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阶段考试高三历史命题人:刘石凯第I卷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对华容七星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共清理了瓮棺葬26座,其中有8座出土玉器,包括玉人、玉凤、玉蝉、玉钺、玉璧、玉锥形器、玉珠管等(见下图)这些分层埋置的玉器材质多样、造型精巧、种类丰富。七星墩遗址A.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B.已呈现贫富分化趋势C.说明南北方葬制相同D.是中原文化重要类型2.如图为西周早期至战国晚期宗族性铭文在礼器铭文中的比重演变示意图(注:礼器铭文只统计拥有15个字及15个字以上的铭文的器物,宗族性铭文统计的为“子子孙孙永宝用”或意思相近的表述)。这类数据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两周时期A.书写载体的革新B.铜器产量的下降C.贵族特权的丧失D.社会结构的变迁3.汉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府有权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丞相府的全部政务要接受御史府的监察;在地方,设立州部刺史监察郡国。这A.表明监察权与行政权相结合B.体现了监察方式的多样性C.有利于监察职能的充分发挥D.保证了监察制度正常运转4.492年,孝文帝“开建五等”整顿爵位,用北魏皇族直系血缘联系取代鲜卑氏族血缘联系。496年,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次年规定改姓后的穆、陆附、贺、刘等“勋臣八姓”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等“四姓”同等纳入“士流”。由此可知,孝文帝的姓氏改革A.借鉴了汉人政权的门阀制度B.消解了鲜卑民族的风俗习惯C.缓解了北魏政权的阶级矛盾D.奠定了隋唐民族融合的基础5.北宋时期,士大夫往往胸怀“天下”,以“天道”“公议”为旗帜,积极参与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这体现出当时A.原始民主传统的复苏B.社会主流思想的骤变C.儒学复兴运动的气象D.封建依附关系的强化6.洋务派以“求富”之名,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四种经营方式,其产品或服务多直接面向市场,劳动力则多来自雇佣。由此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A.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是官办军事工业的附庸C.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7.英国人赫德针对晚清某次改革提出建议称,外交“只须讲信修睦,诚意相孚”,“必须--谨守原约,毫厘不爽”,内政则“须择其善者留之,不善者去之,所短者增之”。而清政府在给列强各国的国书中称,列强各国“欲敝国竭力图治”,清政府现议“力行实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此次改革A.体现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开始B.认清了晚清落后挨打的根源C.顺应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D.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8.1924年以前,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的演变,多缘发于内部;而1924年国民党改组,其组织形态却发生了迥异于以往的“革命性”变革,以至于当时有国民党人认为与其称为“改组”,不如称作“改造”更恰当。这次改组A.反映出社会性质的变迁B.改变了国民党的性质C.顺应了政党政治的需要D.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9.如图为1933年12月17日《青年实话》报刊登的一副画《完成三十万双布草鞋,使红军哥哥不打赤足》。该画意在A.扩大党的阶级基础B.动员妇女支援前线C.推动苏区生产建设D.唤醒妇女主体意识10.1952年宋庆龄创办了对外报道刊物《中国建设》。该刊物主要宣传新中国工农业经济建设和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如《一位乡村教师的扫盲行动》《土地改革根除了封建主义》《工业化开始》《人民治理国家》等,发行范围达到118个国家。这一刊物的发行A.旨在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C.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D.成为世界了解新中国的窗口11.1954年10月,毛泽东就外交政策指出:“我们是一个新中国,虽然号称大国,但是力量还弱。在我们面前站着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美国。美国只要有机会,总是要整我们,因此我们需要朋友。”这表明当时我国A.努力争取外交环境的好转B.愿意同各国开展经济交流活动C.践行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实行多边外交打破了对华封锁12.1983年,劳动人事部与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出台政策,同意特定的企业对单位内暂不需要的富余职工,准其离开单位,暂停支付其工资,但保留其公职,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其自谋职业,到期后可选择回原单位继续工作。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促进乡镇企业发展C.改革社会保障制度D.激发社会经济活力13.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战争执政官负责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向他们献祭;此外,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享用城邦的公费食堂,有权免除赋税,有权在公共典礼中于前排就座。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B.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C.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D.孕育出崇尚自由的风气14.18世纪,捏练机及机械压力机使通心粉逐渐降级为普通食物。19世纪,养殖业的进步让产量大增的牡蛎从贵族盘里“最精致的海味”成为无产阶级口中之食;随后小麦丰富的供应使精白面粉不再昂贵,白面包失去奢侈品的地位,进入工人的餐盘。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革命促进阶层流动B.物种交流加速社会转型C.技术革新推动餐桌革命D.机器生产提高工人地位15.1833年,普鲁士著名政治人物德罗伊森在其出版的《亚历山大大帝》一书中将亚历山大视为英雄,并把希腊化称作第一次人类统一,“即使帝国分裂为不同国家,仍在教育、文化、品味、风尚以及人类社会的不同层面保持着高度统一”。德罗伊森意在A.推动普鲁士参与瓜分世界的狂潮B.反思文明冲突给人类的教训C.探索德意志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D.否定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16.二十国集团(G20)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包括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定期在一起商讨问题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据此可知,二十国集团的建立A.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B.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C.保证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D.缩小了国际社会贫富差距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些学者(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朱舜水等人)虽生长在阳明学派空气之下,因为时势突变,他们的思想也像蚕蛾一般,经蜕化而得一新生命。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注讲经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学问,是为政治而学问······他们······断断不肯和满洲人合作,但求改变学风以收将来的效果。-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嘉(庆)、道(光)年间,白莲教痛溃于腹地,张格尔变乱于西北,英吉利凭陵于东南,士大夫惊于商羊石燕之警,惧有梁倾压侨之祸,于是自陇亩而至庙堂,相与讨论朝章国故,古今利病,边陲离合,绝域政教,而史学兴焉,而经世之音振焉。喁于相望,遂与明末遗老相椁鼓(相互应合)矣。-摘编自陆宝千《嘉道史学-从考据到经世》【材料三】明清时期,一些关心社会政治的士大夫与思想家,以“批判的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和空谈误国的理学。于是,在17世纪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具有求实批判精神的经世致用思潮,形成了又一次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上的高潮,解决了儒学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命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摘编自王俊义《略论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演变》(1)指出材料一中明清之际学风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6分)(2)分析材料二中嘉道时期的经世学风“与明末遗老相浮鼓”的依据。(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影响。(4分)18.(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1年12月,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各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实行精兵简政,缩编主力。同时党、政、军、民、学各种组织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寓兵于民、全民皆兵,逐步形成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制。到1943年,绝大多数抗日根据地渡过了难关,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又进入了“再上升”阶段。-摘编自臧运祜《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军事建设》【材料二】1981年秋,邓小平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作出高度概括: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1985年中央军委通过《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作出减少军队员额100万的决策。通过调整,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人民解放军在精兵、合成、高效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迈出新步伐。-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期间敌后根据地军事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简析20世纪80年代军队建设的意义。(6分)19.(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时间主要研究内容19世纪中后期埃及、土耳其等国的亡国史研究20世纪初世界各国革命史研究20世纪三四年代列强侵华史研究20世纪50~70年代各国人民友谊史研究1978年以来全球史研究-据于沛《学术史研究是建构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根据材料,围绕“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自拟一个论题,运用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最少选择两个阶段,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上著名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主要是指他们从4世纪来到6世纪末,自西向东,由北至南,向着罗马帝国境内的大规模迁徙运动。它对罗马的艺术成果、城市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同时也为这个颓废的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日耳曼人用武力直接改变了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形成,还以原有的较为落后的政治制度取代了罗马帝国的君主政体,导致个人力量的扩张。而不同种族之间的混合与战争,迫使人民被迫发挥出自己的体力、精力和勇气,统治阶级也被迫摒弃了帝国末期荒淫、奢侈、萎靡的生活状态,这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摘编自邢煜林《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及其反思》【材料二】在17~18世纪,西欧远赴北美往往可以视作一场生存考验。大西洋海面那狭小的船只上挤满了抱着美好希望的欧洲移民。这些船只大多十分简陋,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