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29/wKhkGWc_dZuALsQsAAKNprHL8ks823.jp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29/wKhkGWc_dZuALsQsAAKNprHL8ks8232.jp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29/wKhkGWc_dZuALsQsAAKNprHL8ks8233.jp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29/wKhkGWc_dZuALsQsAAKNprHL8ks8234.jp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29/wKhkGWc_dZuALsQsAAKNprHL8ks82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2分)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2.(2分)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材料反映了()A.中国被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 B.中西方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完全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3.(2分)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等一批地理著作相继问世,地圆说、南北极、经纬度、五大洲和四大洋等地理知识得以传播。这些地理著作()A.体现了“师夷长技以求富” B.标志着近代国家意识的确立 C.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理念 D.有利于开阔人们的国际视野4.(2分)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段论述中的“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公车上书 D.五四运动5.(2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列强有时对太平天国深表同情,而暗中又帮助清政府巩固其地位。这表明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A.谋求扩大在华权益 B.缓和与中国的矛盾 C.寻求扭转贸易逆差 D.加紧对华商品输出6.(2分)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日本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7.(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8.(2分)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9.(2分)如表所示为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与外国在华航运公司议定的航线分配比例。据表可知,轮船招商局()口岸轮船招商局太古轮船公司怡和轮船公司天津口岸44%28%28%长江口岸38%35%27%福州口岸50%—50%宁波口岸50%50%—温州口岸100%——A.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实现了国家富强目标 D.致力于促进通商口岸的开发与发展10.(2分)1866年,奕䜣奏请在同文馆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仕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倭仁反对道:“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因,在人心不在技艺。”京师各省士大夫聚党私议,约法阻拦,报者无几。这说明()A.中国近代化起步异常艰难 B.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 C.洋务运动瓦解了传统社会 D.顽固派固守儒家的治国理念11.(2分)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A.批评了清廷的封闭保守 B.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C.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 D.讽刺了尊孔复古的荒谬12.(2分)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1894年,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这些现象表明()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 C.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D.列强因侵华产生了激烈矛盾13.(2分)2018年9月,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一艘沉船舰舷外壁悬挂着“鲤速”舰名字牌,由此确证为“经远舰”。此舰与“致远舰”共同参加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旅顺战役 D.威海卫战役14.(2分)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15.(2分)如图是一幅甲午战争时的日本漫画:“列强在围观一身穿清兵服装,伤痕累累,拖着长尾巴无路可走的猪。”对此漫画解读合理的是()A.列强希望趁机获取利益 B.列强支持革命派的活动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日本受到西方列强的孤立16.(2分)如图为近代美国报上的一幅漫画,题目《门户开放》。漫画反映出()A.美国领导八国联军侵华 B.列强反对美国侵略中国 C.美国试图美化对华侵略 D.中国民族危机有效缓解17.(2分)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社会没有广泛支持18.(2分)“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材料认为戊戌变法()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革命思潮的萌发19.(2分)严复指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20世纪初亚华呼吁:“咳!男女身体是一样,天生的一切都要平等,怎么身体反可异视呢?”陈撷芬也指出“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男女一样。”这些观念()A.反映了统治者重视体育发展 B.说明了时代变迁,人们开始追求男女平等 C.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引起上至学部下及各省提学使司的重视20.(2分)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21.(2分)如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能绘制于()A.1845年 B.1859年 C.1896年 D.1903年22.(2分)“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23.(2分)如表内容充分体现了()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均发生在1911年)(部分)掌权革命党原新军原新军原新军立宪派原巡抚原新军时间10月23日10月29日10月31日11月1日11月5日11月5日11月5日省份湖南山西云南江西浙江江苏贵州——据《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编A.中国同盟会的强大组织力 B.武昌起义产生的直接影响 C.黄花岗起义产生巨大影响 D.孙中山已成为公认的领袖24.(2分)1925年,张骞在追悼孙中山的演说中指出“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迥然不同”主要指向()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历程25.(2分)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26.(2分)1912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已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文中的“共和国”()A.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次尝试 B.完成了近代中国探索的任务 C.源于早期苏维埃共和国的思想实践 D.凝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27.(2分)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权主义28.(2分)如图,1911年12月24日,《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A.君主立宪势力非常强大 B.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 C.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29.(2分)“带着辫子没法混,割了辫子怕张勋。总统皇帝同时在,百姓难知哪头沉。”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作用有限 B.北洋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 C.辛亥革命引发了思想混乱 D.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30.(2分)“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二.材料题:(共3题,共计40分)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早期工业化以抵御外辱为最初动机,兴办军事工业以增强军事力量便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政府从1865年开始大规模创办军事工业,……中国的工业化不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工场手工业发展而来,而是通过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产业和经济制度逐渐展开的。——摘编自虞和平《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强调“中西并重”,务使二者“会通”,缺一不可。课程设置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办法,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专门学科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百度百科《京师大学堂》材料三: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次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作用。(答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师大学堂的办学特点(答一点即可),并指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提到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分别是什么。材料中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你是如何理解的?32.(12分)21世纪是公认的海洋世纪。当我们沿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深深感到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造成历代统治者对海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根据西方海洋战略理论,提出了海疆自守策略。这标志着清政府开始由原来单一“坚船利器”海防观念向全方位的海防观念转变,由原来被动的防御战略向主动的海防战略转变。(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创建的近代海军名称。该海军在什么战争中全军覆没?学者指出,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华民族骨肉分离,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句话进行解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海权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历史背景。(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整理(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签订这些条约的朝代?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2分)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因为虎门销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起点,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因此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会议决定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故选:C。2.(2分)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材料反映了()A.中国被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 B.中西方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完全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解答】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故A正确;《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体现不出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排除B;题干主要强调中国被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未涉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签订条约是列强确立殖民秩序的手段之一,排除D。故选:A。3.(2分)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等一批地理著作相继问世,地圆说、南北极、经纬度、五大洲和四大洋等地理知识得以传播。这些地理著作()A.体现了“师夷长技以求富” B.标志着近代国家意识的确立 C.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理念 D.有利于开阔人们的国际视野【解答】据材料“地圆说、南北极、经纬度、五大洲和四大洋等地理知识得以传播”可知,这些地理著作介绍了一些现代地理知识,有利于开阔人们的国际视野,D项符合题意;“师夷长技以求富”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A项;这些地理知识的传播与近代国家意识的确立无关,排除B项;这些著作主要介绍的是地理知识,与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理念不符,排除C项。故选:D。4.(2分)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段论述中的“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公车上书 D.五四运动【解答】A.虎门销烟开始于1939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特点;B.太平天国运动是从1851年~1864年,符合材料中的时间特点;C.公车上书是1895年;D.五四运动是1919年。故选:B。5.(2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列强有时对太平天国深表同情,而暗中又帮助清政府巩固其地位。这表明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A.谋求扩大在华权益 B.缓和与中国的矛盾 C.寻求扭转贸易逆差 D.加紧对华商品输出【解答】A.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列强对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两者的态度模棱两可,其出发点是为进一步扩大在华侵略权益,A项正确。B.列强的做法并非是为了在两者之间保持中立从而缓和与中国的矛盾,排除B。C.寻求扭转贸易逆差是在鸦片战争前,排除C。D.列强打算扩大侵华权益,而对华商品输出只是其中一个内容,排除D。故选:A。6.(2分)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日本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解答】由“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7.(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解答】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D项符合题意。英国和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了十余处通商口岸,属于题干中“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不符合题意;美国在上述两个方面都没有涉及;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8.(2分)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解答】A.材料未体现关税在晚清地位的信息,排除A。B.根据材料“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可知,清政府仍然存在天朝上国的理念,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项正确。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表述错误,排除C。D.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口通商口岸,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走向瓦解,排除D。故选:B。9.(2分)如表所示为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与外国在华航运公司议定的航线分配比例。据表可知,轮船招商局()口岸轮船招商局太古轮船公司怡和轮船公司天津口岸44%28%28%长江口岸38%35%27%福州口岸50%—50%宁波口岸50%50%—温州口岸100%——A.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实现了国家富强目标 D.致力于促进通商口岸的开发与发展【解答】A.材料并未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模式,故A项错误;B.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洋务运动时期轮船招商局与外国在华航运公司议定航线的分配比例上,其中在主要通商口岸的比例分配中,轮船招商局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表明轮船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C.材料并未体现出轮船招商局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故C项错误;D.轮船招商局并非致力于促进通商口岸的开发与发展,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B。10.(2分)1866年,奕䜣奏请在同文馆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仕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倭仁反对道:“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因,在人心不在技艺。”京师各省士大夫聚党私议,约法阻拦,报者无几。这说明()A.中国近代化起步异常艰难 B.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 C.洋务运动瓦解了传统社会 D.顽固派固守儒家的治国理念【解答】根据材料“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因,在人心不在技艺。”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京师同文馆,受到了士大夫的反对,说明顽固派势力强大,中国近代化起义起步异常艰难,A项正确;无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都维护清朝统治,说明并未分化,排除B项;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社会,并未瓦解,排除C项;顽固派固守儒家的治国理念只是对材料的概括,而不是其实质,排除D项。故选:A。11.(2分)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A.批评了清廷的封闭保守 B.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C.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 D.讽刺了尊孔复古的荒谬【解答】A.学者批评的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不是政府的保守,排除A项。B.洋务运动时期,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根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该学者认为这一思想不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B项正确。C.材料主旨与维新变法无关,排除C项。D.尊孔复古是在袁世凯北洋政府时期,排除D项。故选:B。12.(2分)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1894年,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这些现象表明()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 C.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D.列强因侵华产生了激烈矛盾【解答】A.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A项错误;B.根据材料“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1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1894年,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可知列强通过我国边疆地区进犯我国,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故B项正确;C.半殖民地即丧失部分国家主权,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D.材料未体现列强因侵华产生了激烈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B。13.(2分)2018年9月,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一艘沉船舰舷外壁悬挂着“鲤速”舰名字牌,由此确证为“经远舰”。此舰与“致远舰”共同参加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旅顺战役 D.威海卫战役【解答】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辽宁附近,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经远舰”与“致远舰”共同参加的战役是黄海海战,B项正确;平壤战役发生在朝鲜的平壤,与“辽宁”不符,排除A项;旅顺战役与“致远舰”无关,排除C项;威海卫战役发生在山东的威海卫,与“辽宁”不符,排除D项。故选:B。14.(2分)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而这些通商口岸都是长江流域的城市,符合马汉在海权论中的提出的“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的观点,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黄河流域的义和团运动,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武力干涉,但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列强的这一企图化为泡影,故D项错误。故选:A。15.(2分)如图是一幅甲午战争时的日本漫画:“列强在围观一身穿清兵服装,伤痕累累,拖着长尾巴无路可走的猪。”对此漫画解读合理的是()A.列强希望趁机获取利益 B.列强支持革命派的活动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日本受到西方列强的孤立【解答】甲午战争时期,列强围观伤痕累累的清兵,体现出列强对日本侵华的默许、纵容态度,希望趁机扩大在华利益,A项正确;材料反映列强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无法体现列强对革命派的态度,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6.(2分)如图为近代美国报上的一幅漫画,题目《门户开放》。漫画反映出()A.美国领导八国联军侵华 B.列强反对美国侵略中国 C.美国试图美化对华侵略 D.中国民族危机有效缓解【解答】根据材料“《门户开放》”及所学可知,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这样,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表明美国试图美化对华侵略,C项正确;美国领导八国联军侵华与史实不符,排除A;图示无法得出列强反对美国侵略中国的信息,排除B;中国民族危机并未缓解,排除D。故选:C。17.(2分)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社会没有广泛支持【解答】A.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的各项条款是漂浮在空中的,没有实施的基础,并不是强调其实施的方式,如日本明治维新也是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但却取得了成功,因此材料不是强调戊戌变法方式的缺陷,排除A项。B.材料并没有批评戊戌变法具体内容的弊端,恰恰相反,材料“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强调了戊戌变法内容上还是不错的,只是缺乏实施的基础而已,排除B项。C.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至于没有得到支持的原因,材料并没有说明,也可能是不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不一定就是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排除C项。D.材料重点是“但”字后面的句子即“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强调戊戌变法的各种措施缺乏社会基础,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D项正确。故选:D。18.(2分)“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材料认为戊戌变法()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革命思潮的萌发【解答】A.“百日维新”失败,并未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B.“百日维新”失败,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C.据题干“……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可知,“百日维新”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符合题意。D.戊戌变法之前,已经出现了革命思潮,排除。故选:C。19.(2分)严复指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20世纪初亚华呼吁:“咳!男女身体是一样,天生的一切都要平等,怎么身体反可异视呢?”陈撷芬也指出“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男女一样。”这些观念()A.反映了统治者重视体育发展 B.说明了时代变迁,人们开始追求男女平等 C.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引起上至学部下及各省提学使司的重视【解答】从材料“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强调要发展体育,主要是当时中国面临列强的侵略,要救亡图存。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时代的主题,C符合题干的要求。严复不能代表统治者,排除A项。B项中“人们开始追求男女平等”说法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学部和各省提学使司的信处,排除D项。故选:C。20.(2分)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解答】据“……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可知,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选项A正确;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在题干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义和团运动与“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A。21.(2分)如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能绘制于()A.1845年 B.1859年 C.1896年 D.1903年【解答】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与图示中北京城内各国使馆林立相符,故D项符合题意;1901年之前还没有出现图示中这种各国使馆林立的状况,排除ABC项。故选:D。22.(2分)“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但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所以材料所述条约是《辛丑条约》,它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上海、福州、宁波、厦门、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和开启列强资本输出先例的是《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岛给日本,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项。故选:D。23.(2分)如表内容充分体现了()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均发生在1911年)(部分)掌权革命党原新军原新军原新军立宪派原巡抚原新军时间10月23日10月29日10月31日11月1日11月5日11月5日11月5日省份湖南山西云南江西浙江江苏贵州——据《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编A.中国同盟会的强大组织力 B.武昌起义产生的直接影响 C.黄花岗起义产生巨大影响 D.孙中山已成为公认的领袖【解答】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据“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均发生在1911年)”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表内容充分体现了武昌起义产生的直接影响,B项正确;“中国同盟会的强大组织力”在题干图表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均发生在1911年)”不符,排除C项;“孙中山已成为公认的领袖”在题干图表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24.(2分)1925年,张骞在追悼孙中山的演说中指出“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迥然不同”主要指向()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历程【解答】据材料“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而不是“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排除A项;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B项说法违背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未涉及思想领域,排除D项。故选:C。25.(2分)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解答】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在民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说明辛亥革命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各阶层思想的趋同在材料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26.(2分)1912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已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文中的“共和国”()A.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次尝试 B.完成了近代中国探索的任务 C.源于早期苏维埃共和国的思想实践 D.凝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解答】据题干“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可知,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辛亥革命。文中的“共和国”指的是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D正确;AC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27.(2分)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权主义【解答】从材料“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可知,孙中山主张的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从而学习欧洲志士的社会革命运动,可以看出其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B项正确;民族主义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民主主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的主义,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民权主义为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28.(2分)如图,1911年12月24日,《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A.君主立宪势力非常强大 B.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 C.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解答】A.君主立宪不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排除A。B.根据材料“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可知,当时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结束后,袁世凯窃取胜利的劳动果实,妄图复辟帝制,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艰难,B符合题意。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排除D。故选:B。29.(2分)“带着辫子没法混,割了辫子怕张勋。总统皇帝同时在,百姓难知哪头沉。”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作用有限 B.北洋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 C.辛亥革命引发了思想混乱 D.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解答】A.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A。B.根据材料“带着辫子没法混,割了辫子怕张勋。总统皇帝同时在,百姓难知哪头沉。”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张勋复辟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的特点,B项正确。C.材料与辛亥革命无关,未涉及思想混乱的信息,排除C。D.此时袁世凯已经逝世,复辟帝制已经失败,排除D。故选:B。30.(2分)“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解答】由材料中的信息“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可知,这反映了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二.材料题:(共3题,共计40分)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早期工业化以抵御外辱为最初动机,兴办军事工业以增强军事力量便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政府从1865年开始大规模创办军事工业,……中国的工业化不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工场手工业发展而来,而是通过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产业和经济制度逐渐展开的。——摘编自虞和平《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强调“中西并重”,务使二者“会通”,缺一不可。课程设置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办法,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专门学科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百度百科《京师大学堂》材料三: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次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作用。(答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师大学堂的办学特点(答一点即可),并指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提到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分别是什么。材料中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1)作用:根据材料一“兴办军事工业以增强军事力量便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政府从1865年开始大规模创办军事工业”及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特点:根据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强调‘中西并重’,务使二者‘会通’,缺一不可。课程设置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办法,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专门学科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概括得出,办学方针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强调“中西并重”;课程设置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办法,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任答一点)需求: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需求是救亡图存;学习西方,变法图强。(任答一点)(3)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与前次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提出的“新的理想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他们代表的“新的社会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解:结合所学辛亥的功绩和局限性可知,积极影响: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答案为:(1)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特点:办学方针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强调“中西并重”;课程设置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办法,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需求:救亡图存;学习西方,变法图强。(3)新的理想和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新的社会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解:积极影响: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2.(12分)21世纪是公认的海洋世纪。当我们沿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深深感到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造成历代统治者对海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根据西方海洋战略理论,提出了海疆自守策略。这标志着清政府开始由原来单一“坚船利器”海防观念向全方位的海防观念转变,由原来被动的防御战略向主动的海防战略转变。(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创建的近代海军名称。该海军在什么战争中全军覆没?学者指出,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9《说“木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
- 学生风采赵功如济源实验中学课件
- 社交媒体与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 现代酒店的舒适性餐厅空间环境塑造策略
- 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递业的竞争格局分析
-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 深度解析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 知识产权在科技领域的价值与运用
- 现代商务环境下的电商物流发展趋势
- 22《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铁路运费计算方法
- 《小脑梗死护理查房》
- 免疫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
- 配套模块an9238用户手册rev
- 医院室外管网景观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 某风电场设备材料设备清单
- —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终)
- 德龙自卸车合格证扫描件(原图)
- 【红】四川大学信纸抬头logo
- 塔吊操作人员四证合一
- 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