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详细笔记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一、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特点是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产生的影响有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措施:实施计划生育。
②大多数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有: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建全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③我国的人口问题: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快速降低,目前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问题有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较多;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多。影响: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孤单。措施:放宽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注意与发达国家区别)。二、
人口迁移(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会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压力、社会治安等问题。②对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但会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三、
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①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②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③地区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④区域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区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城市多形成于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的中纬度地带;热带地区的城市往往分布在高原上;河流的入海口和交汇处往往形成大的城市(水运便利、取水方便);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等交通便利的地区易形成城市。二、城市化进程及特点: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形成城市群体系。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高低。4、原因(动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5、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水平高,速度放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2)空间差异:①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②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三、城市群1、城市群的形成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临近﹡﹡﹡;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城市等级体系合理;交通发达,城市间互联互通便捷;政策支持等。2、城市群建设的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重;影响水循环,形成城市内涝;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耕地面积减少。五、城市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1.城市问题: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社会治安差(五大城市病)。
2.整治措施: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保护城市湿地;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生态城市。第二讲
城市等级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等级体系:1.城市等级的高低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2.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比较大。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级别最高的城市,其次是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然后是南通等地级市、再次是海门等县级市。(解题时主要看图例即可)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商业区:要求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主要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人口昼夜差别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相反)。布局原则:市场最优原则—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利;交通最优原则—位于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环路或高速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2.
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位于城市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便于居民购物和上下班。分为低级和高级住宅区(社会因素)。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位于城市外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靠近外环路等交通干线;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高;靠近文化区、风景区等。3.
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工业区分布在市区外缘的原因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市区外缘地价低,环境容量大)。4.绿化带主要分布在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净化大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减弱噪音等)5.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两个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2)历史因素:如北京市中心是行政区而非商业区。(3)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如国外城市中唐人街、黑人区;如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6.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分析:要分析风向、河流的流向、以及位置和交通通达度。●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的作用:让郊区的风吹向主城区,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的雾霾和热岛效应。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通过建筑景观和格局表现出来。如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自然灾害)、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种植历史、工业基础等。以我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自然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注意:一般而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地方具有地形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或有灌溉水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等有利条件。但就气候而言,降水多的低纬地区往往具有水热条件好的优势,降水少的地方往往具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分析还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不足。
华北:土壤盐碱化、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脉:森林锐减。
洞庭湖、三江平原等:湿地减少。我国不同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北方:旱涝、寒潮、沙尘暴、大风等;
南方:旱涝、台风、暴雨等;西南:旱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发展灌溉农业的决定性条件。如我国西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如我国东北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青藏高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夏季炎热干燥或全年降水少,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地、高原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有利:地形平坦,利于耕种;不利:不利于排水,易涝。●土壤影响农业产量: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山地地区,地形坡度大,土层薄;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红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高,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较低。●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民改粮食作物为种植花卉、蔬菜、瓜果,发展乳畜业等,主导因素是市场。●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发展科技,培育良种;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水漫灌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大量施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
三、区域农业可持续的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科技,提高单产;培育良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讲
农业地域类型一、水稻种植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2、区位条件:有利: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喜食稻米的习惯,需求量大。不利:季风气候,旱涝频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3、生产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水利工程量大、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二、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的地区)。2、作物:小麦、玉米(旱作作物)3、区位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科技发达(发达国家)。4、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三、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2、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给我们的启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四、乳畜业1、分布:西欧、新西兰、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2、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草场面积广阔;城市、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便捷。3、生产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五、混合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当)1、典例: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2、生产对象:种植小麦和牧羊;3、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安排农作时间;对市场的适应性性强。4、我国的混合农业典例是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第三讲
工业区位选择(二)工业区位条件分析自然条件: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环境条件: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以上海或长三角工业发展条件为例:有利:临江靠海,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科技水平高;工农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不利: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还具有产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人才缺乏,经济腹地狭小等劣势。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具有能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等共性问题。此外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西北地区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第四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生产上的联系(即投入—产出的联系,如老工业区);空间上的联系(即共用基础设施,我国许多经济开发区就是这种情况)2、工业集聚:意义:①共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耗
④最终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3、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二、工业扩散与产业转移1、目的: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资源、市场等),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有利于缓解原工业区的用地紧张,减轻环境污染。2、扩散规律:发达地区往往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欠发达地区,保留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3、产业转移及其影响(1)产业转移的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产业转移的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4)产业转移的方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具体原因分析如下:(4)影响因素:劳动力成本、地价、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5)目的:降低成本,扩大市场(6)影响:(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对迁入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迁出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缓解交通拥挤和用地紧张状况,改善环境质量;有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影响短时经济发展。(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目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然后是占领当地市场和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主要有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一般是廉价劳动力、资源等。●欠发达地区吸引产业转入的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地价低;劳动力廉价;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环境承载力强;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政策支持。三、传统工业区(一)德国鲁尔区(1)
主要分布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2)
发展特点: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结构单一。(3)鲁尔区发展的条件: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4)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产能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用地紧张,交通拥挤。(5)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更新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拓宽市场。(三)自然资源分布特征的描述:资源的种类、资源的数量(储量)、资源的分布(分布广或者分布集中,集中在哪里?)等。例:我国南方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为例: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四)资源开发条件(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时注意区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1)资源储量:可从××资源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好坏等方面评价。(2)开采条件: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3)市场条件: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据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3)交通条件:是否有便利的交通条件。(4)资金、技术条件:可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科技水平高低等方面分析。四、新工业区1、意大利新工业区(轻工业,劳动力导向型)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意大利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有: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2、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技术导向型)(1)有利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航空和高速公路为主);军事订货(特殊条件)。●
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布局条件:靠近高等院校,人才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将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的变化,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的演变。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很大,山区比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稀疏,商业网点分布密度比平原地区小。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商业网点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多布局在市中心;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多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三、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因此,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一般,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自然条件对交通线布局的不利影响:地形、地质条件:山区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平原地区土质松软,地基不稳。气候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交通线路的布局和施工;暴雨、大风、冻土、风雪、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水文条件:穿过沼泽地、跨越河流多;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汛期流量大;沿海地区海水的冲刷侵蚀等都不利于桥梁的建设。四、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生态、经济、社会方面考虑)①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③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④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缩小区域经济差异;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⑥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带动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例:粤港澳大桥建设面临的主要自然环境问题: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大;海洋沉积物深厚,桥墩埋没深度大;多台风;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建设粤港澳大桥的意义: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市间经济要素的流通。
第五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①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短缺;②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③生态破坏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二、
可持续发展1、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压力。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4、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①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②
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③
调整产业结构;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⑤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保护环境。⑥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第二讲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按单一或综合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区域内部具有连续性和相似性(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二、区域特征分析某个区域,应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及人文三方面分析。1、地理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纬度位置(热量带)、海陆位置(内陆还是沿海,临哪个海)、相对地理位置(所属地区;临近的国家或省区或重要城市等;临近的山脉、河流等)、交通地理位置等。以南通为例:地处亚热带;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东临黄海和太平洋;地处苏中,南临长江,水陆交通便利;靠近长三角;临近上海等。2、区域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等。(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区分布等方面来描述。(2)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3)河流特征:①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的(春)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水能资源等。
②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河流流向;河网密度等。(4)土壤特征:土壤深厚肥沃或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荒漠化或盐碱化等。(5)植被特征:覆盖率;植被类型。(6)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7)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描述:从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以我国西北为例: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地貌多荒漠戈壁。3、区域人文特征: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以长三角为例: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城市化水平高;农业发达,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化水平高;交通和通讯发达;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三、区域发展阶段1、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基本经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阶段。2、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特征的分析: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交通和通讯、对外开放程度、区域发展差异等方面分析。以江苏为例:江苏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层次较高,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工业部门齐全;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交通和通讯发达;对外开放早,对外开放程度高;区域发展差异大。四、地理信息技术RS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采集。如资源普查、环境监测和自然灾害的监测。GPS主要应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和导航。GIS主要应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管理、查询、更新、模拟、评价等,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RS和GPS都是获取信息,GPS负责找位置(静止或运动的点),RS负责拍片(面状区域)。GIS是存储和处理信息。第三讲
资源调配一、南水北调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定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如:(1)华北春旱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未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2)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伏旱的原因:自然原因:受副高(反气旋)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设工程合同
- 纸币清洗机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牙桥材料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协议
- 贵金属制钢笔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污水处理设备采购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招标办公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合同
- 蜂窝纸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照相用回光灯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海外房产购置咨询合同
- 漫画解读非煤地采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2024年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 明清古家具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德阳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平安普惠入职测试题184题答案
- 4.3现代社会中的运动健身文化课件-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高清版)TDT 1018-2008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 家庭花卉养护知识大全
- 旅行业务员销售技巧全解析
- 2024春国开会计实务专题形考任务题库及答案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