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_第1页
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_第2页
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_第3页
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_第4页
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一、我国班级工作的传统及其影响成熟形态的班级组织形式最初出现于西方,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与学的基本单位。随着岁月的推进,其基本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最初定位的经济节约功能到个体社会化功能,再到民主国家公民的培养,人们对其功能的认识与开发在不断地丰富着。与世界各国相比,因教育活动结构、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班级工作一向很有特色,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工作传统,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集体主义的班级工作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班级的目标与功能定位基本上是“建设班集体”、“远景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主义”三者的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10年里,受前苏联教育理论、尤其是马卡连柯工学制集体主义班级工作理论___,班集体建设一直是我国班级工作的基本目标和重心。按照马卡连柯的理论,集体是人的联合,它形成的基础是“具有社会价值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共同的活动;集体成员之问相互负责的关系;组织起各种自治机构;集体是苏维埃社会的一部分,同一切其他的集体有机地联系着”。①在学校里,班级是社会集体天然的基层组织,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工作方针主要有三点:一是为集体设立一个阶段发展性的远景目标;二是以集体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动机和行为所发生的一些变化为主要标志;三是加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功能。历史证明,班集体的建设逐渐形成了我国班级工作的最大特色,它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责任感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二)“金字塔型”的师生、生生关系结构在师生关系方面,班主任是推动班级工作运行的主要承担者,充当着四个方面的角色: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各任课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教育的协调者与沟通者。相比班主任的“主角”角色,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基本上是“配角”,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即便是班干部也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而已。虽然在班级发展目标中,学生集体的自治管理和民主管理一直是我国班级工作所致力追求的理想目标,但这种目标几乎一直处在“期待中”,现实中的班级工作的管理主义作风一直是盛行不衰,管理本身由工具、手段变成了目的。班级中的学生关系也主要是纵向的工具性角色,基本上呈现为千篇一律的三层次结构。②第一层是对整个班级工作负责的角色,即班干部(包括少先队队长、___团长);第二层是对班级中的亚群体----小组工作负责的角色,即小组长、小队长;第三层则是对群体分配至个人的工作及群体对个人的期待负责的角色,即小组、小队成员。这种学生角色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上述三层次角色结构基本上呈金字塔型。担任“管理角色”(班干部、小组长、小队长)只是群体中的少数成员,而大部分则只是一般的“群众角色”,这与通常的成人工作群体的角色结构完全相同;二是不同角色之间尤其是管理角色同群众角色之间缺乏流动,学生在班级中各自承担的工具性角色基本上数年一贯制。这样两种特征的结合,便产生了我国中小学班级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学生承担工具性角色的机会严重不均:管理角色长期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几乎从未扮演过任何管理角色。于是,两部分学生之间便出现了相当的“社会距离”,以至于在班级这一由未来社会成员组成的群体中也形成了两个相对稳定的“阶层”----“干部阶层”与“群众阶层”,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疑有着不可忽视___。(三)专门化与条块化的班级工作职能划分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班级工作的开展由班主任一人负责,任课教师只负责教学,基本上不参与班级管理的工作。其二,班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集体中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并以班级、少先队和___等学生组织为单位开展活动,从而区别于以完成课程计划内的学科的教与学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教学活动,和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或者其他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外的各种社团、小组活动。③这说明,班级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处于独立专门化的地位,其具有独立的价值,但这都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割裂了班级工作与教学工作、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工作联系与配合,出现了班主任只负责思想教育,任课教师只负责教学工作的“两分家”状态,无法充分开发各类教育活动间的教育价值,更不易实现教育活动间、学科间的相互整合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致使教育活动的成效不高,教育价值大量流失,甚为可惜。而且,现实的教育往往也异化了班级工作的价值,不承认班级工作存在的独立价值,相反,更多将之放在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从属地位,将之看作是教学和德育工作的辅助手段及途径。二、我国班级工作传统的异化及其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班级工作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苏联教育理论及其模式___,但苏联班级教育理论进人中国一经本土化,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苏联班级教育理论,因为,在此过程中,它一方面获得了生存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自我否定,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一)班级工作传统的异化表现:管理主义替代集体主义,教师集体“吞噬”学生集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班级工作传统确立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在20世纪前半叶,我国曾受西方教育理论___,进行过“学生自治”的尝试,这种尝试是基于“学生是教育主体”、“学生本位(人本位)”的观念。马卡连柯认为,这种主张所指称的学生只是指学生群体中的学生个体,而忽视了作为教育过程中独立因素的“学生集体”。他主张“学生集体”才适宜于做教育主体。当然,学生集体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必须在“教师集体”培养下逐渐形成。故在“学生集体”形成以前,教师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培养个体学生,而在于培养学生集体。在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学生集体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客体)。一旦学生集体形成,它就从教师教育的“客体”,上升为“教育主体”,学生具有了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权利,教师不可以自己的言行干扰学生集体的自主活动。如果发现学生自主管理中有不适当的选择,也只能加以引导,仍由学生集体自己去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所以,马卡连柯建构学生集体的___,无论是学生集体的建构,还是“学生自治”的实施,都超越了“学生本位”的视野,摆脱了“自由个性”的局限。学生在集体中逐步学会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与其他合法权益,同时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而这正是“公民训练”、“公民教育”的精义所在。所以,马卡连柯的理论不仅同西方国家“学生自治的___”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比后者更成熟。我国在五___将它移植过来后,全国上下马上仿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集体”建设的尝试,并得以生根发芽。然而,当这种理论一旦变成教育时尚,班级建设就渐渐偏离了轨道,管理主义之风愈刮愈烈,学生集体的自治逐渐被教师集体的权力所“吞噬”。(二)异化的原因我国班级工作传统在确立、发展过程中,向管理主义的变迁与异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班级工作在处理群体与个体这对矛盾时,过于倚重前者,而轻视后者。1.班级工作“远景性目标”的单向度张扬,贬抑了人的具体感性需求我国班级工作的目标旨在“建设学生集体”,并以“远景性的共产主义思想政治的确立”为特色,其所体现的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与我国传统价值历来颂扬以民族大义为重,以百姓安危为己任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都认为这种人生远景性目标的设立既是自我生存意义的实现,也是对群体关怀的实现。然而,这种人生理想及其所引导的精神生命意义的方向,却又有着负向的一面:它对精神生命意义的高扬是以人的感性存在被贬抑为前提,对思想品德完成的看重,使得个体人格的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权利被轻视和贬低,从而把个体的精神生命限制在仅仅是思想品德认同的狭窄领域。“至于解放区的建树,虽充满民主色彩,那只是政治民主的演绎,缺乏带有教育专业理论性质的总结,故随着星移斗转,容易褪色,惟其如此,人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关注的,主要是以往学生集体活动忽视学生个性的倾向”。③2.“集体主义”价值的单方面强调,压抑了个体的具体需求在价值取向上,我国班级工作的传统是将集体主义与个性主义对立起来了,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忽视自我价值,对于个体“自我”,只注意其本质规定,忽视作为一个个具体存在的自我,强调自我改造,而不敢或很少讲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三、我国班级工作变革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班级工作变革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班级工作中集体主义与管理主义的过度张扬。20世纪五___,班级工作中的“管理意识”,极度张扬,学生的自主性备受压抑,学生生活变得极度单调,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些状况,20世纪七八十年代,班级工作的重心开始下移,同时关注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在集体建设中个性的发展。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从班队活动的重建人手,班级大集体中的小队活动开始加强,允许学生有班队活动组织的自主权以及小队命名和活动内容的选择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班级工作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包”、“管”、“灌”的管理方式。但同时,这一时期班级工作的目标定位基本上没有走出五___“大、远、高”的框架,管理主义仍然盛行于学校,没有得到___的改革。第二阶段:班级工作中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意识逐渐彰显。20年代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史无前例地丰富多彩起来:推崇个性色彩的异国文化的进入,广播、电视对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流行音乐、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等冲击和涤荡着人们因压抑已久而迷失的自我,渲泄或回归自我的欲望被燃起,一时间,青少年文化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文化流,盛行于校园中。与此同时,以往以群体、国家___为价值导向的一些文化仍以教材、课程、教学和教师等媒体的形式存在着,与青少年文化基本上形成了两股不同质的文化力量。班级工作开始在整个活动中注意树立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集体建设中的作用。班队活动的形式和种类也一改过去只集中于几种制度性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情况,形式和内容开始丰富多样。当然,这一时期的班级工作仍有不足,如学生全体主动参与班级建设的全员性和自主活动开展的全面性尚不充分;班级工作的职能没有发生转变,依然定位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上;班级组织制度的改革尚未进入有意识的改革状态。第三阶段:班级工作向个体自主权全面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教育事业也更加成熟和完善,人们在提高社会学、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理论的同时,对班级的特性、功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班级工作也进入了全面改革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班级的自主权开始向学生全面开放,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发挥班级小主人翁的作用,“将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无论从理念到行动都进人了实质性的阶段。在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与组建方面逐渐由原来的精英化、指定性、终身制、宝塔型为特点的状态,走向以大众化、民主选举制、动态轮流制、扁平型为特点的状态。这一步改革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更多地是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或规模。其二,改革班级组织制度,转变班级组织功能。这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加强班级组织制度制定的过程(或程序)___,增加激励和竞争机制,使班级组织制度处于活化状态,更趋___色彩;转变班级组织的功能,主要是转变或弱化原先的管理功能,强化班级组织的“自服务功能”;转变或弱化学生干部的个人荣誉感,强化学生的代表意识。由上分析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班级工作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都是围绕“集体与个体、群性与个性”这一问题,致力于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铲除管理主义,推进学生生活的___。四、我国班级工作的未来取向今天,班级工作中的管理主义问题虽仍然存在,却已退至次要位置。处于矛盾中心点的是“集体与个体、群性与个性”,只是班级工作所要思考的时代已不是民主革命时期的社会背景,而是处于转型期的、以全面建设民主社会为旨归的新的社会背景了。因此,当今班级工作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把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个人创造力与生存所必须的社会内聚力结合在一起”,换言之,“社会转型期,班级工作应如何有助于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对问题的回答,在现阶段很多人的思路是采取“权利返还措施”,即将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我国班级工作历来较多地重视强化学生的义务意识而弱化学生的权利意识,为了纠偏提倡给学生以“权利”,这确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主权意识及自由意识,但如果缺乏制约条件,就可能滋生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这本身就走向了个人权利的背叛,因为受班级工作传统___,我国的教师和学生在现阶段基本上还不具备接受“权利返还措施”的充分条件。进言之,我国班级工作一向较多地重视群体利益而忽视个体利益,对应地,也就较多地强调群体的权利与义务而忽视个体的`权利与义务。这样,个体在丧失权利的同时,也就丧失了个体义务感,把义务与责任的承担同时推向群体,由群体负责。然而群体往往表现为“集体无意识”,于是,权利和义务实际上失去了主体的依托,班级工作自然容易走向瘫痪。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只有由教师负起责任,加大管理的力度。寻找当代班级工作的未来方向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一,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正在从各方面肢解我国班级工作的集体主义传统,个体与自我意识处于彰显状态,弱化了集体在班级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造成许多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日趋淡化。为此,班级工作应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力度。其二,在处理国家与社会的问题时,班级工作要从只强调国家利益的优先性,转向国家和社会的双重利益兼顾。以往,我国社会的形态基本上是一元的,国家是最高的政治一经济实体,也是每个这样的实体的最后界线,社会在国家之下,或社会即国家,个人的利益乃至道德都在国家的引领之下,这时只强调国家利益的优先性具有其合理性。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处在基于广泛交往的普遍联系之中,成为国际政治格局的一种力量或成分,成为世界历史体系的一个结构要素。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这些新质的出现,必然带来私人空间的延伸和个人之间的社会联系的扩展,国家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相对缩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孕育了市民社会的形成,提高了社会在国家中的意义分量,这也意味着个人的社会空间的扩展。面对这种情形,如果班级工作还一味地只强调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的教育,而置社会价值和个人自由精神于不顾,教育就可能蜕化为外在于个人的异化的存在,则其所培养出来的“集体”或“个人”就很可能是“虚假的集体”和“没有诚信的个人”。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真实的集体”应当是自由个人的自由(自愿)联合,“诚信的人”应当是自由人意愿的自由表达。教育决不应当是对个人的取消,而是对个人实实在在的加强。为此,面对目前中国的发展态势,班级工作将重心下移,关怀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