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长郡中学2023级高二上学期模块测试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长郡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得分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先秦"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正是它的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②汉文化思想来由应追溯到先秦孔学。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③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朗。三年丧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把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一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④与“礼"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一)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二)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乐记》一书也就成了中国古代最早最专门的美学文献。它把音乐以及各种艺术与官能和情感紧相联系,清楚指明了艺术——审美不同于理知制度等外在规范的内在情感特性,但这种情感感染和陶冶又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相关联的,“其善民心,其移风易俗易"。

⑤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从“阴阳”(以及后代的有无、形神、虚实等)、“和同"到气势、韵味,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在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所有这些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和艺术特征,都无不可以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

⑥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其中,与美学一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⑦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以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

⑧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无宁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儒道互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期,理性主义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其在思想、文艺领域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

B.孔子及其后继者孟、荀运用理性主义对古代原始文化——“礼乐"进行重新解释,最终完成了对儒学的构建。

C.儒家把传统礼制建立在日常生活和伦常感情之上,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解释,让礼制的强制性转变为人的自觉要求。

D.先秦各派中,与美学一艺术领域关系更大且影响更深远的是道家,它与儒家一起塑造着中国人的艺术理想、审美兴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理性主义解释中,“乐”拥有不同于理知制度的内在情感特性,又与“礼"一样与日常现实生活紧密关联。

B.中国能够自古便形成高度世俗化社会,与先秦理性主义对人的情感、观念、仪式的引导和消溶有一定的关联。

C.先秦理性精神对中国古典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表现出强调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与现实人生的和谐满足等艺术特征。

D.道家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强有力地冲击和瓦解了儒家的功利框架,从而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第④段中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音声之作,其犹臭(xiù)味在于天地之间。——嵇康

B.音符是心灵的涟漪,情感在旋律中流淌。——伦纳德·迈耶

C.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汉书·董仲舒传》

D.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弛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阮籍

4.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儒道两家在哪些方面实现了互补。(4分)

5.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指出,儒家艺术精神其实是“为人生的艺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艺术观的理解和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出关(节选)

鲁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绕着。他想爬城。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而言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

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啊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的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先生在城圈边溜溜?"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地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

“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被送到厢房里休息。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啶。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代表们认这结果为满意,退出去了。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装在一个充公的白布口袋里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并且声明: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假如他年纪青,饽饽就只能有十个了。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看所有的批评,其中有两种,是把我原是小小的作品,缩得更小,或者简直封闭了。

一种,是以为《出关》在攻击某一个人。这些话,在朋友闲谈,随意说笑的时候,自然是无所不可的,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像后街阿狗的妈妈。她是只知道,也只爱听别人的隐私的。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但若在书中是一个可恶或可笑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恐怕大抵要认为作者在报个人的私仇——叫作“个人主义”,有破坏“联合战线”之罪,从此很不容易做人。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倒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

还有一种,是以为《出关》乃是作者的自况,自况总得占点上风,所以我就是其中的老子。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了……

(节选自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尹喜先是质疑“在城圈边溜溜”,当老子回答“换换新鲜空气”后,则以“现在谁都讲卫生"来回答,表明他理解了老子出关的缘由。

B.小说通过把老子还原为生活人物的方法,揭示了老子无为哲学与现实的人的本性的矛盾,对我们全面理解老子具有启发意义。

C.文中写到老子讲授《道德经》时,借助对老子“讲”和众人“听"的描写,呈现出极强的现场感,在着墨上侧重于众人的表现。

D.小说采用“故事新编”的方法,古今杂糅,使古与今的叙事要素相互干涉,造成古代与现代的交叉、重叠、错位的现象。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论敌的批评,鲁迅抓住两点予以回击,从文学创作手法“专用一个人"杂取种种人”和思想性的角度深入剖析。

B.认为《出关》是攻击某人的看法缩小了小说的“典型性"意义,鲁迅尖锐地嘲讽其如同只知道听人隐私的妇女。

C.鲁迅的杂文往往用“反语”,如自称“悔之不及"就是一例,表面上说是后悔,实则是对论敌的无情嘲讽。

D.作者塑造了老子“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形象,这与孔子、关尹喜等实干家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8.文本一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幽默的效果,请找出两种手法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谈到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节选自《论语·八佾》)

材料二: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揶》《廓》《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节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民不可与虑A始B而可与乐成C论至德者不和D于俗E成F大功者G不谋于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而不仁”与《劝学》“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用法不相同。

B.缘,遵循,与《齐桓晋文之事》“犹缘木而求鱼也"的“缘”意思相同。

C.易,改变,与《愚公移山》“寒暑易节"的“易”意思不相同。

D.“其周之东乎"与《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之"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与他谈论礼、乐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B.在变法这个问题上,甘龙和杜挚的看法与商鞅不同,他们认为遵循成法、旧礼,国家更不容易出偏差。

C.商鞅为说服孝公变法,引用汤和周武王的史实,来论证改革的势在必行,孝公最终采纳了商鞅的建议。

D.吴国公子季札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舞蹈,他认为从音乐的角度看,卫国可能最先要亡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4分)

(2)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4分)

14.孔子、商鞅、季札对于“礼”或“乐”,分别持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进行说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日偶成①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此诗作于程颢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洛阳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题目中的“偶成”,表明诗人的题材是从生活中信手拈来,而非刻意探求。

B.首联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诗人心情闲静,红日已上东窗,还能安然入睡。

C.颔联写诗人静观春夏秋冬万物的“自得"之态,与首联“无事不从容”相呼应。

D.这首哲理诗从多角度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洞察,别开生面,颇有理趣。

16.诗人是如何达到“从容"自得”境界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汉书·陈王列传》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句子,这句话和《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顾老师在课堂上跟同学们分享了一句诗:“当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并提醒同学们,诗人是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获得灵感的。

(3)班级举行成语接龙比赛,小丘查资料后发现,“同仇敌忾"这个成语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的“________,________”,指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仇恨、愤怒的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阿嚏!"感冒来了如山倒,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吧。有一个很让人困扰的问题:(甲)?有人一感冒甚至还没感冒就恨不得立马吞两片药,美其名曰“预防”;有人认为感冒吃药对病情毫无帮助,即使不吃药,感冒一个星期也会好,生扛过这场与感冒的对弈。

眼看天气变冷,又到了感冒高发的时节。讲真的,不到(1)__________,感冒药真的没必要吃,具体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

感冒是怎么来的?感冒的病因真的(2)__________:受凉了会感冒,过度疲劳会感冒,就连缺乏运动都会感冒。但其实,全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的病原体有200多种,如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孢病毒……根本没有“细菌性感冒"这回事。如果你感觉嗓子干、喉咙痛、吞咽时不舒服,并伴有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那么你就有可能患上了普通感冒。感冒的这些常见症状其实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流鼻涕、打喷嚏可以赶走病毒,鼻塞可以阻止病毒侵入。

感冒不吃药就能好?是的。①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②病程约7~14天左右之后自然会好。③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④被病毒感染说明此刻免疫力突破了防线,⑤老弱病残孕这些免疫力较弱的群体,⑥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⑦假如感染肺炎链球菌,⑧有可能患上肺炎,⑨在这种情况下,⑩及时就医接受治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我们而言,为了预防感冒,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勤洗手,讲卫生。普通感冒大部分是通过接触传播的,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分泌物里的病毒,接触到电话、桌面、门把手等地方之后,能保持数小时的活力,(乙),就可能通过吃饭、揉眼、挖鼻屎等动作把病毒送进自己体内。所以切断这个传播途径的方法就是勤洗手,感冒患者自己也应佩戴口罩,以防病毒传播。二是提高机体免疫力。这是最好的预防,因为强大的免疫力是机体抵抗各种疾病的基础。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放松的精神、适度的锻炼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以预防所有外来病原体对身体的入侵。

18.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那车夫,我相信他是因为瞌睡,胡涂,决非章士钊党;但他却在中途用了所谓“非常处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自己跌倒了,并将我从车上摔出。(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

B.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沈从文《边城》)

C.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食指《相信未来》)

D.百年动荡,仅再次彰明一个真理:文章不可须臾或缺。亲历当代唯物狂潮后,相信诸位对此有更深体会。(于坚“第七届花城文学奖”获奖感言)

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她的脸色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请在文中甲、乙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②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长郡中学2023级高二上学期模块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错误,由“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可知,应该是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B项,“完成了儒学的构建"错误,由第②段“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可知,孟、荀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对“礼乐"的重新解释中,而是完成了儒学的路线。D项,“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且影响更深远的是道家”错误,原文中提到道家与儒家一起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并没有特别指出道家的影响更大且更深远。)

2.D“瓦解了儒家的功利框架"错误,原文中提到道家的确强调了美和艺术的独立,但并没有说它“瓦解了儒家的功利框架”,而是说它给予这种框架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3.A(第④段的观点是:“乐"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密关联。A项,嵇康这句话并没有提到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关联,也没有涉及音乐的情感特性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B项,伦纳德·迈耶这句话体现了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可以作为论据。C项,《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这句话体现了音乐与社会习俗的关系,也可以作为论据。D项,阮籍这句话涉及礼乐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同样可以作为论据。)

4.①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互补:儒家积极入世,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道家则主张出世,追求自然与自由。两者互补,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进则儒家,退则道家”的灵活人生态度,丰富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

②文化心理结构的互补:儒家文化心理结构注重社会性和伦理性,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道家文化心理结构则更加注重个体内心的自由和独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这种互补,使得中国人既能够关注社会和谐与稳定,又能够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由。

③艺术理想和审美兴趣的互补:儒家艺术强调教化功能和社会责任感,注重艺术的伦理性和实用性;而道家艺术则追求自然、真实和个性表达,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这种互补关系使得中国艺术在注重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不失其艺术性和审美性。

(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服务于社会与人生:儒家艺术精神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认为艺术应当服务于社会和人生。

②关注现实生活与情感体验:儒家艺术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关注人们的情感体验。通过艺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③追求情理结合与和谐之美:儒家艺术追求情理结合、和谐之美,认为艺术应该既有情感的抒发,又有理性的约束。

④强调艺术的社会责任感:儒家艺术精神强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应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社会、引导风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⑤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但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和损害,会影响艺术的发展。

(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A(“表明他理解了老子出关的缘由"错误,关尹喜以“现在谁都讲卫生”来回答,只是漫不经心的敷衍。)

7.D(“与关尹喜等实干家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错误,由原文“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并且声明: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假如他年纪青,饽饽就只能有十个了。”可知,关尹喜办事敷衍,并非实干之人,是一个虚伪的人,不是一个正面形象。)

8.①运用漫画式的笔调塑造人物。文中对老子的落魄狼狈姿态进行夸张变形,改变他的伟岸形象,多次写到他如“呆木头”,幽默感十足。

②采取对比反差形成幽默诙谐。如写众人在听讲前认真对待,“预备抄讲义”,与后文“打哈欠"打起瞌睡”、工具掉落一地形成鲜明反差,诙谐顿出。

③使用戏谑调侃的方式营造诙谐。比如“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戏谑玩笑的方式让人捧腹。

④通过细节夸张形成幽默诙谐。比如写关尹喜认出老子的反应“啊呀!”的惊叹,都是在形象生动的展现中显出诙谐。

(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文本一“杂取种种人"塑造了空谈深奥道理,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哲学家老子形象。文中的老子形象并非历史上真实老子的简单再现,而是融合了多种人物特征。

②关尹喜及其手下巡警、签子手等人的形象,也是对社会上形形色色人物的综合反映,映射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③文本一还刻画了对学问不感兴趣的一干众人,这些人物各有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对学问的冷漠与轻视,这个群体形象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CE(通读全句后可发现,前半部分,“不可”与“可”,“始”与“成"两两相对,故第一处断句宜在“民不可与虑始”后,第二处断句宜在“而可与乐成"后;后半部分,“论至德者”与“成大功者"均作分句主语,故第三处断句宜在“论至德者不和于俗”后。)

11.B(A项,“人而不仁"的“而”表假设,译为“如果”,“蟹六跪而二螯”的“而"表并列,译为“和”。B项,“犹缘木而求鱼也"的“缘”意为攀援。C项,“寒暑易节"的“易”译为“更替"。D项,两个句子的“之”都译为“到……去"。)

12.D(据材料三,从音乐的角度看,季札认为郑国可能最先亡国。)

13.(1)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非:非难、责怪,1分;循:沿袭,1分;多:赞扬,1分,整体大意1分)

(2)有忧思但却没有二心,有怨恨但却不说出来,这恐怕是周朝的德政教化开始衰败时的音乐吧?(贰:有二心,1分;其……乎:恐怕是……吧,1分,整体大意2分)

14.①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1分)

②商鞅论“礼”:商鞅认为只要能够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1分)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可见“礼"需要与时俱进。(1分)

③季札论“乐”:季札认为音乐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分)如《小雅》有怨恨却不说,似乎是周朝德政教化开始衰落的标志等。(1分,如举其他乐曲,分析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这反映了季札“乐与政通"的认识。

15.B(“还能安然入睡”错误,“睡觉东窗日已红"中,“睡觉”,指的是“睡醒"。)

16.①修身养性,保持生活的闲适平和,睡眠充分,享受四季轮回的自然之乐。诗人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此处的“闲”既是诗人的自然状态,亦是诗人修身养性的结果。正因为心境清闲,所以“无事不从容”,一觉醒来,红日高照,睡眠充分的诗人得以“万物静观皆自得”,达到与天地相往来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②穷极物理,静观体察天地之道。颈联阐释“自得"之境,道通达天地形体以外,而深思则能渗透在风云变幻中,这一“格物致知”的过程既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个人思想境界的无限追求。

③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超越世俗。尾联化用孟子的问句,当心灵不被物质享受与权力欲望所困扰时,才可能保持心灵的清明和自由,达至“从容"之境。(每点2分)

【参考译文】闲暇之时事事皆能从容,睡觉醒来东窗日照霞红。冷静观察万物都有自得,四季兴致感受与人相同。道理通达天地形体以外,深思进入风云变化之中。富贵不淫贫贱亦是安乐,男儿做到此境便是英雄。

【诗歌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程颢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洛阳之际,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哲学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诗从赋闲居家、散淡无事而又从容不迫、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写起,由于心怀坦荡,拥被高卧醒来时常常已经红日高照、东窗镀金了。读者仿佛能看到灿烂的朝晖将诗人闲逸散荡的心境烘焙得红艳如烛,诗人脸上似乎摇曳着去留无意、得失随心的笑意。下面自然转入理趣的揭業:宇宙间的万千事物,在静息凝神的观照里无不怡然自得,春华秋月、夏岚冬雪,各种清新美景都同人集合融汇为一体。老子言:“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诗人告诉我们通过虚一而静、澄怀味象,就可以达到与天地相往来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五六句紧接着解释人与外界自然的和谐融汇,原因在于“道通天地"。充斥天地、盈贯万物的是“道”,但它又不为任何具体事物所限制,又在有形的东西之外。作为主体的人在此神思浩荡、飘杳健举,胸罗宇宙、思接千载,精神于风云变幻中畅游翱翔、妙悟自然。尾联顺势而下,卒章显志地表明自己的人生姿态:顺天适命,宠辱不惊。他直接化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的句意,标榜了主体人格超越于物质享受和权力欲望的高扬和升华。

17.(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每空1分)

18.D[文中加点的“相信”表示认为正确或确实,不怀疑,相信的对象为“大家"(读者或听众),具有公共意识。A项,“相信”是认为的意思,表示一种推测。B项,“相信"是期望、盼望的意思。句中翠翠不离开码头,是对祖父来找她的一种信任。C项,的“相信”表达的是一种信心。D项,“相信"指认为某事是正确的、不可怀疑的,与文中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

19.C(原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与感冒病毒抗争的过程"比作一场对弈,使语言显得生动有趣。C项同样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她的脸色”为本体,“纸"为喻体,两者具有颜色上的相似性。A、B、D项均为比较,不属于比喻。)

20.示例:(1)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2)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每空1分)

【解析】(1)此处要表达“不得不如此”的意思,填写与“万不得已"意义相近的成语均可。

(2)此处要表达“种类很多”的意思,填写与“千奇百怪"意义相近的成语均可。

21.示例:甲感冒了要不要吃药

【解析】根据后文两类人不同的表现可得出答案。

乙健康的人一旦接触又没洗手(每处2分)

【解析】根据前后文,主语应为与前文“患者”相对应的“健康的人";结合前后文“接触传播”和“勤洗手”,可推断感染条件为“一旦接触又没洗手”。

22.(1)②应修改为“病程约7~14天之后自然会好"。

【解析】“约”和“左右"语义重复,此处只能删掉“左右”的原因在于:“约"字后面既可以接精准数字(约5人),也可以接概数(约十七八岁)。而“左右”前面只能接精准数字。

(2)④应修改为“被病毒感染说明此刻免疫力被突破了防线"或“被病毒感染说明此刻免疫力的防线被突破了”。【解析】根据语境,免疫力是被病毒突破了防线。

(3)⑧修改为:“就有可能患上肺炎"。(每处2分)

【解析】根据语境,前文有关联词“假如”,后面应补上“就"。

23.写作提示:

材料第①句出自《论语·宪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该句指出了做人的道理,说明人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