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1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2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3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4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

2015至2016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护理系

教研室儿传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传染病护理学

授课班级12级五年制护理5班

授课教师刘莉

职称助教

使用教材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编写日期20XX年9月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教案(首页)

授课

20XX年9月2_日星期一3、4节学时数2学时

时间

授课

第一早弟一下、弟一下、第二T

早下

授课

理论课目讨论课口实践课口习题课口其它口

方式

1.掌握传染病、感染性疾病、传染、传染源、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

态、潜伏性感染、显性感染等概念

2.掌握感染的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

目的3.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目标)4.掌握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5.熟悉感染过程中人体免疫的作用

教学

重重点:传染病、传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等概念

难难点:隐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

教学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方法采用病例、精讲、启发、引导、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

1.朱念琼传染病护理学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

2.朱念琼传染病护理学习题集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

教材3.吴光煜传染病护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文4.王明琼传染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王明琼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沙介荣传染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时间

教学内容板书

分配

第一章总论

一、基本概念

1.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

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感染性疾

虫、昆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包括有传染性的传染病和

没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

2.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

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

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

3.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的一门临床10分传染病

护理学科。

二、传染病学发展简史

在人类历史上,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霍乱、鼠疫

等流行十分猖獗并造成重大灾难。有些急慢性传染病,如

伤寒、疟疾、斑疹伤寒、白喉、血吸虫病、黑热病等在我

国城乡亦曾广泛流行,给广大民众造成严重威胁。时至今

日,结核病卷土重来,AIDS有蔓延之势。在“预防为主”

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大力开展防治工作,使传染病的

发病率有了大幅度下降,病死率显著降低,预防工作取得

了很大成绩。但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

等仍然广泛存在。传染病疾病谱正在改变,传染性非典型

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这些

新出现的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了

严重威胁,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比过去更加严峻的形势。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及构成

5分钟

数人则转为病原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称健康

携带者,成为传染源。

(四)潜伏性感染

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功能

将病原体局限在人体中某些部位,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

清除,病原体可长期潜伏下来,人体不出现临床表现,待

人体防御机能降低,原已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可乘机繁

殖,引起人体发病。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

疱疹、疟疾、结核病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4.潜伏性

感染

排出体外,不易成为传染源,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

处。

(五)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人体产

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人体的变态反

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

感染后,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少数显性感染者可转为病5.显性感

原携带者,成为传染源。染

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上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变,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所占比率最低,但易于识别。

三、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人体的免疫应答市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

作用。可分为保护性免疫反应(抗感染免疫)和变态反应两5分钟

种。

(一)非特异性免疫

在抵御感染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首先发挥作用,这是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出生时即有的较为稳定的

免疫能力。

1.天然屏障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胃酸、溶

菌酶等)与附属器(鼻毛、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等外部非特异免

屏障及血-脑脊液屏障和胎盘屏障等内部屏障。

2.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游走性1.天然屏

单核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各种粒细胞和肝、脾、骨

髓、淋巴结中固定的吞噬细胞,它们都具有非特异性吞噬

功能,可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3.体液因子存在于体液中的补体、溶菌酶和干扰素

等,均对清除病原体起着重要作用。2.吞噬作

(二)特异性免疫用

是指由于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费。感染

和免疫接种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通过细胞

免疫(T细胞)和体液免疫(B细胞)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

1.细胞免疫T细胞被某种病原体抗原刺激后能对该3.体液因

抗原产生致敏,当再次与该抗原相遇时,则通过细胞毒性

和淋巴因子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细胞免疫在对

抗病毒、真菌、原虫和部分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如伤寒特异性免

杆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疫

用。T细胞还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

2.体液免疫致敏B细胞再次受到该抗原剌激后,即

1.细胞免

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能与致敏B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疫

即免疫球蛋白(1g),如IgG、IgM、IgA、IgD、IgE等。最

早出现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意义。IgG

在感染后临近恢复期时出现,是既往感染的标志。IgG在

体内含量最高,能通过胎盘,是用于防治某些传染病的闪

种球蛋白及抗毒血清的主要成分。STgA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黏膜抗感染的主要抗体,IgE主要作用于入侵的原虫和蠕2.体液免

虫。疫

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1.入侵部位病原体的入侵部位与发病机制密切相

5分钟

关,入侵部位要适当,病原体才能定植、生长、繁殖及病

变。如霍乱弧菌必须经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必须经伤口感

染,才能引起病变。

2.机体内定位病原体侵入人体成功后,可在入侵部

位直接引起病变,如恙虫病的焦痂:也可■在远离入侵部位

引起病变,如破伤风、病毒性肝炎。不同病原体在机体内

定位不同,每种传染病都有其各自的特殊规律。

3.排出途径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有各自的排出途传染病的

发生与发

径,是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有传染性的主要因展

素。

1.入侵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组织损伤的发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定位

1.直接损伤病原体借助其机械运动及所分泌的酶可5分钟

直接破坏组织,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通过细胞病变

3.排出

使细胞溶解,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2.毒素作用有些病原体能分泌很强的外毒素,引起

功能紊乱,如霍乱肠毒素。革兰阴性杆菌产生内毒素可引

起发热、休克等。

组织损伤

3.免疫机制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有的发生机

关。有些传染病能抑制细胞免疫,如麻疹;或直接破坏T

1.直接损

细胞,如艾滋病;大部分的病原体能通过变态反应导致组伤

织损伤,其中以III型反应(肾综合征出血热)和IV反应(结

核病)最为常见。2.毒素作

第三节传染病的特征用

一、基本特征

3.免疫机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也是确定25分制

传染病的先决条件。钟

(一)有特异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病原沐是构成

传染的重要因素,从病人体内发现病原体是确诊依据,对

传染病的防治也有重要意义。

(二)有传染性

传染性指病原体由宿主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途径传

染给另一个宿主。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

别。传染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每种传染病的

传染期是相对恒定,匕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消毒、隔离传染病的

人工自动免疫等措施可降低传染病的传染性。基本特征:

1.有特异

(三)有流行病学特征性病原体

1.流行性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蔓延

的特性称为流行性。按流行强度和广度可分为:

(1)散发:指某传染病在某地区常年的一般发病水平,2.有传染

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2)流行:指某传染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常

年的一般发病水平。在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或疾病的传播途3.有流行

径易于实现时,常易造成流行。病学特征

(3)大流行:指某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

及范围广泛,甚至超出国界、洲界。

(4)暴发:指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短时间突

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

2,季节性季节性指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每年的一

定季节会出现升高的现象。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一般在

冬春季较高,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夏秋季较高。

3.地方性地方性指在某些特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条

件下,某些传染病仅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发生,称地方性传

染病。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

染病,如鼠疫。存在这种疾病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四)有感染后免疫(免疫性)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均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产物的

特异性免疫感染后的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所

生成的抗体为特异性抗体,可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使胎

儿获得被动免疫。不同病原体感染后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时

间长短和强弱不同。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感染后免疫

力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保持终生,如麻疹、脊髓灰质炎和

乙型脑炎等,但流感、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病例外。细菌、4.有免疫

螺旋体、原虫传染病病后持续时间常较短,但伤寒例外。

了解免疫力的强弱对传染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二、临床特点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25分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

阶段性,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

L潜伏期指从病原体侵入到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为

止的时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每个传染病

的潜伏期都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时间范围。潜伏期对传染病

的诊断、确定检疫期和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2.前驱期指从起病到出现明显症状之前的时间。主病程发展

要表现为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无的阶段性

特异性,是许多传染病共有的表现,一般出现卜3d。起病1.潜伏期

急骤者可无此期,多数传染病在此期已有较强的造染性。

3.症状明显期经过前驱期后,病情逐渐加重,并出

现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如皮疹、黄疸、肝脾

肿大、脑膜刺激征等。此期容易出现并发症。

4.恢复期指当人体的免疫力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体

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病人的终止及体征基本消失,2.前驱期

直至完全康复。此期生理紊乱和组织损伤逐步调整和修复,

血清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到最高水平。但部分病人体内病

原体还未完全清除,还具有传染性。恢复期结束后,机体

功能仍长期未能恢复正常者称为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3.症状明

显期

乙型脑炎等。

(二)常见症状和体征

4.恢复期

1.发热是许多传染病共有的最常见的症状。热型是

鉴别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病程中会出现发疹。可

分为皮疹(外疹)和黏膜疹(内疹),皮疹的形态、出现的

时间、出疹的顺序和分布对传染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如麻

疹、伤寒、猩红热等出现斑丘疹;水痘、带状疱疹出现疱

疹;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等出现出血疹;病毒性肝炎、

吸血虫等出现尊麻疹。皮疹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如

常见症状

水痘、风疹在起病的第Id,猩红热在第2d,天花在第3d,及体征

麻疹在第4d,斑疹伤塞在第5d,伤寒在第6d等。水痘的

1.发热

皮疹先出现于躯干、头部,逐渐要延到面部,最后达四肢。

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天花的皮疹主要出现在四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