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2分)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展厅,陈列着一张“林则徐戒鸦片烟方”:“生洋参五钱、白术三钱、当归二钱……”这反映了当时林则徐禁烟()A.措施多样 B.行动迅速 C.阻力巨大 D.影响广泛2.(2分)1862年,湘军开始围困天京,洪秀全相信天灵庇佑,认为“朕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这反映了洪秀全()A.军事才华卓越 B.反清意志坚定 C.后期迷信自大 D.生活奢侈腐化3.(2分)1860年恭亲王奕䜣处理议和时收到英国参赞巴夏礼的亲笔中文信,信上有英文数行,但朝廷中无人认识,后于天津找到广东人黄惠廉辨识,才知英文只不过是巴夏礼的签名及年月日,一去一来,延误多日,影响了战和大局。由此可见,当时急需()A.培养新式人才 B.实现自强求富 C.进行政治变革 D.推动思想解放4.(2分)《马关条约》的赔款,约为1842年及1860年对英、法赔款的七倍,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由此可见,《马关条约》使()A.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 B.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中国军事危机进一步加重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5.(2分)1873年,同治帝接见外国使节时,国书由亲王代递至皇帝御案上,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列强用条约形式将清朝觐见礼仪强行西方化,国书须由皇帝亲手接受。这反映了()A.文明开化之风的进一步发展 B.清朝政府外交手段日益成熟 C.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D.外国侵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6.(2分)比较以下两首关于蝴蝶的诗歌,从胡适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提倡()咏素蝶作者:刘孝绰(南朝)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微。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谢欲相依。蝴蝶作者: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A.新道德 B.白话文 C.科学 D.民主7.(2分)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宣传过社会主义的刊物达200多种,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力的《星期评论》销量从最初1000份,增加到十几万份,由此可见当时()A.社会主义思潮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了一定思想基础 C.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D.反帝反封建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8.(2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粮食运输困难,国民党将领唐生智让人寻求毛泽东帮助。毛泽东说:“北伐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事情,我们一定帮忙。”他通知各地农协会,不到一个星期,就将岳阳的粮食运到深河。毛泽东的做法是基于()A.民族危机的加重 B.扶助农工的政策 C.土地革命的需要 D.国共合作的实现9.(2分)观察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从图片信息中,能够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指导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0.(2分)1936年6月张学良曾提出过加入共产党,对于此事共产国际明确表示反对,而中共中央仍决定发展他入党。中共中央的决定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坚持()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和平民主 D.独立自主11.(2分)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先后解放几十座县城,同时在解放地区建立了农会,成立了乡、区政府,并相继成立了县人民民主政府。这反映了中共()A.重视政权建设 B.进行土地改革 C.关注文艺工作 D.消灭敌人主力12.(2分)七届二中全会布置会场时,最初挂的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照片,毛主席要求改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照片,强调他们是先生,我们是学生。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A.艰苦奋斗 B.谦虚谨慎 C.团结协作 D.民主集中13.(2分)大生纱厂创办之初,张謇到处求人投资入股,一连在上海奔走了两个多月,不但没有筹措到一分钱,连回家的路费也用尽了,只好当街卖了三天的字,才有了回家的路费。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发展不尽人意 B.外国资本入侵中国市场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 D.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艰难14.(2分)1894年,身处城市蔡元培通过报纸了解中日在朝鲜交恶、光绪帝宣战、中国军队退守九连城等消息,而邵阳乡下的老百姓若干年后才知道中日之间发生了战争。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A.生活气象新旧并呈 B.观念转变移风易俗 C.西风东渐言论开放 D.城乡发展很不平衡15.(2分)清末民国时期(1910—1945年)中国编撰了大量以近代弱小国家被列强瓜分、灭亡案例的亡国史书。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出版行业兴盛 B.革命形势发展 C.民族危机严重 D.对外交往加强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6.(20分)画报以形象的、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不识字者亦能读之,在近代中国广受读者欢迎。材料一彭翼仲1902年于北京创立《启蒙画报》,停刊于1904年。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人士兴办报业,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这激发了彭翼仲的办报志向;1900年,“京内大乱,白昼抢劫,杀人放火,无所不至”,彭翼仲险些丧命外国大兵之手,其父因受惊吓而去世,彭翼仲痛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解决,辟儿童教育之捷径,遂有《启蒙画报》之举”。画报图片后人回忆图片配文: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支柱)……我愿小英雄,览画报启颛蒙梁漱溟:我从《启蒙画报》中得了许多常识;郭沫若:《启蒙画报》的编述,我到现在还深深地纪念看它。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童杂志一类的刊物,我总觉得太无趣味了;萨空了:《启蒙画报》曾是我最喜欢的读物。这个画报灌输了许多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人种的分类,五大洲的形状……陆宗达(1984年口述):《启蒙画报》,我从中学了不少新知识……《画报》上还有国内和国际的时事大事记,还谈辛亥革命……材料二《晋察冀画报》正式创刊于1942年7月7日,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纪录抗战事实的舆论阵地。画报用镜头捕捉历史的震撼画面,让照片成为一种与“枪杆子”并肩的斗争武器。画报图片报道主题画报创刊号封面刊登《八路军挺进长城》《血肉相连:边区人民与子弟兵》,刊载了照片,并附文字说明;第一期专题报道“抗日根据地在炮火中成长”,采用二十八张图片全面报道晋察冀根据地的主要战斗战役。第二期《新闻摄影》专栏,真实报道冀中平原游击战、反蚕食斗争、狼牙山战斗、“反扫荡”战斗、解放张家口、宣化、满城、山海关、石家庄等近三十场战役。1943年的第二期“血的控诉”刊载五幅惨不忍睹的照片1943年的第三期“惨绝人寰﹣﹣日寇烧杀潘家峪”后人回忆那时国民党管辖的国统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都在做宣传,双方的报纸都把自己说成抗日的中坚力量,老百姓不知该信谁的。《晋察冀画报》出版后,人们一看照片,这才是真抗日。我父亲过去有个秘书叫杨克,是个大学生。他就是看了《晋察冀画报》,拿着画报找到晋察冀军区,要求参军。——朱新春——摘编自吴果中《左图右史与画中有话》、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彭翼仲创立《启蒙画报》受哪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从材料一的“后人回忆”看《启蒙画报》的内容具有什么特点?(2)材料一的图中出现“枪”和“地球仪”两样物品寓意“小英雄”应具备的品质,请任选其一,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寓意?材料一的“后人回忆”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推测出现失误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晋察冀画报》选择7月7日作为创刊的日期原因?《晋察冀画报》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晋察冀画报》能够证明什么历史真相?(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画报历史价值的认识。17.(20分)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依靠在一起。材料一:南昌起义之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污蔑以及老百姓对旧式军队的刻板印象,老百姓对起义部队见之即躲。为消除百姓误解,中共制作了如“土地归还农民”等红色标语,恰到好处地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既符合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又顾及广大群众的心理接受水平。红色标语,配以集会、演讲的宣传方式,加上起义部队的优良作风,让中国共产党争取到广泛的群众支持。8月3日,起义军就收到南昌民众筹集的捐款1万银圆,各界市民主动帮助起义军抬担架、照顾伤员、赶制军服、踊跃参军。这些红色标语多书写、张贴在年久失修的老屋上,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有些标语纸张已冲散,有些标语布匹不知所踪,有些写有标语墙皮已剥落……——摘编自周珊秀等《宣传与号召:南昌起义时期的红色标语》材料二:如图是1949年5月作者洪荒在目睹了解放军节节南下的场景时,回想起自己回乡探亲途中见到的国民党军队乱抓壮丁、抢劫的罪行,激起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提笔所创作的。——摘编自甘险峰《中国漫画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制作的宣传标语有何特点?红色标语、革命圣地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请你围绕“如何用好红色资源”提一个合理的建议。(2)观察材料二的漫画,判断漫画的上部分还是下部分反映解放军的形象?说明你的判断依据。(3)综合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2分)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展厅,陈列着一张“林则徐戒鸦片烟方”:“生洋参五钱、白术三钱、当归二钱……”这反映了当时林则徐禁烟()A.措施多样 B.行动迅速 C.阻力巨大 D.影响广泛【解答】根据材料“生洋参五钱、白术三钱、当归二钱……“可知,材料反映的内容与林则徐销烟有关;题干内容反映了林则徐禁烟的措施多样,故A正确。B.材料没有体现行动迅速,故B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阻力巨大,故C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影响广泛,故D错误。故选:A。2.(2分)1862年,湘军开始围困天京,洪秀全相信天灵庇佑,认为“朕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这反映了洪秀全()A.军事才华卓越 B.反清意志坚定 C.后期迷信自大 D.生活奢侈腐化【解答】1862年太平天国即将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相信天灵庇佑,仍然认为能够太平一统,体现其迷信自大的特点,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军事才华,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其坚定的反清意志,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其生活奢侈腐化,排除D。故选:C。3.(2分)1860年恭亲王奕䜣处理议和时收到英国参赞巴夏礼的亲笔中文信,信上有英文数行,但朝廷中无人认识,后于天津找到广东人黄惠廉辨识,才知英文只不过是巴夏礼的签名及年月日,一去一来,延误多日,影响了战和大局。由此可见,当时急需()A.培养新式人才 B.实现自强求富 C.进行政治变革 D.推动思想解放【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没有相关的翻译人才,导致翻译英文不及时,延误多日,影响了战和大局,说明当时急需培养新式人才,A正确;材料强调缺乏人才,并非强调自强求富、变革政治和解放思想,排除BCD。故选:A。4.(2分)《马关条约》的赔款,约为1842年及1860年对英、法赔款的七倍,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由此可见,《马关条约》使()A.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 B.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中国军事危机进一步加重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解答】A.《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给日本,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这使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符合题意。B.大量赔款与“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无关,排除。C.大量赔款与“中国军事危机进一步加重”无关,排除。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故选:A。5.(2分)1873年,同治帝接见外国使节时,国书由亲王代递至皇帝御案上,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列强用条约形式将清朝觐见礼仪强行西方化,国书须由皇帝亲手接受。这反映了()A.文明开化之风的进一步发展 B.清朝政府外交手段日益成熟 C.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D.外国侵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辛丑条约》后,清朝觐见礼仪被强行西方化,这说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不能说明文明开化之风的进一步发展、清朝政府外交手段日益成熟、外国侵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BD。故选:C。6.(2分)比较以下两首关于蝴蝶的诗歌,从胡适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提倡()咏素蝶作者:刘孝绰(南朝)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微。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谢欲相依。蝴蝶作者: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A.新道德 B.白话文 C.科学 D.民主【解答】根据胡适的诗歌“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结合所学,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是文学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可知,从胡适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提倡白话文,B符合题意。新道德、科学、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和材料无关,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7.(2分)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宣传过社会主义的刊物达200多种,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力的《星期评论》销量从最初1000份,增加到十几万份,由此可见当时()A.社会主义思潮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了一定思想基础 C.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D.反帝反封建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解答】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宣传过社会主义的刊物达200多种,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力的《星期评论》销量从最初1000份,增加到十几万份”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B项正确;A项材料未将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对比,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主流思想,排除A;C项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与五四运动有关,排除C;反帝反封建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8.(2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粮食运输困难,国民党将领唐生智让人寻求毛泽东帮助。毛泽东说:“北伐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事情,我们一定帮忙。”他通知各地农协会,不到一个星期,就将岳阳的粮食运到深河。毛泽东的做法是基于()A.民族危机的加重 B.扶助农工的政策 C.土地革命的需要 D.国共合作的实现【解答】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展的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毛泽东组织农协会帮助国民党运粮,正是国共合作的表现,D项正确;北伐的对象是封建军阀,不能体现民族危机的加重,排除A项;“扶助农工”与帮助国民党军队运粮不符,排除B项;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9.(2分)观察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从图片信息中,能够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指导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答】A.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排除。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革命由进攻城市转向农村的开始,随后创建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符合题意。C.图片呈现的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的史实,与1948﹣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阶段无关,排除。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故选:B。10.(2分)1936年6月张学良曾提出过加入共产党,对于此事共产国际明确表示反对,而中共中央仍决定发展他入党。中共中央的决定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坚持()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和平民主 D.独立自主【解答】A.武装斗争是指革命力量有组织地使用武装力量进行斗争,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B.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C.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的内容,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1936年6月张学良曾提出过加入共产党,对于此事共产国际明确表示反对,而中共中央仍决定发展他入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中央在决定发展张学良入党时,并未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故D项正确。故选:D。11.(2分)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先后解放几十座县城,同时在解放地区建立了农会,成立了乡、区政府,并相继成立了县人民民主政府。这反映了中共()A.重视政权建设 B.进行土地改革 C.关注文艺工作 D.消灭敌人主力【解答】据“在解放地区建立了农会,成立了乡、区政府,并相继成立了县人民民主政府”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重视政权建设,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进行土地改革”“关注文艺工作”“消灭敌人主力”,排除BCD项。故选:A。12.(2分)七届二中全会布置会场时,最初挂的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照片,毛主席要求改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照片,强调他们是先生,我们是学生。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A.艰苦奋斗 B.谦虚谨慎 C.团结协作 D.民主集中【解答】据题干“七届二中全会布置会场时,最初挂的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照片,毛主席要求改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照片,强调他们是先生,我们是学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毛主席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是先生,我们是学生。这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谦虚谨慎。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谦虚谨慎,不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民主集中,排除ACD。故选:B。13.(2分)大生纱厂创办之初,张謇到处求人投资入股,一连在上海奔走了两个多月,不但没有筹措到一分钱,连回家的路费也用尽了,只好当街卖了三天的字,才有了回家的路费。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发展不尽人意 B.外国资本入侵中国市场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 D.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艰难【解答】根据材料“大生纱厂创办之初,张謇到处求人投资入股,一连在上海奔走了两个多月,不但没有筹措到一分钱,连回家的路费也用尽了,只好当街卖了三天的字,才有了回家的路费”可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很难筹措到资金,这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发展不尽人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国资本入侵中国市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排除C项。故选:D。14.(2分)1894年,身处城市蔡元培通过报纸了解中日在朝鲜交恶、光绪帝宣战、中国军队退守九连城等消息,而邵阳乡下的老百姓若干年后才知道中日之间发生了战争。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A.生活气象新旧并呈 B.观念转变移风易俗 C.西风东渐言论开放 D.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解答】据题干“1894年,身处城市蔡元培通过报纸了解中日在朝鲜交恶、光绪帝宣战、中国军队退守九连城等消息,而邵阳乡下的老百姓若干年后才知道中日之间发生了战争”可知,这说明城市与乡村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了解程度不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发展很不平衡。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生活气象新旧并呈、观念转变移风易俗、西风东渐言论开放,排除ABC。故选:D。15.(2分)清末民国时期(1910—1945年)中国编撰了大量以近代弱小国家被列强瓜分、灭亡案例的亡国史书。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出版行业兴盛 B.革命形势发展 C.民族危机严重 D.对外交往加强【解答】1910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中国经历了14年抗战,中华民族更是到了生死存亡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编撰了大量以近代弱小国家被列强瓜分、灭亡案例的亡国史书,目的是激发国人的民族反抗意识,C正确;出版业兴盛、革命形势发展和对外交往加强都和编撰亡国史书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BD。故选:C。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6.(20分)画报以形象的、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不识字者亦能读之,在近代中国广受读者欢迎。材料一彭翼仲1902年于北京创立《启蒙画报》,停刊于1904年。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人士兴办报业,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这激发了彭翼仲的办报志向;1900年,“京内大乱,白昼抢劫,杀人放火,无所不至”,彭翼仲险些丧命外国大兵之手,其父因受惊吓而去世,彭翼仲痛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解决,辟儿童教育之捷径,遂有《启蒙画报》之举”。画报图片后人回忆图片配文: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支柱)……我愿小英雄,览画报启颛蒙梁漱溟:我从《启蒙画报》中得了许多常识;郭沫若:《启蒙画报》的编述,我到现在还深深地纪念看它。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童杂志一类的刊物,我总觉得太无趣味了;萨空了:《启蒙画报》曾是我最喜欢的读物。这个画报灌输了许多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人种的分类,五大洲的形状……陆宗达(1984年口述):《启蒙画报》,我从中学了不少新知识……《画报》上还有国内和国际的时事大事记,还谈辛亥革命……材料二《晋察冀画报》正式创刊于1942年7月7日,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纪录抗战事实的舆论阵地。画报用镜头捕捉历史的震撼画面,让照片成为一种与“枪杆子”并肩的斗争武器。画报图片报道主题画报创刊号封面刊登《八路军挺进长城》《血肉相连:边区人民与子弟兵》,刊载了照片,并附文字说明;第一期专题报道“抗日根据地在炮火中成长”,采用二十八张图片全面报道晋察冀根据地的主要战斗战役。第二期《新闻摄影》专栏,真实报道冀中平原游击战、反蚕食斗争、狼牙山战斗、“反扫荡”战斗、解放张家口、宣化、满城、山海关、石家庄等近三十场战役。1943年的第二期“血的控诉”刊载五幅惨不忍睹的照片1943年的第三期“惨绝人寰﹣﹣日寇烧杀潘家峪”后人回忆那时国民党管辖的国统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都在做宣传,双方的报纸都把自己说成抗日的中坚力量,老百姓不知该信谁的。《晋察冀画报》出版后,人们一看照片,这才是真抗日。我父亲过去有个秘书叫杨克,是个大学生。他就是看了《晋察冀画报》,拿着画报找到晋察冀军区,要求参军。——朱新春——摘编自吴果中《左图右史与画中有话》、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彭翼仲创立《启蒙画报》受哪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从材料一的“后人回忆”看《启蒙画报》的内容具有什么特点?(2)材料一的图中出现“枪”和“地球仪”两样物品寓意“小英雄”应具备的品质,请任选其一,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寓意?材料一的“后人回忆”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推测出现失误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晋察冀画报》选择7月7日作为创刊的日期原因?《晋察冀画报》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晋察冀画报》能够证明什么历史真相?(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画报历史价值的认识。【解答】(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人士兴办报业,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这激发了彭翼仲的办报志向”可得出,受到戊戌变法的影响;根据材料“1900年,‘京内大乱,白昼抢劫,杀人放火,无所不至’,彭翼仲险些丧命外国大兵之手,其父因受惊吓而去世,彭翼仲痛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解决,辟儿童教育之捷径,遂有《启蒙画报》之举’。”可得出,受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特点:根据材料“我从《启蒙画报》中得了许多常识”“这个画报灌输了许多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人种的分类,五大洲的形状”可知,《启蒙画报》的内容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根据材料“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童杂志一类的刊物,我总觉得太无趣味了”可知,《启蒙画报》的内容具有富有趣味的特点;根据材料“《画报》上还有国内和国际的时事大事记”可知,,《启蒙画报》的内容具有涉及面广、关心时事的特点。(2)时代背景及寓意:火枪: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启蒙画报》创刊于1902年,当时的中国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因此墙上挂着火枪,寓意是反抗侵略,保家卫国。地球仪: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深化了学习西方的紧迫性,因此桌面上的地球仪象征着开眼看世界,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奋发图强,爱国救亡。错误之处及原因:根据材料“彭翼仲1902年于北京创立《启蒙画报》,停刊于1904年”“陆宗达(1984年口述)……《画报》上还有国内和国际的时事大事记,还谈辛亥革命”及所学知识,《启蒙画报》的发行时间是1902到1904年,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画报》是不可能记述该事件的;由于年代久远,所以陆宗达在1984年所作的回忆与历史史实出现了偏差。(3)原因:根据材料二“《晋察冀画报》正式创刊于1942年7月7日,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纪录抗战事实的舆论阵地”及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作用:根据材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纪录抗战事实的舆论阵地”“画报创刊号封面刊登《八路军挺进长城》《血肉相连:边区人民与子弟兵》,刊载了照片,并附文字说明”“采用二十八张图片全面报道晋察冀根据地的主要战斗战役”可得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事实;根据材料“1943年的第二期‘血的控诉’刊载五幅惨不忍睹的照片”“1943年的第三期‘惨绝人寰﹣﹣日寇烧杀潘家峪”可得出,揭露了日本侵略暴行;根据材料“《晋察冀画报》出版后,人们一看照片,这才是真抗日。我父亲过去有个秘书叫杨克,是个大学生。他就是看了《晋察冀画报》,拿着画报找到晋察冀军区,要求参军”可得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影响;鼓舞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的信心。历史真相:根据材料“画报用镜头捕捉历史的震撼画面,让照片成为一种与‘枪杆子’并肩的斗争武器。”及所学知识,《晋察冀画报》中的照片是实物史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画报以图像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了历史事件、人物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画报中的广告、插图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特点:内容丰富;富有趣味(趣味性强);涉及面广;关心时事。(2)火枪: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墙上挂着火枪,寓意反抗侵略,保家卫国。地球仪:近代以来西方先进文明不断传入中国,戊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桌上的地球仪寓意要具有开眼看世界的“世界眼光”,奋发图强,爱国救亡。错误之处:陆宗达的回忆“《画报》……还谈辛亥革命”有误;原因:《启蒙画报》的发行时间是1902到1904年,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画报》是不可能记述该事件的;由于年代久远,所以陆宗达在1984年所作的回忆与历史史实出现了偏差。(3)原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作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暴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影响;鼓舞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的信心。历史真相: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4)画报以图像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了历史事件、人物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画报中的广告、插图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17.(20分)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依靠在一起。材料一:南昌起义之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污蔑以及老百姓对旧式军队的刻板印象,老百姓对起义部队见之即躲。为消除百姓误解,中共制作了如“土地归还农民”等红色标语,恰到好处地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既符合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又顾及广大群众的心理接受水平。红色标语,配以集会、演讲的宣传方式,加上起义部队的优良作风,让中国共产党争取到广泛的群众支持。8月3日,起义军就收到南昌民众筹集的捐款1万银圆,各界市民主动帮助起义军抬担架、照顾伤员、赶制军服、踊跃参军。这些红色标语多书写、张贴在年久失修的老屋上,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有些标语纸张已冲散,有些标语布匹不知所踪,有些写有标语墙皮已剥落……——摘编自周珊秀等《宣传与号召:南昌起义时期的红色标语》材料二:如图是1949年5月作者洪荒在目睹了解放军节节南下的场景时,回想起自己回乡探亲途中见到的国民党军队乱抓壮丁、抢劫的罪行,激起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提笔所创作的。——摘编自甘险峰《中国漫画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制作的宣传标语有何特点?红色标语、革命圣地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请你围绕“如何用好红色资源”提一个合理的建议。(2)观察材料二的漫画,判断漫画的上部分还是下部分反映解放军的形象?说明你的判断依据。(3)综合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中共制作了如‘土地归还农民’等红色标语,恰到好处地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既符合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又顾及广大群众的心理接受水平”概括得出,色彩鲜明;革命性强;针对性强;根据材料“红色标语,配以集会、演讲的宣传方式,加上起义部队的优良作风,让中国共产党争取到广泛的群众支持”可得出多种方式配合;根据材料“这些红色标语多书写、张贴在年久失修的老屋上,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有些标语纸张已冲散,有些标语布匹不知所踪,有些写有标语墙皮已剥落”可得出贴近群众。建议: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①完善红色资源档案管理系统。要全面建立红色资源档案,收集整理红色历史文献、照片、视频等资料,建立数字化数据库,方便社区居民查询、了解和学习;②创新红色资源利用模式。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搭建红色展览馆、创作文艺作品等形式,让社区居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③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措施。要建立完善的红色资源保护机制,加强安全防范、维护红色文物和建筑物的完整性,确保红色资源不受侵犯;④建立红色文化进校园体系。要让红色资源传承发扬,可以在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红色历史、热爱祖国,并以此激发他们爱国热情与意识。(2)根据材料可知,漫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三个国民党士兵正在役使民夫,掳掠百姓,抢走一头肥猪,军民如寇仇;下半部分是二位解放军战士在帮助农民挑担和背稻谷,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3)根据材料“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依靠在一起”等信息,拟定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论述: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抗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