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拓展讲义-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2/35/wKhkGWdBJf2AVByBAAJOeWI5XLE648.jpg)
![专题13拓展讲义-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2/35/wKhkGWdBJf2AVByBAAJOeWI5XLE6482.jpg)
![专题13拓展讲义-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2/35/wKhkGWdBJf2AVByBAAJOeWI5XLE6483.jpg)
![专题13拓展讲义-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2/35/wKhkGWdBJf2AVByBAAJOeWI5XLE6484.jpg)
![专题13拓展讲义-2022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原卷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32/35/wKhkGWdBJf2AVByBAAJOeWI5XLE64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小升初无忧衔接之“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知识梳理】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设问形式◆那么,如何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呢?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能判别修辞手法的类型,掌握其基本特点与表达作用;其次是能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及其表达作用。修辞基本特点作用赏析思路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夸张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xx的xx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条理清晰,节奏鲜明,能够增强文章的气势;强调内容,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强调、突出重点;抒发强烈的感情;承上启下,划分段落。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xx物的xx特点,增强了表达效果。反问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常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态度鲜明,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情感,加强语气,发人深思。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一种修辞。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情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专项练习】一、(2022·重庆八中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小跑着的父亲郑皓文①火车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奔向中原大地。暗夜中窗外惨淡的风景都隐匿了,罩上一层冰冷的霜。②我昏沉地移开盖在脸上的书,侧头盯着窗户里我模糊而半透明的影子。郑州,还有父亲,困顿中我想他应该在那里等我。我从衣袋中抽出手,在玻璃上一下下地蹭。在露出的黑暗中,父亲的形象慢慢浮起。个头不高,身体胖而结实,一双手短粗有力,圆滑红润。他眼睛小,笑起来笑纹又深,眼睛快消失不见,但这不影响其中放出晶亮有神的光。③然而这是我极小时对父亲的印象,那时,他还没有离开我生活的城市。上次见他时,那光已不复存在,只有积在眼窝里浑浊的泪。④上次见,已经是两年前了吧。他生意失利,几乎一无所有,来到我所在的城市,费尽力气找到我的学校。我看到一个睡眠不好困苦而失意的男人。他一见到我,只匆匆说了几句话,然后望了我好久,就小跑着消失在我的视线中。⑤我的回忆定格在父亲小跑的画面。他好像总是在小跑,小跑着为客户送订单,小跑着去给朋友帮忙,就像有什么力量在推着他前进。父亲似乎曾经说过,他年轻时是市田径队队员,跑短跑的,后来伤了腿就退出了。⑥火车跑累了,滑进亮着白光的车站。父亲站在站台上,蜷在一件黑夹克里瑟缩着。他扫视着车窗,我和他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他的眼睛如火柴般在黑暗中嚓地被点亮了。他小跑着追我挨着的窗户,白气自他不加抑制的上扬的嘴角溢出,双腿像两只飞得笨拙的鸟。我勉强浮出笑容向他打招呼,扶着行李箱的手不住地颤抖。⑦接到我,父亲看似随意地讲了上次去学校找我的原因,“应酬喝酒喝多了,肝脏出了问题。我那时怕再也见不着你了,赶紧连夜去找你,就是想看看你。”那一瞬间,我怔住了,原来并不是毫不在意。之后的很多话我都没有听得真切,只感觉心头那堵墙,摇摇晃晃。⑧这次见,是随父亲看望病情加重的爷爷。时隔10余年,我和爷爷奶奶重逢。记忆里硬朗挺拔的爷爷被光阴掠走记忆的能力,只是安静地望着我笑,而奶奶的泪珠清澈似秋分的月华。我一进门,她便拽过我的手,像丢失的什么东西被重新觅回。她滔滔地与我聊了很长时间,我的手一直被她爱惜宝贝般护在腹前。这几天里,久未见面的大姑二姑带我四处游玩。父亲更是全程小跑着为我们干这干那,似乎在尽力补偿着什么。⑨时间倏忽而过,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刚和他说了几句话,便传来催促上车的尖锐的哨声。我感到和上次见面同样的匆促和紧张。我心里竟多了几丝难以察觉的凄凉,转身要登车,父亲突然叫住我。我回头,父亲短粗的手掌紧握着伸至我的面前。手指张开,是一个小泥狗,涂着艳丽的红蓝色,点着漆黑上釉的眼珠。父亲似乎还想说什么,嘴唇蠕动了一下,终于没有开口。他抬起粗糙的手,最后只是轻轻地搓捏了一下我的耳朵。火车开始奔跑了。父亲眼中灯塔般闪着光,双腿又迈动起来。他像一个巨人,一个要跑过时间的巨人。我扭过头,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⑩我把小泥狗放在车窗边。父亲手上的汗使它晶莹而湿润。我想起来了,奶奶说过,这是父亲童年唯一珍爱的玩具。我突然感到什么在飞速地流逝,却无法挽留一分一毫。我慌乱起来,抓过小泥狗,将它紧紧地攥在手里。我感到什么东西绵软而刚强地稳稳立在心口,灼灼地照耀着如海面的灯塔。我于是心安了。在光晕中沉沉地入了梦乡。小泥狗静静地待在我的指间。它的眼珠漆黑,放出晶亮有神的光,好像永远含着泪水,其中映着父亲小跑的样子。是呀,尽管我们不在一处生活,尽管他错过了我绝大部分的童年,可他无时无刻不在小跑着,追逐在我的后面。⑪火车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奔离中原大地。一堵厚厚的障壁轰然倒塌。1.通读全文,概括本文写了哪几件事。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题。(1)他扫视着车窗,我和他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他的眼睛如火柴般在黑暗中嚓地被点亮了。(赏析加点词语)(2)我感到什么东西绵软而刚强地稳稳立在心口,灼灼地照耀着如海面的灯塔。(赏析句子)3.请结合语境,分析划线句的含义。(1)只感觉心头那堵墙,揺摇晃晃。(2)一堵厚厚的障壁轰然倒塌。4.“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好的题目往往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请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题目的作用。5.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父亲总是在“小跑”着,“像有什么力量在推着他前进”。这力量来自对生活的坚守与责任,对子女亲人的歉疚和关爱,对岁月变迁、时间流逝的抗争。B.为了凸显父亲小跑的形象,作者巧妙地将自己与父亲相见、分离的场景设置在了火车站,以奔忙的火车来隐喻不知疲倦忙碌着的父亲。C.第④段运用插叙,写父亲生意失利到学校来看我。这是父亲“小跑”的形象的第一次闪现,引出后文对父亲一直“小跑”着的形象的着力刻画。D.“我”与父亲分离时,他把自己小时候珍视的玩具小泥狗给“我”,那里面承载着童年的“我”与父亲相处的记忆与情感,让“我”格外心安。二、(2020·广东潮州·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把老钥匙王举芳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⑶“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⑺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⒁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⒂三婶来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⒃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⒄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6.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故事情节(1)弟弟卖掉老宅陪母亲回老宅(4)人物心理母亲焦急(2)“我”(3)母亲“我”欣慰7.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⑼段中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8.按要求给文中画线句子做批注。(1)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从描写角度)(2)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从修辞手法角度)9.结合选文,分析三婶的人物形象。三、(2022·陕西宝鸡·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爸爸的手指①这是一件发生在我童年的小事。②我的爸爸也许已经把它忘记了,然而,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它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年,我九岁。③一日,我在靠近大门的一张桌子上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两个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一手拿着毛笔,一手按着大楷本子,写字时,淋漓的墨汁不断地滴落在桌上,十分狼狈。于是我搁下毛笔,走去关门。然而,当我猛力把门关上时,万万意料不到,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而大力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惊骇地听到了父亲猝然发出的惨叫声。④此刻,站在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一看到我伸出门外想一探究竟的脸,父亲霎时暴怒地扬起了手,想狠狠地掴我耳光,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但是,不知怎的,他大大的手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便又被他强自压抑着,颓然放下。我好像一只受惊的小羔羊,簌簌抖着,虽然死里逃生,却不明白为何父亲会如此暴怒。⑤“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呀?”我又害怕又不甘,默默自问。⑥这时,邻居以责备的口气对我说道:“你也太不小心了呀,刚才,你父亲的手就放在门缝处,你看也不看,就大力关门……”⑦啊,原来鲁莽的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⑧我偷眼瞅着父亲,只见他铁青着脸,频频搓着发红发肿发痛的手指,没有看我。⑨十指连心,父亲此刻痛入骨髓的感觉,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孩童,我所关心、所害怕的,是父亲究竟会不会再度扬起手来打我……⑩父亲不会。⑪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在厅里做功课的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痛得实在惨,那种痛,直捣心窝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掴她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⑫啊,父亲这几句话,好像划空而过的一道闪光,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⑬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推卸责任,更不可迁怒他人。1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11.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品味文章的语言。(1)然而,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它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赏析加点词语)(2)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此句)12.请说说文章以《爸爸的手指》为题的妙处。13.文中写了“我”无意之中听到爸爸对妈妈说的一段话,有怎么作用?14.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四、(2022·山东山东·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爆米花香林海蓓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③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④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⑤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⑥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⑦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⑧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⑨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⑩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⑪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可惜呀,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⑫可是,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1日,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天气,引出下文的内容。B.第⑿段总结全文,抒发对儿时美好生活的眷恋,引起读者的遐想。C.第⑦段“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善于持家、心灵手巧的人。D.本文告诉我们,随着物资的日渐丰富,爆米花不再受人们喜欢了。16.第③段写“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熟悉”和“陌生”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17.选文第④—⑥段,作者围绕爆米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8.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句子。(1)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急躁地、兴奋地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赏析句中加点词语)19.题目“爆米花香”中的“香”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五、(2022·山东威海·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两棵开花的树⑴两棵树高高地立在师生每日必经的路旁,一棵在北,一棵在南。⑵从生物老师那里得知这两棵树叫“异木棉”。每年的十一月中旬左右,北边那棵树的枝条上最先冒出一个个青色的圆形花苞,极像小青果,然后绿叶开始掉落。等树叶差不多掉完后,似乎是一夜之间,那密密麻麻的小青果全部炸裂,呼啦啦全绽放成了密密匝匝的耀眼灿烂的花。青色如铜铃的花托里伸展出五片纤长稍稍翻卷的花瓣,花瓣粉如胭脂,向基部渐变为金黄或白色,在阳光下一簇簇相拥绽放,把整棵树装扮成了披着云霞的仙女。这冬日里开花的树,一下子点亮了整个校园。⑶每年一入冬,在满园墨绿色中立着的这棵盛放的绚烂花树,勾起了多少人内心关于唯美、浪漫、梦幻的想象。⑷每天早归的学生,晨扫庭院时,也忍不住驻帚而立,凝视这晨光中一树粉艳,然后开启诗与远方的遐想。⑸陪伴学生晨读的老师,也忍不住对着窗外浓绿中的那一枝枝粉色微笑,觉得一切都那么美好。⑹午间散步的老师们,更是纷纷拿出拍照,然后在朋友圈里晒这个校园的美好。⑺因为关注,大家很快发现了两棵树的不同。⑻北边的那棵满树繁花,南边的那棵绿叶满枝。于是在赞叹辉煌灿烂的同时,自然也有了质疑与抱怨:同时移栽而来,同一品种,南边的那棵异木棉怎么迟迟不开花啊?站在如此美的同伴旁边,怎么看都觉得它灰头土脸的……⑼是啊,为什么南边的那棵不开花呢?是它不够努力吗?我也在寻思。还是生物老师告诉了我答案:北边的那棵三面无遮挡,从早上就开始接受冬日暖阳,一直到下午。南边的那棵刚好位于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夹角处,只有中午能短暂享受一下阳光的抚慰。原来是位置的不同,导致了这两棵树的不同,一棵花期绵长,一棵花期短暂,一棵花密色艳,一棵花疏色浅。⑽果真这样,两周后,南边的那棵树开始开花了。一个月后,北边那棵仍繁花满树时,南边那棵已凋零殆尽。这是很残忍的现实,也是很真实的生长规律,虽不忍,但也只能面对。⑾那天放学后,一对夫妇来拜访我,他们充满期待地希望我能给他们开一剂良方:“老师,我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什么成绩还是不能靠前?”我知道那个孩子真的很努力,一篇作文他可以修改很多遍,虽然进步很大,但离那几个才子才女学生的文章还是很遥远。我还知道,他画的漫画很好看,他的歌声很好听。我很想把他的父母叫到窗前,给他们讲讲窗外校道边那两棵开花的树的故事。但终觉这样过于残忍,遂放弃,又开始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善意谎言。⑿这个古老的园子,一年又一年,送走一届学生又迎来一届。在这来来往往的生命里,必然有繁花似锦的,也必然有默默无闻者。为什么园子里这两棵异木棉一定要同时开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向员工借款合同样本简版
- 有机肥采购合同书
- 可持续发展产品认证合同
- 私人住宅租赁合同样本标准
-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解析
- 合同范本集:专卖店、超市、商场员工
- 食品生产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股权转让合同的重要条款解析
- 《两票制培训资料》课件
- 《领导艺术讲座》课件
- 10000以内加减法混合竖式题
-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1-等一等-会更好-教学设计
- 2024年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件:曝光三要素
- 保密办保密工作述职报告范本
- 新课标理念下三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智能物联网导论》AIoT导论-第4章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 用电子表格和现金流量表计算投资项目财务指标FIRR-FNPV-Pt(新建项目)
- 9S管理知识考试题
- 2024年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