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专题06遗传规律与变异考点一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一)自交和自由交配区别考点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自由组合定律规律分析考点三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规律(二)伴性遗传规律运用考点四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二)染色体变异考点一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1.自交(1)概念: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配子结合(自体受精)。在植物方面,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同株异花的同株传粉。有时也表示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互交配的方式。(2)相关计算: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群体中,显性性状中AA占eq\f(1,3)、Aa占eq\f(2,3),则自交后产生各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eq\f(1,3)AA×AA=eq\f(1,3)AAeq\f(2,3)Aa×Aa=eq\f(2,3)(eq\f(1,4)AA+eq\f(1,2)Aa+eq\f(1,4)aa)=eq\f(1,6)AA+eq\f(1,3)Aa+eq\f(1,6)aa所以eq\b\lc\{(\a\vs4\al\co1(AA=\f(1,3)+\f(1,6)=\f(1,2),Aa=\f(1,3),aa=\f(1,6)))(3)杂合子连续自交,子代所占比例分析:F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eq\f(1,2n)1-eq\f(1,2n)eq\f(1,2)-eq\f(1,2n+1)eq\f(1,2)-eq\f(1,2n+1)eq\f(1,2)+eq\f(1,2n+1)eq\f(1,2)-eq\f(1,2n+1)①据上表可用下图中曲线Ⅰ表示纯合子(AA和aa)所占比例,曲线Ⅱ表示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曲线Ⅲ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②上表中n的含义是指杂合子自交的代数。③Fn显性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eq\b\lc\(\rc\)(\a\vs4\al\co1(\f(1,2n)))∶eq\b\lc\(\rc\)(\a\vs4\al\co1(\f(1,2)+\f(1,2n+1)))=eq\f(2,2n+1)。2.自由交配(1)概念: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随机交配,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交配。(2)相关计算例如,某群体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占eq\f(1,3),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占eq\f(2,3)。①棋盘法可利用棋盘法进行列表统计,以防漏掉某一交配组合。自由交配的方式有4种,列表分析如下:♂♀eq\f(1,3)AAeq\f(2,3)Aaeq\f(1,3)AAeq\f(1,3)AA(♂)×eq\f(1,3)AA(♀)eq\f(1,3)AA(♂)×eq\f(2,3)Aa(♀)eq\f(2,3)Aaeq\f(2,3)Aa(♂)×eq\f(1,3)AA(♀)eq\f(2,3)Aa(♂)×eq\f(2,3)Aa(♀)②配子比例法另外,也可利用棋盘法列出雌、雄配子的比例进行解答,先计算含A雄配子的比例:eq\f(1,3)+eq\f(2,3)×eq\f(1,2)=eq\f(2,3),含a雄配子的比例为1-eq\f(2,3)=eq\f(1,3),含A雌配子和含a雌配子的比例也分别为eq\f(2,3)和eq\f(1,3)。列表分析如下:♂♀eq\f(2,3)Aeq\f(1,3)aeq\f(2,3)Aeq\f(4,9)AAeq\f(2,9)Aaeq\f(1,3)aeq\f(2,9)Aaeq\f(1,9)aa3.不完全显性4.致死现象考点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1.分析自由组合问题的“三字决”2.巧用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测亲本的基因型规律:根据子代表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1)9∶3∶3∶1⇒(3∶1)(3∶1)⇒(Aa×Aa)(Bb×Bb)(2)1∶1∶1∶1⇒(1∶1)(1∶1)⇒(Aa×aa)(Bb×bb)(3)3∶3∶1∶1⇒(3∶1)(1∶1)⇒(Aa×Aa)(Bb×bb)(4)3∶1⇒(3∶1)×1⇒(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3.常见类型分析(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①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2(A、a)×2(B、b)×2(C、c)=8(种)。②AaBbCc产生ABC配子的概率:eq\f(1,2)(A)×eq\f(1,2)(B)×eq\f(1,2)(C)=eq\f(1,8)。(2)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问题①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可将其分解为3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②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eq\f(1,2)(Aa)×eq\f(1,2)(BB)×eq\f(1,4)(cc)=eq\f(1,16)。(3)子代的表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①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型种类数,可分解为3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型(3A_∶1aa);Bb×bb→后代有2种表型(1Bb∶1bb);Cc×Cc→后代有2种表型(3C_∶1cc)。所以,后代中有2×2×2=8(种)表型。②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中出现A_Bbcc的概率:eq\f(3,4)×eq\f(1,2)×eq\f(1,4)=eq\f(3,32)。[温馨提示](1)子代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是测交的结果,亲本可以是Aabb和aaBb。(2)子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1.图解法分析F1(YyRr)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2.F2的表型和基因型结果分析(1)(2)(3)3.答题必记F2:通式9Y_R_∶3Y_rr∶3yyR_∶1yyrr表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2yyRr2YYRr4YyRr[易错提示](1)重组类型是指子代个体中与亲本性状表现不同的类型。(2)F2中某种表型出现的概率是两种性状表现概率的乘积,如黄色圆粒占9/16,等于黄色3/4与圆粒3/4的乘积。(3)子代中某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为两种基因型概率的乘积,如YYRr占2/16,等于YY1/4与Rr2/4的乘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2对相对性状n(n>2)对相对性状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1对2对n对F1基因对数12n配子类型2222n配子组合数4424nF2基因型种类数31323n比例1∶2∶1(1∶2∶1)2(1∶2∶1)n表型种类数21222n比例3∶1(3∶1)2(3∶1)nF1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数21222n比例1∶1(1∶1)2(1∶1)n表型种类数21222n比例1∶1(1∶1)2(1∶1)n考点三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方式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雄性个体XYZZ雄配子X、Y两种,比例为1∶1一种,含Z雌性个体XXZW雌配子一种,含XZ、W两种,比例为1∶11、X、Y染色体结构分析(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A、C区段。①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AYA、XAYa、XaYA、XaYa,XAXA、XAXa、XaXa。②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的表型也与性别有关,如:)2.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如下图所示:(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3.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1)“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下图1所示。(2)“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下图2所示。4.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下图1所示。②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下图2所示。(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1所示。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2所示。5.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下图所示:(2)下图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考点四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1.分析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2.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3.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1)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序列部分,碱基序列没有对应的氨基酸。(2)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3)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则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温馨提示](1)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上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也称为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后,基因的种类发生改变,但基因的数目和位置不改变。4.基因重组两种类型的比较(1)(2)5.判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方法(1)根据变异个体的数量(2)根据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的来源①根据细胞分裂方式②根据变异前体细胞的基因型[易错提示](1)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重组。(2)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其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3)“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属于广义的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6.染色体组(1)概念及图示分析(2)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7.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易错提示]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1)二倍体生物形成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2)多倍体生物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染色体组。8.多倍体育种(1)育种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2)处理材料: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处理方法:用秋水仙素诱发或低温处理。(4)机理:正在分裂的细胞eq\o(→,\s\up7(用秋水仙素诱发),\s\do5(或低温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eq\o(→,\s\up7(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5)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①②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三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9.单倍体育种[易错提示](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一般包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和筛选4个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花药离体培养就是单倍体育种的全部。(2)可遗传变异≠可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于可遗传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若将其体细胞培养为个体,则可保持其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有着本质区别。考点一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1、某动物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C.1∶2∶0 D.1∶2∶1答案:B解析:选B。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1/3、Aa占2/3,因此A配子的比例为1/3+(2/3)×(1/2)=2/3,a配子的比例为1/3,由于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比例为(2/3)×(2/3)=4/9,Aa的比例为2×(2/3)×(1/3)=4/9,aa的比例为(1/3)×(1/3)=1/9,因此AA∶Aa∶aa=4∶4∶1。2、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答案:B解析:选B。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Fn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所以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2=1/2-1/2n+1,故随n的增大,显纯性合子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接近1/2,故选B。3、人类某种遗传病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都患病,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有1/3患病,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表现正常,妻子的母亲是Ee患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A.1/4 B.1/10C.1/12 D.1/15答案:D解析:选D。该新婚夫妇中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或ee,由于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个体有1/3患病,ee都正常,所以该正常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概率占(1/2)×(2/3)÷[1-(1/2)×(1/3)]=2/5,ee占3/5,由于丈夫的家庭中无该病患者,所以丈夫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则这对新婚夫妇的子女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概率是(2/5)×(1/2)=1/5。由于遗传因子组成为Ee的人有1/3患病,ee的人都正常,所以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5)×(1/3)=1/15。4、一杂合豌豆(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自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50%死亡造成的答案:B解析:选B。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1∶1,如果产生的配子都可育且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机会均等,自交后代为AA∶Aa∶aa=1∶2∶1。若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50%死亡,则Aa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1/2A、1/2a,产生的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2/3A、1/3a,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2∶3∶1,A正确。若隐性个体50%死亡,则Aa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2)=2∶4∶1,B错误。若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50%死亡,则Aa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均为2/3A、1/3a,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4∶4∶1,C正确。若花粉50%死亡,则Aa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均为1/2A、1/2a,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D正确。5、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4答案:B解析:选B。无尾猫自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表现:有尾和无尾,因此可以判断出猫的无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假设有尾、无尾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或a)控制,无尾猫自交,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因此自交后代中无尾猫只有杂合子。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其后代中1/2为无尾(Aa)、1/2为有尾(aa)。6.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株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杂交组合F1性状表现杂交组合F1性状表现A:30对亲本红花×红花36红花∶1白花D: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B:30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白花E:紫茎自交全为紫茎C:30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F:绿茎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性状表现类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F1性状表现类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白色A(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2∶1(4)紫茎D、E(5)绿茎∶紫茎=3∶1(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考点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1、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eq\f(1,8)B.表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eq\f(1,16)C.表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eq\f(1,8)D.表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eq\f(1,16)答案:A解析:选A。表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eq\f(1,2)×eq\f(1,2)×eq\f(1,2)=eq\f(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eq\f(1,4)×eq\f(1,2)×eq\f(1,4)=eq\f(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eq\f(1,2)×eq\f(1,2)×eq\f(1,4)=eq\f(1,16),aaBbCC个体的比例为eq\f(1,4)×eq\f(1,2)×eq\f(1,4)=eq\f(1,32),故选A。2.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种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数量比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A.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且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雌雄配子结合后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答案:A解析:选A。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3、已知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用双亲性状分别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的豌豆植株杂交,得F1,选取F1中数量相等的两种植株分别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同,所有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和yyddB.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基因型是YyDd和yyDdC.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所有后代表型比例为9∶15∶3∶5D.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有4种答案:D解析:选D。根据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再结合测交特点可知,该比例可分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1∶1∶1和绿色高秆∶绿色矮秆=2∶2,据此可推测进行测交的F1的基因型为YyDd和yyDd,且二者的比例为1∶1,再结合双亲性状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推测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和yydd,A、B正确;上述F1(YyDd和yyDd)自交,其中前者自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9∶3∶3∶1,后者自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高秆∶绿色矮秆=12∶4,因此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产生的所有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9∶15∶3∶5,C正确;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共9种,其中杂合子有5种,D错误。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番茄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RrMm、Rrmm B.RrMm、RRmmC.RRMm、Rrmm D.RRMM、RRmm答案:A解析:选A。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红果多室番茄的基因型为R_M_,红果二室番茄的基因型为R_mm,将红果多室番茄(R_M_)和红果二室番茄(R_mm)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黄果,说明亲代关于果色的相关基因型都为Rr;后代中多室∶二室=1∶1,说明亲代相关基因型是Mm和mm。综合以上分析,两亲本的基因型为RrMm和Rrmm。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5答案:B解析:选B。因F2中分离比为9∶3∶3∶1,灰色占9份,所以灰色为双显性性状,米色占1份,所以米色为双隐性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性状,A错误;F1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表型,B正确;F2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灰色大鼠中有1/9为纯合子(AABB),其余为杂合子,C错误;F2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或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或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1/2)=1/3,D错误。6、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A.测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3∶1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子代所占的比例为5/8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的比例为1∶3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子代所占的比例为1/4答案:D解析:选D。F1测交,子代有4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故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1∶1,A错误;F1自交,子代有4种表型,其比例为9∶3∶3∶1,其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黄色甜与红色非甜所占比例分别为3/16、3/16,故其所占比例为3/8,B错误;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均符合分离定律,故F1自交后代中黄色∶红色=3∶1,非甜∶甜=3∶1,C错误;F1测交子代中红色非甜所占比例为1/4,D正确。7、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基因互不干扰,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1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A.8和27 B.4和27C.4和9 D.32和81答案:C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它产生的配子就相当于拿出1个A或a、1个B或b、1个C,它们之间自由组合,共有2×2×1=4(种);F2为AaBbCC自交的结果,每对等位基因单独进行分析,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共3种,Bb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BB、Bb、bb,共3种,CC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CC,因此F2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1=9(种)。故选C。8、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BB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eq\f(5,8) B.eq\f(3,5)C.eq\f(1,4) D.eq\f(3,4)答案:B解析:选B。由题意知,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该种群能进行自由交配,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3,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3,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胚胎致死的基因型aaBB的比例是eq\f(1,4)×eq\f(1,4)=eq\f(1,16),存活个体的比例是eq\f(15,16),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的比例是eq\f(3,4)×eq\f(3,4)=eq\f(9,16),因此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eq\f(9,16)÷eq\f(15,16)=eq\f(3,5),B符合题意。9、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中有2种表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其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型,这4种表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答案:C解析:选C。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BB有致死作用,可推知该鱼的4种表型分别由基因型A_Bb、A_bb、aaBb和aabb控制。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型的个体,其比例为6∶3∶2∶1,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可推出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鱼为纯合子,故亲本野生型鳞鱼的基因型为bb,无鳞鱼的基因型为Bb;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所得F1中只有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亲本基因型的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两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不符合题意。10、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且独立遗传。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小麦(R1R1R2R2)与白粒小麦(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型有()A.4种 B.5种C.9种 D.10种答案:B解析:选B。一个个体中的基因组成最多含有4个显性基因即R1R1R2R2,最少含有0个显性基因,即r1r1r2r2。题干所述亲本杂交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自交得F2的基因型有9种,即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r1r1r2r2,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由4个到0个,所以后代有5种表型。11、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如果6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5/12 B.5/6C.3/4 D.3/8答案:A解析:选A。假设与该病有关的基因为A、a,由图中3号、4号和10号的性状表现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7号、8号和11号的性状表现可知,7号、8号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6号、7号为同卵双生,所以6号的基因型与7号相同;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故8号和9号的基因型无对应关系,9号可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所以6号和9号所生后代中正常的概率为1/3+(2/3)×(3/4)=5/6,故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6)×(1/2)=5/12。12、下图是一个家族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家系中患者都是男性,但是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B.分析系谱图,能够确定的是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C.若Ⅱ-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Ⅲ-7和Ⅲ-8婚配后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选D。家系中患者都是男性,但是Ⅲ-9患病而Ⅱ-6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分析系谱图,儿子患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能够确定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B正确;若Ⅱ-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说明Ⅲ-9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5,可判断该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Ⅲ-7和Ⅲ-8婚配后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2/3)×(1/2)=1/3,D错误。13、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研究发现纯合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的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玉米的晚熟是隐性性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1有两种亲本组合类型,每一种亲本组合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两种C.若让实验1中的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3∶1D.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8/15答案:D解析: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说明玉米的早熟是显性性状,晚熟是隐性性状。实验2的F2中早熟∶晚熟=15∶1,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实验1有两种亲本组合类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每一种亲本组合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两种,即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B正确。实验1中的F2随机交配,F2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1∶1(或aB∶ab=1∶1),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3∶1,C正确。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5=12/15=4/5,D错误。14.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资源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下表为科研工作者对普通荞麦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性状母本父本F1F2实际比F2理论比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无有有49∶31?花柱(同长/长)长同长同长63∶1713∶3瘦果棱形状(尖/圆)圆尖尖57∶233∶1回答下列问题:(1)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一步对瘦果棱形状与花柱长短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Ⅰ.根据实验结果分析,F1中花柱长尖瘦果棱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现有一株基因型未知的花柱长圆瘦果棱的荞麦,研究人员想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即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为杂合子。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主茎基部木质化:两亲本(有木质化与无木质化)杂交,F1的表型为有木质化,F1自交产生的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为有木质化∶无木质化=49∶31≈9∶7,符合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由此推断主茎基部木质化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花柱:两亲本(花柱长与花柱同长)杂交,F1的表型为花柱同长,F1自交产生的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为花柱同长∶花柱长=63∶17≈13∶3,符合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由此推断花柱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瘦果棱形状:两亲本(尖果与圆果)杂交,F1的表型为尖果,F1自交产生的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为尖果∶圆果=57∶23≈3∶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由此推断瘦果棱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瘦果棱形状的实验组中,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即其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花柱同长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后代花柱同长∶花柱长≈13∶3;尖瘦果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后代尖果∶圆果≈3∶1。根据图形分析,花柱同长的基因型为C_D_、C_dd、ccdd,则花柱长的基因型为ccDD或ccDd,因此花柱同长尖瘦果棱(CcDdEe)自交后代花柱长尖瘦果棱的基因型有2×2=4(种),其中纯合子占(1/3)×(1/3)=1/9。Ⅱ.花柱长圆瘦果棱的荞麦的基因型可能为ccDDee或ccDdee,判断其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即让其(花柱长圆瘦果棱)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及统计数目,若后代均为花柱长圆瘦果棱,则为纯合子;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花柱长圆瘦果棱∶花柱同长圆瘦果棱=3∶1,则为杂合子。答案:(1)瘦果棱形状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符合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2)Ⅰ.41/9Ⅱ.让其(花柱长圆瘦果棱)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及统计数目均为花柱长圆瘦果棱花柱长圆瘦果棱∶花柱同长圆瘦果棱=3∶1考点三伴性遗传1、已知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推测这对夫妇将来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9/16 B.3/16C.3/8 D.1/16答案:B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这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男孩,其基因型为aaXbY,故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和AaXBXb,他们再生一个既不患白化病(A_)也不患红绿色盲的男孩(XBY)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Y或AaXBY,该正常男孩的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1/4)×(1/4)=1/16,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1/2)×(1/4)=1/8,所以这对夫妇将来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16)+(1/8)=3/16。2、某种鸟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鸟的喙有长喙和短喙两种,且长喙对短喙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且存在合子致死现象。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发现F1中雌∶雄=1∶2。下列有关该性状的分析,错误的是()A.亲代雄鸟为杂合子,F1雄鸟均为纯合子B.若基因型为ZbW的个体死亡,则F1雄鸟全为长喙C.若基因型为ZBW的个体死亡,则F1雄鸟既有长喙又有短喙D.若F1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雌∶雄为3∶4答案:A解析:选A。根据题意分析,一对雌雄亲本杂交,F1雌雄比例为1∶2,说明亲本雄性个体基因型为ZBZb,雌性(ZW)后代中有一半不能成活,可能是基因型为ZBW或ZbW的个体死亡,因此F1雄鸟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项错误;若基因型为ZbW的个体死亡,则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F1雄鸟基因型为ZBZB、ZBZb,全为长喙,B项正确;若基因型为ZBW的个体死亡,则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F1雄鸟基因型为ZBZb、ZbZb,既有长喙又有短喙,C项正确;若F1个体自由交配,则无论基因型为ZBW的个体死亡,还是基因型为ZbW的个体死亡,后代雌∶雄均为3∶4,D项正确。3、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雌猫和雄猫的体色分别各有3种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最大比例地获得玳瑁猫D.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答案:C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Xb,所以表型有3种,而雄猫的基因型只有XBY和XbY,所以表型只有2种,A项错误;若玳瑁雌猫(XBXb)与黄色雄猫(XbY)杂交,则后代中玳瑁猫(XBXb)占25%,B项错误;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杂交或者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均占50%,比例是最大的,C项正确;玳瑁猫只有雌性,只保留玳瑁猫不能繁殖后代,因此不能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项错误。4、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XXY男孩。以下各图中可能出现在该对夫妇形成有关配子的过程中的是(只显示性染色体,1号代表X染色体,2号代表Y染色体)()答案:D解析:选D。根据题图可知,红绿色盲性状用基因B、b表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XXY男孩,可推出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根据上下代关系可分析出,出现该患病男孩的原因是其母亲的卵原细胞(XBXb)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细胞同一极,而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A项不符合丈夫的基因型(XBY),错误;B项为减数分裂Ⅰ后期,根据基因型推断为妻子,但初级卵母细胞应为不均等分裂,图示不符合,错误;C项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根据基因型推断为妻子,但其为均等分裂,则应该为第一极体的分裂图,因此相对应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XBXB,形成的卵细胞与题目不符,错误;D项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可判断该细胞分裂后会形成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符合题意,正确。5、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基因型为tt时为白色羽。请回答下列问题:(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型。(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用该芦花羽雄鸡与基因型为ttZBW的个体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全色羽∶白色羽的比例为。(3)用纯种白色羽雌鸡与纯种全色羽雄鸡杂交,子一代表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双亲的基因型为,如果让子一代中芦花羽鸡与全色羽鸡杂交,子二代中芦花羽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4)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选取一对纯种亲本进行杂交,要求子代表型与双亲分别相同,子代可以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以遗传图解的方式对该杂交过程进行解释。解析:(1)性别决定方式包括XY型和ZW型。根据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与鸡羽毛颜色有关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基因的功能可以判断:芦花羽个体的基因型为T_ZBZ-、T_ZBW;全色羽个体的基因型为T_ZbZb、T_ZbW;白色羽个体的基因型为tt__。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TtZBZb)所占比例=(1/2)×(1/2)=1/4;用该芦花羽雄鸡与基因型为ttZBW的个体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tZBW)所占比例为(1/2)×(1/4)=1/8,芦花羽雄鸡(TtZBZ-)的比例为(1/2)×(1/2)=1/4,故芦花羽个体的比例为1/8+1/4=3/8;全色羽只有雌鸡(TtZbW),比例为(1/2)×(1/4)=1/8;白色羽(tt__)的比例为1/2。故子代中芦花羽∶全色羽∶白色羽的比例为3∶1∶4。(3)用纯种白色羽雌鸡与纯种全色羽雄鸡杂交,由于后代没有出现白色羽,又由于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雌、雄鸡的基因型为ttZBW×TTZbZb。如果让子一代中芦花羽鸡(TtZBZb)与全色羽鸡(TtZbW)杂交,子二代中芦花羽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3/4)×(1/2)=3/8。(4)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为TTZbZb×TTZBW,子代雄鸡全为芦花羽,雌鸡全为全色羽。答案:(1)ZW(2)1/43∶1∶4(3)ttZBW×TTZbZb3/8(4)6、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2基因型共有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如图甲性状的概率为,雄性个体中表现如图乙性状的概率为。(3)实验②F1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型为的果蝇与其杂交。解析:(1)实验①和实验②为正反交实验。长翅和残翅这一对相对性状正反交结果一样,子代性状与性别无关;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正反交结果不一样,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2)实验①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2的基因型共有3×4=12(种);实验①的F2中雌性个体关于眼色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不可能表现为白眼;实验①的F2雄性个体中表型为长翅红眼的果蝇所占比例为(3/4)×(1/2)=3/8。(3)Ⅰ.若实验②中F1白眼雌蝇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则其基因型是XbXb。Ⅱ.若实验②中F1中白眼雌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XbXbY,产生的配子为XbXb、Y、Xb、XbY。Ⅲ.检验实验②F1中白眼雌蝇产生的原因,可用红眼雄性果蝇与其杂交,若子代雌性果蝇全表现为红眼,雄性果蝇全表现为白眼,则假设Ⅰ成立;若子代雄性果蝇中出现了红眼,则假设Ⅱ成立。答案:(1)眼色性状与性别有关,翅型性状与性别无关(2)1203/8(3)Ⅰ.XbXbⅡ.XbXb、Y、Xb、XbYⅢ.红眼雄性考点四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1、下图所示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逐步转化成结肠癌细胞的过程中有关基因的突变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肠上皮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同步加倍B.免疫细胞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裂解死亡受凋亡基因的控制C.APC抑癌基因、DCC抑癌基因和p53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的增殖周期D.p53抑癌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就能赋予结肠癌细胞所有的特性答案:B解析:选B。结肠上皮细胞中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A项错误;免疫细胞与结肠癌细胞结合,使结肠癌细胞裂解后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B项正确;APC抑癌基因、DCC抑癌基因和p53抑癌基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p53抑癌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不能赋予结肠癌细胞所有的特性,D项错误。2、下图是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表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细胞是互换导致的C.丙细胞表明该动物细胞是互换导致的D.甲、乙、丙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答案:B解析:选B。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出现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A项正确;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体细胞中原本没有a基因,乙细胞中出现a基因,表明该细胞是基因突变导致的,B项错误;根据丙细胞中B、b基因所在的两条子染色体的颜色可知,等位基因B、b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互换,C项正确;甲、乙发生的是基因突变,丙发生的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项正确。3、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Hbwa,其137位及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血红蛋白部分α链血红蛋白的密码子及其氨基酸的顺序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HbAACC苏氨酸UCC丝氨酸AAA赖氨酸UAC酪氨酸CGU精氨酸UAA终止HbwaACC苏氨酸UCA丝氨酸AAU天冬酰胺ACC苏氨酸GUU缬氨酸AAG赖氨酸CCU脯氨酸CGU精氨酸UAG终止(1)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________位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________________(如何变化),从而使合成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2)异常血红蛋白α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一般发生在______期。这种变异与其他可遗传的变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题表中将Hbwa的第138位氨基酸密码子第3位碱基后移1位,与控制合成正常血红蛋白的mRNA上的碱基顺序相同,因此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第138位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一个碱基C。(2)异常血红蛋白α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该mRNA合成的基因中缺失一个C—G碱基对。(3)基因中碱基对缺失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一般发生于分裂间期,与其他可遗传的变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产生了新基因。答案:(1)138缺失一个碱基C(2)控制血红蛋白α链合成的基因中一个C—G碱基对缺失(3)基因突变分裂间产生了新基因4、下图为果蝇体细胞中一个DNA分子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Ⅰ、Ⅱ也可能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a、b、c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C.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分裂间期时间相对较长D.若b、c分别控制果蝇的白眼、红宝石眼,则b、c为等位基因答案:B解析:选B。Ⅰ、Ⅱ为非基因片段,也可能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A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很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a、b、c最本质的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B项正确;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C项错误;题图中控制果蝇的白眼与红宝石眼等眼色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D项错误。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eq\x(K)KP…能0突变型…Peq\x(R)KP…不能100注:P代表脯氨酸;K代表赖氨酸;R代表精氨酸。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突变型的出现为枯草杆菌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答案:C解析:选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正确;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第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错误;突变型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为枯草杆菌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6、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答案:D解析:选D。由图可知,细胞①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因此细胞①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②有2条染色体含有32P,但H所在染色体发生过互换,因此细胞②中最多有3条染色体含有32P,B错误;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等,如细胞②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是3条,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是2条,C错误;若细胞②中含32P的染色体有3条,则细胞④和⑤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细胞③中2条含32P的染色体若分别进入细胞⑥和⑦中,则细胞⑥和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分别是1、1,因此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D正确。7、紫外线对DNA分子的主要损伤方式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下图表示细胞中DNA分子发生这种损伤后的自动修复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后可能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B.图示DNA分子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可能需要多种酶参与C.DNA修复功能缺陷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导致恶性肿瘤D.DNA损伤引起的生物变异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答案:D解析:选D。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后会影响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A项正确;图示DNA分子损伤后修复时首先需要某种酶催化,切除胸腺嘧啶二聚体,然后再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填补、封闭缺口,B项正确;DNA修复功能缺陷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恶性肿瘤,C项正确;DNA损伤引起的基因突变可以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项错误。8.下列对a~h所示的生物体细胞中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对应个体是单倍体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e、g,对应个体是二倍体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但对应个体未必是三倍体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c、f,对应个体一定是四倍体答案:C解析:选C。a、b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h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g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e、f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先看发育起点——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均属于单倍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9、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中发生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B.②中发生染色体易位C.③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组有4条染色体D.④细胞减数分裂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答案:C解析:选C。题图①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也可能是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A项正确;图②中的染色体片段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项正确;图③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每组有3条染色体,C项错误;图④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但有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D项正确。10、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基因B控制红花,b控制白花。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变异可以通过该植物根尖分生区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C.该植株为父本,正常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2/5植株含缺失染色体D.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35∶1答案:B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蒜的不定根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48~72h后,剪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能阻断蒜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B.用甲紫溶液处理根尖可使染色体着色C.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D.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选B。低温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能抑制蒜根尖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甲紫溶液是碱性染料,可使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B正确;经卡诺氏液固定后细胞死亡,C错误;低温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而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最长,故视野中分裂间期细胞数目应最多,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未发生改变,D错误。12、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C.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D.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答案:C解析:选C。①细胞中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A正确;②细胞中发生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其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只考虑A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a和Aa或A和aa,因此,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B正确;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2种基因型配子(AR、ar或Ar、aR),C错误;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②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13、番茄(2N=24)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6号染色体有三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三条6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向细胞一极移动,剩余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细胞中其余染色体正常分离。下列关于三体番茄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移向细胞一极的任意两条6号染色体是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B.该三体番茄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该三体番茄植株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一个细胞中最多会出现49条染色体D.该三体番茄植株与正常番茄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出现三体番茄的概率为eq\f(1,2)答案:D解析:选D。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树脂金刚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群集式平板太阳能热水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项目管理婚礼策划》课件
- 山西省晋中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竞赛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虚拟现实场地平整施工合同范本
- 厕所通风系统安装协议
- 新能源项目投标技巧总结
- 城市综合体房产合同样式
- 安全生产处方管理办法
- 美食广场餐饮服务人员培训
- 202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全册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 第2节-第1课时-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任务一至四)+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 第四单元 比(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国有企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 农作物植保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初一年级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专项练习
- 2024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二次函数压轴题(20题)解析版
- 2025高考英语二轮复习:常考固定搭配总结素材
- 2024网签购房合同范本模板
- ESD防护培训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