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大学人文学院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院简介新人文学院于2017年组建成立。学院办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重视以文化人、全面育人,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学院现有教职工99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3人,讲师4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者72人,另有外籍教师5人。学院现设有英语系、中文系、秘书学系3个系;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大学语文教研室、艺术教研室4个教研室;设有英语、汉语言文学、秘书学3个本科专业,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2024学年,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98人。除了三个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学院教师还承担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专业课程、全校本科生大学英语和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全校人文素质类通识课程、大学语文课程以及全校美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文科实训中心和4个研究机构。其中文科实训中心,下辖多个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配有联网计算机480余台,多功能视讯、办公自动化、速录等先进设备、软件多台(套)。建有1个语言培训中心,7个数字化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共440座),能满足英语专业教学需求;建有1个外语教学广播电台,每周向全校学生定时播放英语教学配套内容,同时用于各类英语听力考试。近年来,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还有面向全校开放的国画室、油画室、键盘室、民乐室等,同时新建了电脑速录室、同声传译室、中文多功能实训室、英语VR虚拟情景实训室、汉语国际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并且配置了价值22.2万元的秘书实训系统软件两套。学院拥有独立的专业期刊阅览室一个,藏书4万余册,专业期刊80余种(含外文期刊3种),声像资料百余套。2023—2024学年度,1名教师获甘肃省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一等奖;1名教师获第十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商务英语专业组三等奖,1名教师获英语专业组三等奖;1名教师获第九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英语讲课大赛视听说组二等奖,1名教师获综合组三等奖;5名教师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5名教师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理解当代中国”赛道荣获一等奖,1名教师荣获主赛道二等奖,1名教师荣获主赛道三等奖;1名教师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指导教师,1名教师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指导教师。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专业设置
表1本科专业设置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获批时间学位类别在校生数1汉语言文学0501012004年文学4222秘书学050107T2002年文学2283英语0502012002年文学458合计1108(二)培养目标人文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通识教育与专业发展并举”办学思路,遵循“突出实用,服务基层”的办学原则和“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立足甘肃,辐射西北,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基层工作、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或应用型高级人才,力争把学院建成在西北地区人文社科领域具有影响力及区域优势的教学与科研基地。课程设置方面,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1.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铸中华魂为宗旨,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熟练使用英语、能在涉外、经贸、文化、旅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领域从事外贸、翻译、文秘、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英语复合型人才。2.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国家发展大局和地方战略需求为导向,遵循“突出实用,服务基层”的办学思想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未来职业和个人发展,能在教育机构、出版单位、传媒机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教师、编辑、出版、文秘、宣传、文案策划、管理、汉语言文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3.秘书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以“素质”为基础,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之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原则,以培养“会办文、会办事、会办会”的秘书人才为重点。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综合与实践并重、理论与实用并重、素养与技能并重的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秘书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良好的现代秘书素养,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文化教育机构、传媒机构等行业的文秘、档案、公关、管理、宣传、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三)学生规模表2
2023-2024学年本科专业学生人数序号专业名称各年级人数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级合计1汉语言文学641201041344222秘书学624167582283英语1501349876458合计2762952692681108(四)生源质量2023-2024学年学院计划招生246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15人,秘书学专业50人,英语专业81人。实际招生246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15人,秘书学专业50人,英语专业81人。从报考率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报考率561.3%,秘书学专业文史类报考率146.7%,理工类报考率108%,英语专业文史类报考率236.7%,理工类报考率320%。表3
2023-2024学年本科专业招生情况序号专业名称计划数招生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1汉语言文学115115521496503.52秘书学5050512488492.13英语8181文史:488理工:496文史:469理工:486文史:473.2理工:490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表4
学院总体师资队伍合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教职工总数专任教师数正高副高中级其他博士硕士本科其他9986933413864140比例(%)10.4738.3747.673.499.3074.4216.280表5
分专业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专业专任教师数正高副高中级其他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汉语言文学24520.83833.331145.8300秘书学15213.3316.67960.00320英语47214.262451.062144.6800表6
分专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专业专任教师数博士硕士本科其他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汉语言文学24625.001770.8314.1700秘书学15001280.00320.0000英语4724.263472.341123.4000表7
分专业师生比专业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师生比汉语言文学422241:17.58秘书学228151:15.20英语458471:9.74(二)教学经费学院本科生教学经费主要用于保障教学日常运行、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2023-2024学年人文学院本科生教学运行经费142.4044万元,其中基本运行经费91.6425万元,本科实习实践经费44.151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经费4.2963万元,学科专业竞赛经费2.3146万元,学生事务费用17.2099万元;在校生共1111人,生均年本科生教学运行经费1281.77元,生均本科实习实践经费397.40元。本科教学经费使用严格按照教育部、学校及学院的规章制度执行。(三)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学院具备实践教学条件的场所有文科实训中心及语言培训中心。文科实训中心共有实验室7间,分别为国画室、油画室、键盘室、民乐室、电脑速录室、同声传译室、中文多功能实训室,420平米,配有秘书实训系统软件、各类民乐乐器、电钢琴、智慧黑板等,满足全校美育教育的教学需求。语言培训中心有7个数字化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共440座)及1个英语VR虚拟情景实训室和1个汉语国际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能满足英语专业教学需求。另外,学院对现有的语音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4个多功能网络化语音室,共计280座。语音室的改造,为建立完善的教学机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落实新修订培养方案的语音听力训练教学任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保障。表82023-2024学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情况表实验室名称房号面积(㎡)主要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名称台(套)金额(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语音实验室12教601108主控计算机、学生端电脑、智慧黑板、交换机、无线路由器、空调7485.75
0.04
0.05语音实验室52教611103.667485.75语音实验室62教612103.667485.75语音实验室72教613103.667485.75语音实验室82教6141088186.05同声传译室信息楼10293.22投影仪、联想计算机译员机5369.1080.140.19速录室信息楼10556投影仪、计算机、速录机34140.0240.1键盘室信息楼20256.05液晶电视、投影仪、电钢2519.8970.862.43油画室信息楼40294画架201.1910.0643.13国画室信息楼40194202.930.0973.13民乐室信息楼10956民族乐器、智慧黑板2728.41.42.8中文秘书多功能实训室信息楼10756智慧黑板、电脑722.980.10.24语音实验室22教60970联想计算机4412语音实验室22教60370联想计算机5050.18(含两款软件22.2)0.310.43语音实验室42教610103.66全新正在使用中2770.560.140.21汉语国际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2教70170音箱5799.73.32.3(四)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已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协议,每年选派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实习实践。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有11个。表9
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基地名称类型(校级\院级)建立时间英语昂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院级2010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法学甘肃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院级2011英语甘肃芝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院级2014法学甘肃敬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院级2014汉语言文学、秘书学甘肃省电教中心院级2015法学陇西董家堡院级2015英语西安天童美语中心院级2017汉语言文学庄园牧场生产基地院级2023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白银希望职业技术学院院级2023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甘肃协同众联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院级2024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青岚山田园综合体院级2024(五)奖励与资助学院秉持“奖励优秀”和“应助尽助”的工作理念,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勤工助学补助、临时困难补助等共计150.426万元,发放人数443人,占全院总人数的40.02%。其中,获国家奖学金2人,共计1.6万元;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2人,共计16万元;国家助学金344人,共计111.07万元;盛彤笙奖学金31人,共计14.88万元;退伍士兵助学金8人,共计2.64万元;其他助学金18人,共计2.736万元;为突发家庭经济困难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申请发放临时困难补助8人,共计1.5万元。国家及学校奖励与资助政策的落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压力,为学生安心学习、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四、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院专业办学定位结合甘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其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注重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新文科建设、新专业目录,积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推动内涵式发展,坚持把按社会需求办专业作为专业调整和优化的前提条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水平,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保证专业建设质量。在专业建设思路方面强调“以校级精品课程为示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风学风为重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和混合式课程及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在师资建设思路方面,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全面提高各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学院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取得一定的优势与成绩。第一,
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在招生规模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在校学生总人数控制在600人左右。每年招生录取分数在全校文科排前列。第二,在专业建设方面,实施学科专业差异化发展思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秘书学专业做到大而强,英语专业做到小而精。2023年,学院本科各专业建设持续推进,特别是英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申报并实施了综合改革项目,优化了课程设置,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二)落实立德树人机制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贯彻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师进修培训制,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结合教育部“三全育人”改革,立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育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廉洁教育,教育全体教师不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道德的教育者、行为的示范者,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同时,学院紧紧围绕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积极构筑“课程思政”,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夯实学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相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坚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本科生指导教师的育人功能,通过学院领导联系班级、班主任联系学生和学生家长,本科生导师联系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力求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热情。2023年,校级三全育人试点推广教学研究项目结项1项。(三)教学改革思路与成效2023—2024学年,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重视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以“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其他现代视听设备,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力。学院教学改革思路清晰,政策措施健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精心备课磨课,打造高效课堂根据学校《关于全面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学相关工作的通知》和《人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评估方案》工作安排,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第二教研室、英语系、艺术教学部等系部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OBE理念为导向”宗旨,组织教师集体磨课,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其中,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邀请曾参加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的获奖教师,分组设计本学期《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版)第二单元“Lovingparents,Lovingchildren”和第三单元“HeroesofOurTime”,并就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思政智慧版)Unit3Thesurprisingpurposeoftravel,开展了“无生课堂”磨课教研活动,教师们紧扣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学习通平台辅助教学,同时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设计,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课堂展示。通过集体听、评课和磨课的形式,增强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另外,学院举办了“教学比赛中的教学艺术与自我提升”教学发展沙龙活动、第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英语讲课大赛初赛暨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有效课堂。2.强化思政教育,构建长效机制课堂是思政教育主阵地,教师是思政教育主讲人,这就对教师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育人意识和专业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和加强本院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首先,学院组织教师前往定西市青岚山田园综合体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党委、团委分别与银安社区委员会、甘肃科源电力集团同兴智能、明珠物业团组织开展了“党纪于心,守纪于行”校企联合主题党团日活动。教工各支部按照学院党委要求,定期开展党员大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二十大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等会议精神,领会讲话精神,交流心得体会,研讨三全育人论文,研究教学、教研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长效机制。其次,学院组织教师赴新疆、广东、福建、太原开展艺术采风活动、参加人工智能背景下文秘类专业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研修班、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高级论坛、参加《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教学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院在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9名教师参加了“人工智能与公共外语教学研讨会”、3名教师参加了“创新应用,智联未来——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数字化转型论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论坛,丰富教学方式。学院提倡教师使用超星尔雅平台,迁移网络教学平台(优慕课)建课的课程。与此同时,学院大力引进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工具,如u校园、词达人、蓝思阅读、iWrite、
WElearn、
iTest等智慧平台,创新信息传递方式,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室、移动终端APP等现代视听设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提升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及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丰富了课堂的考核指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4.发挥竞赛育人功能,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我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理念,将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竞赛育人能够拓宽人才的培养途径、增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为帮助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赛前培训。英语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应用能力大赛”“词达人”单词大赛等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组织学生开展“典耀中华,书香陇原”演讲比赛、“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秘书学专业组织学生举办第五届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和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5.坚持以美育人,扎实推进美育工作学院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要求,推动美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形成具有人文特色的美育模式。艺术教学部结合实际情况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美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美育课程15门次,第二学期开设17门次,学生选课达3475人。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艺术教学部还创办了各类艺术相关的社团、举办美育类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艺术,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2023—2024学年,举办了第五届翰墨书法技能大赛、第六届翰墨书法大赛、“音为有你,遇见甘农”迎新音乐会、“乐器交响
青春飞扬”器乐展演、第一届“强国有我•融绘甘农”美育文化实践展览等活动。另外,校级美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项。(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照学校“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个性、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在学校统一部署安排下,学院修订完成了2020版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已从2020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培养方案坚持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与专业特色发展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大类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强化实践与协同育人相结合、学校主导和学院主体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把思想品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创新创业、美育和劳动教育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人才培养方案特点在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学院在新优化的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遵循标准,整体优化;以人为本,彰显个性;通专结合,分类培养;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开放办学、协同育人”的要求,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个性化发展教育平台”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优化课程体系,厘清课程逻辑关系,有效支持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加强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各要素达成的保障水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一定的农业特色,如开设了《丝路旅游与创意》《农业民俗概论》《古诗与农业文化》等课程;秘书学专业拓展了“秘书+英语应用”“秘书+新闻宣传”“秘书+组织管理”等“宽口径”应用领域的课程体系安排;英语专业强调以语言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两大体系为支撑,强化听说读写、演讲与辩论、口译笔译等实践课程。表10
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专业总学分选修课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学分比例(%)汉语言文学17048.528.5337.523.44秘书学1704928.824729.38英语17047.527.9440.525.31(六)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改革2023-2024学年,学院教师在传统的线下教学授课方式为主的前提下,利用学校超星尔雅教学平台+U校园+iWrite/
iTest+WElearn+词达人等现代视听设备为辅助教学工具,采取一个平台为主,多个平台协助的“一主多辅”模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同时,以申报“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省级、校级一流课程为契机,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改革方向,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与创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课程应用能力培训,制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案,普及先进教学理念,推广先进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构建和完善现代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学院领导带队前往电子科技大学、成都HTCVIVEDU威爱教育总部调研虚拟仿真实验室、妙答元宇宙、沉浸式口译智慧实训平台、VR会话平台和Freetalk口语陪练平台(Talkgpt)等智慧教学平台,引进ACHIEVE3000蓝思分级阅读教学系统,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培训,介绍了ACHIEVE3000蓝思分级阅读教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演示了如何通过大数据动态化掌控学生阅读进度和程度。《大学英语》教学利用U校园+iWrite/
iTest+WElearn+词达人+灯塔阅读等国内主流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及学习平台来满足不同的大学英语技能学习及教学需求。比如U校园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开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其功能完善,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可满足多方面的英语实践教学需求。该平台主要用于与之配套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思政数字课程》课前预习及课后延展学习。在2023—2024学年,大学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使用该平台78人,在线时长1284小时;学生参与人数16292人,在线时长334407小时;签到1094次,布置534篇测试,手动批阅作业1241次,课堂提问396次。词达人平台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针对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所开发的平台,涵盖了四六级考试的基础和重点词汇,此平台以微信公众号为入口,无需下载APP,使用方便。2024年,第四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共有2593名学生(英语专业组130人,非英语专业组2412人,研究生组51人)参加了校赛,184名学生晋级省级复赛,4名学生脱颖而出晋级国赛。(七)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方面,学院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高,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执行情况良好。学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课程设置对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的支持度高。1.课程开设2023—2024学年,人文学院各专业共开设课程224门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100%。其中汉语言文学开设52门,秘书学专业53门,英语专业77门。表11
课程开设情况专业开设课程门数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汉语言文学5221.15100秘书学533.77100英语771.301002.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传统课程升级改造,致力打造“金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2023—2024学年,2项省、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7项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项院级混合式课程均已完成结题验收。2022年立项的6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项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均已通过中期检查。另外,省级一流课程立项1项。学院鼓励项目结项的教师,开展全院范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示范引领,将思政工作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表12
课程建设课程名称项目类别级别立项/结题时间古代汉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2023中国文化概要一流课程省级2023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校级2023汉语言文学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校级2023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示范中心课程思政示范中心校级2023农林类院校《新闻采访与写
作》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构
建与实施路径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
目校级2023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2023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2023古代汉语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2023英语写作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2023民俗与民间文学调查实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2023古代汉语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英语III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中国古代文学I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英语I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高级英语I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英语听力I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英汉笔译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英语写作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中外名胜古迹与博物馆概览混合式课程院级2023编辑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院级2023英语(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院级2023基础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院级2023音乐赏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院级2023中国文化概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院级2023翻译工作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院级2023广告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院级2023(八)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2023—2024学年,除顺利完成2024届276名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选题、答辩等实践环节外,各专业均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1.英语专业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实践课程是《英语演讲与辩论实训》《课外英语读写实践》《笔译实训》3门课程,第二学期开设的实践课是《课外英语听说实践》《口译实训》《社会调查》《旅游英语》4门课程。同时任课教师带领英语专业学生赴榆中、天水、临夏等地开展专业课程实习实践。2.秘书学专业为了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相契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秘书综合实践》《秘书职业技能实训》《办公室管理与设备实训》《专业研习》《速录实验一》《形体塑造与艺术修养》7门实践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三字一话”综合实践》《速录实验二》《影像制作实训》《秘书实务(实验)》《档案信息管理》5门实践课程。教学计划中有综合性、实验性的课程占本专业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3.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采风实训》《速录实验一》《经典影视作品鉴赏与评论》4门实践课程,第二学期开设《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评论》《速录实验二》《秘书实务(实验)》3门实践课程,实习实践课程比重大大增加。此外,汉语言专业和秘书学专业共同举办了“三字一话”特色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典耀中华,书香陇原”演讲比赛、“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实践活动。除了设置的实践课程外,学院还非常重视课外实践环节。2023—2024学年,学院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带领学生赴多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汉语言文学专业赴榆中等地开展《采风实训》实践教学活动;秘书学专业赴兰州市档案馆、榆中、武威、定西青岚山开展了《档案与信息管理》《专业研习》《影视制作实训》等课程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践活动;英语专业赴甘肃省博物馆、临夏、刘家峡、榆中、天水开展了《口译实训》《社会调查》《旅游英语》《课外英语听说实践》等专业课程实习实践活动。这些实践课程的开设,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九)教学研究与成果
表13
教学成果及质量工程项目成果(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主持人级别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设计研究教学研究项目张亚栎省级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教学研究项目张亚栎省级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教学研究项目胡宝慧省级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课程思政”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一一以《英汉口译》课程为例教学研究项目董丽群省级后疫情时代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培育成果教学成果奖张婧校级大学英语农耕文化阅读教程教学成果奖赵丽萍校级“立德树人”视域下农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奖隆滟校级基于文化自信培养目标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创新与路径设计教学研究项目李城瑶校级“新文科+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院校大学英语助培“知农、爱农”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与路径研究教学研究项目栗娜校级(十)教材建设在教材选用上,学院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成立了学院教材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把关,对预定教材进行审核,并且在教师选定教材的基础上,召开学院学术委员会议,由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教材从出版社、作者、内容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核,所有涉及“马工程”课程建设教材均按照指定版本选用;其他教材一律优先选用最新版本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确保意识形态正确的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学院教师出版专著5部。表14
教材建设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教材类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研究董国俊甘肃人民出版社专著主流与分流——“牛郎织女”传说和七夕节俗的传播与分化研究
隆滟人民出版社专著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研究栗明敏中国商业出版社专著英美文学翻译与文化差异视角研究张亚栎吉林大学出版社专著“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创新教学方法研究栗娜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著(十一)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指导下,学院深入贯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精神,秉承“创新引领发展、创业成就未来”的理念,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构建了包括创新创业教学研究团队、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在内的完整工作体系。学院依托甘肃农业大学文科实训中心,打造了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组建了创新创业教学研究团队和人文学院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科类竞赛培育、创新类竞赛培育和就业创业培育。人文学院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际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甘肃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链实施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效推动了“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加深理论的方式,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提供创新思路,激发创新潜能,学院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专题培训讲座,讲座围绕比赛相关文件解读和学生创业项目的设计两个板块展开,努力提高SIETP项目质量,2023年度共有38个项目完成结项。学院分两批组织学生赴西安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调研活动。,v学院组织甘肃农业大学第十一届英语应用能力大赛、第五届全国高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人文学院第一届诗文朗诵比赛、人文学院第一届“光与影”摄影大赛、翰墨大学生书画大赛等学科竞赛,学科竞赛覆盖面5808人次,获奖427人次。同时,组织和推荐学生参加
“三创赛”、“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成绩显著,育人效果明显。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铜奖1项、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16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组织教师赴外交流学习、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导师等方式,显著提升了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的能力和水平。2023年11月11日,学院党委书记孔庆文带队,学院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一行16人赴宁波大学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专题调研交流。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报告会、讲座、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以及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创业经历,我们成功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梦想。(十二)国际化人才培养人文学院一直将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推动师生国际交流,以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上,英语专业要求全英文教学,秘书学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语言学导论》课程实施全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导论》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同时邀请外籍教师为学生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让学生在中外文化交融的氛围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院利用自身优势学科资源,将英语教学与国际交流紧密结合,鼓励优秀教师进行国外访学,通过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了给学生提供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平台,2024年5月,学院邀请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国力大学经济系教师SardorF.Allayarov作学术研讨交流讲座,增强了师生对世界的了解,丰富了师生的精神家园。五、质量保障(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继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质量,优先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牢固树立本科教学质量意识,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注重教学效果。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党政齐抓共管,重视教育教学。院长主管、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各系部主任及教学秘书具体落实教学工作机制的顺畅运行。学院定期召开教学专题会议,紧扣时代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求,探索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同频共振的契合点,以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为切入点,加强谋划,深度培育,突出特色,评建互促,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全力提升本科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1.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院采用课程负责人制度,严格遵守和执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研室管理职责,定期完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培养计划等规章制度。制定教研室活动细则,日常教学活动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规定认真执行,每周组织一次教研会议或教研活动,定期安排教师听课评课,组织同头课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等,集思广益,力求提升教学质量。严格遵照《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关于强化本科课程过程性考核工作的通知》,遵循“全过程、全环节覆盖”的原则,学院要求培养方案中的全部课程均实施过程考核制。课程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本门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明确过程性考核的形式、内容和要求,规定过程性考核时间进度,提出课程过程性考核各种形式的考核要求、评分标准与评分比例。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学院严格落实院领导、系主任、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和青年教师听课制度,每月统计教师听课情况并报送学校高发院进行备案。学院领导、教学督导、系主任定期深入课堂开展听课工作,定期检查教师授课情况,严格把控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积极主动认真地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程,对教师编写教案、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试卷评阅等教学环节有明确的监控措施,执行得力。各专业课程的授课计划表、学生试卷、成绩分析、课程作业、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类教学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并交由学院专人统一保管存放。每学期期末,各教研室组织教师对所在教研室所有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在期末网上评教,同时以座谈会的形式从学生群体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这些不同的方式可以有效监控教学过程质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实施教考分离,加强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实现考试命题科学化与规范化,构建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三)教学质量监控成效1.贯彻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监督检查制度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院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定期召开教学专题会议,及时传达教务工作部署及教学工作安排,建立了教学监控与评价制度,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期中教学工作检查等环节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院还成立了以院长、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教学督导、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督查小组,深入课堂一线,开展教学执行情况和任务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对教室设备、实验室、课堂情况等进行认真检查,采取全过程动态教学检查和抽查相结合方式,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针对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重难点不突出、教案不规范等教学问题,学院组织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及青年教师广泛开展听课活动,及时查找和解决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授课效果精益求精。2.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年来,学院贯彻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根据专业方向,为新参加工作人员配备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师作为导师,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理念、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在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每周至少听一次课,在试讲合格后,方能为本专业学生授课,并要求导师监督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新教师进行培养,促进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学院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每年选送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访学。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学校第四期BOPPPS有效教学设计工作坊培训,学习微格课程打磨方法,熟练应用BOPPPS模式设计教学,参加培训3人次;组织系主任对青年教师开展了青年教师教案检查与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强化备课环节,提升教学技能,推动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按照继续教育学院要求,学院全体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暑期教师研修活动”的培训。2023—2024学年度,1名教师获甘肃省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一等奖;1名教师获第十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商务英语专业组三等奖,1名教师获英语专业组三等奖;1名教师获第九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英语讲课大赛视听说组二等奖,1名教师获综合组三等奖;5名教师团队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5名教师团队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六、学生素质与发展(一)劳动教育与体育美育教育学院继续坚持树德、增智、培劳、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导向,进一步完善了《人文学院本科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认真落实2021、2022级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严肃劳动实践课纪律,督促值日学生严格按照课表安排参加劳动,2021、2022级学生劳动实践课程成绩合格率100%。学院坚持学生早操晨练制度,在2023-2024学年举办学院运动会,参加了校级运动会,参与学生140余人;组织52名学生报名参加学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展了68场足球、篮球、排球等比赛,134名球类运动员参加,学院观赛人数超过千人。通过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强健学生身心素质。学院教师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体育、美育项目申报,2023—2024学年,校级美育项目立项1项,劳动项目立项一下,体育项目立项1项。表15
各专业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专业达标率(%)汉语言文学94.4秘书学95.2英语93.5(二)理想信念教育1.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把握时代特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强国复兴有我”视频,甘肃省“恰同学少年”星空课堂,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2.扩大影响范围,丰富教育内容学院党委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形势与政策课、党支部组织生活、主题班会、班子成员联系班级、走访学生宿舍、主题观影等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2023年,236名2023级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截止2024年8月,学院共有学生党员48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先锋模范作用逐年凸显。学院团委注重“推优入党”工作,2023年,共开展两次“推优”,共计“推优”117人。3.举办多种活动,强化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学院组织开展了第七届青马工程培训仪式和第六届大骨干培训考试,累计培训团学干部396人次,邀请学院党委书记开展了新生第一课——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团委积极举办团支书技能大赛,组织各基层团支部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深化了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团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各基层团组织定期开展“党的青年运动史”、共青团团课、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召开“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网上主题团课,鼓励团员争当模范。各基层团支部近千名团员青年积极参加“青年大学习”,平均学习率达95%以上,党史学习教育团支部学习率达100%。(三)第二课堂1.依托PU口袋推进第二课堂开展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导原则,把握重要节点,举办了新生入学教育,校史校情、爱校荣校等多种活动,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推进我院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此外,第二课程活动内容依托PU口袋APP和“志愿汇”平台,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2023-2024学年发布第二课堂活动265项,发放PU学时45219学时,累计参加学生人数28992人次。2.依据学生兴趣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学院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了学习、科创、文体等多方面多形式第二课程活动,如清明祭英烈烈士陵园扫墓、“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深化历史认知,传承红色精神”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爱党爱国的热情,感悟红色精神,致敬革命先烈。在注重第二课堂的同时,学院还开展了2024年学风建设月“青春领航·励学宣讲”进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开拓全球视野”学术研讨交流讲座、考研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学术活动,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第二课堂知识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四)学风建设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2023-2024学年,人文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制度引领、管理促进、成效巩固“三位一体”推动学风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涵育“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文科人才提供坚实保障。1.坚持制度引领,“制”字为先强机制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坚持制度先行,机制保障,成立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会议,明确全年学风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活动要求。研制修订《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人文学院2024年“学风建设月”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人文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试行)》《人文学院学生安全管理包抓机制工作方案》以及班主任工作条例、家校联系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晨读和早操管理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和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风建设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同时,持续做好入学教育、在校教育和毕业教育三个阶段的紧密衔接,以学风建设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学好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2.坚持管理促进,“治”字为重强规范学院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定,坚持强化管理,从严治学,狠抓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持续推进学风建设工作,分群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学风督查。一是全面落实听课制度。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督促教师自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优化教学关系,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深入实施学业预警。严肃课堂纪律,到课统计实行任课教师和班干部双考勤制,严防“旷课”“替课”,随机检查上课情况,及时纠处缺课行为。从严从实开展学业预警,及时开展学籍清理、预警和处理工作。三是扎实开展家校共育。强化家校联动双向互动沟通,通过家校联系微信平台等方式,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状态和身心状况,以及奖惩、纪律表现,学习、考试、学业进展情况,积极发挥家校共育作用。3.坚持成效巩固,“质”字为要强实效学院持续聚焦、全面提高学风建设质量,聚力学风建设成效巩固,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风建设质量。一是精准推进学业帮扶。分别从班级和宿舍层面建立学业帮扶小组,依据学生学业状况,围绕学业、就业等方面,找准需求和困难,全面分阶段、分情况开展精准互助帮扶。二是选树典型示范带动。遴选优秀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先进典型组建“励学宣讲团”,围绕专业、学业、就业等多方面内容,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经验交流和专题宣讲报告,强化习惯引领与行为示范,提升宣传引导作用。三是赛学结合助力提升。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赛事,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创造良好的学习竞赛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五)学生服务1.细化“三全育人”服务机制,全方位为同学们提供生活、学习服务指导工作学院完善了《人文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文件,助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依托学校“智慧学工”系统,实现学生请假销假、学生证补办注销、学籍证明、成绩单打印等学生服务事项,“一网在线申请、审批线上流转、结果在线可查”,不断提高学生办事便利度,持续增强学生获得感和满意度。2.志愿赋能,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提供服务指导学院以毕业生就业创业志愿为主导,召开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推进会、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推进会等多场就业指导会议,邀请优秀的公司负责人、往届毕业生到我院开展座谈,举办多场师生交流活动和学生学业发展辅导讲座,围绕学院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针对性辅导,从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学风建设和毕业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提升学生的学业发展与就业创业能力。(六)校园文化活动1.深化“一院一品”,打造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学院深入挖掘美育和劳动教育活动资源,不断深化“一院一品”工作,积极开展本学院专业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典耀中华,书香陇原”演讲比赛、第六届“辩而增智,思而善学”辩论赛、“青春筑梦·强农有我”书画艺术作品征集、“75载壮丽辉煌同心再创崭新篇章”校园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民族文化知识竞赛、“世界地球日”地学知识竞赛、最美笔记评选。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学院的独特魅力,也激发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热爱,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2.活动形式多样,提供校园文化展示平台学院举办“迎新杯”“欢送杯”“逐梦杯”篮球联赛、“春满人文领跑青春”第七届田径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活动月海报展示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同学们的身心素质;举办公寓文化节、最佳寝室方案设计大赛,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培养和谐、团结的寝室氛围。我院学生荣获甘肃农业大学第五届舞蹈大赛一等奖,甘肃农业大学第四届“求是杯辩论赛”亚军;我院学生会荣获2023—2024届优秀学生会称号。通过各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青年学子返乡参与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2023年寒假和2024年暑假,学院充分发挥组织动员青年大学生,开展“我为家乡代言”和“我为甘农代言”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辐射学生达300余人。学院共成立7支社会实践队伍,分别到甘肃礼县、岷县、定西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以及省外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开展活动,把青春热血和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上。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荣获甘肃农业大学优秀社会实践团队。2.加强社团监管和指导,展现社团活动魅力学生社团活动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校园的生机和魅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同学们提升自我、发展个性的主要载体,更是同学们学习生活中心的“第二集体”。2023年挂靠在学院的社团共有7个。学院共有7名老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负责指导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开展20余项社团活动,注重对学生实施教育和思想引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七、学生学习效果(一)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学院2024届毕业生共276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率为100%,学位授予率为98.44%;秘书学专业学生毕业率为100%,学位授予率为98.39%;英语专业学生毕业率为98.67%,学位授予率为96.67%。(二)考取研究生情况2024届毕业生共276人,考取研究生人数29人,其中免试推荐研究生16人,包括推免辅导员2人,升学率10.5%,其中本校升学16人,校外升学11人,兰州大学3人,西北师范大学2人,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各1人,境外留学2人。表16
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专业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四级通过率六级通过率汉语言文学10098.447.8181.25759.38秘书学10098.398.0698.3966.1319.35英语98.6796.677.8181.2589.3350.67(三)学科竞赛成果在2023—2024学年,学院共组织了6项学科类专业竞赛,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中,我院一名同学获得省级一等奖、两名同学获得省级二等奖。在第十一届英语应用能力大赛校赛中,学院本科生获得一等奖30人次,二等奖52人次,三等奖43人次。在甘肃农业大学第五届“翰墨”书法大赛中,学院本科生获得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8人次;在人文学院第一届诗文朗诵比赛中,学院本科生获得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5人次。在第四届秘书实训教学成果展示与专业技能创新展示会中,理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全能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在法律知识竞赛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8名。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甘肃农业大学选拔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获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铜奖2项,校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16项。表17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果年级参与SRTP项目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数发表论文数发明专利数人数占总学生比例(%)国家级省部级校级SCI等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202011341.0901133--2-202114045.600290--0-2022391148.670066--2-202314052.63032024合计78488.703064910080(四)毕业生就业情况人文学院2020级共有学生276人,包括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三个专业。其中男生54人,女生222人,男女生比1:4.11。少数民族学生17人。截止2024年8月31日,共落实毕业方向人数237人,落实率85.57%。其中升学29人,考取选调生、国家及地方基层项目17人,应征入伍1人,签订就业协议189人,自主创业1人。未落实就业人数39人,其中计划继续考研人数3人,继续考公12人,签约中8人,求职中16人。表18
毕业生就业情况(截止8月31日)专业名称就业率(%)汉语言文学81.25秘书学98.39英语82.67(五)用人单位评价学院对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以达到促进育人工作以及确保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要相结合的目的。通过走访与调查,单位参与,对我院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与毕业生质量两个部分做出评价。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学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在基本能力评价方面,认为我院毕业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在对我院毕业生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公民道德素质及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觉悟、服从组织安排等方面比较满意。从调查总体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六)毕业生声誉我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继续招聘人文学院的毕业生,并期待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八、特色发展(一)英语专业发展特色近年来,英语专业重视英语语言技能、英语专业方向课程群建设,多门课程已经建设成为校级重点课程。重点课程及课程群的建设整合优化了课程内容,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人才培养发展的共性要求,突出了英语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也满足了社会各行业对英语人才的不同需要。同时,英语专业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慕课+U校园+iWrite/
iTest+WElearn+词达人+QQ群/微信群等现代视听设备为辅助教学工具,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英语专业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坚持举办学科竞赛——英语能力大赛。除了平时为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培训班,英语专业还连续筹办了英语应用能力大赛,涵盖听力、写作、演讲、阅读、翻译等五个方面,全面引领和督促学生夯实专业技能。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省级、国家级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为其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特色汉语言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三字一话》《采风实训》《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经典影视作品鉴赏与评论》《普通话训练》《演讲与口才》等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夯实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不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同时创办人文学院院刊《人文学苑》,为学生提供写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文学创作、文学团体,创作发表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写作能力;汉语言专业还举办了“典耀中华,书香陇原”演讲比赛、“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鉴赏能力。另外,安排“文学创作采风”教学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强化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深入生活,同时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热情。(三)秘书学专业发展特色秘书学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等理论课程中,均设置实验课程或实验学时,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专门设置《三字一话》《秘书资格认证实训》《教育教学实践》《文秘实务综合实践》等专业实践课程;创建“营门村1号”微信公众号,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建立“模拟编辑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运营、自主创新”的业务实训。通过编辑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版面、编辑媒体,提高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秘书学专业还注重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课程设置中,有“写作”系列课程与“口语”系列课程,同时,注重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要求学生采写新闻、撰写调研报告、读书心得等,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每年举办届次化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夯实理论知识,由此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思维及创新能力。九、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是学院的立身之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过去对教师“既教书也要育人”主要停留在柔性倡导层面,缺乏规范指导和制度约束,专业课教学缺少育人环节,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需要得到切实发挥。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师资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专业以及艺术教研室的师资均偏少,师资数量明显不足。从队伍现状分析来看,高水平师资队伍依然紧缺,一是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比例偏低,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只有8%;二是正高职称教师严重繁缺,师资队伍“断层”问题影响了专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中青年教师队任的中坚作用发挥不足,科研素养亟待提升。另外,教师进一步深造、参加高级别培训、高水平交流访学的机会仍显不足。在农业院校的大背景下,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负责人和科研领军人物。3.教师整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科研尚未形成有实力的团队学院教师一方面教学任务重,科研精力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瓷器商业修复课程设计
- 沉管灌注桩课程设计
- 沉浸式收纳问题研究报告
- 池州环境保护研究报告
- 池壁堵漏施工方案
- 池塘施工降水方案
- 档案移交保管方案
- 档案工作的研究报告
- 德阳塑胶球场施工方案
- 带保温屋面防水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游遍亚运参赛国(地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
- 2024年山西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及答案
- 医疗器械营销策划服务合同范本2024年
- Python第三课-重复与循环(教学设计)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ZZ019 智能财税基本技能赛题 - 模块二-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复习现在完成时) Section A 》说课稿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