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800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农业有了初步发展,社会出现分化的端倪,开始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进程,正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保障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6000多年前,社会明显分化,开始出现大型中心性聚落和规模较大的墓葬,中华文明加速发展。5000多年前,出现了大型都邑性城址和权贵阶层的大墓,社会分化显著,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中华文明从此进入古国文明阶段。4000多年前,中原地区开始进入夏王朝时期,中华文明也从此进入以王朝为引领的文明一体化的王朝文明阶段。夏朝之后的商朝,逐渐建立起王朝内部的各种政治和礼仪制度,通过出土的青铜器具、甲骨文字以及后世的文献典籍,我们可以了解这些制度。周朝在取代商朝之后,通过封邦建国的方式,将血缘纽带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确立“周天子”对各诸侯的“宗主”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京畿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理念开始确立,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这个文化认同,成为保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强大精神力量。秦并六国后,不但形成了一个地域更加辽阔的庞大国家,而且建立起一整套维护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标志着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开始,并由两汉所继承和发展。大一统保障着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坚不可摧。公元3-6世纪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融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民族的大一统,这已经超越秦汉时期。中华文明也在民族大融合中得到新的发展,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在大一统中得到持续发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还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说明。比如,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这说明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的文字,其发展历程清晰连贯。又如,浩若烟海、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一直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诸如仁民爱物、天人合一、一诺千金等道德信条,古人今人都深受其益。这些都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见证。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遇了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今天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一度蒙尘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光彩,实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摘编自方志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材料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秉持和发展“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思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与“天下为公”“富而后教”的施政理念同频共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的世界观千年辉映。今天,无数珍贵的文物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明在物质建设层面的连续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今天或出土或传世的各类与土地相关的文物,如反映汉代土地交易的南阳铅质“买地券”,反映北朝均田制的敦煌西魏大统十三年残卷,反映唐代土地交易的敦煌田契,以及宋以后推广到全国各地的鱼鳞图册等等,无不印证着历代王朝和劳动人民对土地的高度重视与精细化管理,一些抑富济贫的思想观念也能够从中体现出来。建筑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构成了人们的主要生活环境,是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如果说举世闻名的山西应县木塔、河北赵县安济桥、隋唐大明宫遗址、明清故宫、苏州园林等,如同中华物质文明史上的明珠一样璀璨,那么古建筑所共同追求的序列层次美、结构精巧美、造型意境美等等,就连成了一条贯穿中华物质文明史的金丝,其中所蕴含的深沉高迈、礼乐相济、自然和谐等物质文化内涵,更是中华物质文明连续性的精髓所在。中华物质文明的连续性不仅体现在土地和建筑上,也更多体现在日常细节上。以中国古代的茶具为例,古人的饮茶风气从唐代开始盛行,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饮茶,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唐代茶文物,既有“邢白越青”的精美茶具,也有长沙窑十分“接地气”的“茶”碗。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不分地域、贫富、男女、老少,均能共享茶香、吸取天地精华,小小一盏茶中充分浸润着中华文明的物质智慧。面向未来,在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物质建设将更上层楼,成为我们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想要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获得充分的物质建设启发,就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使中国经验体系化、理论化,能够真正指导当代和未来的实践。从“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朴素观念到“裕民以政”的理论探索,能够看到物质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观点日渐成型;从“兼爱尚同”“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到“民胞物与”的哲学思考,能够看到物质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理念日臻完善……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散而不乱、主线突出,既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中断的古老密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法宝。(摘编自刘礼堂《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保障;确立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具有促进作用。B.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中华文明曾经遭遇到难以延续的严重危机。今天,中华文明重新焕发了生机。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富而后教”“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等思想,都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催生的重要理念。D.从古代建筑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建筑审美的共同追求,以及中华文明中深沉高迈、礼乐相济、自然和谐等物质文化内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明有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其经历了原始文明、古国文明和王朝文明等阶段。B.民族大融合让中华文明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让中华文明在大一统中得到持续发展。C.从今天出土或传世的各类与土地相关的文物可以看出,各个朝代都有土地买卖制度。D.只要发扬中华文明中的传统物质建设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早日得到实现。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自夏、商、周以下至清朝,政治实体衔接有序,均未因外力打击而中断,后一个朝代都自称是前一个朝代的继承者。B.中华文明对外开放、兼收并蓄,丝绸之路的开辟、外来作物的引进、佛教的东传、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等,充分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精华。C.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提出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华文化传统。D.中国史官制度源于商朝,周朝与各诸侯国已有“国史”撰述,各种体裁的史书,贯通古今,代代传承、世世研习,使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未中断。4.请结合材料内容,分别解释材料一中“大一统”和材料二中“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在文中的含义。5.两则材料都以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为论述对象,论述的侧重点并不一样,请简要分析。【答案】1.C2.B3.B4.①“大一统”不仅指的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指的是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上的高度集中。②“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指的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地域、贫贱等,皆饮茶的饮茶风气。5.①材料一旨在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连续性,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大一统理念确立,大一统历史的开始、继承和发展,从汉字的发展历程和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的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华文明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的角度证明。②材料二旨在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给予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它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即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都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催生的重要理念”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富而后教”“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等都是古代传统思想。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经历了原始文明”错,“5000多年前,出现了大型都邑性城址和权贵阶层的大墓,社会分化显著,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中华文明从此进入古国文明阶段”,文中并没有“原始文明”的说法。C.“各个朝代都有土地买卖制度”错误,文中只是列举了两个朝代。D.“只要……就……”说法太绝对。材料二是说“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散而不乱、主线突出,既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中断的古老密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法宝”。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B.证明的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他三项都是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①结合“秦并六国后,不但形成了一个地域更加辽阔的庞大国家,而且建立起一整套维护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标志着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开始”可知,“大一统”不仅指的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指的是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上的高度集中。②结合“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不分地域、贫富、男女、老少,均能共享茶香、吸取天地精华,小小一盏茶中充分浸润着中华文明的物质智慧”可知,“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指的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地域、贫贱等,皆饮茶的饮茶风气。【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材料一旨在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连续性,第一段“8000多年前”“6000多年前”“5000多年前”“4000多年前”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周朝在取代商朝之后,通过封邦建国的方式,将血缘纽带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确立‘周天子’对各诸侯的‘宗主’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京畿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理念开始确立,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从大一统理念确立,第二段“秦并六国后,不但形成了一个地域更加辽阔的庞大国家,而且建立起一整套维护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标志着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开始,并由两汉所继承和发展”大一统历史的开始、继承和发展,第三段“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其发展历程清晰连贯……浩若烟海、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一直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第四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从汉字的发展历程和绵延不断的典籍文献的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华文明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脉相承的角度证明。②材料二旨在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给予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想要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获得充分的物质建设启发,就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使中国经验体系化、理论化,能够真正指导当代和未来的实践”它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即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二)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射圃曹霑连中三元端木蕻良纳尔苏回头看福彭,福彭便知轮到自己了。今天,他连辫梢儿上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他看着前面的演习,早已按捺不住,想在父亲面前大显身手了。可惜父亲并不考他全部武功,单单考他一门射箭。他在父亲的眼光下,上前请安后,快步走到弓箭架旁。福彭挽弓已过了十个力,但他不敢在父亲面前卖弄。他预先就打算只挽到九个力,就取了可挽十个力的弓过来。这是一支撑木弓,他随手弹动了一下弓弦。弓胎正面装饰着带花纹的牛角,背面绷着筋胶,再蒙上桦树皮。这也称为教射弓,弓弦是以缠丝弦二十余根作成一股,外面用丝线横缠。每幅七寸多,再空一、二分不缠。这样在不张弓时,可以把弦叠为三折,容易收存。福彭又在箭架上取下三支青鹤翎箭。这是教阅用的髓箭,用短木雕空,箭杆飞出,随风嗖嗖作响。加上箭簇上面一个小小的骨角哨儿,哨声止处,就霍然中的。福彭本来可以发连弩的。他想,在父亲面前,不可流露一丝儿夸耀神情,免得父亲斥骂他锋芒毕露。只见他轻舒猿臂,慢展熊腰,把弓拉满,嗖、嗖、嗖,三箭带着哨音连声中的!在幕僚清客们的喝彩声中,纳尔苏微微点头,把自己拇指上的一个玛瑙斑指,退了下来,交给老太监给福彭套在手上。福彭行礼谢过,请求父亲道:“儿子可否背后拉弓,射上三箭?请王爷允儿一试!”纳尔苏听了,含笑应允。福彭把弓转到背后,侧身拉满弓弦,就和刚才挽弓一样从容,一样自如,三支箭,全中靶心!小子们马上把箭靶抬到纳尔苏面前,向王爷报喜。纳尔苏看到三支箭一簇儿地立在靶心,不觉喜上眉梢。他轻轻将箭拔出,用手掂了掂分量,交给家人收了起来,便命曹霑前来射箭。曹霑看见福彭得了头彩,便觉精神百倍。他没请示平郡王,竟连取三支箭,一口气射出。三支箭就如串在一根线上一般,连发连中。在一旁观看的齐声说:“小小年纪,毕竟不凡!”王妃早在大玻璃窗内,把福彭和曹霑的射箭本领,一一看在眼里。四格格在旁更是高兴不已。王妃早已给曹霑准备下贺礼。如果射中,就作为奖品;如果不中,就算鼓励。准备的是一套《朱子语录》,一只桦皮箭壶,其中有辽东栝矢弓一支,雕翎箭三支。还有一柄少见的阿昌小腰刀,一口平郡王幼年戴的佩剑,这是纳尔苏郡王趁着这次试箭的机会,颁赐给他的。王妃将这些礼物交给荣华和桂枝两个丫鬟抬了出去。丫鬟们抬着一个金漆小桌,桌上陈列着四件礼品。幕僚和清客们一见,不免又倒出了一大堆恭维吉利话来,说什么世子和哥儿,连试连捷,将来殿前应试,也是稳操左券,定能名扬天下了。纳尔苏郡王满腔喜悦,一手拉着曹霑,一手拉着福彭,领着他们到屋里向王妃报喜去了。王妃自是喜欢。吩咐丫鬟取来果品给他俩吃,又问他俩近来可写了什么诗词?王妃的意思是要他俩拿出现成的诗词在王爷面前显派一下,能使王爷更加高兴,更加夸奖他俩。没想到这一问,倒引起了纳尔苏的兴趣,立即就要出题,考考他俩的文才了。纳尔苏给福彭出了《论语》上的一句:“见善如不及”;给曹霑出了《中庸》上的一句:“明则功”,要他俩一旁去思考作文。四格格捧来一盅舅舅最爱吃的大方茶,笑吟吟地道:“外甥女今儿可开了眼界啦!原来打仗是这样摆开阵势打的呀?”纳尔苏不禁笑道:“傻孩子,仗才不是这样打呢!这是操练,摆样子给人看的!”王妃道:“等你舅舅什么时候得闲,要他给你们讲讲,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四格格道:“那敢情好!那就更长见识了!”没有一盏茶的工夫,曹霑首先就把文章交上来了。接着,福彭也把文章交到了父亲手上。纳尔苏一一看过,见他们写得起、承、转、合,都很自如,自是点头,他教导他俩:“作八股文,贵在一个熟字。熟能生巧。巧则合,天衣无缝,无可挑剔。作制艺诗,也是如此。像《湘灵鼓瑟》,是不足为训的,总以‘颂圣’为正。要练达有素,不管什么题目,就都能落到‘颂圣’这个题眼上来。”纳尔苏呷了一口茶,继续说:“后人都喜危言耸听,好像李杜文章,都是离经叛道之作。其实,他们都有‘颂圣’这种本事。李白承旨作的诗,不用说了。试问杜甫哪首诗曾经离开忠君爱国的意思?应值的诗:‘不寝听金锁,因风响玉珂。’这且不说它了,就如《佳人》这首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不是也有不忘君主的意思在吗?”福彭深知曹霑,只要听到这一类的训导,便会心不在焉。他忙向曹霑示意,叫他赶快说几句顺应的话来。谁知曹霑只听见“颂圣”两个字,其他什么也没听见,所以,什么话也没说出来。纳尔苏又道:“如:‘宵寐匪祯,札闼洪庥’……”当纳尔苏说到“祯”字时,因要避讳,便停了一下,未将“祯”字说出,便接下去了:“……以此訾人,是欧公正当处也,但也有失之于浅易之处。含而不混,浑然天成,如天池之笔,八大之墨天池之笔,八大之墨:天池是徐渭的号,八大山人是朱耷的号。他俩都是明代具有独特风格的大画家。现在家家都唱‘还魂、惊梦、闻铃、仙访’,冷落‘四声猿’,华而不实,秀而不工,媚俗取宠,这是最坏人心术不过的!”纳尔苏和福彭、曹霑见面的机会极少,想传授给他们的话又太多,话匣子一开,就收不住了。讲到这里,觉得主要意思已经说清楚了,便煞住道:“当今天子圣明,国家承平。只要你们力求上进,前途自是无可限量!不过,你们从小就得父荫祖德的庇护,生在福里,长在福里,你们自幼就该互相砥砺,如切如磋,才能上进!”(选自《曹雪芹》,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福彭为父亲并不考他全部武功感到可惜,可见他不止认为自己射箭功夫高超,而且其他方面也身手不凡。B.王妃给曹霑的贺礼体现了长辈的关心,有奖励和鼓励的两手准备,既有《朱子语录》的书籍又有箭刀剑之类武器,C.曹霑看见福彭得了头彩,没请示平郡王就连取三支箭连中三元,表现了他的天真,也太突出了他年纪虽小本领不凡。D.纳尔苏对福彭、曹霑既有热情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望,又有力求上进互相砥砺的要求,还有对他们不要依靠父荫祖德的含蓄提醒。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撑木弓的结构和装饰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也对青鹤翎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突出了弓箭制作的精良。B.小说对纳尔苏“轻轻将箭拔出,用手掂了掂分量”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纳尔苏是射箭的行家和武功的高超。C.小说中写四格格的两处并不是闲笔,第一处她的高兴衬托了射箭者的技术高超,第二处和纳尔苏的对话表现她的天真和纳尔苏的慈爱。D.小说与曹雪芹《红楼梦》的语言风格相同,主要是凝练精致的词句,在通俗中显得典雅,文章因此显得雅俗共赏。8.小说是如何塑造福彭这个人物形象的?9.小说写纳尔苏考查福彭和曹霑文才的情节,有什么作用?【答案】6.D7.D8.①正面描写:通过对福彭“不敢在父亲面前卖弄”“不可流露一丝儿夸耀神情”的心理描写,表现他的谦虚低调;通过对福彭射箭的动作描写,表现他武功高超。②侧面描写:通过众人的喝彩和纳尔苏的点头、赏赐和“喜上眉梢”这些侧面描写,表现他射箭本领超群。9.①从情节上看,这是纳尔苏考察福彭和曹露武功情节的延申,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叙事节奏上一武一文,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有利于表现福彭和曹霑文武双全的形象,也表现纳尔苏对八股文的见解和对后辈的期望。③从主题表达看,通过纳尔苏对八股文的见解和对后辈的期望,表现贵族家庭对后代的要求。【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含蓄提醒”错,从原文“不过,你们从小就得父荫祖德的庇护,生在福里,长在福里,你们自幼就该互相砥砺,如切如磋,才能上进”可以看出,这是直接提醒。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曹雪芹《红楼梦》的语言风格相同,主要是凝练精致的词句”错,小说运用了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口语,如“但他不敢在父亲面前卖弄”“用手掂了掂分量”“想传授给他们的话又太多,话匣子一开,就收不住了”。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塑造方法的能力。通过对福彭“不敢在父亲面前卖弄”“不可流露一丝儿夸耀神情”的心理描写,表现他的谦虚低调;“福彭又在箭架上取下三支青鹤翎箭……只见他轻舒猿臂,慢展熊腰,把弓拉满”,通过对福彭射箭的动作描写,表现他武功高超。这些属于正面描写;“幕僚清客们的喝彩声”“纳尔苏微微点头,把自己拇指上的一个玛瑙斑指,退了下来,交给老太监给福彭套在手上”,通过众人的喝彩和纳尔苏的点头、赏赐和“喜上眉梢”这些描写,表现他射箭本领超群。这些属于侧面描写。【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从情节及内容看,前面考查福彭和曹露射箭,这里考查二人写文章,从情节上看,这是纳尔苏考察福彭和曹露武功情节的延申,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叙事节奏上先武后文,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使文章更具艺术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前面福彭和曹霑射箭技术极佳,赢得众人赞美;此处“没有一盏茶的工夫,曹霑首先就把文章交上来了。接着,福彭也把文章交到了父亲手上。纳尔苏一一看过,见他们写得起、承、转、合,都很自如,自是点头”“作八股文,贵在一个熟字。熟能生巧。巧则合,天衣无缝,无可挑剔。作制艺诗,也是如此。像《湘灵鼓瑟》,是不足为训的,总以‘颂圣’为正。要练达有素,不管什么题目,就都能落到‘颂圣’这个题眼上来”,可见二人文章写的也不错,这一情节有利于表现福彭和曹霑文武双全的形象,也表现纳尔苏对八股文的见解和对后辈的期望。从主题表达看,“作八股文,贵在一个熟字。熟能生巧。巧则合,天衣无缝,无可挑剔。作制艺诗,也是如此。像《湘灵鼓瑟》,是不足为训的,总以‘颂圣’为正……要练达有素,不管什么题目,就都能落到‘颂圣’这个题眼上来”“当今天子圣明,国家承平。只要你们力求上进,前途自是无可限量!不过,你们从小就得父荫祖德的庇护,生在福里,长在福里,你们自幼就该互相砥砺,如切如磋,才能上进!”通过纳尔苏对八股文的见解和对后辈的期望,表现贵族家庭对后代的要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装领卿署之职。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阁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忠公,而意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真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选自范晔《后汉书·宦者传序论》)材料二: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已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为A人主者B非欲养C祸于内D而疏E忠臣硕士F于外G盖其渐积而势H使之然也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C.季父,叔父,古代兄弟行辈中,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叔是老四。D.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邓太后不能直接参与朝臣的议政,只能委任宦官,所以才打破了不能将国家大事寄托在宦官身上的规定。B.五位宦官合谋诛杀大将军梁冀,因而受到桓帝信任,内、外朝也认为宦官功莫大焉。C.宦官侍奉君主的起居饮食,容易获得信任和亲近,君主与其关系日益亲密而产生依赖,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D.君主如果醒悟,可以撵走女色,而宦官的祸患却不容易除掉,唐昭宗就是一个例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2)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患也。14.宦官干政会引来祸患,其原因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BDG11.C12.A13.(1)没有办法进内宫参加谋划,下达诏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宦官身上。(2)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从前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14.①材料一认为,宦官干政,朝臣阿谀宦官,即能荣耀三族;忤逆宦官,就会祸及五族,朝廷纲纪陷入混乱。②材料二认为,宦官一旦获得君主的完全信任,就能挟持其作为人质,君主即使有所悔悟也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者,非……,……也”是判断句,“者”后B处断句;“非欲养祸于内”和“疏忠臣硕士于外”对应,“而”连接下句,DG处断句;故在BDG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季是老三,叔是老四”错误,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所以才打破了不能将国家大事寄托在宦官身上的规定”错误,文中只是说邓太后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政事纷繁,朝臣议处国家大事,没有办法进内宫参加谋划,下达诏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宦官身上。“打破”的说法文中没有依据。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无由”,没有办法;“制”,帝王的命令;“寄”,寄托。(2)“向”,从前;“恃”,依靠;“……者,……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依据材料一“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真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可概括为:宦官干政,朝臣阿谀宦官,即能荣耀三族;忤逆宦官,就会祸及五族,朝廷纲纪陷入混乱。②依据材料二“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概括为:宦官一旦获得君主的完全信任,就能挟持其作为人质,君主即使有所悔悟也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参考译文:材料一:从明帝以后,直到延平年间,对宦官任用范围渐渐扩大,名额也稍为增加。中常侍增到十人,小黄门二十人,帽子上的装饰全改为金珰右貂,兼任九卿等外朝官的职务。邓太后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政事纷繁,朝臣议处国家大事,没有办法进内宫参加谋划,下达诏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国家的命运寄托于宦官身上。他们手操封爵大权,口含王法诏命,不再只是担任掖廷、永巷、闺牖房闼的职务了。后来宦官孙程立了拥立顺帝的大功,曹腾参加了拥立桓帝的谋划,继之以五个侯爵的合谋,使外戚梁冀受到诛杀。他们所作所为公允正大,恩情在皇帝心中。所以朝廷内外都服从,上上下下不敢非议;有的人称赞他们有伊尹、霍光一样的功勋,无愧于前代;有的说张良、陈平的谋略,又出现在今天。虽然当时也有忠心为公之臣,但终归遭到排斥;他们的举动移山倒海,呼吸变霜化露;对他们的索求,想方设法满足的,就光耀三族;直情不隐、违背他们心意的,则远近亲族都要遭到夷灭。汉朝的朝纲法纪乱到了极点!材料二: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用心专一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获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B.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C.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D.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1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②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不变。③乐观豁达,超然豪迈,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能力。C.“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错,“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本诗表现了诗人遇赦的喜悦心情和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注释中说“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颔联“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此句深层含义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且“本澄清”一句也大有深意,它暗示出诗人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写出了诗人的乐观豁达,超然豪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2)《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们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掠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谋士、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霓为衣兮风为马②.虎鼓瑟兮鸾回车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用之如泥沙⑤.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霓、瑟、鸾、锱铢、赂、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琮琮”“宸宸”“莲莲”,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由三只灵动的机器人组成。名字由来,自有深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融合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依照“江南忆”设计团队的构想,“琮琮”的纹理带有汇聚和放射的两种晶体特征,象征着①的博大胸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宸宸”头饰上的三朵浪花涌动着“弄潮儿”②、一往无前的先锋精神;“莲莲”头顶莲叶茎脉,展现了现代化的杭州“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活。进入“亚运时刻”的杭州,地铁公交换上“吉祥物限定皮肤”,剪纸、铜雕、竹编等民间版“江南忆”③……这座弥漫着浓浓亚运氛围的焕新古城,正通过被网友昵称为“三小只”的吉祥物,向八方宾朋传递快乐与友爱。从手持金牌、象征友爱的熊猫“盼盼”,到开心奔跑、诠释“吉祥、和谐、幸福、圆满”的“五羊”,再到“科技范儿”的机器人“江南忆”,中国味儿十足。三届亚运会由中国主办,吉祥物都是“中国风”,这些吉祥物见证着这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前进脚步,同时它们见证着中国拥抱世界、拥抱未来的发展身姿。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四个短句,请改为一个长句。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示例:①海纳百川②乘风破浪③层出不穷19.示例:由中国主办的三届亚运会上的“中国风”吉祥物,见证着这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前进脚步和拥抱世界、拥抱未来的发展身姿。【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所填成语应该是中心语“博大胸怀”的定语,用来形容“博大胸怀”。故填“海纳百川”。“海纳百川”的意思是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接纳和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第二空,所填成语与“一往无前”并列,修饰“先锋精神”,可填“乘风破浪”。“乘风破浪”原义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第三空,前面列举了不同形式的民间版“江南忆”,说明亚运吉祥物出现的形式各异,数量也很多。后文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故填“层出不穷”。“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短句变长句先找出短句中的中心主语、中心谓语及宾语作为主干,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增删个别语词,调整句子内部结构,使之连贯、通畅。请注意所变长句只能有一套主谓宾。第一步:寻找合适的句子作为主干。所给的几个短句中共同陈述的对象为“吉祥物”,将之定为长句的主语,然后可以确定谓语为“见证”,宾语为“前进脚步”和“发展身姿”。第二步:合并修饰成分。合并相同的句子成分“吉祥物见证着”和“它们见证着”,合并相同的句子成分“这个国家”和“中国”,将“三届亚运会由中国主办”“中国风”变为“吉祥物”的定语。第三步:整合答案。将上述提取、合并的内容进行整合,“三届亚运会由中国主办”变成介词结构“由中国主办的三届亚运会上”,两个宾语之间加“和”进行连接,便可得出答案。同时要注意检查变换后的句子是否为一个单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不惜从网上高价购买所谓的“聪明药”。网传的“聪明药”叫利他林,其主要成分就是哌甲酯——目前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推荐药物之一。哌甲酯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能够拮抗5—羟色胺1受体,并使囊泡单胺转运蛋白重新分布。对于多动症儿童,它可以通过使大脑兴奋起到提高注意力的治疗作用,并不能增进记忆力或分析能力,不会①。利他林属于国家严格控制的第一类精神药物,除了②,不能用于其他非医学目的。无节制地滥用这些药物只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到头来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而且影响了孩子的成绩。很多家长和学生③,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盲目相信所谓的“聪明药”,最终导致药物依赖。青年期是容易发展为药物成瘾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贸然使用哌甲酯类药物,可能对个人后期的人际关系、学术成就和个人的事业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20.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本文第一段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糖不养猪,草不美牛”。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C.“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D.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脑——他还有更宏伟的设想……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调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A21.示例:①让正常孩子变得更聪明;②用于适应症的治疗外;③缺乏对哌甲酯的认识22.修改示例:滥用这些药物只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到头来不但影响了孩子的成绩,而且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和文中第一段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话题转换;D表示递进。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分析的是哌甲酯对于多动症儿童并不能增进记忆力或分析能力,所以网传的“聪明药”是不科学的,可填:让正常孩子变得更聪明。②由前文的“属于国家严格控制的第一类精神药物”,可见其使用应该是有严格限制的;再由“不能用于其他非医学目的”可知,这类药物只能用于治疗相应的病症。可填:用于适应症的治疗外。③通过第二、三段内容我们已知哌甲酯“无节制地滥用这些药物只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此空后文也有“最终导致药物依赖”,可见是家长和学生对哌甲酯认识并不全面才会盲目使用。可填:缺乏对哌甲酯的认识。【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多余,“无节制地”与“滥用”删去一个;二是语序不正确,“影响了孩子的健康”与“影响了孩子的成绩”交换位置。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中,提到了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以机器人作为整体造型,又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彰显着时代气息。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发挥科技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担保借款协议模板在线查看
- 特色小镇旅游服务合同
- 激发创新热情的研学旅行合同
- 运营商长期技术服务合同
- 银行企业贷款延期合同
- 服务合同回响好评
- 家庭护工服务合同模板
- 软木购销合同模板
- 股份制公司合同协议签订流程范例
- 网络服务合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 地 理第三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2024)桂美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 2024内蒙古财经大学辅导员公开招聘(列编招聘)3人及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国华电集团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信息系统》期末终考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疗及护理试题
- 安徽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 医院等级创建工作汇报
- 2024至2030年中国3C电子产品租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