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教材知识梳理突破训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解析版)_第1页
中考教材知识梳理突破训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解析版)_第2页
中考教材知识梳理突破训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解析版)_第3页
中考教材知识梳理突破训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解析版)_第4页
中考教材知识梳理突破训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中考教材知识梳理突破训练(解析版)

第一单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

第1课时机械运动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山东临沂中考)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此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时,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则小明更快

答案卜)

2.(2018•湖南娄底中考)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汽车上用电子手表的停表功能测出汽车连续通

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已知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90km/hB.70km/hC.50km/hD.40km/h

前B

3.(2018•江苏扬州中考)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W做加速直线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0%比友飞运动的路程长

D.0W比力2X运动的速度大

4.(2018•天津中考)空中加油机在高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的;

若加油机以500km/h的速度航行0.2h,通过的路程是knu

彝静止100

5.(2018•四川内江中考)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48两处时•,电子时

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

(2)该实验原理是。

⑶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46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⑴2⑵/一⑶小(4)0.03

・模拟预测

L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一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

。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鼠画一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0.2kg;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橡皮从课桌落到地面用时不到1s;成

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fgA

函刻度尺的选择是由测量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的,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由于

人的身体长度不超过3m,而且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1dm,所以选择量程是3m,

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最为合适,故选项A正确。

3.

如图所示,小红与其他几位同学坐在滑行的“香蕉”船上在海上游玩,若说小红是静止的,则所选择

的参照物是()

A.海边的沙滩

B.小红她们骑着的香蕉船

C.海水

D.站在沙滩上给小红照相的同学

SIB

而小红是静止的,说明小红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为小红和香蕉船之间的位置没

有发生改变,所以可以选择香蕉船为参照物,故选Bo

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

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6m/sB.6.25m/sC.6.75m/sD.7.5m/s

ggB

断平均速度是在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与中间运动状态无关,

则V—=^^=6.25m/so

(14:35:00)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

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B.9cm/sC.8cm/sD.7cm/s

答案B

陛如由题图可知,滑块在此过程中运动的距离sN5cm,时间t=5s,滑块的平均速度呻-=黑Kcm/s。

6.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b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同学运

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m,图中的a点表示。

容阑甲10甲乙相遇

画由题中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同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

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

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题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7.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A>AB

Ocm12345(

答案|B3.45(3.42^3.48)

函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

读作3.45cm。

8.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的。小明

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通过大桥的

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一

m,所需要的时间是s。

整|自己(或动车)50115023

而小明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自己(或动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故观察到树木是运动的。动车的速度=="苜0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s

钎1000m+150m=1150m。由一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9.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为参

照物的。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则其平均速度为km/h。

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

彝小汽车126

麻洞小汽车上的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汽车为参照物;在测速区间内小汽车所用的时

间f-270s4).075h,则小汽车的速度为=K^=126km/h>100kni/h,所以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

0.075h

罚。

10.雷达在海洋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海岛雷达向远处停泊的油轮发出一束电磁波,从发出到

接收共用时10Ts,则该油轮距雷达kmo

|答案|15

画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X107/S,油轮距雷达距离^^XSXlOWsXlO^s-l.SXlO'm=lSkm,

1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力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

小车到达8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A

⑴图中初段的路程s后.cm,如果测得时间6s,则四段的平均速度KW-

cm/so

(2)在测量小车到达6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6点才停止计时,测得46段的平均速度小会

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6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

■(1)40.025.0(2)小(3)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4到C

的过程中通过6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4c段的时间与4?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段的

时间)

画(1)从题图中所提供的刻度尺可以读出18段的路程色产W.0cm,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段的平

均速度%后—=粤=25.Ocm/s。(2)测量小车从力点到达6点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6点

才停止计时,则所测出的时间加偏大,根据平均速度公式%产一分析可知平均速度小会偏小。(3)

在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时,要计算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必须要用对应物体在这段

路程所用的时间,而题中该同学在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式1的平均速度时,所测量的时间并不

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应'的时间,因为小车从1点到。点的过程中通过6点时的速度不为0,所以此做

法是不正确的。

12.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

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⑴器材:蚊香、细线、刻度尺、停表、火柴。

(2)测量方法:取一段弧形蚊香,让细线与蚊香重合,用刻度尺测出重合部分细线的长度1,用火

柴点燃该段蚊香,测出其燃烧完毕所用的时间t,则蚊香燃烧的速度为

画题中所给蚊香是螺旋状,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所以需要用特殊法测长度。因此需要用细线、

刻度尺测出蚊香的长度/,再测出燃烧所用的时间2,便可利用速度公式--测出其平均速度。

13.下图是根据某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行驶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绘制的示意图。

010s20s30s40s

C.i,C-—I;、

0200m450m750m1200m

(D判断图中小汽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求图中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1)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y==蚤四30m/so

画(1)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小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所以小汽车的运动是变速

直线运动。(2)从题图中可以找出小汽车全程所用时间为40s,行驶的路程为1200m,所以根据平均速

度公式片」即可求出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14.从上海到南京的某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上海苏州常州南京

09:5110:3311:45

09:1509:5310:35

程084300

---JI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最后结果小数点后

保留1位)

®|(l)120km/h(2)86.7km

函(1)分析表格可知,列车由上海至南京所用时间为片2h30min2.5h

所通过的路程s=300km

则列车的平均速度

=瞿=i20km/h。

2.5h

⑵列车从苏州到常州所用的时间

Ln争

/=130km/h

由得苏州到常州的里程

s'=y'/=130km/hx|h^86.7km。

第2课时声现象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山东聊城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D

2.(2018•广东广州中考)吉他上的弦绷得越紧,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当弦绷得更紧时,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振幅更大

B.振幅更小

C.振动频率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更多

3.(2018•山东德州中考)右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

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颗B

4.(2018•山东济宁中考)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模拟预测

L(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不一定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I答案

2.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

A.音调B.响度

C.音色D.声音的大小

ggA

解困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物体振动快慢即频率决定的。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

一次慢些,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这是为了研究音调。

3.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

A.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

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

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

D.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

ggc

函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发出的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

来的声音再次进入人的耳朵,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声,故选项C正确.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噩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

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

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

错误。

5.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

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ggc

解困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

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音量不变是指声音

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C选项

正确。

6.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A

解困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选项A中,通过植树

造林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所以可以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选项B中,将窗户打开后,

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会更大;选项C中,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选项D

中,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将影响听课。所以选项A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培中宇航员能对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

话,说明声音可以位置按弦,主要目

在真空中传播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D.B超检查身体是

墙是在声源处减超声波在医学中

弱噪声的应用

函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不能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选项A错误;手在

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选项B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噪声,选项C错误;选项D的说法是正确的。

8.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丽“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选项A错误;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选项B错误;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选项C错误;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是在声

源处减弱噪声,选项D正确。

9.(多选)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客剽ABD

画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A正确,C错误。探

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振幅不变,B正确。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D正确。

故选ABD,

10.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

音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

音的传播需要。

答案|变小介质

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

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

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11.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

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高”指的是.=成语"震耳欲

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的大小。

葬音调响度响度

解析男低音的“低”指的是音调;放声高歌中的“高”指响度;“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即响度很

大。

12.用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如图所示。拨动a、b、c、

d四根橡皮筋,—的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不同。

gga响度

画四根橡皮筋的长度相同,a橡皮筋最细,越细的橡皮筋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a橡皮筋的

音调最高;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振幅就会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大。

13.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

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

降。(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客豪|音色响度

画能够分辨出熟人的声音是根据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

时,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14.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

脚过楼道”是在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

客阑声源传播途中

画“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用空心砖砌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5.中国的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穿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上

天,,“入地”,,下海"。消音靴能够在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选填“音

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软声源响度

画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从声音的三个特征来分析,这主要是减小声音的

响度,即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16.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

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长度直径频率

号/cm/cm/Hz

11.502131

231.002.001284

348.502.50656

(D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一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

你的理由。

答:(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

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_;

判断方法:—

_O

■(1)20.05(2)3(3)不能没有控制变量(4)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若能听到其发

声,则说明发出的声音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丽(1)由题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管子的长度是20.05cm。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发出声音的频率最小,则3号管的音调最低。

(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

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

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见答案。

第3课时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山东枣庄中考)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0℃,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

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2.(2018•四川乐山中考)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D.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ggD

3.(2018•山东枣庄中考)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B

4.(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ggc

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5.(2018•安徽中考)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答案B

6.(2018•四川泸州中考)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温度/°c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处明显的错误是o

(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选填“由大变小”

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噩(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由小变大

(3)98

,模拟预测

1.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3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D

断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B选项说法错误;由题图可知,该温

度计的量程是-20100℃,C选项说法错误;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故正确的选项是Do

2.使用空调时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你认为对室内温度的设定要求是()

A.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B.夏季不高于26℃,冬季不高于20℃

C.夏季不低于26"C,冬季不低于20℃

D.夏季不高于26℃,冬季不低于20℃

解画夏季使用空调来降温,设定温度越高越省电,所以设定温度一般不低于26℃;冬季是用空调来升

温,设定温度越低越省电,所以设定温度一般不高于20℃。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

3.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龙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min时物质温度是48℃

解画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的初温是40℃,%段表示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是一种晶

体,选项A、C说法正确;切段是液体吸热升温的过程,选项B说法错误;加热5min时,该物质还没有

熔化完毕,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物质的温度是48C,故选项D说法正确。

4.下图所表示的物理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在寒冷的冬天,B.放在衣橱中的樟

一直冰冻的衣脑丸会越来越小,

服也可以晾干最后“消失”了

C.寒冷的冬天,在D.夏天吃冰棒时,

窗玻璃上有冰花解开包装纸后

冰棒会冒“白气”

解困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樟脑丸消失是升华现象;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冰棒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综

上所述,选项D正确。

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

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

丽刚进教室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

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先液化后汽化,故正确的选项是Bo

°oo。。塑料外罩

凝结的水滴

污水杯

漏水托盘

洁净水收集杯

6.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该

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ggc

噩污水中的水首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液化为小水珠,水珠越聚越多,最后落下来,

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里。

7.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

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

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C,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七,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ggA

丽冰的熔点是OC,加入盐后,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盐使冰的熔点低于;罐底的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直接凝华而成的。

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

合物温度高于0℃外表的“霜”是由

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

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钢磁内

®]B

解画冰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A选项错误;“霜”是空

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选项正确;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储存在钢罐里的,C选项错

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舞台上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D选项错

、口

庆。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画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灯丝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的,故选项A正确;大雾逐渐散去是

液态小水滴吸热汽化,选项B错误;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时,由于水银凝固而无法测温度,选项C正确;

夏天从水中上岸的人由于皮肤上的水蒸发吸热,人会感到冷,选项D正确。

10.

0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Jgc

解困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

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11.(多选)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min到t=Q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V

|答案MD

丽如题图所示,水的初温是90℃,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第4min和第6min之间,水不断吸

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在第6min之后

继续给水加热,水还是处于沸腾阶段,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C不变。

12.(多选)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儿,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回哥CD

维困冰花是由室内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A选项错误;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湿衣服挂在阴

凉处也能变干,是水分不断蒸发的缘故,B选项正确;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蒸发

吸热,所以人会感觉比较冷,C选项正确;从冰箱中取出的冰茶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

水珠附着在冰茶的外壁上,故D选项正确。

13.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

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

银柱而言,它的(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

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O

翳热胀冷缩内能32

函(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P―可知密度变小;

(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2C,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题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

32℃«

14.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由图象可知

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

餐引固液共存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

而由题中图象知,乙在整个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是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保持48℃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点为48℃;从第4min到第8min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15.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

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

蒸汽(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

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现象。

客素|放热液化扩散

画汤汁是蒸汽液化形成的,在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闻到鸡肉的浓香味,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16.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一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

气变成水珠(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也不会放热”),水珠会出现

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客阑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画干冰升华吸热,使铝罐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铝罐时,会凝华成小冰晶

(霜)o寒冬,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车窗时,会放出热量,从而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车窗的内侧。

17.

右图为节目演出时利用干冰营造出来的舞台效果,使表演者如同身处仙境,“烟雾”缭绕。请利用物

态变化知识说明使舞台产生“烟雾”缭绕现象的原理。

整|“烟雾”缭绕现象的原理: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函舞台上要出现白烟雾,就要喷洒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

升华要吸收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

1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

而且蔡的温度上升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o

(3)蔡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字母)。

A.水蒸气B.小水珠

(4)图乙是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温度计f温度/℃

鲤⑴慢(2)停表(3)B(4)15

画(1)采用水浴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蔡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观察和及时记录

各时刻的温度;⑵除了题图甲所示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

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⑷由题图乙可以看出,蔡从第lO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结束,

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19.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

应选用的测温物质为.,温度计。

测温凝固点沸点

物质/C

水银-39357

酒精117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3)如图乙所示,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

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

为℃。

时间

012315678

ini11

温度

9092919798989S

/C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醛(1)热胀冷缩水银

(2)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

(3)9698

(4)如图所示

画(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C,酒精的

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

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由题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当温度到

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度不变。(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

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第4课时光现象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答案|c

2.(2018•浙江台州中考)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

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3.(2018•湖南娄底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B.鸟巢倒影

C.水面折枝D.故宫口冕

激光笔

4.(2018•江苏盐城中考)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

一个光斑0,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B

5.(2018•四川攀枝花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B.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D.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6.(2018•湖北恩施中考)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

成像原理是(填光学原理)。小华又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其成像

原理是(填光学原理)。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

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角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