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牛顿为了解释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轨道为何是椭圆而非圆形,提出了。A.能量守恒定律B.角动量守恒定律C.动量守恒定律D.冲量守恒定律2、在力学中,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下描述的是力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是。A.力的合成可看作两个力矢量的代数和B.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应是共线的C.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等效替代的关系D.力的合成依赖于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和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B.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同,与质量成反比C.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D.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再除以一个常数(动量)4.在真空中,光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约为:A.240,000km/sB.299,792,458m/sC.108,000km/sD.1,000,000km/s5、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什么现象?A、反射B、折射C、全反射D、衍射6、在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物理实验中的误差?A、忽视误差,重点关注实验结果B、完全消除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绝对准确C、分析误差来源,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必追求消除所有误差D、不进行实验,避免误差产生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经过3s时间速度达到一定值,再继续运动,经过同等的时间其速度得到加倍。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gB.2gC.3gD.g/38、在做初中物理实验中,你可能需要测量一个小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以下哪种工具最适合测量小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A.刻度尺B.秒表C.传感器D.测力仪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请简述“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并解释如何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有效地向学生讲授这一概念。第二题题目内容:请简述影响液体质点的动能和势能变化的因素。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第一题案例:高二物理课上,王老师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时,写下了以下一个例子:甲、乙两车相撞,碰撞过程足够小,两个车厢质量分别为m1和m2,初始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甲车在原来方向上运动,速度为v’1,乙车静止。按照动量守恒定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1v1+m2v2=m1v’1问题:1.请你识别出王老师在讲解中可能出现的教学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编撰合理的补救措施。(20分)2.请你结合该案例,简述“动量保存定律”的应用范围,以及如何理解该定律的“定性”与“定量”方面。(10分)第二题案例材料:在讲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一课时,李老师采用了一个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以数据为基础真实地推导出速度公式。问题:1.实验设计:如何设计一个小型的实验来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2.数据处理与分析:阐述实验过程中数据收集后如何进行处理以验证速度公式的正确性?3.教学影响:请说明此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意义,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第一题题目内容:请根据以下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设计一堂高一物理课的教学设计。(50分)课程内容:《牛顿运动定律》要求:1.明确教学目标(2分)2.说明教学重难点(3分)3.设计教学活动(15分)4.安排课后作业(5分)5.写出教学反思(5分)6.给出评分标准(7分)第二题教学场景:某高中物理老师准备讲解“动能和势能”知识点。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以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入动能和势能,并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关系。老师准备了以下实验装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一个光滑的斜面一个弹簧测力计设计要求:1.简述该实验的步骤(至少3步);2.列出该实验测试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至少3条);3.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至少列举2方面)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牛顿为了解释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轨道为何是椭圆而非圆形,提出了。A.能量守恒定律B.角动量守恒定律C.动量守恒定律D.冲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为了解释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的,提出角动量守恒的说法。其他选项虽然也是重要的物理学原理,但它们并不是牛顿用来解释行星运行轨迹的依据。因此,本题选择B。2、在力学中,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下描述的是力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是。A.力的合成可看作两个力矢量的代数和B.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应是共线的C.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等效替代的关系D.力的合成依赖于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答案:C。解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的重要规律。这个规律表明,多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一个等效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它们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选项C正是对这个关系的说明。选项A中的代数和实际上是向量加法的代数表示方式,这与力和力的分解是不同的概念。选项B所述用代数和分解的两个分力应共线的规定,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符。选项D提到的力的合成要考虑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实际上是在解释力的合成的复杂性,并不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因此,选择C。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和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B.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同,与质量成反比C.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D.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再除以一个常数(动量)答案:B解析: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当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加速;当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选项B正确表达了这一关系,并且指出力与质量成反比,符合公式F=ma。4.在真空中,光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约为:A.240,000km/sB.299,792,458m/sC.108,000km/sD.1,000,000km/s答案:B解析: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被称为光速,其数值约为299,792,458米每秒(m/s),通常近似为3.0×10^8m/s。选项B是正确的。5、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什么现象?A、反射B、折射C、全反射D、衍射答案:C、全反射解析: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声波将从障碍物表面完全进入新介质,不会发生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临界角是声波从一种介质入射到与其折射率不同的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达到的某个角度,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声波将全部进入新介质。6、在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物理实验中的误差?A、忽视误差,重点关注实验结果B、完全消除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绝对准确C、分析误差来源,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必追求消除所有误差D、不进行实验,避免误差产生答案:C、分析误差来源,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必追求消除所有误差解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并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但不必追求消除所有误差。物理实验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学生需要了解误差来源,如thermometer读数的不准确性、压力变化、温度变化等,并学习如何通过改进实验设计、重复实验、计算平均值等多种方法减小误差。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认识到误差的存在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学会在允许的范围内接受实验结果。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经过3s时间速度达到一定值,再继续运动,经过同等的时间其速度得到加倍。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gB.2gC.3gD.g/3答案:B解析:设加速度为a,则经过3s时间速度达到为v=at.持续相同的3s,速度翻倍为2v,则2v=v+a*3,解得a=v/3。我们知道,初速度为零,则v=at,从而a=v/3=(at)/3=a*1,所以a=2g8、在做初中物理实验中,你可能需要测量一个小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以下哪种工具最适合测量小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A.刻度尺B.秒表C.传感器D.测力仪答案:C解析:刻度尺只能测量长度。秒表只能测量时间间隔。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的运动变化,包括速度变化。测力仪只能测量物体所受的力。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请简述“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并解释如何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有效地向学生讲授这一概念。答案与解析:物理意义的简述: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能量在孤立系统中是不会自发产生或消失的,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但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定律表明了自然界中能量转换与守恒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与能量转化关系的基础。如何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讲授能量守恒定律:1.引入趣味实验:使用简单且直观的实验(如弹性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能量的转换与守恒现象。这样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作为能量守恒定律深入讨论的基础。2.建立守恒概念: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举例说明能量如何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如减少钟表的发条能转化为钟表的走时能,或动能转化为势能等,帮助学生建立守恒的概念。3.分析具体案例:对有关能量守恒定律的经典物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展示能量如何在物理系统内部循环或转化,例如动量守恒中的完全弹性碰撞。分析这些物理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数学推导辅助:适当地引入部分数学推导,比如通过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杜汉公式,阐述能量转换的过程和守恒关系式背后的数学逻辑,增强学生对定律深层次理理解。5.设计定量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定量实验,通过精确的测量来验证能量守恒定律,比如传热实验。这些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定律的体会。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能量守恒定律,还能培养他们对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题题目内容:请简述影响液体质点的动能和势能变化的因素。答案:影响液体质点动能和势能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质量增加,总能增加,因此动能和势能也会增加。体积减小,液体的内部压强增大,势能增加。2.温度:温度升高,液体的内能增加,即分子运动更为剧烈,因此液体质点的动能增加。3.液体的流动:液体质点的运动速度,即动能的大小与液体的流动速度直接相关。流动速度影响动能的大小。4.液体的深度:对于静止的液体,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深度影响势能的大小。深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此外,通过液体层的流动也会影响势能的变化。5.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会影响其能量状态,尤其是液体的表面能。解析:液体的动能是液体质点运动的能量,随速度和质量增加而增加;液体的势能主要由重力势能和表面张力势能组成,其中重力势能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表面张力势能随表面张力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会导致分子运动加剧,从而增加系统的内能,影响液体的动能和势能。液体的流动也会带来动能的变化,而当液体移动时,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其势能。此外,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总能量,从而间接影响动能和势能。表面张力和流动情况会影响液体表面的能量状态和液体内部能量的分布。因此,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液体质点的动能和势能产生影响。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第一题案例:高二物理课上,王老师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时,写下了以下一个例子:甲、乙两车相撞,碰撞过程足够小,两个车厢质量分别为m1和m2,初始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甲车在原来方向上运动,速度为v’1,乙车静止。按照动量守恒定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1v1+m2v2=m1v’1问题:1.请你识别出王老师在讲解中可能出现的教学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编撰合理的补救措施。(20分)2.请你结合该案例,简述“动量保存定律”的应用范围,以及如何理解该定律的“定性”与“定量”方面。(10分)答案:1.王老师存在以下可能出现的教学误区:未强调碰撞类型:王老师只列出了动量守恒的公式,没有明确指出该例子描述的是弹性碰撞。喷气发动机等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碰撞类型,不同的碰撞类型对应的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也不同。未强调在参考系的重要性:动量守恒定律在特定参考系下成立,王老师没有强调这一点,可能会导致学生误以为动量守恒定律普遍成立。不够具体说明动量的含义:王老师只列举了动量守恒公式,但没有清晰地解释动量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动量。例如,动量的计量单位,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动量的变化等。补救措施: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明确指出这个问题所描述的是弹性碰撞,并对不同的碰撞类型进行分类和解释。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特定参考系下的适用性,并通过例子说明不同的参考系下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更详细地解释动量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动量。可以举一些通过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例子,例如脚踢足球,指挥棒击球等,将其与动量转化联系起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动量概念。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碰撞,以及任何封闭系统中发生的相互作用。例如,火箭发射时,发射炮弹、彗星撞击太阳系等。定性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孤立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的现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物体的冲击力越大,反対方向上的反冲力也越大”,定量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定量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总动量之和在系统内所有相互作用后保持不变。该案例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甲、乙两车的总动量在碰撞前等于碰撞后。碰撞后,甲车的动量向前方转移,乙车的动量为0。第二题案例材料:在讲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一课时,李老师采用了一个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以数据为基础真实地推导出速度公式。问题:1.实验设计:如何设计一个小型的实验来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2.数据处理与分析:阐述实验过程中数据收集后如何进行处理以验证速度公式的正确性?3.教学影响:请说明此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意义,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答案与解析:1.实验设计:为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设计实验时需要选择易于操作且安全性高的设备。例如,可以使用小车和斜面轨道,配上光电门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调整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以确保小车从斜面上的起点时速度相同。在斜面轨道的不同位置安装两个光电门,一个在起点上方用于测量初始速度(v0),一个在地面上方用于测量经过某一时间t后的速度(v)。通过光电门产生脉冲信号,并使用计数器计算小车通过这两点的时间。使用举行的实际位置变化除以相应的时间来计算加速度a。2.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小车到达光电门的时间和经过这两点之间的时间差。处理这些数据的步骤包括:计算出经过光电门1(起点)后每单位时间的速度变化。根据公式计算加速度a。利用a以及t1(初始t时刻)时从起点到第一个光电门间的时间计算初始速度v0。利用加速度a和经过第一个光电门后的任意时间t2来计算任意时间点的速度v。验证计算出的速度在t2时是否等于t1时加上a与t时间的乘积,从而验证速度公式的正确性。3.教学影响:此类实验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讲授法,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影响: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数据,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实验中主动学习和探索。强化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学生需要通过将所学的物理公式应用到实验中,促进理解物理概念和提升解题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这种授课方式也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设计实验和分析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学生在对实验的自主设计和结果分析过程中可以发散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进行创新性解法的尝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了速度公式的相关知识,还能让他们体验到物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对其日后学习物理甚至其他学科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第一题题目内容:请根据以下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设计一堂高一物理课的教学设计。(50分)课程内容:《牛顿运动定律》要求:1.明确教学目标(2分)2.说明教学重难点(3分)3.设计教学活动(15分)4.安排课后作业(5分)5.写出教学反思(5分)6.给出评分标准(7分)答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适用条件。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验证牛顿运动定律。3.学生能够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与日常生活问题相联系。教学重难点:1.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物理意义。2.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动力问题。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汽车刹车问题)引入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性。2.讲授: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板书,讲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基本思想和数学表达式。3.实验演示:展示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如木块滑动实验),并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5.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完成课后习题。2.讨论并提交一个与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讲解难点时,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这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难点内容的讲解和实物模型的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评分标准: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每条2分,共2分。2.教学重难点划分准确,每条1.5分,共3分。3.教学活动设计完整,每项3-5分,共15分。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每项2分,共5分。5.教学反思深刻,能够提出改进措施,5分。6.评分标准清晰、客观,每条1.5分,共7分。解析:本教学设计题旨在考查教师对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