中,熟悉和掌握名片的有关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1.名片的制作

名片一般为10厘米长、6厘米宽的白色卡片。我们经常使用的规格略小,长9厘米,宽5.5厘米。值得说明的是:如无特殊需要,不应将名片制作过大,甚至有意搞折叠式,免得给人以标新立异、虚张声势之感。印制名片,最好选用纸张,并以耐折、耐磨、美观、大方的白卡纸、再生纸、合成纸、布纹纸、麻点纸、香片纸为佳。至于高贵典雅、纸制挺括的刚骨纸、皮纹纸,则可量力而行,酌情选用。必要时,还可覆膜。

印制名片的纸张,宜选庄重朴素的白色、米色、淡蓝色、淡黄色、淡灰色,并且以一张名片一色为好。

很多企业认为名片是宣传组织的一个极好的载体,若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是业务员的名片设计得风格一致,个性鲜明,将会给人一种统一的视觉印象,而这种个性很大程度表现在名片的内容设计上。一般地,名片上应该印上工作单位、姓名、身份、地址、邮政编码等等。工作单位一般印在名片的上方,社会兼职紧接工作单位排列下来;姓名印在名片中央,右旁印有职务、职称;名片的下方为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E-mail地址等。

名片的背面,一般都印上相应的英文,作为对外交往时用。但也有些名片在背面印上企业、公司的简介、经营范围、产品及服务范围以方便客户和作为宣传。

很多企业有标准的员工名片格式,有的要加印公司的标识、甚至企业经营理念,并且规定名片统一规格、格式等。

2.名片的用途

对现代人来讲,名片是一种物有所值的实用型交际工具,其用途是多方面的。

(1)介绍自身。名片最主要的用途是介绍自身。会客交友,取出一张名片,自我的基本情况跃然纸上,让他人一目了然。它在介绍中的好处是简明扼要,介绍方便。在当着一两个人私人口头自我介绍时,总是很简短,几乎就是姓名、单位。有时候职务都不便开口说出,因为介绍自己的一官半职总有自我炫耀之嫌,当身兼数职时更不好一一启齿,但有了名片,一切都写得清清楚楚,不用为难和多言,他人就能较好地了解你。

(2)维持联系。名片犹如“袖珍通讯录”,利用它所提供的资料,即可与名片的提供者保持联系。正因为有了名片上所提供的各种联络方式,人们的“常来常往”才变得更加现实和方便。

(3)显示个性。通过名片展示个性,获得他人对自我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了解。可以在名片上印上代表自己个性的爱好和特点,如“酷爱足球,性喜笔耕,嗜辣如命,钟情绿色,崇尚真诚”,这样的名片很快就让别人读懂了自己,也赢得了友善。也有的人在名片上印上自己的座右铭或喜爱的格言及与对方相识的真诚的话语等,如“一握你的手,永远是朋友”、“不握你的手,照样是朋友”这样的名片很容易给对方留下好感,加深交往。

(4)拜会他人。初次前往他人居所或工作单位进行拜会时,可将本人名片交由对方门卫、秘书或家人,转交给被拜访者,以便对方确认“来系何人”,并决定见与不见。这种做法比较正规,可以避免冒昧造访。

此外,名片在交往中有多种用途,如馈赠附名、代替请柬、喜庆告友、祝贺升迁等。

3.名片的交换

要使名片在人际交往中正常地发挥作用,还须在交换名片时做得恰当得法。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需与对方交换名片:一是希望认识对方时;二是被介绍给对方时;三是对方提议交换名片时;四是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时;五是初次登门拜访对方时;六是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时;七是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时。

(1)递交名片。名片的持有者在递交名片时动作要洒脱、大方,态度要从容、自然,表情要亲切、谦恭。应当事先将名片放在身上易于掏出的位置,取出名片便先郑重地握在手里,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得体地交给对方。递交名片的姿势是:要双手递过去,以示尊重对方。将名片放置手掌中,用拇指夹住名片,其余四指托住名片反面,名片的文字要正向对方,以便对方观看,若对方是外宾,则最好将名片上印有对方认识的文字的那一面面对对方,同时讲些“请多联系”、“请多关照”、“我们认识一下吧”、“有事可以找我”之类友好客气的话。递交名片的时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名片持有者与人事先有约,一般可在告辞时再递上名片。如果双方只是偶然相遇,则可在相互问候,得知对方有与你交往的意向时,再递交名片。与多人交换名片时,要注意讲究先后次序,或由近而远,或由尊而卑,切记依次进行,切勿采取“跳跃式”。

(2)

接受名片。接受他人名片时,应恭恭敬敬,双手捧接,并道感谢。接受名片者应当首先认真地看看名片上所显示的内容,必要时可以从上到下,从正面到反面重复看一遍,必要时可把名片上的姓名、职务(较重要或较高的职务)读出声来,如“您就是张总啊。”以表示对赠送名片者的尊重,同时也加深了对名片的印象。然后把名片细心地放进名片夹或笔记本、工作证里。在别人给了名片后,如有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要虚心请教。请教他人的姓名,丝毫不会降低你的身份,反而会使人觉得你是一个对待事情很认真的人,增加对你的信任感。接受名片时应避免以下情况:马马虎虎地用眼睛瞄一下,然后顺手不经意地塞进衣袋;随意往裤子口袋一塞、往桌上一扔;名片上压东西、滴到了菜汤油渍;离开时把名片忘在桌子上。名片是一个人人格的象征,这些行为是对其人格的不尊重,这样都会使人感到不快。当然在收到了别人的名片后,也要记住给别人自己的名片,因为只收别人的名片,而不拿出自己的名片,是无礼拒绝的意思。此外,还要注意索取名片的礼仪,如果没有必要最好不要强索他人名片。若索取他人名片,则不宜直言相告,而应委婉表达此层意思:可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主动递上本人的名片;询问对方:“今后如何向您指教?”(向尊长者索要名片时多用此法);或询问对方:“以后怎么与您联系?”(向平辈或晚辈索要名片时多用此法)。反过来,当他人向自己索取名片时,自己不想给对方时,不宜直截了当,也应以委婉方式表达此意。可以说:“对不起,我忘带名片了”,或“抱歉,我的名片用完了”。

4.名片的存放

在参加交际活动之前,要提前准备好名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夹里,也可放在上衣口袋里。不要把名片放在裤袋、裙兜、提包、钱包等里面,那样既不正式,又显得杂乱无章。在自己的公文包以及办公桌抽屉里,也应经常备有名片,以便随时使用。在交际场合,如感到要用名片,则应将其预备好,不要在使用时再去瞎翻乱找。参加交际活动后,应立即对所收到的他人名片加以整理收藏,以便今后利用方便。不要将名片随意夹在书刊、资料中,压在玻璃板底下,或是扔在抽屉里面。存放名片的方法上大体有四种:按姓名的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分类;按姓名的汉字笔划的多少分类;按专业或部门分类;按国别或地区分类。若收藏的名片甚多,以上四种方法还可交叉使用,如必要还可以编一个索引,那么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5.名片的利用

随着人际交往的不断深入,还可在收藏的他人名片上随手记下可供本人参考的资料,使其充当社交的记事簿。在收藏的他人名片上可记的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资料有:

收到名片时的具体情况。包括收到名片的地点、时间,以及是否与对方亲自交换,等等。在国外有一种做法,即把名片的右上角向下折,然后再使其恢复原状,它表示该名片是对方亲自与自己交换的。

交换名片者个人的资料。例如性别、年龄、籍贯、学历、专长、嗜好,等等。这既可备忘,也可充作资料。交换名片者在交换名片后变化的情况,例如单位、部门的变化,职业的变动调任,职务、学衔的升降,联络方式的改变,等等。

6.使用名片的忌讳

使用名片的忌讳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点,在公关交际中切记不能犯忌。

(1)不要把名片当作传单随便散发。有一位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半导体公司的总裁,去日本参加一个商务会议,尽管她是商务代表团的团长,但其他日本代表团的成员根本不正眼看她,也不和她说话。原来,也递名片的动作就像打扑克牌,把名片随意地扔到桌子对面,落在对方的座位前。

(2)不要随意地将他人给你的名片塞进口袋里;如果暂时放在桌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也不要漫不经心地放置一边,更不要忘记带走。

(3)不要随意拨弄他人的名片。美国的《纽约时报》曾有一则生动的报道:“午餐后的商务会议顺利开始了。西装革履的美国公关公司人员坐在谈判桌的一边,有可能成为他们客户的日本人则坐在另一边。会议中,在译员进行冗长的翻译时,美方首席代表思想开小差了。他开始拨弄起日方首席代表的名片,几乎是下意识地把名片拿到嘴边,用名片的尖角上上下下仔细地剔着牙,因为午饭后,他的牙缝中间塞进了饭渣。会谈的结果可想而知,合同泡汤了。”

(4)在对方的名片上作一些简单的记录和提示,是帮助我们记忆的好办法。但是,不要在他人的名片上乱写一些有关名片主人特征的词,如“小个子”、“戴眼镜”等。靳羽西女士为了记住对方的名字,习惯在对方的名片上注一些词,以便下次交往时记住对方,但有一次却使她很尴尬。她回忆说:“北京有一个有名的记者,她注意到我在每一个人的名片上都写了一些字,忍不住要看看我在她的名片上写了什么——我写了short(很矮)。当时,我真的很不好意思。”

中华民族素来重交情,古代就有“礼尚往来”之说。亲友和商务伙伴之间的正当馈赠是感情的物化,礼仪的体现。在正常的交际活动中,用以增进友情的合理、适度的赠礼与受礼是必要的。3.2馈 赠 的 礼 仪3.2.1礼品的馈赠

1.馈赠礼品的标准

(1)情感性。馈赠礼品要重视其情感意义。礼品作为友好的象征物,其意义并不在礼品本身,而在于通过礼品所传达的友好情意,这是馈赠礼品的基本思想,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情义是无价的,情义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同样说明“情”的价值,丝毫也不夸张。著名作家肖乾当年访问一位美籍华人朋友,特意捎去几颗生枣核。他深深知道:朋友身在异国他乡,年纪越大,思乡越切。送去几颗故乡故土的生枣核,让它在异国他乡生根、开花、结果。果然那位美籍朋友一见到那几颗生枣核,勾起了缕缕乡情,他把枣核托在手掌,仿佛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因此选择礼品时,勿忘一个“情”字,应挑选价廉物美、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小艺术品,如纪念品、书籍、画册等。

选择礼品的价值要“得体”。并非是价值越昂贵的礼品所表达的情意越深厚。送礼要与受礼者的经济状况相适合,中国人历来有“礼尚往来”的习俗,若受礼者的经济能力有限,当接到一份过于贵重的礼品时,其心理负担一定会大于受礼时的喜悦,尤其当你有求于对方的时候,昂贵的厚礼会让人有以礼代贿的嫌疑,不但加重了对方接受礼品的心理压力,也失去了平衡交往的意义。

(2)

独创性。送人礼品,与做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是最忌讳“老生常谈”、“千人一面”的。选择礼品,应当精心构思,匠心独运,富于创意,力求使之新、奇、特。这就是礼品的独创性。赠送具有独创性的礼品给人,往往可以令其耳目一新,既兴奋又感动,因为这等于是“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真是这样的话,赠送者在对方心目中往往也会因此而“升值”。

(3)时尚性。赠送礼品应折射时代风尚。当今人们追求生活的高尚品位,什么样的礼品够档次,多半取决于礼品是否符合时代风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从经济实用的物质型礼品向高雅、新潮的精神型礼品转化。“精神礼品”受青睐已成为当今人际交往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包括:智力型,如报纸、杂志、图书、各种教学录音带、电脑软件等;娱乐型,如唱片、激光影碟、体育比赛门票、晚会展览会入场券等;祝贺型,如鲜花、节日贺卡、各种礼仪电报等。

(4)适俗性。挑选礼品时,特别要为交往不深或外地区人士和外国人挑选礼品时,应当有意识地使赠品与对方所在地的风俗习惯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一定避免把对方认为属于伤风败俗的物品作为礼品相赠,这样才表明尊重交往对象。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老年人忌讳发音为“终”的钟,恋人们反感发音为“散”的伞。阿拉伯地区严禁饮酒。在西方药品不宜送人。因此在涉外交往中,要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习惯与个人的爱好做些必要的选择,赠礼问俗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这也是一个重要标准。1972年,尼克松总统准备访华,急于寻求能代表国家的礼物。美国保业姆公司闻讯后,趁此良机,向尼克松总统献上公司生产的一尊精致的天鹅群瓷器珍品,因为瓷器的英文china也具有“中国”的意思,尼克松一见,大喜过望,于是把这尊具有双重意义而且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瓷器珍品带到了中国。

2.馈赠礼品的场合

在公共关系交往中,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选送不同的礼品。

(1)表示谢意敬意。当我们接受他人或某个组织的帮助之后应当表示感谢。如某位医生妙手回春治愈你多年的顽症;某个组织为你排忧解难,等等,此时为表示感谢和敬意,可考虑送锦旗,并将称颂之语书写在锦旗上。

(2)祝贺庆典活动。当友人和其他组织适逢庆典纪念之时,如某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为表示祝贺,可送贺匾、书画或题词,既高雅别致又具有欣赏保存价值。

(3)

公共关系礼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所送的礼品要与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相一致,并且送礼的内容应与送礼的组织形象相符合。例如,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赠给客人的桑塔纳车模型,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精心设计研制的轮胎外型的钢皮卷尺等。

(4)祝贺开张开业。社会组织开张开业之际,都是宣传自身、扩大影响的好机会,一般来讲,都是要借机大力宣传一番的。因而适逢有关组织开张开业之际,应送上一份贺礼,以示助兴和祝愿。一般选送鲜花贺篮为多,在花篮的绸带上写上祝贺之语和赠送单位或个人的名称。

(5)适逢重大节日。春节、元旦等节庆日都是送礼的旺季,组织可向公众、组织内部的员工等,适时地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对他们给予组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继续得到他们的帮助。亲朋好友之间也可通过节日联络感情,此时也可选择适宜的礼品相赠。

(6)

探视住院病人。公司的客人、员工生病或亲友患病住院,均应前去探视,并带上礼品。目前探视病人的礼品也不断地从“讲实惠”到“重情调”过渡。以往送营养品、保健品,如今变为用多种水果包装起来的果篮、一束束鲜花。有一位教授住院,学生送他一束鲜花,夹在鲜花中的一张犹如名片大小的礼卡上,写着这样的话语:“尊敬的导师:花香带来温馨的祝福,愿您静心养病,早日康复。您的弟子赠。”字里行间,充满了关切之情和师生之意。

(7)

应邀家中做客。我们经常会应邀到别人家中做客或者出席私人家宴。为了礼尚往来,出于礼貌,应带些小礼品。如土特产、小艺术品、纪念品、水果、鲜花等。有小孩的可送糖果、玩具之类。

(8)遭受不测事件。世上难有一帆风顺之事,一个家庭或组织遇上不测事件之时,及时地送上一份礼物表示关心,更能体现送礼者的情谊。比如:对方遇上火灾、地震等灾难,马上去函或去电表示慰问,也可送上钱款相助。

3.馈赠礼品的具体礼仪

(1)精心包装。送给他人礼品,尤其是在正式场合赠送于人的礼品,在相赠之前,一般都应当认真进行包装。可用专门的纸张包裹礼品或把礼品放入特制的盒子、瓶子里等。礼品包装就像穿了一件外衣,这样才能显得正式、高档,而且还会使受赠者感到自己备受重视。

(2)

表现大方。现场赠送礼品时,要神态自然,举止大方,表现适当。千万不要像做了“亏心事”,小里小气,手足无措。一般在与对方会面之后,将礼品赠送给对方,届时应起身站立,走近受赠者,双手将礼品递给对方。礼品通常应当递到对方手中,不宜放下后由对方自取。如礼品过大,可由他人帮助递交,但赠送者本人最好还是要亲自参与,并援之以手。若同时向多人赠送礼品,最好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先上级后下级,按照次序,依次有条不紊地进行。

(3)认真说明。当面亲自赠送礼品时要辅以适当的、认真的说明。一是可以说明因何送礼,如若是生日礼物,可说“祝你生日快乐”;二是说明自己的态度,送礼时不要自我贬低,说什么“没有准备,临时才买来的”,“没有什么好东西,凑合着用吧”,而应当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的态度,比如“这是我为你精心挑选的”、“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等;三是说明礼品的寓意,在送礼时,介绍礼品的寓意,多讲几句吉祥话,是必不可少的;四是说明礼品的用途,对较为新颖的礼品可以说明礼品的用途、用法。

4.接受馈赠的具体礼仪

(1)受礼坦然。一般情况下,对于对方真心赠送的礼物不能拒收,因此没完没了地说“受之有愧”、“我不能收下这样贵重的礼物”这类话是多余的,有时还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即使礼物不大称心,也不能表露在脸上。接受礼物时要用双手,并说上几句感谢的话语。千万不要虚情假意,推推躲躲,反复推辞,硬逼对方留下自用;或是心口不一,嘴上说“不要,不要”,手却早早伸了过去。

(2)当面拆封。如果条件许可,在接受他人相赠的礼品后,应当尽可能地当着对方的面,将礼品包装当场拆封。这种做法在国际社会是非常普遍的。在启封时,动作要井然有序,舒缓得当,不要乱扯、乱撕。拆封后还不要忘记用适当的动作和语言,显示自己对礼品的欣赏之意,如将他人所送鲜花捧在身前闻闻花香,然后再插入花瓶,并置放在醒目之处。

(3)拒礼有方。有时候,出于种种原因,不能接受他人相赠的礼品。在拒绝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处处依礼而行,要给对方留有退路,使其有台阶可下,切忌令人难堪。可以使用委婉的、不失礼貌的语言,向赠送者暗示自己难以接受对方的好意,如当对方向自己赠送一部手机时,可以告之:“我已经有一台了。”;可以直截了当向赠送者说明自己之所以难以接受礼品的原因。在公务交往中,拒绝礼品时此法最为适用,如拒绝他人所赠的大额贵重礼品时,可以说:“依照有关规定,你送我的这件东西,必须登记上缴。”3.2.2赠花的礼仪

鲜花是美好、吉祥、友谊和幸福的象征。我国早在汉代就有“折柳送别话依依”的诗句,可见在当时已有交际赠花之习俗。当今社交中无论是欢迎、送别、婚寿庆祝,还是节庆、开业、慰问、吊唁及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赠之以鲜花,言志明心。但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花的含义也不同,送花时必须注意得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花卉语”

当我们以花为媒来传递友谊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花卉语”,以免出现尴尬。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花卉的寓意:

荷花——纯洁、淡泊和无邪

月季——幸福、光荣

红玫瑰——爱情

白菊——真实

百合——圣洁、幸福、百年好合

野百合——幸福即将来临

红罂粟——安慰、慰籍

红蔷薇——求爱、爱情

杜鹃——节制、盼望

康乃馨——健康长寿山茶花——美好的品德

勿忘草——永志不忘、真挚和贞操

菊花——长寿高洁

兰花——优雅

剑兰——步步高升

松柏——坚强

橄榄枝——和平

梅花——刚毅、坚贞不屈

竹子——正直

文竹——祝贺长寿常春藤——结婚、白头偕老

水仙——尊敬、自尊

橄榄枝——和平

牡丹——拘谨、害羞

红茶花——天生丽质

牵牛花——爱情

紫丁香——初恋

野丁香——谦逊、美好

黄郁金香——爱的绝望

红郁金香——宣布爱恋蓝色郁金香——诚实

樱花——心灵的美

并蒂莲——夫妻恩爱

万年青——长寿、友谊长存

红豆——相思

兰花——热情

仙人掌——热心

竹子——正直、虚心

美人蕉——坚实

……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一种花也许会有不同的寓意,如在一些国家,菊花和康乃馨被认为是厄运的象征。垂柳在美国表示“悲哀”,但在法国,柳则是“仁勇”的象征。实际上,同一种类型的花卉,因其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寓意。如红色的郁金香是“爱的表示”,蓝色的郁金香象征“诚实”,而黄色的郁金香则象征“无望的恋爱”。因此要恰当运用好“花卉语”。

2.不同场合的赠花

向恋人赠玫瑰花的花语是“我真心爱你”,蔷薇花象征“我向你求爱,小天使”,桂花表示“我挚意爱你”,这类花卉赠与恋人,可收“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功。若将这类花卉赠与其他对象,则会交际不成,反而引火烧身。

婚礼赠花可以送一束由红玫瑰、吉祥草、文竹灯花组成的美丽鲜艳的花束。红玫瑰象征爱情美好;吉祥草祝朋友吉祥如意、生活美满;文竹绿叶葱葱,祝朋友爱情永葆青春。此外,并蒂莲表示“恩爱如初,幸福长存”,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这些及红色郁金香等花都是婚礼的理想花卉。慰问病人,送一束黄月季,表示“早日康复”;一束芝兰,象征“正气清运,贵体早康”;或送一束松、柏、梅花,以鼓励他与病魔做斗争“坚贞不屈”,“胜利属于你”。

庆贺生日赠花,年轻一点的可送其火红的石榴花、鲜红的月季花、美丽的象牙花,祝其前程如火样红烈,青春如红花鲜艳等。对年老者,赠之以万年青、寿星草、龟背竹等,以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快乐幸福。

3.赠花的注意事项

正式场合,如组织开张、纪念、庆典等,大多可送花篮;迎宾、欢送、演出中送给演员,大多送花环、花束;宴请、招待会等送胸花;参加追悼会时则送花圈以示哀悼。

送花一般不能送单一的白色花,因为会被人认为不吉利;送玫瑰花时应送单数,不要送双数,但12除外,不要将红玫瑰送给未成年的小姑娘,不要将浓香型的鲜花送给病人。

送一束花时最好用彩色透明纸将花包装好,再系一根与鲜花颜色相匹配的彩带,这样既便于携带,又使花显得更漂亮。

拜访与接待是公共关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公共关系人员必须掌握接待与拜访的基本礼仪,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3.3拜访接待的礼仪3.3.1拜访的礼仪

勤于走往,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了解和沟通各方面信息,联络感情,是公关人员的责任之一。

1.到工作场所会面

业务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工作场所。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到工作场所会面应主要谈工作。不要无端地进入别人的工作场所打扰别人,更不能不顾别人是否在忙,一味地闲聊。

来到工作场所,应先在门口看一下要找的人是否在办公室内。如果在,招呼了以后再进去;如果不在,可礼貌地找人打听。不能直冲冲地闯入别人的工作场所。当工作场所正在开会或已有其他客人来访时,你应该自动退在门外等候,而不应该进去站在一旁或在门口走来走去,妨碍他人。

见面时要互致问候,不认识的要自我介绍。

在对方没有请你入座时,不要就座。坐的时候要端坐,不能半躺半坐在椅子上,因为是来谈公事,而不是闲聊,不能露出懒散无聊的样子。

当对方站立说话时,你也应该站立起来说话,以示尊重。站的时候不要斜靠在别人的办公桌上。他人端茶递水敬烟时,要稍欠身子表示谢意。

要讲究工作场所的卫生,不乱嗑烟灰、乱扔烟蒂、乱吐痰。

打招呼、谈话时,嗓门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人工作。

谈完公事,不要久坐,及时告辞。

告辞时可握手道别,也可说“拜托了”、“谢谢”、“麻烦了”、“留步”、“再见”等礼貌用语。

到工作场所会面不能穿背心和拖鞋,尽可能穿戴得整齐端庄。

2.到住宅拜访

到住宅拜访,掌握交际礼节,会提高公关的效果。

到住宅拜访,因为住宅是私人生活领地,多有不便,最好事先约好时间,以使主人及家人有所准备。约会应避免在吃饭的时间、午休晚睡时间和早晨忙乱的时间。时间约定后要准时或略提前几分钟赴约,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或不能按时赴约,应提前通知主人,重新约定。

进门要按门铃或敲门,如门户是敞开的,也应在门口发出招呼声“×××在家吗?”不要贸然闯入。进屋后,对房间里的人不管认识与否要一一打招呼,微笑、点头、问候、称呼均可,待主人招呼就座后再坐下。

进门时如穿戴了帽子、大衣、手套、雨衣或雨伞要取下,放在主人指定的地方。如果不准备久坐,一两句话就完,可以随身携带。如果主人在家穿着拖鞋,你也应该换鞋,除非主人制止。主人端茶点烟,要起身道谢,双手相接,如果遇有其他客人在场,可在旁边静坐等待。如果你在谈话,又有客人来访,你应该尽快结束谈话,以免他人久等。专程到住宅去拜访与闲聊不同,一般有较强的目的性。如果是请主人帮忙,应开门见山,把事情讲清楚。不要含混不清,令主人无从做起。如果主人帮忙有困难,就不能强人所难,硬逼着他人去办。如果送礼,应在见面或道别时拿出来奉献给主人,并讲明白是谁送的,为祝贺还是感谢而送。

到他人住宅拜访,不能无休止地拖延到人家要吃饭或要睡觉的时候,不要妨碍他人休息和处理其他事情。谈话办事目的达到,要适时收住话题,起身告辞。告辞时不要忘了与家里其他人尤其是长辈招呼,还要请主人“留步”,礼谢远送。3.3.2接待的礼仪

迎来送往是日常接待工作的内容,所谓“出迎三步,身送七步”就是迎送客人的最基本礼仪。公共关系接待人员在迎送客人时,要让客人感到真诚、热情、礼貌、周到,使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1.接待室迎客

在接待室迎接客人,公共关系接待人员应提前到达接待室,宁可等候客人,也不能让客人等候。具体的礼节有:

第一,看到客人来时,要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礼貌地招呼,以示欢迎。第二,若是首次来访的客人,要很恭敬地问清来访者的姓名,从何处来,双方交换名片。若是经常来的客人,要亲切地叫他的称呼,这会使客人产生一种朋友之情。

第三,请来访者坐下。接待人员的位置在近门处。面向入门处;距离入门处远的是上座;背对入门处,离门近的是下座。端茶时也是从右边上座开始依次分配。

第四,工作繁忙,万不得已请客人等候时,应先表示歉意:“请您稍等片刻,我一会儿就来接待。”如果客人要找领导,对于熟悉、亲密的客人可尽快地通知领导,如若遇到来意不明的客人,不要先表明领导的动向,待问清来访的目的后,再说“请等等,我先联系一下……”然后请示领导决定。若领导拒见,则应挡驾,以沉着、冷静、有礼的态度婉言拒绝,并要征求客人的意见,是否要留话,是否要代理。另外,在接待中,对于来访者的伞、帽、包等物,要指明挂放处,有时可以帮助放置。

总之,在等待室或办公室接待客人来访时,要使客人产生“我被重视”的感觉,若客人产生“我被忽视”的感觉,则是接待失礼。

2.车站迎客

公共关系接待人员主动到车站、码头或机场去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也是接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热情周到地做好接待工作容易赢得客人的信任和合作。反之,客人人生地不熟,没有遇到接站的公共关系人员,自己艰难地寻找社会组织的所在地,那么他们必定会对社会组织产生埋怨情绪和不积极合作的态度,从而影响组织与公众建立和谐一致的关系,也有损于组织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接待人员做好接待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客人到站的确切时间,并提前到达车站候客,绝对不能迟到,以免客人久等。否则会使客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无论在见面时怎样解释,也很难改变公众对组织失礼的印象。

第二,为了方便识别要接的客人,事先要准备一块牌子,写上“欢迎您,××同志”或“欢迎××单位代表团”的字样。书写的字牌要工整、醒目,以便客人到站时迅速接上关系,而不至于到处问讯、寻找。

第三,接到客人后,公共关系接待人员应迎上前去,主动打招呼、问候,并真诚地表示欢迎,同时作自我介绍,若有名片,则应双手递上,有礼貌地交换名片。必要时,应让客人检验一下自己的身份证和工作证,以便打消客人不必要的疑虑。第四,主动帮助客人提取行李,但最好不要拿客人的公文包或手提包,因为里面可能装有贵重物品,如介绍信、钱款等,一般他们是不脱手的。如果是残疾客人,还应事先准备好车辆,注意扶持。

第五,陪同客人乘坐事先安排好的交通车辆,一同前往接待的住宿处,并帮助客人妥善办理住宿事宜。到达宿舍后,不宜久留,应保证客人休息。与客人分手时,应祝客人休息好,并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与联系方法。第六,在迎接陪同过程中,应热情回答客人提问,如会议的日程安排,往返车票登记情况等,并要主动询问客人是否有私人活动的安排,是否需要帮助代办事情。为了活跃谈话气氛,也可主动介绍一些本地的风土人情、气候、土特产、单位的地址、方位、周围环境和旅游胜地等。

第七,如果客人所乘的车、船、飞机未能准时到达,应主动关心推迟到达的时间,并耐心等候,不能擅自离去。如果客人因故改期,也应主动联系,问清原因,并对接待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

3.住宅接待

客人来了,无论是熟人还是头次来访的生客,不论是有地位、有钱的,还是一般人员,都要热情相迎。如果是有约而来者,更应主动迎接。

对不速之客的到来,不能拒之门外或表现不高兴,使客人进退两难。应该尽快让客人走进屋里,问明来访目的,酌情处理。

万一客人来访时,自己正欲出门,如不是急事或有约,应先陪客人;如有急事或约会必须离开,也应了解客人来访目的,视情况另约见面时间。事先如果知道客人要来,应该打扫和整理一下房间,备好茶水等。

客人来时要让座、敬茶。敬茶的茶具要清洁,茶叶投放得要适量,不能多而苦,也不能少而淡。每次倒茶八分满,便于客人端用。敬茶时双手端杯,一手执耳,一手托底。续茶时将杯子拿离桌子,以免把水滴到桌上或客人身上。

如家里有客人时,又有新客来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