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云南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1965年5月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这可以作为研究元谋人的()A.文字史料 B.影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实物史料【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元谋人的实物史料,D项正确;“门齿化石”并非文字史料,排除A项;元谋人的门齿化石不属于影像史料,排除B项;口述史料不包括化石等实物,排除C项。故选D项。2.考古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据此可推知,良渚文明()A.重视发展农耕经济 B.城墙筑造技术发达C.社会动员能力较强 D.专制国家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可知,良渚文明能够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这说明良渚文明已具备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良渚文明能够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重视发展农耕经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城墙筑造技术发达”表述片面化,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国家”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通过考察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可以发现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A.带有浓郁神权色彩 B.宗教信仰已经确立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最高权力尚未集中【答案】A【解析】材料“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体现了早期中国社会带有浓郁神权色彩,故A项正确;祈祷和祭祀不等于确立宗教信仰,排除B项;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4.《诗经·大雅·文王》说“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意在相互维系,本支不乱;同时,周人称镐京为“宗周”意即大宗宗庙所在也。这说明西周时期A.祖宗崇拜是思想文化的主流意识 B.分封制度是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C.通过族权和政权的结合维系统治 D.周王室对诸侯拥有绝对统治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相互维系,本支不乱”是通过族权维护统治,根据材料“周人称镐京为‘宗周’意即大宗宗庙所在也”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政权维系统治,C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祖先崇拜,但不能说明祖宗崇拜是主流意识,排除A项;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从内心里看不起南方的楚国,认为楚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C.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体现的是战国时期通过战争与经济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当时的华夏认同感加强,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夷夏矛盾未得到解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逐加剧,排除B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6.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下列言论中不属于孔子的有()A.“克己复礼” B.“有教无类”C.“兼爱尚贤” D.“因材施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主张,不属于孔子,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克己复礼”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排除A项;“有教无类”体现了孔子在教育对象方面的主张,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排除B项;“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重要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7.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子则倡导“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司马谈评价诸子虽“言之异路”,但他们“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表明诸子百家A.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提出的思想主张趋同C.关注社会的志向相近 D.思想融合的趋势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道家、儒家和墨家都关注社会现实,C项正确;诸子百家代表不同社会阶级、阶层,提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也各不相同,排除A、B项;材料不能体现思想融合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8.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A.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B.掌控军权,统领全国C.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D.牵制丞相,加强君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牵制丞相,以加强君权,D项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与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无关,排除A项;秦朝设太尉主持军事,排除B项;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排除C项;故选D项。9.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然而在他一次出巡途中,就发生了行刺事件。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说明秦朝A.政治业绩显著 B.下层民众铤而走险 C.统治危机严重 D.郡县制度引发不满【答案】C【解析】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出巡过程中出现了行刺事件,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说明秦朝的统治不得民心,统治危机严重,C项正确;材料中针对秦始皇的行为和言论并不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业绩,排除A项;行刺以及言论并不一定出自下层民众,排除B项;材料行为和言论针对的是秦始皇而非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图所示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漫画。据图可知,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A.增加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B.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强化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封建政府介入到食盐等日用品的销售环节,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盐铁官营增加了农民的赋役负担,排除A项;盐铁官营强化了重农抑商,并非对其的否定,排除B项;盐铁官营政策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朋溃,而秦亡为其最后之一幕。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西汉“封建”思想的复活A.属于“汉承秦制”的产物 B.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有关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削弱了察举选官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恢复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度,符合题干所述“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的表述,随着西汉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地方诸侯国力量也逐渐壮大,并发生暴乱,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废除了地方分封制,在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因此材料所述西汉时期“封建”思想的复活与“汉承秦制”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主张,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使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但与题干所述“封建”思想的复活无关,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朝时期选官制,其主要标准是孝和廉,而题干所述“封建”思想与恢复分封制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公元前122年,汉武帝颁行“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国任官者,其地位低于中央官吏,且不得任中央官吏。此外,武帝还以诸侯王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由,夺爵削地。这些措施A.沿袭着秦朝制度 B.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C.引发了七国叛乱 D.加强了对王国的监察【答案】B【解析】根据“规定凡在诸侯国任官者,其地位低于中央官吏,且不得任中央官吏。”“武帝还以诸侯王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由,夺爵削地。”可得出汉武帝加强了对官员的任用控制,以及削弱地方侯王的经济实力,都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B项正确;这些措施在秦朝并没有,排除A项;引发七国叛乱的是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不是监察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13.“和田马钱”(下图)是汉代的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地区自行制造和发行的一种钱币。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该钱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A.“和田马钱”在全国流行 B.中国与西方存在文明交流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 D.汉代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法卢文”可见新疆一带制造的钱币,具有中西方融合的特色,B项正确;“全国流行”表述夸张,排除A项;“盛行”表述错误,排除C项;“直接联系”表述错误,应为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4.东汉初年,阴皇后家族擅权。光武帝在去世前一年下令将高皇后(汉高祖刘邦皇后吕后)的神位从祭祀刘邦的高庙移走,理由是“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而高皇后封吕氏为王,危害汉家天下。此举旨在A.节省开支 B.整顿吏治 C.威慑外戚 D.遏制诸侯【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光武帝以“非刘氏不王”为借口将吕皇后的神位移除刘邦的高庙,其目的就是为了震慑擅权的阴皇后家族,起到威慑外戚的目的,C项正确;光武帝此举是为了威慑外戚,而非为了节省开支、整顿吏治和遏制诸侯,排除ABD项。故选C项。15.汉武帝时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仅在汉代民间流行【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富强,对外打击匈奴,军功强盛,因此规模宏大、规模宏大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国家逐渐衰落,所以抒情小赋取代了大赋。由此可知汉赋的风格受到时代的影响,故选C;皇帝喜好是影响汉赋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根据“以抒情为主”可知B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B;汉代赋是主要文学体裁,并不仅仅流行于民间,排除D。故选C。16.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表明()A.西晋时民族间融合趋势增强 B.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C.少数民族内迁导致西晋灭亡 D.内迁民族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表明西晋时民族间融合趋势增强,A项正确;仅凭材料不能证明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少数民族内迁导致西晋灭亡,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内迁民族深受儒家伦理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7.东晋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皆是高门望族,成为帝室联姻的主要对象(如表)。东晋帝室如此联姻旨在()东晋帝室联姻概况婚媾人物出后(皇帝联姻对象)济阳虞孟母(元帝后)、颍川庾文君(明帝后)、太原王穆之(哀帝后)、琅邪王神爱(安帝后)尚主(公主联姻对象)太原王禕之尚寻阳公主、琅邪王嘏尚鄱阳公主、王献之尚新安公主、谯国桓温尚明帝女南康公主、颍川荀羡尚寻阳公主、陈郡谢混尚孝武帝女晋陵(阳)公主宗室婚司马道子娶太原王国宝堂妹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观念保守,重视门第C.拉拢士族,巩固政权 D.纯净血统,统一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表一可知东晋帝室多跟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等高门望族联姻,这是东晋门阀政治的典型体现,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君权与相权的变化,排除A项;B项“观念保守,重视门第”不是帝室联姻的目的,D项表述有误,排除BD项。故选C项。18.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废除北周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之职,“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这一改革,意在()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减少国事决策失误C.扩大宰相的管理权限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隋文帝改革措施是把宰相之职分成三部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这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表现,A项正确;减少国事决策失误是客观作用,不是主观意图,排除B项;扩大宰相的管理权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属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9.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历史事件包括了隋唐时期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对外交流诸多方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体现了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因此主题应该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项正确;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排除A项;隋唐是一个统一的时期,排除B项;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描述的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0.唐太宗的昭陵北侧的北司马门雕凿有十四位诸蕃君长的石像。这十四人中,有突厥的可汗、吐蕃的赞普、西域的君主,象征唐太宗面朝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的觐见。据此可知,唐太宗时期()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C.戒奢从简,从谏如流 D.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昭陵北侧的北司马门雕凿有十四位诸蕃君长的石像”、“有突厥的可汗、吐蕃的赞普、西域的君主,象征唐太宗面朝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的觐见”可知,这些石像代表着在贞观年间归化唐王朝的少数民族首领,与六骏一样,矗立在昭陵,展示唐太宗一生的功业,见证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知人善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轻徭薄赋等经济措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C项与此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1.唐朝元稹《法曲》载: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兽的毛皮)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这一材料的价值在于A.是确证唐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B.实证安史之乱下咸洛满目疮痍C.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不足为信 D.佐证丝路交往对唐朝生活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当时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较为流行,这可以佐证当时丝绸之路对唐朝生活的影响,D项正确;唐诗属于文学作品,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安史之乱,排除B项;唐代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22.“司马光砸缸”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有学者从还没有发现宋代大型瓷缸的文物实物出发,认为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另有学者认为司马光所砸的其实是“瓮”而非“缸”这在《宋史》中有明确记载:“(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因此,在没有其他资料证伪的前提下,没有理由因讹传为“缸”而轻易否定这一故事。他们的争论说明()A.历史研究有多种途径,核对原始文献材料是重要环节B.历史学家应跳出“学以致用”传统的桎梏,以求真求实为终极目标C.学者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历史,到达历史真实D.历史资料的弹性和历史学家的期望值,均会影响历史解释的最终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中关于“司马光砸缸”的评价与认识有多种版本,大家获取认识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结合所学可得出,历史研究有多种途径,核对原始文献材料是重要环节,A项正确;材料与跳出“学以致用”的范围无关,排除B项;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历史,并不一定能到达历史真实,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3.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映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唐朝相比,宋代及其以后的地方政府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等公共建筑越来越简陋,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导致了地方财政经费困窘,D项正确;唐代以后,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地方公共建筑日趋简陋并非因为“国力衰弱”,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唐代建筑技术“难以超越”,排除B项;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封建国家无力维修城郭街道,排除C项。24.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口号,这一理念A.意在否定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B.确立了儒学维护统治的主导地位C.重塑儒学维护社会伦理秩序的作用 D.强调以人的内心良知为道德准则【答案】C【解析】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载的这一理念是要塑造一个儒家的秩序社会,所以体现了重塑儒家维护社会伦理秩序的作用,C项正确;这一理念是为了维护社会伦理秩序,并不是否定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排除A项;儒学维护统治的主导地位是在汉代确立的,排除B项;强调以人的内心良知为道德准则是心学的主张,张载是理学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25.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旨在()A.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B.推动民族分化政策执行C.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 D.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元朝采取犬牙交错的地方区域设置原则,使得地方区域的封闭性减弱,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最终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采取犬牙交错的地方区域设置原则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民族分化政策无关,排除B项;C项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26.宋明时期,有些儒医反对将行医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强调将行医作为一种道义的事业。如金末元初医家李杲将传道作为选择弟子的首要标准,而明代龚信提出好医生要“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施药一例”。据此可知当时儒医A.坚守传统的义利观 B.心怀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C.信奉清静无为信条 D.注重个人良知和道德修养【答案】A【解析】根据“有些儒医反对将行医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强调将行医作为一种道义的事业”可以看出儒医具有重义轻利的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与“天下观”不符,排除B;行医救人并不是清静无为,排除C;材料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而是儒医的义利观问题,排除D。27.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结合所学军机处史实可知,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军机处只是秉承皇帝旨意草拟诏书和传达圣意,所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B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主要体现了军机处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的职能,没有涉及参与决策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根据所学清朝史实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而不是陪读陪写,赋诗作画,排除C项;根据所学军机处史实可知,清朝军机处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没有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28.《明史讲义》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宦官专权的原因是明朝废宰相之后的皇权加强,故皇权旁落不正确,A选项错误;明朝废宰相之后设置了顾问机构内阁也增设了司礼太监,这都是加强皇权的举措,为此宦官地位上升,士大夫与之结交,故B选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宦官而非内阁,且内阁只是顾问机构而非权力中枢,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主旨是宦官而非六部,且无法体现制约,故D选项错误。29.清朝疆域在1760年达到极盛,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等负责管辖辽阔的藏区;在云贵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并在雍正年间完成改土归流。据此可知()A.清代对地方的控制权逐步弱化 B.清代中期边疆危机空前严重C.清建立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D.'“因俗而治”稳定了边疆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种管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有助于边疆的稳定,D项正确;对边疆的管理是在加强而非减弱,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清朝面临危机,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0.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B.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C.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D.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答案】B【解析】儒学统治地位动摇于新文化运动时,故A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应该予以改革,应以百姓的快乐与否作为成功治理天下的标准,这是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黄宗羲的观点在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属于非主流思想,不能仅凭他的一个主张就推论出中国当时正酝酿着社会转型,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君主专制是被强化的状态,故排除D。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计40分。3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封建时代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二年,梁王、城阳王提出:愿分部分国土与其弟。武帝立即批准,并下诏“诸侯王分与之弟邑者”,朝廷均予批准,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诏令的实行,“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果“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材料三: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来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跚,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且调整变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摘编自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在政治上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特点及结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表现: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等。(2)特点:使用诏令(法律)手段;采取分裂诸侯国的方式。结果:诸侯国的数量急剧增加;诸侯国力量被削弱;中央集权加强等。(3)表现: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造成“三冗”的国家财政危机。【解析】(1)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等。(2)特点:由材料“武帝立即批准,并下诏‘诸侯王分与之弟邑者’,”可知使用诏令(法律)手段;由材料“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可知采取分裂诸侯国的方式。结果:根据材料“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诸侯国的数量急剧增加;诸侯国力量被削弱;中央集权加强等。(3)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作用:根据材料“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根据材料“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跚,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且调整变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造成“三冗”的国家财政危机。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效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摘编自扬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盛极一时,被后世史家誉为“康乾盛世”。在这一百余年间,清朝最后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最高理想:在辽阔的版图内建立了空前稳固的有效管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康乾盛世”之下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表格所反映的经济变化并分析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论证充分)【答案】(1)变化:西汉时,南方人口数及占全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北方,从唐到宋南方人口数急剧增长,而北方人口数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下降。北宋时南方人口数已经超越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想象。原因:政治因素:北方多战争,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或政治中心南移、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等);人口迁移:北民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