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2分)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该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指出了清朝士大夫阶层的傲慢与无知 C.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D.旨在说中英不平等贸易责任方在英国2.(2分)1841年5月,英军侵犯三元里。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群众15000余人自发组成平英团,先后两次包围了四方炮台(侵华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在广州知府的压力下,三元里抗英队伍才被迫解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造成包括一名少校指挥官在内的英军近百人伤亡。这一事实说明()A.中国国力弱,不能战胜强大侵略者 B.清政府反对和压制群众反侵略斗争 C.英军是文明之师,为对华通商而战 D.中国难以形成抗击外国侵略的合力3.(2分)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的民族革命而言起不到关键作用,但是它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却迫使不同阵营的开明人士主动去拥抱世界,顺应历史的发展。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4.(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边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研究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热衷于边疆军事5.(2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6.(2分)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的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2分)如图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由此推断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军事体制落后 B.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 D.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8.(2分)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9.(2分)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0.(2分)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1.(2分)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2.(2分)1912年1月27日,孙中山致电各国公使说:“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岂知袁忽令南京临时政府迅速解散,此则为民国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让步,为共和,不为袁氏也。”此电文体现了()A.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 B.列强武力干涉中国革命 C.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 D.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3.(2分)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14.(2分)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未竟之功”是()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5.(2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背(皆)反乎是。”据此,陈独秀等人将()A.宣传“实业救国” B.主张国家至上 C.开民智、造新人 D.建立民主共和16.(2分)“凤凰网”评论: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这一评论重在突出五四运动()A.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重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C.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7.(2分)如图可以用来说明()A.北伐战争的迅速推进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敌后抗日根据地壮大 D.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8.(2分)“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9.(2分)如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A.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B.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C.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分)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21.(2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A.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 C.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2.(2分)如图是民国二十七年,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的一段话。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23.(2分)消息传到重庆时,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据当时的美国记者记录:“突然,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不到一小时,整个城市就变成了一座巨响和狂欢的火山。”据此推测该消息是()A.平型关大捷 B.日本投降 C.签署“双十协定” D.胜利渡长江24.(2分)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再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25.(2分)据如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查表(建国前)时期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农民阶级的需要 C.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D.巩固和发展根据地26.(2分)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阶段的战役示意图,对该阶段战略态势归纳正确的是()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渡江、摧枯拉朽27.(2分)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对于如图阴影部分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体现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28.(2分)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其根本原因是()A.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与束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29.(2分)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30.(2分)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31.(14分)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思想的传播】材料一:如表所示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摘自邹容《革命军》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思想的实践】材料二:人物资料卡1:A,湖南长沙人。主要事迹:(1)参与组建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2)领导黄花岗起义人物资料卡2:B,出生于江苏淮安。主要事迹:(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2)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新思想的发展】材料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系列文章,初步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邹容发表《革命军》的背景是什么?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旨在宣传哪一救国思想?(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A、B两位历史人物是谁?他们各自代表近代哪一阶级的救国探索?(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新思想发展创新的具体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认识。32.(13分)讴歌青春力量,礼赞青春人物。某校八年级(1)班在学习历史文化周中开展了下列活动。活动一:图片展活动二:歌咏赛活动三:故事会故事一真正的少年英雄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宣告成立。全师由1万多名青年组成,党团员占70%以上,战士平均年龄18岁左右,还有不少十四五岁的红小鬼。全师指战员宣誓“我们是工农的儿子,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当十几岁的孩子扛枪战斗在第一线时,这些少年义无反顾,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是真正的少年英雄。故事二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    董存瑞(1929﹣1948),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身为爆破组长的他率领全班连续炸掉4座炮楼、5座碉堡。部队在冲锋时遇到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中的机枪猛烈火力的封锁。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发现无处安置炸药,而总攻时间已到,于是毅然托起炸药包抵住桥身炸毁暗堡,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请回答:(1)根据活动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国外背景,并说明图二画作“启航”的寓意。(2)根据活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是在哪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3)依据活动三,故事一中少共师青年们怀着怎样的信念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根据故事二说出董存瑞军旅生涯经历的两个历史时期。作为革命英雄,他们具有怎样共同的优秀品质?33.(13分)某历史社团成员对文物回归问题进行分组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之殇】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瓶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这座清代鎏金佛塔,制作精美,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回归之路】第二小组:讲述部分海外文物回归情况。①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拍卖行将虎首拍下。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斥资6910万港币,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④2018年3月,圆明园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鎣返还。12月,青铜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盛世重光】所有成员:围绕“流失文物回归”现象展开讨论。天龙山佛首回归部分网友讨论网友1:以吾辈少年意气,助祖国万里恒昌。网友2:小时候去天龙山石窟玩,就知道了佛首的故事,今天终于看到佛首的回归。爱我中华!网友3:作为一个文博专业的大学生,最开心就是看到失散多年的国宝回家、文物的修护完成以及再也没有墓葬被毁被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开展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2分)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该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指出了清朝士大夫阶层的傲慢与无知 C.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D.旨在说中英不平等贸易责任方在英国【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依据题干“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可知该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因此C项符合题干意思。故选:C。2.(2分)1841年5月,英军侵犯三元里。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群众15000余人自发组成平英团,先后两次包围了四方炮台(侵华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在广州知府的压力下,三元里抗英队伍才被迫解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造成包括一名少校指挥官在内的英军近百人伤亡。这一事实说明()A.中国国力弱,不能战胜强大侵略者 B.清政府反对和压制群众反侵略斗争 C.英军是文明之师,为对华通商而战 D.中国难以形成抗击外国侵略的合力【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841年5月,英军侵犯三元里。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群众15000余人自发组成平英团,先后两次包围了四方炮台(侵华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在广州知府的压力下,三元里抗英队伍才被迫解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造成包括一名少校指挥官在内的英军近百人伤亡。这一事实说明清政府反对和压制群众反侵略斗争。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国力弱,不能战胜强大侵略者、中国难以形成抗击外国侵略的合力。英军是文明之师,为对华通商而战说法错误,排除ACD。故选:B。3.(2分)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的民族革命而言起不到关键作用,但是它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却迫使不同阵营的开明人士主动去拥抱世界,顺应历史的发展。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解答】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的民族革命而言起不到关键作用,但是它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却迫使不同阵营的开明人士主动去拥抱世界,顺应历史的发展”可知,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些开明之士在对抗太平天国的运动中,意识到了西方武器、科技的进步性,这为以后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科技起了推动作用。由此看出天国运动客观上引发了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A。4.(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边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研究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热衷于边疆军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表现等知识,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识读。【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边界图说》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关注边疆地区局势,编著边疆史地著作,体现了当时中国部分进步人士民族意识日益增强。C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清政府作为官方关注边疆危机的信息排除A;材料只是说明民间地理学者因为边疆危机,开始编著一些关于边疆地区的史地著作,与地理学研究兴起无关,排除B;材料只是说明民间地理学者因为边疆危机,开始编著一些关于边疆地区的史地著作,与热衷于边疆军事无关,排除D项。故选:C。5.(2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据题干“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推动了后来维新变法的推动,所以C符合题意。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等人的活动就开始传播西方思想,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排除A。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之后也反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维新派提出进行维新变法,排除BD。故选:C。6.(2分)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的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都不可以在中国设立工厂,排除A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都可以“合法”的在中国设立工厂,故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C。7.(2分)如图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由此推断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军事体制落后 B.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 D.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示。【解答】依据图示可知,反映了中日海军机构体制不同,多元化机构,使中国海军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具有浓厚的私属性和派系特征,影响军队的战斗力,而日本用海军省统一指挥联合舰队,战斗力提高,说明清政府军事体制落后,故A项正确。图示无法反映中日舰队的数量多少,故B错误。图示无法得出“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的结论,排除C。题干图示无法得出,“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的结论,故D错误。故选:A。8.(2分)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解答】由材料“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只有B项与材料相符。故选:B。9.(2分)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分析】本题考查对近代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的认识。【解答】图片上面是列强对华侵略活动(英国走私鸦片)及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反映出列强侵华;下面为在历次侵华活动或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综合判断,此图反映出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抗争。A仅仅是鸦片战争的影响,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现象,图片没有反映近代化探索,D错误。故选:B。10.(2分)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A项正确;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与清帝退位诏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原因,但不是首要原因,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在清帝退位诏书颁布之后,排除D项。故选:A。11.(2分)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的理解。【解答】根据题干“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可知,辛亥革命由于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才有了上述的观点,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的辛亥革命无关,排除。故选:A。12.(2分)1912年1月27日,孙中山致电各国公使说:“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岂知袁忽令南京临时政府迅速解散,此则为民国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让步,为共和,不为袁氏也。”此电文体现了()A.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 B.列强武力干涉中国革命 C.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 D.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分析】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及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知道题干材料体现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解答】根据题干“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岂知袁忽令南京临时政府迅速解散,此则为民国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让步,为共和,不为袁氏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电文体现了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A项正确;列强武力干涉中国革命,题干内容没有体现,排除B项;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A。13.(2分)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兴等人商讨在广州起义。黄兴领导发动了黄花岗起义。【解答】根据图片中”七十二烈士之墓“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该墓地是黄花岗七十而烈士的墓地,黄花岗起义是为推翻清王朝而爆发的革命起义。根据”七十二烈士之墓“可知该墓地与黄花岗起义有关,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故选D;图片反映的是黄花岗起义,和鸦片战争、黄海海战以及天津保卫战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无关,排除ABC。故选:D。14.(2分)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未竟之功”是()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掌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革命性质,这是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故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创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15.(2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背(皆)反乎是。”据此,陈独秀等人将()A.宣传“实业救国” B.主张国家至上 C.开民智、造新人 D.建立民主共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新文化运动开始。根据题干信息“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由此可知,陈独秀等人主张开民智、造新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思想,排除B项;建立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16.(2分)“凤凰网”评论: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这一评论重在突出五四运动()A.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重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C.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解答】依据题干关于“五四运动““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故C正确。A题干不能体现,排除。B说法片面,排除。D与“向后”的分析不吻合,排除。故选:C。17.(2分)如图可以用来说明()A.北伐战争的迅速推进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敌后抗日根据地壮大 D.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要求学生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依据图示信息可知,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而且中央工农民主政权所在地是瑞金,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B项正确;北伐战争是从南往北推进,并非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故A项错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分布在北方,而且中央所在地是延安,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项。解放战争从黄河中下游向黄河以南开展,故D项错误。故选:B。18.(2分)“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分析】本题考查古田会议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解答】据所学知,1929年12月底,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这就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解决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重大课题,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故选:B。19.(2分)如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A.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B.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C.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分析】本题通过时间轴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掌握情况。【解答】根据题干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属于图示中的“战略转移”;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属于图示中的“重大转折”;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属于图示中的转危为安。故图示反映的与红军长征有关,故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的开展,与北伐战争相关,排除A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排除B项;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故选:D。20.(2分)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是()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解答】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故A正确。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属于影视作品,带有一定的艺术特征,可信度不高,排除B。C.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属于文学作品,主观性较大,排除C。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属于政府主导的报刊,政治性较强,侧重舆论宣传,排除D。故选:A。21.(2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A.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 C.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可知,这场营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D符合题意;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日军对根据地封锁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选项C说法错误,国民政府没有实现投降政策。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2.(2分)如图是民国二十七年,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的一段话。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国民党抗战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二十七年”,即公元1938年(1912+27﹣1=1938)。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因此,题干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的一段话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抗战,故C项正确;出师讨伐北洋军阀与北伐战争相关,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排除B项;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C。23.(2分)消息传到重庆时,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据当时的美国记者记录:“突然,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不到一小时,整个城市就变成了一座巨响和狂欢的火山。”据此推测该消息是()A.平型关大捷 B.日本投降 C.签署“双十协定” D.胜利渡长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投降的相关史实。“8月15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签署“双十协定”是在1945年10月10日;胜利渡长江是在1949年4月。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4.(2分)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再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分析】本题考查了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同时国民党内战准备还没有完成,所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5.(2分)据如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查表(建国前)时期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农民阶级的需要 C.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D.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共产党倡导全民族抗战,因此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又变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共产党因此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以团结人民,共同抗击国民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故A项正确;农民阶级的需要,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不符,排除B项;马列主义革命理论,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主要为抗战服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26.(2分)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阶段的战役示意图,对该阶段战略态势归纳正确的是()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渡江、摧枯拉朽【分析】本题以一幅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解答】仔细观察地图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B。27.(2分)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对于如图阴影部分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体现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质,国民革命的性质,解放战争的性质。【解答】A.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没有建立统一战线,排除A。B.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排除B。C.国民革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斗争,但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解放战争则属于国共内战,排除C。D.据材料“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及所学可知,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特征,故D正确。故选:D。28.(2分)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其根本原因是()A.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与束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知道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答】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其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是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C项正确;外来势力排挤不是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民族工业不仅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压迫,还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压迫,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29.(2分)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关键词“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中西交融的情形。故选:B。30.(2分)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分析】本题考查清末新式教育的开端。题干关键信息“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并结合所学,这反映出清末学堂不仅学习传统儒家经典,而且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的内容,这种课程设置改变了知识单调的状况,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C符合题意。故选:C。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31.(14分)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思想的传播】材料一:如表所示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摘自邹容《革命军》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思想的实践】材料二:人物资料卡1:A黄兴,湖南长沙人。主要事迹:(1)参与组建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2)领导黄花岗起义人物资料卡2:B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主要事迹:(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2)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新思想的发展】材料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系列文章,初步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邹容发表《革命军》的背景是什么?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旨在宣传哪一救国思想?(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A、B两位历史人物是谁?他们各自代表近代哪一阶级的救国探索?(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新思想发展创新的具体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认识。【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邹容发表《革命军》的背景、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传播、黄兴与黄花岗起义、周恩来的革命事迹、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新思想发展创新的具体表现、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因此背景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根据材料一“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2)根据材料二“参与组建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领导黄花岗起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华兴会是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组织成立,黄兴任会长,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后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因此A是黄兴,代表资产阶级的救国探索;根据材料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中,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因此B是周恩来,代表无产阶级的救国探索。(3)根据材料三“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可知,孙中山对新思想的发展创新体现在主张平等的民权;根据材料三“初步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可知,毛泽东对新思想的发展创新体现在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根据材料一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材料二中理论实践以及材料三中的新思想的发展并综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故答案为:(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思想:马克思主义。(2)A:黄兴;资产阶级;B:周恩来;无产阶级。(3)孙中山:主张平等的民权;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32.(13分)讴歌青春力量,礼赞青春人物。某校八年级(1)班在学习历史文化周中开展了下列活动。活动一:图片展活动二:歌咏赛活动三:故事会故事一真正的少年英雄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宣告成立。全师由1万多名青年组成,党团员占70%以上,战士平均年龄18岁左右,还有不少十四五岁的红小鬼。全师指战员宣誓“我们是工农的儿子,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当十几岁的孩子扛枪战斗在第一线时,这些少年义无反顾,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是真正的少年英雄。故事二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    董存瑞(1929﹣1948),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参加隆化战斗,身为爆破组长的他率领全班连续炸掉4座炮楼、5座碉堡。部队在冲锋时遇到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中的机枪猛烈火力的封锁。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发现无处安置炸药,而总攻时间已到,于是毅然托起炸药包抵住桥身炸毁暗堡,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请回答:(1)根据活动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国外背景,并说明图二画作“启航”的寓意。(2)根据活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是在哪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3)依据活动三,故事一中少共师青年们怀着怎样的信念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根据故事二说出董存瑞军旅生涯经历的两个历史时期。作为革命英雄,他们具有怎样共同的优秀品质?【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国外背景、画作“启航”的寓意、国民革命的目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革命英雄具有的优秀品质等知识。【解答】(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并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特权全部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