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兀素周期表的应用课时1课时
课标
课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标
考纲要求
考
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纲
课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为“了解”意为要求学生能在分析原子结构基础上归纳出原
标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要求会运用相关实验手段对同周期元素性质进行分
解析归纳,归纳并熟练基本规律及间接的判断方法
读
(-)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
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
探究,整合VDU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
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知识框架
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皿密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
质的递变
教
材
通过整合VIIA族兀素及其化
分
合物性质、预测钾的性质
析元素周期认识同主族元素性
表的应用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通过寻找新材料、探矿等实例
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哲
学、指导生产实际和科
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二)新豹材的丰骡林占.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
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
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
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从学生普遍的认知规律的角度看,高一学生认识事物开始从具体的形象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
象的图片、视频画面来支持。所以高一学生更适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
由直到曲的认知过程,所以在教学中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设置情景,例如通过分
学
析原子结构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两者有紧密联
情
系,让学生感到研究化学性质从研究原子结构的角度入手,分析结构的相同点
分
和递变性,推导出得失电子的能力。对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的间接
析
判断方法,学生不难掌握方法,但对于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对一般的高中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多数学生来说,只要求能“设
计”出来就可以了,不要求实验方案简单可操作性强,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科学
方法,让学生看到,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处理问题。
1、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能依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预测出第三同周
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2、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设计出验证钠、镁、铝失电子的递变性,并且能
习通过实睑进行验证.能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总结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目的判断方法。
标3、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获取并整合
信息探究出硅、磷、疏、氯得电子的递变规律,能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总结
出非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
总体评价方案:通过师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方式进行。
1、利用设计的问题、课中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观察演示实验、师生互
评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关注过程评价,要求100%学生完成各自目标
价2、课中通过采用【课堂评价】练习的方式,重点检测目标2—3的达成度,
设要求100%学生完成目标
计3、课下学生利用针对本节课制作的学习效果测评表(见下页附表),组
织学生自评,反思总结
重
同周期元素元素原子性质的递变规律
点
难
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间接判断方法
点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
教
【实验药品】: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MgCk溶液,金属钠,盐酸,NaOH
学
溶液,A1CL溶液,蒸馈水,氯水,Na2s溶液。
资
【教学辅助】多媒体及展示台,课件,
源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李岩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第一中学
教学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容时间
【导入】1871年,门捷列夫预言在元观看大屏幕和聆听激发学生的学
素周期表中肯定存在一种元素排在锌的习欲望,引导
后面,铝和锢之间,4年之后,法国科他们关注元素
学家布瓦博德郎发现了这种元素一周期表的重要
保,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门捷列夫的预作用
测,你想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
人新课准确的预测吗?
2分钟首先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本节课
的要求。【导入】元素周期表中这一百
多种元素之间有规律可言吗?这节课我
们就以第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探究同周期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板书】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明确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展示】第3周期元素的名称、元素符训练学生组织
环节一】号、原子结构示意图。语言及表达能
通过分【提问】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力
析第三存在哪些相同点和递变性?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激发学生的学
周期元递变性:从左到右原子核电荷习兴趣,培养
素原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学生的逻辑推
的原子大理能力。
结构示2、你能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2、从左到右失电子的能力逐
意图探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增
究“位、强。
构、性”【归纳慨述】第3周期元素从钠到氯,
的关系,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元
初步学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得到电子能
会应用力增强。
元素周
期表
8分钟
【过渡】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小学生代表发言获得信息,为
组合作设计你完美的实验方案,井预测设计实验做好
你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准备。
【小组合作】由方法导引及Na、Mg、
Al性质的,通过小组的合作设计出可行阅读方法导引,获得判断金属使学生充分理
的实验方案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解理论指导的
【提问】设计实验方案依据。内容,能在设
设计实验方案,论证钠、镁、计实验时加以
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充分的利用。
【学习力相对强弱激发学生的学
环节二】
代表发言:习兴趣,培养
通过探
究钠、(1)根据方法导引一设学生的创造性
镁、铝失
计,Na、Mg、Al分别思维,在争论
电子能
力,为进与水(或酸)反应。中提高认识。
一步认
【指导学生实验】根据所设计的实验,(2)(2)根据方法导引二
识同周
期元素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设计,在与水反应后
性质的
【指导】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溶液中滴入酚配试
递变性
奠定基的实验现象。液:并分别做MgCk、培养动手能
础
【提问】与我们的预测吻合吗?,那我AlCh溶液NaOH溶液力,实验观察
15分钟
的反应。能力,增强感
【板书】3.结论:Na、MgsAl失电性认识,使学
子能力依次减弱分组实验生更加热爱科
【检测一】见学案记录实验现象学,培养学生
从大量的实验
【引导分析】检测一汇报成果现象和事实中
小结】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比较总结结论归纳总结的能
标准学生完成学案的检测一力。
【过渡】我们又如何判断硅、磷、硫、学生思考后交流回答
检测学生掌握
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
知识能培养学
对强弱呢?
生能利用已学
[学习你能设计出证明氯气得电子的能力大于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环节三】的知识解决问
通过阅硫的实验方案呢?预测实验现象,小组并回答实验现象
题
读课本交流,
获取并
整合信【演示实验】
使学生充分理
息探究【阅读】教材P22页“方法导
出硅、解理论指导的
磷、硫、引”和P21-22页“阅读探究”。
内容,能在归
氯得电获得判断非金属元素得电子
子的递纳整理阅读材
变规律【阅读】教材P21页“阅读探究”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料时有一个准
10分钟【投影】表格请完成表格
确的把握。
【板书】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学生集体回答
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学生完成学案的检测二
培养学生自学
【检测二】见学案
能力以及获取
【订正答案】检测二
并整合信息的
能力。
【小结】非金属得电子能力的比较标准学生整合
反培养学生学以
见学案学生自主完成
馈致用
练
习
5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与练习,为进一步强化理解同周期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请你迅速完成以下表格,
准备交流展示点评
本节小结
变化因素同周期(从左到右)
本
节核电荷数
小电子层数
结
结构原子半径
5
分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钟最高正价由—到—价利用表格
元素的性质主要化合价
最低负价由_到一价也多利于将规
津!华明地展不
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洽'少生,便于
元素的金属性学:E观察、掌
金属元素、
握
单质、单质的还原性
化合物的性阳离子的氧化性
质
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的难易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
非金属元单质的氧化性
素、阴离子的还原性
单质、
氢化物的形成难易
化合物的性
质氢化物的还原性
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高一化学任务单三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能依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预测出第三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规律。
2、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设计出验证钠、镁、铝失电子的递变性,并且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能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总结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
3、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获取并整合信息探究出硅、磷、
硫、氯得电子的递变规律,能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总结出非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强弱的判断方法。
重点及难点: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交规律:
学习环节一,由原子结构推导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存在哪些相同点和递变性?
2、你能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小结一】:
学习环节二:由实验探究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2、依据方法导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3、完成实验后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结论
检测
1、下列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出X失电子的能力大于Y
(1)X能把丫从盐溶液中置换
(2)X、丫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X比丫容易
(3)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4)把金属铁分别投入含父'、产的盐溶液,能置换出Y,不能置换出X
(5)X与酸反应时失去1个电子,而丫与酸反应时失去2个电子
2、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0H)2>Al(0H)8B.原子半径:Na<Mg<Al
C.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D.单质的还原性:Na<Mg<Al
【小结二】: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
1、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2、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元素硅磷硫氯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化学式
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
对应水化物酸性
结论
检测
3、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A)硫酸比盐酸稳定(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4,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HX01>H2Y01>H3Z0I,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
【小结三】: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
反馈练习
1、失电子能力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
ANa、Mg、AlBC、N、0CP、S、ClDIBr-Cl'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BI2Br2Ck氧化性依次增强
CNa\Mg2\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DHiSiO..H2co3、H2s(h的酸性依次增强
3、A、B为同周期元素,如果A原子半径比B原子半径大,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A强于B
BA的气态氢化物比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CA的金属性比B的金属性强DA的阴离子比B的阴离子还原性弱。
4、已知X、Y、Z三种元素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下面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按照X、Y、Z的顺序增大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增大
C、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大D、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
大
5、同一周期的X、Y、Z三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3XO1.H2YO3、
HZOo贝人(1)X、Y、Z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0(2)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
别为它们稳定性强弱为o(3)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一
本节小结
附表:学习效果测评表
学习目标及学习行为评价点与预设标准能达成不能达成预原因
预设标准设标准
分析第三周1、能分出第三周期元素随
期元素原子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电
结构的特点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逐
渐减小。
2、第三周期元素原子从左
到右,核对外层电子的吸
【知识与能力】引力逐渐增大。
利用元素“位、3、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
构、性”三者间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的关系,初步学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会运用元素周期
表,并能应用原通过阅读课1、金属元素失电子能力
子结构加以解释本提炼出有的比较标准
用信息2、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
变化因素子能力的比较标准MJ3期(从左到无F)
核电荷数
跳正明虑利用所学小组m作设计
电子
简单乂J操信的实救方案
结构原子半径
核对最外层电子附弓1力实验方案的设计
懒州叫价,2、对不同方案的评价最后寻正价由—孑J价
3、对优秀实验方案的E负价由_到一价
E化、完善,树作筹也子的能力善
4、实掘煤iLiig观也
金扇元素、元素的金属性
i、情绪图昧,乐于7〉占
单质、摩暂蜉原性.
礴酶酷
1睁,态度,
,作,交流,
最高价氯化物对应
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存在的疑惑
元素的非金属性
非金属兀
单质的氧化性
素、
阴离子的还原性
单质、
化合物的性氢化物的形成难易
质氢化物的还原性
氧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说明:1、根据自己的实际,在“能达成预设标准”和“不能预设标准”栏目中画“J”
2、若确定为不能达成,尽可能写明原因。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是高中化学鲁科版版必修2第1章第3节,这节课,真正体现了
“一点四线教学模式”,“一点”,即抓住教学目标这一个关键点,“四线”是指在上课过程中
从“知识线,情景线,问题线,评价线”四个方面分别入手,既做到了重视学生的认知心理
及认知特点,又符合教学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本课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化学
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旨,实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注重了学
生的全面发展,旨在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学过程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
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化学学科知识与动手能力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和参与。通过有效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活动和问题,
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最大收获;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有认知冲突,有精彩
观念,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师生交流对话充分,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
教学氛围,实现了预设目标,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整节课将“一点四线”独到的教学策略呈
现的完整无暇,教师素质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特有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
本节课的设计是在第二节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延伸托展而成的,针对学情设置
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过程,整节课实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猜想到实验设计理
论论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趣盎然的状态
中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对元素周期表应用
这节概念教学策略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以下从多个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一点四线”教学策略,在师生活动中让学生做自由选择,团结协
作、展示自我等,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学生动手操作、
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快乐。教学中,把一切权利交给学生一学生汇报,学生当
评委、学生出点子,这一环扣一环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经历深思熟虑
的思维形成过程,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失电子能力的实验方案设计、评价、实验验证,一
次次撞击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去获取新知,体验运用知识
的快乐,第三周期元素的电子能力的强弱的比较从课本提取知识、自己整合出判断依据。整
节课采用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到教材等多种方式方法,层层递进,将怎样运用
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一一清晰地剥开展现出来,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体会元素周期表
的重要应用。
总之,在课堂中让学生快乐学习,才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根源,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
感到学习是快乐的,那么,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我的追求是“师生同乐,共创奇效”,
我也将为这一点继续努力着……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考纲要求
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
构的关系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为“了解”意为要求学生能在分析原子结构基础上
归纳出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要求会运用相关实验手段和查阅
相关资料对同周期元素性质进行分析归纳,能应用基本规律及间接的
判断方法解决问题。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
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W1A族元素及
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
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筒称“位、
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
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
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
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
研究。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学情分析
从学生普遍的认知规律的角度看,高一学生认识事物开始从具
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
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视频画面来支持。所以高一学生更适
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直到曲的认知过程。所以在教学中由浅
入深逐步深入设置情景,例如通过分析原子结构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
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两者有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到研究化学
性质从研究原子结构的角度入手,分析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推导
出得失电子的能力。对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的间接判断方
法,学生不难掌握方法,但对于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是本节内容的难
点。对一般的高中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多数学生来说,
只要求能“设计”出来就可以了,不要求实验方案简单可操作性强.
另外高一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过基本的试管实验操作
还很规范到位。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科学方法,让学生看到,我们可以站在更高
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在课堂中让学生快乐学习,才是课堂教学是否成
功的根源,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学习是快乐的。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评测练习
高一化学任务单三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2、依据方法导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3、完成实验后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结论
检测
1、下列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出X失电子的能力大于Y
(1)X能把Y从盐溶液中置换
(2)X、Y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糅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难易程度
(3)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4)把金属铁分别投入含X"、产的盐溶液,能置换出Y,不能置换出X
(5)X与酸反应时失去1个电子,而Y与酸反应时失去2个电子
2、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0H)2>Al(0H)3B.原子半径:Na<Mg<Al
C.离子的氧化性:Na>Mg2t>Al3+D.单质的还原性:Na<Mg<Al
【小结一】: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
4、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5、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元素硅磷硫氯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化学式
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
对应水化物酸性
结论
检测
3、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A)硫酸比盐酸稳定(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4、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HXOAHzYOAHsZO,,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
【小结二】: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
反馈练习
2、失电子能力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
ANa、Mg、AlBC、N、0
CP、S、ClDrBECl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比0、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BI2Br2CL氧化性依次增强
CNa\Mg2\Al3*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H6iO」、H*H2sCh的酸性依次增强
3、A、B为同周期元素,如果A原子半径比B原子半径大,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A强于B
BA的气态氢化物比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CA的金属性比B的金属性强
DA的阴离子比B的阴离子还原性弱。
已知X、Y、Z三种元素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旦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下面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标准考核试卷
- 电脑刺绣技术考核试卷
- 空调器运行数据挖掘与分析考核试卷
- 糕点烘焙的环保生产理念考核试卷
- 电机在电力质量改善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生物质能源在农村能源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江苏省宿迁市2025年初三5月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交替传译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遂宁能源职业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导论(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市职业大学《现代计算方法与工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生物技术概论(全套课件958P)
- 中药学电子版教材
- 地铁矿山法施工技术方法图文讲解附案例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人大黄达《金融学》-超级完整版
- 守株待兔儿童故事绘本PPT
- 人工挖孔桩施工验收规范
-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YY/T 0342-2002外科植入物 接骨板弯曲强度和刚度的测定
- GB/T 38315-2019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
- GB/T 30726-2014固体生物质燃料灰熔融性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