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第二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5.2土壤第二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5.2土壤第二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5.2土壤第二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5.2土壤第二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土壤第五章植被与土壤03土壤质地质地粒级孔隙通气、透水性保水、蓄水、保肥性有机质分解速度可耕性砂土砂粒大孔隙多强弱快易耕作壤土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大、小孔隙均有良好强适中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黏土黏粒小孔隙为主差强慢质地黏重,不易耕作按各粒级含量比例不同一般分为:沙土、壤土、粘土有机层:枯枝落叶层分解或半分解状态的有机碎屑。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有机质层:土壤表层,分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和淀积层:一般相伴存在。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和淋溶层相伴存在。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岩石。母质层和母岩层: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图5.17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03土壤剖面构造——森林土壤剖面划分04土壤剖面构造——耕作土剖面划分图5.18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土壤的组成肥力特征作用肥力矿物质由成土母质发育。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有机质由动植物提供。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水分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空气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土壤成分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是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土壤的形成是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发育阶段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生长过程成土母质裸露岩石原始土壤成熟土壤矿物质矿物质有机质矿物质有机质矿物质有机质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生物因素地貌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人为因素形成因素土壤是在岩石(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1.成土母质01成土母质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植物、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加快了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颗粒团聚。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换为腐殖质,随着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选择性吸收分散在母质、水体、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储存生物体内;土壤动物搅拌、疏松土壤,参与土壤有机体分解;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02生物有机质含量的比较:森林草原荒漠02生物03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的地区的土壤形成快,土壤厚度大。热带季风气候:砖红壤剖面,取自广东雷州半岛。100cm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剖面,取自东北松嫩平原。60cm冷湿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热(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湿热地区: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特点温度高+降水多=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气候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地带性03气候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中纬度中纬度森林面积密集地区,生物对土壤的改造作用明显;枯枝落叶掉到土壤中,分解后使有机质丰富;高温季节短,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壤是在岩石(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03气候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会很快变得贫瘠。04地貌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高度、坡度、坡向、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植被坡度薄厚坡向多少少多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05时间东北平原黑土:每形成一厘米厚黑土需时200年以上,而东北平原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06人类活动在人类的耕作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性状生产问题:土壤侵蚀、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土壤污染。举例: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等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0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图5.20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土壤功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可以种植农作物,获得食物人类饲养动物以植物为饲料0A0C0D0B0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低产土壤的改良图5.21北丘洼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基本方法【盐碱地综合治理】04优良土壤的保养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作物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方法:休耕、作物轮作、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休耕地(1)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2)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3)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4)科学施肥;(5)作物:种植绿肥作物、种植耐盐碱作物。【知识扩展】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小结土壤颜色质地剖面结构组成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人类活动观察形成因素养护功能课时作业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土壤形成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