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沟通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沟通课标解读时空坐标1.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古代中西方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2.从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古代商道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学问点一丝绸之路1.名称来源(1)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通道中,最闻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2)这条商路上发觉了大量丝绸遗存,因而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2.标记事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访西域,此次出访被称为“凿空”,大大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旺盛。3.分支路途: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拓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途尤为困难。4.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学问点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综述:除丝绸之路外,古代欧亚大陆还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它们往往也被纳入“丝绸之路”的广义范畴。2.概况(1)“草原丝绸之路”: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2)“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3)“海上丝绸之路”①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拓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②宋元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学问点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沟通1.物质和技术(1)对外输出①随着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瓷器主要经由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宠爱。④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2)对内引入①西汉获得了大宛国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曾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原来自海路。2.精神和文化(1)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2)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闻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珍宝。(3)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接连传到中国。(4)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1.阅读教材P49插图“甘肃敦煌莫高窟323窟的初唐壁画《张骞出访西域》”,思索:这幅画描绘的事实有何意义?提示:壁画的内容是张骞出访西域,这次出访被称为“凿空”,大大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旺盛。批注:2.阅读教材P50“思索点”,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提示:空,同“孔”,凿空,即凿孔,开通道路,这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张骞出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自此,不仅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交往也建立和亲密起来,中西沟通之路被打开,丝绸之路也从今成为正式的中西交通要道。张骞的两次出访,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及中亚各地的联系,使汉与西域的交往渐渐频繁,丝绸之路上,使臣与商旅往来不绝于道。我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丝绸生产技艺也由此西传。批注:3.阅读教材P50左侧插图“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思索:它蕴含了哪些信息?提示:(1)说明丝绸很早就成为中西方进行贸易的商品。(2)说明中国的制瓷技术很早就传到西方。(3)反映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有悠久的历史。批注:4.阅读教材P52“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想一想: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安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安排?提示:(1)安排:由西南开拓直通身毒和中亚诸国的路途。(2)缘由①张骞从与大夏国人的沟通中得到启发。②羌人和匈奴所限制的地区非常危急,这样可以避开此风险。批注:[思维导图]丝绸之路的开拓材料一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起先接连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沟通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途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沟通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材料二19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旧被西方认为是憧憬之地,是最兴盛与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路在中西沟通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1)依据材料一,广义的丝绸之路在形成上具有怎样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指出丝绸之路包含哪些路途。提示:特点:连续性、继承性。路途: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材料二中的学者认为丝绸之路与近代列强侵略有何关系?提示:古代丝绸之路使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充溢憧憬,这使得近代欧美列强认为与中国交易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于是它们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斗争,以扩大中国的贸易。丝绸之路的特点(1)起源早,历史悠久。最早的丝绸之路距今已经有2600余年的历史。(2)线路多,覆盖面广。古代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覆盖了欧亚大陆乃至非洲地区。(3)时间长,历时千年。从汉代张骞“凿空”到明代丝绸之路衰败,历时1600余年。(4)重经济,互利互惠。张骞出访西域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但他所开拓的这条道路在后来所产生的作用却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可以说,丝绸之路从军事路、外交路发展为民生路、商业路、文化路,特殊是在中西方的经济文化沟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丝路两端以及沿途都大受其益。1.下列属丝绸之路起点的是()A.长安B.敦煌C.北京D.兰州A[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在长安,东汉在洛阳。]2.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觉了很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推断新疆地区运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 D.宋朝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访西域,使得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的往来,中原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域(即今日的新疆),故选B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为纪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胜利六周年,2020年6月19日,“2024年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实行。活动发布《2024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来自9个国家的31位文化遗产领域专家组成国际评审团队,对过去一年的考古发觉、学术探讨等板块推出相应榜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罗斯勒在视频贺词中称,丝绸之路精神值得发扬光大。丝绸之路不仅体现互学互鉴精神,还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将来国际合作的共同基础和起点,(1)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主要通道,我国利用这一通道将各种东部的特产传入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独有的特产传到了东方。(2)古代东西方文化沟通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还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重要纽带。中国的四大独创由丝绸之路传到西方,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基础。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艺术形式也通过丝绸之路受到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艺术熏陶。丝绸之路让唐朝接受了不同国家的舞蹈和音乐等文化。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欧亚非各国进行了经济和文化沟通。(3)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沟通。很多国外传教法师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东方进行传教,促进了文化沟通。唐朝的玄奘西天取经促进了唐朝和印度的宗教沟通。丝绸之路让各国的传统文化相互沟通和融合,很多外来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3.《旧唐书·乐志》称:“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据此可知,唐朝时()A.流行西方古典主义音乐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沟通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D.中印文化沟通空前旺盛B[依据材料“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可知,在唐朝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中外文化的沟通日益频繁,故选B项;幻术不属于西方古典主义音乐范畴,解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对新疆地区的管理,解除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