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遗产清偿制度研究——从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角度内容摘要在遗产债务清偿中,我国继承法对保护继承人利益的内容涉及较多,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几乎只字未提。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继承法受到了立法时特定社会条件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继承法已经表现出明显地滞后性,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案例揭示由于继承法关于遗产债务清偿的立法不完善,从而引起遗产债权人利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并列举出遗产债务清偿中侵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部分,通过比较法,对比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关于遗产清偿制度的规定,总结不同国家法律的特点。第三部分,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分析我国继承法在遗产清偿方面需要重视和改进的地方,指出其他国家法律制度中可以为我国所借鉴的地方。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当前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遗产清偿制度的雏形,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实体方面,构建了遗产清偿制度的基本框架;在程序方面,提出了一套遗产清偿制度的初步设想。关键词:遗产债务,遗产清偿,遗产债权人利益,法律保护目录TOC\o"1-3"引言 4一、案例的导入与问题的提出 5(一)典型案例 5(二)遗产债务清偿中侵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表现形式 71.被继承人生前的行为侵害遗产债权人的利益 82.继承人、遗产管理人等违反义务侵害了遗产债权人的利益 8二、遗产债务清偿中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域外法考察 81.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 92.遗产管理制度 113.遗产债权的公示催告申报制度 12(二)大陆法系国家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12(三)两大法系的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对比以及启示 131.英美法系国家遗产债务清偿制度启示 132.大陆法系国家遗产债务清偿制度启示 14三、我国遗产债务清偿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14(一)我国关于遗产债务清偿的立法现状 14(二)从遗产债务清偿的实体规定方面去分析继承法的不足 151.无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的缺陷 152.缺乏遗产管理制度 163.缺乏完善的遗产清算制度 174.缺乏遗产债权保全制度 18(三)从遗产债务清偿的程序规定方面去分析继承法的不足 181.缺乏遗产债权公示催告程序 182.缺乏遗产破产程序和明确的遗产债务清偿程序 183.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遗产债权人的举证责任过重 194.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应如何去确定适格的被告主体 19四、我国遗产债务清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20(一)我国遗产债务清偿实体法律制度之完善 201.设立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 202.建立遗产管理制度 213.建立遗产清册制度 234.赋予遗产债权人救济权利,保障其债权利益 25(二)我国遗产债务清偿程序法律制度之完善 261.设立遗产债权公示催告制度 272.建立遗产破产制度,明确遗产债务清偿程序 273.在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284.确认继承人与遗产保管人的被告地位 29结语 31参考文献 32引言遗产债务清偿是指将死者生前所欠的各种合法债务,依照相关法律制度,用死者生前所遗留下来的财产进行合理清偿,以消灭债权债务关系。房绍坤、范李琪、张洪波著:《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10年版,第293页。我国法律关于遗产债务清偿的内容规定于一九八五年公布的继承法中,此法由于将近三十年来从未修改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受立法时特定社会条件的限制,我国现行继承法主要保护的是继承人利益,对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只规定了:“继承人继承遗产,应当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可以不负偿还责任。”然而,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民个人所拥有的财产从种类、数额和形式上,都产生了质的变化。丰富的物质生活使得自然人死后的遗产状况越来越复杂。现行继承法从立法宗旨和制度设计上,都无法对债权人利益进行的切实的保护,这就造成了在遗产继承实践中,债权人利益屡受侵害,又因为该法只是对遗产债务的清偿作了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司法实务中不能给法官有效的指导,房绍坤、范李琪、张洪波著:《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10年版,第293页。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为笔者总结和归纳日常生活中因法律规定不完善而导致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法,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通过比较分析法,指出各国法律在此方面可以为我国借鉴之处;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法律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构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案例的导入与问题的提出(一)典型案例案例一:原告侯文鹏诉称,被告亲属张德普于2014年3月27日、6月12日共向原告借款33000元,并向原告出具借条二份。2014年11月4日,张德普因交通事故死亡。由于被告宋西峰与张德普系夫妻关系,该债务系夫妻共同债务,被告宋西峰应当对该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被告张照先、薛其荣、宋西峰、张峻豪、张文泽作为张德普第一顺序继承人,各被告应对上述借款在接受遗产的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为此原告侯文鹏要求被告宋西峰偿还借款3300元,其他被告对上述借款在接受遗产的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被告张照先、薛其荣、宋西峰、张峻豪、张文泽辩称,张德普已经死亡,并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即便有遗产,各被告均表示全部放弃继承。本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各被告向法院提交了说明,五被告均以书面表示放弃继承。对于五被告的全部放弃继承,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规定,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涉及婚姻案件处理分析民事审判实务问答》也对债权人追索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案件,如法定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法院如何判决这一问题做出了答复,该答复为:“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放弃继承无效,通知继承人参加诉讼,并依法判决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实际财产价值为限清偿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承法》的意见第46条所指的不能履行法定义务,法定义务的理解是指,一是继承人应当抚养、赡养他人义务;二是履行被继承人应缴纳的税费以及个人债务。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对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行为作了更明确的规定,意见及答复的立法目的就是保护债权人在债权实现中的相关权益,防止因放弃继承导致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或存在法律障碍。因此,本案被告放弃继承的表示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应认定无效,原告要求五被告在张德普遗产范围内偿还债务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引自引自/judgement/8448194186ca4ce5b96d55307c6415ea?keyword案例二:被告李某华等五被告是债务人李某桥的儿女。被告李某华2004年在祁东县工商注册登记祁东县兴旺营养米粉厂。2008年3月,该厂由李某桥负责经营管理并于同年9月变更为祁东县兴旺营养米粉有限公司,李某桥将五被告及唐某红登记为公司股东,被告李某华为法定代表人,公司实际控制人系李某桥。唐某红与李某桥于2009年11月1日向原告付某德借款220,000元,并出具了欠条,写了借款保证书,保证以公司的所有财产担保,从2009年11月起每月底还款20,000元。2010年4月10日,李某桥因车祸死亡。原告于同日向祁东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六被告偿还欠款本息。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李某华等五被告作为借款人李某桥的法定继承人,放弃对李某桥遗产的继承。祁东法院审理认为,原告付某德与被告唐某红及李某桥之间的借贷合同合法有效。但是因借款人李某桥死亡,其法定继承人李某华等五人应为本案适格的被告,但五被告已书面表示放弃对李某桥的遗产继承,故对李某桥所欠原告付某德的借款五被告不承担清偿义务。李某桥所欠原告借款应以其遗产进行清偿,因此法院依法驳回原告付某德要求被告李某华等五被告清偿欠款的诉讼请求。/article/detail/2010/07/id/419024.shtml案例三:丙是甲的债权人,乙是甲的债务人。由于乙没有履行还款义务,甲起诉至乙所在地的A县人民法院。该法院判决乙还款。判决生效后,乙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甲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在法院采取执行措施之前,甲意外死亡。丙对甲的债权已经到期。由于丙担心其债权得不到保护,得知甲死亡且甲对乙有债权后,即在甲死亡后的第八天,以甲的继承人为被告在B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甲的继承人偿还甲欠其的债务。在一审诉讼过程中,甲的继承人不愿卷入甲的债权债务纠纷,均明确表示放弃继承。因甲的继承人放弃继承,乙所在地的县人民法院即裁定终结执行。B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由于甲的继承人均放弃继承,所以继承人没有义务偿还甲生前所欠丙的债务。丙要求甲继承人偿还债务的理由不能成立。遂判决驳回丙对甲继承人的诉讼请求。丙不服一审判决,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在二审法院审理期间,丙又以自行解决为由申请撤回上诉。二审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article/detail/2008/11/id/332362.shtml在遗产债务清偿的实践中,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往往受到侵犯。笔者总结是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问题:一、我国实行的是限定继承制度。继承人承担遗产债务清偿责任的前提是接受继承,但是我国继承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遗产的法定形式。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放弃继承的行为时而有效,时而无效,究竟法院是以什么标准来确定继承人放弃继承遗产行为的效力呢?对于放弃与接受继承遗产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期限限制,这对于遗产债务的清偿是十分不利的,并且很容易导致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受损。二、我国继承法只是笼统地规定了遗产应当首先用于清偿被继承人所欠的税款和债款,并且清偿的数额应当以遗产的价值为限。但是继承法没有规定遗产清册、遗产管理制度,因此遗产债权人无法了解遗产状况,此外被继承人有无遗产或者遗产的多少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呢?三、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案例三中,丙的债务人甲意外死亡,根据法律规定,甲的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此继承从甲意外死亡时即已发生,继承的后果是继承人对甲的财产拥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然而继承发生后,甲继承人放弃继承甲财产的行为,导致乙所在地的县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该继承人放弃遗产的行为是否属于前述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的情形呢?债权人丙对乙是否享有代位权呢?在此种情况下,债权人丙应当如何去保护其利益?此外,如果继承人有其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如出现故意毁损财务,转移隐匿,侵吞财物等,遗产债权人应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利益呢?遗产债权人是否享有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撤销权呢?四、若继承人放弃继承的,遗产债权人应以谁为被告进行诉讼,遗产债权人的诉讼权利应当如何得到保护。如果法律不能保护权利主体的诉权资格,不能保障权利主体能够通过法律救济去实现其合法利益,那法律对权利主体的保护就是一纸空头支票。以上问题是遗产债务清偿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而我国早期制定的继承法律规范并没有与时俱进,现行的继承法以及司法解释都不能很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这就给继承人逃避遗产债务留下很多法律漏洞,这对于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是十分不利的。我国遗产债务清偿的现实状况令人担忧,在未来我国继承法的修订和完善中,遗产债务清偿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容轻视。(二)遗产债务清偿中侵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表现形式由于早期的继承法中关于遗产债务清偿的法律规定过于简陋,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候,经常遇到无法律可用的困境。在此,笔者试图列举几种常见的侵权形式,指出我国现有继承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路径,以期在有限的范围内减少遗产债权人的损失。
1.被继承人生前的行为侵害遗产债权人的利益被继承人生前在明知自己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的情况下,故意非正常地处理自己的财产,以逃避自己的债务,降低自己遗产的偿债能力,从而损害了全部或部分遗产债权人的债权获偿性。这类侵权行为死者侵权意图十分明显,但是侵权手段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且不易被人发觉。被继承人生前行为对遗产债权人的侵犯具体包括:第一、被继承人生前故意无偿赠与他人财产,使自己将来用于清偿债务的财产减少。第二、被继承人生前故意以非正常低价出售财产,刻意减少遗产的价值。第三、被继承人对原先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担保,损害其他遗产债权人的公平获偿性。第四、被继承人对未到期限的遗务故意提前清偿,从而侵害其他遗产债权人的债权。第五、被继承人故意放弃自己特定的债权等,使能够用于清偿债务的财产价值减少。2.继承人、遗产管理人等违反义务侵害了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其遗产一般由继承人、遗产管理人等管理或继承。这时,继承人、受遗赠人、遗产管理人的某些行为就有可能侵犯了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主要表现为如下:第一、继承人利用对遗产的掌控,故意隐瞒、转移或者挥霍浪费被继承人的遗产,或者由于继承人的不善经营导致遗产数量、价值减少,遗产的偿债能力明显下降。第二、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故意不按规定公示催告遗产债权人,遗产债权人就可能无法得知死者死亡消息并申报其债权,待知晓后申报债权,却发现已没有财产可供偿还债务。第三、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故意用有限的遗产清偿某个别债务,其他遗产债权则不能得到同等比例的清偿。第四、继承人迟迟不做出对自己继承地位的选择,导致遗产长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遗产的效用与价值减少。第五、由于继承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作为债权人的债务清偿没人受领,导致可用于清偿遗产债务的财产价值减少。第六、继承人与遗产管理人相互串通,非法处理财产,损害遗产债权人的利益。第七、继承人与个别遗产债权人串通作弊,虚构债务,损害其他遗产债权人的利益。第八、继承人以放弃继承为理由拒绝偿还被继承人生前为其读书、买房、结婚等事宜超出正常范围的欠债。二、遗产债务清偿中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域外法考察 世界上各国关于遗产继承的制度规定主要是两类:大陆法系国家的直接继承制度和英美法系国家的间接继承制度。虽然两种遗产继承制度在关于遗产债务清偿方面的规定存在区别,但是两者都重视对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因此,本文通过对域外的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分析,对我国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大陆法系国家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罗马法关于遗产继承方面的制度构造,是大陆法系国家遗产继承法律制度的起源。大部分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是直接继承制度,就是指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其财产所有权直接归于继承人,继承人享有财产权利同时也承担财产义务,即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直接继承遗产并对遗产进行处分,并不需要国家公权力机构的介入处理。直接继承制度是被继承人死亡后,其财产权利由继承人享有,其财产义务也由继承人承担的一种制度。直接继承需要解决两个重大问题:一是要确保继承人的利益不因继承遗产债务而受到损害;二是要保证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不因继承的发生而受到影响。张玉敏:《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载《现代法学》张玉敏:《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载《现代法学》1997年第2期。在直接继承制度的前提下,早期的罗马法采用的是概括继承制度,就是指继承人整体性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和债务。但是这种概括继承制度主要是站在保护遗产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容易使得继承人的固有财产遭受损失。因此,为了更好地平衡遗产债权人和继承人利益,必须将被继承人的遗产与继承人的固有资产相分离,所以限定继承制度应运而生。限定继承制度也称为有限责任继承制度,就是指继承人以其继承的遗产范围为限向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公元前4世纪后,罗马法规定允许继承人仅仅以其继承的遗产范围对被继承人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在查士丁尼时期,罗马法规定,在被继承人死亡后的一定时限内,继承人可以通过制作遗产清册,表明其仅以继承的遗产范围为限清偿遗产债务。因此,在直接继承制度设计下,大陆法系国家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分别体现在各个具体的制度规定中,如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继承的接受和放弃制度、遗产债权人的遗产管理请求权及遗产债权的公示催告制度。以下就是针对大陆法系各种具体制度进行分析。1.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根据是否仅在遗产范围内清偿债务,大陆法系的继承可分为无限责任继承和有限责任继承。大陆法系国家的遗产继承,以无条件责任继承为原则。史尚宽:《继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8史尚宽:《继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8页。《法国民法典》规定了继承人继承遗产可以选择无限责任继承,也可以选择限定继承。但是对于挪用或隐匿遗产的继承人,丧失放弃继承的权利,即使已经做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仍然是无限责任继承人。继承人选择限定继承的条件是继承人应向继承开始地的第一审法院提出按有限责任取得继承人资格的声明,同时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法所规定的方式提交忠实、正确的遗产目录,该声明才发生效力。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上册),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74条、792条、793条、794条。《德国民法典》以无限责任继承为原则。但是继承人可以通过申请遗产法院建立遗产管理,通过制作遗产清册达到限定继承的目的。继承人既可以自己编织遗产清册,也可以申请遗产法院,由遗产法院自行编制或委托给有管辖权的机关、主管公务员、公证人编制。另外,遗产债权人也可以请求遗产法院裁定编制遗产清册,遗产法院可以指定继承人编制遗产清册的期间,如果继承人未在期间届满前完成遗产清册的编制,则要对遗产债务承担无限的清偿责任。在遗产清册不正确的情况下,继承人也要对遗产债务承担无限责任。陈卫佐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7条、1975条、1994条、2001条、2002条。《日本民法典》规定继承人自其知道继承已经开始之时起三个月内,必须对继承做出单纯承认、限定继承或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继承人选择限定继承的,可以以只在因继承而取得财产的限度内清偿被继承人的债。继承人选择限定继承的,须在三个月的期间内制作出财产目录,并将其提交家庭法院,且作出仅以继承的财产承担债务的陈述。《日本民法典》第921条还规定了无限责任继承的情形。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915条、921条、922条、924条。大陆法系国家将无限责任继承作为原则,限定继承为例外,允许继承人在无限责任继承、限定继承、放弃继承中自由选择。如果继承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明确做出选择,则推定其选择了无限责任继承。如果继承人选择了有限责任继承,则必须按法律规定制作遗产清册,并不得隐匿、虚报遗产,否则即丧失选择有限责任继承或放弃继承的权利,必须按无限责任继承遗产。这就是所谓的有条件的限定继承。梁哲:《论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西南政法大学2010梁哲:《论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2.遗产管理制度遗产债权人的遗产管理请求权并不是指遗产债权人亲自加入遗产管理之中,而是指如果遗产债权人意识到或发现继承人有危害自己债权的行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主管机关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遗产的管理。杨培景:《略论财产继承中的债务清偿》,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杨培景:《略论财产继承中的债务清偿》,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财产分离制度源于罗马法,后被日本、法国调整性地继承。《日本民法典》第941条、942条、950条规定了财产分离制度。即继承债权人或受遗赠人可以自继承开始时起3个月内向家事法院提起,请求由继承人的财产中分离出继承财产,并向其他继承债权人和受遗赠人公告财产分离的命令和在一定期限内申报加入分配的意旨。请求分离财产及申报加入分配的人有就继承财产优先于继承人的债权人受偿的权利。王书江等译:《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941条、942条、950条《法国民法典》第878条到881条的规定,只有被继承人的债权人享有财产分离请求权,且动产的财产分离请求权有5年的时效限制,不动产则没有时效限制。瑞士的官方清算制度是指在法定条件下,遗产债权人可以向主管官厅请求官方清算,以保证遗产首先用来清偿债务。凌艳辉:《论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湖南大学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瑞士民法典》第580条、581条和594条规定了公示财产清单和官方清算制度。继承人需要在知道被继承人死亡1个月内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主管官厅请求制作公示财产清单。瑞士的官方清算的前提是已经制作出了公示财产清单。如果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或者受遗赠人有理由担忧其债权不能得到清偿,并且主张权利后既未得到清偿又未得到担保时,可在被继承人死亡后3个月内请求官方清算。殷根生,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殷根生,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0条、581条、594条。《德国民法典》第1981条规定了遗产债权人有理由推定继承人的行为方式或财产状况会对遗产债权人造成危害时,可以申请遗产法院下达遗产管理命令,期限是自接受遗产之时起2年内。该条规定赋予遗产债权人主动请求公权力介入遗产管理的权利,也是遗产债权人的遗产管理请求权的典型表达。
陈卫佐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1条。3.遗产债权的公示催告申报制度遗产债权的公示催告申报对于确定遗产债权的范围、避免债权利益被剥夺、尽快使继承的财产状态稳定下来有重要意义。因为没有遗产债权人的公示催告制度,可能会导致遗产债权人不知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而没能参与遗产分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贺平:《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之制度构建》,载《福建江夏学院学报》贺平:《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之制度构建》,载《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大陆法系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催告遗产债权人申报债权的规定,如《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和台湾地区的民法规定。《瑞士民法典》第528条规定:主管官厅要在制作财产清单时,以公告方法催告被继承人的债务人、债权人及担保权利人于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债务,该期限为自第一次公告时起最少1个月。殷根生,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28条。《日本民法典》第927条规定:限定继承人要在表示限定继承后的5日内向所有继承债权人和受遗赠人公告其限定继承的事实,并要求债权人在最少2殷根生,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28条。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927条。王丽萍:《债权人与继承人利益的协调与平衡》,载《法学家》2008年第6期。(二)大陆法系国家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英美法系国家的间接继承制度将遗产交由专人管理,使遗产与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分隔开来,遗产有一个独立专门的操作程序,避免了许多遗产债权人利益因继承人而被侵害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该制度本身就是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该制度能否有效运行,尤其是具体的遗产管理规定和程序能否得到良好执行。英美法系国家主要是采取间接继承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的规定,当被继承人死亡之后,继承开始后遗产并不是直接转为继承人所有,而是由遗产管理人或者遗嘱执行人代为管理。遗产管理人或者遗产执行人作为遗产法人,首先承担清偿遗产债务和缴纳遗产税款等责任,然后再依照法律的规定将剩余的净遗产分配给继承人。陈苇、宋豫著:《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继承法比较研究》,群众出版社陈苇、宋豫著:《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继承法比较研究》,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418页。在间接继承制度下,遗产法人以被继承人的遗产对遗产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而不是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这就符合民法上的人格独立,责任自担的立法精神。从遗产债权人的角度去分析该制度,由于被继承人的遗产全部由遗产法人占有并代为管理,遗产债权人不需担心继承人对遗产进行非法处置而导致其利益受损。从继承人的角度去分析,由于继承人继承的是积极财产,其并不需要对遗产债权人承担责任,因此继承人不需担心其固有财产因继承遗产而受到侵害。因此,间接继承制度很好地平衡了继承人与遗产债权人两者之间的利益,并有效地防止继承人损害遗产债权以及继承人固有财产受损行为的出现。(三)两大法系的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对比以及启示1.英美法系国家遗产债务清偿制度启示从关于直接继承制度和间接继承制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遗产债务清偿中要达到保护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效果,就必须将被继承人的财产独立出来,使其与继承人的固有财产分离出来,以便于清偿遗产债务,从而保护遗产债权人的利益。通过上文对英美法系国家的间接继承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切实地实行这一制度,是需要强大的司法资源。因为每个人死亡以后,其遗产继承问题都需要国家公权力机关介入处理,这就需要有配套的健全的专门的司法机关的配合。而我国人口众多,司法资源仍不充裕,无法与英美国家那样由国家司法机关去处理众多自然人的遗产继承问题。另外,继承制度要与国家的国情以及风俗习惯和历史人文因素相结合,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中,自然人死亡习惯由其亲属去处理遗产继承问题。若自然人死亡以后,按照英美国家那样让一个国家机关去处理遗产,这既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风俗习惯,也难以得到民众的接受,因此就更加不利于法治建设。2.大陆法系国家遗产债务清偿制度启示大陆法系国家的直接继承制度的规定与我国的国情以及风土人情更加接近,并且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一样都是成文法国家。因此,大陆法系国家的遗产债务清偿制度,对于我国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加具有借鉴意义。大陆法系国家关于遗产债务清偿主要采用的是限定继承原则,主要是为了分离继承人的固有财产与被继承人的遗产,从而达到仅以遗产对遗产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限定继承效果。如上文所提及,在法国,继承人必须制作遗产清册并向遗产债权人主张有限继承以达到限定继承的效果。在日本,继承人必须在制作遗产清册后,将其提交到家事法院,并由家事法院进行公告,遗产债权人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期内申报遗产债权。在德国,继承人通过制作遗产清册提交法院,并由法院认定遗产管理人去监管并负责遗产债务清偿问题。当然,若是继承人在制作遗产清册的时候,故意隐瞒遗产,或者故意将遗产与自身财产混合,或者转移遗产等损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就将继承人的有限继承责任变为无限继承责任,这是台湾地区的规定。综上可知,遗产债务清偿采用限定继承的原则,有利于防止继承人滥用继承权而损害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从而很好地平衡了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两者之间的利益。通过两大法系国家的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三方面值得我国的遗产债务清偿制度进行借鉴:一、立法上贯彻限定继承原则,以保护继承人的财产利益,但同时也必须规定继承人损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责任,这样也是体现了继承人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法理。二、必须规定详细的法律程序去实现限定继承制度。三、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设计要与本国的国情以及风土人情相适应,才能便于民众接受和达到立法的目的。三、我国遗产债务清偿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一)我国关于遗产债务清偿的立法现状继承法第33条:“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及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继承法第34条:“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1条:“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即使遗产不足清偿债务,也应为其保留适当遗产,然后再按继承法第三十三条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该条文的《民事诉讼法》是该条文的《民事诉讼法》是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现已失效。第62条:“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继承法对遗产债务的清偿规定主要集中在上述第33条和第34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61条和第62条,这些遗产债务清偿的基本规定更多的是保护了继承人的利益,而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并没有相关规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继承法的对遗产债权人保护的缺失和滞后性。从上述规定可以总结出,我国实行直接继承制度,并且以有限继承为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是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债务仅以遗产价值为限承担有限的偿还责任,而不以自己的固有财产来承担责任。有限继承制度是保护继承人不因继承而受损害的制度,符合现代社会家室成员其人格独立和责任自担的理念,这无疑是正确的。莫捷惠:《论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载于《法制论坛》,第2005年第3期。但是,财产继承不仅仅关系着继承人的利益,莫捷惠:《论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载于《法制论坛》,第2005年第3期。(二)从遗产债务清偿的实体规定方面去分析继承法的不足1.无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的缺陷无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后果。由于无条件的限定继承,继承的利益不会受损,受损的一般只会是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在立法上牺牲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护继承人的利益,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在实践中,继承人隐匿、转移遗产的行为被发现,也不会影响继承人的有限清偿责任,这往往给恶意的继承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这就造成继承人的固有财产不被强制用于清偿被继承人的遗产债务,却又无法保证遗产优先用于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对于不遵守诚信的继承人却无法像国外立法那样处以无限清偿责任,这是法律的不公正。无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往往缺乏可操作性。无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接受和放弃继承的期限。我国采取直接继承制度,即从继承一开始,被继承人的遗产就归继承人所有,这就表明遗产债权人只能向继承人主张其债权,但是我国现行继承法并没有规定一个合理的接受或者放弃继承的期限,这就使得继承关系没有在合理的期限内稳定下来,这是不利于遗产债务的清偿和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并且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做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本条同时规定放弃继承的表示应当在遗产分割之前做出。而遗产分割的时间法律也没有规定,这样就导致如果继承人故意拖延分割财产的时间,遗产债权人的债权就会长期无法得到实现,同时也会处于状告无门的状态。因此,接受和放弃继承的期限在稳定继承关系,明确债权债务关系,保护遗产债权人利益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遗产的归属长期处于不明确的状态,既浪费继承成本,又容易滋生继承纠纷。
2.缺乏遗产管理制度所谓遗产的管理就是指从继承开始后到遗产分割之前的期限内,负有遗产保管义务的人对遗产进行占有、保管,但是由于在此期限内,遗产的归属未名,遗产很容易受到侵吞、侵占,这是不利于遗产债务的清偿以及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杨立新、朱呈义著:《继承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杨立新、朱呈义著:《继承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设立遗产管理制度实质上也是有助于限定继承制度的实施。遗产管理理制度可以规定在继承开始后,在未经遗产管理人同意的情形下,任何人不得对遗产进行处分,这样就有利于防止继承人转移、私分、隐匿遗产的情形出现。此外,遗产管理制度可以规定继承人要编制遗产清册,这样就防止遗产与继承人的个人财产混同。3.缺乏完善的遗产清算制度古罗马创立了财产分离制度,即遗产债权人拥有请求财产分离的权利,以寻求在遗产债权人利益和继承人利益的保护上得到平衡。遗产债权人有权要求遗产保持独立,以防止遗产与继承人财产的混同。遗产债权人请求遗产分离后,遗产首先用来满足遗产债权人的债权请求,剩余财产才归继承人支配。同时,遗产债权人不能就继承人的财产再获得清偿。张玉敏著张玉敏著:《继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第1999年版,第173页。然而在我国有限继承制度下,并没有与之配套的遗产清算制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遗产债权人很难有途径得知被继承人死亡的消息,并且在直接继承制度下,遗产债权人很难在第一时间了解遗产的状况,因此对遗产债权的主张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若继承人将遗产转移、隐藏,或者挥霍浪费,或者经营不善导致亏损,或者继承人将遗产用于清偿自己的债务,这些行为都会危机债权人的债权。现实生活中已经屡屡发生这类问题,使遗产债权人遭受严重损失。张玉敏:《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载于《现代法学》1997张玉敏:《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载于《现代法学》1997年第2期。4.缺乏遗产债权保全制度在遗产债务清偿的实践中,难免会遇到被继承人生前的行为或者继承人继承财产后的行为侵犯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但是现行继承法并没有规定具体的遗产债务保全制度,使得遗产债权人缺乏可靠的法律救济手段,这不利于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我国继承法采用的是限定继承制度,遗产债务的清偿是以遗产的价值为限的。被继承人生前对将来的遗产价值以及自己的债务是十分清楚的,这就存在被继承人在生前为了逃避将来的遗产债务就将财产提前转移隐匿的可能性。同样在被继承人死后,继承人若是怠于主张遗产债权的权利或者对个别遗产债权人清偿,这些都是损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表现。因此,遗产债权人需要明确的债权保全制度去维护其合法利益。对于法律活动而言,重点也许不是承认其具备权利,而是应该确认其权利能够充分行使,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并因此赋予其合理的救济手段。杜江涌著:《遗产债务法律制度研究》,群众出版社,第杜江涌著:《遗产债务法律制度研究》,群众出版社,第2013年版,第128页。(三)从遗产债务清偿的程序规定方面去分析继承法的不足1.缺乏遗产债权公示催告程序当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应当负有告知遗产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义务。但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遗产债权的公示催告制度,致使遗产债权人缺乏及时获得被继承人死亡的消息并及时申报债权的途径。另外也有继承人不积极履行告知义务,故意隐瞒被继承人死亡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若继承人仓促分割或者处理遗产,可能会引起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麻烦,特别是继承人将分得的遗产花用完毕且又无力退还,而遗产债权人在遗产分割完毕后才知悉,延误了最佳清偿时机,这就严重损害了遗产债权人的利益。2.缺乏遗产破产程序和明确的遗产债务清偿程序遗产破产是一种法定的清偿遗产债务的手段,当遗产不足以清偿全部遗产债务的情况下,如何分配遗产,如何满足多个债权人公平受偿的要求,如果没有法律上的特别规定,一般的民事诉讼执行程序,是难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尽管继承法规定了限定继承原则,但是却没有对该原则的实施程序加以明确,从而导致了遗产债务清偿的具体操作遇到困难。若承认遗产的主体地位,承认遗产具有破产能力,则基于遗产所发生的利害关系人的地位就可以确定,其可以通过正当的程序去行使权利。例如当遗产数额不足以清偿全部遗产债务的情况下,遗产债权人可以通过申请遗产破产,促使遗产完全脱离继承人的控制,遗产因此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若被继承人实施生前的侵权行为导致遗产数额下降,从而无法清偿遗产债务时,遗产债权人同样可以向法院请求宣告遗产破产,被继承人生前的侵权行为将宣告无效,被继承人非法处分的财产也会被追回,这就保证了遗产债务得到公平受偿,从而保护了遗产债权人的利益。此外,由于我国继承法并没有明确规定遗产债务的清偿顺序,当有多个遗产债权存在的情形,哪一个债权应当优先受偿,这对于多个遗产债务是否能得到公平受偿是十分重要的。在遇到这种情形,可否参照破产法的规定,对于各个遗产债务的清偿进行排序,这对于保障遗产债权人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3.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遗产债权人的举证责任过重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由此看来,无论是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或是诉讼中的第三人,都应该对其所提主张负举证的义务。依此规则,在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如果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在遗产债务清偿的过程中受到侵害,遗产债权人提起遗产债务清偿诉讼时,不仅需要对其享有被继承人债权的事实予以证明,而且还需举证被继承人的具体财产价值情况,并且还要举证其利益被侵害的事实。但是由于作为原告的遗产债权人远离遗产,难以接近证据。现实生活中,遗产债权人只能举证证明自己与被继承人存在债权债务情况,而对于被继承人究竟留下多少遗产,遗产债权可在多大范围内就遗产的价值获得清偿,遗产债权人不很清楚。此外,作为原告的遗产债权人处于弱势地位。法律是用来平衡各方利益和需求的。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往往倾向于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给予保护。财产继承中,继承人往往利用其有利地位,隐匿、转移、非正常处置遗产,处于强势地位,而遗产债权人因被继承人的死亡应有的债权难以求偿,对于继承人、受遗赠人、遗产管理人的侵权难以举证,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者。因此,采用举证责任的倒置,符合法律保护弱者利益之需求。4.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应如何去确定适格的被告主体当事人是否适格是法院作出有效判决的前提。在诉讼法中,提起诉讼的当事人未必均是适格的当事人,但法院只有针对适格当事人作出的判决才有法律意义,也只有正当当事人才受法院判决的拘束。本文第一部分所引用的案例三就是因为继承人放弃了继承权导致被告主体不适格而被驳回的案件。被继承人死亡后,若继承人放弃继承,就会出现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以谁为被告的问题,这也是司法操作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继承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在遗产债务清偿实践中有很多因不能明确适格的被告而被驳回的诉讼,从而导致遗产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因此,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被告的主体资格问题,也是我国继承法完善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四、我国遗产债务清偿法律制度的完善(一)我国遗产债务清偿实体法律制度之完善1.设立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继承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自然人死后财产的合法转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产在继承人之间的继承问题;二是财产如何用来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无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其制度的核心是限定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责任,且继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限定继承的权利。这样不管继承人是否明确表示限定继承,也不需要遵守任何条件和程序,甚至在继承人已经处分、消费或者隐藏遗产的情况下,继承人都享有限定继承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常出现继承人利用其有利地位,隐藏、转移遗产,甚至在遗产分割前就侵吞遗产,使得遗产债权人的债权常因遗产的减少而得不到应有的清偿。为保障遗产债务得到清偿,加强对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实行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非常有必要。实行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若继承人不履行相关的义务,不遵守法定条件和程序,则取消其有限继承的资格,而强制其接受无限继承,对遗产债权承担无限责任。在我国台湾学界,也有一部分学者称之为强制的无限继承。而大陆学者倾向于将强制继承的情形专指以诈害债权人为目的的行为。史尚宽著:《继承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000版,第311页。张玉敏教授的《立法建议稿》第22条也采用了这一观点。张玉敏著:《中国继承法立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人民出版社,第2006年版,第70页。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限定继承制度,以限定继承为原则,无限继承为补充,并且规定了继承人实施某种特定的申报等行为才能获得限定继承的资格。刘春茂著:《中国民法学》,法律出版社,第1991版,第65页。如《法国民法典》第793条规定:“继承人欲表示其按有限继承取得继承人资格的声明,应向其所在辖区内开始继承的大审法院书记员提出,此项史尚宽著:《继承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000版,第311页。张玉敏著:《中国继承法立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人民出版社,第2006年版,第70页。刘春茂著:《中国民法学》,法律出版社,第1991版,第65页。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上册),法律出版社第2005年版,第793条。陈卫佐译:《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第2006年版,第1993条。实行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就要明确继承人作出接受和放弃继承声明的期限。直接继承制度下,继承开始后,在继承人做出明确选择前,继承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既不利于遗产的管理,也不利于遗产债权人获得清偿。对继承人接受、放弃继承应规定一个合理的法定期限,限定继承人在该期限内作出接受或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张玉敏教授建议将继承权接受和放弃的期间限定在2个月内,张玉敏著:《中国继承法立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人民出版社,第2006年版,第6页。笔者表示赞同,因为规定继承人在较短时间内作出选择继承的意思表示,有利于尽快确定继承关系和稳定遗产的归属状态。笔者认为,继承人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为应召继承人之日起2个月内张玉敏著:《中国继承法立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人民出版社,第2006年版,第6页。2.建立遗产管理制度目前英美法系所实施的遗产管理制度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颇为理想的保护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制度,大陆法系许多国家也实行遗产管理制度。严格来说,我国继承法中只有遗产保管的基本法律规定,没有完善的遗产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继承法》第24条规定:“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学界认为此条规定的是遗产保管人,其没有独立的遗产处分之权利,类似于继承人的代理人或受遗赠人的代理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遗产管理人。刘文著:《继承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2004年版,第351页。在继承开始后以及遗产分割前,有一段时间遗产处于不确定状态,在此过程中,为防止继承人利用其有利的地位转移、隐匿、挥霍或恶意处分遗产,无论是实行间接继承制度的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实行直接继承的大陆法系国家,都赋予遗产债权人以遗产管理请求权刘文著:《继承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2004年版,第351页。(1)遗产管理人的选定遗产管理人,是指对死者遗产负责保存和管理的人。杨立新、朱呈义著:《继承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第2006年版,第245页。根据我国继承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遗产管理人可作如下设定:一是由继承人担任。若继承人只有一人,则当然由其担任;在共同继承的情况下,由继承人进行协商,选出一人作为遗产管理人,如果共同继承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那就由全体继承人共同作为遗产管理人。二是由被继承人指定的遗产管理人或遗嘱执行人担任。如果被继承人遗嘱中规定有遗产管理人或遗嘱执行人,则按被继承人的意愿执行。三是由法院指派遗产管理人。当遗产无人继承,或遗产债权人发现继承人有侵权行为或其他损害遗产债权人利益行为杨立新、朱呈义著:《继承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第2006年版,第245页。张义华:《财产继承中债权人权利的保护》,载《法律适用》2004年版。(2)遗产管理人的法定职责关于遗产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遗产管理人有遗产保管权、遗产处分权、监督权、继承妨碍排除权、报酬请求权等权利,同时遗产管理人还需承担公示催告遗产债权人、制作遗产清单、妥善管理遗产等义务。但对于遗产管理人在执行职务时应尽何义务,学者们持有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遗产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应按照其是否接受报酬而赋予不同的标准。若遗产管理人接受报酬,则其应尽到善良管理人之义务;若无偿的遗产管理人,仅仅需要尽到与处理自己事务相同之注意义务。而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无论遗产管理人是否接受报酬,则一律应该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去执行职务。至于其注意义务,应与宣告失踪之财产管理人之注意义务相同。史尚宽著:《继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第2000年版,第374页。在一定意义上,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但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更为妥当。虽然取得报酬是遗产管理人法定的权利,但其对报酬权利的放弃并不能成为降低其注意义务的理由。而且,如果担任遗产管理人的是继承人,虽然其无权请求报酬,但因清算后的遗产毕竟由其来继承,因此其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不会因此而降低。并且,为了更加史尚宽著:《继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第2000年版,第374页。(3)遗产管理的损害赔偿责任遗产管理人在管理遗产时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去执行职务。如果遗产管理人在管理运作遗产的过程中因为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导致遗产受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情形如下:其一,继承开始后,遗产管理人未按规定催告相关遗产债权人或提交遗产清册,未按照法定遗产清偿顺序、比例清偿债务,致使遗产债权人利益受损的;其二,遗产管理人疏于管理,或者利用管理之便谋取私利,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遗产减少、毁损的,有损遗产债权人利益的。3.建立遗产清册制度缺少遗产清册制度是我国继承制度混乱,遗产债权人利益受损的根本原因。遗产清册制度作为有限继承的配套制度,其实质是把被继承人与继承人的财产严格的区分开来,以避免财产混同而造成继承人与债权人之间的纠纷。早在古罗马时期,罗马皇帝优士丁尼在公元531年发布赦令,规定继承人若对遗产制造遗产清册,就可以享受所谓“财产清册利益”,从而只对遗产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戴炎辉、戴东雄著:《中国继承法》,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171页。
根据这一原则,如果继承人没有制作遗产清册,则需要对被继承人的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因此,遗产清册实际上实现了继承人自身的财产同被继承人遗产的分离,也是后世财产分离制度的雏形。在英美法系国家的间接继承制度下,遗产作为独立的财产交由遗产管理人保管,而并不直接归继承人所有,遗产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交由遗产管理人享有,完全实现了继承人财产与遗产的相分离。在这种情况下,遗产首先用以缴纳被继承人的税款,清偿其所欠债务、交付遗赠,之后若财产有剩余,剩余财产才归继承人所有,在遗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由遗产管理人向法院提出遗产破产的申请,进入遗产破产程序,遗产债务按破产顺序进行清偿,继承人不能取得遗产。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实施的是直接继承制度,但也为实现财产的分离而建立了遗产清册制度。如《瑞士民法典》第594条第1项规定:“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有理由担忧其债权不能得到清偿且债权不能得到清偿且经请求即未得到清偿,亦未得到担保时,得在被继承人死亡后三个月内,请求官方清算。”殷根生,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94条。《日本民法典》第94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或者受遗赠人,自继承开始后的3个月内,或者期限虽已届满但遗产与继承人的财产尚未混合时,可向家庭法院请求使遗产与继承人的固有财产相分离。”戴炎辉、戴东雄著:《中国继承法》,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171页。
殷根生,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94条。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941条。通过以上对各国遗产继承制度的分析,间接继承制度是一种能够较好平衡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利益的制度,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继承人对遗产既无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而是作为一名局外人等待遗产债务的清偿,继承人在继承中并不享有比遗产债权人更优势的地位,因此很难威胁到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因而间接继承制度能够很好地避免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之间因被继承人与继承人的财产混同而产生矛盾纠纷,同时能公平地保护继承人、遗产债权人和继承人的债权人三方的利益,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欺诈债权人的行为发生。张玉敏著:《继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张玉敏著:《继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有限责任继承的核心是确定遗产状况并使之保持独立,如前所述,大陆法系国家实现这一目的的措施就是设立遗产清册制度。杜江涌:《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解读与重塑》,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杜江涌:《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解读与重塑》,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陈苇、宋豫著:《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继承法比较研究》,群众出版社,第2007年版,第436页。4.赋予遗产债权人救济权利,保障其债权利益(1)遗产债权人享有代位权和撤销权有权利必有救济,救济是保障权利在受到侵害时仍有实现可能的挽救手段,没有救济的权利是不完整的。我国法律赋予了遗产债权人债务求偿的权利,却没有相应的救济性措施,这就使得债权人的债权失去了支点,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有些学者认为若设立了有条件的有限继承制度以及遗产管理人制度,那就没必要再赋予遗产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根据杨立新教授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第76条的规定,遗产债权人在没有得到清偿或者继承人没有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享有遗产的禁止分割保全请求权;杨立新著:《继承法的现代化》,人民出版社,第2013年版。因此,若继承人和遗产管理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对遗产债权人杨立新著:《继承法的现代化》,人民出版社,第2013年版。笔者认为,债权人的代位权是一种债权的保全措施,也是债权人保护自己利益的有效手段。这种保全措施在遗产债权债务关系中也应该发挥同样的作用。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3条的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能够向人民法院要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十二条的规定:“合同法第73条第1款规定的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个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由此可见我国合同法规定继承关系中不适用债权人的代位权,而原因主要是基于继承是一种身份关系。但是现今继承关系越来越向财产继承方向发展,继承关系不仅仅局限于身份继承关系,还包括了基于身份关系的财产权利。因此笔者认为合同法解释应打破这种规定。当继承人怠于行使被继承人的到期债权而损害遗产债权人的利益时,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代为行使被继承人的债权。本文在讨论我国继承法关于遗产债务清偿制度方面存在不足这一章中提到:继承人怠于行使继承权而损害自己债权人的利益时,法律并没有赋予债权人任何救济手段,这一内容的欠缺是法律的漏洞。
同理,撤销权同样也是作为债权的另一种重要的保全措施,尤其是在合同之债的保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明显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在遗产债权债务关系中,如果继承人在债务清偿之前实施了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或是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损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债权人请求制作遗产清册或是指定遗产管理人已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才能更公平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目前许多国家的继承法中都规定了遗产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如《法国民法典》中有规定,若继承人放弃继承,并怠于行使被继承人的到期债权导致遗产债权人利益受损,遗产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准许其在债权额度内对继承人的放弃行为予以撤销,从而保护其自身的债权利益。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上册),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我国对于遗产债权人是否可以行使代位权、撤销权问题上,学者研究不多,并且也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去行使遗产债权的保全措施,笔者认为遗产债权人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行使撤销权:(1)遗产债权的标的物是特定物的情况。在债权标的物为种类物的时候,若继承人实施了以不合理的低价处分遗产或无偿转让遗产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强制继承人承担无限继承的责任,债权人无需行使撤销权。(2)继承人财产状况不佳,而实施了以不合理的低价或是无偿转让财产而损害被继承人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在这种状况下,即使强制继承人承担无限继承的责任,由于继承人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对于债权人的利益也无法挽回,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撤销权来保全债权的实现。
(2)赋予遗产债权人损害赔偿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民法最基本的救济性权利,是基于侵权而产生的一种债权请求权,其请求内容是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对权利人予以救济。具体是指当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享有的要求加害人承担损害赔偿的权利,损害赔偿的金额可能等于遭受的损失,也可能大于或小于已经受有的损失。在遗产继承领域,继承人或第三人隐匿、挥霍、转移、处分遗产的行为都有可能对遗产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遗产债权人可以利用法律授予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要求加害人对自己受有的损失给予赔偿。(二)我国遗产债务清偿程序法律制度之完善1.设立遗产债权公示催告制度遗产债权的公示催告程序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由特定主体发出公示催告,催促未明债权人前来报明债权的程序。世界各国和地区大都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如《日本民法典》第927条第1款:“限定继承人于表示限定承认后5日内,应对所有遗产债权人及受遗赠人,公告已表示限定承认之事及应于一定期限内申报其请求的意旨。但是,其期间不得少于2个月。”《瑞士民法典》第582条、590条以及《德国民法典》第1970到1974条都对此作出了类似的规定。但我国法律中并没有通知和催告遗产债权人的规定。然而现实生活中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遗产债权人往往并不知悉,对于继承人而言,一般也不可能详尽知悉被继承人的负债状况和有关遗产债权人的个人情况。尽管在遗产分配完毕后,遗产债权人仍然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但如果继承人已经无力退还所继承的遗产时,势必会损害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实行遗产的公示催告程序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遗产债权的公示催告程序中,需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明确承担公示催告义务的主体。对此,《瑞士民法典》规定由主管官厅进行公告,《日本民法典》规定由继承人来催告。笔者认为我国一般情况下应由继承人来催告,特定条件下可由法院催告。这样既符合我国的继承实际,简单易行,又与前述的遗产管理制度相吻合。第二,催告的方式可以有发布告示、张贴广告、电视广播媒体公告等方式,至于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催告方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第三,关于公示催告的期限。各个国家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有1个月到3个月等不同期限。笔者建议我国的公示催告期限应不少于1个月,既尽快敦促遗产债权人申报债权,又不至于使遗产继承关系久拖而不明确。第四,明确规定遗产债权人未依期限申报债权的法律后果是仅得就剩余遗产行使其权利。2.建立遗产破产制度,明确遗产债务清偿程序在遗产债务清偿过程中,若遇到遗产债权人为多人时,就会产生如何在遗产债权人当中实现债权的问题,这就涉及到遗产债务的清偿顺序问题,尤其在遗产不能满足全部债权的情况下,哪位遗产债权人能够得到优先清偿,对于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影响颇大。而遗产是遗产债权人得以清偿的物质保证,直接关系到遗产债权人的受偿利益,遗产债权人必然会对遗产争先恐后地采取行动,以避免自己的债权落空。所以,确定遗产债务的清偿顺序对协调各遗产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保障遗产债权人在平等条件下获得公平受偿是十分重要的。梁哲:《论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西南政法大学梁哲:《论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遗产破产制度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其遗产不足以清偿其生前所欠全部债务,且也无继承人继承遗产,或者虽有继承人,但继承人仅为限定继承或全体抛弃继承的情况下,经遗产债权人、继承人、遗产管理人的申请,由法院针对遗产所宣告的破产,将其全部遗产公平清偿给所有、债权人的制度。破产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对破产这种社会现象的特殊调节手段,是体现对债务人救济的同时,为贯彻债权人平等原则而设立的一种司法上的特殊偿债程序。齐树洁著,《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第2005版,第1页。而遗产破产作为破产制度的一部分,其价值主要体现如下:首先,它确立了自被继承人死亡后仅以其遗产为限偿还债务,而不是由其继承人以其全部财产偿还遗产债务的做法。另外,它有利于解决遗产债权人公平受偿问题,保护各遗产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这种保护主要体现在当遗产数额不够抵偿全部遗产债务额的情况下,遗产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宣告遗产破产,促使遗产完全和继承人的财产分离,遗产因此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全。再有,如果被继承人实施生前侵权行为齐树洁著,《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第2005版,第1页。因此,遗产债务清偿顺序可根据遗产债务的性质以及法律确定该项债务的目的,同时借鉴破产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所规定的债务清偿程序进行设定,具体顺序是:1、继承费用;2、设有物权担保的债务;3、必遗份和酌给遗产份额;4、劳动债权;5、所欠税款;6、普通债权;7、遗赠扶养协议之债;8、特留份之债;9、遗赠之债。3.在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举证责任的负担是指法院在查明案件事实时,由谁负责提供证据证明案件所涉及的事实。在诉讼中,当事人举证是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谁负有举证义务对于当事人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直接继承制度,在遗产债务清偿纠纷中,作为原告的遗产债权人很难了解到被继承人生前和死后的财产状况,更难以接近证据。遗产债权人只能证明自己与被继承人之间有债权债务关系,而无法证明被继承人遗留了多少遗产,更无法证明自己的债权可以在多大范围内得以清偿。然而,与债权人诉讼地位相对的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很容易能够了解到遗产的具体情况,因此由其举证更容易了解案件事实情况。此外,在现实生活中,遗产债权人受到来自继承人、受遗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珠宝设计合同珠宝设计合同
- 计算机终端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标的具体描述
- 辔头马具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洗面奶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便携式儿童便盆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智能毛巾暖器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卧铺车厢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合同
- 2024年度临时炊事员提供合同
- 雄安新区规划展馆
- 30道医院放射科医生岗位高频面试问题附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
- 上海话的研究报告
- 电子商务法课件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步练习
- 舞美施工方案范本
- GB/Z 43410-2023无损检测自动超声检测系统选择和应用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科学思维方法论 060053》形成性作业三参考答案
- VTE防治护理组织管理架构
- 门诊医师出诊考勤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