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25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0)古代商业的发展1.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沟通 D.标记统一国内市场形成2.《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这说明当时()A.民间商业欺诈现象严峻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空前旺盛 D.政府重视监管商业3.《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始终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布局依旧保留市坊分别传统 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4.北宋熙宁年间,“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在没有厢制的州县,干脆受县的管辖。元丰年间,县尉只捕县城及草市内贼盗,乡村贼盜则由巡检主管。由此可见,当时(
)
A.坊市之间的界限已被打破 B.市镇的工商业经济高度旺盛
C.草市被纳入城市管理体系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动乱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变更 B.朝廷注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限制了郡县6.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经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加
C.城市格局的演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7.有学者探讨材料发觉: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经常要“优商”、“恤商”。同时,统治者却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夫。这表明()A.商人地位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B.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C.古代商业政策在实践中具有敏捷性 D.重农抑商渐渐演化成重商主义政策8.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9.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B.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起先出现C.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D.政府已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0.明代中期,白银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而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使外国大量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这一现象()A.使重农抑商政策起先松动 B.反映出中国贸易逆差扩大C.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加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性11.探讨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见下表,表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1570—1579年28.5万两1590—1599年70.3万两1600—1609年104.1万两A.手工业生产技术得到较大进步 B.闭关锁国政策从今被废除C.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日益显现 D.中国传统经济有肯定活力12.明朝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朝贡贸易,将西域各个政治体与明朝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长期共享和平。由此可知,朝贡贸易(
)A.西域各政治体进贡中国以换取和平
B.加强了明朝对西域各个政治体的影响
C.能使明政府从西域获得超额贸易利益
D.冲击"重农抑商"政策增加对外贸易动力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朝各级城市普遍突破原有的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以商业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意识觉醒,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全面兴起。原本粗糙自然的民间文化突破下层社会的活动空间,跻身于主流文化行列。宋代的城市变革,实质乃是摆脱政治中心的附属地位,实现由统治据点向文明实体的飞跃。——《宋代兴起的城市文明》材料二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阔农夫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材料三丝与棉闯入乡村的经济生活,推动了明清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市镇“牙行”“丝行”“布庄”的发展,刺激了四乡农夫从事商品性的经济作物和家庭手工业的主动性。震泽镇及其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丝绸之利”。市镇如同遍立于江南河网上的桥梁,把全国对丝织品,棉纺织品的需求与市镇及四乡的家庭手工业生产链接起来,同时也使镇市的商业获得新的膨胀。——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城市改革实现了向文明实体的飞跃。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阐释学者的观点。(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地区市镇发展的表现。分析江南市镇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旺盛,海外贸易一度活跃。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很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踪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起先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缘由,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统一度置衡是在秦统一后,故项错误;秦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项错误;依据材料“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可知体现的是统一度量衡,这虽然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实行的措施,但是客观上打破了春秋战国度置衡混乱的局面,便于各地区的经济沟通,故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统一度量衡,无法反映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故项错误。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可知体现的是政府重视对商业的监管,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材料无关,解除。故选:D。3.答案:B解析:材料中说明宋代南门大街商业经营的类别和种类众多,但是经营都是分类进行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体现出品牌的特点,故B正确;宋代打破传统商业模式,故A和C错误;区域经济模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
受厢的管辖”“县尉只捕县城及草市内贼盗”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随着草市的发展,政府渐渐将其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草市的管理,并未涉及坊市界限状况,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并未描述当时社会是否稳定,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A.材料主要是反映商业发展的表现,而没有体现出当时人们的义利观发生变更,解除。
B.材料没有反映出朝廷注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解除。C.从材料的时间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西汉初期经济凋敝,统治者实行养精蓄锐的政策,经济得到复原发展,反映出当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整体复原和发展,正确。D.地方豪强势力限制了郡县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人们通过努力而发家致富的现象,郡县乡里广泛存在,解除。故选C。6.答案:D解析:A.依据所学,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出现在明朝,唐、宋时期没有,故A错误;B.依据材料中“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鱗次栉比,经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是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加的体现,体现的是结果,但不是其变更的缘由,故B错误;C.依据材料中“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鱗次栉比,经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体现了城市格局演化,但是无法体现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故C错误;D.依据所学,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是市有空间的限制,而宋代的汴京则是没有了坊市的区分,而且‘'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这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到了肯定的程度,就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故D正确。7.答案:C解析:“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经常要“优商”、“恤商”。同时,统治者却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夫”表明古代商业政策在实践中具有敏捷性,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解除。故选:C。8.答案:C解析:抓住材料中“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宣得人而久任”等信息推断,本材料体现了南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表明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C解析:依据“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可知,材料反映了把土地权转化为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又用来购买土地,说明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故C正确;材料反映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A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起先”,解除;明清政府仍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10.答案:D解析:A.明朝后期仍旧执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故解除A;B.此时期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外贸易是顺差并非逆差,故解除B;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其次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解除C;D.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有大量白银流入。表面上看,这是对外贸易顺差的表现,但是中国以外来的白银为主建立了银本位制,事实上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主要依靠外国的输入。一旦外国削减或停止对中国的白银输入,必定造成国内白银的缺乏,从而造成中国经济的损失,加大中国经济的风险性,故D正确。故选:D。11.答案:D12.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明朝通过朝项贸易加强与西域各政治实体的联系进而巩固自身宗主国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A项,和平的实现是朝项贸易的结果,并非缘由,解除。朝贡贸易为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故C项错误,解除。D项,明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肯定禁止私人对外贸易,全部的外贸又以朝贡形式进行。朝贡贸易为官方贸易,并非传统的中外商人市舶贸易,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故解除。13.答案:1.城市中普遍突破坊和市的界限;市民阶层群体的成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2.新现象:草市更加普及;市镇的出现和发展。缘由:农村商品经济的活跃;经济重心的南移。
3.表现:市镇的专业化发展;工商两业并举;市镇与乡村的经济联系增加。影响:使得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推广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刺激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1)由材料“宋朝各级城市普遍突破原有的限制”可以得出宋代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由材料“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全面兴起”可以得出宋代市民阶层崛起;由材料“原本粗糙自然的民间文化突破下层社会的活动空间,跻身于主流文化行列”可以得出宋词成为主流文学形式。(2)现象:由材料“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阔农夫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可以得出宋代草市更加普遍;由材料“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晨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可以得出市镇发展快速。缘由: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两个角度思索。(3)表现: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消毒防疫专项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洗浴中心员工福利保障及激励合同
- 2025年度高端公寓租房续租服务协议合同范文
- 2025至2030年中国PC防紫外线安全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美发店技师劳动合同(创新服务项目合作)
- 2025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温室大棚设计与承包建设合同
- 2025年中国防爆硫化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盆栽花卉市场趋势与教育创新
- 2025年轻质高强复合材料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变革型领导问卷TLQ
- 诊断学-绪论-课件
- 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除颤仪使用
- g4l操作指南教程硬盘克隆linux系统备份恢复带截图
- 油缸装配作业指导书
- 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课件
-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课件
- 员工调整薪酬面谈表
- 辅警报名登记表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部试题
-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