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半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应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轻灵(líng)秘诀(jué)宽宥(yòu)山肴野蔌(shù)B.忧戚(qī)冠冕(guàn)积淀(diàn)自吹自擂(léi)C.珐琅(fà)游弋(yì)箱箧(qiè)成吉思汗(hán)D.分外(fēn)积攒(zǎn)谷穗(suì)随机应变(yì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悲愤困厄襟怀红装素裹B.海妨自持剪影一意孤行C.制栽坍塌琉璃不可明状D.孺养遵循飘逸一意孤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确保农民增收的不二法门。B.景观设计与建筑相得益彰,使青石桥成为优秀居住社区。C.新时代的中学生待人接物应该彬彬有礼,具备君子之风。D.经过锻炼,他变成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共设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18个项目,届时将有来自约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到成都参赛。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C.汉民族服饰体现的是中国古人泰然自若、宽厚仁爱、与世无争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从某种程度看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D.风靡一时的淄博烧烤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当地特色美食,产生了广泛的喜爱和影响,人们纷纷为其美味和独特的烹饪风格所倾倒。5.九年级1班准备举行“自强不息”主题活动,以下是活动策划组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们完善。(8分)(1)活动开场白: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自古到今,中国更不乏自强不息的人物,如:闻鸡起舞的祖逖、划粥割齑的范仲淹、。(年代不限)(4分)(2)活动策划组准备推荐一部讲述主人公自强不息的名著,请你写下推荐作品和推荐理由。(4分)二、现代文阅读(37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材料一由于历史发展与地理条件等因素,汉语在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方言。我们通常将汉语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湘、赣、粤、闽与客家方言。方言是本土文化的载体。如戏曲、曲艺的风格特点就与方言密切相关。川剧、苏州评弹、东北二人转等,如不用方言演唱,就会失却它本身的韵味。方言也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特点。例如四川方言中多有“不存在”“吃得亏,打得拢堆”等俗语,就很符合四川人豪爽、耿直的性格特点。材料二各地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差距的逐步拉大,也对方言的保护形成一定阻碍。从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来看,粤语、闽南语、北京官话与沪语的方言保护现状较为良好,社会环境对于以上语言的包容性相对较高,语言传播覆盖范围相对较大。反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方言保护,则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关中方言、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及胶辽官话等,均在方言保护方面存在缺乏重视及方言保护基础投入不足的问题,降低方言发展的时代影响力,促使部分方言保护工作形成恶性发展循环。材料三我国方言保护发展历程:材料四网友:我是一个山东人,山东是一个方言大省,在大家的印象中,山东人的口音还是比较重的,很多山东人都是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太好,比较羞于开口跟人沟通。而遇到老乡的时候,则就是另外一种情绪的爆发了,乡音让人有一种文化的归属。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历史发展与地理条件等因素,我国形成了七种方言:北方方言,吴、湘、赣、粤、闽与客家方言。B.方言不仅是本土文化的载体,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特点,也是情感交流的媒介,是归属感产生的原因之一。C.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对方言的保护有重大的影响,西南官话影响力降低的根本原因是对方言保护基础投入不足。D.我国方言保护将从社会系统保护走向学术专项研究,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会介入方言保护领域,成立更多的方言研究机构。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言形象生动,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性格特点及生活态度,所以我们应该全面推广方言。B.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更愿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也是导致方言日渐衰微的原因之一。C.我国方言保护向系统化、技术化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方言衰微的趋势将得到根本扭转。D.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说自己“乡音无改”,但路上“儿童”仍称呼他为“客”,可见,方言并不能影响人们的情绪。8.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自贡公交车载电视机播放“方言广告”和“方言生活指南”的看法。(4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弘扬劳模精神①今天的我们,习惯了动动手指外卖送来,语音指令机器人擦地。那么,劳动离我们已经远了吗?不是的。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分工细化,不会改变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在当下中国,一分钟,快递小哥收发7.6万件快递,“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算750亿亿次。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也为劳动者、奋斗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③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盘点那些劳模,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穿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天津电力抢修工人张黎明,无数次沿着电力线路“溜达”,闭上眼睛能说出他负责的线路沿途有多少个高压塔、多少根电线杆。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重温他们的故事,想想这些平凡人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风雨看到彩虹,用劳动与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④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实干苦干的劲头。“一勤天下无难事。”无论哪个时代的劳模,都是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的劳动者。近年来评选出的劳模,高级技工、科研精兵的比重在增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不断涌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钳工夏立,多次参与卫星天线预研与装配、校准任务,装配的齿轮间隙仅有0.00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粗细。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做一点点、创新一点点,日积月累,“高原”就成了“高峰”,就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⑤“我热爱高高的塔机,喜欢它那长长的铁臂、通往天路的神梯,热爱钢铁般的气息。”全国劳模、中国建筑一局塔吊工人王华曾这样吐露心声。涵养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创造更好制度环境,就能激发亿万人民用劳动托举梦想的豪情,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注】1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6分)(1)金桂、银桂和四季桂,仿佛小姑娘、少妇和老夫人,齐齐地都跑进园中看新娘,个个裙袂叮当,衣襟带香。(赏析句子妙处)(2)桂湖里的紫藤就应该是植物界里的泽畔长吟的屈原,起码也是和杨升庵命运相似的苏东坡,或是路谪八千的韩愈吧?(揣摩句子含义)15.文章第三段的“”让你联想到哪些传说?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生活积累,列举一则传说,并简要分析。(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杭人游湖,已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搞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䍡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②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张岱《西湖七月半①》)【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舣(yǐ):同“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16.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日更定矣是:这B.拥毳衣炉火拥:拥抱,抱着C.席其上席:坐D.轿夫擎燎擎:举17.下列对文章划线部分的句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B.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C.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D.入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1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篇文章都是小品散文,以简洁的文字描绘景物和人物,传达情感。B.两篇文章都通过记叙夜游西湖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C.甲文叙写湖心亭赏雪的经历,笔墨清新淡雅,抒情含蓄,志趣高逸。D.乙文写杭人与吾辈游湖的场景,对比映照作者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注】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图。B.首联通过写斑鸠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侧面展现了浓浓的春意。C.颔联描写了农民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通路的画面。D.尾联中“忽”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杯又停住的样子。21.诗歌展现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试结合颈联内容赏析。(3分)(三)默写名句名篇(6分)22.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3)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6)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名著阅读(6分)23.学校开展“经典名著中的人生智慧”主题阅读分享活动,你所在的班级确定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