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及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及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及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及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及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其他

课程提供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理,认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学习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

机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

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稀缺、选择和机会成本等重要概念,埋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稀缺,选择,生产可能性边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

态分析

第一节经济学的产生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经济学”概念的产生

二、稀缺

(一)资源

(二)稀缺一绝末■性与相对性

三、选择

(一)机会成本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四、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what)

(二)如何生产(how)

(三)为谁生产(forwhom)

第二节经济与经济制度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经济主体与市场

(一)封闭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与市场

(二)开放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与市场

二、经济制度

(一)传统经济

(-)市场经济

(三)计划经济

(四)混合经济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均衡分析

(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三)实证经济分析和规范经济分析

四、经济学和经济政策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教学目的和要求: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格理论。均衡价格取决于供给

与需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理解均衡价

格的形成机制,并能够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重点与难点:需求,供给,弹性,均衡价格

第一节需求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需求的概念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一)商品自身的价格

(二)消费者收入

(三)相关商品价格

(四)消费者偏好

(五)预期

三、需求函数和需求定理

四、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五、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第二节供给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供给的概念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一)商品自身的价格

(二)生产要素的价格

(三)相关商品价格

(四)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五)预期价格

(六)政府的政策

三、供给函数和供给定理

四、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五、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

第三节弹性理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需求价格弹性

二、需求交叉弹性

说明消费者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学生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消费者均衡条件。

重点与难点: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者的消费

者均衡条件,序数效用论者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欲望

二、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

(二)价值与效用的关系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基数效用论和消费者行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消费者剩余

三、基数效用论者的消费者均衡

四、基数效用论者对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三节序数效用论和消费者行为

本节主耍知识点:

一、序数效用的假设条件

二、无差异曲线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四、预算约束线

五、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

为,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间

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重点与难点: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边际技

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

第一节企业概述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企业的概念

二、企业组织形式

(一)单人业主制

(二)合伙制

(三)公司制

三、企业的行为目标

第二节生产函数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公式

(二)柯布一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二、生产的技术系数

(一)固定技术系数与可变技术系数

(二)短期与长期

第三节短期生产理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二)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三、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

第四节长期生产理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等产量线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一)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三、生产的经济区域一脊线分析

四、等成本线

五、生产者均衡

(一)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二)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三)生产者均衡条件

六、扩展线

七、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定义、类型及其成因

(二)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

第五章成本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的联

系及其区别,掌握各种短期成本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各种长期成本的含

义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理解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成本曲

线和产量曲线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经济利润,正常利润,总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边际成

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一节成本与利润的含义及其衡量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成本的含义及其衡量

(一)会计成本

(二)经济成本

(三)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四)交易成本

二、利润的含义及其衡量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二)正常利润

二、成本函数和时间因素

(一)成本函数

(二)成本分析中的时间因素

第二节短期成本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成本方程与短期成本函数

二、短期成本的类型

三、各种短期成本曲线的相互关系

(一)总成本曲线、可变成本曲线与固定成本曲线

(二)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

曲线

(三)总成本、口.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四)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五)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

(六)平均成本与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四、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的关系

第三节长期成本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长期总成本

二、长期平均成本

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一)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第四节收益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收益的概念

(一)总收益

(二)平均收益

(三)边际收益

二、利润最大化条件

笫六章市场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市场的类型及其分类、完

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征以及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理解完全垄断

市场的成因以及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了解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

垄断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

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市场结构及其分类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市场的概念

二、市场结构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特征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及其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及其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五、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定义

(二)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

(三)价格歧视的种类价格歧视的种类

六、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及其条件

(-)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一)生产能力过剩

(二)价格加成高于边际成本

(三)非价格竞争

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寡头垄断及其特征

二、寡头垄断模型及其分类

第七章博弈论与决策行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博弈论的概念及其基本要

素,掌握用“囚徒困境”来验证博弈论的基本思路,了解“囚徒困境”和帕雷托

最优状态之间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纳什均衡,“囚徒困境”,重复博弈,序列行动博弈

第一节博弈论的基本知识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二、优势策略均衡

三、纳什均衡

(一)纳什均衡的含义

(二)优势策略均衡与纳什均衡

(三)最大化最小策略

第二节囚徒困境一一个经典的博弈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囚徒的困境

二、囚徒困境的推义

第三节重复博弈与序列博弈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重复博弈

与“针锋相对”策略

(一)无限次重复博弈一合作策略

(二)有限次重复博弈一不合作策略

二、序列博奕与先行者优势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市场失灵以及导致市场失

灵的原因,熟练掌握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帕雷托最优状态,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

第一节帕雷托最优状态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帕雷托最优及其条件

二、完全竞争一帕雷托最优状态

(一)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三)交换和生产的帕雷托最优状态

第二节垄断与寻租理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垄断与政府管制

二、反托拉斯法

三、寻租理论

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一)私人物品的特征一竞争性与排他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征一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三、公共选择理论

(一)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异同

(二)公共选择的含义

(二)公共选择规则

(四)政府官员制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第四节不对称信息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不对称信息

二、逆向选择

(一)逆向选择的含义

(二)逆向选择的例子

(三)市场信号的显示与甄别

三、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的含义

(二)道德风险的防范

(三)道德风险与委托一代理问题

第五节外部性与环境问题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外部性的涵义及其对经济过程的影响

(一)外部性的涵义

(二)外部性的类型

(三)环境外部性及其特点

(四)外部性对经济过程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一)取舍消长关系

(二)协同关系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三、外部性的内部化一环境管理政策

(一)科斯定理

(二)环境管理政策

第九章平等与效率一经济学的伦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平等和效率的含义与衡量,

了解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对收入分配均等化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工具形成一定的认

知。

重点与难点:平等,效率,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第一节平等与效率一涵义与衡量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平等的涵义与衡量

(一)平等的涵义

一、平等的涵义与衡量

(-)平等的涵义

(二)平等的衡量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二、效率的涵义与衡量

(一)效率的涵义

(二)效率的衡量一帕雷托最优状态

第二节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二、奥肯的“漏桶原理”

三、里根的减税方案

四、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方案

第三节收入分配均等化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工具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二、收入分配均等化的理论依据

二、收入分配政策

(一)解决机会不平等

(-)缩小收入差距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指

标和方法,了解现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掌握is-LM模型和总需求一总供

给模型,并能够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重点与难点: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收入法,IS曲线,LM曲线,IS-LM模

型,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历史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必要性

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四、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与TS曲线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一)货币需求

(二)货币供给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

(四)LM曲线

(五)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经济学解释

三、IS-LM模型及其应用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及其意义

二、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的形状

(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三、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二)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四、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及其经济学解释

(一)对经济大萧条的解释

(二)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三)对滞胀的解释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

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效果;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效果。理解宏观经济玫策

目标之间的协调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之间的配合使用。

重点与难点: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功能财政,挤出效应,货币政策,公

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率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充分就业

二、价格稳定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财政政策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需求管理政策

二、财政政策及其T具

三、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

(一)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二)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变化

(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四、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五、预算平衡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

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一)乘数效应

(二)挤出效应

(三)时滞性

第三节货币政策

本节主耍知识点:

一、关于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一)银行制度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主要区别

第四节供给管理政策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收入政策

二、收入指数化政策

三、人力政策

四、经济增长政策

第五节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与政策目标的权衡取舍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相机决择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一权衡取舍

(一)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协调

(二)国际收支平衡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及其

利益原则,理解国民收入的内在均衡和外在均衡的含义,了解开放经济中国民收

入的调节。

重点与难点:开放经济,汇率,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

理论,

第一节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开放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什么是开放经济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及利益原则

二、国际收支

三、汇率理论

(一)外汇和汇率的概念

(二)汇率制度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二节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的内在均衡和外在均衡的含义

二、国际经济中的“传递性”

三、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的调节

第三节竞争优势理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竞争优势理论一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一)生产要素

(二)国内需求

(二)相关支撑企业

(四)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二、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之处

第十三章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衡量、

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其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并掌握对付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

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菲

利普斯曲线,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种类与影响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衡量

二、通货膨胀的种类

(一)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二)奔腾的或加速的通货膨胀

(三)超级的或恶性的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一)工资推动的通货膨张

(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三)对滞涨的分析

三、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五、惯性的或内生的通货膨胀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失业与就业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二)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看法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收入政策

三、指数化政策

四、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

五、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及其成

因,经济增长理论的含义及其渊源,了解哈罗德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经

济增长模型三大模型的主要内容,明确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与难点: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哈罗德模型,新古典增长模

型,新增长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性质与成因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一)短周期一基钦周期

(-)中周期一朱格拉周期

(三)长周期一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三、经济周期的成因

(一)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三)乘数一加速数模型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渊源

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三、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比较

第三节经济增长模型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哈罗德模型

(-)历史背景

(二)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

(三)三个“增长率”

(四)两个“问题”

(五)模型的简单应用

(六)哈罗德模型的意义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基本内容

(二)增长率的余值法

三、新增长理论

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五节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争论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增长极限论

二、增长价值怀疑论

第六节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二、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三、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七节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

本节主要知识点;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的障碍

(一)“因为贫穷,所以贫穷”

(二)低资本形成比率

(三)国际力量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障碍

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内在的基础

(二)改变市场的不完全性

(三)结构改变

(四)资本形成

(五)适当的投资标准

三、各章建议学时分配表

章次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3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4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4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4

第五章成本论3

第六章市场论3

第七章博弈论与决策行为3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3

第九章平等与效率一经济学的伦理3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4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3

第十三章通货膨胀理论4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

总结48

四、教学参考资料

1.经济学原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7版。

2.西方经济学(上下册,第2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

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西方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西方经济学导论(第4版),梁小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经济学(第19版),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商务印书馆,2013。

6.经济学原理(第7版),格里高利・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o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

(学时:8;0.5学分:)

一、专业名称,班级

二、课程性质

回附属实践课

□隶属于理论课程

□其他

三、教学目标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实训大纲包括了市场需求

调查、消费心理调查和成本分析等几个基本的实践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后,学生能够掌

握基本的市场需求调查、消费心理调查和成本分析等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同时通过自学与观看影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经济现象、经济政策,

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名称学时

示范讲解实践操作

1市场供需调查312

2成本分析321

3自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12

4观看影片一大国崛起22

五、教材

1.使用教材:《经济学原理》蒋家胜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二版。

2.参考教材:

《宏、微观经济学(16版)》保罗.萨谬尔森华夏出版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四版)》曼昆北京大学出

版社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四版)》曼昆北京大学出

版社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六、考核办法

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完成实训内容及实训报告。成绩评定采用优、

良、中、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记分法。其中

1.到课情况、课堂表现占50%

2.实际操作占%;

3.实验报告占(共一份,每份—分)%;

4.综合报告占50%:

5.课程考试占%o

七、说明

1.本课程的实践操作由学生在商场、超市和菜市场等地完成,示范讲

解在教室内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