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调研试卷地理2024.11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调研时间75分钟。2.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学校、班级、姓名、调研序列号。3.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处。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的“太空教师”们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的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图1为天宫空间站,图2为神州十六号正在授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绕地球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卫星2.中国空间站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A.银河系 B.地月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3.最有可能对“天宫课堂”正常向地球传输信号造成影响的是()A.昼夜交替 B.宇宙射线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由题干“在太空绕地球运行的中国空间站”,沿稳定的轨道围绕地球运动,属于人造天体,按天体类型分,属于地球的卫星,D正确;恒星是自身发光的天体,A错误;行星是围绕恒星运动的,B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成为火所产生的光迹,C错误。故选D。【2题详解】与中国空间站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以行星地球为中心天体,属于行星系统。地月系以地球为中心天体,属于行星系统,与空间站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相同,B符合题意;太阳系以恒星为中心天体,属于恒星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由许多个恒星系统构成,比空间站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高,排除ACD。故选B。【3题详解】“天宫课堂”授课需要数据信号传输顺畅,昼夜交替、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对“天宫课堂”的数据传输没有明显影响,而太阳活动释放的电磁波有可能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使得穿过其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数据信号受削减甚至中断,从而影响“天宫课堂”授课效果。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干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嫦娥六号月球车周身银光闪闪,耀眼夺目,实际上它外面包裹的这一层“白银圣衣”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如图为嫦娥六号落月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着陆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背面()A.月壤更有科研价值 B.没有太阳辐射干扰C.有真空和失重环境 D.地形更加复杂多样5.“嫦娥六号”月球车外面包裹的这一层“白银圣衣”,其主要目的是()A.便于光学仪器跟踪和观察 B.吸收月面辐射,提供能源C.减小温差,保护车内仪器 D.防止雨水对月球车的腐蚀6.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大得多的原因是()A.月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弱B.月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强C.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月表热量散失慢D.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月表热量散失快【答案】4.A5.C6.D【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可知,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为采集月壤,月球背面的土壤相比正面更加古老,为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更具有科研价值,A正确;月球背面是背向地球而非背向太阳,同样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错误;月球各面都处于真空和失重环境,C错误;由材料可知,地形更加复杂多样不是此次嫦娥六号着陆月球背面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5题详解】由材料“它外面包裹的这一层‘白银圣衣’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联系已学可知,月球没有大气层保护,昼夜温差较大,包裹的“白银圣衣”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来支持和保护月球车搭载的科学探测仪器,C正确;银色会反射光线,不利于光学仪器跟踪,与不利于吸收月面辐射,AB错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没有雨等天气现象,D错误。故选C。【6题详解】与地球相比,月球体积、质量较小,产生的引力小,没有形成大气层,因此白天没有大气点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表热量迅速散失,因此昼夜温差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8万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昼夜温差大。2024年9月17日,中秋佳节,月亮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一位苏州摄影爱好者朋友圈晒出一张绝美“大片”,满月、虎丘塔、东方之门同框,历史与现代在中秋月夜下完美融合。图1为满月、虎丘塔、东方之门同框照片,图2为月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当观察到上述月相时,月球位于月球公转示意图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8.下图示意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在一个朔望月内,按月相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答案】7.C8.B【解析】【7题详解】读图1可知,该日的月相为一轮满月。读右图,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在丙位置时,地球的暗面(夜半球)朝向月球的亮面(昼半球、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此时天空可见满月,C正确;甲位置时,地球的亮面(昼半球)朝向月球的暗面(夜半球),夜晚看不见月亮,A错误;乙和丁位置,日地、与月地连线垂直,天空看到的是半个月亮,分别是上弦月和下弦月,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月相变化过程是从右向左先是亮面面积增大,满月出现后,从右向左亮面逐渐缺失。新月是一弯向右凸的月牙儿,对应②;上弦月是右半边明亮,对应④;满月是圆月,对应③;残月是左半边明亮,对应①;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③①,B对,ACD错。故选B,【点睛】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1日凌晨,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导致地球空间环境产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如图为10月11日地磁活动水平与往日数据的对比(Kp指数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本次特大地磁暴表明()A.太阳活动较强 B.太阳辐射过强C.太阳活动周期变长 D.太阳活动周期缩短10.特大地磁暴对地球的影响最可能是()①气温急剧升高②信鸽迷失方向③极光遍布全球④供电出现故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9.A10.C【解析】【分析】【9题详解】由材料“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可知,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属于太阳活动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较强,D对,A正确;太阳辐射过强会导致地面温度升高,与本次特大地磁暴无关,B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不会因地磁暴的强弱发生变化,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特大地磁暴发生时,日冕层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磁场,使信鸽突然迷失方向,②对;会破坏电力设备,引发电网故障,甚至可能导致停电现象,④对;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磁暴不会导致气温急剧升高,①错误;日冕层太阳活动会引起两极地区的上空出现极光,一般中高纬度地区可见,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的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时,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形成叠层石。图1为2016年在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图2为地质年代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A.冥古宙 B.太古宙 C.寒武纪 D.二叠纪12.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A.海洋更加广阔 B.陆地普遍抬升 C.温度逐渐升高 D.大气变得富氧1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三叶虫—鱼类—恐龙 B.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答案】11.B12.D13.A【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左图为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结合右图,可知距今37亿年,为太古宙,B正确,排除ACD。故选B。【12题详解】根据材料“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距今25亿年前为蓝细菌繁盛时期,释放的氧气数量大,此后地球大气变得富氧,但对大气温度影响不大,D正确,C错误;海陆变迁与生物要素、大气成分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根据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的顺序判断可知,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三叶虫一鱼类一恐龙,A正确;蕨类植物一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B错误;古生代一中生代一新生代,C错误;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沉积岩中有化石,化石是在沉积岩形成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桫椤,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见下图)。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繁盛的植物,科学界称它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在宜宾高县胜天镇的红岩山景区内,分布着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原始桫椤海,因10万余株桫椤树汇聚丛生,连片成海而得名。有专家观点认为,该景区环境适宜桫椤树繁衍生息,成为了桫椤的“避难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桫椤繁盛时期,地球上()A.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B.爬行动物极度盛行C.金属矿藏大量形成 D.联合古陆汇聚形成15.推测桫椤繁盛时期生长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暖潮湿 B.温暖干燥 C.寒冷潮湿 D.寒冷干燥16.桫椤繁盛时期大量形成的矿物是()A.金矿 B.石油 C.天然气 D.煤矿【答案】14.B15.A16.D【解析】【14题详解】由材料信息“桫椤是与恐龙同时代繁盛的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地球的主要动物是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也是爬行动物极度盛行的时代,B正确;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在新生代,A错误;金属矿藏大量形成于前寒武纪,C错误;桫椤繁盛时期为中生代,古生代时联合古陆汇聚形成,D错误,本题应选B。【15题详解】根据材料“在宜宾高县胜天镇的红岩山景区内,分布着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原始桫椤海,因10万余株桫椤树汇聚丛生,连片成海而得”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相对较好,所以桫椤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其生长地的气候特点是为温暖潮湿,A正确,而寒冷、干燥均不利于其生存,BCD错误。本题应选A。【1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桫椤为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繁盛时期地球上形成了大面积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D正确;金为金属元素,不能由植物生成,A错误;目前认为石油主要由海洋生物在地底经过漫长的化学变化所形成的,天然气是由古生物的尸体分解的有机物转化而来,古生物的遗体被沉积物层层掩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长时间的分解变化就形成了天然气;而桫椤为陆地植物,BC错误。本题应选D。【点睛】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也是主要的成煤期。2024年10月18日凌晨1时21分,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的樱岛南岳火山口再次出现爆炸性喷发现象,喷发出的烟柱达到惊人的4000米之高(下图)。如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18.火山口喷发出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9.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是由金属组成的坚硬外壳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速度慢C.岩石圈包括①圈层全部和②顶部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17.B18.A19.C【解析】【17题详解】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上,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右图可知,①为地売,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故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地球的外部圈层中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火山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之后沉降到水圈和生物圈,最后到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层为地売,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A错误;②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加快,B错误;岩石圈包括①地壳全部和②地幔的顶部,C正确;④为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内圈由外向内划分为地壳、地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组成岩石圈。2023年12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命名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梦想”号具备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大洋钻探被誉为海洋科技“皇冠”,打穿地壳与地幔分界面体现了“皇冠”的含金量。下面左图为“梦想”号景观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大洋钻探要体现“皇冠”的含金量,要打穿的分界面指的是右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21.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梦想”号,选择在大洋中进行钻探的原因可能是()A.钻探难度较小 B.地壳比较活跃C.地幔厚度较薄 D.地壳厚度较薄【答案】20.A21.D【解析】【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速度突然变大;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由图2可知,①处横波、纵波速度突然变大,为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A正确;②为地幔,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为古登堡面,④为地核,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更有利于向莫霍面以下钻探,D正确;钻探难度与当地岩性等有关,A错误;板块边界地壳活跃,内部较稳定,B错误;大洋与大陆的地幔厚度差异不大,C错误。故选D。【点睛】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地核厚度约3400km,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2024年9月14日。在重庆沙坪坝区高空气象观测站。一只1600克探空气球携带CYDT—1型臭氧探空传感器平稳升上天空,用于准确获取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处,所经历的温度变化是()A.一直升高 B.先降温后升温 C.一直降低 D.先升温后降温23.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A.海口(20°N) B.广州(23°N) C.上海(30°N) D.北京(40°N)24.图中①、②、③、④各层()A.①是对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B.②是平流层,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C.③是高层大气,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D.④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答案】22B23.D24.D【解析】【22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处,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平流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升高,因此气球经历的温度变化是先降温后升温,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对流层高度电低纬向高纬递减,气球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地点应为对流层顶高度最低的一个城市。四个城市中,北京的纬度最高,对流层顶高度最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①是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太阳红外线,A错误;②是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B错误;③是高层大气,下热上冷对流旺盛,但缺少水汽和杂质,并没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C错误;④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目前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图1),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后,官兵再也不用“四季穿棉袄”了。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是()A.多晴朗天气,②较强 B.海拔高,水汽少,①较弱C.海拔高,空气稀薄,④较弱 D.纬度高,风力大,③损失多26.下列地理现象与“阳光保暖房”原理一致的是()A.冬天长沙开暖空调 B.汽车尾灯采用红色灯光C.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 D.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冻【答案】25.C26.D【解析】【25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被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四季穿棉袄”说明四季气温较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④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C正确;天气晴朗云量少,②太阳辐射强会导致温度高,与题意“四季穿棉袄”关系不大,A错误;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①)较弱,对对流层大气气温影响小,B错误;西藏纬度较低,且③损失多与风力大无关,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阳光保暖房”增强了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强。冬天长沙开暖空调用于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A不符合题意;汽车尾灯采用红色灯光,是因为红光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穿透能力强,B不符合题意;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是大气的散射作用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冻,这是因为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损失的能量较少,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这是保温作用的结果,与“阳光保暖房”原理相似,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基本过程,地面吸收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增温,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向外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称为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后,向外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还大地。图1是“湖州南太湖某度假村景观图”,图2示意“太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图2中能正确反映太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8.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不同 B.人为原因 C.地势起伏不同 D.地表物质不同【答案】27.B28.D【解析】【27题详解】太湖与度假村之间由于热力性质差异存在,湖水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湖水升温慢,陆地升温快;夜晚湖水降温慢,陆地降温快。因此白天湖水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湖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①错误,③正确;夜晚陆地温度低于湖面温度,陆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湖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湖面,②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8题详解】由上题推论可知,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地表物质不同,比热容不同,因此在湖面与度假村之间存在昼夜温差不同而形成的,D正确;同一区域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小,地势起伏没有昼夜变化,与人为原因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29.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30.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答案】29.B30.A【解析】【分析】【29题详解】从图中看,①箭头向上指,应为蒸发、蒸腾,A、C错;②位于冠层与土壤之间,应为地表调蓄,D错;③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④是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修建水库可拦水拦沙,会引起河流含沙量变小,A项正确;植被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下降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变大,因此B项错误;降水强度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变大,C项错误;上游河道采砂会造成流水对河道底部冲刷加剧,河流含沙量应增加,D项错误。故本题A项正确。【点睛】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1)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2)土质。土质疏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3)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4)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5)地形。平原地区一般含沙量低,山地,丘陵区则相对高。(6)河流含沙量高低的具体影响因素要结合河流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地质构造(地质活动强烈、岩石破碎等)、地层构成(黄土高原黄土易受侵蚀)、湖泊沼泽(河流流经这些地方泥沙易沉积,下游含沙量小)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31.图1是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是四川盆地地形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值最大的城市是____,最小的城市是____(2)拉萨的昼夜温差____(大于、小于)重庆。因为拉萨地处____,海拔高,空气____;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弱,气温相对较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____作用弱,气温相对较低。(3)结合气候、地形和大气热力环流知识,分析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多夜雨的原因。____【答案】(1)①.拉萨②.重庆(2)①.大于②.青藏高原③.稀薄④.削弱⑤.保温(3)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多雨;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失;夜晚谷地中部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四川盆地地形简图等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局地天气现象的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城市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值(170,180)最大,位于四川盆地的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值(90)最小,其它城市都大于90而小于170。【小问2详解】昼夜温差大小与天气有关。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小问3详解】从气候角度说,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从地形角度说,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失,多阴雨天气;从大气环流角度说,夜晚,山坡降温快,冷气流下沉到谷地,谷地中的气流上升,凝结致雨。32.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地某日近地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乙两地间气压差异是由热力原因引起,则甲地近地面空气因____而____;乙地近地面空气因____而____。(2)逆风奔跑有利于风筝起飞,在丙地放风筝时奔跑方向是____。理由是丙处____力方向自西北向东南;在____和____共同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____偏转。(3)风筝断线后会在空中继续顺风漂移,丁处风筝漂移的速度____(快、慢)于丙处。判断依据:丁处____,____更大,____更大。【答案】(1)①.冷却②.下沉③.受热④.上升(2)①.向北(或西北)②.水平气压梯度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⑤.右(3)①.快②.等压线密集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风力【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地春节后某日气压形势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等压线判读、热力环流以及风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