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2分)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2.(2分)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岷江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既有土著文化的特征,又存在黄河流域文化的因素。同样,在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也和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有密切联系。这反映华夏文明()A.来源单一 B.起源较晚 C.相对封闭 D.多元一体3.(2分)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考古学家已经在河南汤阴、洛阳等地发现了距今数千年前的水井遗迹。两者对照,可以说明()A.所有的传说都是不可信的 B.所有的传说都是可信的 C.研究历史只能依靠考古 D.有的传说可能有一定历史依据4.(2分)“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商朝重要的属国奄国,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这说明()A.周初分封的对象是功臣 B.西周不在商朝故地分封 C.分封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D.分封制的创立者是周公5.(2分)如图是山西省曲沃县出土的西周时期酒器青铜器。该青铜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该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A.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B.当时的畜牧业非常发达 C.当时青铜器制作技艺高超 D.证实山西省曾是周王朝统治的中心6.(2分)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骨耜 B.铁农具 C.都江堰 D.筒车7.(2分)《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写道:“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时期是()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8.(2分)央视栏目《平“语”近人》介绍了很多习近平引用孔子主张的话语,其中一句是“政也,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C.孔子主张为官清廉,注重修身立德 D.孔子主张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9.(2分)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D.统一六国的需要10.(2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奋起于大泽,“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秦末“反秦起义”风起云涌的最主要原因是()A.匈奴南下 B.徭役繁重 C.自然灾害 D.秦的暴政11.(2分)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汉文帝霸陵所在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从下面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中,可以看出他的治国理念是()◆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A.减轻农民徭役 B.重视农业生产 C.提倡勤俭治国 D.废除严刑峻法12.(2分)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则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兵出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匈奴内乱 D.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13.(2分)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14.(2分)如表是东汉后期九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导致()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寿命(岁)272313039363414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王莽夺取了政权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三国鼎立15.(2分)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A.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B.是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C.开通与西汉政府有密切关系 D.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16.(2分)如图M处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印证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加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说明海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17.(2分)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司马迁的《史记》 D.诸葛亮的《出师表》18.(2分)下列有关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不正确的是()A.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B.诸葛亮治理蜀国,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东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C.吴国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 D.魏国马钧制成了提水工具翻车,便于灌溉19.(2分)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空白框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的朝代是()A.夏朝、东周、秦朝、三国 B.夏朝、秦朝、春秋、三国 C.夏朝、春秋、秦朝、三国 D.夏朝、春秋、三国、东周20.(2分)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由此可以推断,作者意在强调()A.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灾难 B.五胡促进中原汉族人民南迁开发江南 C.少数民族文明先进于汉民族 D.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21.(2分)如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主题()A.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城市生活 B.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服饰演变 C.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 D.三国两晋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22.(2分)如表是《齐民要术》记载的作物播种期的时间表(节选)。这反映了《齐民要术》()谷二月上旬麻子三月黍稷三月上旬大麦八月中戊社前春大豆二月中旬水稻三月小豆夏至后十日瓜二月上旬A.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 B.要不断更新生产技术 C.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D.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23.(2分)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24.(12分)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部编版七上《中国历史》教材材料二: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材料三: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1)根据材料一,找出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中得出哪些结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该阶段存在哪两大对立阶级?(3)根据材料三,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史的主流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和经济两个角度列举秦朝顺应该历史主流的措施。(4)综合以上材料,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5.(12分)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356年……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税,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材料二: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材料三: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20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他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1)根据材料一,“变法”是指东周哪一阶段的什么事件?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三,事件中所说的这位北魏皇帝是谁?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4)上述三则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最终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观点: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请参考范例,结合相关史实,论证该观点。范例:管仲改革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2分)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可知是北京人。北京过着群居生活,还没有进入氏族公社时期。C符合题意。故选:C。2.(2分)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岷江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既有土著文化的特征,又存在黄河流域文化的因素。同样,在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也和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有密切联系。这反映华夏文明()A.来源单一 B.起源较晚 C.相对封闭 D.多元一体【分析】掌握华夏文明的特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D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BC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BC。故选:D。3.(2分)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考古学家已经在河南汤阴、洛阳等地发现了距今数千年前的水井遗迹。两者对照,可以说明()A.所有的传说都是不可信的 B.所有的传说都是可信的 C.研究历史只能依靠考古 D.有的传说可能有一定历史依据【分析】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黄帝的主要贡献。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故我们已经从考古中得到验证,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现了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这说明有的传说可能有一定历史依据,D是正确的选项;ABC错误,观点都太绝对。故选:D。4.(2分)“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商朝重要的属国奄国,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这说明()A.周初分封的对象是功臣 B.西周不在商朝故地分封 C.分封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D.分封制的创立者是周公【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功臣是西周分封的对象之一,但是材料没有涉及到西周分封的对象是功臣,排除A;根据材料“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商朝重要的属国奄国,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可知,西周在商朝故地进行了分封,故B错误,排除B;根据材料“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可知,材料中的分封是为了稳定统治,所以材料反映出西周分封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故C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的创立者是周公,排除D。故选:C。5.(2分)如图是山西省曲沃县出土的西周时期酒器青铜器。该青铜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该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A.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B.当时的畜牧业非常发达 C.当时青铜器制作技艺高超 D.证实山西省曾是周王朝统治的中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制作技艺高超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该青铜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可知,该文物造型奇特,图案精美,这可以印证当时青铜器制作技艺高超,C项正确;分封制与题干图文无关,排除A项;当时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在题干图文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山西省曾是周王朝统治的中心在题干图文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6.(2分)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骨耜 B.铁农具 C.都江堰 D.筒车【分析】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知道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解答】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春秋后期,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2分)《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写道:“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时期是()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抓住材料“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是解题关键。【解答】根据材料,“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可知,材料反映的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带来得影响。故选B项;夏商是中国最早的两个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排除C项;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灭南朝陈。排除D项。故选:B。8.(2分)央视栏目《平“语”近人》介绍了很多习近平引用孔子主张的话语,其中一句是“政也,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C.孔子主张为官清廉,注重修身立德 D.孔子主张施仁政于民,为政以德【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题干信息的观点强调为政者应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不涉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排除AB项;根据题干“政也,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知,孔子认为为政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注重修身立德,C项正确;题干信息观点主张为官应该注重道德修养,没有提到实行仁政,排除D项。故选:C。9.(2分)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D.统一六国的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以及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最大好处是能调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大型工程的修建。A项正确;秦朝治国思想是法家,排除B项;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排除C项;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与秦朝统一六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10.(2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奋起于大泽,“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秦末“反秦起义”风起云涌的最主要原因是()A.匈奴南下 B.徭役繁重 C.自然灾害 D.秦的暴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成卒,奋起于大泽,“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秦末“反秦起义”风起云涌的最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故选:D。11.(2分)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汉文帝霸陵所在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从下面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中,可以看出他的治国理念是()◆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A.减轻农民徭役 B.重视农业生产 C.提倡勤俭治国 D.废除严刑峻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题干关键信息“农,天下之大本也”“岁(每年)劝民种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解答】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文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题干信息“农,天下之大本也”“岁(每年)劝民种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说明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重视农业的治国理念。B符合题意。故选:B。12.(2分)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则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兵出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匈奴内乱 D.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漠北战役的相关史实。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解答】根据“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可知,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由于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单于仓皇遁逃,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故选:B。13.(2分)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分析】本题考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依据,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相当难度。【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从侧面印证了西汉时期统治阶层“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景象,这是当时社会的大风气。故选:B。14.(2分)如表是东汉后期九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导致()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寿命(岁)272313039363414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王莽夺取了政权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三国鼎立【分析】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解答】题干给出的表格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这导致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A。15.(2分)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A.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B.是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C.开通与西汉政府有密切关系 D.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③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解答】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A符合题意。故选:A。16.(2分)如图M处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印证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加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说明海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的历史影响。【解答】根据所学,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A项正确;西域都护并不能印证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西域都护在西北而不是在东南的台湾,也与海南无关,排除CD项。故选:A。17.(2分)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司马迁的《史记》 D.诸葛亮的《出师表》【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手史料。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诸葛亮的《出师表》;AB都经过了艺术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C对三国时期没有记载。故选:D。18.(2分)下列有关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不正确的是()A.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B.诸葛亮治理蜀国,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东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C.吴国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 D.魏国马钧制成了提水工具翻车,便于灌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诸葛亮治理蜀国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西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B项表述不正确,但符合题意;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9.(2分)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空白框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的朝代是()A.夏朝、东周、秦朝、三国 B.夏朝、秦朝、春秋、三国 C.夏朝、春秋、秦朝、三国 D.夏朝、春秋、三国、东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示意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朝代歌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国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据题干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空白框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的朝代是夏朝、春秋、秦朝、三国。C项正确;AB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C。20.(2分)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由此可以推断,作者意在强调()A.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灾难 B.五胡促进中原汉族人民南迁开发江南 C.少数民族文明先进于汉民族 D.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分析】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中的“他们带来的……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可以得出,五胡内迁也带来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有利于民族交融,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故选:D。21.(2分)如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主题()A.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城市生活 B.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服饰演变 C.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 D.三国两晋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分析】本题以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为依托,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胡人牛耕图”和“汉人胡食图”可知,这是三国两晋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生活习俗相互影响的表现,体现了三国两晋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故选:D。22.(2分)如表是《齐民要术》记载的作物播种期的时间表(节选)。这反映了《齐民要术》()谷二月上旬麻子三月黍稷三月上旬大麦八月中戊社前春大豆二月中旬水稻三月小豆夏至后十日瓜二月上旬A.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 B.要不断更新生产技术 C.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D.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根据表格可知,表格反映的是《齐民要术》记载的作物播种期的时间表,这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C符合题意。“《齐民要术》记载的作物播种期的时间表”与ABD无关,排除。故选:C。23.(2分)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解答】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北方,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选项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24.(12分)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部编版七上《中国历史》教材材料二: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材料三: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1)根据材料一,找出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中得出哪些结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该阶段存在哪两大对立阶级?(3)根据材料三,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史的主流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和经济两个角度列举秦朝顺应该历史主流的措施。(4)综合以上材料,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元谋人、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史的主流、秦朝顺应该历史主流的措施、人类社会发展经历的社会形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解答】(1)据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可知,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化石。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中可知,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2)据材料二“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主要是奴隶主和奴隶。该阶段存在存在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两大对立阶级。(3)据材料三“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可知,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史的主流是统一。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在思想上焚书坑儒,在经济上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材料一中元谋人生活的时期是原始社会,材料二中殷商时期是奴隶社会,材料三中秦朝之后到清朝是封建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据所学可知,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故答案为:(1)化石;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2)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3)统一;焚书坑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