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楚天教研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楚天教研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楚天教研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楚天教研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楚天教研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高一生物学试卷命题学校:广水一中命题教师:肖华丽审题学校:大悟一中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下午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池塘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荷花和蜻蜓都含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结构层次B.“蜻蜓立在小荷上”这一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协调配合C.池塘中还含有病毒,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D.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小荷等植物和其他动物一起共同形成了群落2.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之一,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有关细胞学说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暗示了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有关下列5种生物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质,但不都含白染色体B.①②细胞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C.①和⑤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①②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生物4.下列关于图示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亮度变亮B.若图2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则实际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图3中要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①④⑥,要使视野范围最大,应选择②③⑤D.在目镜10×、物镜10×时观察到有16个细胞充满视野,则将物镜换为40×时理论上可以观察到1个细胞5.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B.C、H、O、N、P是糖类、脂质、蛋白质共有的化学元素C.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6.如图为某真核生物体内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的物质加热后功能会发生改变且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若②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一定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如淀粉、糖原C.若③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则③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结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该结构物质可以存在于线粒体中7.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丙图中m为胸腺嘧啶,则a一定为脱氧核糖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都是自由水C.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的基本单位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8.下列关于多肽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B.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C.蛋白质分子中的硫元素一定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上D.胰岛素溶于NaCl溶液后其降低血糖的功能丧失9.下图为某二十肽,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确的是()A.该二十肽含有肽键数为20个B.该二十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至少为1个和4个C.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氮原子数目比二十肽少3个D.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二十肽少4个10.下列有关水的特性与水的生理功能相互对应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是极性分子决定其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其中B.水分子间弱吸引力氢键决定其具有流动性,是物质运输所必需C.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D.结合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11.下列是某些细胞结构的模式图,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fB.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结构有b、c、d、c、fC.结构a、b、f、g中都含有核酸D.以上结构均含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12.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作为实验材料。以下为伞藻嫁接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可以说明()A.细胞核控制伞藻细胞的建成 B.伞藻伞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C.伞帽的不同是由细胞质决定的 D.细胞核是伞藻代谢的控制中心13.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B.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都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C.细胞的自噬作用离不开溶酶体,是因为溶酶体内能合成丰富的水解酶D.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14.科学家对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欧文顿通过对细胞膜成分的提取与检验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的”这一结论B.用丙酮从蛙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则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C.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过程中,用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D.罗伯特森通过高倍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15.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渗透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这两个装置所用的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图2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C.图3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D.图3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16.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但不消耗ATPB.减少小肠肠腔的Na+浓度,不利于小肠上皮细胞对肠腔中葡萄糖的吸收C.图中Na+-K+泵可以起到与ATP水解酶类似的作用D.SGLT是通道蛋白,不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17.实验中,每一步操作都有其目的或理由。下列操作步骤与目的或理由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部分操作步骤目的或理由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向待测样液中注入0.1g·mL-1的NaOH溶液后,加入4滴0.01g·mL-1的CuSO4溶液碱性条件下,Cu2+与氨基酸发生反应,呈紫色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C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选择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要切片。该临时装片容易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D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选择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黑藻叶片具有中央大液泡,叶绿体大而清晰,有助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18.某种植物成熟细胞放在一定浓度某外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S代表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平均距离,记录S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0~t时间段内,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若S逐渐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C.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外界溶液浓度,S最大值逐渐增大D.用黑藻叶片进行该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4分)19.洪湖位于湖北省南部,地处洪湖市和监利市之间,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湖北省第一大湖。如图为某校研究小组成员用显微镜观察洪湖水样时发现的几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有________。(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更易发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与图中的生物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图中细胞在结构或物质方面的统一性体现在________。(3)与支原体在结构上有本质区别的细胞有_________,它们与支原体比在结构上最本质区别为_______。(4)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_________,(写出标号和名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以上细胞5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到位于视野的正中央,并正向右上方游动,要想在高倍镜下进一步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_______(填选项)。①调节粗准焦螺旋抬高镜筒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A.⑥④②③ B.⑤④②③ C.⑤④②①(6)观察图中6时,在物镜10×,目镜4×下观察到视野中充满64个细胞,转换物镜后,观察到4个细胞,推测转换物镜后,细胞的长度或宽度放大了,是_______倍,若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换用高倍物镜后异物未消失,则异物可能在______上。A.物镜 B.目镜 C.装片 D.反光镜20.(一)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A所示。将储藏的油料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其中干重的变化如图B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取图A中35d时的种子处理,获得的提取液平均分成三份(甲、乙、丙),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乙中加入碘液,丙中加入苏丹Ⅲ染液,能发生颜色反应的是________,产生的具体颜色变化为________。(2)图A中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________,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增加较多,但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加较多,等质量的脂肪要比糖类含有的能量多,原因________。(3)图B中,油料种子从第2d到第7d干重增加,请根据萌发的环境条件判断,干重增加主要与________(填“H2O”“CO2”或“N2”)有关。(二)图1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物的概念图;图2是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图(—SH+—SH→—S—S—+2H)。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若c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则c是________,d中的磷脂和________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c、d、e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为________(填字母)。(2)图1中,若生物体内的b中含S元素,则该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________中。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含有核苷酸________种。(3)科学家发现IgG可以与不同的抗原结合其原因主要是IgG的V区变化大;从氨基酸的角度考虑,V区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IgG至少含有的羧基数为________。若IgG由n个氨基酸构成,则形成IgG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21.细胞分泌途径分为两种,组成型分泌途径中运输小泡持续不断地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调节型分泌途径中运输小泡离开高尔基体后暂时聚集在细胞膜附近,分泌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泌蛋白合成开始于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②]________,合成出一段肽链后,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转移到________继续合成,边合成边转移到________内,通过加工和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组成型分泌过程中,分泌蛋白不断被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在一次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分别是_________。(3)调节型分泌小泡聚集在细胞膜附近,据图描述调节型分泌进行的机制:某种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③)结合后,________。该分泌过程涉及细胞膜的另一项功能是___________。22.某校为研究渗透作用,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实验1:观察渗透现象(如图1所示,其中S1为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其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葡萄糖分子通过)。实验2:选生理状态相似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别在甲、乙溶液中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图2表示所选择材料细胞在一定浓度的甲溶液中出现的一种状态,图3表示甲、乙两溶液中不同处理时间细胞失水量)。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发生的渗透现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若要证明半透膜是渗透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则需要增加一个组别,该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该组实验的最终现象是___________。(2)该同学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该实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图2中的___________(填数字)相当于图1中的半透膜。若在6min时向甲溶液中滴加清水,预计甲曲线的趋势是___________,若预计的趋势没有出现,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图2中结构5中流体的浓度___________(填“>”、“=”或“<”)图3中4min时刻的乙溶液中该结构内液体的浓度;图3中甲溶液中结构5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填“>”、“=”或“<”)乙溶液中该结构的吸水能力。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高一生物学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DDCADDD题号1112131415161718答案CBDCADDA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1)1、2、3、4、5、6、7(2)无细胞结构(1分)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为遗传物质(3)1、2、3、5、6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7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5)B(1分)(6)160(1分)BC(1分)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8分)(一)(1)甲和丙甲产生砖红色沉淀,丙显橘黄色(2分)(2)C、H、O脂肪中H的比例相对较高,而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2分)(3)H2O(2分)(二)(1)几丁质胆固醇b、c、e(2)R基4/四(3)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2分)4个/四个(n-4)×18+8(或18n-64)(2分)21.(共13分)(1)(每空1分)核糖体内质网内质网腔(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分)减少、基本不变、增加(3分,3个结果各1分)(3)信号转导促进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出小泡中的物质(3分)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分)2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7分)(1)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将装置中的半透膜换为全透膜,其他处理方法不变S1液面和S2液面持平(2)其具有成熟大液泡,液泡有颜色,便于观察2.5.3逐渐下降(1分)细胞因失水过度而死亡(3)>(1分)>(1分)【解析】1.B【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A、荷花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A错误;B、蜻蜓是多细胞动物,“蜻蜓立在小荷上”这一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协调配合,B正确;C、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C错误;D、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D错误。故选B。2.B【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B、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暗示了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B正确;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C错误;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没有说明多样性,D错误。故选B。3.C【分析】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2、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包含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和发菜。【详解】A、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质,其中②③④含染色体,①⑤不含染色体,A正确;B、①表示原核细胞,②表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既有差异性,如原核细胞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又有统一性,如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B正确;C、①是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细胞结构的生物),⑤表示病毒(无细胞结构),故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C错误;D、①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②衣藻和④冷箭竹都含叶绿体,所以①②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生物,D正确。故选C。4.D【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为,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详解】A、图1镜头含有螺纹,为物镜,放大倍数与镜身长度成正比,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放大倍数变大,观察到的细胞变大,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亮度变暗,A错误;B、光学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图2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逆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B错误;C、图3中①②为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因此②的放大倍数大,③④为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呈正比,因此,③的放大倍数大,且放大倍数越大镜头与标本的距离越近,故此,要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②③⑤,要使视野范围最大,应选择①④⑥,C错误;D、在目镜10×、物镜10×时观察到16个分布在整个视野的细胞,将物镜换为40×时,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面积又放大了4×4=16倍,则理论上可以观察到16/16=1个细胞,D正确。故选D。5.D【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详解】A、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错误;B、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B错误;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也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D。6.C【分析】由图可知:①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S,②的组成元素包括C、H、O,③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P。【详解】A、蛋白质加热后变性,只是空间结构改变,肽键没有断裂。A错误;B、脂肪也属于储能物质,但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C、若③为该生物遗传物质,结合题干信息,该生物为真核生物,则③为DNA,彻底水解有A、T、C、G四种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共6种,C正确;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结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该物质为染色质(体),线粒体中无染色质(体),D错误。故选C。7.A【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氨基酸,乙图是水分散失的过程,丙图是核苷酸的结构,丁图是二糖的分子式。【详解】A、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为DNA,则完全水解可得到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共六种产物,A正确;B、乙图晒干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晒干后再烘烤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B错误;C、甲图为氨基酸,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丙图为核苷酸,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基本单位,C错误;D、丁图为二糖,动物细胞具有的二糖为乳糖,蔗糖是某些植物含有,D错误。故选A。8.D【详解】本题考查多肽和蛋白质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由氨基酸形成多肽和蛋白质的过程,理解蛋白质的性质,能进行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计算。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上,不同氨基酸之间通过形成肽键相结合,使得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A正确;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比链状八肽分子多1个肽键,B正确;蛋白质分子中的硫元素一定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上,C正确;胰岛素溶于NaCl溶液后会发生盐析,但盐析是可逆的,盐析后的胰岛素仍然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D错误。9.D【分析】氨基酸有几个就是几肽,该二十肽中应含有20个氨基酸,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如果用肽酶X处理二十肽,第5、6、15、20位右侧被切割,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如果用肽酶Y处理二十肽,第5、6、15、20位左侧被切割。【详解】A、该肽为二十肽,那么该多肽含有二十个氨基酸,该肽链为一条多肽链,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9个,A错误;B、根据天门冬氨酸的结构,每个天门冬氨酸含2个游离的羧基,4个天门冬氨酸含8个游离的羧基,再加上该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一个羧基,因此该二十肽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5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C、左侧为氨基端,右侧为羧基端,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第6位天门冬氨基酸被完全切除,每个天门冬氨基酸含有1个氮原子,因此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氮原子数目比二十肽少1个,C错误;D、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水解4处肽键,每断开一个肽链增加1个氧原子,故增加4个氧原子,又因第5位和第20位天门冬氨基酸被切除,每个天门冬氨基酸中有4个氧,共脱去8个氧,故总氧数少4个,D正确。故选D。10.D【分析】1、水的特性: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从而可以调节温度变化。2、夏天,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高;冬天,细胞代谢缓慢,结合水含量高。【详解】A、水是极性分子,凡是有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水中,因此水的极性的特征决定了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B、水分子间的弱吸引力氢键可以不断地断裂,又不断地形成,这决定了其具有流动性,是物质运输所必需的,B正确;C、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C正确;D、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细胞内的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从而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细胞的固定成分,水不能和脂肪结合,D错误。故选D。11.C【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些细胞结构,其中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c为内质网;d为高尔基体;e为中心体;f为核糖体;g为核膜。【详解】A、图中f是核糖体,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f,即核糖体,A错误;B、图中e是中心体,中心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无关,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f核糖体(合成)、c内质网(加工和运输)、d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泌)、b线粒体(供能),B错误;C、a叶绿体、b线粒体和g细胞核中均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f核糖体中含有RNA。即结构a、b、f、g中都含有核酸,C正确;D、e中心体和f核糖体为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其中都不含磷脂,D错误。故选C。12.B【分析】1、分析题图:将伞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形帽伞藻的假根上,长出菊花形帽伞藻;将菊花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上,长出伞形帽的伞藻。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将伞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形帽伞藻的假根上,长出菊花形帽伞藻;将菊花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上,长出伞形帽的伞藻,由于假根中含有细胞核和部分细胞质,所以不能说明伞藻细胞的建成是由细胞质还是由细胞核控制的,也不能说明细胞核是伞藻代谢的控制中心,只能说明伞藻伞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D【分析】1、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够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吞噬和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2、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结构特性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B、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完成,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B错误;C、溶酶体中的酶在核糖体中合成,C错误;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并重新回收利用,可以维持细胞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14.C【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详解】A、欧文顿通过大量物质通透性实验,推测出“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的”这一结论的,A错误;B、蛙的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还具备核膜、细胞器膜等其他膜结构,故其细胞中提取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面积应大于其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B错误:C、在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过程中,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是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C正确;D、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故选C。15.A【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2和3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详解】A、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由于不知道该细胞是正在继续发生质壁分离还是复原,还是达到了动态平衡,因此不能确定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细胞液浓度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都有可能,A错误;B、图2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由于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则液面会出现左侧先升高,然后右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B正确;C、图3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会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C正确;D、图3中开始时漏斗内液面上升,可推测Ma>MA,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由于浓度差和液柱压力的作用相等,水分进出平衡,因此MA小于Ma,D正确。故选A。16.D【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详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的,为主动运输,该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来自Na+电化学浓度梯度。A正确;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钠离子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当钠离子浓度减少,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减少,B正确;C、Na+-K+泵可以使ATP水解,故Na+-K+泵可以起到与ATP水解酶类似的作用,C正确;D、葡萄糖通过SGLT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在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的是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可以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D错误。故选D。17.D【分析】观察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实验中,所选材料可以为菠菜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藓类小叶、黑藻叶等植物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所选材料应符合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碱性条件下,Cu2+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呈紫色,A错误;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C、高倍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只能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D、黑藻叶片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故选D。18.A【分析】1、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详解】A、在0~t时间段内,随时间的延长,S距离增大,即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增大,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增强,A错误;B、若S逐渐减小,说明细胞在吸水,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B正确;C、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由于内外浓度差增大,所以S最大值逐渐增大,C正确;D、用黑藻叶片进行该实验时,可通过观察绿色区域的大小判断质壁分离程度,故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故选A。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1)1、2、3、4、5、6、7(2)无细胞结构(1分)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为遗传物质(3)1、2、3、5、6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7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5)B(1分)(6)160(1分)BC(1分)【分析】题图分析,图中1~7均为单细胞生物,分别为变形虫、衣藻、眼虫、大肠杆菌、草履虫、酵母菌、蓝细菌。【详解】(1)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图中的生物均为单细胞生物,故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有1、2、3、4、5、6、7。(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与图中的细胞生物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无细胞结构;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1、2、3、5、6,属于原核细胞的是4细菌、7蓝细菌,在结构或物质方面的统一性体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为遗传物质。(3)支原体为原核细胞,与支原体在结构上有本质区别的细胞为真核细胞,有1、2、3、5、6,它们与支原体比在结构上最本质区别为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7(蓝细菌),它们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以上细胞5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到位于视野的正中央,并正向右上方游动,要想在高倍镜下进一步观察,则需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而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光圈和反光镜看到清晰的物像,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依次为是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B正确,ACD错误。故选B。(6)观察图中6时,在物镜10×,目镜4×下观察到视野中充满64个细胞,转换物镜后,观察到4个细胞,细胞数为转换物镜前的1/16,说明细胞的面积是转换物镜前的16倍,故物镜为原来的4倍,推测转换物镜后,物镜倍数为40×,目镜未变为4×,故细胞的长度或宽度放大了160倍;若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换用高倍物镜后异物未消失,说明异物未在物镜上,若异物在反光镜上只影响视野的亮度,看不到异物,故异物可能在目镜或装片上,即BC正确,AD错误。故选BC。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8分)(一)(1)甲和丙甲产生砖红色沉淀,丙显橘黄色(2分)(2)C、H、O脂肪中H的比例相对较高,而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2分)(3)H2O(2分)【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1)据题图A可知,35d时油菜种子中含有脂肪和还原糖,淀粉已经消失,所以乙中鉴定淀粉的实验组不变蓝。甲中加入斐林试剂,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丙中加入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2)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三种。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增加较多,但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加较多,等质量的脂肪要比糖类含有的能量多,原因是脂肪中H的比例相对较高,而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3)培养条件为黑暗环境,说明幼苗不能吸收CO2用于光合作用,种子又不能直接吸收N2,所以干重的增加只能与H2O有关。(二)(1)几丁质胆固醇b、c、e(2)R基4/四(3)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2分)4个/四个(n-4)×18+8(或18n-64)(2分)【分析】分析图1:a是糖类;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等;e是核糖核酸,简称RNA。图2所示的免疫球蛋白(IgG)由4条肽链组成,含有4个二硫键(—S—S—)。【详解】(1)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图1中,若c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则c是几丁质。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而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其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等,e是RNA,b、c、e均属于生物大分子。(2)图1中的b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若生物体内的b中含S元素,则该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e是RNA,除五碳糖外,DNA与RNA相比,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表现在DNA含碱基T,RNA含碱基U。脊髓灰质炎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该病毒中含有4种核苷酸。(3)IgG是一种蛋白质。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盘曲、折叠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