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B/03/wKhkGWdAi5mAQv5aAAE1i_wXkGg071.jpg)
![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B/03/wKhkGWdAi5mAQv5aAAE1i_wXkGg0712.jpg)
![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B/03/wKhkGWdAi5mAQv5aAAE1i_wXkGg0713.jpg)
![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B/03/wKhkGWdAi5mAQv5aAAE1i_wXkGg0714.jpg)
![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B/03/wKhkGWdAi5mAQv5aAAE1i_wXkGg0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1919—1949)授课题目教学目的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走过的浴血奋斗的革命历程,理解民国时期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族治理及其局限性。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向和进程。1、教学活动的导入根据各节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主要包括:创设情景;2、理论讲授(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分析。另一方识问题,从而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3、学生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展开讨论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导和启发学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2欧洲,发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的感叹。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昭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从1918年7月起,他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对构建世界新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限制,成为新的国际秩序中的平等一员。然而,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牺牲中国利益,意图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转让给日本,一时国内舆论哗然。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主导世界秩序的事实并没有改变,中国受人宰割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只有彻底反帝反封建,才能改变被奴役、受压迫的命运。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以青年学生为主,市民、工商人士等广泛参与的反帝爱国游行,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北洋政府迫于各方压力,最终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入有先进阶级领导的新阶段。五四运动后,李大钊更加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新文化运动由此进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1月,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同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1月,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国内外相继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来自7个地方的10余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参加了会议。4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是各民族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政治组织,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先进组织。早在年,李大钊就指出,中华民族不分珍域、不论大之精神有以铸成之也”;由于满、汉、蒙古、回、藏等“文化已渐趋于一致,而又隶于一自由平等共和国体之下”,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当悉党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是为“中华国家之再造,中,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示了人类社会普遍发展规律,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生根发芽开花,更是因为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和精神气质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华文明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相契合,与中国历代有志之士追求民富国强的梦想相适应,特别是与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救亡图存、复兴中华的愿望相一致。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一、矛盾统一、以民为本、知行合一等思想,都有着天然的、内在的、广泛的统一性。最重要的组织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以毛泽东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5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强调必须联合一切革命党派和资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和推动下,在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后的13个月内,全国发生大小罢工百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中国工人运动达到第一次高潮。但1923年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此时的革命力量不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而此时屡遭挫折的孙中山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和真诚坦荡。1923年,党的三大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的改组可能后,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行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第一次立了统一战线,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开创了反对命新局面。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农民运动逐步发展,从1924年7月起,共产党人彭湃、毛泽东等在广州开办了六会内涵更为深刻,形成了中华民族“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高潮。在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初期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逐渐形成。中6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重视民族问题,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提倡民族团结。1922年,党的二大把民族平等作为党的原则之一,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首个民族纲领,大会宣言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党的二大纲领对中华民族的表述,表明将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相联系,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确立为自身革命斗争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蒙藏学校的工作,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初的干部准备。1913年成立的北京蒙藏学校,是北洋政府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边疆局有成效的工作。1923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中国共产党党员进入蒙藏学校,北京蒙藏学校青年群体迅速向中国共产党靠拢。1925年前后,中共兰夫回忆,到1925年,全校120名学生中,党团员就有90多名。从蒙藏学校走出的共产党人,如乌兰夫、奎璧、多松年、李裕智、贾力更等,后为中国革命进入下一阶段准备了必要条件。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过了28年浴血奋斗的革命历程。曾经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逐步组织起来,紧密团结、7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成功探索了中的新方案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路径。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提倡建立民众的大联合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疾呼“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无论是在根据地还是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都积极推动工农大联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农联盟,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1931年11月,在各族群众的支持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正式宣告成立,其颁布的《中华苏维定:“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宗教,在苏维埃法律前一律平等。”这是党首次以宪法的形式对民族平等作出保障,得到了苏区各族群众的积极拥护。解决了无地少地农民的土地问题,有效团结和动员了各8争。在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开展革命斗争。在海南陵水县,黎汉群众组建武装,攻克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在湘鄂川黔地区,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建设革命根据地。在广西左右江地区,邓小平、张云逸等带领壮、瑶、汉等各族群众发动百色起义,成功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党早期领导少数民族革命和武装的经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革命斗争的重要部分。多次发动对苏区红军的“围剿”。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长征。红军穿越湘、黔、滇、川、甘、青、陕等10余省,经过了苗、瑶、壮、侗、土家、白、彝、藏、回有利契机。1934年11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呼吁反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成为长征途中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在四川甘孜,五世格达活佛深信红军是一支能够为人民带来幸福的军队。草、安置与保护伤病员,藏族人民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啊,红军,红军/藏族人民的亲人/为祖国解放给你们护佑/盼你们早有归期。”在宁夏兴隆镇,红军与清真寺主教互赠礼物,树立了回汉团结的榜样,红军被当地回族群众称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真正把握住了各族群众渴望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和国内军阀剥削的时代诉求,将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作为争取少数民族支持革命的重要前提,以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和民族实践赢得了各民族的真心拥护,吸引了不少藏族、羌族、回族、彝参军与支前。中国工农红军还在民族地区进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建设的初步尝9试。在陕甘红军的帮助下,甘肃正宁县龙咀子成了党组织,发展了回族党员,进行了分粮食、分土地的革命运动。1936年8月,红军在甘肃与宁夏交界的豫旺、海原一带的回民聚居地区,帮助当地回民建立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二者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重要探索,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萌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经过长征血与火的洗礼,有效团结动员了各族同胞参加中国革命斗争,巩固并扩大了自身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反对 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1935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为抗日救国告全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将解决民族问题纳入抗日救国政治行动的整体范畴,意味着中国共产解放;没有各个民族的解放,也就无法汇聚起中华民族解放的滚滚洪流。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国共再次合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同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正式文件中,“中华民族”作为国内各民族一体化的整体性概念,作为具有历史延续内涵的中国人的族称概念,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伴随着“中华民族”概念在党内广泛使用,中国共产党对于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和命运的一体性、共同性、整体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华民族先锋队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成了其重要实质内容。1938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这些重要论述均表明,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共产的族体成分和多元一体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统一多国情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把握。1940年,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了《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并获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这是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第一本著作,从史实和理论两方面批判了国民党对回民的大民族主义政策,系统阐述了争取回族的十一条政策,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1941年6月22日《解放日报》社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认为抗战建国,不是汉族一族之事,而是国内各民族共同的神圣事业,此种重大艰巨的事业,如果没有参加,就不能有最后胜利的保证。因此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以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图存,就是当前抗战中的严重任务之一。”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织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各族儿女共赴国难,并肩御侮,实现了全民族大抗战、全民族大觉醒。在东北,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等各族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大批朝鲜族群众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8名汉族、朝鲜族女战士在弹尽援绝的最后一刻,用生命谱写了“八女投江”的英雄诗篇。古至西蒙古,沿途宣传抗战,参加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誓与中华民族共存亡。1937年11月,目睹华北沦陷、淞沪会战及太原会战等重大战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的呼吁和感召下,来自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的民族人士代表组成了“蒙藏回族联合慰劳抗战将士代表团”,发布《告全国同胞书》和《敬告全国抗战将士书》,宣称国内各民族同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存亡与共,相依为命,并高呼:“中华民族万岁!”在华北地区,面对日军的进犯,中国共产党团日武装,反抗外敌侵略。由马本斋任总队长的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在汉、回民众的共同支持下,这支部队转战冀中平原的广袤土地,创造了辉煌战功。1944年2月,马本斋去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他题挽词,将其视为民族英雄。台儿庄战役中,以少数民族将士为主体的滇军六十军,英勇无畏血战。革命音乐家洗星海为之谱写军歌,歌词中写道:“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崇山峻岭,开到抗敌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以开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将挂毯、绸缎、钱的金耳环;喀什一位贫苦寡妇,捐出了自己一穗一穗捡来的一袋小麦;80头牛、32峰骆驼、1万余两白银和50余两黄金。当时的新疆地广人稀,买了10架战斗机。1938年8月24日,由新疆各族同胞捐献的10架“新疆号”战斗机在成都机场腾空而起,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至1944年8月,新疆各族人民共捐献飞机154架,仅塔城各县就捐献14映。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投身于全民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中华民族气节。海外华侨表示,祖国的存亡,就是华侨的存亡,宁可为祖国死,也不愿看着祖国沦亡而偷生。他们纷纷组织建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从物力、财力和人力上竭力支援祖国抗战。著名华侨陈嘉庚慷慨解囊,大规模资助国内抗战,直至抗战胜利。1945年9月,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10月,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1946年11月至12月,中国政府派官员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重立主权碑,派兵驻守。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经过全民族抗战,中华的高度,团结合作达到了新的层次,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了新的高峰,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升华。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边区政府和抗日根据地展开了一系列民族工作,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与被选举权。这一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政治平等,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充分调动了各民族共同参与边区治理的积极理民族问题的模式进行了反思,吸收“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历史经验,借鉴因俗而治的制度经验,摒弃了传统族群治理中高度依托士绅、豪阀等本地特权阶层的弊病。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高了边区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一度出现大量回民涌入边区定居的现象。区各级政府大都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机关,负责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工作;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回民文化促进会,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发扬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目标,使之成为各族人民自觉接受的新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凝聚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和相互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等政策,造就了一大批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勇担中华民族解放和推动国家发展建设使命的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各族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1946年,国民党政府组织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华民族面临着两种命运的抉择:一个是独立市,全国各地各阶层各民族的人民群众抗争在一起。解放区获得土地的翻身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或参加人民解放军,或以各种形式支援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在反对内战的浪潮中凝聚了新的共识,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主张发展、反对倒退,国民党反动派完全陷入人民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方列强的步步侵略和西方民族主义知识的传播,各少数民族仁人志士也在苦苦求索民族自由解放,进行了无数次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最终都失败了。正如乌兰夫说的那样,一切可能的途径都探索过了,一切可能的办法都试验过了,蒙古民族仍然在黑暗中摸索。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反帝反封建、共求中华民族解放的革命纲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各民族群众真正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深刻认识到各民族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和繁荣昌盛而奋斗,少数民族才有希望、才有前途。正是在黑暗摸索和血火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各族仁人志士才纷纷汇聚在党的旗帜下,一如百川归海,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纪元的政治领导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明确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略。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提出,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在这一具有政治纲领和根本法律性质文件的指导和保障下,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包括5个回民自治区和1个蒙民自治区在内的一些区、乡自治机构,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觉醒,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在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存在着被大国操纵和利用的隐患,也可能存在国家分裂的巨大风险。1947年4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委扩大会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明确指出即将成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所辖的自治区域,是中国的组成部分。4月27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言》,郑重宣告:“内蒙古自治政府是内蒙民族各阶层联合内蒙古区域内各民族,实行高度区域性自治的地方民主联合政府,并非独立自治政府。”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人民挫败了少数封建上层分裂势力的阴谋,创造了民族区域自治从理论到实践的光辉典范,为后来新中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民国时期,民国政府高度依赖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和英美等列强,不可能领导中华民族取得真正的独立与解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面临的阶级压迫和经济剥削,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但是,作为1840年以来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一环,民国时期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仍有新的进展。民国政府采取社会的新举措,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起到了巩固和促进作用。民国建立后,帝国主义挑拨民族关系,妄图分裂中国,民族问题特别是边疆民族问题出现较为复杂的局面。北洋政府先后公布《蒙疆善后委员令,表达了维持疆域管辖、维护国家主权的意愿。南京国民政府屡次在宪法性法律文件中,对包括蒙古、西藏在内的中国固有领土主权进行重申。1929年,国民政府成立直属行政院的蒙藏委员会,作为中央主管蒙藏政务的最高机关,负责蒙藏地方的行政及各种兴革事项。中央内政部也设有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南京国民政府后来还逐步在边疆民族地区派驻各种不同机构,代表中央政府或主管边政机国民政府持续发展边疆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等传,创新民族地区治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弱化民族差异和政治隔阂。国民政府多次派人去西藏、新疆及内蒙古宣慰,通过创设机构、设置官职、授予头衔等方式,加强中央政府与这些地区的联系,强化中央政府管辖。西藏、新疆、内蒙古的地方政治势力逐渐向中央靠拢,如班禅系统的堪布、喇嘛等都曾暗中或公开支持中央、反对外国势力分裂西藏,对抵制分裂、促进边疆内地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20年代,开发西北边疆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东北沦陷,华北出现严重危机,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了对西北边防的建设,通过了一系列开发边疆和移民垦殖开开发促进了多民族的杂居融合,广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纳入现代国家建设,中华民族朝着现代化方向整体迈进。但是,由于国民党一直代表大地主大买办的利益,只与各少数民族上层精英打众并没有真正得到民族平等的权利,他们不仅遭受本民族上层的统治,而且遭到各军阀、官僚势力的压迫和剥削。现代文教事业发展迅速,促进了文化共同性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现代新文化的形成。国民政府有意识地打造的国旗、国歌等各民族共速发展,成为传播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不断被唤醒,民族精神不断被提振。1935年,国民政府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由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派员祭扫黄帝陵。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代表共同在黄帝陵前举行祭祀仪式。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毛泽东、朱德派代表林伯渠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族精神和传播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具有积极作用。1939年,在以沙王为首的伊克昭盟蒙古爱国人士请求下,国民政府决定将成吉思汗陵西迁,打出“成吉思汗是民族的英雄”的标语。西迁路上,各族人民纷纷前往迎送,中国共产党也派员致祭,配合国民党保护成吉思汗陵安全西迁。知识界表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一体化”自觉,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书写和“共同语言”的普及。当时,学者在撰述中国通史时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史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民族史也超越了传统华夷观念,自觉朝着一体化方向书写。王桐龄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沼气发电行业市场现状、发展概况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 课件 项目一 对计算机网络的
- 2025年01月2025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农村局公开招聘编外人员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时尚北京》杂志2024年第3期
- 税法(第5版) 课件 曹越 第15章 车辆购置税;第16章 船舶吨税;第17章 环境保护税
- 11.《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mRNA提取注意事项》课件
- 《弟子规之信篇》课件
- 《风险管理工具串讲》课件
-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 口服降糖药物分类详解课件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建造与运行管理指南
- 围手术期疼痛护理课件
- 蛇年元宵节灯谜大全(附答案)
-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课件
-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 2023年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考试职业技能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儿科抗生素使用
- 中国教育公益领域发展报告
- 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