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课件 项目三 学习理论_第1页
教育心理学 课件 项目三 学习理论_第2页
教育心理学 课件 项目三 学习理论_第3页
教育心理学 课件 项目三 学习理论_第4页
教育心理学 课件 项目三 学习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三学

论主讲人:XXX学习概述0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0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0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0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03目录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学习的概念与分类,知道格式塔学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重点掌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内容技能目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科学的运用素养目标积极学习,优化关于学习理论的认知,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这一周,唐老师想在他的数学课上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上课开始时,他让班级里数学成绩一贯很好的李娜在黑板上解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以给同学们演示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李娜不负众望,认真解题。但与此同时,张强同学一直在和他邻座的同学说话,破坏班级秩序,而且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讲话。唐老师已经警告过张强一次,可是他仍然与别人说笑。唐老师为了不让他打扰李娜的演示和同学们的思考,就把他带到楼道进行隔离,让他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李娜解完题后,唐老师表扬了她。当唐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在黑板上解题时,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

思考:试分析评价唐老师对张强同学课堂不良行为的处理方法。你觉得为什么有许多同学都愿意在黑板上解题?课前热身PART.01学

述一、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素质发展的活动。010203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使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二、学习的分类01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02知识的学习(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03技能的学习(解决“知道做什么”的问题,学会“怎样去做”)社会规范的学习(在认识与实践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品德结构而实现对个人行为的调节)二、学习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大部分的目标。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不同阶段,依据人在这6个阶段不同的认知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认知领域学习目标的分类。

美国教育学者克拉斯沃尔:情感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

美国教育学者辛普逊: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为知觉、心向、引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适应和创作二、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加涅)言语信息(学习“是什么”)智慧技能(学习“做什么”)认知策略(学习支配自己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动作技能(学习促使身体灵活运动的能力)态度(学习行为趋向的内部状态)二、学习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者所学习的材料主要是以定性结论的形式由教师传授给学习者的;发现学习则要求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所掌握的新知识能够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不能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只能逐字逐句地去背诵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根据学习方式进行分类(奥苏贝尔)PART.0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强调心理学必须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认为学习是个体多次愉快或痛苦的经验改变了其行为的结果。

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包括两个时期:1913—1930年为早期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华生等,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可称为此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1930年之后是新行为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和班杜拉等。一、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他对动物学习行为与消化腺之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条件反射的形成说明动物习得了对信号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通过手术,使狗分泌的唾液可以直接观察———先给狗听一个铃声,狗没有反应;然而在给狗听铃声之后呈现食物,并经反复多次结合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学会”了分泌唾液。一、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是第一位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美国心理学家。他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先天反射即无条件反射(打喷嚏、膝跳反射),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在对学习现象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华生提出了有关学习的频因律和近因律。1.频因律华生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的次数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快、越牢固,练习在习惯形成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近因律当伴随一个刺激出现多种反应时,最近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而被保留下来。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提出了学习心理学中最早也最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被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奠基者。其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著名的饿猫打开迷笼的实验基础上的。

把一只饿猫关入迷笼,笼外放有猫可以看得见的鱼和肉。猫只有前爪踏到开门的机关,才能出笼获得食物。在经过一系列的盲目尝试后,猫终于踏到机关,逃出笼子。把猫多次放进笼中,多次尝试后,猫可以直接踏到机关出笼获食,并且速度越来越快,犯错次数越来越少,直至不犯错误。

对猫来讲,经过反复尝试,在迷笼这一刺激情境和机关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由此桑代克提出学习理论。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主律包括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副律包括选择反应律、多重反应律、定势律、类化反应律、联想转移律。1.准备律猫被放入迷笼时处于一种饥饿的状态,能够闻到、看到笼子外面的食物,这是开笼取食行为的准备状态。只有具备这种状态,猫才会表现出开笼行为。——情境与反应间的联结的建立,取决于个体身心的准备状态。2.效果律效果律是指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在实验中,若猫逃出迷笼后得到的是惩罚而非奖励时,它就逐渐不再试图跑出迷笼。即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否能建立,依反应之后是否能获得满足的效果而定。3.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对于已形成的联结的经常性的练习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减弱。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则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开始的。1938年,他设计了特制的实验箱——斯金纳箱研究白鼠的学习过程。

箱内装有一个杠杆,杠杆与传递食物的机械装置相连,只要杠杆被压动,一颗食丸便滚进食盘。白鼠被放进箱内自由活动,一旦它按压杠杆,就有食丸滚出,于是它吃到食物。反复几次,白鼠就学会了按压杠杆来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将这种条件反射叫作操作性条件反射。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研究动物学习的基础上,斯金纳研究了人的学习,并开发出了依据其学习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程序学习。编制程序的5条基本原则如下。1.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2.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否认“虽然没有表现出反应,但是的确明白”的观点。3.及时强化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4.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5.降低错误率原则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形成了认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框架。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一)学习的实质学习的实质就是观察。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或模仿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的强化结果而形成的新的行为模式。观察学习是儿童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二)学习的种类社会学习理论将人的学习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经验的学习,二是间接经验的学习。(三)学习的基本过程与阶段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4个部分,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PART.0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注重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的内部加工过程,研究人是如何形成概念、理解事物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强调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是内在的认知、表征的形成、丰富和改造的过程。

该学派起始于1910年德国的格式塔学派,以苛勒和韦特海默为代表;兴盛于20世纪中期,主要理论流派有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为代表的认知结构理论、加涅和安德森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是德语词汇Gestalt的音译,可译成形式、形态等,是指“动态的整体”。它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分离的整体,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创立,代表人物主要有苛勒、考夫卡等。(一)经典实验苛勒的学习理论是在对黑猩猩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实验即“叠箱问题”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香蕉挂在笼子的顶棚,笼内有几个木箱,黑猩猩站在任何一个木箱上都够不着香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黑猩猩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起初站在一只木箱上够,却够不着。这时,黑猩猩跳下木箱停在那里,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停顿,其间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外部行为,然后突然站起来把两个木箱叠在一起,站在木箱顶上取下了香蕉。

通过对环境中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后出现顿悟。即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顿悟过程。一、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二)学习的实质1.学习是一种知觉的重组格式塔理论强调学习的整体观,学习通常表现为从一种混沌的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有助于迁移格式塔理论认为,顿悟是真正的学习,其核心是把握事物的本质。3.顿悟学习本身具有奖励的性质顿悟学习本身具有奖励的性质,学习者在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完形的内在结构和弄清了事物的真相后,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和兴奋感。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用“符号”一词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而关于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意义的知识则是对符号意义的认知。学习其实就是习得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这就是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的基本含义。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理论,托尔曼提出了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等概念并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来说明。(一)期待期待是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托尔曼认为,动物通过学习可以形成对未来事件的认识,表现出对未来事件的预先认知或推测。这种学习可以由3类不同的情境或条件引起,因而也就形成了3种类型的期待,分别是记忆性期待、感知性期待和推理性期待。1.记忆性期待记忆性期待是指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导致的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期待。2.感知性期待感知性期待是指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3.推理性期待推理性期待是指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二)位置学习托尔曼坚持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位置学习。在托尔曼看来,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实验是高架迷宫实验。

在这个迷宫中,从起点到终点有3条途径通向食物箱:途径1最短,途径2次之,途径3最长,途径1与途径2之间有一段共同途径。在准备实验中,先让白鼠熟悉这3条途径。实验中先把堵塞物放在共同途径的前端A,白鼠从堵塞处A向后转再走向途径2,后又将堵塞物放在共同途径的后端B,这时存在着走途径2和途径3的选择问题。实验发现,这时白鼠不走途径2,而选取通常最少选择,却又是这时唯一的通道的途径3。——白鼠学会的是: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关迷宫的“认知地图”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三)潜伏学习托尔曼认为,强化虽然有助于学习,但并非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这种结果可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

实验者将白鼠分成3组走迷宫,A组为强化组,这组白鼠总是得到强化;B组为非强化组,这组白鼠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没有得到过食物的强化;C组为实验组,这组白鼠在前10天不给予强化,从第11天开始才受到强化。

托尔曼认为,实验组在前10天没有受到食物强化时,动物依然学习了迷宫的“空间关系”,形成了“认知地图”,只不过未曾表现出来而已。经过食物强化,就促使其利用这一“认知地图”,并最终体现出学习的进步。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主张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其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一)学习即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变过程,其中认知结构是个体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二)认知表征布鲁纳认为,个体不是直接对刺激进行反应,而是首先将环境中的事物转换为内在的心理事件,这就是认知表征或知识表征的过程。他指出,个体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形成表征系统并最终增长智慧的过程。把认知表征分为以下3个方面。1.动作表征动作表征是指个体通过直接作用于周围的环境来认识和再现世界的方式。对人类而言,动作表征具有高度的操作性,是个体获得知识的基础。虽然动作表征出现在幼年时期,但一生都可以沿用。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二)认知表征2.形象表征形象表征是指通过物体留在记忆中的心理表象或依靠图片、照片等获取知识的方式。形象表征的出现,意味着个体的求知方式已开始进入抽象水平。3.符号表征符号表征是指以抽象、主观和更为复杂的思维系统为基础展开,个体通过语言等符号来表征事物并获取知识的方式。符号表征是认知的最高形式,个体借此获得对事物本质及事物间逻辑关系的认知。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三)新知识的学习环节1.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的获得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在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间建立联系或进行区分,以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及其意义的过程。2.新知识的转化新知识的转化是指对新知识做进一步的分析、概括,用新知识重新建构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3.对新知识的评价对新知识的评价是新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此过程个体可以检查出对新知识的分类是否适当,问题解决是否正确,新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等,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出进一步调整。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四)提倡发现法所谓发现法,是指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特性、原理和原则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对发现法特征的分析。(1)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2)强调直觉思维在学生学习上的重要性。(3)重视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或把外部学习动机转化成内部学习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四、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该理论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等内容及其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学习论与教学论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与统一。(一)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3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1.表征学习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又可以称为名称学习。其主要内容是词汇。2.概念学习奥苏贝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说来要经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名称学习,但也可以用定义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而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同化。3.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来表述的。奥苏贝尔认为,儿童新学习的命题与他们已有的命题之间有3种关系: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与这3种关系相对应,有3种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四、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二)接受学习

在奥苏贝尔的理论体系中,接受学习并不等同于机械学习,它是指学生将学习材料作为现成的定论性知识来接受和内化,使之与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联系,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三)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教师通过使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学生当前学习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先行组织者充当了新知识的固着点,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不但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其保持知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中的重点部分;其次,突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为新知识提供一种框架;最后,能够帮助学生回忆起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以便更好地建立联系。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每一个学习行动都可以分解为8个阶段。(一)动机阶段加涅把动机分为3类,即诱因动机、操作动机和成就动机。(二)领会阶段在领会阶段,学生主要的心理活动是对刺激的注意和选择的知觉。(三)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是指经过学习把个体感知的东西编码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里面,然后再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四)保持阶段保持阶段是指短时记忆中编码了的知识再进入长时记忆储存起来的过程。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五)回忆阶段回忆阶段是指搜索记忆库,并使学习过程的材料得到重现的过程。(六)概括阶段概括阶段经常被认为是学习的迁移的过程,把学习到的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之中,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七)操作阶段操作阶段就是作业阶段。教师通过作业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掌握,学生也可通过作业自测学习的结果。(八)反馈阶段反馈是学习的最后阶段,是通过强化过程而发生的。加涅认为,学习活动的完成需要一种自动的或人为设计的反馈。PART.0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维果茨基、威特罗克等。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点(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2)知识是个体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先前的经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订。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体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因此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会是不同的。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系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学的方面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一)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和客观规律的唯一准确的表征,只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解释,或者是对问题解决的一种假设。(二)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系(三)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应该从学习者认知的方面建构起知识的重要意义。学生知识的建构主要通过他人的社会影响而发生。这种知识的内容主要受学生的生活环境、语言、信念以及技能的影响。(四)教师观在建构主义的领域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教材的提供者等角色。真题再现

【2020·河南周口·多选】

以下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是()。

A.注重知识的情境性

B.注重学习的超越性

C.注重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D.注重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PART.0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得到迅速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他以性善论、青年论和动机理论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他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是理论核心,也是整个人本主义对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一)自我实现的人格观马斯洛认为,个体的成长源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固有的一种潜能,教育的作用只是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潜能得以实现。(二)内在学习观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过分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进行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学习模式。他倡导内在学习,即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因此,罗杰斯的教育主张一向被称为学生中心教育。(一)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是指所学的材料是没有个人意义的,不涉及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仅涉及经验积累和知识增长。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意义学习则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这种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还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二)意义学习的条件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并发展自己。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把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纳入这种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方案,或者与别人协同制订。3.让学生处于一种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习,不仅能够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