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分)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项目主题: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选项资料A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B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C书籍:《中国通史》D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A.A B.B C.C D.D2.(2分)“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藏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吗?()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 C.云南元谋 D.山东大汶口3.(2分)“……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据此可知,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会人工取火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4.(2分)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 B.浩如烟海 C.兼容并包 D.多元一体5.(2分)学完“河姆渡原始居民”这一框题后,历史老师布置同学们根据所学绘制了一幅相关的生活场景想象图,下列内容哪些符合要求()①居民种植水稻②生活在黄河流域③住干栏式房屋④居民挖井饮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2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7.(2分)《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8.(2分)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9.(2分)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据此可知,黄帝时代()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 C.聚族而居格局打破 D.华夏文明得以奠基10.(2分)出土于陕西临潼的文物西周青铜利簋,腹内有4行33字(如图),记载了“武王伐纣”的经过。下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此文物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的 B.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C.此文物对研究商周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D.此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11.(2分)《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12.(2分)《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约夏后,姓姒(si)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华夏族的形成 B.世袭制的确立 C.郡县制的确立 D.中国王朝的产生13.(2分)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文物可以主要用于研究()江西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出土的铜耜A.古代农业古代畜牧业 B.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 C.古代商业古代手工业 D.古代渔业古代畜牧业14.(2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A.郡县制度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15.(2分)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强调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对比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A.殷墟甲骨文卜辞与《史记•本纪》 B.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C.远古炎黄传说与黄帝陵遗址 D.秦陵兵马俑与电视剧《大秦帝国》16.(2分)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A.和平稳定 B.诸侯争霸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17.(2分)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骨耜 B.铁农具 C.耧车 D.曲辕犁18.(2分)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分封制度的强化 B.井田制度的推广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土地兼并的加剧19.(2分)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A.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B.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20.(2分)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21.(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时期,诸侯国们都在不停的进行着改革。材料表现的是()A.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B.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C.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D.铁器牛耕的全面推广22.(2分)如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23.(2分)习总书记提出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加强反腐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治国理念?()①仁政②无为而治③兼爱非攻④法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24.(2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A.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25.(2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26.(2分)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27.(2分)人们这样赞颂秦始皇功绩“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一家天下”的意义不包括()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 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D.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8.(2分)七年级的小彬同学在搜索网站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关键词,出现的搜索结果最有可能是()A.三家分晋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八王之乱29.(2分)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A.开凿灵渠 B.兴修都江堰 C.大禹治水 D.开通郑国渠30.(2分)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制作的年代标尺,③处应()A.西周建立 B.春秋时期 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D.秦朝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13分)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搜寻先祖足迹】材料一中国远古居民遗址分布图(如图)(1)依据材料一,图中A.B.C.D.四处分别是我国哪些远古居民的遗址所在地?材料二: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黄帝洞穴中的祖先A定居时代的祖先B传说中的祖先C(2)依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远古人类的序号填入表格A、B、C处对应位置。材料三: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史实,完成问题。图一图二(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建筑物图一和图二名称造成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壬寅年(2022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隆重举行拜祖大典,全球华人共拜始祖轩辕。(4)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典,肇始春秋,绵延至今。今天的海内外华人共同举行祭祖大典有什么现实意义?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所创建的政治制度有一定关系……材料三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这是一次大规模地把中原汉人迁往岭南的移民活动,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一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秦统一六国过程中最早灭掉的国家及最后灭掉的国家,这体现了什么策略?(2)根据材料一,写出不同图片对应的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3)材料二中“秦始皇所创建的维系中国千年统一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你能否说说这一框架下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具体创新?(回答三点)(4)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加强“中原和岭南”联系后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答出2点即可)33.(12分)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以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文明的标志……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宫殿的出现……具有礼器的大型墓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社会常见的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摘编自王效《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节选)材料三: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材料四:“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五:公元前338年,公子虔等人诬告商鞅“欲反”,商鞅被迫逃亡。最后在自己的封邑抵抗失败,被处以车裂而死。(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社会的标准,判断良渚古城是否进入文明社会,并阐明理由(答出两点即可)。(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制度的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商鞅变法的内容。(答出三点即可)(4)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分)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项目主题: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选项资料A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B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C书籍:《中国通史》D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A.A B.B C.C D.D【解答】由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而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对遗址、化石等进行考古研究,是了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最可靠的证据,也是最有力的证明,D项正确;视频是经过人后期加工的影视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最有力证明,排除A项;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可以了解原始人类的分布状况,但不是最有力的证明,排除B项;书籍是人写的,具有个人感情色彩,不能作为最有力的证明,排除C项。故选:D。2.(2分)“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藏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吗?()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 C.云南元谋 D.山东大汶口【解答】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C符合题意;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不是北京人、河姆渡人、大汶口原始居民,排除ABD。故选:C。3.(2分)“……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据此可知,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会人工取火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解答】“北京人遗址发现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可知,北京人遗址出土10万多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会制造石器。故①④符合题意,正确。故选:B。4.(2分)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 B.浩如烟海 C.兼容并包 D.多元一体【解答】A.根据材料“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可知,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故A项正确;B.材料体现不出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信息,故B项错误;C.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很全面,具有兼容并包的特征,故C项错误;D.材料未涉及特性不同的对象的组合,无法得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故D项错误。故选:A。5.(2分)学完“河姆渡原始居民”这一框题后,历史老师布置同学们根据所学绘制了一幅相关的生活场景想象图,下列内容哪些符合要求()①居民种植水稻②生活在黄河流域③住干栏式房屋④居民挖井饮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故选:D。6.(2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解答】题干中的陶器形状各异,都有不同的图案,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故B符合题意;题干中的陶器与农业无关,不能印证无关原始居民会农业种植,排除A;题干中的陶器形状各异,都有不同的图案,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不是强调无关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排除C;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与饲养家禽家畜无关,排除D。故选:B。7.(2分)《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解答】题干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了心理支持,A项正确;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8.(2分)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解答】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大禹治水的事迹几千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由此可以看到大禹的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故选:B。9.(2分)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据此可知,黄帝时代()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 C.聚族而居格局打破 D.华夏文明得以奠基【解答】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题目内容体现了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得以奠基,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2分)出土于陕西临潼的文物西周青铜利簋,腹内有4行33字(如图),记载了“武王伐纣”的经过。下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此文物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的 B.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C.此文物对研究商周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D.此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头史料等类型。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指人物传记、史书、报刊等;就史料的真实性和史学研究而言价值最大的是文物。利簋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的一手资料。故C符合题意;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西周而非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2分)《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解答】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材料“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反映的是诸侯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故选:C。12.(2分)《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约夏后,姓姒(si)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华夏族的形成 B.世袭制的确立 C.郡县制的确立 D.中国王朝的产生【解答】根据题干可知,“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约夏后”指的是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故D正确;华夏族是由炎黄联盟逐渐形成的,与禹建立夏朝无关,排除A;世袭制的确立是在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禹建立夏朝,与郡县制的确立无关,排除C。故选:D。13.(2分)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文物可以主要用于研究()江西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出土的铜耜A.古代农业古代畜牧业 B.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 C.古代商业古代手工业 D.古代渔业古代畜牧业【解答】由图片“铜耜”可知,这是农业生产的工具,可以用于研究古代的农业。两件青铜器物本身又反映了商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图片反映不出古畜牧业、商业和渔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CD三项。故选:B。14.(2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A.郡县制度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解答】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故图中①对应朝代是商朝。商朝时期铸造了“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A是秦朝开始大规模推广的制度;B发生在夏朝;D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C。15.(2分)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强调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对比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A.殷墟甲骨文卜辞与《史记•本纪》 B.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C.远古炎黄传说与黄帝陵遗址 D.秦陵兵马俑与电视剧《大秦帝国》【解答】二里头“宫殿”复原图、远古炎黄传说均是二手史料,电视剧《大秦帝国》经过了艺术加工,掺杂了过多的个人观点,不能作为研究秦的历史可以选用的史料。故BCD错误;A符合题意,故A正确。故选:A。16.(2分)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A.和平稳定 B.诸侯争霸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的政治特点,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2分)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骨耜 B.铁农具 C.耧车 D.曲辕犁【解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故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铁农具。故选:B。18.(2分)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分封制度的强化 B.井田制度的推广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土地兼并的加剧【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使得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因此才会出现“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的现象,故C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井田制逐渐崩溃,排除AB;D不是材料变化的原因,排除。故选:C。19.(2分)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A.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B.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解答】图片所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分)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解答】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出现;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不是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排除BCD。故选:A。21.(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时期,诸侯国们都在不停的进行着改革。材料表现的是()A.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B.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C.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D.铁器牛耕的全面推广【解答】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一个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最早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之后学会了磨光技术,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夏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工具,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因而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故选:D。22.(2分)如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答】根据题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A项道家思想正确;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A。23.(2分)习总书记提出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加强反腐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治国理念?()①仁政②无为而治③兼爱非攻④法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解答】据所学知,“脱贫攻坚”关注的是民生,体现了儒家仁政的主张。“反腐斗争”体现的是法治,用法律的手段惩治腐败。②无为而治,③兼爱非攻体现不出来。故选:D。24.(2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A.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解答】据“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可知,这一史实说明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选项D符合题意。题干与中华民族的起源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故选:D。25.(2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解答】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所以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御史大夫,C项符合题意;A项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排除;B项太尉管理军事,排除;D项是地方行政长官,排除。故选:C。26.(2分)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解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所提出的重要的主张,秦始皇统一后,采纳并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后世所沿用两千多年,在我国历史影响深远。通过这个制度,统治者强化了君权神受的思想,控制人民的思想,迫使万民成为顺民,安心接受统治,使得封建统治得以不断的延续。但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即明清时期,这个制度却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的局面。故选:C。27.(2分)人们这样赞颂秦始皇功绩“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一家天下”的意义不包括()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 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D.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解答】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反映的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选:D。28.(2分)七年级的小彬同学在搜索网站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关键词,出现的搜索结果最有可能是()A.三家分晋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八王之乱【解答】据“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可知,出现的网页最有可能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C。29.(2分)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A.开凿灵渠 B.兴修都江堰 C.大禹治水 D.开通郑国渠【解答】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水,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开凿灵渠,不是兴修都江堰、大禹治水、开通郑国渠,排除BCD。故选:A。30.(2分)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制作的年代标尺,③处应()A.西周建立 B.春秋时期 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D.秦朝建立【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③处应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13分)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搜寻先祖足迹】材料一中国远古居民遗址分布图(如图)(1)依据材料一,图中A.B.C.D.四处分别是我国哪些远古居民的遗址所在地?材料二: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黄帝洞穴中的祖先A定居时代的祖先B传说中的祖先C(2)依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远古人类的序号填入表格A、B、C处对应位置。材料三: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史实,完成问题。图一图二(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建筑物图一和图二名称造成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壬寅年(2022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隆重举行拜祖大典,全球华人共拜始祖轩辕。(4)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典,肇始春秋,绵延至今。今天的海内外华人共同举行祭祖大典有什么现实意义?【解答】(1)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A是北京人(或山顶洞人);B是元谋人(位于云南省元谋县);C是河姆渡人(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D是半坡人(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对应②;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B对应①;黄帝是传说时代的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对应③。(3)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图一是干栏式建筑,图二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位于北方黄河流域,冬季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可以防寒保暖;河姆渡居民位于南方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干栏式建筑有利于通风防潮。(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有利于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尊祖敬宗的民族感情,表达整个中华民族追根溯源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1)A.北京人(山顶洞人);B.元谋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A:②;B:①;C:③。(3)图一:干栏式建筑,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这些是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4)有利于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尊祖敬宗的民族感情,表达整个中华民族追根溯源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所创建的政治制度有一定关系……材料三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这是一次大规模地把中原汉人迁往岭南的移民活动,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一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秦统一六国过程中最早灭掉的国家及最后灭掉的国家,这体现了什么策略?(2)根据材料一,写出不同图片对应的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3)材料二中“秦始皇所创建的维系中国千年统一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你能否说说这一框架下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具体创新?(回答三点)(4)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加强“中原和岭南”联系后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答出2点即可)【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这体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2)根据材料一可知,图片对应的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分别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材料二中“秦始皇所创建的维系中国千年统一的政治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框架下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具体创新有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4)根据材料三“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这是一次大规模地把中原汉人迁往岭南的移民活动,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中原和岭南”联系后的影响是有利于南北方的交流;有利于岭南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或加强中央对岭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交融。故答案为:(1)最早被灭国家:韩国;最后被灭国家:齐国;体现的策略:远交近攻。(2)图1:统一文字;图2:统一货币;图3:统一度量衡。(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创新: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4)影响:有利于南北方的交流;有利于岭南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或加强中央对岭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交融。33.(12分)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