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云县第一完全中学上学期高一年级11月月考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以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写作大量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作者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于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与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B.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D.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B.古典诗歌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C.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C.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D.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4分)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简要说明。(6分)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知了叫了一整天高晋旭文公路上有一家中医老字号叫“和济堂”。和济堂大门口的老槐树上,知了好像知道自己是这片的知了王,一大早就鼓起肚子弄出些声响来。邢师傅在柜台前忙碌着。他一会儿擦立在最右边的人体经络穴位模型人,上面点着红黑穴位点、北斗七星似的蓝色经络线;一会儿又抹抹老铜杆秤、大红酸枝老式红木包角算盘,珠子早已包浆,一边的包角翘起皮,曾被父亲修理过,落下数个被锻打过的凹点。最宝贝的要数边上摞起的《本草纲目》《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针灸大成》等十几本医书。这些书他一翻就是四十多年,早已烂熟于心。身后是和济堂传下来的清代老榆木中药柜子,从那些古色古香里逸出阵阵中草药味。石地板像一块来自亘古的寒冰,他穿着千层底老粗布鞋时常能感受到脚底的凉气。门外又一声知了的长鸣划过,屋里一片寂静。邢师傅擦柜子的手停在桌子上,一双鱼鹰眼透过鼻夹上的圆片眼镜看向高大的树冠,鼻子里哼了一声,道:“小伙计,怪勤快咧。”邢师傅有一个儿子,一天到晚不着家,说是打工呢,还说家里这门手艺不值钱。邢师傅火气上来了,抽了儿子一巴掌,颤抖着声音说:“你不干,有人干。”他赌气贴了招收徒弟的广告,天天坐在堂里等,也没见个年轻人来。他想不通,祖父、父亲都是那个时代的传奇,到了自己手里怎么经营不起来了呢。邢师傅打小就在和济堂跟着父亲学习岐黄之术,耳濡目染,也时常能从父亲嘴里听到像表演口技一样的各种呜叫。比如,他问病人:“脑子是不是像撞钟一样,‘杜昂、杜昂’地跳着疼,响后还有‘嗡——’的耳鸣,像知了塞在耳朵眼里?”病人点点头咬着牙说:“对呀,太对了大夫,正是这样。”眼神里透着对病痛的厌恶。父亲便灵巧地连连下针,插秧一样精准。他洗了手,开药方,对着药柜的伙计喊:“抓药——”病人就领了方子去抓药。下一个病人来了说肚子疼,父亲会望一望病人的脸色,说:“啊——伸舌头。肚子是不是‘咕噜咕噜’像有盆开水?”病人嘴里“哎哟哎哟”不停,说:“是呀,是呀。”父亲手里开的方子,一剂知,二剂已,手到病除。堂里挂满了锦旗、牌匾,一层又一层。而邢师傅守着和济堂和零零星星的病人,已经很久没发出口技一样的呜叫,如桌子一隅的荣誉证书埋没在时光里,落了灰。“爸,折腾啥,这你每天还得爬楼。”“对面装修,新开一个大药房,聒人。我要上二楼。”虽然不情愿,晒得黑黢黢的儿子还是不忍心丢下老父亲,来帮忙了。碰上来针灸的老白奶奶,她说:“回来就对了,老街坊们还指着你们家瞧病呢。”老白奶奶又用两根手指头点着邢师傅道:“你现在硬朗,十年后还得靠你儿。”邢师傅手里抓着药,嘴里吭哧着,一口石灰色的假牙笑到了耳朵根,溢出了苦涩。他何尝不想。没几天,对面的大药房搞开业活动,音响淹没了街上的嘈杂,知了声如小白船断断续续地在声浪里时隐时现。邢师傅坐在和济堂二楼诊室,居高临下,喝着茶,机械手表的秒针一圈又一圈走着,优哉游哉,不紧不慢。这停当,一楼已经改成了荣誉展示厅,顺着楼梯挂到二楼。好在他这个和济堂是个小三层。知了又叫开了,声音很亮。似乎爬到二层的树冠上来找邢师傅了。邢师傅放下茶,站在窗口,用眼睛扒拉着树叶找了半天,终于在树杈间看到了穿着“小皮裙”的知了,瞪着两颗黑眼睛趴在树上对着他叫。邢师傅用扇子点点,说:“老兄,你是来和我做伴,还是来将我的军,看咱俩谁爬得高?”药店门口排了一溜买药的人,从楼上看去像蚂蚁搬家。进去的人络绎不绝,无不比划着切了这儿、割了那儿,成捆的药盒子便塞进一只只红袋子,鼓囊得像个器官,袋角别了一个宣传扇,风一吹,左右招摇。最近,邢师傅总是左眼皮跳。昨天给自己号脉,左右开弓,他好像变成了玲珑身躯,在脉与脉之间跳跃,眯起眼睛享受着脉搏的跳动。听了好久,一切如常。开了方子,拿着方子去药柜抓药。自己心里有数,干吗还开方子呢?这是规矩啊。“抓药——”父亲清亮的吆喝声,仿佛和二十年前一样在耳边回荡。那个时候,他已经接了班,父亲怕他忙不过来,经常来和济堂帮忙。街坊四邻有个头疼脑热抬脚就来和济堂,街上经常遇到外地口音的人立在路边打听和济堂怎么走。后来病人少了,父亲安慰说:“营养好了,病就少了,好事。”邢师傅摇摇头,苦笑,沉浸在茶叶氤氲出来的一片暗绿里。不知何时,窗外只有蝉鸣了。午饭后,邢师傅半坐在躺椅上歇息。机械手表嘀嗒嘀嗒地走着。不知不觉中他迷迷糊糊睡着了。他看到儿子回来,儿子说:“爸,我要学您的手艺。教我吧。”他在阳光下仔细看看,是儿子,便伸手去抓,儿子却不见了。一恍惚,又是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老父亲正捏着扇子微笑地看着他。忽而听见:“抓药——”父亲清亮的吆喝声。他身子一抖,以为自己在柜上偷懒被父亲抓到了,赶忙跑去抓药,人没有奔跑起来,却一脚把自己踢醒了。午后的阳光攀着窗格整爿落在他的身上。看着空荡荡的柜台,抓药的手,停在半空中。“知——了——”四周寂静,只有窗外的知了长长地响了一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邢师傅的儿子一开始瞧不上家中的中医手艺,后来在父亲的逼迫下才勉强帮忙。B.和济堂对面的大药房开业后,邢师傅的生意愈发冷清,他对此感到十分焦灼。C.邢师傅回忆父亲帮忙的时光,那时和济堂生意兴隆,现在冷清的现状让他伤感。D.邢师傅午睡时梦到儿子要学手艺,这表明儿子已经改变想法,愿意继承家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知了叫声贯穿始终,象征着和济堂的命运起伏,也烘托出邢师傅复杂多变的心境,颇具象征意义。B.小说在叙事上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和济堂现状,再回忆过去的辉煌,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故事的吸引力。C.作者对人物对话的描写简洁明了,通过对话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如邢师傅父子的对话展现父子间观念的不同。D.文章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和济堂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与对面大药房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时代的变迁。8.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知——了——”这一结尾的理解与感受。(4分)9.文中多次提到“抓药”这一场景,请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师,数言白云、浮渡之胜,相期筑室课耕于此。康熙己丑,余至浮山,二君子犹未归,独与宗六上人游。每天气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华严寺门庑,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心融神释,莫可名状。将行,宗六谓余曰:“兹山之胜,吾身所历,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时,士女杂至。吾常闭特室,外键以避之。夫山而名,尚为游者所败坏若此。”辛卯冬,《南山集》祸作,余牵连被逮,窃自恨曰:“是宗六所谓也。”又十有二年,雍正甲辰,始荷圣恩给假归葬。八月上旬至枞阳,卜日奉大父柩改葬江宁,因展先墓在桐者。时未生已死,其子移居东乡。将往哭,而取道白云以返于枞。至浮山,计日已迫,乃为一昔之期,招未生子秀起会于宗六之居而遂行。白云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艰,遇阴雨则不达,又无僧舍旅庐可托宿,故余再欲往观而未能。既与宗六别,忽忆其前者之言为不必然。盖路远处幽而游者无所取资,则其迹自希,不系乎山之名不名也。既而思楚、蜀、百粤间,与永、柳之山比胜而人莫知者众矣,惟子厚所经,则游者亦浮慕焉。今白云之游者,特不若浮渡之杂然耳。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然则宗六之言盖终无以易也。余之再至浮山,非游也,无可记者,而斯言之义则不可没,故总前后情事而并识之。(节选自方苞《再至浮山记》)材料二:浮山去县治一百里,其奇怪名天下,而县之罕有至焉。盖以其远且僻,车船辄穷日而至,以故游者弃之,类怅望不能至。其至者又多因他事过其下,偶一登览遂去,莫能尽其奇也。而负郭道旁之山无可观者,而相率游者甚众。呜呼,以远且僻而其奇不得售焉,其售者又止如此,岂非其地使然哉!(节选自戴名世《浮山记》)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既为众A所指目B徒以路C远处幽D无所取资E而幸至者之希F则曷若一无G闻焉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言,说起。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凡六百一十六言”的“言”意义不同。B.假,准假。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意义相同。C.去,离开。与《岳阳楼记》中“便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去”意义不同。D.负,依在。与《愚公移山》中“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的“负”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苞在京师时,曾听友人未生、北固谈及白云、浮渡之美,心生向往,后终于有机会亲自游览浮山,领略了其独特风光,但遗憾未能与友人同行。B.方苞在浮山游览时,深感其美景难以言喻,但宗六上人却担忧浮山因名声在外而吸引过多游客,导致环境被破坏,这一担忧后来竟在方苞身上应验。C.方苞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多年后获准归葬,途中再次经过浮山,但时间紧迫未能深入游览,只是与友人短暂相聚后便匆匆离去。D.戴名世在《浮山记》中,对浮山因地理位置偏远而鲜有人至的现状表示同情,认为其奇特景观未能得到应有的欣赏,是地理位置的局限所致。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至浮山,计日已迫,乃为一昔之期,招未生子秀起会于宗六之居而遂行。(2)盖以其远且僻,车船辄穷日而至,以故游者弃之,类怅望不能至。14.请比较并分析方苞《再至浮山记》与戴名世《浮山记》中对于浮山游览的不同感受与看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B.“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C.“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D.“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16.《南征》尾联说“百年歌自苦”,《登高》尾联也说“艰难苦恨繁霜鬓”,两首诗中写出了哪些相同的“苦”?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当你和同学们谈到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可以相互学习,你可以引用《师说》中的“______,______”。(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追求自由、不愿被世俗束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所指在于体悟文章的精义而非①,不能死抠字眼儿。这个“求”字应作“寻求”解而非“要求”解,即不以“甚解”作为“好读书”的目的。这么说即使你不同意,也②,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读者而言,是把读书当作一种闲暇时的消遣,不是为了做学问而十分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A大多数的读书,和进入系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入阅读的层面的极少数的阅读相比,处于基础阅读、凭兴趣浏览和互联网式速食的状态。当然,以治学论,学人欲达上乘之境,B要学有所专,思而能精,知且入深。这样的阅读,固然令人起敬。于今而言,阅读方式③,发展变化很快,对于泛泛而读、粗略而读,还是不能轻视。这里谈到的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一为浏览式阅读,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中获取无形收益、长期效应;二为精思熟读,以学问的精进及某些专业领域剔肤见骨、探骊得珠为旨归。此二者虽然读书程度不同,然于心得神会处,皆能通达陶潜所言“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境。这也是我由陶渊明这一名言想到的。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A处是一个长句,B处是三个短句,二者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窑洞,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延安窑洞,令人心怀敬畏与敬仰,光芒如初,根深蒂固。生长在黄土高原延安大地皱褶山坳里的窑洞,贫寒又温润的延安窑洞,曾养育了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圣地、是催生新中国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住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到中央党校学习的一些领导干部说: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蒋介石现在比我们住得阔气,有高楼,有洋房,有电灯。①?全国人民都不听他的。我们不要看不起自己,不要看不起窑洞。现在,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②。是啊,住处的土洋、高低、新旧,不代表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与威望;③,倒是决定了这所房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延安的窑洞之所以是革命的,首先是因为窑洞里住的是革命者。就连我这个没住过延安窑洞的沂蒙后代,想一想革命先辈在延安窑洞度过的峥嵘岁月,心头也会涌起一股暖流,热乎乎的。20.请参照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另选对象,仿写句子。要求字数句式相近,手法相同。(4分)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窑洞脚踩大地,背靠高山,深深楔入黄土,坚固牢靠,岿然不动,令我肃然起敬,心灵撼动。B.窑洞背靠高山,脚踩大地,深深楔入黄土,坚固牢靠,岿然不动。我肃然起敬,撼动心灵。C.窑洞背靠高山,脚踩大地,深深楔入黄土,坚固牢靠,岿然不动,令我肃然起敬,心灵撼动。D.窑洞脚踩大地,背靠高山,深深楔入黄土,坚固牢靠,岿然不动。我肃然起敬,撼动心灵。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赵朴初材料二:世界上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心。 ——雨果材料三: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一笑。 ——齐白石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高一语文1.D 【解析】A.“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一相关表述为“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B.“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中“多是”不当,材料一中相关表述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的判断。C.“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2.C 【解析】“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错误,材料一表述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可见这不是作者的观点,也不是陆机的观点,陆机的“诗缘情”并非否定“诗言志”;另外,材料中是说“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3.B 【解析】“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说法错误,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同“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4.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5.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对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诗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C 【解析】A.儿子一开始确实瞧不上家中的中医手艺,但不是在父亲逼迫下帮忙,而是因为对面装修、父亲要搬东西到二楼,儿子不忍心丢下老父亲才来帮忙的。原文提到“‘爸,折腾啥,这你每天还得爬楼。’‘对面装修,新开一个大药房,聒人。我要上二楼。’虽然不情愿,晒得黑黢黢的儿子还是不忍心丢下老父亲,来帮忙了”。B.文中并没有体现出邢师傅对此“十分焦灼”,只是在客观描述和济堂对面大药房开业后的情况,以及邢师傅的状态,如坐在二楼诊室喝茶等。D.邢师傅只是在午睡时梦到儿子要学手艺,这并不能表明儿子已经改变想法愿意继承家业,从文中其他内容看,儿子之前的态度是不太愿意的,这里只是邢师傅的一个愿望在梦中的体现。7.C 【解析】A.文中知了叫声主要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和济堂的情况以及邢师傅的心境有所关联,但说其象征和济堂的命运起伏有些牵强。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背景声音,衬托出和济堂的冷清或者邢师傅的孤寂等情绪,而非象征命运的起伏。B.小说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从和济堂的现状开始写起,随着情节的推进,自然地穿插过去的回忆,如邢师傅回忆父亲看病的情节等,并不是倒叙。D.细腻的笔触描绘和济堂的环境主要是为了展现和济堂的传统特色、历史底蕴,同时也衬托出邢师傅对传统中医的坚守,虽然和对面大药房的热闹形成对比,但这不是描绘环境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凸显传统中医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8.①“知——了——”这一结尾简洁而富有深意。它不仅是对文中多次出现的知了叫声的呼应,更象征着邢师傅内心的释然与接受。在经历了种种困境与挣扎后,邢师傅终于意识到,无论传统中医面临怎样的挑战与困境,它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被传承与发扬。②“知——了——”也表达了作者对邢师傅及传统中医技艺的敬意与祝福,希望它们能够像知了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继续发出响亮的声音,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这一结尾既是对文本的总结与升华,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思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抓药”这一场景在文本中多次出现,不仅是对和济堂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承载着多重意义。①它象征着中医技艺的传承与延续。邢师傅在“抓药”的过程中,不仅传递了药物,更传递了中医的智慧与经验。②“抓药”也反映了邢师傅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始终坚守在和济堂,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即使面临困境也不放弃。③“抓药”还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邢师傅在梦中听到父亲的吆喝声,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个繁忙而充实的时代,这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BD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析】主语是“浮山”,谓语是“为众所指目”,表示状态。“徒以”表示只是因为,后面接原因“路远处幽”。“无所取资”是原因,“幸至者之希”是结果,两者通过“而”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因果句。11.A 【解析】B.《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意为“借助”。C.《岳阳楼记》中“便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去”,意为“离开”。D.《愚公移山》中“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的“负”,意为“背负”。12.D 【解析】材料中戴名世并未对浮山因偏远而无人至表示“同情”,而是客观地描述了这一现象,并指出即使是那些易于到达但景观平庸的山,也往往因为游客众多而显得热闹。他更多的是在探讨自然景观的知名度与其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而非对浮山表示同情。13.(1)我先到浮山后,算着时间已经很紧张,就相约在某一夜相见,我就招来左未生的儿子秀起在宗六和尚的住处相会,然后就出发了。(“计”“一昔”“会”各1分,句意1分)(2)因为那里路远而且偏僻,车船要走一天才能到达,因此游者都放弃了,只能怅然地望着它却不能到达。(“盖”“穷日”“以故”各1分,句意1分)14.①方苞在《再至浮山记》中,通过描述自己两次到访浮山的经历,表达了对浮山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方苞认为,真正的胜景不应仅仅因为名声而遭受破坏,他更欣赏那些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少有人至,从而得以保持其原始清淑之气的地方。②戴名世在《浮山记》中,则直接指出了浮山因其远且僻而鲜有人至的现状。他感叹浮山虽“奇怪名天下”,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只能“怅望不能至”。(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我的好友左未生、刘北固在京城,多次说白云、浮渡是当地名胜,曾相约一道在那里建个房子、种种地。康熙己丑年,我到了浮山,左、刘二位君子外出还未回来,我就独自与名叫宗六的和尚一道出游。每当天朗气清之时,我们就走到浮山下,浮山的峰影倒映入方形的池塘;等到月亮刚刚升起时,我们就坐在华严寺门楼或廊下,望着浮山的最高峰出现在大树的树梢,感到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那种美不可言喻。我要走了,宗六和尚对我说:“此山之优美,是我所从未亲身经历过的。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恰逢春天之时,男男女女就纷至沓来。我就常自己躲在独室里,锁上外门来避开喧嚣。山有名,则游人杂至,就像这样破坏了此地的优美清静。”辛卯年冬天,《南山集》之祸爆发,我受牵连而被逮捕,私下里独自遗憾地说:“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泽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又过了十二年,雍正甲辰年,我才承蒙圣恩请假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八月上旬到了枞阳,我选择吉日把祖父的灵柩改葬在江宁,于是先察看在桐城的祖先墓地。当时左未生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移居在东乡。我要前往哭奠,就取道白云山,然后返回枞阳。我先到浮山后,算着时间已经很紧张,就相约在某一夜相见,我就招来左未生的儿子秀起在宗六和尚的住处相会,然后就出发了。白云山距浮山三十里,道路曲折艰难,每逢阴雨天气就道路不通,途中又没有僧舍旅店可以托身住宿,所以我再想前往观赏浮山也是不能了。与宗六和尚分别后,我忽然回忆起他前面所说的话,想想也不一定对。如果路途遥远地处幽僻并且游玩者又没有可以借助的东西,则它的情况自然不为人知,与山有名无名也没有关联。接着又想到楚、蜀、百粤这些地方的山水,和永州、柳州之山水同为名胜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只是因为柳子厚经过了那里,于是前去游玩者也就慕名往游了。现在白云山的游人,还不如浮渡山那样人多混杂。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又无所借助,所以有幸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这样看来,宗六和尚说的话无法更改,到底是正确的。我再到浮山,不是为了游玩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普通生态学2》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广告创意设计制作合同
- 中班科学活动发声教案
- 语文五年级上册
- 二零二四年度大型土石方工程泥浆处理合同
- 高血压病的答辩
- 2024年度高尔夫球场草坪养护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买卖与物业管理合同
- 4S店企业职业卫生培训
- 公安笔录模板之询问嫌疑人(书面传唤治安案件)
- 小学作文假如我是(课堂PPT)
- 混凝土配合比检测报告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真题作文及参考范文
-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表
- 重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目录、工作程序
- CT报告单模板精编版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安防消防防雷计划书
- 学校食堂家长陪餐制度
- 《梯形的面积》(课堂PPT)
- 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