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40道,共60分)1.(1.5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你认为通过下列哪一途径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资料最可信赖()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2.(1.5分)“你的两颗牙齿(如图),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这里的“你”指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3.(1.5分)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如图所示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4.(1.5分)考古学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发现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居民们()A.过着定居生活 B.使用磨制石器 C.学会制作陶器 D.饲养家禽家畜5.(1.5分)1953年春,半坡遗址发掘出46座房屋、出土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还有粟、菜籽遗存等。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以上材料可以证明()A.距今约5000年前华夏文明出现 B.河姆渡人处在旧石器时代 C.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原始农业遗存 D.半坡人会制造精美的陶器6.(1.5分)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7.(1.5分)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8.(1.5分)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C.农耕文明 D.神话传说9.(1.5分)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应追溯到()A.元谋人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三皇五帝10.(1.5分)动画片《大禹治水》以同名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题材,讲述了上古英雄大禹在大洪水泛滥人间时受舜帝之命,打败水神共工的故事,展现了大禹心系天下、不畏艰险、公而忘私的精神。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11.(1.5分)“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一选举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推荐选举是民主的重要体现,以下最能体现“民主”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册封制度12.(1.5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表明华夏族()A.通过不断交融而形成 B.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C.居住分散,交通发达 D.有统一的文化和信仰13.(1.5分)禹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禹建立的国家是()A.夏 B.商 C.周 D.秦国14.(1.5分)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描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该政治格局源于()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15.(1.5分)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文明进程。“这”指的是()A.陶寺遗址 B.安阳殷墟 C.齐家文化遗址 D.二里头文化遗址16.(1.5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17.(1.5分)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8.(1.5分)商朝的司母戊鼎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铸造而成。莲鹤方壶采用金银错技术,从“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表现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反映了失蜡法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材料主要强调我国青铜铸造业()A.工艺水平高超 B.种类繁多 C.历史悠久 D.规模宏大19.(1.5分)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与基因。如图文物中最能印证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是()A. B. C. D.20.(1.5分)汉字的历史形态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秦汉篆书、隶书、草书,汉后行书、楷书及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过渡样式,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也融入了中国汉字艺术形态。这表明中国汉字的特征()A.优美且普及 B.古典而激进 C.传承并创新 D.厚重但保守21.(1.5分)“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属于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所带来的进步作用的是()①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③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发展④有利于周王室加强统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2.(1.5分)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3.(1.5分)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诸侯兼并争霸 B.奴隶制的瓦解 C.生产力发展 D.封建制度确立24.(1.5分)《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这一习俗反映了()A.铁农具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C.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达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25.(1.5分)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哪一规定()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26.(1.5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27.(1.5分)“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制度逐渐瓦解,天子先前至少从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的国家,这时分裂成五颜六色的碎块。”材料中的“此时”是()A.史前时期 B.夏商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8.(1.5分)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29.(1.5分)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每年两会,教育议题都是重中之重,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在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30.(1.5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31.(1.5分)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A.以法治国 B.礼法并用 C.无为而治 D.以民为本32.(1.5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筑万里长城 C.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统一文字和度量衡33.(1.5分)“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曾经以它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上述材料中“很早就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是指()A.夏朝 B.秦朝 C.唐朝 D.清朝34.(1.5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确立 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C.分封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35.(1.5分)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36.(1.5分)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A.沿用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建立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37.(1.5分)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38.(1.5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卒,奋起于大泽乡,“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他们,是因为()A.他们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B.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他们曾一度建立政权,并占领咸阳 D.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39.(1.5分)四年的楚汉之争以刘邦取胜告终,他之所以能战胜项羽主要原因在于()A.始终拥有重兵 B.善用人才,注重收揽民心 C.生性刚愎执着 D.首先攻破秦都咸阳40.(1.5分)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这一年处于()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二、非选择题41.(9分)文物考古对我们研究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材料二:如图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等。﹣﹣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如图是某水利工程实景图。它的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阙,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姆渡人已具备的生活技能。(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夏商周时期的哪些历史信息?(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水利工程?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水利工程的建造有哪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42.(16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材料四:《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材料五: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问题二: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问题三: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体现了哪个学派的思想?并根据材料归纳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问题四:材料四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五:分析材料五中从图3到图4,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并分析商鞅变法与此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六:目前,我国也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43.(15分)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征战,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的神灵之威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对皇子功臣,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很容易就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异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良策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选译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琅玡台刻石》(图为刻石的拓本)材料四:“……(统治者)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史记》问题一:材料一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古代哪两种政治体制?其中秦朝政治体制中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职能?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有何积极作用?深圳在秦朝属于哪个郡管辖?秦朝为了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特意开凿了什么水利工程?问题三:材料三、材料四评价的都是哪个历史人物?其中属于正面评价的是材料几?据你推断,《琅玡台刻石》是用哪种文字书写的?问题四:材料三、材料四中的内容分别是在这个历史人物在世时和死后100余年写的,你认为哪个是在他在世时写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你认为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40道,共60分)1.(1.5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你认为通过下列哪一途径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资料最可信赖()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古发掘。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解答】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考古发掘。故选:D。2.(1.5分)“你的两颗牙齿(如图),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这里的“你”指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分析】本题考查了元谋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解答】“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这里的“你”指的是元谋人。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故选:A。3.(1.5分)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如图所示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古人类是北京人。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巴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4.(1.5分)考古学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发现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居民们()A.过着定居生活 B.使用磨制石器 C.学会制作陶器 D.饲养家禽家畜【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他们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这表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经开始定居生活;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1.5分)1953年春,半坡遗址发掘出46座房屋、出土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还有粟、菜籽遗存等。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以上材料可以证明()A.距今约5000年前华夏文明出现 B.河姆渡人处在旧石器时代 C.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原始农业遗存 D.半坡人会制造精美的陶器【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知道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流域。【解答】据“……半坡遗址,已发掘出46座房屋、出土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还有粟、菜籽遗存等。……河姆渡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可知,以上材料证明中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原始农业遗存。故选:C。6.(1.5分)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C符合题意。A与半坡居民有关,BD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故选:C。7.(1.5分)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解答】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不同环境造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特点。故选:A。8.(1.5分)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C.农耕文明 D.神话传说【分析】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掌握其成就及地位.【解答】“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故选:C。9.(1.5分)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应追溯到()A.元谋人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三皇五帝【分析】本题考查了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寻根问祖”应追溯的历史。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应追溯到炎帝、黄帝。故选:B。10.(1.5分)动画片《大禹治水》以同名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题材,讲述了上古英雄大禹在大洪水泛滥人间时受舜帝之命,打败水神共工的故事,展现了大禹心系天下、不畏艰险、公而忘私的精神。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分析】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的相关知识。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故选:A。11.(1.5分)“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一选举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推荐选举是民主的重要体现,以下最能体现“民主”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册封制度【分析】本题以“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尧舜禹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故选:A。12.(1.5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表明华夏族()A.通过不断交融而形成 B.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C.居住分散,交通发达 D.有统一的文化和信仰【分析】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解答】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大意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反映的是华夏族是不断融合其他部族而形成,故A符合题意。B、C、D选项表述无误,但都不符合题干所给出的信息。故选:A。13.(1.5分)禹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禹建立的国家是()A.夏 B.商 C.周 D.秦国【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B;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排除C;秦国是周朝的诸侯国,排除D。故选:A。14.(1.5分)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描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该政治格局源于()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解答】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所以有“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故选:D。15.(1.5分)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文明进程。“这”指的是()A.陶寺遗址 B.安阳殷墟 C.齐家文化遗址 D.二里头文化遗址【分析】本题以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文明进程为切入点,考查二里头遗址的相关知识。【解答】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故选:D。16.(1.5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故选:B。17.(1.5分)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状况。【解答】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中规定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故选:A。18.(1.5分)商朝的司母戊鼎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铸造而成。莲鹤方壶采用金银错技术,从“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表现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反映了失蜡法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材料主要强调我国青铜铸造业()A.工艺水平高超 B.种类繁多 C.历史悠久 D.规模宏大【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商朝的司母戊鼎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铸造而成。莲鹤方壶采用金银错技术,从“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表现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反映了失蜡法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材料主要强调我国青铜铸造业工艺水平高超,有各种不同的铸造工艺技术。材料不是强调我国青铜铸造业种类繁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排除BCD。故选:A。19.(1.5分)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与基因。如图文物中最能印证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是()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C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C。20.(1.5分)汉字的历史形态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秦汉篆书、隶书、草书,汉后行书、楷书及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过渡样式,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也融入了中国汉字艺术形态。这表明中国汉字的特征()A.优美且普及 B.古典而激进 C.传承并创新 D.厚重但保守【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发展和影响。中国汉字的发展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解答】根据“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秦汉篆书、隶书、草书,汉后行书、楷书及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过渡样式,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也融入了中国汉字艺术形态”可知,汉字的发展从前一种形态到后一种形态,既说明了后一种汉字形态对前一种形态传承,也是一种创新。C符合题意。ABD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选:C。21.(1.5分)“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属于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所带来的进步作用的是()①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③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发展④有利于周王室加强统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实现的。各大国为谋求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解答】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但加速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22.(1.5分)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分析】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解答】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生产力发展与提高的根本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1.5分)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诸侯兼并争霸 B.奴隶制的瓦解 C.生产力发展 D.封建制度确立【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4.(1.5分)《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这一习俗反映了()A.铁农具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C.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达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战国时期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鞭打春牛”体现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是这一习俗反映的问题。故选:D。25.(1.5分)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哪一规定()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分析】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知识。【解答】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该措施使秦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因此说材料“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中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规定。故选:C。26.(1.5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7.(1.5分)“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制度逐渐瓦解,天子先前至少从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的国家,这时分裂成五颜六色的碎块。”材料中的“此时”是()A.史前时期 B.夏商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奴隶制度瓦解,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故材料中的“此时”是春秋战国时期。故选:C。28.(1.5分)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原因,理解基本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由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9.(1.5分)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每年两会,教育议题都是重中之重,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在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C项正确;“仁”的学说、“为政以德的思想是政治主张,与题意教育贡献不符,排除AB项;“温故而知新”是孔子的教学方法,不能体现教育公平,排除D项。故选:C。30.(1.5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题干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强调“仁”,B项正确;道家学派主张唯道是从,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排除A项;法家学派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排除C项;兵家学派战略思想中心为“上兵伐谋”,“知己知彼”,排除D项。故选:B。31.(1.5分)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A.以法治国 B.礼法并用 C.无为而治 D.以民为本【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在政治上主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可得出强调百姓非常重要;“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体现了民贵于君,是国之根本,因此体现的是民本思想,D项正确;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法治是法家的思想,排除A项;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礼法并用是荀子的主张,排除B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32.(1.5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筑万里长城 C.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相关知识,【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扬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故选:C。33.(1.5分)“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曾经以它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上述材料中“很早就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是指()A.夏朝 B.秦朝 C.唐朝 D.清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统一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属于奴隶制国家,排除A项;唐朝、清朝都是秦朝以后的封建王朝,排除CD项。故选:B。34.(1.5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确立 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C.分封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知道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解答】据“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可知,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故选:D。35.(1.5分)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治。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答】“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反映了秦朝的法制,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完善法律制度,C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进行焚书坑儒,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6.(1.5分)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A.沿用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建立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建立郡县制。在地方上,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7.(1.5分)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原因。【解答】秦朝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严酷,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故选:B。38.(1.5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卒,奋起于大泽乡,“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他们,是因为()A.他们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B.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他们曾一度建立政权,并占领咸阳 D.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故选:B。39.(1.5分)四年的楚汉之争以刘邦取胜告终,他之所以能战胜项羽主要原因在于()A.始终拥有重兵 B.善用人才,注重收揽民心 C.生性刚愎执着 D.首先攻破秦都咸阳【分析】本题考查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楚汉之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是善于用人、有关中作后方、约法三章赢得民心。军力强大不是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当时项羽的实力强大,刘邦力量弱小。【解答】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善于赢得民心,进入关中地区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样刘邦得到关中人民的支持。反观项羽则放纵手下大肆烧杀抢掠,受到人民的反对。故选:B。40.(1.5分)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这一年处于()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年代与世纪的换算的相关史实。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解答】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07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因而公元前207年属公元前3世纪后期。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41.(9分)文物考古对我们研究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材料二:如图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等。﹣﹣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如图是某水利工程实景图。它的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阙,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姆渡人已具备的生活技能。(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夏商周时期的哪些历史信息?(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水利工程?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水利工程的建造有哪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青铜器、都江堰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已具备的生活技能有种植水稻,会烧制陶器,使用磨制工具。(2)从材料二中,我能获取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信息是已形成等森严的等级制度。(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的都江堰,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水利工程的建造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有“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阙,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故答案为:(1)种植水稻,会烧制陶器,使用磨制工具。(2)已形成等森严的等级制度。(3)都江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阙,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42.(16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材料四:《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材料五: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问题二: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问题三: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体现了哪个学派的思想?并根据材料归纳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问题四:材料四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五:分析材料五中从图3到图4,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并分析商鞅变法与此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六:目前,我国也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分析】本题以五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影响、商鞅变法体现的原则以及遇到的困难、商鞅变法的影响以及启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图1“铁制农具”图2“穿有鼻环的牛尊”分析可知,材料表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成为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概括归纳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问题三:根据材料三“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概括可知,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体现了法家学派的思想;根据材料“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归纳可知,商鞅推行改革坚持的原则是公平无私、不畏强权、雷厉风行的原则。问题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