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11月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浙江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11月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浙江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11月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浙江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11月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浙江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11月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11月高一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据长沙的调查:乡村人口中,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七十的贫农中,又分赤贫、次贫二类。全然无业,即既无土地,又无资金,完全失去生活依据,不得不出外当兵,或出去做工,或打流当乞丐的,都是“赤贫”,占百分之二十。半无业,即略有土地,或略有资金,但吃的多,收的少,终年在劳碌愁苦中过生活的,如手工工人、佃农(富佃除外)、半自耕农等,都是“次贫”,占百分之五十。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所有最下一级农民协会的委员长、委员,在第一第二两个时期中,几乎全数是他们(衡山县乡农民协会职员,赤贫阶层占百分之五十,次贫阶层占百分之四十,穷苦知识分子占百分之十)。这个贫农领导,是非常之需要的。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没有错。他们损伤了土豪劣绅的体面。他们打翻了大小土豪劣绅在地上,并且踏上一只脚。他们在革命期内的许多所谓“过分”举动,实在正是革命的需要。湖南有些县的县政府、县党部和县农会,已经做了若干错处,竟有循地主之请,派兵拘捕下级农会职员的。衡山、湘乡二县的监狱里,关了好多个乡农民协会委员长、委员。这个错误非常之大,助长了反动派的气焰。只要看拘捕了农民协会委员长、委员,当地的不法地主们便大高兴,反动空气便大增高,就知道这事是否错误。我们要反对那些所谓“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的反革命议论,尤其要注意不可做出帮助土豪劣绅打击贫农阶级的错误行动。事实上,贫农领袖中,从前虽有些确是有缺点的,但是现在多数都变好了。他们自己在那里努力禁牌赌,清盗匪。农会势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据衡山的调查,贫农领袖百人中八十五人都变得很好,很能干,很努力。只有百分之十五,尚有些不良习惯。这只能叫做“少数不良分子”,决不能跟着土豪劣绅的口白,笼统地骂“痞子”。要解决这“少数不良分子”的问题,也只能在农会整顿纪律的口号之下,对群众做宣传,对他们本人进行训练,把农会的纪律整好,决不能随便派兵捉人,损害贫农阶级的威信,助长土豪劣绅的气势。这一点是非常要注意的。(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材料二:将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结合起来并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和方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形成的逻辑核心。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农村进行分析后发现,地主阶级之所以能够压迫剥削农民特别是贫民,归根到底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因此,认识农民问题,要以贫农为中心,贫农问题,要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现在领导农民革命,应当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终点。解决了土地问题就抓住了农民问题的实质。成功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能否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关乎革命力量和斗争策略的关键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虽然早期中国共产党中有不少人都觉察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是鲜有人将解决这一问题与农民土地问题进而和中国革命问题联系起来。唯独毛泽东从时代层面的高度明确提出“贫农的中心问题,就是一个土地问题”。国民革命必要先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毛泽东在党内并不是最早认识到农民土地问题重要性的,但他却是对农民土地问题认识最深刻的。在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过程中,毛泽东深感土地问题的尖锐和农民对土地要求的迫切,经过深思熟虑后,遂向中央写了报告,建议应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了党内许多同志的赞同与支持,但是由于当时右倾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毛泽东的这一正确提议并未在实际斗争中贯彻与执行。把土地问题作为解决农民问题进而解决革命问题的中心问题,并强烈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是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对农民革命问题认识的又一大突破。这一突破不仅为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合理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使党对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正是因为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和对农民土地问题的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才为革命争取到了最广大的团结力量,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建立武装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农民土地问题的提出抓住了中国革命任务的“牛鼻子”,为中国革命下一步该“怎么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摘编自张坤、陈晓军《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农民革命问题认识的突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贫民在革命期内有许多所谓“过分”举动,打翻了大小土豪劣绅在地上,并且踏上一只脚。这正是革命的需要,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没有错。B.只要成功地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这也正是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C.虽然早期中国共产党中有不少人都觉察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唯独毛泽东从时代层面的高度提出“贫农的中心问题,就是一个土地问题”。D.毛泽东提出的应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建议尽管得到了党内许多同志的赞同与支持,但是这一提议一开始并未在实际斗争中贯彻与执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贫农是被压迫、被欺压最严重的一批人,人数众多,革命力量少了他们,就无法革命。B.对于贫农中“少数不良分子”只能宽容看待,并且只能引导规劝,不能严厉打击。C.贫农领袖中虽有些有缺点,但经过对他们本人训练后都会变好,不必离开领导岗位。D.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对农民革命问题认识有了大突破,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下列论述最能够支持“用革命的手段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项是()(3分)A.从当时的中国人口、经济等现实国情来看,需要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革命。B.争取广大农民阶级是实现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关键,要建立农民武装以备“革命之用”。C.佃农协会可要求政府限制私有土地占有数额,将那些限额以外的土地划归原来耕种者所有。D.不使农民得到土地,农民将不能拥护革命至最后成功,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4.毛泽东在《调查的技术》中提出调查“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货币问题)的底里”,请结合材料一对此简要分析。(4分)5.材料二认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抓住了农民问题的实质”,这个观点可以从材料一中的哪些调查内容得到印证?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上的水叶延滨刚从省城进到大山,发现被群山围在一个小盆子似的坝子里。坝子其实不小,一天也走不出去。“看山跑死马,懂吗?城里娃。”乡下孩子就这样开启我的知识,这些知识像蒲公英,不知哪股风吹来,落进耳朵就在心里发芽。南方的山都好看,一年四季绿荫笼罩。也不全一样,朝着太阳的阳坡,树少,有时还秃露红褐砂石,砂石上长着焦黄的茅草。这就和歌里唱的不一样,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大山里,阳坡日照强烈,早晚吹拂热风,喜水的草木无法存活,只有焦干的茅草能迎风抖动如刀片般锋利的叶子。我知道茅草的厉害。山里人主要的燃料就是它。陪乡下同学去割草,没割两把,手上全是血道道,裤腿扎满了尖草籽。草有草生长的地方,那些地方没有大树立足的土壤和水分。长满大树的背阴山峦郁郁葱葱。绿色的山坡上,东一簇,西一堆,村庄高高低低地散布在群山怀中。为什么这个村子在半山腰,另一个却在山坳里。因为水,山里的水。山多高,水多高,有水源的地方,就有人家。大山真神奇,天下的水都往低处流,而山里水会爬得高高的,从石缝冒出来润泽一方,草尖挂满露珠,树枝伸向天空。我初次亲近山上的水,小学六年级。转学到大山里,从省城楼房堆里的学校,穿越到山脚私塾里的教室。学校本部是一所旧宅第,挤不下,便把高年级毕业班放进宅子后的这座私塾老学堂。有大宅还有学堂,主家一定风光过。民国时代的建筑,虽破旧,还能用。窗子和柱廊的油漆斑驳脱落,青苔和地衣却把石阶绣得颜色黑绿,沿着黑绿石阶,转到教室后面的一角,一汪碧玉般的山泉,从石板砌成的方井突突往外涌。掬一捧,喝下去,透心的凉,凉滋滋回甜。泉井望不到泉眼,井沿石缝冒出来的水,掀动泉水里苔藓的发丝。孩子们趴在井沿上低头喝水,不用手捧,直接用嘴吮吸,像跪饮的小羊。泉水从井沿缺口漫出来,流进山石砌成的小水沟,孩子们便在沟畔洗脸洗手,扬起的水让笑声也清丽晶亮。再往下,流进一个小水塘,便蓄存起来。早年是防火塘。我们上劳动课,就在水塘里打水浇菜园。那年头闹饥荒,凡能种菜的地方,都种上了菜。有了这口常年不干的水塘,菜园子一茬菜接一茬菜,像毕业班的同学,红辣椒紫茄子,喝山泉长成好模样,走过的人夸:“比学堂娃儿还逗人爱哟。”我的初中在一所大庙。半山腰上有名气的古刹,山门上有个大匾“光复寺”。学校叫西昌专科学校附属中学。专科学校是当地最高学府,附属中学头一次招了四个班,就放在大庙里。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尚全遣散回乡种地去了。和尚走了,我们来了。全校两百多号师生全部住在庙中,想一想,大庙香火旺盛时的光景一定壮观。二百张嘴要吃喝,水从何处来?大庙没有自来水,靠山吃山,还是山上的水。我写过一篇短文《老庙》,回忆我在光复寺的那段求学生活,印象很深的就是上山取水:“生平头一回知道简槽这种东西。山泉在高山顶上,多年来,人们把碗口粗的棕树一剖为二,然后掏去树心,做成了一截截的长水槽。水槽与水槽相接,引来的山泉水。山泉水越沟过坎,跳崖穿涧,径直流进大庙的灶房。简槽是一槽尾搭在另一槽头上,如果其中一根被风吹落,或被饮水的动物撞掉,大庙立刻断水。我进庙后,最早的勤务就是上山巡查简槽。全校师生饮水全靠简槽引来的那股潺潺细流,一天要断流好几回,爬山查水是每个学生轮流去做之事。上山查槽,在水槽两侧,因为常有水流滴淌,树草丰茂,苔厚路幽。那些简槽不知从哪个朝代就开始服役,锈满木菌和青苔,像百年老人的手,使我感到一种恐惧,想起这原是一座大庙。”大概这是最早的“自来水”了,利用地势高低差,将远处的山泉引到大庙,保证二百人的吃喝洗漱。在巡山接水的路上,我常常觉得大山是活着的。会呼吸,呼吸让山风啸叫;会关照草木生灵;山泉像乳汁,山泉流淌的地方万物繁茂。“可惜,常年喝凉水,我得了慢性肠炎,回省城看病,医生说,不用吃药,要喝开水!天知道,那年月在大山里的穷学校里,喝开水?那是不可能的奢侈。”听我讲话的朋友问:“后来呢?”“后来还是回到山里,山里的医生另有说法:不用吃药,水土不服。”我的朋友一拍大腿,对我说:“他们都说错了,山上的水,神水。那不叫肠炎拉肚子,那叫排毒,怪不得你气色好,那是童子功!住佛堂大庙,喝高山泉水,吸松柏灵风,你这辈子的运气都这么来的!快告诉我,那山泉水在哪儿!小私塾早变成城区闹市了,大庙现在修葺得金碧辉煌,只是也用上自来水了。可惜,可惜,多好的山泉水,没了!”我无语。突然,我觉得那汩汩的山泉水从心口流过,凉丝丝地甜……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知道茅草的厉害,它们有着刀片般锋利的叶子,割草时常常会割伤人的手,从中可以看出我对山村的生活是很熟悉的。B.教室后面的山泉水有诸多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饮水需要,还能洗脸洗手;蓄水可以做成防水塘,可以用来浇灌蔬菜。C.走过的人夸菜园子里喝山泉的红辣椒紫茄子“比学堂娃儿还逗人爱”,可见当时那些在学堂读书的孩子们模样并不好。D.文章插入作者的短文《老庙》中的内容,详细回忆了用简槽接水和上山巡查简槽的往事,满怀对大山之水的感恩之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下孩子就这样开启我的知识”一句中把知识比喻成蒲公英,既符合乡下的环境,又形象地说明知识影响了我对乡下的认知。B.文章开头作者先介绍大山阳坡的茅草,因为只有焦干的茅草适合向阳而生,喜水的草木则无法存活,由此自然引出大山的水。C.“天下的水都往低处流,而山里水会爬得高高的”这句话中的“爬”看似违反常理,却形象地表现了大山高处蕴含水源的特点。D.文章以我和朋友的对话作为结尾,介绍了大山现在发生的变化,批判了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侵占与破坏。8.如何理解文中“在巡山接水的路上,我常常觉得大山是活着的”这句话?(6分)9.你觉得文章倒数第二段朋友批驳医生的话有道理吗?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①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佛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材料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入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注]①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切,译为“您”。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世果群A怪B聚骂C指目D牵引E而增F与为言辞G愈H以是得狂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为,认为,与《劝学》“鞣以为轮”的“以为”意思不相同。B.已,停止,与《劝学》“学不可以已”的“已”意思不相同。C.“犹且从师而问焉”与《劝学》“风雨兴焉”的“焉”用法不相同。D.“耻学于师”的“耻”,与《陈涉世家》“固以怪之矣”的“怪”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以降,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顺流俗,收召后学,作《师说》,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目为狂人,可见世风的浅薄。B.柳宗元以“蜀犬吠日”为喻,所说之话看似带着谐谑味道,但其内里实则隐含着无比的悲凄和沉痛,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C.柳宗元认为为师者并无过错,问题出在那些见怪即吠的世人身上,而且这些人是如此之多,能量是如此之大,这就不能不令人为之忧惧,并力避“召闹取怒”。D.柳宗元之不为师,并非否定师道,实在是一方面怕像韩愈一样遭世人非议,不愿空担一个为师的名号,另一方面是怕自己遭排挤长时间弃置在荒蛮之地。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4分)(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14.清人朱宗洛评价《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极言师之取怪”,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鄂州南楼范成大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却笑鲈乡①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注]①鲈乡:范成大家乡苏州盛产鲈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头一句点出游南楼在中秋,并闻歌管之声,意在突出诗人的独特爱好。B.首联巧妙借用李白的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虚实结合。C.颈联写鄂州城市和江面的夜景,喧闹非凡,表明了当时鄂州的商业十分发达。D.尾联暗用张翰在洛阳思吴中鲈鱼脍之典,自嘲流连鄂州景色,不及早还乡。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颔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在《劝学》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处境悲凉的琵琶女,与仕途失意的文人相提并论,发出了千古咏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从湖南长沙上空俯瞰,浏阳河东岸的一座建筑,如同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又宛若秋天里一串饱满的稻穗,这里便是国内第一座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5栋主体建筑将博物馆分为陈列、库藏等5个功能区,寓意五谷丰登。隆平水稻博物馆于2019年开馆,这座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国家二级博物馆,里面展品丰富,图文并茂,前来参观的观众(A)。①博物馆以水稻为主题,②共有三大基本陈列,③分别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水稻的生长过程,④以及杂交水稻的影响、发展与产生。⑤博物馆拥有8000多件藏品、6000平方米陈列区。⑥辅以环幕影院、动态投影等多媒体设备,⑦将中国千年的稻作文化历程和“杂交水稻之父”娓娓道来。透过隆平水稻博物馆的落地窗望出去,一片广袤的稻田(B),这里是隆平水稻文化园,用作室外教学基地。“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有这么一个地方,让观众来感受水稻的文化,

(1)

。”博物馆讲解员卢雅靖介绍,隆平水稻文化园占地210亩,其中包含隆平文化广场、水稻梯田实践基地、袁隆平主题雕像等景点,形成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科普教育与劳动实践自然结合的体验空间。袁隆平一生(C)地追寻着“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他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是当代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如今,隆平水稻博物馆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荣誉。印在展馆墙上的话语引人注目:“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2)

,细细回味。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第一段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5分)20.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很多数字。请结合文本,分析使用这些数字的好处。(4分)22.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自然界中某些让人喜悦兴奋的树木,在另一些人眼中只是挡了路的绿色物体。也就是说,我们看风景时,看到的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是我们认为存在的东西。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B(B错误,过于绝对,成功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但不只是这个原因。)2.C(C错误,不是都能变好,有的可以调离岗位。)3.D(D正确,A、B项都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C项不是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4.①作者对长沙乡村人口中农民的成分比例情况了解十分精准,这说明了“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②作者对“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的这些反革命议论的由来和问题了解十分清楚,这说明了对“一个问题的底里”的了解。(每点2分,其他合理的分析也可以给分)5.①“赤贫”全然无业,即既无土地,又无资金,完全失去生活依据,占百分之二十。“次贫”半无业,即略有土地,或略有资金,但吃的多,收的少,终年在劳碌愁苦中过生活的,占百分之五十。可见绝大多数农民只是略有土地甚至完全没有土地。②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可见土地问题是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每点3分)6.C(C错误,只是突出用山水浇灌蔬菜的好处。)7.D(D错误,过度解读,只是表达痛惜、遗憾和留恋之情。)8.①我认为大山是会呼吸的,呼吸让山风啸叫;②会关照草木生灵,是大山养活了它们,大山里的山泉像乳汁,山泉流淌的地方万物繁茂;③大山滋养了山里的学生,学生的活泼灵动使大山充满生机。(每点2分,言之有据即可)9.示例一:没有道理。省城医生认为我在山里只喝未经处理的凉水,容易得慢性肠炎,是基于科学道理;而山里的医生是根据日常经验来判断人存在“水土不服”的生理现象,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朋友的话是一种猜测而已。(4分)示例二:有道理。朋友的话看似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大山的水一直以来就是这样滋养山里的草木生灵,不存在什么问题;对我而言,气色好说明大山包括山上的水确实很好地滋养了我。所以朋友的话是有道理的。(4分)(两种答案,言之有据即可)10.CEG(断对一处得一分)11.B(A.前一个“以为”是“认为”的意思,后一个“以为”是“把……作为”的意思;C.前者是代词“他”,后者是兼词“于之”;D.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2.D(“另一方面是怕自己遭排挤长时间弃置在荒蛮之地”错误。)13.(1)(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像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度,揣测1分;炫怪于群目,状语后置1分;召闹取怒,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1分;句子通顺1分。)(2)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士大夫们不屑与他们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之,这些1分;齿,同列1分;乃,竟然1分;其,表感叹1分。)14.①举韩愈不顾流俗作《师说》招来笑辱的例子;②以“蜀犬吠日”为喻;③以孙昌胤重视冠礼反遭嘲笑类比。(答对一点1分,共3分)15.A(A错误,并无突出诗人爱好之意。)16.此联写作者登楼远眺,看见对岸汉阳水边树木葱茏,含情脉脉,脚下的江水环绕南楼,依依不舍却又只能悄无声息地逝去。(2分)诗人运用拟人手法,(1分)赋予“汉树”、“蜀江”以人的情感,使景物变得活动跳脱,富有生机,(1分)表达出作者对鄂州美景的喜爱与留恋之情。(2分)1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8.A络绎不绝B映入眼帘C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孜孜不倦(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9.比喻。将“隆平水稻博物馆”比作“盛开的芙蓉花”和“秋天里一串饱满的稻穗”,不仅说明了这座建筑外观的美丽,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