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 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_第1页
七年级语文 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_第2页
七年级语文 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_第3页
七年级语文 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_第4页
七年级语文 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说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一篇关于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篇幅较长,可以教授的内容很多,切入的角度也很多,教学时应根据学情特点恰当取舍,精心设计。学习此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的读书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抓标题、关键句段等方法来梳理文章脉络。对于重点句段的讲解要找准角度,精心研读,不必求全,由点到面,将课文教学与名著阅读相联系,探究课文的主题。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脉络。

2.精读描写“百草园”的语段,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1.品味描写“百草园”的语段,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2.赏析具体的句子,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童年是一首歌,一件件童年趣事如同音符般丰盈着我们的生活。伴随着快乐的音乐《童年》,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窜()

拗()

确凿()

皂荚()

桑椹()油蛉()倘()若秕()谷书塾()

渊博()宿儒()蝉蜕(

)倜傥()淋漓()盔()甲锡箔()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cuànǎoquèzáozàojiásāngshènlíngtǎngbǐshúyuānbósùrúchántuìtìtǎnglínlíkuīxībóhǎndǐng轻快敏捷: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没有方法或门径:洒脱;不拘束:形容畅快: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少有人来: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轻捷鉴赏无从倜傥淋漓高枕而卧人迹罕至人声鼎沸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此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此文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文章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一、默读课文学生按要求限时读文,提升阅读速度,养成一气呵成默读全文的阅读习惯。方法指导: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标记。整体感知,梳理课文脉络。1.分析题目,概括课文内容。方法指导: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标记。2.读读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题目,概括课文内容。方法指导:边读边思考,抓住标题,理解文意。分析题目:“从……到……”表明课文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概括内容: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经历。(2)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方法指导:抓住关键的过渡段,迅速理清脉络。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二部分(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部分(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3.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语句,谈谈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情感态度百草园:我的乐园。

(第1段)三味书屋:最严厉的书塾。(第9段)细读课文2-8段,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百草园之乐?【探寻百草园之乐】三个方面:①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②神奇的传说(第3—6段);③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2.课文第2段描写了很多百草园的景物,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着对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方法做简要分析。(1)生动形象,形、声、色、味俱全。视觉——色彩:碧绿、紫红、黄;视觉——形态: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听觉——长吟、低唱、弹琴。味觉——又酸又甜。(2)层次井然有序。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由主要到次要)空间:静态景物由低到高,动态景物由高到低。时间:春、夏、秋(后文有冬天)。3.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你认为能否删去,说说理由。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是插叙。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的有机构成部分。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了一些教训,悟出了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4.从炼字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品味语言。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连续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着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体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这节课,我们与鲁迅先生一起穿梭到“百草园”去玩耍,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及结构,体验了日常玩耍之乐、天真想象之乐、新奇体验之乐,在这里我们的天性得到了释放,身心得到了放松。1.基础型作业: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句式书写你心目中的“乐园”。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百草园有趣的动植物神奇的传说雪地捕鸟的乐趣

动词凝练形、声、色、味层次井然有序

神秘色彩自由快乐天真活泼第二课时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忆了他在“百草园”时的快乐生活,见证了鲁迅先生快乐自由的童年时光。但光阴流转,人终将成长,作者即将告别“百草园”来到“三味书屋”。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又将开启怎样的成长旅程呢?让我们继续探究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吧。默读课文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1.整体感知,归纳课文内容,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运用默读,快速浏览,分析归纳。)【回忆童年读书之趣——三味书屋。】(10)书屋内的陈设(11)对先生的印象(12-16)询问怪哉虫(17-20)后园寻趣(21-23)师生读书(24)做戏、画画2.分析三味书屋老师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原文词语、描写角度、事件分析等。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人物:(1)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方正、质朴(2)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热爱学问,醉心读书(3)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热爱学问,醉心读书(4)外貌描写: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和蔼

分析三味书屋老师的人物形象。

从事件角度分析人物形象:(1)由“我”问“怪哉”虫一事可以看出,先生方正、质朴。(2)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位教学认真的老师(3)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久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4)由“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3.你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还是“趣”?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以辩论形式在班级内展开讨论,结合课本内容,说出理由。行礼方面【严】两次行礼——拜孔子、拜先生:严格的学习规矩。【趣】对着扁和鹿行礼、“算是”:“算是”对规矩的调侃。【小结】行礼方面:三味书屋有严格的学习规矩,但在小鲁迅看来,却像是在做游戏。3.你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还是“趣”?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课堂方面【严】“不应该问”“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压抑的学习氛围。【趣】偷跑进书屋后面的园子、“人声鼎沸”地读书、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天真、可爱的童心。【小结】课堂方面:问“怪哉虫”体现了儿童好奇的天性,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抑制了儿童的好奇心,但天真、可爱的童心是压抑不住的。老师方面【严】“怒色”“人都到那里去了”:疾言厉色的先生。【趣】“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陶醉而可亲的先生。【小结】老师方面:严厉的先生,并不常用体罚的手段。课堂上,严厉的先生与调皮的儿童都自得其乐。学习任务二写法探究1.“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相同之处:充满趣味,有快乐的童年回忆。(在三味书屋时会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等;在随先生有板有眼学习的同时,亦有玩指甲游戏和画画儿的乐趣)不同之处:“百草园”的生活无拘无束,随意而充实;“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虽然有趣味,但其言行显然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不能享受充分的自由。(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存在一些不满:拘束的礼节;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读书内容枯燥难懂等)“我”的变化:从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到受到规矩拘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适应有限制的生活。(进书塾前有些无奈和淡淡的忧伤,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要将自己送到书塾;问“怪哉”虫后,明白做学生是不该问这些事的;后来作者在三味书屋同样玩儿得有滋有味)变化的原因: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三味书屋是全城最严厉的书塾,有一位严慈相济的教书先生,在读书生活中“我”学会了礼节,接受教化,逐渐成长)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寄寓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教师点拨: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观点一】“我”在“百草园”中感受到了自由、纯粹的童年快乐,而在“三味书屋”中体会到压抑、沉重的成长压力。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保护孩童天真本性的重要性,也更清楚地认识了封建教育的落后与腐朽。【观点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的两个精神空间,“百草园”中自由、无虑的成长岁月和“三味书屋”中严厉、枯燥的学习经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正是借此表达对孩童纯真、美好天性的赞美,对快乐童年的怀恋。【观点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快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