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11月阶段性学情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11月阶段性学情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11月阶段性学情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11月阶段性学情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11月阶段性学情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11月阶段性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户牖(yǒu)

瓠(hù)落

龟(jūn)手

侧隐之心B.赘行(zhuì)

掊(pǒu)之

鬻(yù)技百金

洴僻絖C.孺子(rú)

埏埴(shānzhí)

弗(fú)能攻

火之始然D.累土(lěi)

怵惕(chùtì)

拙(zhuō)于用大慎终如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瓠落”的“瓠”应读“huò”,“侧隐之心”的“侧”应写作“恻”;B.“洴僻絖”的“僻”应写作“澼”;D.“累土”的“累”应读“léi”。故选C。2.下列对文言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不龟手一也

一:相同、一样B.其“恕”乎

其:大概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思虑精详D.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B.正确。句意:大概是“恕”吧。C.虑:用绳结缀。句意:为什么不用绳结缀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D.正确。句意:请允许我实践您说的话。故选C。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焉能治之(于是)B.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在明明德(

彰明

)C.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复众人之所过(

归复

)D.天下归仁焉(

归顺

克己复礼为仁

(约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A.敏:勤勉。句意: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正确。句意: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B.都正确。句意: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在于彰明美德。C.正确。句意:君子知晓大义。复:补救。句意: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D.归:称赞,称许。句意:天下人就都赞美你是仁德的人。正确。句意: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到先王之礼,就是仁。故选B。4.下列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②君子居无求安B.①颜渊曰:“请问其目。”

②范增数目项王C.①请事斯语矣

②迩之事父D.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①平时。句意:平时就说,没人了解我啊。②居住。句意:君子居住不追求安逸。B.①条目、细则。句意:请问实行仁的条目。②用眼睛示意。句意:范增多次用眼睛示意项王。C.①实践、从事。句意: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②侍奉。句意: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D.①②都是“停止”。句意:君子说:学习不能够停止。/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故选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②金就砺则利B.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C.①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其皆出于此乎?D.①人而不仁,如乐何?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均为副词,就。句意: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金属被磨刀石磨过就会变得锋利。B.均为介词,把。句意: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把仁义治国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C.均为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大概都是出自这种原因吧。D.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句意: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故选D。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止于至善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不贵难得之货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⑥其坚不能自举也

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⑧先诚其意⑨譬如平地

⑩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A.①⑤⑥/②③/④⑦⑨/⑧⑩B.①④⑤/②⑥/⑦/③⑧/⑨⑩C.①⑤⑨/②③/④/⑥⑦/⑧⑩D.①②⑤/③⑥/⑧/④⑦/⑨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善”形容词作名词,境界。句意:达到极完美的境界。②“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句意:早上听到(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晚上死了也可以。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句意: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④“贵”形容词作动词,看重,珍惜。句意:不看重稀贵之物。⑤“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特点。句意: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呀!⑥“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句意:可是它的坚固程度不能举起自己(承受水的压力)。⑦“明”形容词作动词,弘扬、彰明。句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⑧“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有诚意。句意: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⑨“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平整。句意:譬如平整土地。⑩“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句意: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使自己的家庭(关系)整齐。①⑤⑥是形容词作名词;②③名词作状语;④⑦⑨形容词作动词;⑧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故选A。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①见贤思齐焉

②故亏父而自利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冬,与越人水战⑤道芷阳间行

⑥则耻师焉

⑦欲辟土地,朝秦楚

⑧风乎舞雩⑨栗深林兮惊层巅

⑩邻之厚,君之薄也。A.①⑩/②③/⑥⑦⑨/④⑤⑧B.①③⑩/②⑦⑨/⑤⑧/④/⑥C.①②③⑩/⑦⑨/④⑤⑧/⑥D.③⑩/①②/④⑤⑧/⑦⑨/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齐”,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句意:看见贤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②“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句意:所以会损害父亲的利益,来追求自己的利益。③“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句意:(项伯)一向和留侯张良交好。④“冬”,名词作状语,在冬天。句意:在冬天跟越国在水上交战。⑤“道”,名词作动词,取道。句意:取道芷阳,抄小路走。⑥“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以从师学习为耻。⑦“朝”,使动用法,使……朝见。句意:想要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⑧“风”,名词作动词,吹风。句意:到舞雩台上吹风。⑨“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句意:使深林战栗,使层层山峰震惊。⑩“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国力就削弱了。综上,①③⑩为形容词作动词,②⑦⑨为使动用法,⑤⑧为名词作动词,④为名词作状语,⑥为意动用法。故选B。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C.请买其方百金D.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毫末生”。句意: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萌芽生长。B.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句意: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C.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请百金买其方”。句意:请求用一百金购买那个药方。D.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何不虑以为大樽而乎江湖浮”。句意:为什么就不想到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故选B。9.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B.当察乱何自起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D.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句意: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察乱自何起”。句意:应该考察祸乱从什么地方起来的。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一可以终身行之言”。句意:有没有可以用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呢?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未有为之,于未乱治之”。句意: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故选D。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信。《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全书20篇,以语录体为主,被奉为儒家经典。B.《礼记》成书于汉代,其内容主要写先秦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C.孟子,名轲,字子舆,孔子的学生,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人尊称他为“亚圣”。D.八佾: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孟子……孔子的学生,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错误,孟子不是孔子的学生,他是孔子第四代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孟子只是发扬和继承了儒家学说,被尊称为亚圣。故选C。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家、国,各诸侯的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由此而来。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跨者不行”的“跨”是跨大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一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各诸侯的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错,各诸侯的封地称之为“国”,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家”。故选B。1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领导干部理当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见贤思齐的精神、择善而从的品格,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行动自觉,让严的标准、实的精神根植心灵深处。②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此而努力。③网站作为传媒,事实上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爱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可以用在文明办网的实践之中。④央视新推出的《国家宝藏》是一档文质彬彬、文化含量很高的节目,节目一经推出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⑤他遗憾地说:“数千年修道,只求能证己身之道,哪怕朝闻夕死,也在所不惜,奈何直到而今,也没能达到第一步。⑥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此处指领导干部见到优秀的人就要向他学习,使用正确。②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语境用来修饰“责任”重复赘余,改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此而努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语境指此句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使用正确④文质彬彬:原义是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此处指节目,使用错误,只能用于人。⑤朝闻夕死:原义是如果早上明白了道理,哪怕当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语境有“只求能证己身之道”,使用正确。⑥功亏一篑:原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多用于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语境有“获得第八名”,使用不正确。综上可知,成语使用完全正确为①③⑤故选A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不仅需要依凭才学,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的正面的人格范式。B.“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主要指贵族和执政者,后经孔子对其进行内涵改造,被赋予了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C.《周易》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使得君子人格受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士大夫及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D.中国人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这说明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已渗透和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前者。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被赋予了新的人文内涵,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被推崇。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D.君子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推崇,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因而我们传承君子文化时,也应正视其中的瑕疵。1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有力如虎,执辔如组C.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D.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答案】13.C

14.B

15.D【解析】【导语】两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君子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其持久的生命力。材料一详细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各个思想流派中的认可,强调其作为中华民族人格基因的深厚影响。材料二则突出君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现实价值,提醒我们在弘扬君子文化时要突破传统误解,强调其不止于文弱书生,更是品行高尚的象征。两篇文章共同强调君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对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依然具有重要意义。【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因果关系不成立。君子人格得到广泛认同和追认是在各家学派及其著作论述中逐渐形成的,如《论语》、《墨子》、《韩非子》、《周易》等,不是只因《周易》中的生动描绘而形成。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A.“且明显优于前者”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是提到中华文化人格与西方文化人格的不同,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错,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D.“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错,由材料二第5段“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可知君子文化亦有血性和勇武,且“因而”因果不成立。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的规定;B.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C.说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ABC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D.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属于内在品德的涵养。故选D。三、(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适周

适:前往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去:抛弃C.言道家之用

用:使用D.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言:字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在古代与太师、太保并称“三公”。D.孝文,是庙号,是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文中指汉孝文帝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C.老子写了5000多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答案】16.C

17.B

18.D19.A

20.(1)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2)(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解析】【导语】这篇文章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主要介绍了老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文章开头先简述老子的身份和生活背景,接着描述了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以孔子对老子的高度评价来突出老子的智慧与超然。随后提到老子著述《道德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强调了他的隐逸与德行。文中也涉及到老子家族在后代的官宦生涯。整体而言,文章通过对比和评价,展现了老子在道家思想的奠基地位及其不同于儒家的独特思想。【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孔子前往周都。B.正确。句意: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C.用:作用。句意: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D.正确。句意: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本句的句式是对称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应在这三个句子之后停顿。且句子的主语分别是“鸟”“鱼”“兽”,谓语分别是“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可以在“鸟”“鱼”“兽”三个主语后停顿表强调,但动词“知”和宾语间是不可停顿的。排除AC。“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句式也对称,主语分别是“走者”“游者”“飞者”,所以应在三个主语前停顿。排除D。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孝文,是庙号,是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错误。孝文,是汉孝文帝刘恒的谥号。皇帝的谥号是指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的称号,有褒贬之意。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错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但是不得志时是不同的。儒家主张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像草一样漂泊。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闻”,听说;“贾”,商人;“深藏若虚”,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盛德”,高尚的/美好的品德;“愚”,愚钝,愚笨。(2)“其”,代词,代指前文的行为,可译为“这些行为”;“余食赘行”,剩饭,赘瘤;“物”,众人,人们;“恶”,厌恶;“处”,做。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四、(本题共2小题,共14分)(一)2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①。注:①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诗首联一“吐”,一“对”,写出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B.李诗首联青、白相间,色彩鲜明,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C.陈诗通篇畅达优美,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情景合一,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堪称佳作。D.李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与人情美相互交织,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陈诗通篇畅达优美,用语都不加藻饰”错,“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两句,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除此之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故选C。(二)默写(每空1分,共11分)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需要具备三种品质,缺一不可,《〈论语〉十二章》中,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老子>四章》中,指出人做事总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民之从事,_______________”,如能做到“___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5)在《<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不能长久下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质胜文则野

②.文胜质则史

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⑤.知者不惑

⑥.仁者不忧

⑦.勇者不惧

⑧.常于几成而败之

⑨.慎终如始

⑩.自伐者无功

⑪.自矜者不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庶、壹、惑、惧、慎、伐、矜。五、(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的自白顾随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使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竟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家院里。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夹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频,又沾湿了他的胡子。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孔子有些怃然了。——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那种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么?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里装着的鸟儿或手牵着的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头、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子路被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竟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原故吧?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2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公虽以“孔仲尼”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圣人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B.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形象,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D.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24.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所表现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B.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C.“晨门”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这一评价既可理解为是对孔子的讥讽,也可理解为是褒赞。D.文中说的“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这一现象,在小说《红楼梦》中也有反映。25.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23.C

24.C

25.①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②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③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解析】【导语】本文讲述了孔子南游楚国时发生的故事。叶公询问子路关于孔子的为人,子路却不屑回答。孔子则认为向叶公表明心志无妨,他自白道自己投入事业时忘我而专注,对老去也不自知。通过孔子的自白以及对弟子的教诲,展现了孔子的豁达乐观和对理想不懈追求。小说不仅刻画了孔子的形象,也揭示了子路与孔子在处事方式上的不同,以及哲人面对世事的态度。【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错,表面上看,子路的不答与孔子的要答的确存在处世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表现孔子追求理想的执着,这也是本文作为一篇具有故事新编性质的小说的创作意图,“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的说法,无疑是把孔子理解成一个灵活机变、左右逢源的投机者形象,完全背离了文章的创作意图。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语言的综合赏析能力。A.“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错,联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关子路的内容,可以看出子路的确是鲁莽好勇而受到孔子批评,但本文所描写的子路形象,有所不同,其陪同孔子出游多年,“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不再“好勇”了。B.“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错,小说中描写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是以景衬情,以树叶知秋表现时光流逝,此处的“叶”与“叶公”毫无瓜葛,不是双关,和“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不一样。D.“这一现象,在小说《红楼梦》中也有反映”错误,小说中“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一句本来是孔子教导徒弟的话,其中“人世的真实”主要指仁道不行于世、孔子师徒不被世人理解的现实,而“恐怖”则主要指孔子师徒面对这些现实而产生的失落、痛苦、愤懑等心态。但《红楼梦》中虽然有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描写,但这种“人世的现实”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悲剧美,它给人们带来的也不是“恐怖”此之情,而且书中塑造了众多女子的形象,凸显了女性美。故选C。【2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本文所采用的孔子“自白”这一艺术手法,在文本中具体表现为两种人物描写技法,一是心理描写和幻觉描写,即孔子逆旅晨起后的心理活动;二是语言描写,即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及面对众弟子发表的演说式自我陈述。以上两种人物描写技法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运用的好处基本一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孔子内心独白和幻觉的形式,可以直接坦露孔子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写出孔子从伤感楚国之游的失败到决心重新选择人生努力方向的心路历程,表现孔子的自我剖析精神和伟大人格,进而表现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二是采用孔子演说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