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考点要求考题统计备考建议春秋战国的政治变动与国家治理(2年4考)2023选择题:江苏卷,湖南卷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关键词:礼崩乐坏、社会转型、列国纷争、三家分晋、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变法改革、铁犁牛耕、郡县制、官僚政治、军功爵制、工商食官、铜铸货币、百家争鸣、“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尚贤”、以人为本、社会大变革、天人合一、崇德尚贤、德法之争等,这一时期是春秋大变革的关键,因此要引起重视,复习时重点把握。2022选择题:河北卷,辽宁卷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2年3考)2023选择题:全国乙卷、海南卷2022选择题:广东卷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2年7考)2023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浙江卷6月2022选择题:全国甲卷、重庆卷,山东卷,湖南卷,浙江卷6月复习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知识点1

列国纷争春秋:奴隶制度瓦解战国:封建制度确立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政治特点战争性质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争霸战争(春秋五霸)兼并战争(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诸侯争霸影响(1)灾难: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争霸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重人民负担。(2)进步:推动各国富国强兵的改革,打击贵族保守势力,促进地主阶层的崛起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3)统一:大国兼并小国,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4)交融: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增强华夏认同。知识点2

华夏认同春秋战国华夏认同观念

史料:春秋时期的吴国,曾长期被华夏视为夷狄,但《左传》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载:……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不过,现实政治的改变并非意味原有观念的丧失,原有的历史意识在此过程中仍被保留下来。即使在战国时期,当周王室权威尽失,诸侯国之间兼并之时,存在天下共主的政治结构仍然为华夏所认可,并逐渐为夷狄所接受。同样被认可和接受的还有华夏文化对维系政治结构的作用。——摘编自李渊《先秦时期夷狄认同华夏的观念》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夷狄认同华夏的表现。(6分)①在血缘上以华夏人自居;②在政治上接受天下共主的观念;③在文化上认同以宗法分封为核心的礼乐文明。1.(2022·重庆卷)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 B.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 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B知识点3

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工具、技术:兴修水利灌溉工程:农业经营:冶铁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原因历程特点地位评价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瓦解:鸦片战争后。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④精耕细作;⑤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政治稳定,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晚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1.(2023·1·浙江卷·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

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2.(2023·全国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C3.(2023·海南卷·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B精耕细作:通过投入劳动和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1.(2020·全国Ⅰ)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A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家庭手工业特点:农户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贡赋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出售。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私营手工业概况:春战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特点:民间私人经营;市场流通;主要供民间消费。官营手工业概况:至明朝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特点:历史悠久;世界领先;政府直接经营;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不流入市场。知识点3

经济发展: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知识点3

经济发展3.商业①商人: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②货币:流通广泛,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促使商业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③信贷: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④政策:“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商鞅变法“重农抑商”。⑤外贸:中国的丝绸已到达波斯帝国地中海东岸。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衰落,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但是其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一直存在。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重农抑商①原因: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妨碍农业生产;导致兵员不足,滋生厌战情绪;容易崇尚奢靡,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巩固统治的需要)②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根本目的)巩固统治。③表现: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贬低商人地位。(战国商鞅变法后开始实行)④影响:【积极】推动农业发展、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消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易错:抑商不等于灭商,限制不等于禁绝。重农抑商政策从战国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到清末新政时正式废除。1.(2023·广东)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2.(2020·全国Ⅲ·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B知识点4

变法运动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阶级、战争)2.目的:3.代表:富国强兵。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知识点4

变法运动3.代表:战国时期:领域措施作用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民土地军事奖励军功(军功爵制)选官废除世卿世禄制政治建立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推行县制,官员由皇帝任免思想燔诗书以明法令社会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商鞅变法:前356、前350年,至前338年结束调动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打击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强化思想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小农经济;增加赋税收入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选必一)官员选拔: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①荐举制: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②军功制: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属籍",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推动血缘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1.(2023·湖南卷·2)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A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赋税与户籍制度1.战国时期开始实行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2.战国时期,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以“五家为伍”编排户口。(编户齐民)战国户籍知识点5

百家争鸣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1)核心观念:“仁”“礼”(克己复礼);(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3)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推动私学发展,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4)文化: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一、孔子与老子(春秋)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1)思想核心:(2)哲学思想:(3)政治:“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福祸、阴阳、长短等)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二、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上:(2)政治上:(3)阶级关系上:(4)思想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铁犁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宗法制、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士阶层活跃,受到诸侯重用;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下移。

流派及主张:战国时期儒家孟子1.政治思想:2.伦理观:荀子1.政治思想:2.伦理观:3.哲学观:道家庄子哲学观:墨家墨子法家韩非“仁政”;主张“民贵君轻”人性善;倡导“养浩然之气礼法并用(王霸并用);君舟民水人性恶“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朴素唯物主义)相对主义;齐物、“逍遥”;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兼爱、非攻、节俭、尚贤、薄葬;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①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法治观);

②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集权观);

③变法革新(改革观)百家争鸣焦点:治国思想之争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链接:法律与教化(选必一)德治与法治之争p.10①早期:法治: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德治:晋国·叔向反对刊布法律,认为刑罚适用于乱世。②后期:法治: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代表商鞅和韩非。

德治: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代表孔子和孟子。法家思想更适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在其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2021·浙江)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2.(2021·全国甲·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A

3.(2020·江苏)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B

4.(2023·全国新课标卷·25)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