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_第1页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_第2页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_第3页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_第4页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共阅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

第一讲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分析

第二讲创新与宏观政策目标

第三讲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讲公平、效率与道德力量调节

第一讲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分析

一、两种体制与两种调节手段

(-)资源配置

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含义,怎样配置资源?配置的制度。配置的方式。

(-)两种体制

1.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的定义。

2.区别

①微观经济基础不同:是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②经济运行方式不同:指令与选择

③政企关系不同:上下级关系还是服务关系?

④经济活动范围不同:板块论还是复盖论?

⑤指导思想不同:有些事既可由政府办,也可由市场办,分歧在于,“政府可以办的

由政府办”,还是“市场可以办的由市场办”?

(三)两种体制不能并存,也不能结合

1.为什么不能并存?

“为主”的只能一个。

2.为什么不能结合?

从上述区别看出,两种体制互相排斥。

(四)两种调节手段可以兼用

1.市场体制下可以用计划调节手段(即政府调节手段)。

为什么可以如此?

2.计划体制下可以用市场调节手段。

欢迎共阅

为什么可以如此?

(五)搅拌机假设

1.搅拌机的作用

2.搅拌机的管理者

①制定规章制度

②排除故障

③微调

3.管理者代替不了搅拌机

4.市场是一个大型搅拌机

5.搅拌机的动力何在?

二、计划体制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

(-)空想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

1.以为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弊病,消除贫富差距,从而实现理想社会。

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口I、欧文)都向往II划经济。

(二)社会主义的幻想之一:建立计划体制将解决短缺问题

幻想为什么破灭?

1.从供给与生产者积极性分析

2.从有效供给与市场需求分析

3,从投资风险与无效投资分析

4.从开放与资源转换分析

(三)社会主义的幻想之二:建立计划体制将保证公平的实现

幻想为什么破灭?

1.从“实现共同富裕是最大的公平”分析

2.从机会均等分析

3.从生产要素流动分析

4.从权力是否被滥用分析

(四)计划体制的牢固性

1.政治力量的支持

2.盘根错结

3.舆论的作用

4.迷惑性:对“大锅饭”的认识

(五)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论点

三、中国的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四、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均衡与非均衡

1.经济均衡的定义: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价格自行调节,邪均衡是局部的,暂时的.

2.经济均衡的前提:①市场是完善的

②信息是畅通的,人人可得到充分信息;

③价格灵活;

④资源无限供给;

⑤存在拍卖商;

⑥人是经济人。

3.经济非均衡的现实性:①市场不完善,竞争受限制;

②信息不畅通,并非人人可得到充分信息;

③价格不灵活;

④资源有限;

⑤并非处处有拍卖商;

⑥人是社会人。

4.经济非均衡的形式:①过剩:有限的市场面临过多的供给者;

②短缺:有限的资源面临过多的需求者;

③过剩与短缺并存;

④非均衡的刚性。(钟摆不与地面垂直)强制消灭

缺口,只会引起更大的损失。(以失业为例,强

制消灭失业,只会牺牲效率)

(二)两类非均衡

1.非均衡分为两类:第一类非均衡一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非均衡

第二类非均衡一市场不完善与缺少市场主体条件下的非均衡

2.中国属于第二类非均衡,因此必须以企业改革为主线,而不能以价格改革为主线。价

格全部放开是改革的结果,而不是出发点。

①西德经验不可取

②管不住货币条件下放开价格的后果

③内因与外因,主体与环境

④社会承受力.表面激进与实质激进(表面渐进)

3.中国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第二类非均衡进入第一类非均衡;第二步由第一类非均衡

向均衡靠拢。

五、产权

欢迎共阅

(一)产权改革与产权交易

1.产权改革的含义

产权改革指:把不明晰的产权变为明晰的产权,从而使传统公有企业变为投资主

体明确的、产权得到界定的企业。

2.产权交易的必要性

①公有资产的两种形态(实物形态与货币形态)。产权交易是资产形态的转换。

②产权交易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消除对产权改革与产权交易的误解

①公有经济为主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包括资源存量)

②不规范的产权交易应当规范化;公有资产转让后的去向必须严格监督;产权交易

市场应逐步完善

③“靓女可以先嫁”。

④资产重组。捕鳗鱼的启示。

4.如何看待“不改革的国有企业也能有效益”?

短暂性的原因何在?

①负责人升迁;

②盲目扩大规模;

③兼并后的包袱;

④“摇钱树”、“小金库”;

⑤领导班子不团结。

(二)国企改革

1.国家控股的作用

①51%的含义;

②公有经济力量大小的标志。

2.国家控股的模式

①国家独资公司的控股

②多元投资主体公司为控股二>第二种最佳。为什么?

③环形持股、交叉持股

3.国有股比例适当:不能把国有股减持视为私有化

①协议转让一部分国有股。基金吸纳

②上市转让一部分国有股。

③国有股从普通股改为优先股。股转债问题。

④从企业控股到行业控股。

4.大型国有企业向公司集团的转变

①“挑一个好儿子上市”;

②“弟弟兼并哥哥,把哥哥变成自己的儿子”;

③“通过配股,儿子逐渐消化老子”

六、结构调整

(-)木桶原理

1.短线决定原则。

2.生产要素替代与资产重组

3.原有体制下生产要素替代与资产重组的困难

4.难以调整结构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

(二)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

1.何谓增量调整?

增量调整的困难量太小,无济于事

2.何谓存量调整?.大心

,政企不分,产权界定不清一一无前提

存量调整的困难没有渠道

(三)为结构调整创没有动力:为谁辛苦为谁忙?

1.市场引导投资

2.投资主体受利益吸引而参加

3.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较

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不解决体制问题;国企吃大锅饭问题。

②直接融资:企业到证券市场融资,逼企业改制,逼企业提高效益。

七、证券市场

(一)证券市场的作用

1.促进股份制改革

2.为进一步建设筹集资金

3.加速结构调整

4.促进高科技发展

(二)证券市场变动的无规律性

1.“猩猩掷镖”的故事

2.股市能否预测?

3.非零和游戏、“击鼓传花”

4.谁能赚大钱?

欢迎共阅

(三)证券市场与社会稳定

1.股民希望社会稳定。上市公司质量,发行审核委员会。

2.读报认真,关心国家大事

3.普及市场经济知识

4.增加就业

5.老年人活动场所之一

八、进一步经济改革三种思路的比较:

(-)思路之一:调整分配结构

理论依据何在?

分析:①两种收入差距并存。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平均主义再度泛滥。

④“肥猪”的比喻。

⑤“造血”与“输血二

⑥无法应付加入WTO后的形势。

(-)思路之二:集中财力

理论依据何在?

分析:①财政是水库。

②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③人为组成国有企业集团的教训。无法应付加

入W'TO后的形势。

(三)思路之三:民间资本介入,加速国企改革

理论依据何在?

分析:①国民待遇。消除民间资本介入的障碍。

②如何应付加入WTO后的形势?制度创新;

资金到位;技术创新。

③前景。人气集聚,信心。

第二讲创新与宏观政策目标

一、创新概念

(一)创新的定义

1.熊彼特的贡献(1883—1950)。创新是指:

①引入一种新产品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一个新市场

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⑤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2.创新不同于发明,只有把发明引入经济生活•,并带来盈利,才是创新。

欢迎共阅

(二)创新的作用

1.经济波动:创新一盈利一模仿一投资热一盈利机会丧失一经济收缩一再一次创新。

2.推动经济发展

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中包括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

①,(2),④...属于技术创新

后人在此基础上③,⑤……属于制度创新

二、制度创新与制反七TI利

(一)制度创新

1.定义: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变革。

2.与技术创新的比较:

①相同处:a.都是一种发明被引入经济之结果。

b.都使创新者得到追加利益。

②不同处:技术创新与物质资本寿命有关,制度创新则不然。

3.制度创新过程:

①预期利润(潜在利润)的引诱。

②第一行动集团(个人、团体、政府)之形成,,乍为创新主体。

③方案选择,可行性,利润最大的估算。

④有赖于第二行动集团的帮助。(如政府、议会或其它服务机构)

⑤实现制度创新。

4.例证:①环保收费制第一行动集团一居民,

②工会第一行动集团一工人,

③金融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一银行、客户,(如支票应用,

股份制,期货交易)

5.个人从事制度创新的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二)制度均衡

1.定义:外界已不存在可以通过制度创新而获得潜在利港的机会,因此,无论怎样改

变现存制度,都不能给从事变革的人带来追加利益。

2.制度均衡被打破的条件

①外部条件变化(如技术进步),出现获得潜在利益的机会;

②制度上出现了新的发明,可以得到潜在利益了。

③有了新的工具,可以得到潜在利益了。

④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获得潜在利益的机会。

3.制度创新与制度均衡的更替。

三、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

(一)技术创新

1.定义: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有技术的变革。

2.决定技术创新的因素:

①竞争程度:技术创新能使创新者在同对手的竞争中获利;

②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市场越大;

③融资能力:越能融资,越能从事大的技术创新;

④垄断性:技术创新越能持久,短期内不被模仿;

⑤拥有的旧设备的寿命:涉及技术创新中的损失大小。

3.关于二板市场的思考:必要性与要求

4.最适宜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

①完全竞争不适合:无法保证技术创新后的持久收益。

②完全垄断也不适合:无对手威胁,不急于技术创新。

③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最适合。

a.有一定的竞争,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b.有一定的垄断,可以保障技术创新后的收益。

(二)技术推广

1.模仿一指对技术创新的模仿。

模仿者考虑的是风险性、投资额与预期收益。特别是风险问题,因为

技术创新的盈利率只有事后才知道。

2.守成一指坚持原有技术。守成者考虑的也是风险性、投资额

与预期收益。模仿越多,守成越少,因为风险小了。

3.S形曲线第一阶段:试验阶段,多数观望

第二阶段:模仿者增多

第三阶段:容易采取技术创新的都搞了,剩下的是难点。

四、创新者

(-)创新者与企业家是同义语

1.家庭经营制的作用与局限性。“百年老店”而没有发展,只能说明缺乏创新与

企业家。

2.企业家的条件:

①有眼光;

②有胆量;

③有组织能力。

欢迎共阅

3.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现阶段中国企业家产生的过程。

4.企业家来自实践:特殊环境的作用。把过去的经历看成“磨难二

5.人力资源的性质、作用;企业家才能是人力资源的体现。历史上的实例。现实

中的实例。

(二)新型企业家:

1.建立新观念。

①对新经济的看法。关于泡沫经济。

②网络的影响:小股东串联,信息对称,透明度增大。

③第五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才能之外,再加上信息。

④多元分配体制与分享经济。

2.依靠专家决策、比较决策。依靠社会上的专家群。

3.改革的利益导向,而不是危机导向。

4.善于融资并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5.善于发现人才和“挖人”(“猎头公司优秀人才往往是“挖”来的。

(三)创新者与创新

1.技术创新有赖于制度的支持

2.技术创新需要动力与压力

3.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①服务中心(技术、法律,投资咨询)

②人才库(借、聘人才)

③中小银行支持

4.产业升级

①高科技产品能扩大国内外市场。

②高科技产业发展。

③每行每业都有高新科技。

④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

5.对重复建设的理解

①反对投资主体不承担风险的重复建设

②技术进步来自竞争,有重复建设才有竞争。

③打破生产力布局的原来格局

6.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7.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五、“软着陆”与通货紧缩

(一)“软着陆”分析

1.用词不当一航天科学用语

2.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

①投资过大;

②结构失调。

转型发展中国家还有以下原因:

①通胀由隐蔽到公开;

②国际接轨;

③体制性通货膨胀。

3.“陆”在何方?(不知通货膨胀率以多大为适宜)非均衡条件下的警戒线。

4.强制“着陆”一飞机不是落在平地上,而是陷入“泥潭二(要靠积极财政政策这部

拖拉机把飞机拖出泥潭)

(二)通货紧缩分析

1.通货紧缩的由来。人气。收入预期紊乱(下岗的影响)。支出预期也紊乱。通缩与货

币供应量无大关系。

2.刹车容易启动难。

发达市场国家:刹车灵,启动也灵。刹车容易启动难,表明体制

有问题,车有毛病,路也有些问题。此外,还同政府行为与居民

行为之区别有关。

3.逆势疗法与顺势疗法的比较:如果当初不强制着陆,情况可能较好。

4.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承受力一人们长期可适应一定的通胀,只要收入上升。但承受不

了失业。(积蓄少了,亲友下岗了,家庭抚养系数大了,心理不平衡了。)

5.“就业优先,兼顾物价稳定”。发展中求稳定。自行车假设。走钢丝的比喻。

6.明末裁减驿站的风波

欢迎共阅

六、就业问题的缓解

(-)就业问题的长期性

1.新增劳力,农村外流,长期过剩劳力。

2.经济增长率变动与就业率变动不对称。

3.国家控股企业向高精尖发展。

4.如何增加效益?靠创新。减员,微观上可能增效,也可能不增。宏观上肯定不增效。

(二)多种就业渠道

1.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环保,环卫。

2.旅游业,假日经济。

3.弹性就业制。

(三)民营经济的作用

1.无小不活,无小不富,无小不快,无小不稳。(劳动密集型、高新科技二者缺一不可)

2.一家两制

3.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不利条件:市场准入,税收,金融,特殊的公关成本

4.参与国有经济重组,积极而又审慎,自身产权清晰,摘红帽子,兼并与效益对比,

不要好大喜功,要从实际出发,不追求轰动效益。

(四)就业问题的趋势

1.以就业扩大就业(理论依据。对限制民工的看法)

2.三个产业均有吸收就业的潜力

①第一产业一靠政策

②第二产业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

③第三产业一靠收入增加与消费观念改变,也靠服务质量。供给制造新需求。

第三讲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

(-)经济增长速度

1.同财政收入有关

2.同就业有关

3.同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有关

(二)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

1.三个产业、四个阶段分析

2.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开始向第三阶段过渡

3.今后二、三十年内仍可维持6-7%左右的增长率

(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1.基础大而必然减速之说法不正确

2.第三产业还可再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分析

①与金融保险证券有关的行业

②与商业有关的行业

③与生活服务、福利、保障、休闲度假、旅游、提高生活质量有关的行业。

④与环境有关的行业〔也是与生活质量有关的行业)

⑤与文化、教育、体育、科学研究与普及有关的行业(同样是与生活质量

有关的行业)

二、新消费需求的创造

(-)能否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1.从需求层次看,欲望变动的作用。

2.从相互影响看,消费行为的示范作用。

3.从指导消费看,政策引导的作用。

4.从购买环境看,只要供给条件改善,就行了(以诊治牙病,与旅游住宿、交通为

例)。

(二)如何实现新的消费需求?

1.人们手中有可变现的资产(股票、债券等)

2.旧消费需求向新消费需求的转换

3.新的消费需求的实现,可以依靠消费信用。

4.最主要的是收入增加——经常收入增加与偶然收入获得

欢迎共阅

(三)新的消费需求的持久程度

1.要靠长期的稳定收入来支持。

2.新的消费需求已进入人们的常规需求(奢侈品不再是奢侈品了)

3.社会评价的影响(包括小圈子内的评价)。

(四)进入良性循环

1.收入增加一消费增加一经济增长一收入增加

2.收入预期好一增加劳务供给一收入增加一消费增加一经济增长一收入增加一收入

预期更好

三、区域发展的新思路

(一)梯度推进

1.含义。

2.局限性。

(二)中心幅射

1.含义。

2.局限性。边疆某些地区无中心城市,怎么幅射?应先培育中心。

3.与梯度推进结合。

(三)中心城市联网幅射

1.含义

2.红黄蓝三色标明地图

3.联网辐射的好处

4、联网后,网内梯度推进。与其铺开,不如把原有中心做大。

(四)关于西部开发

1.新思路一一市场,规划,培育经济中心,再幅射。

2.国家一一基础设施投资,可靠国债。

3.企业一一投资主体,东西部合作,现有上市公司以子公司形式进入西部。应当容许

在西部做东部做不到的事。

四、农村市场的启动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滞销、价格下降。

2.乡镇企业不少已萎缩,分化速度快。

(-)农民负担

1.农民提留不应按村平均收入计,这样便宜了大户。

2.费改税。

(三)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提高

1.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2.科技下乡。

3.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4.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加农户。农产品经纪人,收购,运销,引进新品种,改进

技术,提供信息,可利用网络。

(四)乡镇企业

1.明确产权,政企分开

2.走农副产品深加工之路

(五)农民观念改变

1.学技术,了解市场,知道融资的好处,农产品期货(有利之处)

2.借地脱贫之例

3.外迁脱贫之例

4.对民工外出的认识

5.一人外出,全家脱贫;一人外出,全家观念转变。

五、住房建设与城市化

(一)住房建设

欢迎共阅

1.住房建设的三种效应:投入产出效应,区位效应,诱导效应

2.配套措施

①延长分期付款年限

②二级市场放开一可由租房公司购下再租,甚至连家具也买下。

③廉价出租房

④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⑤减税

3.新观念

①新的购房户,把购买房屋用作租赁

②城乡居民均有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愿望

③购房是投资(等待房价上升),至少可保值。

(二)城市化

L迫切性

①增加居民投资渠道

②城市扩建带动经济

③增加消费渠道

④增加就业渠道

2.发展小城镇及其局限性

与中等城市相比:

①占地多

②热能使用效率低

③环境污染不易控制,也不便治理

④第三产业难以发展

3.城市化与社会发展

①农民进城,观念改变,同市场相适应

②农民进城,农村中封建思想、家庭影响、宗教观念的束缚减少了

③农民进城,下一代受教育机会多了。

第四讲公平、效率与道德力量调节

一、对公平的理解

(一)平均分配

1.一般情况下不公平

2.特殊情况下公平(天旱分配水,地震洪灾分配面包等),涉及生存权问题。

(二)机会均等

1.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2.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吗?家庭背景、居住地点不同。

(三)收入合理差距

1.只能模糊解释,“合理”无标准。

2.一般不能用拍卖方式来定

(四)认同

1.对每个人所在群体的认识

2.有认同,就不问是否公平了。小到家庭(子女数人认同自己的家庭),中到企

业,“共患难”,大到社会(战争时期的撤退,沉船……),全来自认同。

二、对效率的理解

(一)效率的两种解释

L生产效率:投入与产出之比

一定投入下,产出越多越好

一定产出下,投入越少越好

2.资源配置效率

由资源配置不合理到合理一一增加效率(尽管投入不变)

(二)效率的两个基础

1.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

由设备、熟练劳动力构成

2.效率的道德基础

由信念、道德、习惯……构成

3.常规效率与超常规效率

常规效率一一物质技术基础

超常规效率一一道德基础

例一:反侵略战争;例二:救灾;例三:移民

欢迎共阅

(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的由来

①把公平理解为收入均等,由此产生同效率的矛盾

②把公平理解为机会均等,也有可能产生同效率的矛盾:绝望者无积极性。

③把公平理解为收入合理差距,由于“合理”难界定,也可能有矛盾

2.公平与效率的相互促进

把公平视为认同,可以同效率相互促进。

三、第三种调节

(-)人类历史考察

1.人类远古时期靠什么调节?边远地区怎样?

2.社会大动乱时期靠什么调节?

3.社会生活中的非交易领域:包括家庭、家族、街坊邻里、同乡、同学、师生关系,

学术活动,公益活动,社交活动。

4.小结:第三种调节的存在

(二)文化建设

1、文化建设的性质

既非政府调节

1F士”、由丑企业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也非市场调节

而是第三种调节

2.文化建设的作用

①增加相互了解,有“共命运感”一一认同

②培育集体精神、团队精神、企业精神、企业风格。

③发扬互助精神

(三)自律

1.自律与约束

自我的道德约束。

2.自律与激励

自律除了约束而外,也是激励(走向认定的目标)

3.自律的艰难

难点之一:诱惑

难点之二:压力(说假话,作伪证)

(四)第三种调节的作用

1.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之间

介于二者之间。道是无形却有形,道是有形又无形。

例如:乡规民约可能是有形的,自律是无形的。

2.同市场调节的关系

市场经济讲诚信。

有了道德调节,市场调节更有效。

3.同政府调节的关系

政府调节讲自觉守法,包括同违法现象作斗争。

有了道德调节,政府调节也更有效。

4.在没有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之时,道德调节是唯一的。

有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之时,道德调节时时刻刻起作用,即使不是基础性的。

欢迎共阅

四、韦伯理论与现代化

(-)韦伯理论

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为什么南欧不能产生资本主义?为什么中国也不能?(佛、道、儒教)

为什么只能产生于西欧?(荷兰、英国)

2.勤劳与积累

①勤劳工作

“天职”:韦伯理论的核心

②积累财富

(-)韦伯热

1.原因

①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德国与日本

②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的新独立国家

2.不同见解

①韦伯是文化史观代表人物,过分突出文化、伦理因素的作用

法国是旧教国家为什么资本主义发达?

一一旧教本身,也在变化。这时的旧教已经不是十六、七世纪的旧教了。

②新加坡重儒家思想,为什么资本主义兴起了?一一发扬儒教中重道德、重信用

的精神。

(三)韦伯理论引起的思考

1.动力

精神动力之重要。精神动力来自信念。

2.精神空虚的近期效应一一虚无主义。“看透了”,“没意思”,“什么都不在乎”,“玩

世不恭”

3.精神空虚的长期效应一一民族的颓废情绪,没有创新精神,也缺乏实干精神。

五、社会中坚力量

(-)罗斯托夫采夫的观点

1.罗斯托夫采夫的名着《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2.传统观点之一:阶级斗争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3.传统观点之二:民族矛盾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4.罗斯托夫采夫的观点:摧毁社会中坚力量,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5.罗斯托夫采夫观点产生的背景:对苏联当时状况的不满和隐射。

(二)罗斯托夫采夫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